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富排名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从财富排名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一、从财富排行榜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白思洁[1](2020)在《《第一财经周刊》泛财经封面报道特征研究(2008年-2018年)》文中研究指明《第一财经周刊》诞生于财经媒体开始进入品牌消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是中国内地第一本按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它的受众定位顺应了中国职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从创刊伊始便致力于为公司人群提供新颖、轻松、有用的新闻报道,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了自身的盈亏平衡,从同类媒体中脱颖而出。本文选取《第一财经周刊》自2008年创刊以来共604篇封面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内容分析,希望可以归纳《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对数据和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财经周刊》的封面报道属于泛财经新闻,报道领域非常广泛,与生活消费联系密切,对财经、产经、政经、社经新闻皆有关注,但以产经报道为主,多通过产业和企业的动态来体现商业社会的变化。就其文本表达来说,《第一财经周刊》在保持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常以贴近日常生活的单则人物故事或相关事件开头,关注新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肯定人在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倡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由于以往的财经报道或是只把受众放在消费者的层面来考虑,或是过于强调读者群的精英化,受众定位较为狭窄,“新中间阶层”的阅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有鉴于此,《第一财经周刊》把目光投射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上,其多样化的新闻选材、国际化的报道视野、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公司人群的喜爱。

吴婧雯[2](2020)在《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话语分析》文中提出财富排行榜作为时代资讯,对众多有效信息进行了一个盘点和罗列,针对榜单的新闻报道除了梳理榜单数据之外,也传递着榜单人物的经历经验、心得体会、行业变迁与发展、市场环境及社会意识形态等丰富的信息,掌握着领导地位,在建构的榜单文化中指引公众。本文以财富排行榜的媒体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在话语理论、批评话语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作者将国内外知名排行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与财富相关的“福布斯排行榜”“财富排行榜”“世界500强”“富豪榜”等多个排行榜名称相关的关键词,按照时间和热度顺序随机选取了100篇与排行榜相关的媒体报道,作为正文话语分析的语料库。采用费尔克拉夫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型,搭建本文的研究框架。首先对样本高频词汇、词汇特征、语气、语言风格等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文本统计;其后探讨了排行榜媒体报道的明确互文性以及篇际互文性,举例阐释了文本的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话语预设、否定以及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并且从话题、榜单相关联的体裁和口语化风格分析了建构性的互文;最后展开新闻话语的社会实践分析,浅析文本的建构作用,包括稳固话语秩序、建构社会身份、引导舆论方向、建立信仰体系等多重社会功能。通过一系列的话语分析来找寻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中文本的规律和话语使用所建构出来的榜单文化,以及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功能价值。从传播学的话语理论角度探索财富排行榜报道背后所诠释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隐匿的话语权力。

高海涛[3](2019)在《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规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界普遍认为目前私营企业主阶层参政是一种适度有序的参政,问题是"局部的、发展中的"问题,但文章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数量和财富积累方面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的政治参与在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限度,带来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应该重新审视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带来的冲突,设计相应的规范,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

洪功翔[4](2018)在《国有企业改革4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文中认为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不但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引领者。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得益于我们既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又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采取渐进的方式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得益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推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强做大做优和引领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上下工夫,以确保国有企业发展行稳致远,进一步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熊英[5](2017)在《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重农抑商的文化观念之下,中国百姓的个体财富观念在历史上长久被压制,难以通过媒介进行有效表达。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富裕生活的希望,人们个体财富观念觉醒,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方法和途径,整个社会对于财富创造的方法、知识、途径有了迫切需要。这一时期具有财经知识,并富于表达能力的个体,主动发表对于中国财经事件、现象、政策的评论,指导人们进行财富创造决策,帮助人们呼唤公平的投资环境、监督政府相关的投融资制度,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表达。这种致富知识表达与对致富知识的广泛需求恰遇21世纪初期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自媒体财经评论这一新闻信息产品,该新闻信息产品成为人们进行财富观念表达的载体,在博客、微博、微信上诞生了大量承载个体财富观念表达内容的自媒体财经评论,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做为一种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一段重要的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思想观念的评论形式,本文试图结合思想观念研究与自媒体新闻评论研究的方法,以自媒体财经评论为研究对象,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这种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与探讨,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存在的一些困境与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按照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在逻辑,包括绪论,全文主要分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并对本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同时也对论文框架进行了规划。第二部分:对个体财富观念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历史考察、探讨其兴起的背景与发展阶段。指出中国公众的个体财富观念经历了由压抑——觉醒——表达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在个体财富观念觉醒、公众对财经知识的渴求等因素推动下,个体财富观念表达兴起,并经历了网站财经评论、财经论坛(BBS)、财经博客、财经微博、财经微信公号五个发展阶段。第三部分: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主体、核心观点、表达方式、社会功能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新浪财经博客及财经微博等自媒体博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表达主体的性别与年龄结构、职业与受教育背景、地域分布。数据分析表明,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话语权已经由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向多元化表达主体进行转移,并分析个体财富表达话语权转移的内在原因。同时,考察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核心观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为个体财富正名、财产性收入是个体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财富创造来源已经从硬财富转向软财富等,总结出震惊与说理是表达主体较为普遍的表达方式。本部分还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梳理,包括传播财经知识、社会财富舆论引导、讨论经济政策、经济评估与咨询的“智库”。第四部分:这一部分审视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面临的困境与不足,指出由于表达主体地域结构失衡、职业结构失衡、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表达话语权结构失衡。此外,在表达内容上,也存在着过于重视物本财富观、经济理论的使用失当、解读不当、缺乏对弱势群体财富创造问题的关注等问题,表达方式上主要存在着绝对化表达和情绪化表达,欠缺理性与审慎等问题。第五部分:在分析个体财富观念表达面临困境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出路与建议。如表达主体需要由生产-消费式向参与式生产转变,表达主体团队化和专业化。表达内容方面,应倡导人本财富观,及表达视角的全球化。表达方式上,则须注意理性分析、宽容辩论,审慎表达,致力建诤言。

李文冰[6](2016)在《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1992-2014)》文中指出近年来,媒介形象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浙商,一般指浙江籍人士在浙江省内外从事创业活动的商人群体。本研究所界定的当代浙商,是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特有的商人群体。当代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之一。浙商在追求财富的路途上,在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推动下,逐渐孕育、形成和发展了自身的公共形象,这一形象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极具价值的组成部分。随着浙江经济和浙商影响力的提升,浙商报道成为中国媒体经济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浙商媒介形象通过媒介得以呈现,浙商媒介形象的呈现又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时代特征,浙商媒介形象所内含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又对浙江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浙商同时为媒介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媒介在成功呈现和传播浙商文化过程中塑造并发展了自身,形成了与浙商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有“当代中国第一商帮”之称的浙商媒介形象的呈现,本文的主旨之一,是通过审视浙商形象进入公众视野的历史发展,探讨媒介是如何通过议程设置、框架建构以及话语策略将浙商纳入报道议题并加以呈现的?媒介呈现了怎样的浙商形象?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背后,有怎样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文化推动力量?报纸媒体在形塑、呈现浙商形象时,存在哪些问题?浙商发展的兴衰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对浙商的褒扬和批判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对浙商媒介形象呈现进行考察,既能丰富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的另一研究要旨在于通过梳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的呈现历程,透视媒介与社会、媒介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抽样选取《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1992-2014)浙商报道文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报纸浙商报道进行了量化和质化分析及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报纸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浙商通过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不断获得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日益走向中国经济社会舞台的中心。报纸媒体通过命名与身份书写、断言式言语行为和话语隐含意义的表达,遵循政治话语规范下的“创富——贡献”叙事模式、经济话语主导下的“创新——传奇”叙事模式、政治话语和经济话语合流的“转型——回归”叙事模式三种叙事模式,勾勒出浙商从“草根商人”向肯吃苦、善经营的“闯天下”创富群体形象、从“财富”浙商向“责任”浙商、从“功利”浙商向“公利”浙商、从传统创业形象向变革和创新形象转变的历程,从而呈现出浙商作为当今中国“第一儒商”的形象。本文认为,浙商媒介形象是多元力量共同建构和呈现的结果,标示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语境。浙商新闻报道始终是传统媒体在与经济场、政治场、文化场等各种权力场域关系中进行的,政治话语与经济话语的交互是贯穿浙商报道或明或暗的主线;浙商媒介形象呈现又离不开媒介推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大众传媒及其生态的变迁,既是不同阶段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动因又是结果;浙商也在在自塑的努力中共同完成媒介形象的呈现。本文研究发现,处在多种场域关系中的报纸传媒,在呈现浙商形象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和传播偏向,在呈现浙商形象时因陷入框架化、模式化、学科化的泥沼整体上存在群体形象丰富性的遮蔽、中小浙商群体再现的偏差、媒介形象呈现的理想化以及“人”的迷失,这在大众传媒充分发展、媒介生态深刻变迁、数字化媒体蓬勃兴起的当今时代不能说不是一种缺失和遗憾。相形之下,网络新媒体对浙商形象呈现的不遗余力和畅所欲言能给传统报纸媒体带来诸多启示,此外,新闻形态之外的各种浙商题材电视剧虽是浙商形象艺术化地再现,但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及其所呈现的浙商形象的丰富性和鲜活性也是值得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借鉴和反思的。基于对浙商媒介形象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当下中国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对报纸媒体在多媒体图景和新媒体环境下浙商媒介形象再现的思考。

陈信康[7](2015)在《上海城市网络资源拓展及功能性机构集聚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海应以构建多维腹地的视角,全方位推进城市网络资源的拓展;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以提升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锚定新兴经济体,抢占全球城市网络资源配置与功能性机构集聚新高地;建设世界标准的宜居城市,培育功能性机构核心集聚力;对智力资本进行重点投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绩效;拓展社会资本,引入各种类型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机构;疏通国内外信息交流的通道,构筑国际交流大平台;构筑优异的城市营商硬环境和软环境,降低网络资源的流动成本。

王爱丽[8](2014)在《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并且中国强国梦也需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而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受到母国宏观因素和企业微观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本文基于1996—2011年7个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世界500强企业成长的母国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水平指数及提升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人均GDP、国际市场占有率、研发强度等变量成正相关,与经济自由度、外汇储备变量呈有正有负的关系。也即,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需要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母国收入水平的经济基础、强大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基础、高R&D强度的创新基础,同时外汇资源利用和政府干预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微观层面上,本文主要选取1998—2013年2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经济资源、雇员规模、品牌影响力等因素对世界水平跨国企业的成长具有积极的长期效应,企业经济效益对其成长水平的提升具有短期效应;而从长远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对促进企业成长具有长远意义,但是由于数据限制还无法给与进一步实证。这些结论对于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因此本文最后也针对中国如何朝向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赵俊男[9](2013)在《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 ——慈善组织、政府、企业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改进》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主导的契约性利益分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利益分配分别存在着失灵和失效的情况下,慈善组织主导的志愿性利益分配被人们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从供给层面而言,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是利用市场机制产生的利他主义志愿精神和剩余产品,以组织化的形式来实现物品向特定群体转移,这不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交易行为,完全是财富的自愿转移,是实现社会资源“帕累托最优”的有效方式。慈善的利益分配行为,标志着作为人的一种权利的普及,这种通过志愿捐赠来谋求特定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再到有的反差式变迁。若以1981年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正式成立为起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复兴之路已经跨越了三十个年头。经历了20世纪后20年的酝酿,在新世纪之后,中国慈善事业迈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系列的慈善丑闻不断把中国慈善事业推向风口浪尖。一时间风声鹤唳,中国慈善事业在飞跃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三十年来最大的信任危机,受到了诸多的口诛笔伐。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应该如何继续向前发展的争议与分歧也日渐凸显。本文正是从笔者的研究兴趣及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出发,探讨慈善事业治理主体慈善组织、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与行为,明晰三方主体在慈善事业治理中的责任,厘清它们在慈善事业治理中的权界,进而提出行为改革的建议和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构想,以期为中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尽绵薄之力。本文研究立足于两个维度:一是慈善事业治理模式的构建,即在充分认知三方主体角色和行为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革建议;二是慈善事业治理理念的构建,即探讨在三方主体之间合作型信任关系的培养,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和政府行政权力过度干预的化解。具体来说,论文共设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着重对选题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的意义、方法,论文的基本框架、创新点和不足以及相关文献综述等内容进行说明。第二章是对慈善事业治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分析的研究。第三、四、五章分别从慈善组织、政府、企业三方主体进行研究,但研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第三章在阐述了慈善组织的概念及类型,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慈善组织的“合法性”获得途径,即道德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四章是研究政府这一主体,在第一节梳理了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与政府关系,第二节中对中国慈善事业政府主导角色模式的主要表现及此模式下政府行为的越位与缺位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第三节对政府制度安排的重塑给出了建议。第五章是对企业进行分析探讨。首先给出了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接下来对影响企业慈善角色与慈善行为的因素、各类企业慈善角色与行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一阐释;最后展望了企业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视野。第六章是结论,主要从两个方面总结全文,一是慈善事业网络治理模式的构建,二是慈善事业网络治理模式的工具选择。可以说,只有慈善组织、政府、企业这三方主体明确责任,厘清权界,积极行动,构建起合作治理的网络,慈善组织才可能具有独立的意识和品格,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屈服于市场;企业才可能更好的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捐赠者才可能根据自身的判断力、兴趣偏好自由选择慈善机构不再被动捐赠。尽管以上描述或多或少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希望能通过慈善事业治理三方主体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改进,让慈善事业在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培养公民社会精神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卞菁菁[10](2012)在《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愈来愈受到公众的关注。相关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在创新发明、创造利税、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都在逐年增加,不仅如此,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民营企业家们不同的慈善方式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褒扬之,也有人质疑之,甚至有人贬抑之……但在对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作简单的价值判断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些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慈善方式、慈善意愿以及慈善的制度环境进行实证调查,这样才有可能揭示出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真实面目以及背后的制度文化机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统计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促进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据此,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本部分提出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研究背景及意义,概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描述调查样本以及阐述论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国内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现状的描述。民营企业慈善事业虽己取得累累硕果,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民营企业群体中存在大量的“隐形”慈善现象,民营企业慈善行为遭遇慈善诚信危机等。第三部分: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本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它从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一是内在机制,包括民营企业(家)的慈善意愿与慈善理念;二是经济因素,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生存的经济状态——无论是前期的关键资源获取还是企业发展期间的政策扶持,对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作出起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收益”因素则是决定民营企业慈善行为能否有后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制度环境因素,慈善制度环境的形成源于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社会期望,这种期望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衍化为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以及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是对民营企业社会慈善责任承担的最低程度预期,两者有着明显的不足,道德规范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三者共同构成民营企业慈善行为作出的压力机制。第四部分: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发展路径的探讨。本部分主要从慈善制度体系、慈善环境、慈善组织建设与企业慈善责任承担策略等四个方面,探索和讨论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慈善事业的路径。

二、从财富排行榜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财富排行榜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财经周刊》泛财经封面报道特征研究(200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关于财经期刊的研究
        2.关于《第一财经周刊》的研究
        3.关于泛财经新闻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内容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研究框架
一、《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二)类目构建与设定说明
        1.类目构建
        2.设定说明
二、《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以产经报道为主,常推出特别策划
        1.四类财经新闻皆有报道,产经报道占比最高
        2.紧贴目标受众需求,打造独特的盘点策划
    (二)与生活消费联系密切,偏重互联网与文娱领域
    (三)报道重点向国内倾斜,关心民营企业发展
        1.报道视角着眼于国内,但也不失国际化视野
        2.报道公司以民营和外资为主,对国企关注度低
    (四)以解释性报道为主,多秉持客观中立态度
    (五)封面设计的变迁
        1.模仿探索阶段:杂志风格不够鲜明
        2.自成一格阶段:封面设计独具匠心
        3.两个阶段的对比分析
三、《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的文本特色
    (一)运用多篇文本进行组合,相互联系完成内容建构
        1.同期同栏目的文本组合
        2.同期异栏目的文本组合
        3.跨期多篇文本的组合
    (二)叙事故事化,常以公司人经历为引
    (三)行文幽默风趣,符合公司人群喜好
    (四)严谨求实,数据图表使用频率高
    (五)注重人文关怀,关爱公司人群
四、《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特征的形成原因
    (一)需求: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兴起
    (二)供给:以往的财经期刊及报道存在局限性
    (三)内因:完善全媒体战略布局,实现范围经济
五、《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一)财经媒体要从利益角度出发,还原真实的世界
    (二)财经媒体要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提供有效参考
    (三)财经媒体要善于开发新用户群体,拓宽受众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话语与权力
        1.3.2 新媒体时期的媒介话语权
        1.3.3 排行榜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话语理论
    2.1 话语理论的发展
    2.2 批评话语分析
    2.3 系统功能语言学
3 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概况
    3.1 时效性数量分析
    3.2 话题分析
    3.3 媒体分布
    3.4 报道角度分析
4 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
    4.1 词汇分析
        4.1.1 高频词汇分析
        4.1.2 词汇特征分析
    4.2 语气分析
        4.2.1 陈述语气
        4.2.2 疑问语气
        4.2.3 感叹语气
    4.3 语言风格分析
        4.3.1 动词生动化
        4.3.2 名词造工厂
        4.3.3 称谓形象化
        4.3.4 语言口语化
    4.4 标题语气分析
5 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话语实践分析
    5.1 明确的互文性
        5.1.1 话语描述
        5.1.2 话语的预先假设
        5.1.3 否定
        5.1.4 元话语
    5.2 篇际互文性
        5.2.1 体裁的互文性
        5.2.2 风格的互文性
6 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社会实践分析
    6.1 稳固话语秩序
    6.2 建构社会身份
    6.3 引导舆论方向
    6.4 建构信仰体系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规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崛起
三、我国私营企业主参政的状况
    (一) 当选党代表
    (二) 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四、我国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原因
五、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冲突和问题
六、结论和建议

(4)国有企业改革4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 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二) 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三) 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引领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二) 采取渐进的方式, 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三)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鲶鱼效应”的作用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展望
    (一) 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工夫
    (二) 在做强做优做大上下工夫
    (三) 在引领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上下工夫

(5)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1.2.1 财富、观念、个体财富观念
        1.2.2 自媒体财经评论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财富观念的研究
        1.3.2 关于财富观念表达的研究
        1.3.3 关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历史考察
    2.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历史溯源
        2.1.1 封建社会:被国家伦理财富观取代
        2.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个体财富观念的微弱表达
        2.1.3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湮没于国家财富观念中
    2.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兴起背景
        2.2.1 个体财富观念觉醒,亟需财经知识
        2.2.2 媒介技术进步,媒体竞争需要
        2.2.3 表达主体形成,表达权得到保障
    2.3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发展阶段
        2.3.1 网站财经评论频道
        2.3.2 财经论坛(BBS)
        2.3.3 财经博客
        2.3.4 财经微博
        2.3.5 财经微信公众号
3.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综合分析
    3.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主体构成分析
        3.1.1 表达主体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3.1.2 表达主体的职业与受教育背景
        3.1.3 表达主体的地域分布
        3.1.4 话语权的转移与重构
    3.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核心观点分析
        3.2.1 为个体财富正名
        3.2.2 财产性收入是个体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
        3.2.3 个体财富的形态和来源领域发生变化
        3.2.4 个体财富创造、积累和分配制度需要完善
    3.3 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方式分析
        3.3.1 点穴公众痛点,反复论理的强互动式
        3.3.2 语不惊人誓不休,制造声势的“网红”式
        3.3.3 直击痛点,刺激“属丝”围观的“大V”式
    3.4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社会功能分析
        3.4.1 财经知识传播
        3.4.2 社会财富舆论引导
        3.4.3 经济政策讨论
        3.4.4 经济评估与咨询的“智库”
4.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困境与不足
    4.1 表达话语权结构失衡
        4.1.1 地域结构失衡
        4.1.2 职业结构失衡
        4.1.3 性别结构失衡
    4.2 表达内容的失当
        4.2.1 过于重视“物本财富观”
        4.2.2 经济学理论使用失当
        4.2.3 解读不当干扰经济政策执行效果
        4.2.4 缺乏对弱势群体财富创造问题的关注
    4.3 表达方式欠缺理性与审慎
        4.3.1 绝对化表达,涉嫌炒作
        4.3.2 情绪化表达,致讨论偏题
5.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出路与建议
    5.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困境成因
        5.1.1 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5.1.2 自我把关难以克服观点的片面性
        5.1.3 原创内容难以为继
        5.1.4 商业利益导向下的责任感缺失
    5.2 表达主体的转型
        5.2.1 由“生产—消费式”向“参与式生产”转变
        5.2.2 表达主体团队化和专业化
        5.2.3 表达主体结构均衡化
    5.3 表达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5.3.1 确立“人本财富观”,提升个体财富品位
        5.3.2 分析与表达视角的全球化
    5.4 表达方式的平和与大度
        5.4.1 理性分析,宽容论辩
        5.4.2 审慎表达,致力建诤言
6.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1992-2014)(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浙商研究
        二、关于媒介形象研究
        三、关于浙商媒介形象研究
        四、评析与展望:浙商媒介形象呈现与浙商研究的合流与研究发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与基本概念
        一、研究的主要理论资源
        二、基本概念
第一章 浙商媒介形象的历时性分析
    第一节 浙商的旧读与新解
        一、“商”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沧桑变迁
        二、商帮文化与浙江商帮
        三、改革开放与浙商的重新崛起
    第二节 浙商形象的媒介话语嬗变
        一、“儒商”和“奸商”——中国古代浙商的形象悖论
        二、“新式商帮”形象和“红顶商人”的命运——近代浙商的双重印记
        三、“当代第一儒商”形象的呈现——新时期浙商媒介形象的总体特征
    小结
第二章 内容分析:《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主导框架
    第一节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变迁的基本描述
        一、类目建构与操作化说明
        二、版面、篇幅、报道类型和报纸类别的基本分析
        三、浙商主体身份和角色属性演变的统计分析
        四、浙商形象呈现议题变化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当代儒商——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主导框架
        一、“当代儒商”的内涵
        二、“当代儒商”框架的主导性呈现
    第三节 他者框架——不同媒体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比较分析
        一、他者呈现的基本样貌
        二、不同类别媒体他者呈现的比较分析
    小结
第三章 话语分析:《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浙商媒介形象的话语建构与叙事策略
    第一节 媒介形象呈现中的话语与话语理论
        一、批判话语分析理论
        二、作为新闻的话语
    第二节 身份书写、权力话语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一、命名与身份书写
        二、断言式言语行为与权力话语
        三、话语的隐含意义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第三节 政治话语与经济话语交互下的叙事模式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一、政治话语规范下的“创富——贡献”叙事模式
        二、经济话语主导下的“创新——传奇”叙事模式
        三、政治话语与经济话语合流的“转型——回归”叙事模式
    小结
第四章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多元力量及其互动
    第一节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社会动因
        一、经济场域的生成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二、政治意识形态控制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三、社会价值观念转型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第二节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媒介推手
        一、传媒生态变迁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二、媒介场域控制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三、传媒与浙商对浙商媒介形象的同构与互动
    第三节 浙商自塑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
        一、浙商媒介事件与形象呈现
        二、浙商政治参与与形象呈现
        三、浙商企业形象传播与形象呈现
    小结
第五章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批判与反思
    第一节 断言和肯定式新闻中的浙商媒介形象话语遮蔽与理想化
        一、肯定式新闻与浙商群体形象丰富性的遮蔽
        二、明星浙商的卡里斯玛光环与中小浙商群体再现的偏差
        三、宣传导向与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理想化
    第二节 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模式化”与“人”的缺失
        一、“模式化”呈现与“人”的缺失
        二、“模式化”呈现与“个体”形象的缺失
        三、“模式化”呈现与“个性”形象的缺失
    第三节 多媒体形态下报纸媒体浙商形象呈现的不足与反思
        一、多媒体形态下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立体化图景
        二、多媒体时代报纸媒体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的反思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上海城市网络资源拓展及功能性机构集聚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网络资源与功能性结构的关系
    (一)全球城市与城市网络资源
    (二)全球城市网络资源与功能性机构的关系
二、全球城市网络资源流动与功能性机构空间集聚趋势
    (一)中国本土网络资源流动与功能性机构空间集聚演化特征
    (二)全球城市网络资源流动与功能性机构空间集聚演化特征
    (三)全球城市网络资源流动与功能性机构空间集聚未来趋势
三、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上海
    (一)中国城市网络中的上海地位
    (二)全球城市网络中的上海地位
四、国际对标下的上海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测评
    (一)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评价模型
    (二)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上海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实证测量
五、上海集聚功能性机构和拓展城市网络资源的战略性思路
    (一)以构建多维腹地的视角,全方位推进城市网络资源的拓展
    (二)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以提升上海功能性机构集聚能力
    (三)锚定新兴经济体,抢占全球城市网络资源配置与功能性机构集聚新高地
    (四)建设世界标准的宜居城市,培育功能性机构核心集聚力
    (五)对智力资本进行重点投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绩效
    (六)拓展社会资本,引入各种类型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机构
    (七)疏通国内外信息交流的通道,构筑国际交流大平台
    (八)构筑优异的城市营商硬环境和软环境,降低网络资源的流动成本

(8)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企业市场环境全球化
        1.1.2 企业竞争对手行动全球化
        1.1.3 国内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相对有限
        1.1.4 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条件基础逐步成熟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及可能创新点
        1.4.1 结构安排
        1.4.2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
    2.2 跨国公司成长的宏观因素研究
    2.3 跨国公司成长的微观因素研究
    2.4 实证研究方法综述
    2.5 简要评述
3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和成长理论
    3.1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概念综述
    3.2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
        3.2.1 规模实力强、经营效益高
        3.2.2 国际化程度较高
        3.2.3 核心竞争力强
        3.2.4 品牌影响力大
        3.2.5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3.2.6 基本特征的关系分析
    3.3 跨国公司成长的经典理论
        3.3.1 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动因理论
        3.3.2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动因理论
    3.4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理论分析
        3.4.1 宏观母国基础
        3.4.2 中观产业基础
        3.4.3 企业微观因素
        3.4.4 小结与启示
4 宏观母国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现状分析
        4.1.1 世界500强入围门槛逐步提高
        4.1.2 世界500强总规模变化
        4.1.3 世界500强母国分布趋于多元化
        4.1.4 主要国家世界500强平均规模变化
    4.2 宏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4.3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母国因素实证检验
        4.3.1 模型的构建
        4.3.2 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4.3.3 主要变量描述性分析
        4.3.4 回归分析
        4.3.5 实证结论与分析
    4.4 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水平提升的母国因素检验
        4.4.1 模型的构建及相关说明
        4.4.2 回归分析
        4.4.3 实证结论与分析
5 中观产业层面现状分析
    5.1 《财富》世界500强产业变化
    5.2 《世界品牌500强》行业分布
    5.3 中国与其他国家世界500强行业比较
6 企业微观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6.1 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变化分析
    6.2 实证分析
        6.2.1 模型的构建
        6.2.2 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6.2.3 回归分析
        6.2.4 模型变量调整检验
        6.2.5 实证结论与分析
    6.3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分析
        6.3.1 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现状
        6.3.2 中国跨国企业成长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 ——慈善组织、政府、企业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1.2.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2.2 论文的基本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存在的不足
    1.4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1 关于慈善事业的研究
        1.4.2 关于治理的研究
第2章 慈善事业治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分析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慈善的含义
        2.1.2 慈善事业的概念解析
        2.1.3 治理及慈善事业的治理
    2.2 关于慈善事业治理的主要理论
        2.2.1 治理理论
        2.2.2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
        2.2.3 NPO 理论
    2.3 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的现实分析
        2.3.1 中国慈善事业成长的供给因素
        2.3.2 中国慈善事业成长的需求因素
第3章 慈善组织“合法性”获得与组织建设
    3.1 慈善组织基本概况
        3.1.1 慈善组织的概念及类型
        3.1.2 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现状透视
    3.2 中国慈善组织“合法性”角色分析
        3.2.1 慈善组织“合法性”角色的界定
        3.2.2 中国慈善组织“合法性”危机的表现
    3.3 中国慈善组织“合法性”获得之道德途径: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3.3.1 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含义与标准
        3.3.2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典型案例及总结
        3.3.3 中国慈善组织提升公信力的机制建设
    3.4 中国慈善组织“合法性”获得之能力途径:慈善组织的市场化改革
        3.4.1 中国慈善组织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3.4.2 中国慈善组织市场化改革的尝试
        3.4.3 中国慈善组织市场化改革的两大展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主导角色模式转型与制度安排重塑
    4.1 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与政府关系梳理
        4.1.1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限制阶段(1949-1956)
        4.1.2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排斥阶段(1957-1993)
        4.1.3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接纳阶段(1994-2004)
        4.1.4 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倡导阶段(2005 年至今)
    4.2 中国慈善事业政府主导角色模式分析
        4.2.1 慈善事业与政府角色模式类型
        4.2.2 中国慈善事业政府主导角色模式的主要表现
        4.2.3 政府主导角色模式下政府行为的越位与缺位
    4.3 政府制度安排重塑:从政府主导到政府指导
        4.3.1 改变政府管理慈善组织的核心制度
        4.3.2 健全慈善法律法规
        4.3.3 从控制型监管走向培育服务型监管
        4.3.4 完善对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
        4.3.5 慈善意识形态供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慈善责任担当与慈善行为革新
    5.1 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
        5.1.1 企业的概念和分类
        5.1.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衍生
    5.2 企业在中国慈善事业中角色与行为现状分析
        5.2.1 企业的慈善角色与慈善行为
        5.2.2 影响企业慈善角色与慈善行为的因素
        5.2.3 各类企业慈善角色与慈善行为现状
        5.2.4 企业慈善角色与慈善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3 企业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视野
        5.3.1 企业基金会的异军突起
        5.3.2 公益营销的迅猛发展
        5.3.3 公益创业的初见端倪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慈善事业网络治理模式的构建
    6.2 慈善事业网络治理模式的工具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相关概念的阐述与界定
        1.3.1 慈善
        1.3.2 社会慈善责任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样本描述
        1.4.5 创新之处
第2章 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现状描述
    2.1 成就: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取得“硕果”
        2.1.1 民营企业慈善地位日益凸显
        2.1.2 民营企业慈善方式走向制度化
    2.2 危机:民营企业慈善事业遭遇“瓶颈”
        2.2.1 “私下协议”模式的失范性
        2.2.2 “隐形慈善”的普遍性
        2.2.3 慈善方式的粗暴性
        2.2.4 慈善诚信的缺失性
第3章 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1 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内在机制
        3.1.1 慈善意愿
        3.1.2 慈善理念
    3.2 影响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经济因素
        3.2.1 民营企业生存状态
        3.2.2 民营企业慈善成本
        3.2.3 民营企业慈善收益
    3.3 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制度环境
        3.3.1 慈善政策
        3.3.2 慈善组织
        3.3.3 社会制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发展路径探讨
    4.1 美国企业慈善经验
        4.1.1 公益型市场营销
        4.1.2 企业社会营销
        4.1.3 战略发展型
        4.1.4 志愿者服务型
    4.2 推进我国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探讨
        4.2.1 建立健全的慈善制度体系
        4.2.2 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
        4.2.3 建立独立专业的慈善组织
        4.2.4 民营企业理性承担慈善责任
结论
附录A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财富排行榜看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一财经周刊》泛财经封面报道特征研究(2008年-2018年)[D]. 白思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财富排行榜媒体报道的话语分析[D]. 吴婧雯. 武汉大学, 2020(04)
  • [3]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规范问题研究[J]. 高海涛.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1)
  • [4]国有企业改革4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J]. 洪功翔. 理论探索, 2018(06)
  • [5]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D]. 熊英. 武汉大学, 2017(06)
  • [6]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 ——基于《方正apabi报纸资源数据库》(1992-2014)[D]. 李文冰. 武汉大学, 2016(01)
  • [7]上海城市网络资源拓展及功能性机构集聚趋势[J]. 陈信康. 科学发展, 2015(12)
  • [8]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D]. 王爱丽.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8)
  • [9]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 ——慈善组织、政府、企业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改进[D]. 赵俊男. 吉林大学, 2013(08)
  • [10]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卞菁菁.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从财富排名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