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一、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论文文献综述)

杨薇[1](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与愿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选取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五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外交关系、教育政策等宏观背景下,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国家之间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的立体影像。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根据国内和国外两个立足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分为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和接收来华留学生两大分支领域,既有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发展的共通性,也有遵循各自轨迹发展的独立性。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教育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史实,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划分为“重新起步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加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留学生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经历等不同角度,客观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通过对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本研究得出以下认识:40年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始终贯穿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是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的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导向决定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整体统筹规划、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再回归统筹兼顾趋势的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政策取向。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了留学生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的法制化进程;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是教育服务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留学生教育置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之中,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需要统筹派出和接收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民心相通”的教育之路。

廖月婷[2](2020)在《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推免制度是我国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其以推荐免试入学的方式提前选拔优质生源,突破“一考定终身制”,激励学生本科期间全面发展,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为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专题研究,以客观认识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发展。首先,对我国研究生推免政策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揭示了推免制度设立目的和实施要求。其次,对广西具备推免资格的7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组织机构、推荐对象、推荐环节与程序、申请条件与标准、推免名额分配依据等七个方面的实施依据及总体特征。再次,以HG大学为例,选取4个二级学院研究生推免制度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内容分析,并对33名硕士生和10名教师进行访谈,以分析该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HG大学的学业、科研与思品均为推荐基准条件、推免环节与流程大体一致、监管相关条例较少且不够清晰、考核人员构成未作明确的规定、推免项目与类别的标准未做出区分。学生和教师普遍认可推免制度的设立目的和实施成效、申请标准设置需科学权衡和量化各项指标、合理设定名额切勿盲目提高推免比例等。接着,基于学生发展质量是制度实施效果的真切反应,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高校104名推免生与336名统考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行了描述性和差异性的对比分析,以对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统考生和推免生在学习态度上无明显区别,但统考生更愿意花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统考生无论是科研兴趣上、科研成果或写文能力方面,从整体上都高于推免生;推免生综合素质略高于统考生,但学术活动的兴趣和所取成绩低于统考生;统考生与推免生在创新能力上无明显区别。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继而剖析了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主要问题包括申请标准与实际考察标准的错位、推免考核方式多元性的忽视、推免名额分配科学性的缺失、考评成员构成合理性的欠缺、推免类别标准差异性的忽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推免实践缺乏经验、考核内容难以量化、评定指标协调度难、招生单位交流缺乏。最后,提出了广西高校应重视遴选标准的多元性,以全面判断申请者综合素质;提高考核内容的科学性,以准确衡量遴选者各项能力;提升人才选拔的广泛性,以推进推免遴选的公平竞争;推动招生单位的自主性,以提升组织交流与发展活力;注重考评成员构成的规范性,以科学开展推免遴选工作等改进对策与建议。

王超[3](2020)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改善教师队伍素质,进而提升本国教育质量,从而实现有效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目标,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共识。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作为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体检仪”与“指挥棒”,无论是为教师教育质量设置底线,还是指明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的教育重镇,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与安大略省对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视分不开,探究安大略省关于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得失,能够为我国构建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一定的启发与思考。通过对教师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监测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同时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依据,建构起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及其实践进行了考察。除去绪论与余论,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安大略省教师教育及其质量观进行了历史追溯,研究发现:安大略省的教师教育及其质量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聚焦的重点也不一样:英法殖民统治时期,强调以宗教伦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公立学校教育的兴起,使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和世俗化趋势不断加强,伴随着这一趋势的是对以科学知识为重点的师范教育质量的重视,教师教育制度化时期开启;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大略教师教育也进入了大学化的发展阶段。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成及其实践运行。研究发现,在新自由主义理念的指导下,安大略省建构起相对完善、特征鲜明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包括:专业化的监测机构、标准化的监测内容以及运用定量化的监测方法与工具。第三部分对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张迪[4](2020)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课采取统一命题形式,毫无疑义。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到底采用统一命题还是自主命题却存在争议,这也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试图以教育学专业为背景,运用三种理论(政策变迁、考试命题、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三种方法(文献法、访谈法、比较法),探求两种命题形式之利弊,为各招生单位答惑解疑。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文中所涉及的四大核心概念和三大理论基础进行界定与阐释。第二部分主要对教育学专业课命题所历经的自主命题时期、统一命题时期、命题多样化时期作纵向梳理。第三部分主要对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进行宏观透视。第四部分主要从命题依据与原则、命题内容、命题管理、命题评价四个层面对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展开微观剖析。第五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两种命题形式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具体的五化建议。考试是选才的重要方式,命题是考试的必要前提。两种命题形式各有利弊:统一命题有助于维护三公(公平、公开、公正),节省三力(人力、物力、财力);自主命题有利于发挥三特(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学术特征),激发三力(活力、动力、潜力)。采取何种命题形式均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结果。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是大势所趋,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应有之义。未来的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命题形式会兼取两者之利,克服两者之弊,做到考试公平、效率、质量的完美统一。

王换芳[5](2019)在《精英化教师教育取向下师范生招生制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教育改革的推进,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已经成为各国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无论是社会反映还是已有研究结果都表明我国师范生存在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并且,国家新近出台的如《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政策文件中也强调要把好教师教育入口关,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可见,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十分具有紧迫性。生源质量的高低与招生制度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完善的招生制度有利于选拔出优质的生源。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师范生招生制度。论文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师范生招生制度,试图从中得到对当前师范生招生的启示,并且通过网上数据和访谈的途径调查当前我国师范生招生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除绪论部分外,本研究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精英化教师教育及师范生招生制度的相关概述。这部分内容对精英化教师教育的特征及价值诉求进行论述,为进行本研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查阅书籍及期刊获得我国自1894年创办师范教育以来的师范生招生制度变革以及几个主要国家的师范生或职前教师招生选拔制度。从纵向与横向的角度多方面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师范生的招生与选拔制度,从中总结出有利于完善当前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的启示。第二部分: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的现状分析。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之一,主要调查近几年我国师范生招生规模、招生机构及当前师范生招生标准与招生办法的现状如何,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部网站及各高校公布的数据。第三部分: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师范生招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招生规模总体上远远高于教师需求量,且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二是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生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招生对象分层化严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分层化主要表现在生源质量分层与师范类专业招生的分层。四是选拔标准单一,存在“招分不招人”的问题。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有经济原因、政治及政策原因;中观层面包括现存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与高等教育体系的固化;微观层面有教师职业处境艰难及社会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问题。第四部分: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针对招生困境及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注重招生宣传,扩大专业影响;严格招生计划,控制招生规模;优化招生结构,平衡性别比例;完善招生标准,实现多元招生;改革招生机构,提高培养水平;改善招生办法,落实面试环节;明确招生主体,实现招考分离;实行二次选拔,建立进退机制。第五部分:我国师范生精英化招生的保障措施。师范生招生制度作为整个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需要依靠其他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以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提高教师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二是重视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性;三是力求考育结合,实现国考有效性;四是完善奖助贷免,落实政策保障性。

解瑞红[6](2018)在《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进入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社会转型打破了国立大学原有的内外部治理模式,使国立大学具有了新时期治理的新特点。新时期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外部治理方面,国家逐渐增加对国立大学的控制力度,通过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主导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项目和计划,增加国家对大学的影响力,也保证使大学的发展符合国家的各种战略。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是当前俄罗斯外部治理变革的主要特征。俄罗斯社会逐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大学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局面。市场和社会对国立大学增加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国立大学的市场化行为,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国立大学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使国立大学拥有了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大学中如质量下降、短期效应等问题的出现,为此,国家不得不通过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进行引导。外部治理体系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同时,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大学的自主权增加,在教学、科研、行政、财务等方面享有比较宽泛的自主权;大学内部机构的职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集体制和一长制的治理体系中,校长和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在增加,国立大学中科研职能的重要性超过教学职能;国立大学基层组织中,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仍然是主要的管理者,但教师、学生、企业主、社会利益群体等主体也有机会参与到国立大学的共同治理中来,形成了一种协同治理的模式。本文比较系统、详实的阐述了俄罗斯国立大学从1992年俄罗斯独立以后的发展历程和治理体系的变革过程。总结出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转型的历史时期国立大学治理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运用社会转型理论、系统理论、治理理论、法人治理理论从俄罗斯文化和意识形态入手,揭示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原因,总结发展特点,对俄罗斯国立大学未来治理模式变革的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如下:1、国立大学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教育消费者而言,国立大学是首要的选择。国立大学代表着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和实力。2、俄罗斯独立后,国立大学治理的变革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之间是呈线性的。国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转型会直接影响国立大学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转型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国立大学治理在每个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都是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与俄罗斯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所决定的。俄罗斯国立大学的治理体系中充满了国家主义的特征,政府力量自上而下的对国立大学进行约束和控制,包括国立大学的市场化行为都是政府引导和控制的结果。国立大学的发展方向是由国家战略和政府需求来确定的,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引导国立大学的发展方向,使国立大学和政府利益诉求保持一致。在国立大学的外部治理体系中,政府仍然处于主导的强势地位,强行将国家战略和国立大学发展目标捆绑在一起。相对的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在国立大学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弱势。3、在当前社会,由于人口危机、非国立大学崛起、国立大学自身问题的存在使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发展受到了挑战。有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机遇,国立大学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减少了对政府的依赖,开始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体接触社会中的其它组织。这个过程中国立大学更加开放和多样化、更加富有活力。4、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是外部治理模式的缩写,当前,民主化、分权化等理念也促使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改变,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正成为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刘玲[7](2018)在《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愈来愈多的高校参与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试点。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剖析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在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人才选拔观的基础上,确定了政府、高校、院系、导师和考生五类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在追溯我国博士生招生方式变革的脉络时,发现改革经历了建立、调整、发展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共同治理、权力下放和渐进性变革的特征。通过分析部分高校的招生文件,发现“申请-考核”制占主导、普通招考占主导、混合模式三种组合形式构成了当前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的现状。各高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招生选拔程序,建立起了从学校到院系的二级组织管理机制,保障“申请-考核”制的规范和有序。高校所处试点阶段和招生制度改革目标的差异则导致各高校制定不同的考生申请条件。“申请-考核”制改变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就S大学而言,高校在“申请-考核”制中扮演着坚守底线的守门人、基本规则的制定者、招生质量的监控者角色。院系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衍生出面谈环节、预审核环节、答辩式面试等新方式。不少导师也会采用个性化的考查方式。“申请-考核”制减少了考博准备时间,有利于实现师生双向选择和全面展现个人能力,但考生也会担忧“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总的来说,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为招生公权力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不同引发的冲突以及各利益相关者招生权责边界模糊导致的冲突。为了完善“申请-考核”制,本研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规范选拔程序,改进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规约导师权力,发挥专家组集体决议作用;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导师的动态上岗制度;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提升考核环节的科学性;优化申请条件和审核标准,保障考生的入学机会公平。

罗璐[8](2018)在《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究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围绕这一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包含“生源预期”、“生源吸引力”、“生源成绩”、“生源潜力”4个二级指标;“计划招生人数”、“本科毕业生人数”、“报考人数”、“省外报考考生占比”、“985、211高校报考考生占比”、“录取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之比”、“推免生占比”、“985、211高校毕业生占比”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生源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2013年至2017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文章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两大板块:静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6年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湖南省1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和1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不含军事学)的生源质量水平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高校、各学科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与聚类,得出处于优秀区、良好区、中等区与较差区的各高校分布与处于领先区、中等区、落后区的各学科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各高校内部不同学科生源质量水平,对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动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3年至2017年五年的相关数据,利用静态研究分析出的相应分区,对1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高校和1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其各自分区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动态发展趋势图与相应的数据表格。文章对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所呈现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文末针对提升生源质量提出了扬长补短、加强宣传;完善研究生选拔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融汇交流等相关发展建议。

闫二涛[9](2017)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以14所体育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探寻高等体育教育发展规律,促进高等体育院校的合理发展,本文以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其发展历程、特征、成效与问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结合高等体育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思路。具体结论如下:(1)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经历了恢复与调整、规范与改革、规模扩张以及优化与提升四个阶段。特征:办学目标由注重外延式发展向注重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办学方向由重点服务教育事业向社会服务、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方向发展;管理形式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管理模式向学校自主的市场化管理模式转变;学科专业设置以单一体育学类专业为主向多学科门类交叉专业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培养师资向培养“四员”方向发展。(2)成效:确立了“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双一流”的办学目标定位;逐步推行依法自主办学管理模式;构建了多学科门类的体育专业体系;构建了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问题:办学方向摇摆不定,办学目标定位结构性失调,办学性质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学科专业调整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全面实现,人才培养途径发展不合理。(3)政治因素、高等教育、体育事业和自身发展需求是推动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4)机遇: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专业院校实力的增强为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挑战:国家统一政策引领与学校定位差异化的矛盾,专业建设“全”与“专”的抉择,“办学主体多元化”,人才需求多样化,综合性高校和师范学校体育专业的发展等成为高等体育教育发展主要挑战。(5)发展策略:第一,目标定位差异化,建设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多层面、多类型、特色化的“双一流”体育专业院校。第二,学校管理自主化,政府与学校之间实行放权与宏观调控同步。第三,专业建设特色化。巩固体育教育训练学本色专业,开拓体育健康与康复学新特色专业。第四,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完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培养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完善“体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兴体育特色人才。第五,办学过程开放化。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部门的交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徐纯[10](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二、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
        (二)目前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仍不足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留学、留学生、国际学生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
    四、文献综述
        (一)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述评
    五、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世界体系理论
        (二)推拉因素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三)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理论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1992)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留学生教育
        二、重视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四、留学生教育的暂时停滞与缓慢恢复
    第二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重新开启
        一、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二、重新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遣留学生
        三、建立派出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四、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
        一、扩大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
        二、重新开始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
        三、逐步创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第四节 重新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关系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二、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具有显着国别差异
        三、探索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繁荣发展与局部失衡(1993-2009)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发展
        一、确立“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政府间协议推动派出留学生教育
        三、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遣留学生
        四、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派出留学生教育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新成果
        六、派出留学生安全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第二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从“积极稳妥发展”到“扩大规模”政策的转变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三、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分布特点
        五、进一步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第三节 深化改革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政治环境为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二、市场因素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局部结构失衡
        四、派出和接收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 留学生教育契合国家战略的功能日益突出(2010-2018)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新进展
        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二、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赴俄留学生教育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向泰国和马来西亚派遣留学生
        四、非通用语种建设加快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派遣留学生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日趋完善
        六、留学生教育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综合情况的了解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加速发展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教育援助的持续增长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加速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呈现双向增长趋势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强调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转变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安全面临新挑战
第四章 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历史经验及深层次问题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对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教育水平是与中国教育合作的基础
        三、中国经济实力和教育政策决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第二节 派出与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内在联系与特征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法制化建设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保障
        三、国际化和市场化是“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加速转变观念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亟待多方联动
第五章 新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二、留学生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第二节 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出国留学信息统计机制
        二、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派留学生的资助力度
        三、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提供就业政策支持
    第三节 全面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整体发展
        二、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三、适当控制规模,发展“一带一路”精英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2)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1.关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意义研究
        2.关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发展研究
        3.关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研究
        4.对已有成果的述评
    (三)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
        2.现实意义
    (四)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硕士研究生
        2.推免制度
    (六)相关理论基础
        1.实践社会学理论
        2.人才选拔理论
一、我国研究生推免政策的有关规定
    (一)研究生推免政策的设立目的
        1.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
        2.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研究生推免政策的实施要求
        1.申请对象
        2.申请条件
        3.组织管理流程与相应职责
二、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内容分析
    (一)组织机构:校院分设遴选工作领导小组
    (二)推荐对象:部分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生
    (三)推荐环节与程序:自上而下并层层推进
    (四)申请条件与标准:依规定设定基准范围
    (五)推免名额分配依据:主要看应届毕业生人数
    (六)接收与录取:按教育部规定集中时间段开展
    (七)监督与管理:呈现分级管理、二级联动模式
三、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的个案分析
    (一)选取HG大学的缘由
        1.较早实施推免制度
        2.具有较高的地区典型性
        3.研究生教育已较为成熟
    (二)4个二级学院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办法的内容分析
        1.学业、科研与思品均为基准条件
        2.各个推荐环节与流程大体一致
        3.监管相关条例较少且不够清晰
        4.考核人员构成未作明确的规定
        5.各推免类别类标准未做出区分
    (三)HG大学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情况的质性分析
        1.访谈对象
        2.访谈内容与数据采集
        3.研究发现
四、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调查设计
        1.问卷内容维度设计
        2.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二)调查对象
        1.性别构成
        2.年级构成
    (三)调查结果
        1.推免生与统考生学习投入与产出对比的描述性分析
        2.推免生与统考生学习能力与素质对比的差异性分析
    (四)研究结论
        1.两类学生学习态度无明显区别,统考生更愿花时间学习专业知识
        2.两类学生读研目均为提升就业竞争力,统考生科研兴趣更加浓厚
        3.两类学生无论在科研成果或写文能力上,统考生明显优于推免生
        4.推免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略高于统考生,尤其是合作管理能力方面
        5.两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明显差异
五、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申请标准与实际考察标准的错位
        2.推免考核方式多元性的忽视
        3.推免名额分配科学性的缺失
        4.考评成员构成合理性的欠缺
        5.推免类别标准差异性的忽视
    (二)原因分析
        1.推免实践缺乏经验
        2.考核内容难以量化
        3.评定指标协调度难
        4.招生单位交流缺乏
六、改进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遴选标准的多元性,以全面判断申请者综合素质
    (二)提高考核内容的科学性,以准确衡量申请者各项能力
    (三)提升人才选拔的广泛性,以推进推免遴选的公平竞争
    (四)推动招生单位的自主性,以提升组织交流与发展活力
    (五)注意评审组织构成的规范性,以科学开展推免遴选工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3)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教师教育质量的“体检仪”和“指挥棒”
        (三)我国教师教育质量需要有效监测
        (四)安大略省教师教育值得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教育质量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三、概念界定
        (一)教师教育
        (二)质量、教师质量与教师教育质量
        (三)监测、质量监测与教师教育质量监测
    四、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一)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分析框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源起:以宗教伦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
    二、制度化:以科学知识为重点的师范教育质量
    三、安大略省教师教育的大学化发展
第二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理念
    一、新自由主义与安大略省教师教育改革
    二、新自由主义指导下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教师教育治理模式的分析
第三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主体的多元性与专业化
    一、政府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职责
    二、社会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作用
    三、大学层面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及其职能
第四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内容的全面性与标准化
    一、职前教师教育项目认证标准
    二、职前教师教育招生录取质量标准
    三、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标准
    四、职前教师教育结果质量标准
第五章 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方法与结果分析的定量化趋势
    一、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二、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一、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理念
    二、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的多元性与专业化
    三、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内容的标准化
    四、关于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与分析的定量化趋势
余论:作为教师教育治理术的质量监测及其限度
参考文献
    1.中文文献
    2.英文文献
    3.网络资源
附录
    附录1 安大略省教师教育机构内部质量评估组织结构
    附录2 教师教育方案专业认证中知识、技能的预期目标
    附录3 布鲁克大学教师学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关于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的研究
        2. 关于统一命题的研究
        3. 关于自主命题的研究
        4. 关于命题对比的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框架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阐释
    (一) 概念界定
        1. 教育学专业
        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3.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统一命题
        4.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自主命题
    (二) 理论基础的阐释
        1. 政策变迁理论
        2. 考试命题理论
        3. 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之发展轨迹
    (一) 教育学专业课自主命题时期(1977年-2006年)
    (二) 教育学专业课统一命题时期(2007年-2012年)
    (三)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多样化时期(2013年至今)
三、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之宏观透视
    (一) 教育学专业课统一命题的概况
        1. 时间维度
        2. 空间分布
    (二) 教育学专业课自主命题的概况
        1. 时间维度
        2. 空间分布
四、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之微观剖析
    (一) 命题依据与命题原则的比较
        1. 命题依据的对比
        2. 命题原则的对比
    (二) 命题内容的比较
        1. 命题内容结构的对比
        2. 命题题型结构的对比
        3. 命题题量结构的对比
        4. 命题难度结构的对比
        5. 命题能力结构的对比
    (三) 命题管理的比较
        1. 统一命题的命题管理
        2. 自主命题的命题管理
    (四) 命题评价的比较
        1. 国家层面的评价
        2. 学院层面的评价
        3. 考生层面的评价
五、对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之思考与建议
    (一) 对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的思考
        1. 公平之间
        2. 效率之争
        3. 质量之论
        4. 博弈之见
    (二) 对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的建议
        1. 命题理念日益现代化
        2. 命题形式日益规范化
        3. 命题内容日益科学化
        4. 命题管理日益制度化
        5. 命题评价日益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关于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的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二: 关于教育学专业课命题形式的访谈提纲(学生)
致谢

(5)精英化教师教育取向下师范生招生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诉求
        1.1.2 现实需求
        1.1.3 个人研究兴趣与反思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概念界定
        1.5.1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1.5.2 精英化
        1.5.3 精英化教师教育
        1.5.4 招生制度
    1.6 理论支撑
        1.6.1 精英理论
        1.6.2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1.7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7.1 研究思路
        1.7.2 创新点
2 精英化教师教育与师范生招生制度的相关概述
    2.1 精英化教师教育的特征及价值诉求
        2.1.1 精英化教师教育的特征
        2.1.2 精英化教师教育的价值诉求
    2.2 国内外师范生招生制度考察
        2.2.1 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2.2.2 国外师范生招生制度经验介绍
        2.2.3 国内外师范生招生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3 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现状分析
    3.1 招生规模
    3.2 招生机构
    3.3 招生标准
        3.3.1 起决定作用的招生标准:高考成绩
        3.3.2 较为重要的招生标准:身体素质、特殊才能
        3.3.3 不被看重的招生标准:从教素质
    3.4 招生方式
        3.4.1 统一招生
        3.4.2 自主招生
        3.4.3 综合评价
4 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4.1 困境分析
        4.1.1 招生规模与教师需求不匹配,且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4.1.2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师范生招生的积极性不高
        4.1.3 招生对象分层化严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4.1.4 选拔标准单一,存在“招分不招人”的问题
    4.2 原因分析
        4.2.1 宏观层面
        4.2.2 中观层面
        4.2.3 微观层面
5 我国师范生招生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5.1 注重招生宣传,扩大专业影响
    5.2 严格招生计划,控制招生规模
    5.3 优化招生结构,平衡性别比例
    5.4 完善招生标准,实现多元招生
    5.5 改革招生机构,提高培养水平
    5.6 完善招生办法,落实面试环节
    5.7 明确招生主体,实现招考分离
    5.8 实行二次选拔,建立进退机制
6 我国师范生精英化招生保障措施
    6.1 提高教师地位,增强职业吸引力
    6.2 重视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
    6.3 力求考育结合,实现国考有效性
    6.4 完善奖助贷免,落实政策保障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
        一、转型期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
        三、治理、统治与管理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俄罗斯大学外部治理研究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社会转型理论
第二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
        一、政治体制转型
        二、经济体制转型
        三、社会文化转型
        四、意识形态的转型
    第二节 全球化与世界教育服务市场
        一、全球化的特征
        二、世界教育服务市场
    第三节 国际化与教育一体化
        一、支持国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法规
        二、国立大学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三、国立大学国际化的其它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俄罗斯国立大学发展与变革中面临的挑战
        一、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发展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发展困境与多元经费体制的建立
        三、国立大学治理变革中的挑战
第三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外部治理的变革
    第一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政府体系的变革
        一、机构和管理权限划分的轨迹
        二、政府治理变革的历程和模式
        三、政府治理内容和方法的变革
        四、政府治理的主要项目和措施
        五、政府治理的权力变革
    第二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市场体系的变革
        一、市场及教育市场化
        二、市场在国立大学治理中的发展历程
        三、办学体制改革—市场介入国立大学的开端
        四、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权力
        五、经费体制改革—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可能
        六、科研体制改革—市场参与国立大学治理的潜在形式
        七、教育产品的变革—市场对大学治理变革的导向
    第三节 国立大学治理中的政府、市场多元关系的重构
        一、政府、市场和国立大学的关系
        二、政府、市场和国立大学关系变革的发展时期
    小结
第四章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
    第一节 “自治权”: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基础
        一、国立大学自治权的变革历程
        二、国立大学自治权的法律规定
        三、国立大学自治权特点
    第二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权力的变革
        一、从有到无的自主招生权
        二、相对自由的教学自主权
        三、从无到有的科研自主权
        四、有限的行政自主权
        五、分化的财政自主权
    第三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
        一、国立大学的领导体制的变革
        二、国立大学管理体制的结构及职能
        三、国立大学的组织机构的变革
    第四节 国立大学协同治理模式的建构
        一、教师成为国立大学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主体
        二、学生有了学校事务参与权
        三、社会主体成为大学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 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情况的微观透视
        一、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
        二、国立克麦罗沃大学的校长和她的工作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俄罗斯国立大学外部治理的基本特征
    二、俄罗斯国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基本特征
    三、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博士生
        二、博士生招生制度
        三、“申请-考核”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申请-考核”制的科学性
        二、“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效度与伦理考量
第二章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二、博士生招生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
    第二节 人才选拔观
        一、考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博士生人才选拔的原则
第三章 我国博士生招生方式变革及其特征
    第一节 建国后博士生招生方式变革的三个阶段
        一、建立阶段(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初)
        二、调整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
        三、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第二节 博士生招生方式变革的特征
        一、共同治理
        二、权力下放
        三、渐进性特征
第四章 我国部分高校“申请-考核”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第一节 实施概况
    第二节 招生选拔程序
        一、报名申请
        二、资格审核
        三、综合考核
    第三节 组织管理机制
    第四节 考生申请条件的比较
第五章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试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分析
        一、高校转变招生中的角色
        二、院系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
        三、导师采用个性化考查方式
        四、“申请-考核”制对考生的影响
    第二节 试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政府:保障招生秩序
        二、高校:落实招生自主权
        三、院系:兼顾效率和公平
        四、导师:注重生源质量
        五、考生:关注入学机会公平
    第三节 试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及其原因
        一、招生公权力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不同引发的冲突
        三、各利益相关者招生权责边界模糊导致的冲突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一、规范选拔程序,改进招生信息公开制度
    二、规约导师权力,发挥专家组集体决议作用
    三、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导师的动态上岗制度
    四、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提升考核环节的科学性
    五、优化申请条件和审核标准,保障考生的入学机会公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对导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对博士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对院系招生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对学校招生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后记

(8)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内容综述
        二、研究方法综述
        三、相关研究评述
第二章 研究目标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简述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说明
        三、数据说明
第三章 学科生源质量静态分析
    第一节 因子及主成分分析
    第二节 聚类分析
    第三节 特征分析
        一、生源质量水平与学科发展现状基本吻合
        二、与经济发展适应性较好的学科生源质量好
第四章 高校生源质量静态分析
    第一节 高校生源质量水平测量
        一、因子及主成分分析
        二、聚类分析
    第二节 高校内各学科生源质量水平测量
        一、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分布
        二、高校内学科生源质量水平测量
    第三节 特征分析
        一、省属高校间生源质量相差不大
        二、高水平大学在吸纳优质生源上占据绝对优势
        三、优势学科是高校吸纳优质生源的制胜法宝
第五章 高校、学科生源质量动态分析
    第一节 高校生源质量动态分析
    第二节 学科生源质量动态分析
    第三节 特征分析
        一、招生计划分配尚不能快速适应招生形势
        二、生源质量五年间无显着发展
第六章 相关发展建议
    第一节 扬长补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
    第二节 加强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融汇交流
    第三节 完善研究生选拔制度
    第四节 加强过程管理
    第五节 加强宣传、提高学校声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以14所体育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社会发展的需求,呼唤高等体育教育的变革
        1.1.2 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困境,倒逼我们反思高等体育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2.1.1 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研究
        2.1.2 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2.1.3 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史研究
        2.2.1 高等体育教育发展阶段划分及特征研究
        2.2.2 高等体育教育体系结构研究
        2.2.3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比较研究法
        3.2.5 个案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3.4 本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3.4.1 创新点
        3.4.2 重点
        3.4.3 难点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等体育教育的研究时限、概念、要素
        4.1.1 研究时限界定
        4.1.2 高等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的概念
        4.1.3 高等体育教育的构成因素
    4.2 恢复与调整阶段高等体育教育发展(1978-1985)
        4.2.1 社会背景
        4.2.2 改革与发展
        4.2.3 主要特征
        4.2.4 小结
    4.3 规范与改革阶段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1985-1999)
        4.3.1 社会背景
        4.3.2 改革与发展
        4.3.3 主要特征
        4.3.4 小结
    4.4 规模扩张阶段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1999-2010)
        4.4.1 社会背景
        4.4.2 改革与发展
        4.4.3 主要特征
        4.4.4 小结
    4.5 优化与提升阶段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2010-今)
        4.5.1 社会背景
        4.5.2 改革与发展
        4.5.3 主要特征
        4.5.4 小结
    4.6 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
        4.6.1 成效
        4.6.2 问题
    4.7 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动因
        4.7.1 政治因素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4.7.2 高等教育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4.7.3 体育事业发展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4.7.4 经济因素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4.7.5 体育专业院校自身发展对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4.8 高等体育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8.1 机遇
        4.8.2 挑战
    4.9 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
        4.9.1 办学目标定位差异化
        4.9.2 管理自主化
        4.9.3 专业建设特色化
        4.9.4 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
        4.9.5 办学过程开放化:办学社会化与交流国际化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D]. 杨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2]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制度的实施现状研究[D]. 廖月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加拿大安大略省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D]. 王超.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课两种命题形式的比较研究[D]. 张迪.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精英化教师教育取向下师范生招生制度研究[D]. 王换芳.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治理变革研究[D]. 解瑞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4)
  • [7]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研究[D]. 刘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湖南省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D]. 罗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以14所体育院校为例[D]. 闫二涛.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6)
  • [10]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