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一、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启明[1](2021)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累计运行15年的万福110kV变电站所采用的生产控制系统及相关一、二次设备已经逐渐出现了抗干扰性差、稳定性弱的问题,无法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且无法适应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工业计算机、电力系统通信、数据库为平台逐步融合形成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丰富多样、结构规范化、可塑性强、人机对话画面友好等明显优势而备受广大从事电力生产运行检修技术人员欢迎。管理人员研究决定对万福110kV变电站站内相关一、二次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相关生产辅助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提高变电站电力生产的运行检修管理水平。在对万福变电站进行现场实地勘查并结合万福变电站历年生产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严格论证后,提出了本次改造方案中需要遵守的主要设计技术原则。以此次全面改造的预期目标和相关投运要求谨慎制定了符合万福变电站实际情况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智能生产辅助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的选型方案。为了解决该站地理位置偏远,运维效率低下,设备老化严重等问题,在改造中新增了故障录波装置、线路备自投装置、综合应用服务器、火灾报警装置、电子围栏装置、北斗GPS双源时钟同步装置等性能优越的设备以期提高现有老旧变电站内设备性能,从源头上消除由于设备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万福110kV变电站将三条11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保护全部更换为光纤差动保护以获得更迅速更稳定的切除故障能力,以及将变电站控制室内监控后台机电源更换为更加可靠的不停电电源供应,以保证事故情况下调度远方值班人员对变电站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握。在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制定了万福110kV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调试方案。在施工中结合该变电站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设备改造的内容、安全技术措施、质量及工艺要求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改造中遇到的如控制室新旧屏位替换、搭设临时后台过渡、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配合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优化并给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妥善处理方案,为万福变电站改造施工顺利推进带来了便利。改造后的万福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全站一、二次设备进行了高度地功能组合,使其后台操作及监视实现远程实时传送、数据传输稳定、生产运行管理规范化,全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灵活性和可伸展性大大提升。实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有效可行,改造后全站一、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结果良好,适于解决万福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问题。

黄智钧[2](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力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开展政治经济活动、社会正常秩序运作以及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已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政府和国家能源局对电力公司、供电局在供电质量方面的要求是:确保向社会供电的持续稳定,切实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因此,作为电网心脏的变电站,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数字化和自动化等技术越来越发达,电网企业正朝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数字电网也将不断集成新技术变得更为先进。相应的,落后的站端综合自动化系统(简称“综自系统”)无法跟上新兴技术发展,势必逐渐被淘汰。老旧变电站通常存在综自系统设计落后,采集数据单一且慢;接入远动和当地监控后台的范围不全,站端设备没法得到全面监视;不同类型的二次装置存在壁垒,没有完全打通联系,整体灵活程度不足等弊病。为解决以上弊病,必须对其保护设备、自动化设备、东方南瑞调度远动系统、当地监控后台装置等进行升级换代,实施现代化改造,让综自系统综合联动及协调控制能力增强,让变电站的运行更为高效可靠,这对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停电频次,提升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将综自系统的发展技术背景进行了阐述,再综合国外和国内学术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综自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就四类典型的综自系统结构模式和特点加以剖析;接着,根据技改项目工作经验,介绍了综自系统的改造总体目标、改造内容等,以中国南方电网110k V试点变电站综自改造为例,在剖析该站综自系统现有问题后,结合现有成熟技术及主流厂家产品,研究设计了整体结构模式,分析了该变电站采用的继电保护类型及原理,并研究设计了该站综自改造的继保装置配置、自动化设备配置、故障率录波装置配置等模块,形成了适应该变电站实际情况的改造技术方案。此外,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自改造施工方案优选模型及方法,该方法首先由决策者将复杂系统按特征分解为多个层次;然后,将每个层次的相关影响要素一一列出;接着,在相同层次的各影响要素之间利用特定的标度法简单地进行比较和打分,最后计算得到每个关键指标的权重,经综合运算后得出方案评价分数,从而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可供生产技术部专责等人员在技改工程实践中参考使用。最后,文章介绍分析了所提改造方案在试点变电站的技术实施情况,展示了现场调试和运行结果,继而详细分析了该110k V变电站综自改造后所取得的成效,包括电能质量指标改善情况、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良好的电气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印证了所设计综自改造方案及方法的有效性。实际技改工程表明,科学有效的综自系统改造可以将二次设备缺陷率降低,减少停电频次和时间;试点变电站在综自改造前,存在二次设备老化,可靠性差等不足,已不能满足电力运行要求。采用本文提出方案综自改造后,全站保护装置恢复正常运行功能,继电保护装置投入率达100%;且改造后三相电压和电流采样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三相电压和电流平衡度显着改善;同时,综自改造增强了变电站运维水准,增强设备智能程度,每年可节约至少0.9万元运维成本费用。综自改造后停电时间得到减少,也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范永恒[3](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但监控与运维自动操作功能尚不完善,如倒闸操作大多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逐项依次操作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位置双确认技术和安措技术也有待加强,伴随电网规模的不断加大,对电网运行的高效性、及时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就变得越发紧张。所以要改变现存的监控运检工作效率的问题,提高整个电网的性能,就迫使改变现在智能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工作不能有机结合的状态。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变电站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首先,介绍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系统研究背景以及在整个智能变电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智能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的国内外现状,从而为本论文奠定理论支撑;其次,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系统操作范围、设备要求、系统构架及功能等设计原则与要求。然后,介绍并研究了一体化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针对双位置确认技术和一键安措技术展开讨论,对于技术的运用和优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最后,结合吉林省某220kv变电站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以项目现状为基础,分析一体化改造涉及的问题并进行技术优化设计,提出项目改造方案,为实际工程改造提供建设性意见。

沈华平[4](2020)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老旧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已处于明显落后水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与新建变电站不同,老旧变电站改造必须结合现有设备的状态和成熟的改造技术,保证变电站改造具有小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等特点,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与变电站未来几年的发展相配套。经研究发现停电时间目前已成为制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进度的首要因素,在广州供电局创建世界一流目标中,对客户平均停电时间要求逐年提高,特别是10k V馈线停电困难问题突出。据统计,广州供电局10k V馈线不可转供或不完全转供比例高达30.83%,而番禺南沙片区更高。220kV富山变电站投运年限超过12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故障及缺陷频繁发生,保护自动化技术明显落后,主控室内的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需尽快提出改造方案,并对其进行改造。本文在介绍220k V富山变电站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综自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次改造的具体范围,并对改造的具体原则和改造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包含了220k V富山变电站的站控层和间隔层的设备选型和设备功能制定,另外还有变电站的二次部分改造方案,以及在本次改造中提出的优化举措。220kV富山站在经过综自改造后,更换了全站测控装置、3台主变保护装置、220k V母差保护装置、安稳保护装置、10条110k V线路保护装置、PT并列装置、五防系统、GPS装置、智能远动装置、主机及操作员工作站等。在全站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及信息的远传方面,相关功能如数据采集、SOE报文、遥信、遥控等功能均能实现。在本次改造完成后,站内的设备故障率将大大降低,不论从运维成本上还是供电可靠性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邵麟淞[5](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电网设备的数量显着的增加,传统的变电站人工监控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智能化电网的发展需要。为此,本文主要以变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首先,通过变电站运行现状的调研,分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在线监控等功能模块。其次,参照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C/S架构,采用分层结构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个层次,以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通过各类型数据采集传感器的设置,采集变电站内各设备元件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电网的运行状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变电站进行自动化监控;然后,采用QT技术,构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并以系统登录功能、在线监控功能和监控告警功能为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功能开发实现进行研究。最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测试机部署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测试用例的设计,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进行测试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在不影响变电站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信息,实现变电站内的变压器、容性设备、避雷器、断路器等元器件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控,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给出预警信息,可满足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监控需求,达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

刘承萍[6](2020)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分析能力,需要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进行统计处理,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分析算法。采用分段检验分析方法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的信息采集,提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的关联规则特征量,结合模糊融合聚类方法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的大数据聚类处理,采用互信息特征检测方法,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的大数据挖掘和信息检测,根据特征检测结果采用分段模糊聚类方法进行特征归类处理,在聚类空间中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的统计分析能力较强,大数据聚类性较好,提高了指标统计分析和决策能力。

吴睿雅[7](2020)在《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MMA装置和SAR装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其生产环境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工艺装置之间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可能会打乱其中关键的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该生产装置变电所的设计是在进行整个装置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的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使该装置变电所内的供配电设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置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而无人值守取决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随后本文选取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文针对这两套装置设计的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针对MMA和SAR生产装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供电连续性好、自动化可靠性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装置变电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对为这两套装置供电的装置变电所提出了一个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2.结合上级区域变电所提供的数据、电源条件以及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用电负荷条件,对已提出的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主要的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验证。3.针对已设计出的变电所供配电一次系统,提出了对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的方法,并能使上级区域变电所对本级变电所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本级变电所的无人值守。4.针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冗余结构和非冗余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相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实现该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同时,变电所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结构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和设计的供配电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本项目生产装置所需、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要求,自二零一九年九月份开车以来,供配电系统运行良好,综合自动化系统反映的供配电系统数据和画面显示准确,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低,在石油化工企业类似项目中具有代表性,体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姜月恒[8](2019)在《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须能源,而配电网是电能传输供给的基本单元。社会的进步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导致配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这增加了对电网的管理复杂度。若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GIS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控制管理,可以降低人工管理的工作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10kV等级电网几乎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配电线路,其数量多、覆盖面积广,是配电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将配电网自动化扩展到10kV等级电网中,实现对该等级电网的自动化管理。首先,分析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讨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关键技术。通过对配电网基本结构的分析,明确了目前制约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选择。研究了GIS技术对配电网自动化的影响和GIS系统实现的基础信息获取方式。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其中,确定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电气设计方案,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方式,设计了地理坐标信息的获取方案。论文重点讨论了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场通信节点设计方法。在对该通信节点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光纤专网通信网络实施方案和专网通信实施方案。其中详细介绍了现场通信接入单元总体设计、微控制器的对比选择、基本电路设计和其他接口电路的设计。论文最后讨论了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集成整合方案设计。在分析信息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GIS系统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绘制了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其中,重点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生产PMS系统的集成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集控系统的集成。论文解决了GIS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现问题,10kV等级电网配电网自动化实现问题,系统的集成实现问题以及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基本实现了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系统建成后能够有效提高10kV等级电网的稳定性,降低管理运维成本。

赵克兰霞[9](2019)在《污水处理厂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作为污水处理厂核心动力环节,为污水处理厂提供电力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设计、运行状况的优劣也决定了污水处理厂的产能及经济效益。结合某污水处理厂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从设计原则、软硬件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优化确立系统设计应用方案,并加以项目实施,实现10kV变电站的自动化无人值班式运行管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与自愈水平,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节能用电与经济化运行。

严雨哲[10](2019)在《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现代化电力企业服务形式的开发与转变,目前,以智能化为主的电力企业管理也已经在逐渐推进。本文针对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通讯管理机应用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提供参考。

二、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万福变电站现状及改造方案
    2.1 万福变电站运行现状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3.1 集中式系统结构
        2.3.2 分布式系统结构
        2.3.3 分层分布式结构
    2.4 变电站综自通信系统
        2.4.1 通信任务
        2.4.2 通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万福110kV变电站优化设计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3.2 调度自动化
    3.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4 电源系统
    3.5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3.6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3.7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施工及调试
    4.1 改造优化内容
        4.1.1 电气一次部分
        4.1.2 电气二次部分
    4.2 改造质量及工艺要求
        4.2.1 工程总体要求
        4.2.2 室内外屏柜安装
        4.2.3 电缆架设及线芯连接
    4.3 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4.3.1 施工安全措施优化
        4.3.2 施工技术措施优化
    4.4 若干关键问题的解决
        4.4.1 保护屏屏顶小母线处理
        4.4.2 试验报告无线打印
        4.4.3 改造工程中与对侧变电站的配合
        4.4.4 保护测控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4.4.5 后台监控机的不间断电源
        4.4.6 变电站控制室屏位安排
        4.4.7 后台改造平稳过渡
        4.4.8 时钟同步系统
    4.5 调试试验
        4.5.1 监控画面对点试验
        4.5.2 主要设备试验
        4.5.3 生产运行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变电站综自改造研究发展
        1.2.2 国外变电站综自改造研究发展
        1.2.3 变电站综自系统典型结构模式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110kV试点变电站综自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研究
    2.1 综自系统改造目标及内容
        2.1.1 综自系统改造总体目标
        2.1.2 综自系统改造主要内容
    2.2 110kV试点变电站改造必要性分析
    2.3 110kV试点变电站综自系统整体结构模式
    2.4 110kV试点变电站继电保护原理分析
        2.4.1 变压器保护原理分析
        2.4.2 10kV馈线保护原理分析
        2.4.3 10kV电容器保护原理分析
        2.4.4 10kV母联保护原理分析
    2.5 110kV试点变电站综自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2.5.1 继电保护装置选型原则
        2.5.2 110kV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
        2.5.3 10kV高压室设备继电保护装置
    2.6 110kV试点变电站综自系统自动化装置
        2.6.1 自动化装置选型原则
        2.6.2 远动及通信装置
        2.6.3 监控后台装置
        2.6.4 测控装置
    2.7 110kV试点变电站综自系统故障录波装置
        2.7.1 故障录波系统现状
        2.7.2 故障录波装置选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HP的综自改造施工方案优选研究
    3.1 综自改造施工方案优选模型搭建
        3.1.1 评判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评判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3.2 基于层次分析AHP的优选原理及流程
        3.2.1 AHP法基本原理
        3.2.2 AHP法流程步骤
    3.3 施工方案优选应用
        3.3.1 备选施工方案制定
        3.3.2 指标标准化处理
        3.3.3 优选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应用及成效分析
    4.1 110kV试点变电站案例分析
        4.1.1 案例概况
        4.1.2 综自改造调试
    4.2 综自改造电气指标分析
        4.2.1 110kV电气量分析
        4.2.2 10kV电压质量分析
    4.3 综自改造效益分析
        4.3.1 管理效益
        4.3.2 经济效益
        4.3.3 社会效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和致谢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变电站
        1.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1.2.3 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概述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概述
    2.3 变电站综自系统运维技术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体化操作系统设计
    3.1 一体化系统设计思路
        3.1.1 明确操作范围
        3.1.2 一体化系统设备改造的要求
    3.2 一体化系统设计整体架构设计
    3.3 一体化系统设计原理
        3.3.1 可靠性原则
        3.3.2 安全性原则
        3.3.3 易用性原则
    3.4 一体化系统标准界面设计
    3.5 主子站一体化操作交互设计
        3.5.1 主子站综合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3.5.2 主子站分步控制模式交互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键技术研究
    4.1 位置双确认技术
        4.1.1 断路器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4.1.2 隔离刀闸位置双确认判据研究
    4.2 一键式安措技术
        4.2.1 一键式安措技术概述
        4.2.2 构建设备陪停库
        4.2.3 安措模块与防误校验
        4.2.4 安措逻辑监视
        4.2.5 安措可视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
    5.1 项目现状
    5.2 项目必要性
    5.3 技术优化方案
        5.3.1 一体化操作实现方式
        5.3.2 一体化操作实现存在的问题
        5.3.3 变电站一体化操作的优化方案
        5.3.4 方案优化预计效果
    5.4 项目总体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和原理
    2.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2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3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原则
        2.3.1 硬件配置要求
        2.3.2 软件配置要求
    2.4 间隔层设备微机保护算法
        2.4.1 主变差动保护
        2.4.2 纵联保护
        2.4.3 测控同期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20kV富山站改造的总体原则
    3.1 概述
    3.2 改造的必要性及依据
        3.2.1 改造的必要性
        3.2.2 改造依据
    3.3 改造基本原则及设计思路
        3.3.1 改造基本原则
        3.3.2 设计思路
    3.4 具体改造内容
    3.5 改造的目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20kV富山站的设计方案
    4.1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设计
    4.2 站控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2.1 站控层设备选型
        4.2.2 站控层设备功能
    4.3 间隔层设备选型与功能
        4.3.1 间隔层设备选型
        4.3.2 间隔层设备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20kV富山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实施
    5.1 综合自动化改造管控方案
    5.2 优化调度系统验收模式
    5.3 二次部分验收条目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相关技术
    2.1 变电站监控技术简介
        2.1.1 变压器在线监控
        2.1.2 容性设备在线监控
        2.1.3 避雷器在线监控
        2.1.4 断路器在线监控
    2.2 变电站监控系统开发技术
        2.2.1 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分析
        2.2.2 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1.1 变电站概述
        3.1.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数据采集功能
        3.2.2 数据处理功能
        3.2.3 在线监控功能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1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
        4.2.2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
        4.2.3 在线监控功能模块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关键功能开发实现
        5.2.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5.2.2 数据采集功能实现
        5.2.3 在线监控功能实现
        5.2.4 监控告警功能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巴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概述
    6.2 系统功能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4 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远动指标体系及大数据分析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构建
    1.2 远动指标大数据挖掘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优化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模糊聚类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
3 仿真实验分析
4 结语

(7)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1.1 工程概况
        1.1.2 全厂供电及控制结构
    1.2 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供配电系统
        1.3.2 综合自动化系统
        1.3.3 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供配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1.4.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4.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可靠性分析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2.1 引言
    2.2 负荷分级
        2.2.1 装置用电负荷分级
        2.2.2 企业用电负荷分级
    2.3 供电电源方案
    2.4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2.4.1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2.4.2 负荷计算方法
    2.5 无功补偿
        2.5.1 无功补偿目的和意义
        2.5.2 无功补偿方法
    2.6 变压器的选择
        2.6.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选择原则
        2.6.2 变压器负荷分配
    2.7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要求
        2.7.1 10k V和0.4k V系统主接线要求
        2.7.2 照明系统主接线要求
    2.8 短路电流计算
        2.8.1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意义
        2.8.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2.9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2.9.1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2.9.2 一次电气设备校验要求
    2.10 防雷、接地
        2.10.1 建筑物防雷、接地目的
        2.10.2 建筑物防雷措施
        2.10.3 接地电阻要求
        2.10.4 接地型式要求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3.1 负荷计算
        3.1.1 负荷计算公式
        3.1.2 废酸再生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3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4 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2 无功补偿
        3.2.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3.2.2 无功补偿后的总计算负荷
    3.3 变压器选择
        3.3.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3.3.2 变压器负荷分配
        3.3.3 变压器的选择及负荷率
    3.4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3.4.1 10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2 0.4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3 照明系统主接线设计
    3.5 短路电流计算
        3.5.1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3.5.2 短路点的选取
        3.5.3 系统网络元件数据
        3.5.4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5.5 短路电流计算书
    3.6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3.6.1 电缆的选择与校验
        3.6.2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6.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5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防雷、接地设计
        3.7.1 建筑物防雷分类
        3.7.2 直击雷防护
        3.7.3 接地电阻
        3.7.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
    3.8 应用展示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4.2.1 集中式结构
        4.2.2 分层分布式结构
    4.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4.3.1 星型结构
        4.3.2 环型结构
        4.3.3 总线型结构
    4.4 通信技术
        4.4.1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4.2 通信网络设备
        4.4.3 通信介质
    4.5 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4.5.1 系统架构
        4.5.2 智能终端配置
        4.5.3 间隔层设备组网
        4.5.4 通信管理层设备组网
        4.5.5 系统网络结构图
        4.5.6 系统功能
    4.6 画面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故障树理论
    5.3 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5.3.1 确定顶事件
        5.3.2 建立故障树模型
    5.4 故障树定性分析
        5.4.1 非冗余结构分析
        5.4.2 冗余结构分析
    5.5 故障树定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1 10kV配电网的特点分析
        1.3.2 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2 基于GIS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
    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
    2.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2.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要求
        2.2.2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通信方式
    2.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及变电站的要求
    2.4 GIS技术在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需求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3.1 GIS技术在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需求分析
    3.2 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
        3.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电气设计与无线通信方式确定
        3.2.2 GIS信息获取方式的对比分析
    3.3 地理坐标信息的获取
    3.4 本章小结
4 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场通信节点设计
    4.1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单元设计要求
    4.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单元结构
        4.2.1 通信单元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2 光纤专网通信网络实施方案
        4.2.3 专网通信实施方案
    4.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接入单元设计
        4.3.1 现场通信接入单元总体设计
        4.3.2 微控制器的选择
        4.3.3 基本电路设计
        4.3.4 其他接口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GIS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集成整合方案设计
    5.1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要求
    5.2 GIS系统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5.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生产PMS系统的集成
    5.4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集控系统的集成
    5.5 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具体设计方案
        5.5.1 实际应用及部署
        5.5.2 信息系统集成的功能要求
        5.5.3 信息交换总线硬件结构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污水处理厂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10 kV变电站系统概况
2 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和结构
3 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设计
    3.1 站控层硬件设计
    3.2 间隔层硬件设计
    3.3 设备层硬件设计
4 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
5 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设计
    5.1 测量、监视、控制功能
    5.2 继电保护功能
    5.3 智能控制功能
    5.4 自诊断、自恢复和自动切换功能
6 1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试运行
7 结语

(10)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1 通讯管理机设计
    1.2 通讯管理机的硬件
    1.3 通讯管理机的设备要点
    1.4 通讯管理机的功能特点
    1.5 通讯管理机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1.6 通讯管理机设计方案
2 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
    2.1 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系统应用
        2.2.1 系统配置
        2.2.2 系统监控
        2.2.3 系统特点
3 结语

四、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设计[D]. 陈启明.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优选研究[D]. 黄智钧. 吉林大学, 2020(03)
  •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安全监控与运维一体化研究[D]. 范永恒. 长春大学, 2020(01)
  • [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 沈华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邵麟淞.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远动指标统计算法[J]. 刘承萍.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2)
  • [7]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 吴睿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基于GIS技术的10kV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D]. 姜月恒.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9]污水处理厂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J]. 赵克兰霞. 自动化应用, 2019(03)
  • [10]基于通讯管理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严雨哲. 科技视界, 2019(04)

标签:;  ;  ;  ;  ;  

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