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审计的思想

农村审计的思想

一、由农村审计想到的(论文文献综述)

曾添[1](2021)在《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政策和扶持资金向农村倾斜,农村资源资产快速增值,农村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农村一级的腐败问题日益突出,村干部不依法依规履职,侵犯群众权利、违规出让和侵吞霸占集体资源资产、违规使用集体资金等违纪违法案件呈多发态势。近年来,肇庆市高要区B镇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纪委的要求,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一批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受到了党纪处分和法律惩处。按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的工作要求探索建立起一套融教育、制度、监督、惩处为一体的农村小微权力监督机制,把农村“小微权力”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本文以肇庆市高要区B镇近年来推行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法了解各项措施和制度落实情况。肇庆市高要区B镇着力在五个方面落实监督措施,建立起一套融教育、管理、监督、惩处为一体的监督机制,规范农村干部廉洁用权。一是通过建立“五个一”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防线;二是强化公章监管,完善农村“三资”交易,规范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构筑制度监管网络;三是积极开展村级巡察工作,由B镇党委组织相关部门对B镇下辖30个村(社区)开展村级巡察,着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效能,强化履职意识;五是成立村级纪检监察岗,将监察职能前置,与B镇纪委形成互补,有效推进监督工作。深入分析肇庆市高要区B镇实施农村小微权力监督现状发现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村级监督机构监督乏力,导致监督效果不明显;二是村民作为监督主体出现虚位,监督村务热情不高;三是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部分监督措施落实令到运行成本加大。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能力不强,民主监督意识薄弱;二是村民出现不愿、不敢和不善监督的情况;三是小微权力清单没有根据各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没有因地制宜。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原因笔者提出四个完善建议,一是通过提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思想认识,选优配强人员设置,加强业务培训和制定年度考核机制,切实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素质和能力;二是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探索开发村务监督软件,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群众监督,降低群众监督成本,综合利用制度和技术双重手段,提升民主监督效果;三是动态调整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流程,及时增减项目和适当调整清单内容和办事流程的标准;四是强化各部门的职能监督,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机制,结合村级巡察工作着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将反腐败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农村干部任前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共同构筑联合监督体系网。

洪伟[2](2020)在《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县各村审计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高度重视,各种财政优惠政策不断向基层倾斜,中央、省、市、县大量财政惠农资金下拨到村一级,村级财务管理也愈发复杂,伴随着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专项惠农补助资金未专款专用、公款私存并挪作他用、骗取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等,在农村甚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出现这些问题很大原因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以A县近六年村级财务审计报告为分析基础,总结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村集体资金管理、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村级会计核算、村级财务公开、村级财务监管等五方面的问题,结合走访交谈,剖析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思想认识不到位、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与问责机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五方面建议: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稳定和加强村级财务人员队伍、完善村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深化村级财务公开、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和问责机制。

马薇[3](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冯泽[4](2019)在《Z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有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到攻坚阶段,国家对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扶贫资金在拨付、管理和使用上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资金闲置、政策落实不到位、截留套取、扶贫对象不精准、使用效益不高等。为了保证2020年打赢“扶贫攻坚战”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容轻视。扶贫资金审计是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障扶贫资金安全、揭露违法行为、检查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推进扶贫工作整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扮演着扶贫资金“保卫者”和“助推器”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扶贫资金审计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改进扶贫资金审计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本文选取黑龙江省的Z县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首先对扶贫资金审计的特点、内容等进行概述,然后重点介绍Z县开展扶贫资金审计的过程,总结了Z县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以Z县为代表的基层审计机关执行扶贫资金审计存在很多问题,然后总结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希望能在现有的扶贫资金审计理论上做出一些补充,为地方审计机关开展扶贫资金审计提供一些参考,通过改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促进全面脱贫的实现。

李忠伟[5](2018)在《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现象及其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巩固,关于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研究对于“扫黑除恶”工作的顺利进行存在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从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成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展开。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与数据以及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记录的相关案例,了解到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是犯罪类型的多样化;成员构成的类型化;犯罪行为的公然化;犯罪范围的区域化;“官黑相护”的关系化。然后通过一些案例掌握农村黑恶势力呈现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成员年龄越趋于年轻化;犯罪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犯罪表象形式越趋于合法化;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逐步向经济领域的渗透。通过对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原因主要为社会资金、资源对于农村投入的缺位;地方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保护伞”对犯罪人员主客观方面的帮助;公职人员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的包庇纵容;普遍空巢、留守现象为黑恶势力提供可乘之机;群众对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的漠视态度;良莠不齐的文化传播对于社会成员的影响;犯罪分子个人欲望的膨胀。对于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有效防范,其措施主要为国家加强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农村审计监督体系;严厉打击犯罪势力“保护伞”,杜绝官黑相护;加强对公职人员责任感的培育,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设置家庭紧急应急报警装置,保障留守、空巢家庭成员安全;建立村民匿名举报犯罪行为奖励制度,提高群众积极性;培养正确价值观,学会辨别优劣文化;组织农村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注重务实观念。

许磊[6](2018)在《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化,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显着提升。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研究村级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为依托,通过对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现状的调查,提炼了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取得的具体成绩,并借助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找出了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照相关理论研究和现行管理模式经验,提出促进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表现为:财务管理逐渐规范;集体资产管理成果明显和监管体系逐渐形成等。其村级财务管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还不够严格,落实不到位;基层财务人员数量还不够充足,结构不合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效果不明显。研究得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村级集体债务沉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高;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根据基础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1.夯实市域村级财务基础;2.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3.提高基层理财队伍建设水平;4.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谢依汝[7](2018)在《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居民作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因此,持续加快农村发展,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即“三资”)的管理,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力度,在我国意义重大。如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农村的财务行为,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真正实现农村“三资”管理决策公开化、理财民主化、管理规范化、队伍常态化、监督信息化,提升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研究农村“三资”监管的重点和最终目的。本文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筛选、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了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分析归纳、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同时在结合委托代理理论、集权与分权理论、公地悲剧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阐述了鹿城区农村“三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包括健全监管机构、搭建监管平台、实行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开展专项行动等。同时,本文分别从区级监管层面、街镇监管层面以及村内部监管层面,指出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再从思想观念、队伍建设、监督渠道、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完善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应结合鹿城区实际,改变思想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能力水平;加强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制度;探索创新举措,深化制度改革,从而稳步夯实农村“三资”基础,统一规范农村“三资”行为,管好用活农村“三资”,使得农村“三资”管理能够更加规范、更加公开、更加民主,提升农村“三资”监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整体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胡育波[8](2018)在《国家审计监督效果研究 ——基于审计对象视角》文中提出自1983年我国正式建立国家审计制度以来,国家审计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其中“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加强行政监管和审计监督”等论述强调了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我国国家审计经过三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审计署审计报告曝光公共部门违法违规问题,对实现国家良治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国家审计基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内容,在监督政府公共权力的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实现国家良治方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体现出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作为审计对象的政府部门、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的违法违规事件得到了公开地披露。因此,国家审计不仅要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持续关注问题整改情况,责任履行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切实实现国家审计的监督效果。本文以国家审计理论为基础,基于审计对象的视角,探讨国家审计对不同审计对象的监督效果,并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从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来看,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采用已上缴财政比例等九个指标综合评价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的效果。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的效果是有阶段性的,在每个阶段中这种监督效果又是逐步上升的。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导致国家审计监督效果不明显甚至是负向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家审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审计的监督效果逐步增强,国家审计在发挥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次,从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来看,本文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从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方面,从审计署一次和二次审计两个时间维度,来检验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从股票市场来看,采用事件研究考察审计结果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证实国家审计公告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有显着负向影响。更进一步,相比于国家审计一次公告,国家审计二次公告的上市公司股价反应越负向。从资本市场来看,回归结果证实国家审计能够促进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更进一步,相比于国家审计一次公告,国家审计二次公告能够更加显着地提高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最后,从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效果来看,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两个方面;从国家审计一次、二次以及总体审计三个角度来检验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效果。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够显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进一步,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的这种有效性主要来自于二次审计而非一次审计的效果。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没有显着影响。无论是一次、二次还是总体审计,都没有显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从不同层面审计对象的角度,系统研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对不同审计对象的监督效果,并发现了一些基本规律。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国家审计监督效果是具有阶段性的,且在每个阶段中这种监督效果又是逐步上升的。这种阶段性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如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这种上升则是我国国家审计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结果,国家审计的监督效果逐步增强,国家审计在发挥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角度看,在股票市场上,国家审计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在资本市场上,国家审计又能显着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实质上是统一于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中。从短期来看,国家审计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告于社会,立刻引起股票的下跌,股价下降又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从长期来看,国家审计的这种监督作用最终促进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起着“良药苦口”的监督作用:短期的“苦口”导致股价下跌,而最终目的是长期的“良药”作用,良药最终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再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国家审计能够显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而对审计收费没有显着影响。(2)将国家审计细分为一次国家审计和二次(包括多次)国家审计,深入考察重复审计和跟踪审计的监督效果。从企业的角度看,在股票市场上,二次国家审计比一次国家审计股价反应更负向,更能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在资本市场上,二次国家审计比一次国家审计能更加显着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提高企业效率。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国家审计能够显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但这种有效性主要来自于二次国家审计而非一次国家审计的效果。综合,国家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主要来自于二次审计的监督效果,二次审计比一次审计的监督效果更好。(3)尝试着运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国家审计进行研究。对政府部门的国家审计资料由于数据少、不确定性问题多等原因,笔者采用灰色系统研究法,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对国企上市公司的国家审计,笔者从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两方面,分别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比较研究。事件研究法重在研究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短期监督效果,而多元回归法采用大样本数据研究国家审计对企业的长期监督效果。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国家审计,笔者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尽量减少内生性问题,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稳健。本文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基本概念界定、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审计监督效果的研究文献;第三章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国家审计理论、国家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等基本理论;第四、五、六章分别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实证考察国家审计的监督效果。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概述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创新、局限和展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李英[9](2017)在《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前腐后继"的村官腐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创生了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意味着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从"秋菊打官司"式的上访告状,进入了农村管理行使"第三种权力"——分权制衡、民主监督的阶段。为什么农村群众与基层干部对腐败行为那样深恶痛绝,他们的心灵深处有过怎样的幽怨、奋争、博弈,作过怎样的艰苦寻找和不懈探索,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益实践与探索,是否折射出农村民主政治的希望之光?

周柳曦[10](2016)在《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蓝图。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早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了将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最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已经上升为威胁当代广大农村地区和谐发展及稳定的突出矛盾之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系到农民利益能否实现、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村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也随着浮出水面,如:管理乏力、监管不够到位、财务管理不完善,导致了村干部对“三资”资产进行腐败或者资金的浪费,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屡禁不止,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入手,以梅州市梅江区的农村“三资”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有助于梅江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指导下,首先对梅江区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合正反两个案例剖析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目前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委托代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难到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问题突出。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梅江区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五方面对策:提高认识以提升履职能力;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检查和审计监督体制;争取相关利益者最大的支持;严肃惩处营造良好环境。

二、由农村审计想到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农村审计想到的(论文提纲范文)

(1)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四)创新和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农村小微权力
        2.农村微腐败
        3.村级小微权力监督
    (二)民主监督理论
二、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现状
    (一)肇庆市高要区 B 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情况
    (二)肇庆市高要区 B 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现状
        1.建立“五个一”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防线
        2.多措并举,构筑制度监管网
        3.积极开展村级巡察工作
        4.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级监督机构建设工作
        5.成立村级纪检监察岗
三、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村级监督机构监督乏力
        2.监督主体出现虚位
        3.部分监督措施落实令到运行成本加大
    (二)原因分析
        1.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监督意识薄弱和能力不强
        2.村民不愿、不敢和不善监督
        3.小微权力清单没有因地制宜
四、完善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素质和能力
        1.提高思想认识
        2.选优配强人员设置
        3.开展专项工作培训和业务指导
        4.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年度考核评估
    (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助推村民群众监督
        1.探索开发村务监督软件
        2.传统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齐头并进
    (三)动态调整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流程
        1.及时增减清单项目
        2.适当调整清单部分标准要求
    (四)强化各部门职能监督,构筑联合监督体系网
        1.健全村级重大财务审计机制
        2.切实利用巡察利剑
        3.将反腐败同征信体系建设相结合
        4.建立任前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县各村审计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及目前A县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2.1 村级财务管理概念、重点及特点
        2.1.1 村级财务管理概念、重点
        2.1.2 村级财务管理的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集权与分权理论
    2.3 目前A县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2.3.1 管理模式
        2.3.2 管理制度法规
        2.3.3 监督机构
3 A县村级财务审计背景介绍及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A县村级财务审计背景介绍
    3.2 A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村集体资金管理方面
        3.2.2 村级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3.2.3 村级会计核算方面
        3.2.4 村级财务公开方面
        3.2.5 村级财务监管方面
4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1 思想认识不到位
    4.2 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4.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4.4 缺乏有效监督与问责机制
        4.4.1 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4.4.2 政府审计监督乏力
        4.4.3 会计监督缺位
        4.4.4 责任追究不到位
5 国内村级财务管理经验与启示及加强A县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国内村级财务管理经验与启示
        5.1.1 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村级财务管理经验与启示
        5.1.2 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河旁村村级财务管理经验与启示
    5.2 加强A县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5.2.1 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
        5.2.2 稳定和加强村级财务人员队伍
        5.2.3 完善村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5.2.4 深化村级财务公开
        5.2.5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和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4)Z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扶贫资金审计概述
    2.1 扶贫资金审计的含义和特点
        2.1.1 扶贫资金审计的含义
        2.1.2 扶贫资金审计的特点
    2.2 扶贫资金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
        2.2.1 扶贫资金审计的目标
        2.2.2 扶贫资金审计的范围
        2.2.3 扶贫资金审计的内容
    2.3 扶贫资金审计的程序
        2.3.1 审前计划
        2.3.2 审计实施
        2.3.3 审计报告
    2.4 扶贫资金审计的方法
        2.4.1 观察
        2.4.2 检查
        2.4.3 外部调查
        2.4.4 询问
        2.4.5 分析程序
3 Z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3.1.1 Z县基本情况
        3.1.2 Z县扶贫资金概况
    3.2 Z县扶贫资金审计过程
        3.2.1 审计计划阶段
        3.2.2 审计实施阶段
        3.2.3 审计完成阶段
    3.3 Z县扶贫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审计内容不够详细
        3.3.2 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
        3.3.3 审计独立性弱
        3.3.4 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3.3.5 绩效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3.3.6 审计结果未公开
        3.3.7 缺少对扶贫工作的指导
4 完善Z县扶贫资金审计的建议
    4.1 制定周密的审计方案
    4.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4.2.1 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4.2.2 招聘优秀的审计人才
        4.2.3 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
    4.3 异地交叉互审,提高审计独立性
    4.4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4.5 设计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
    4.6 建立审计公告制度,积极公开审计结果
    4.7 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指导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现象及其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逻辑研究法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现状
        2.1.1 犯罪形式的多样化
        2.1.2 成员构成的类型化
        2.1.3 犯罪行为的公然化
        2.1.4 犯罪范围的区域化
        2.1.5 官黑结合的关系化
    2.2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
        2.2.1 成员年龄越趋于年轻化
        2.2.2 团伙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2.2.3 犯罪表象形式越趋于合法化
        2.2.4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
        2.2.5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逐步向经济领域渗透
第3章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成因
    3.1 国家层面因素
        3.1.1 社会资金、资源对于农村投入的缺位
        3.1.2 地方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建设发展
        3.1.3 公职人员对于黑恶势力犯罪主观态度及客观行为的帮助
    3.2 社会层面因素
        3.2.1 普遍空巢、留守现象为黑恶势力提供可乘之机
        3.2.2 群众对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的漠视态度
        3.2.3 良莠不齐的文化传播对于社会成员的影响
    3.3 个人层面因素
        3.3.1 犯罪分子个人欲望的膨胀
第4章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
    4.1 国家层面防范措施
        4.1.1 国家加强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建设
        4.1.2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完善农村审计监督体系
        4.1.3 加强对公职人员责任感的培育,密切联系群众
    4.2 社会层面防范措施
        4.2.1 设置家庭紧急报警装置,保障留守、空巢家庭成员安全
        4.2.2 建立村民匿名举报犯罪行为奖励制度,提高群众积极性
        4.2.3 培养正确价值观,学会辨别优劣文化
    4.3 个人层面防范措施
        4.3.1 组织农村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注重务实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
        1.2.2 国内相关文献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和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局限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村级财务的含义
        2.1.2 村级财务管理的含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2.3 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2.3.1 村账村管模式
        2.3.2 村账乡或镇代管模式
        2.3.3 村账“双代管”模式
        2.3.4 村会计委托代理模式
    2.4 影响村级财务管理可能的因素
        2.4.1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2.4.2 村会计的业务素质
        2.4.3 监管的方式和方法
3. 泰兴村级财务管理运行现状
    3.1 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运行中取得的成效
        3.1.1 突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管理逐渐规范
        3.1.2 建立产权交易市场,集体资产管理成果明显
        3.1.3 完善民主监管机制,监管体系逐渐形成
    3.2 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2.1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落实不够到位
        3.2.2 基层财务人员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够合理
        3.2.3 民主理财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效果不够明显
4. 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村级集体债务沉重
        4.1.1 基础建设造成负债
        4.1.2 收不抵支带来债务
        4.1.3 管理缺位产生债务
    4.2 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2.1 管理制度存在缺位
        4.2.2 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
        4.2.3 报账、记账制度不规范
    4.3 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不到位
        4.3.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4.3.2 财务人员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
        4.3.3 村会计主业不明,其他村级工作负担重
    4.4 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
        4.4.1 民主理财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4.4.2 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4.4.3 镇级监管、市级监管存在不足
5 促进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5.1 夯实市域村级财务基础
        5.1.1 创新村级经济发展途径
        5.1.2 合理安排村级公益性投入
        5.1.3 减少村干部工作量
    5.2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5.2.1 完善工作机制
        5.2.2 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5.2.3 完善报账、记账制度
    5.3 提高基层理财队伍建没水平
        5.3.1 配强村组班子队伍
        5.3.2 充实会计队伍
        5.3.3 加强政策业务培训
    5.4 增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5.4.1 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民主监督
        5.4.2 严格考核问责,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5.4.3 深化村务公开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一)
调查问卷(二)
致谢

(7)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理论
        1.2.1 委托代理理论
        1.2.2 集权与分权理论
        1.2.3 公地悲剧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三资”的概念
        2.1.2 农村“三资”监管主体
    2.2 鹿城区农村“三资”概况
        2.2.1 鹿城区农村“三资”发展现状
        2.2.2 鹿城区农村“三资”特点
    2.3 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主要做法
        2.3.1 健全监管机构
        2.3.2 搭建监管平台
        2.3.3 实行长效机制
        2.3.4 加强日常监管
        2.3.5 开展专项行动
第三章 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区级层面的监管问题
        3.1.1 监管力度有限
        3.1.2 监管缺乏针对性
        3.1.3 审计监管流于形式
    3.2 街镇层面的监管问题
        3.2.1 村账代理会计工作不到位
        3.2.2 工程建设项目监管不严格
        3.2.3 经营性资产交易监管不到位
    3.3 村级层面的监管问题
        3.3.1 村务民主公开不全面
        3.3.2 民主监督难以落实
第四章 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问题的成因
    4.1 思想观念方面
        4.1.1 区级层面监管意识转变不到位
        4.1.2 街镇责任意识不强
        4.1.3 村务监督委员会观念转变不到位
        4.1.4 村民思想认识有偏差
    4.2 队伍建设方面
        4.2.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4.2.2 村账代理会计变动频繁
        4.2.3 村民整体素质不高
    4.3 监督渠道方面
        4.3.1 部门监督不到位
        4.3.2 街镇监督不完善
        4.3.3 基层民主监督渠道不畅
    4.4 工作机制方面
        4.4.1 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4.4.2 缺乏责任追究手段
第五章 鹿城区完善农村“三资”监管的对策
    5.1 转变思想观念
        5.1.1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5.1.2 明确落实监管职责
        5.1.3 加大政策业务宣传
    5.2 强化队伍建设
        5.2.1 优化农经干部配置
        5.2.2 增强村账代理会计力量
        5.2.3 重视村级财务人员培养
        5.2.4 优化农村干部使用机制
    5.3 完善工作机制
        5.3.1 严肃责任追究
        5.3.2 加强考核考评
        5.3.3 深化村务公开
    5.4 加强综合监督
        5.4.1 强化审计监督机制
        5.4.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5.4.3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5.4.4 加强基层民主监督
    5.5 创新监管模式
        5.5.1 探索会计核算中心监管模式
        5.5.2 探索社会化监管模式
        5.5.3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国家审计监督效果研究 ——基于审计对象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概念界定
        1.4.1 审计与国家审计
        1.4.2 审计监督
        1.4.3 审计要素(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对象)
        1.4.4 审计报告(公告)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
        2.1.1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
        2.1.2 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效果研究
        2.1.3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研究评述
    2.2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研究
        2.2.1 国家审计公告(报告)研究
        2.2.2 国家审计公告(报告)研究评述
        2.2.3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效果研究
        2.2.4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研究评述
    2.3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效果研究
        2.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
        2.3.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评述
        2.3.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研究
        2.3.4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国家审计理论
        3.1.1 国家审计理论的基本内容
        3.1.2 国家审计的监督作用
    3.2 国家治理理论
        3.2.1 国家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2.2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3 委托代理理论
        3.3.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3.2 基于国家审计视角的委托代理理论
    3.4 新公共管理理论
        3.4.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4.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国家审计
    3.5 信号传递理论
        3.5.1 信号传递理论的基本内容
        3.5.2 信号传递理论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4.1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4.1.1 制度背景
        4.1.2 理论分析
        4.1.3 灰色系统理论
        4.1.4 研究设计
        4.1.5 实证分析
        4.1.6 实证结果
    4.2 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4.2.1 制度背景
        4.2.2 理论分析
        4.2.3 研究设计
        4.2.4 实证分析
        4.2.5 实证结果
    4.3 国家审计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监督效果的比较
    4.4 国家审计对政府部门监督效果的简要评述
    4.5 本章小结
5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5.1 制度背景
    5.2 理论分析
    5.3 国家审计公告的市场反应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2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5.3.3 实证结果
        5.3.4 稳健性检验
    5.4 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
        5.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4.2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5.4.3 实证结果
        5.4.4 稳健性检验
    5.5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效果的简要评述
    5.6 本章小结
6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效果的实证研究
    6.1 制度背景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6.3.2 双重差分模型
    6.4 研究设计
        6.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4.2 变量设计
    6.5 实证结果
        6.5.1 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
        6.5.2 盈余管理程度衡量事务所审计质量
        6.5.3 国家审计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效果的实证结果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政策建议
        7.3.1 针对审计主体(审计署等审计机关)的政策建议
        7.3.2 针对审计对象(政府部门等)的政策建议
    7.4 研究局限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9)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后陈从“红旗村”变“问题村”
二、胡文法出任“问题村”支部书记
三、“问题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四、新支书做的第一件大事
五、新支书做的第二件大事
六、村民们为项目公开招投标叫好
七、县纪委书记蹲点后陈村四十天
八、村屋墙上出现一条炭写标语
九、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诞生

(10)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综述
        1.3.2 国内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新颖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农村集体“三资”的概念
        2.1.2 农村集体“三资”的内容
        2.1.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
    2.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目标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
第三章 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分析
    3.1 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过程
        3.1.1 初步形成阶段
        3.1.2 改革探索阶段
        3.1.3 规范发展阶段
        3.1.4 完善创新阶段
    3.2 长沙镇农村集体“三资”状况分析
        3.2.1 主要做法
        3.2.2 取得的成效
    3.3 西郊街道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状况分析
第四章 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委托代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4.1.1 村帐镇管制度落实不到位
        4.1.2 财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4.1.3 村务、财务公开未落到实处
    4.2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4.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4.2.2 资产资源处置随意
    4.3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难到位
    4.4 农村基层干部违纪问题突出
第五章 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从主观原因分析
        5.1.1 思想认识不足
        5.1.2 民主监督意识淡薄
        5.1.3 缺乏专业人才引入机制
    5.2 从客观原因分析
        5.2.1 体制机制不完善
        5.2.2 缺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支持
        5.2.3 惩处力度不够
第六章 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
    6.1 提高思想与履职能力
        6.1.1 加大宣传教育
        6.1.2 提高镇村财会人员履职能力
    6.2 探索创新管理新模式
        6.2.1 创新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模式
        6.2.2 推动网络化监管平台
        6.2.3 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相关制度
    6.3 严格落实检查和审计监督体制
        6.3.1 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6.3.2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
    6.4 争取相关利益者最大的支持
    6.5 严肃惩处营造良好环境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由农村审计想到的(论文参考文献)

  • [1]肇庆市高要区B镇农村小微权力监督问题及对策研究[D]. 曾添.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县各村审计结果[D]. 洪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3]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4]Z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研究[D]. 冯泽.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5]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现象及其防范研究[D]. 李忠伟. 湘潭大学, 2018(11)
  • [6]泰兴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 许磊. 扬州大学, 2018(01)
  • [7]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三资”监管研究[D]. 谢依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8]国家审计监督效果研究 ——基于审计对象视角[D]. 胡育波. 武汉大学, 2018(06)
  • [9]第三种权力——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纪实[J]. 李英.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7(08)
  • [10]梅江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D]. 周柳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6(06)

标签:;  ;  ;  ;  ;  

农村审计的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