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周昊飞[1](2021)在《山东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薛城遗址位于山东枣庄滕州市区南部,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遗址周边区域范围现有的十多个乡村,因与遗址存在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关系、文化价值联系,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逐渐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我国对遗址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导向,遗址周边区域(村落)的环境也随之有所改善。尽管如此,这些改善还不足以保证对遗址的保护;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遗址保护与周边村落发展建设之间的矛盾;不足以满足遗址周边村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因此,还需要社会各方及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有关薛城遗址周边的研究还很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还无人涉及。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依照遗址整体性保护理论、场所精神理论、符号学的方法,运用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手法,通过对景观的研究重构规划设计提升其现状,在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好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强化遗址保护,促进乡村振兴,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最终目的。依据国内外遗址保护、乡村建设相关理论与先进理念,借鉴相关成熟案例。首先,通过对薛城遗址及周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及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梳理,从历史发展,地理空间,文化导向,产业建设四个方面对薛城遗址与周边村落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利用空间形态、空间氛围二要素,找出周边各村落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归纳出薛城遗址周边与村落空间存在问题;随后,在法规、政策的指导下,归结出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魏楼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策略与方针;最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了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魏楼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此研究设计有助于提高村民遗址保护意识,促进薛城遗址的保护;有助于改善周边村民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论文在选题、设计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侯莉薇[2](2021)在《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现象,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破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只关注经济责任的情况,将审计范围扩展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但该项审计实施时间较短,方法经验较少,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审计效果。而基层审计机关是最直接实施该项目的机构,研究基层审计机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总结经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从基层审计角度出发,选择了R市L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对我国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针对提出对策,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本文在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概念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发展现状,对当前审计开展情况作了总体介绍。其次,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取证、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审计评价、人员力量、责任追究整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选择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作为案例,结合具体实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基层审计在以上六个环节存在问题,最终影响到审计效果。基于全文的分析,本文对解决基层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在审计证据方面,建立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在审计方法方面,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在审计依据方面,丰富完善评价依据;在审计评价方面,建立统一实用的评价体系;在人员力量方面,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任中审计;在责任追究整改方面,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建立整改结果运用评价制度等。在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还对基层审计推行建议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该项审计的开展推进有所帮助。

张芷温[3](2020)在《基于CSLE模型的沂蒙山区土壤保持量与功能动态研究》文中指出沂蒙山区位于北方土石山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油料等生产基地。由于历史上土地垦殖率高,山地基岩裸露,土层瘠薄,天然植被分布很少,林分结构差,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保持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属于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的三级区划体系中,土壤保持为此区域的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近年来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项目布设区域加大,在沂蒙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退耕还林、封禁补植等措施,进行坡改梯工程等项目,地区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明显,提高了土壤侵蚀防控效果和生态效益。因此,本研究以沂蒙山区27个县(市、区)为研究区,以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依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遥感影像提取、资料收集、模型计算、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基于CSLE模型的沂蒙山区土壤保持量与功能动态研究。以此揭示沂蒙山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动态特征,阐明土壤保持量空间格局特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探索基于当量因子法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及动态特征。本研究结果有望能为沂蒙山区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壤保持量与功能价值提供参考和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动态特征沂蒙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中,2007年、2017年中面积占比重最大的均为耕地,占研究区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林地、建设用地。10年间研究区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017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的面积增加。空间分布上,耕地在全区广泛分布,林地主要集中在沂源县、沂水县、蒙阴县和五莲县;草地零散分布;建设用地各县均有分布,以东港区、滕州市占比重大;水域主要分布在微山县;未利用土地沂水县分布较多,其余各县零散分布。兰陵县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显着,2017年兰陵县有大面积林地转入耕地,林地增加主要在沂源县、蒙阴县和费县,建设用地增加主要发生在费县、东港区和莒县。(2)土壤保持量空间格局及动态特征2007年土壤保持量为61035.86万t,2017年土壤保持量61331.15万t,较2007年增加295.29万t。2007年未利用土地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最高,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依次减小。2017年草地、未利用土地、林地、水域增加,而耕地、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减少。在空间分布上,2007年、2017年土壤保持量呈现由地势平缓的地区向西南部、北部等坡度较大地区递增的趋势,高值集中在沂水县、沂源县、蒙阴县、费县,低值集中在微山县、兰陵县、滕州市。(3)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及动态特征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土壤保持功能价值,以2007-2017年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的多年平均净利润作为计算价值系数的基础,沂蒙山区在2007年、2017年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分别为149.49亿元、171.32亿元,林地产生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为沂蒙山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价值的主要来源,耕地的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次之。2017年土壤保持功能价值增加21.83亿元,其中主要的价值增量发生在林地、草地及水域,耕地土壤保持功能价值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而大幅减少。

刘雯[4](2020)在《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针对不同贫困问题,需要各个行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作出应有的贡献。林业行业扶贫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帮助扶贫对象增收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值得大力推行。枣庄市地区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开展林业扶贫有着独特优势。林业行业扶贫工作开展多年,取得很大成效,主要体现为:提高对林业行业扶贫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林业行业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林业扶贫产业发展迅速贫困人员增收明显,在全市掀起林业行业扶贫良好氛围,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当然也还存在以下问题:林业行业扶贫实施基础弱,林业行业扶贫对象缺乏积极主动性,林业行业扶贫资金短缺,林业脱贫成果不够稳定,林产业发展水平滞后,林业扶贫科技人才缺乏,林业扶贫新兴产业发展欠佳,林业行业扶贫存在监管风险;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林业行业扶贫资金缺口大,供给主体较为单一,林业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林业扶贫项目缺乏市场调节机制,贫困地区立地条件差,生态脆弱,缺乏完善的林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林业智力扶贫仍需深入,林业行业扶贫多方主体参与度不够,林业行业扶贫监督体系不完善。借鉴国内其他地区林业行业扶贫以及其他行业扶贫经验,立足于本地实际,改进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工作的对策包括强化林业行业扶贫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林业行业扶贫对象积极主动性,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林业新技术,依靠国家扶持政策做好林业项目,扩充林业融资途径,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促进林业产业社会化发展,推动现代化特色新林业发展,抓好扶贫成效维护,做好林业返贫和新致贫风险预警机制,抓好林业行业扶贫成效维护,完善林业行业扶贫监督体系建设。

张琳[5](2019)在《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指出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伴随着中国近40年的改革历程,一直是农村改革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尽管以土地福利赋权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初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策效果,但是也衍生出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耕地流失严重,阻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无论是社会经济背景还是农业本身的经营格局,都在呼唤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如何构建更有利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同时又保证农民分享其成果,并可以改善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与组织化程度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农地流转制度成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为了避免关于农地流转问题的一般性论述,本文从个案研究入手,选择在全国较早开展农地流转工作,并创建全国首家农地流转服务中心、首家经工商注册的土地合作社、首家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颁布全国首批《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的山东省枣庄市作为农地流转的研究区域,以期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解释了选择山东省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的原因,并系统介绍了该区域农地制度运行的地域背景;其次,在产权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借助方志资料与年鉴资料,系统梳理、总结了研究区域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1978年以后的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凝练了农地制度变迁对现代社会农地制度选择的启示意义,并通过问卷资料分析提出对当前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模式的反思;再次,利用2000年至今的农业年鉴资料,借助经济计量模型测算出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最后,基于农地流转主体与贡献力量的差异,将研究区域的农地流转模式进行划分,即农户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与政府主导型的农地流转模式,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上述不同农地流转模式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以期对农地流转的演化趋势做出预判。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第一,农地流转制度创新是农地制度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优化选择,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地流转合法化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制度变迁对农业产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作用时间较长;第三,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户之间自发、自主的农地流转依然是主要的农地流转模式。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从土地内部无法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时,就需要从土地之外去寻找解决土地问题的钥匙。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研究区域的农地流转理论、实践做一个系统梳理,由于任务庞大、能力有限,有些地方只能浅尝辄止,因此在论文完成之际,本文提出未来农地流转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刘晓永[6](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孙鑫鑫[7](2018)在《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广大市民的消费水平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效应,给整个农业生产的相关产业链带来重大影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的农业保险产品日益丰富,农户的保险意识提升迅速,各类指数类保险产品相继出台并试点,其中就包括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作为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分散和化解价格风险的功能。山东省是我国最早试点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的几个省市之一,目前共有七市十三县进行了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的作物包括大白菜、马铃薯、大蒜、蒜薹和大葱等五种蔬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肥城市、滕州市、金乡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农户和当地蔬菜批发市场,走访当地物价局、农业局和保险公司,了解当地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的运行情况和运作方式,分析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以山东省物价局提供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现有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进行系统的成效分析,针对试点的区域分布、参保的蔬菜品种、规模、蔬菜种植户的投保情况、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选取三个试点区县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每个调研区县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每个试点区县的具体运行情况,并将调研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每个试点区县进行了成效分析。最后,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王倩[8](2018)在《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已成为世界各地环境变化的热点分析领域。适宜性较广且分类多样是本文研究区土地的典型特性。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类型出现显着的变化,因此本文选取滕州市作为研究的典型区域。基于原始影像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三期(2009、2012、2015年)分类数据,采用土地幅度变化、程度变化、速度变化和利用类型转移四个指标定量分析7年间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因子,再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找出影响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机制关系,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如下:(1)2009-2015年间,滕州市土地利用幅度变化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1319.78hm2)呈持续上升趋势,耕地(减少672.18hm2)、园地(减少20.99hm2)、林地(减少152.90hm2)、其他农用地(减少140.25hm2)、未利用土地(减少333.52hm2)均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7年间,建设用地扩张最显着,增幅为4.13%,未利用土地、其他农用地减少较迅速,减幅分别为-3.66%、-3.26%。(2)2009-2015年间,滕州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2015年为304.64,以土地利用程度的极限标准400来衡量,表明本市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已处在较高水准;同时,土地利用△L=1.42(变化量)和R=0.47%(变化率)两数值都为正数,则代表本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发展时期。(3)2009-2015年间,建设用地(0.70%)增加速度最快,未利用土地(-0.60%)下降速度最快,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快慢顺序为建设用地(0.70%)、未利用土地(-0.60%)、其他农用地(-0.54%)、园地(-0.32%)、林地(-0.30%)、耕地(-0.12%)。(4)2009-2015年间,各类型土地最主要的转变方向表现为耕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转变最为突出,转入量为1636hm2,其中1347.45hm2来源为耕地,转出量为316.21hm2,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5)滕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影响因子为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人口与政策,其中经济发展影响最为强烈。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增加促使建设用地大量侵占耕地,土地利用政策、生态调控政策促使林地和园地面积变化基本持恒,各类驱动因子与土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6)滕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减缓耕地变化幅度,调整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禁土地浪费;推进土地利用合理转移,优化产业发展;遵循生育法规,稳定人口规模;强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代光辉[9](2018)在《气候变化下中国七种木本油料树种的潜在分布》文中提出林业生物柴油因其易转化利用和“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是一种深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发展林业生物柴油需要选择适宜的区域。而木本油料树种生长期和结果期长,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其现在适宜分布区,还应考虑气候变化下规划区是否仍然适宜。同时,一些木本油料树种具有环境适应性强、能产生大量繁殖体的特点,在大规模种植时需考虑其对敏感生态系统的潜在入侵可能性。忽视这些问题会增加林业生物柴油发展的风险,并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冲击。本研究首先选择了适用的物种分布模型,并用其预测了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RCP2.6和RCP8.5)下气候变化对《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规划的七种木本油料树种潜在分布区的影响,并分析了规划中所指定的重点发展区域的合理性,此外还分析了这些树种的入侵可能性并预测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模拟气候影响的模型选择上,除SRE模型外,其余九种模型对七种树种的模拟表现均很好(AUC值高于0.9,TSS值高于0.8),但是10种算法预测的树种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分布区边缘地区。集合模型的模拟精度(AUC值0.989-0.996,TSS 值 0.882-0.958)高于单独的模型算法(AUC 值 0.762-0.991,TSS 值 0.624-0.948),故选择集合模型对树种未来分布进行模拟。(2)未来气候变化下,七种树种的分布范围均向高纬度地区移动,高排放情景下其移动距离(33 km-195 km)高于低排放情景(31 km-100 km)。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 haw)、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六种树种潜在分布南界均有缩减,但其往高纬度地区扩张的范围抵消了这种减少,整体而言,这六种树种潜在分布面积增加,范围在0.3%-12.9%之间。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Wanger.)Sojak)虽然其分布范围向高纬度地区扩散,但分布南界缩减范围大于其扩散范围,净潜在分布面积缩减10%-34%。(3)黄连木、无患子、光皮树、麻疯树四个树种预测的未来潜在分布区与《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的重合率达到80%以上,其中黄连木、无患子、光皮树的重合率达93%,说明对于这四个树种的规划是合理的。文冠果预测的潜在分布区与规划重点发展区域重合率低于75%。因此,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应慎重考虑发展区域于未来气候条件下该树种的适宜性。(4)七个树种中麻疯树具有潜在的入侵可能性,在2050s和2070s两个时期,其在低排放情景下可分别对11和14个保护区构成威胁,即可能新扩散到这些保护区,受影响面积分别为2329 km2和2333 km2,将分别对七种和九种受保护的珍稀植物,以及三种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影响。高排放情景则可分别对15和20个保护区构成威胁,受影响面积分别为3312 km2和3453 km2,并将分别对八种和九种受保护的珍稀植物和三种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影响。

谷国政[10](2018)在《我国农地金融的障碍因素与政策创新研究 ——以山东省滕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地金融的改革、创新与完善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发展土地市场的关键,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条件之一。本文以滕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对177个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滕州市农地金融的障碍因素,实现调研数据的绩效评价与研究理论的现实对接,从农地金融的需求、供给和管理三个角度探究农地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解读农地金融发展的矛盾,构建农地金融政策体系的创新框架,厘清农地金融发展的矛盾,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结论如下:理论分析表明,农地金融的障碍因素主要源自供给侧、需求侧和监督管理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多元经营主体自身的弱质性,以及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营不规范,导致了融资难;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多元经营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不愿提供适应农业生产需求的信贷融资产品和服务;三是农地金融发展尚存在法律制约,相关政策供给滞后,农地金融的政策环境和相关体制机制亟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地金融的发展。对滕州市农地金融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的年龄越大,经营规模越大,融资障碍程度越大。如果进行了注册审批,融资障碍则相对减小;(2)经营主体管理者与信贷员越熟悉,其获得农地融资贷款的障碍就越小,金融机构是否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第三方进行担保对经营主体获得银行贷款并不构成明显的障碍,金融机构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时提供抵押物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度;(3)政府提供越多的支农资金担保,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越普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的障碍程度就会越小;政府是否提供贴息贷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经营主体的融资并不构成明显的障碍。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需求侧和政府管理三个方面对农地金融政策进行完善:(1)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机遇,提升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引导经营主体的规范运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申贷的合理性;(2)深化金融机构支农助农业务创新,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金融产品的惠农针对性,并适当放宽贷款门槛;(3)进一步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完善金融体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现农地金融政策的合理有效运行。

二、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遗产保护与乡村建设现状、法规研究
    2.1 .国外遗产保护与乡村建设学术、法规研究
        2.1.1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研究
        2.1.2 .国外遗址周边环境保护法规研究
        2.1.3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
        2.1.4 .国外遗产保护、遗址周边环境、乡村建设研究小结
    2.2 .国内遗产保护与乡村建设学术、法规研究
        2.2.1 .国内遗产保护与政策法规研究
        2.2.2 .国内遗址周边环境学术研究
        2.2.3 .大遗址区域周边村落学术研究
        2.2.4 .乡村建设的学术、政策相关研究
        2.2.5 .国内遗产保护、遗址周边环境、乡村建设学术、法规研究小结
    2.3 .本章小结
3 相关概念、基础理论与遗址周边村落案例研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大遗址
        3.1.2 .大遗址周边区域
        3.1.3 .大遗址周边环境
        3.1.4 .大遗址周边区域村落
    3.2 .基础理论研究
        3.2.1 .遗址整体性保护理论
        3.2.2 .场所精神理论
        3.2.3 符号学
    3.3 .遗址周边村落案例研究
        3.3.1 .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区域秦俑村
        3.3.2 .山东邹城市灰城子遗址与周边灰城子村
        3.3.3 .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3.3.4 .遗址周边村落案例分析与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环境调研分析
    4.1 .薛国、薛城遗址、薛城遗址保护及其价值内涵
        4.1.1 .古薛国(地)概述
        4.1.2 .薛城遗址遗存
        4.1.3 .薛城遗址保护历程
        4.1.4 .薛城遗址价值内涵分析
    4.2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与环境
        4.2.1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自然环境
        4.2.2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现状调查分析
    4.3 .薛城遗址周边村落现状调查分析
        4.3.1 .薛城遗址周边村落现状调查
        4.3.2 .薛城遗址周边村落情况研究分析
    4.4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存在的问题
        4.4.1 .遗址与周边区域及村落空间界限模糊,整体性缺失
        4.4.2 .遗址周边区域及周边村落遗址文化氛围不足
        4.4.3 .遗址周边区域及周边村落空间舒适度不足
        4.4.4 .遗址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动力不足
    4.5 .本章小结
5 薛城遗址周边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5.1 .薛城遗址与周边村落关联性分析
        5.1.1 .遗址与周边村落历史的关联性分析
        5.1.2 .遗址与周边村落现存空间关系分析
        5.1.3 .遗址周边村落文化相关性分析
        5.1.4 .遗址与周边村落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5.2 .遗址保护、规划专家学者咨询意见归纳总结
    5.3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方针
    5.4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5.5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5.5.1 整合遗址的周边空间,强化遗址与周边空间边界
        5.5.2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强化民众保护意识
        5.5.3 健全空间功能,增强空间舒适度
        5.5.4 营造优美旅居空间,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5.6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设计总体思路
    5.7 .本章小结
6 薛城遗址外环空间及魏楼村景观设计实践
    6.1 薛城遗址外环空间景观设计思路
        6.1.1 .薛城遗址外环空间景观设计的定位、目标、原则
        6.1.2 .薛城遗址外环形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6.2 .魏楼村景观设计说明
        6.2.1 .魏楼村现状
        6.2.2 .选择魏楼村景观设计来由
        6.2.3 .魏楼村存在的问题
        6.2.4 .魏楼村景观设计依据
        6.2.5 .魏楼村景观规划设计定位、目标、原则
        6.2.6 .魏楼村景观设计思路
    6.3 .魏楼村景观设计方案
        6.3.1 .魏楼村景观总平面
        6.3.2 .魏楼村村口景观设计
        6.3.3 .魏楼村街巷景观设计
        6.3.4 .魏楼村商旅街区景观设计
        6.3.5 .魏楼村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6.3.6 .魏楼村建筑空间功能再生景观设计
    6.4 .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魏楼村植被配置与文化植入
        6.4.1 .空间绿化植物配置说明
        6.4.2 .空间文化符号植入说明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图录
附录Ⅱ:表录
读研期间的个人成果
致谢

(2)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基层领导干部
        2.1.2 自然资源资产
        2.1.3 经济责任审计
        2.1.4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责任理论
        2.2.2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论研究
        2.3.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3.3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研究
        2.3.4 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现状
    3.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本情况
    3.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特征
        3.2.1 注重与其他类型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3.2.2 审计重点以土地、水、森林等资源为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1.2 现代审计方法应用不广
        4.1.3 审计依据体系不完备
        4.1.4 未建立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4.1.5 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4.1.6 审计责任追究整改困难
    4.2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的成因
        4.2.1 数据资料共享不到位
        4.2.2 发展现代审计技术受限
        4.2.3 审计依据不细化
        4.2.4 审计评价体系区域差异大
        4.2.5 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不相符
        4.2.6 审计查处问题较复杂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以R市L区为例
    5.1 R市L区基本情况
    5.2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况
        5.2.1 审计目标
        5.2.2 审计对象和范围
        5.2.3 审计内容与组织方式
        5.2.4 审计结果
    5.3 R市L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情况
        5.3.1 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统筹实施
        5.3.2 审计重点为土地、水、森林资源
    5.4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分析
        5.4.1 审计证据难以收集整理
        5.4.2 现代审计方法不普及
        5.4.3 审计依据可靠性不足
        5.4.4 审计评价标准不统一
        5.4.5 审计人员配置与专业水平不足
        5.4.6 审计责任难以追究整改
    5.5 R市L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5.5.1 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
        5.5.2 现代审计技术应用基础薄弱
        5.5.3 审计依据权威性较低
        5.5.4 制定本地区评价标准
        5.5.5 审计专业人才缺乏
        5.5.6 审计责任追究难度高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优化建议
    6.1 提高数据共享的准确性
    6.2 大力推广现代审计技术
    6.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6.4 构建统一实用的审计评价体系
    6.5 优化审计人员配置
    6.6 加强审计追踪整改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CSLE模型的沂蒙山区土壤保持量与功能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保持量
        1.2.2 土壤保持功能
        1.2.3 土壤保持量与土壤保持功能影响因素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经济
        2.1.4 水土保持分区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利用特征
        3.1.1 土地利用数量特征
        3.1.2 土地利用分布特征
    3.2 土壤保持量估算
        3.2.1 潜在土壤侵蚀
        3.2.2 实际土壤侵蚀
        3.2.3 土壤保持量
    3.3 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3.3.1 土壤保持功能价值
        3.3.2 土壤保持功能价值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4 讨论
    4.1 土地利用对土壤保持功能价值的影响
    4.2 价值系数对土壤保持功能价值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林业行业扶贫基础理论概述
    2.1 林业行业扶贫相关概念界定
    2.2 林业行业扶贫的模式
    2.3 林业行业扶贫的意义与发展历程
    2.4 理论基础
3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调研与成效
    3.1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情况调研
    3.2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主要成效
4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问题与原因
    4.1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主要问题
    4.2 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的成因
5 林业行业扶贫的国内经验借鉴
    5.1 国内其他地区林业行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5.2 国内其他地区相关行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6 完善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的建议
    6.1 强化林业行业扶贫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6.2 筑牢林业行业扶贫实施基础,做好扶贫保障
    6.3 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林业行业扶贫发展体系
    6.4 加强林业行业扶贫成果维护,健全防返贫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枣庄市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研究区域的选择理由
    2.2 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地域背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产权制度环境
    3.1 农地制度的产权特征分析
    3.2 枣庄市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3.3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的阶段性变化
    4.1 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发生机制
    4.2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自发阶段(1978年-2002年)
    4.3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规模化阶段(2003年—2007年)
    4.4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金融创新阶段(2008年-2012年)
    4.5 枣庄市农地确权后的流转阶段(2013年—至今)
    4.6 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特点与启示
    4.7 对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运营的反思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5.1 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
    5.2 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绩效的实证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发展趋势
    6.1 枣庄市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6.2 流转主体视角下的农地流转模式
    6.3 枣庄市农地流转模式的经济效率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6)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7)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市场风险
        2.1.2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农业保险
        2.1.3 种植业保险
        2.1.4 蔬菜目标价格保险
        2.1.5 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大数法则
        2.2.2 对价交换理论
        2.2.3 农业再保险理论
        2.2.4 农业保护理论
        2.2.5 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理论
    2.3 小结
3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3.1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的产生背景
    3.2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发展的成效
        3.2.1 区域分布与各品种规模情况
        3.2.2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投保情况
        3.2.3 山东省各地市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理赔情况
    3.3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过度依靠地方财政补贴,大范围推广难度较大
        3.3.2 目标价格定价机制还需完善
        3.3.3 参保的农作物品种较少,保险产品设计简单
        3.3.4 缺少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3.3.5 农户的投保意识淡薄,投机心理严重
    3.4 小结
4 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代表性个案
    4.1 案例Ⅰ:肥城市大白菜目标价格保险
        4.1.1 产生背景
        4.1.2 运行情况
        4.1.3 效应分析
    4.2 案例Ⅱ:金乡县大蒜目标价格保险
        4.2.1 产生背景
        4.2.2 运行情况
        4.2.3 效应分析
    4.3 案例Ⅲ:滕州市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
        4.3.1 产生背景
        4.3.2 运行情况
        4.3.3 效应分析
    4.4 小结
5 促进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农户层面
        5.1.1 提高农民的风险预防意识
        5.1.2 提高农民的农业保险投保意识
    5.2 保险公司层面
        5.2.1 商业保险公司提高保险产品设计水平
        5.2.2 进一步简化承保和理赔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5.2.3 强化产品的宣传和指导工作
    5.3 政府层面
        5.3.1 完善各级政府保费补贴政策
        5.3.2 加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5.3.3 完善目标价格形成机制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数据来源与提取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提取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土地利用系统时空演变理论
    2.2 一般系统理论
    2.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4 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滕州市区域概况
    3.1 研究区域范围
    3.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气候水文
        3.2.3 植被土壤
    3.3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3.3.1 人口
        3.3.2 行政区划
        3.3.3 基础设施
        3.3.4 产业概况
    3.4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概况
第四章 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4.1 滕州市土地利用幅度变化
    4.2 滕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4.3 滕州市土地利用速度变化
    4.4 滕州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第五章 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驱动机制研究
    5.1 驱动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制约
        5.1.2 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制约
    5.2 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指标选取
        5.2.2 主成分分析
    5.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5.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2 驱动机制分析
第六章 滕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减缓耕地变化幅度,调整用地结构
    6.2 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禁土地浪费
    6.3 推进土地利用合理转移,优化产业发展
    6.4 遵循生育法规,稳定人口规模
    6.5 强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气候变化下中国七种木本油料树种的潜在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我国木本油料树种研究现状
        1.2.2 气候变化对木本油料树种的影响研究
        1.2.3 木本油料树种入侵性研究
        1.2.4 林业生物柴油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或挑战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3.1 预测模型比较选择
        2.3.2 气候变化对七种主要木本油料树种潜在分布的影响
        2.3.3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中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合理性分析
        2.3.4 七种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入侵性评价及其可能影响分析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数据来源
        2.5.2 模型建立
        2.5.3 未来气候条件下七种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区域变化分析
        2.5.4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中重点区域适宜性评估
        2.5.5 七种木本油料树种入侵性及其影响分析
3 预测木本油料树种潜在分布的物种分布模型比较选择
    3.1 光皮树模型比较选择
        3.1.1 模型精度评估
        3.1.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2 麻疯树模型比较选择
        3.2.1 模型精度评估
        3.2.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3 黄连木模型比较选择
        3.3.1 模型精度评估
        3.3.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4 文冠果模型比较选择
        3.4.1 模型精度评估
        3.4.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5 无患子模型比较选择
        3.5.1 模型精度评估
        3.5.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6 乌桕模型比较选择
        3.6.1 模型精度评估
        3.6.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7 油桐模型比较选择
        3.7.1 模型精度评估
        3.7.2 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3.8 讨论
    3.9 小结
4 气候变化对木本油料树种潜在分布的影响
    4.1 集成模型的精度
        4.1.1 基于理论方法验证的模型精度
        4.1.2 基于独立数据验证的模型精度
        4.1.3 实地调查
    4.2 木本油料树种当前潜在分布
        4.2.1 木本油料树种当前潜在分布面积
        4.2.2 木本油料树种当前潜在分布的空间特征
    4.3 木本油料树种潜在分布区域变化
        4.3.1 空间分布位置的变化
        4.3.2 迁移距离的变化
        4.3.3 面积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全国林业生物质能发展规划》规划种植区域的适宜性
    5.1 空间区域分析
    5.2 规划区域与预测潜在分布区的重合率
    5.3 讨论
    5.4 小结
6 七种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入侵可能性及其影响分析
    6.1 筛选的具入侵性木本油料树种
    6.2 对保护区的影响
        6.2.1 对保护区总体影响
        6.2.2 受影响保护区空间分布范围
        6.2.3 受影响的树种和生态系统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7.3 论文的创新点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附录1 查询树种分布参考文献
    附录2 环境变量对初始模型的贡献率
    附录3 WEED RISK ASS ESSMENT评分系统
    附录4 筛选出来的267个保护区

(10)我国农地金融的障碍因素与政策创新研究 ——以山东省滕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地
        2.1.2 农地经营权
        2.1.3 土地金融
        2.1.4 农地金融
    2.2 农地金融的基本理论
        2.2.1 产权理论
        2.2.2 农地融资理论
        2.2.3 金融地理学理论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3.1 滕州市基本情况
        3.1.1 自然地理环境
        3.1.2 社会经济条件
        3.1.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2 滕州市农地金融发展现状
        3.2.1 滕州市农地金融发展概况
        3.2.2 滕州市农地金融主要特点
    3.3 滕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况
第4章 农地金融障碍因素的理论分析
    4.1 农地金融需求侧障碍分析
        4.1.1 基于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的障碍分析
        4.1.2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障碍分析
        4.1.3 基于农业公司的障碍分析
    4.2 农地金融供给侧障碍分析
        4.2.1 经营主体与信贷员的关联性
        4.2.2 金融产品与农业生产的错配
        4.2.3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不完善
    4.3 政府与政策性障碍分析
        4.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法律制约
        4.3.2 政策供给滞后导致体制机制不健全
        4.3.3 惠农政策补贴低与农技服务环境差
第5章 农地金融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样本分析与数据来源
    5.2 样本总体情况
        5.2.1 样本的简要描述
        5.2.2 样本的土地经营管理现状
        5.2.3 样本的政策认知与融资需求情况
    5.3 农地金融障碍因素的定量分析
        5.3.1 模型选取与构建
        5.3.2 变量说明与赋值
        5.3.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第6章 农地金融的政策创新设计
    6.1 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机遇
        6.1.1 提升经营者的管理能力
        6.1.2 加强经营主体运作规范
        6.1.3 促进经营主体申贷合理性
    6.2 深化金融机构支农助农业务创新
        6.2.1 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6.2.2 增强金融产品的惠农针对性
        6.2.3 适当放宽抵押贷款准入门槛
    6.3 进一步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
        6.3.1 完善农地金融制度与法规
        6.3.2 健全农地金融的体制机制
        6.3.3 加大农地金融政策宣传力度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薛城遗址周边区域及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周昊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以R市L区为例[D]. 侯莉薇.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基于CSLE模型的沂蒙山区土壤保持量与功能动态研究[D]. 张芷温.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4]枣庄市林业行业扶贫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枣庄市农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D]. 张琳.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6]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7]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研究[D]. 孙鑫鑫.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8]滕州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 王倩.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9]气候变化下中国七种木本油料树种的潜在分布[D]. 代光辉.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10]我国农地金融的障碍因素与政策创新研究 ——以山东省滕州市为例[D]. 谷国政.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滕州市经济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