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离子喷雾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60例

紫外线离子喷雾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60例

一、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论文文献综述)

文舒[1](2018)在《火针疗法治疗几种“增生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瘙痒并延缓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与液氮冷冻法对比,进行自身左右对照,观察火针治疗几种增生性皮肤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斑块型)银屑病、结节性痒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使肥厚皮损变薄,缓解顽固性瘙痒,以及复发方面的疗效,从而推广其临床应用。方法:纳入符合慢性湿疹、(斑块型)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诊断标准的病例,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采用抛币法随机分组,其中硬币正面朝上者左侧皮损为治疗组,右侧皮损对照组;硬币反面朝上者左侧皮损为对照组,右侧皮损为治疗组。两组基础治疗(外擦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依巴斯汀片),治疗组加予火针治疗患处,对照组加予液氮冷冻治疗患处,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疗程共计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记录瘙痒评分、肥厚程度及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疗效判定及结果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瘙痒、肥厚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瘙痒、肥厚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别将治疗各期瘙痒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第二、三、四周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第一、四周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别将治疗各期肥厚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第一、二、三周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周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各期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瘙痒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将治疗后肥厚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5>0.05)。6将4次瘙痒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其中第一周治疗后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第二、三、四周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将4次肥厚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各期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8对不同病种治疗前后的皮损肥厚、瘙痒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9单独每个病种做组间和组内比较:5个病种两组的组内比较,都在治疗第四周、随访1月与治疗前瘙痒、肥厚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两组第三周时的瘙痒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四周与随访1月的肥厚评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性皮炎:第四周时两组在瘙痒评分的组间比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的肥厚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型银屑病:两组在瘙痒和肥厚评分上各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痒疹:两组第二、四周、随访1月在瘙痒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厚评分上各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两组在第二周、随访1月时瘙痒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两组均未见明显复发。结论:火针治疗几种增生性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斑块型银屑病、结节性痒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在减轻瘙痒、皮损肥厚都有效。火针止痒方面起效慢,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少,优于液氮冷冻;火针减轻皮损肥厚程度与液氮冷冻相当,两者均未见明显复发。

韩磊磊[2](2018)在《中药口服联合九味消痤面膜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评判、统计、比较痤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客观评价九味消痤面膜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随机将80例符合标准的痤疮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同时口服自拟中药,试验组每日1次采用九味消痤面膜外用;对照组每日2次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点涂,疗程均为4W。在治疗2W、4W分别做一次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有69例患者完成本次试验,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2例。治疗4W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经统计学分析,p<0.05,2组在总有效率比较方面有显着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4W后,2组患者主要、次要症状比治疗前都有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2组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显着差异(p>0.05),疗效相似。治疗期间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瘙痒,遵医嘱后症状改善,未影响治疗。结论:中药口服联合九味消痤面膜治疗颜面部脾胃湿热型痤疮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在颜面部皮损改善方面九味消痤面膜疗效优于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凤姣[3](2015)在《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不同浓度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观察,论证该法治疗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寻不同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成熏蒸1组(32例)、熏蒸2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三组均给予一般治疗,熏蒸1组、熏蒸2组分别采用5%、10%自拟化瘀通络汤熏蒸面部,每3日1次,而对照组不再给予处理。以30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对治疗前后三组皮损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轻重程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均衡性良好。治疗后:①临床疗效:三组总有效率比较,熏蒸1组为96.67%,熏蒸2组为100%,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痊愈显效率比较,熏蒸1组为36.67%,熏蒸2组为61.29%,对照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熏蒸1组、2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熏蒸2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率均优于熏蒸1组。②观察指标:熏蒸1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色素程度、数目、大小、情绪影响、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熏蒸1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熏蒸2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色素程度、数目、大小、情绪影响、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熏蒸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熏蒸1组与熏蒸2组,在色素程度、数目、大小、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情绪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熏蒸1组在色素程度、数目、大小及总积分的改善均优于熏蒸2组,而在情绪的改善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自拟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实用,值得推广;初步得出,在运用不同药物浓度熏蒸治疗时,浓度较高者疗效较好,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理药物浓度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贺敏,贾超磊,唐凤娇,柯欣怡,高子平[4](2014)在《中药熏蒸治疗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药熏蒸属于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分支,又称为中药汽浴疗法、药透疗法和热雾疗法等,其历史悠久,它主要是通过加热药物汤剂沸腾生成的气体熏蒸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享有绿色疗法之美誉。本文就中药熏蒸治疗面部皮肤病,从机理到临床疗效观察做一综述。

王丽伟[5](2011)在《解毒消痤汤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比较解毒消痤汤和维胺酯胶囊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2比较解毒消痤汤和维胺脂胶囊调理女性寻常型痤疮伴随症状上的不同。3比较解毒消痤汤和维胺脂胶囊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治疗前后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的变化。4探寻一种更适合女性寻常型痤疮患者服用的方药。方法:1病例选择所选60例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12月-2010年9月来河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这些患者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按照痤疮国际分类法分级判断为中(Ⅱ)级、中(III)级,并且符合中医肺胃湿热证的分型标准,临床皮损为颜面部、背部较大的红色丘疹、结节、脓疱;主诉症状有口干、尿赤、便干、身困、纳差、白带多;舌脉表现有舌红,苔黄,脉滑数。2病例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病人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分级及伴随症状上无显着差异(P﹥0.05),均衡可比。3记录结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分级积分、伴随症状及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的改善情况。结果:1皮损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15例,有效8例,显效4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4例。30名治疗组痤疮患者治疗6周后的有效率是90%,对照组是86.67%。经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P>0.05,说明不能认为两种药物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中级(中医辨证属肺胃湿热型)的有效率不等。2主要症状分级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后皮损性质积分减少比率是79.5%,对照组是78.9%,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性质改善无显着差异;治疗组治疗6周后皮损颜色积分减少比率为84.3%,对照组治疗6周后皮损颜色积分减少比率是79.6%,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皮损颜色方面的疗效差异极其显着;治疗组治疗6周后皮损肿痛积分减少比率是78.2%,对照组是66.3%,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痤疮中改善皮损肿痛疗效优于对照组。3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60名入选的痤疮患者接受治疗后,从第2周开始伴随症状上出现明显不同。接受解毒消痤汤治疗的患者,伴随症状逐步改善,6周后口干、便干、白带的症状基本消失,其它症状治疗结束后也有显着改善。口服维胺脂胶囊的患者自第二周开始出现口干、便干的逐渐增多,到第四周到达最高峰,30名患者中28名患者出现口干、便干的症状,6周后部分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分析整个治疗过程,解毒消痤汤治疗痤疮的伴随症状疗效明显优于维胺脂胶囊。4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的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后水分含量值16-25岁的患者为5,与标准值比较符合本年龄段的特征,26-30岁患者为2,也符合本年龄段的特征。而对照组治疗6周后水分含量值16-25岁患者为-2符合≥31岁年龄段的人的特征,26-30岁患者为-3符合≥51岁年龄段的人的皮肤特征。治疗组治疗6周后油脂含量为2,对照组治疗6周后油脂含量是3,与标准值比较,治疗组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符合本年龄段的特征,对照组的患者符合31-40岁年龄段的人的皮肤特征。治疗组治疗6周后弹性值16-25岁的是5,26-30岁的是3,对照组治疗6周后弹性值16-25岁的是1,26-30岁的是-2,与标准值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6-25岁的患者都符合该年龄段的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26-30岁的却符合31-40岁年龄段的人的特征。结论:自拟中药方解毒消痤汤与维胺酯胶囊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中级(中医辨证属肺胃湿热证)的综合疗效相仿,但自拟中药方解毒消痤汤在调理患者中医症候及改善皮肤表层生物学特征方面更具优势,并且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同时亦可作为口服维A酸制剂有禁忌或拒绝服用西药的患者治疗寻常型痤疮中级(中医辨证属肺胃湿热证)的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案。

孙淑娜[6](2009)在《四重金钩汤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四重金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四重金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作用机理。方法: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临床研究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四重金钩汤治疗组(30例)和吲哚美辛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疗程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实验研究采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实验动物疼痛模型观察四重金钩汤的镇痛作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研究显示,四重金钩汤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结论:四重金钩汤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镇痛作用有关。

王淼[7](2009)在《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清疣饮对扁平疣(Verruca plavtaris, VP)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含量的影响,以及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沉淀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研究结果清疣饮治疗中(20d)VP患者血清IgG水平升高,VP患者血清IgA水平下降,VP患者血清IgM水平升高。治疗中期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升高,治疗后期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水平下降;治疗中期,CD4+ /CD8+比值倒置,治疗后期,CD4+ /CD8+比值恢复正常。研究结论清疣饮可以提高扁平疣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并且对扁平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

郎娜,姚春海,柏燕军,陈少君,刘青云,黄尧洲[8](2006)在《扁平疣中医药治疗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耘[9](2000)在《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火针疗法治疗几种“增生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瘙痒并延缓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受试者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受试者纳入标准
        2.3.1 病例入选标准
        2.3.2 病例排除标准
        2.3.3 剔除与脱落标准
        2.4 观察指标
        2.4.1 皮损肥厚程度观察
        2.4.2 瘙痒程度观察
        2.4.3 病情随访及复发观察
        2.5 安全性观察
        2.6 疗效判定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样本量估算
        3.2 病例分组
        3.3 研究设计
        3.4 技术路线
        3.5 治疗方法
        3.5.1 基础治疗
        3.5.2 火针治疗组
        3.5.3 液氮冷冻对照组
        3.6 资料整理
        3.7 质量控制
        3.8 不良事件、依从性、脱落原因记录与分析
        3.9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入组及脱失情况
        4.2 两组基线比较
        4.3 治疗前瘙痒、肥厚评分比较
        4.4 治疗结果比较
        4.4.1 不同病种两组的瘙痒、肥厚情况比较
        4.4.2 两组瘙痒评分比较
        4.4.3 两组肥厚评分比较
        4.4.4 治疗组不同病种的评分比较
        4.5 两组随访情况分析
        4.6 复发情况分析
        4.7 不良反应记录
        4.8 典型病例一则
    5 讨论
        5.1 火针概述
        5.2 “增生性”皮肤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
        5.3 火针治疗“增生性”皮肤病止痒的中医机理探讨
        5.4 火针的现代医学作用原理
        5.5 中医理论下的液氮冷冻
        5.6 液氮冷冻治疗增生性皮肤病的现代医学机理探讨
        5.7 结果分析
结论
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增生性皮肤病的研究
    2 中医对增生性皮肤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3 火针疗法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1 病例报告表内容摘要
    知情同意书
    CRF调查表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2)中药口服联合九味消痤面膜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痤疮中医研究概况
        1.1 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认识
        1.2 近代及现代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3 痤疮的中医内治
        1.4 痤疮的中医外治
    2 痤疮西医研究概况
        2.1 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
        2.2 痤疮的药物治疗
        2.3 痤疮的物理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4 技术路线
        5 治疗方案
        6 观察标准
        7 疗效评价标准
        8 安全性评价
        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试验完成人数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3 疗效比较
        4 有效率比较
        5 安全性结果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用药分析
        2.1 口服方药分析
        2.2 九味消痤面膜选用依据
        2.3 九味消痤面膜方药分析
        2.4 对照药选用依据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分析
        3.3 疗效分析
        4 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3)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与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实验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病例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研究要求
        2.5 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治疗前病情、病程情况
        3.3 疗效评价
        3.4 不良反应
        3.5 脱落剔除病例分析
        3.6 随访
        3.7 病例特点及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西医对面部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认识
        4.2 中医对面部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认识
        4.3 中药熏蒸定义、源流、现代医学对中药熏蒸作用机理研究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文献综述 中药熏蒸的作用原理及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二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件2:原始资料收集

(4)中药熏蒸治疗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病的机理
    1.1 中医角度的机理
    1.2 现代医学角度的机理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病的进展
    2.1 痤疮
    2.2 黄褐斑
    2.3 面部扁平疣
    2.4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3 展望

(5)解毒消痤汤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痤疮的治疗进展及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四重金钩汤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五、治疗方法
        (一) 药物及用药方法
        (二) 针灸治疗
        (三) 疗程
    六、观察指标
        (一)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二) 安全性观察指标
    七、疗效评定标准
    八、统计方法
    九、结果
        (一)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二)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三) 两组间治疗后止痛即刻起效时间比较
        (四) 两组临床痊愈病例所需时间比较
        (五) 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热板实验
        一、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仪器
        二、方法
        (一) 模型的建立
        (二) 分组及用药
        (三) 观察指标
        三、结果
    实验二 扭体实验
        一、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
        (三) 试剂
        二、方法
        (一) 分组及用药
        (二) 观察指标
        三、结果
讨论
    一、中西医学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
        (二) 中医学认识
        (三) 西医学研究概况
    二、重镇安神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概况
        (一) 镇心安神,止痒止痛
        (二) 燥湿敛疮,摄纳固涩
        (三) 清热平肝,软坚散结
    三、我们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四、方药分析
        (一) 方药组成
        (二) 方药分析
        (三) 现代药理研究
    五、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实验结果分析
        (三) 机理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扁平疣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断
    1.2 扁平疣的中西医治疗
    1.3 扁平疣治疗对策
第二章 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2.5 实验结果
    2.6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9)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结果:
2 讨论

四、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火针疗法治疗几种“增生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瘙痒并延缓复发的临床研究[D]. 文舒.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中药口服联合九味消痤面膜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韩磊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8(12)
  • [3]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D]. 唐凤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4]中药熏蒸治疗面部皮肤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贺敏,贾超磊,唐凤娇,柯欣怡,高子平. 中医外治杂志, 2014(06)
  • [5]解毒消痤汤治疗女性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D]. 王丽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6]四重金钩汤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探讨[D]. 孙淑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7]清疣饮对扁平疣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 王淼. 吉林大学, 2009(09)
  • [8]扁平疣中医药治疗概况[J]. 郎娜,姚春海,柏燕军,陈少君,刘青云,黄尧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09)
  • [9]中药熏蒸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扁平疣60例[J]. 刘耘.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0(01)

标签:;  ;  ;  ;  ;  

紫外线离子喷雾中药熏蒸治疗扁平疣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