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鹅种繁育过程分析

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鹅种繁育过程分析

一、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大雁繁育过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刚,张玉柱,崔琳[1](2021)在《黑龙江省的西部松嫩平原6个杨树品种光合特征》文中指出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分析了6个杨树品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照强度从低到高梯度变化后的表现特征及差异,探讨分析了不同杨树品种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光适应幅度。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由0~1 800μmol·m-2·s-1的梯度变化,6个杨树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光照强度递增而增大,各品种间呈现不同程度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DN113杨(11.35μmol·m-2·s-1)、青山杨(10.93μmol·m-2·s-1)、银中杨(10.52μmol·m-2·s-1)、山新杨(8.71μmol·m-2·s-1)、中黑防杨(8.42μmol·m-2·s-1)、小黑杨(1.67μmol·m-2·s-1);蒸腾速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青山杨(4.87 mmol·m-2·s-1)、中黑防杨(4.47 mmol·m-2·s-1)、DN113杨(4.22 mmol·m-2·s-1)、山新杨(4.10 mmol·m-2·s-1)、银中杨(4.01 mmol·m-2·s-1)、小黑杨(2.87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DN113杨(2.46μmol·mmol-1)、银中杨(2.37μmol·mmol-1)、青山杨(2.04μmol·mmol-1)、山新杨(1.94μmol·mmol-1)、中黑防杨(1.70μmol·mmol-1)、小黑杨(0.27μmol·mmol-1)。6个杨树品种中,DN113杨、青山杨、银中杨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照适应幅度较宽;山新杨、中黑防杨次之;小黑杨光补偿点相对最高(210.8μmol·m-2·s-1),光饱和点(1 516.7μmol·m-2·s-1)相对最低,对光照的适应幅度相对最窄。

俞永玮[2](2021)在《十个优良杨树无性系抗旱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旱是全球环境治理中高度重视的议题之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范围大,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此初见成效,但仍需更进一步加强建设,在规划建设期内打造出完整稳固的西北生态屏障。杨树作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能无性繁殖保证了其优良性状不会变异,显着的三大效益保证了其林木栽培中的生产地位。引进和选育抗旱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再通过区域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应西北地区环境且抗逆性良好的无性系加以推广,既可进一步满足我国杨木生产加工的原料需求,另一方面亦能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大量的种质资源。本文采用了人工盆栽控水方法,以意大利引进的5个黑杨供试无性系La、Pa、Ta、Ti、Qg为材,中林46和107杨为对照;白杨派无性系5个——A23、A39、A46、A50、A54,84K和I-101为对照。设定正常水分供应(田间持水量的100%)、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60%)和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0%)3种梯度,测定了各无性系幼苗在3种水分梯度下其生长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不同胁迫梯度对各供试无性系的影响,构建抗旱性综合评价体系,对所有供试无性系抗旱能力强弱进行排序。以便后期合理选择杂交育种亲本组合,也为不同立地条件引种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黑杨各供试无性系在胁迫影响下,Ti单叶面积和根干重在两种胁迫梯度下均为最小,根系发育受抑制最为明显;107杨在重度胁迫下单叶面积最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同等胁迫梯度下均最低,光合作用受抑制最为明显;中林46杨在两种梯度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最高,细胞膜透性受损相对最为严重;Ta无性系地径生长量同梯度下均最低;Pa无性系在两种梯度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叶片持水力相对最差。白杨各供试无性系在胁迫影响下,84K杨株高、地径、单叶面积、地上生物量、根干重在同等胁迫下,较其他供试无性系均最低,生物量累积受到明显抑制;在轻度胁迫下,84K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其余无性系均为最低。A23相对电导率在两种胁迫梯度下均最高,说明A23细胞膜透性受损最为明显;在重度胁迫下,A23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余无性系均最低。对各供试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抗旱系数法结果表明,14个供试无性系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I-101>107杨>Qg>A54>A23>A39>Pa>84K>A46>A50>Ti>中林46>Ta>La。

许焕[3](2019)在《青海冬瓜杨优株无性系繁育与抗旱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在互助北山林场苗圃对2008年互助北山林区选取的48株无性系和2015年在麦秀林区、双朋西林区、兰采林区、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祁连县祁连林区、古城、甘肃连城林区选取的14株无性系以及互助北山林区13株无性系扦插苗1年生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对比,筛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H1、H10、HB10、HB18、HB19、M2进行气孔以及生理指标测定。冬瓜杨叶片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且与水分利用率存在相关系。干旱胁迫条件下六组冬瓜杨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不同,说明采用单项生理指标评价六组冬瓜杨之间耐旱差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仅利用单项生理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六组冬瓜杨抗旱性差异。建立H1、H10、HB10、HB18、HB19、M2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含水量的数学模型,经计算H1、H10、HB10、HB18、HB19、M2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为1.19%、5.02%、2.05%、2.19%、2.10%、1.34%,结合本研究,H1、H10、HB10、HB18、HB19、M2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1.18%15.34%、21.61%29.66%、26.41%36.25%、22.34%30.65%、23.87%32.75%、17.54%24.07%,并且基于六组冬瓜杨叶片Pn、Tr、PPO、CAT活性的变化状况,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六组冬瓜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H1、H10、HB10、HB18、HB19、M2叶片的4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528、0.475、0.492、0.439、0.474、0.505,由此对六组冬瓜杨抗旱性强弱排序为H1>M2>HB10>H10>HB19>HB18。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正常情况下H1、H10、HB10、HB18、HB19、M2的生长性状进行评价,H1、H10、HB10、HB18、HB19、M2的11个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025、0.018、0.026、0.078、0.029、0.030,由此对H1、H10、HB10、HB18、HB19、M2生长性状排序为HB18>M2>HB19>HB10>H1>H10。

方舒[4](2018)在《不同激素处理对辣木生长及饲料价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饲料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作为一种速生丰产营养价值高且耐刈割的木本植物,具有极高的饲用生产潜力。本试验采用辣木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外施激素(GA3、IAA、6-BA、ABA),每种激素设置4个相应的浓度梯度,以及摘心和对照共18个处理。通过4次刈割,探究不同的激素处理对辣木刈割的生长、产量、营养和饲用价值的影响,综合分析饲用辣木的生产技术。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的激素种类会显着(P<0.05)影响辣木刈割后的苗高、地径生长情况,在苗高和地径生长上各激素种类按照优劣排序分别为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但不同的激素种类对辣木刈割后的生物量分配、侧枝萌檗数、营养和饲用价值无显着影响。(2)外施同种激素的不同浓度也会显着(P<0.05)影响辣木的生长、产量和饲用价值,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表明:辣木的生长和营养会随着喷施GA3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在1 mg/L的浓度下达到同种类激素的最佳处理。在10 mg/L的浓度下可以显着的提升刈割后辣木的生长和侧枝萌檗数。在喷施吲哚乙酸(IAA)时,辣木的生长和营养会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在0.05 mg/L的浓度下达到同种类激素的最佳处理;在喷施细胞分裂素(6-BA)时,辣木的生长和营养随着喷施6-BA浓度的增加规律不明显,但在200 mg/L的浓度下达到同种类激素的最佳处理;在喷施脱落酸(ABA)时,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辣木刈割后的生长和饲用价值会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在0.1 mg/L的浓度下能显着促进辣木刈割后的生长和饲用价值;摘心处理也能在一定意义上促进辣木的生长和饲用价值。(3)综合5种主要指标在三次刈割中的综合模糊隶属函数可得,喷施1 mg/L的赤霉素(GA3)为辣木作为木本饲料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案,其次是喷施0.1 mg/L的脱落酸(ABA)和喷施200 mg/L的细胞分裂素(6-BA)。(4)整体上,随着辣木刈割次数的增加,其叶生物量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茎生物量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各处理的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相对饲用价值、代谢能、粗蛋白含量均得到提升,18个处理均在第二次刈割时达到粗饲料分级水中的特级。由此可知,多次刈割有利于辣木的灌木化和饲用价值的提升,更利于辣木作为木本饲料的使用和生产。

丁雪[5](2017)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杨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落叶乔木植物的通称,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是银白杨(p.alba Linn)与中东杨(P.Berolinensis Dipp.)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新型树种。银中杨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但其扦插生根难,育苗成活率低的特点均是银中杨育种所面临的难题。因此,改良银中杨的性状、增加其对生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重大。本实验选用银中杨当年生的幼嫩枝条作为植物材料,经过外植体的取材及消毒灭菌、预培、侵染、共培、卡那霉素(Kan)筛选、PCR分子鉴定及PCR产物测序等步骤,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遗传转化体系,确定银中杨遗传转化侵染最佳菌液OD600值为0.6,最佳侵染时间为30 min,最佳外植体为茎段的上段,Kan最小致死浓度为30 mg/L,转化植株基因组经过PCR分子鉴定及PCR产物测序,初步建立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以银中杨转化植株为实验材料,对转化植株的株高、叶数、叶面积、茎粗、节间长度以及根系的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总投影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平均根直径等形态学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力;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光系统II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转化能力(Fv/Fo)等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形态学指标分析:转化植株株高矮化,节间变短,叶面积减小,生长速度高于同时期生长的对照植株;转化植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总根投影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平均根直径均大于对照植株,说明转化植株的根系庞大、侧根较多,有利于植株更好的吸收水分及养分,供给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抗氧化酶含量分析:转化植株中丙二醛(MDA)活力低于对照植株,说明转化植株所积累的损害植物膜系统的活性氧自由基积累的较少,转化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大于对照植株,说明转化植株有着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更好的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光合特性分析:转化植株净光合速率(Pn)高于对照植株,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先升后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Gs)成反比,即随着光强的增加先降后升,细胞间隙CO2浓度(Ci)随着光强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同一光强下,转化植株的Pn、Tr、Gs、WUE、Ci值大于对照植株,说明转化植株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对水的利用能力及光能的转化能力较强。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转化植株光系统II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大于对照植株,说明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化植株激发能的捕获效率、光能利用能力较高,转化植株能够及时将多余的光能通过热耗散的形式散发出去,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光能转化能力(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光系统II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的总体变化趋势说明,转化植株具有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对光照强度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本实验所获得的银中杨新种质材料,为提高银中杨抗逆能力的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刘福忠,刘红霞,周娜,吴芳芳,赵文,张志宏[6](2012)在《宁夏灌区银中杨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银中杨引入宁夏栽培已10多年,通过对本地不同立地条件下栽植的银中杨形态学表现、生长量、耐盐碱程度、抗病虫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银中杨在同派杨树中表现出干型通直、树形优美、冠幅紧凑、易成活、生长量大、耐盐碱、抗病虫等优势,在宁夏灌区具备较好的推广价值。

胡文芳[7](2011)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生物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在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等领域。论文立足城市规划专业,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的范围与期限,规划程序,内容与深度、从管理的视角探讨规划实施政策与策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全国“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建议。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基础、方法与途径及保护实践。通过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合理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在对《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及《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解读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及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纲要,并总结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一般工作程序。通过对唐山、衡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实证研究,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包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空间布局规划是重要的基础规划,在此基础上专项规划可分为四个体系:核心专项规划(动、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特色规划(生物资源、城市性质);支撑体系规划(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科研、重点项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应用专项规划等四个体系。支撑体系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复杂性不但表现在技术领域内的多学科理论体系的综合性,是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而且在行政和社会经济范畴表现为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相互配合,以及社会公众的认知与参与。只有技术策略与政策策略不断完善才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主要创新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内容概括为一个空间基础规划及四个规划体系:即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和核心专项规划(城市动、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特色规划(生物资源、城市性质);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应用专项规划等四个体系;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体系规划(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科研、重点项目)

朱旺生[8](2011)在《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设以改善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当前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的方向。地带性植被对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对自然植被系统的研究。地带性植被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模板或参照系,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恢复目标的设定、目标种的选择和配比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树种规划借鉴地带性植被的树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借鉴地带性植被所蕴含的生态学规律,建设以地带性植被为主、结构稳定、生态效益高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发展的必然。论文首先对“地带性植被”这一全文研究的基础展开分析。基于地带性植被概念、成因的分析,诠释地带性植被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对建立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明确地带性植被所蕴含的生态学理论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树种规划的理论依据。其次,从理论分析角度入手,系统论述了基于“地带性植被”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树种规划的相关理论。围绕“树种规划与时代发展”这一脉络,揭示在现代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当前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最重要的是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强调环境的美化。据此,树种选择与应用应以突出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在城郊树种选择与规划上更要注重地带性天然植被应用与建设,并进一步提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树种规划须遵循的原则。基于城市借鉴的目标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树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阐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树种选择和配比的方法。基于地带性植被的稳定性和外来树种利弊的分析,提出外来树种选择与规划的原则。再次,从实证分析角度入手,对当前我国城市绿地树种规划现状进行研究。以地带性植被所蕴含的生态学理论为对照,以长春、青岛、南京、柳州等城市绿地树种规划文本为对象,分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树种选择、配比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树种规划文本中,规划植物区系虽体现了地带性特征,但地带性树种的应用比例仍然很低;树种规划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树种多样性不够丰富,种类少且集中;人工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未列入树种规划文本中;树种比例不符合自然植被规律。最后,从问题探讨入手,对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树种规划内容的编制展开研讨。基于基调、骨干树种利弊和树种配比实施技术指导依据缺失的分析表明,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树种选择和配比内容的编制尚须深入研究。全文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要重视地带性植被的作用,树种规划要借鉴地带性植被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

陈晨[9](2011)在《北美悬铃木无性系插条部位及生根性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从引种的47个北美一球悬铃木的种源—家系联合试验林中初步选择的54个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通过对各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分析,发现:(1)不同无性系在扦插成活率方面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统计分析发现选自上海松江试验点的优良无性系表现良好的扦插生根能力,河南南阳和江苏镇江选择的优良无性系次之,而安徽泗县选择出的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最差。(2)取自各无性系枝条不同部位的插穗在扦插成活率上存在极显着的差异,其中位于基部的插穗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成活率达到43.89%;其次是中部材料,扦插成活率达到29.2%;而枝条顶端位置截取的插穗表现最差,成活率仅为14.91%,说明不适宜扦插所用。(3)从相同家系选择出来的不同无性系在扦插成活率上也达到了极其显着的水平,说明无性系选择地点的环境因子与扦插成活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海拔(F值=0.9)以外,其它气候因子对扦插成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年均相对湿度影响最大,F值达到23.89,而无霜期影响相对较小,仅为5.14。(4)从北美一球悬铃木引种的原产地来看,扦插成活率较高的无性系主要来源在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引种的家系,而从路易斯安娜州引种家系选择出来的无性系总体上扦插成活率较低,各无性系扦插成活率与原产地相关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引种原产地的纬度与成活率的相关性系数达到显着水平,经度与成活率的相关性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同时引种原产地的纬度与扦插成活率(系数0.0505)成负相关,经度(系数0.14171)则为正相关。(5)对一年生扦插苗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等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来自于各地点内的不同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在生根时间、不同区组、不同无性系及不同位置间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6)通过各无性系扦插成活率和一年生扦插苗生长性状的联合选择,初步筛选出BHS29、SJ31、SJ8、BHS36、DY36、SX36、SJ36、SJ10、NY38、NY44、BHS18、SJ7、DY16等13个优良无性系。

蔡伟建[10](2011)在《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杂交马褂木林分标准地定位调查,研究杂交马褂木林分的生长规律,探索影响林分生长的气象因子、立地因子和经营措施;同时,通过具体设计实验,研究杂交马褂木苗木培育、造林及抚育的关键技术,从而得出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杂交马褂木定植6a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14.8cm、9.9m和0.0805m3,生长迅速,各生长量都一直在快速增加,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阶段。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水分因子,光照因子次之,热量因子的影响程度最小。杂交马褂木林分在平原立地和阴坡立地上最旺盛,生长量随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磷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海拔、坡位、坡度和土壤砾石含量增加而降低。利用枝接方法可以繁育杂交马褂木大规格苗、芽接方法繁殖大量苗,接芽越大、砧木越粗,成活率越高,生长越旺盛。1a生苗木生长呈慢-快-慢的节律,速生期内的各生长量比率均接近60%,1a和2a生苗出圃率为76.0%和82.6%,地膜覆盖能促进杂交马褂木苗木生长,提高出圃率。起苗后假植是保持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的有效措施,利用保水剂和泥浆也能在晾晒2-3d内保持高成活率。外源激素能够促进杂交马褂木苗木根系生长潜力和幼林生长。全面整地促进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春季和深秋都可以造林,嫁接苗和大规格苗造林后生长迅速。除草能提高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化学除草省时省工,工作效率高。造林当年不需要进行修剪;第二年采用轻度修剪能促进杂交马褂木生长。施肥措施和套种矮灌农作物可以促进杂交马褂木幼林生长。

二、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大雁繁育过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大雁繁育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的西部松嫩平原6个杨树品种光合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特征
    3.2 叶片蒸腾速率随光强变化特征
    3.3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特征
    3.4 不同品种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2)十个优良杨树无性系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杨树资源特征及分布
        1.1.1 杨树特性和特性
        1.1.2 杨属分布概况
        1.1.3 利用价值
    1.2 杨树育种研究进展
        1.2.1 引种
        1.2.2 杂交育种
        1.2.3 倍性育种
        1.2.4 基因工程育种
    1.3 抗旱性研究综述
        1.3.1 植物抗旱机理
        1.3.2 抗旱性研究方法
        1.3.3 抗旱性研究指标
        1.3.4 抗旱性评价数量分析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不同干旱胁迫梯度对各无性系生长指标的影响
        1.5.2 不同干旱胁迫梯度对各无性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1.5.3 各无性系抗旱性强弱的综合评价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测定指标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对各无性系生物量的影响
        3.1.1 对株高的影响
        3.1.2 对地径的影响
        3.1.3 对单叶面积的影响
        3.1.4 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1.5 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3.2 对各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3.2.3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对各无性系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3.4 对各无性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对各无性系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6 各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植株形态变化与抗旱性
        4.1.2 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抗旱性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青海冬瓜杨优株无性系繁育与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冬瓜杨概况
        1.2.2 青海冬瓜杨分布特征
        1.2.3 扦插育苗的作用及方法
        1.2.4 植物在生理水平对干旱胁迫的适应
        1.2.4.1 叶片气孔及光合作用
        1.2.4.2 水分利用率
        1.2.4.3 干旱诱导的氧化胁迫
    1.3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青海冬瓜杨优树扦插繁育试验
    2.1 试验设计
    2.2 插穗采集与处理
        2.2.1 插穗采集
        2.2.2 插穗选择与剪取
    2.3 测定成活率、株高指标
        2.3.1 成活率测定
        2.3.2 株高测定
        2.3.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成活率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6个冬瓜杨优良无性系气孔之间关联关系
    3.1 气孔测量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植物材料
        3.1.1.2 主要的药品
        3.1.1.3 主要实验仪器及用品
        3.1.1.4 实验地点
        3.1.2 实验方法
        3.1.2.1 取样
        3.1.2.2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3.1.2.3 数据处理
    3.2 无性系气孔分析
    3.3 6 个冬瓜杨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的关联系数
    3.4 小结
第4章 干旱胁迫下6个冬瓜杨优良无性系生理生化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准备
        4.1.2 土壤干旱胁迫处理方法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3.1 土壤含水量
        4.1.3.2 光合指标
        4.1.3.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4.1.3.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土壤含水量(SWC)的变化
        4.2.2 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影响
        4.2.3 对叶片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
        4.2.4 持续干旱胁迫下六组冬瓜杨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相关系数
        4.2.5 持续干旱胁迫下六组冬瓜杨叶片光合生理特性与土壤含水量(SWC)的相关系数
        4.2.6 正常组冬瓜杨的WUE与各自气孔密度的关联系数
        4.2.7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4.2.8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4.2.9 6 个冬瓜杨优良无性系的综合评价
        4.2.9.1 持续干旱胁迫下光合生理特征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数学拟合
        4.2.9.2 隶属函数对六组冬瓜杨优良无性系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4.2.9.3 隶属函数对6个冬瓜杨优良无性系正常条件下的生长性状综合评价
    4.3 小结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4)不同激素处理对辣木生长及饲料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木本饲料概述
    1.2 辣木概述
        1.2.1 辣木的研究进展
        1.2.2 辣木的饲料价值研究
        1.2.3 辣木的生产技术研究
    1.3 刈割试验概述
    1.4 植物激素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植物激素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植物激素的研究现状
    1.5 植物激素在木本植物生产的效应研究
        1.5.1 激素处理对于林木生长的影响
        1.5.2 激素处理对于木本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1.5.3 激素处理对于木本植物饲料价值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
    2.5 指标测定
        2.5.1 生长指标测定
        2.5.2 营养指标测定
        2.5.3 相关预测模型计算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辣木刈割生长的影响
        3.1.1 对辣木苗高的影响
        3.1.2 对辣木地径的影响
        3.1.3 对辣木侧枝萌檗的影响
    3.2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辣木刈割生物量的影响
        3.2.1 对辣木亩产量的影响
        3.2.2 对辣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3 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辣木刈割饲料价值的影响
        3.3.1 对辣木中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3.3.2 对辣木酸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3.3 对辣木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3.3.4 对辣木消化能和代谢能的影响
        3.3.5 对辣木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3.4 不同激素处理下辣木生长饲用性分析
        3.4.1 各指标主成分分析
        3.4.2 综合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不同激素和浓度对辣木刈割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激素和浓度对辣木刈割营养价值的影响
    4.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简称汇总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1 杨树简介
        1.1.1 杨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2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2 银中杨培育现状
        1.2.1 银中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2 银中杨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2.3 银中杨栽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发根农杆菌与毛状根
        1.3.1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1.3.2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
        1.3.3 Ri质粒的结构及功能
        1.3.4 发根农杆菌诱导毛状根形成的机制
        1.3.5 毛状根的特征及应用
    1.4 银中杨遗传转化受体研究
    1.5 杨树抗逆性研究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银中杨转化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3.1.1 银中杨Kan最小致死浓度的确定
        3.1.2 银中杨遗传转化最佳菌液浓度的筛选
        3.1.3 银中杨遗传转化最佳侵染时间的筛选
        3.1.4 银中杨遗传转化最佳外植体的筛选
        3.1.5 银中杨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3.1.6 PCR产物序列的测序
    3.2 银中杨转化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3.2.1 银中杨转化植株形态学指标分析
        3.2.2 银中杨转化植株抗氧化酶活力分析
        3.2.3 银中杨转化植株光合特性分析
        3.2.4 银中杨转化植株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4.1.1 菌液浓度与侵染时间对银中杨遗传转化的影响
        4.1.2 银中杨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
    4.2 银中杨转化植株抗逆生理生化机理分析
        4.2.1 银中杨根系的形态学特性分析
        4.2.2 银中杨抗氧化酶活力特性分析
        4.2.3 银中杨光合调控特性分析
        4.2.4 银中杨叶绿素荧光诱导特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6)宁夏灌区银中杨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银中杨栽植概况
    1.1 栽植地概况
    1.2 银中杨种源概况
2 银中杨优良特性及当地表现性状分析
    2.1 树姿优美, 冠幅紧凑
    2.2 速生性强, 材质优良
    2.3 抗逆性强, 适应范围广
        2.3.1 耐温幅度大
        2.3.2 耐土壤瘠薄、耐盐碱
        2.3.4 繁殖技术宜掌握, 苗木移植成活率高
        2.3.5 开花不飞絮
3 银中杨主要栽培技术
4 银中杨推广前景

(7)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背景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目标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内容及研究框架
2 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生物多样性
        2.1.2 城市生物多样性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学科研究进展
        2.2.1 保护生物学
        2.2.2 恢复生态学
        2.2.3 景观生态学
    2.3 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4.1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
        2.4.2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
    2.5 国内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进程
        2.5.1 城市外围生物多样性保护
        2.5.2 农业用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2.5.3 城市规划区内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
        2.5.4 基于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2.6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2.6.1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与各国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
        2.6.2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2.7 本章小结
3 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研究
    3.1 评价的范畴
        3.1.1 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
        3.1.2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
        3.1.3 生物多样性威胁评价
        3.1.4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
    3.2 评价的指标
        3.2.1 遗传多样性
        3.2.2 物种多样性
        3.2.3 生态系统多样性
        3.2.4 景观多样性
    3.3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
    3.4 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约束性指标比较
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研究
    4.1 以物种为中心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4.1.1 植物园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4.1.2 动物园在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4.2 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4.2.1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4.2.2 景观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4.2.3 城市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系统的关系探讨
    5.1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2 与土地利用规划
    5.3 与城市总体规划
    5.4 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5 本章小结
6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程序研究
    6.1 资料搜集
        6.1.1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
        6.1.2 规划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信息获取
    6.2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6.2.1 城市生物多样性资源评价
        6.2.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评价
        6.2.3 相关管理机构以及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实施状况
    6.3 相关规划解读
        6.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
        6.3.2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12)
        6.3.3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
        6.3.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6.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制定、规划编写
        6.4.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的制定
        6.4.2 规划期限与范围
        6.4.3 规划编制依据
        6.4.4 规划目标的确定
        6.4.5 指导思想与原则
        6.4.6 规划重点内容
    6.5 本章小结
7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内容研究
    7.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规划——空间布局规划
        7.1.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的依据
        7.1.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的主要原则
        7.1.3 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7.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规划——动、植物保护规划
        7.2.1 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7.2.2 城市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7.3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规划
        7.3.1 城市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多样性规划
        7.3.2 乡土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规划
    7.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专项规划
        7.4.1 矿区及采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专项规划——以唐山为例
        7.4.2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7.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体系规划
        7.5.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规划
        7.5.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规划
        7.5.3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策略规划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界定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篇章结构和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带性植被
    2.1 地带性植被及其相关概念
    2.2 地带性植被的成因
    2.3 地带性植被的特点
    2.4 地带性植被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树种规划原则
    3.1 树种规划与时代发展
    3.2 树种规划内涵
    3.3 树种规划原则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树种规划的方法
    4.1 目标地带性植被的确定
    4.2 地带性群落分析
    4.3 人工群落树种规划的方法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外来树种规划
    5.1 外来树种定义与内涵
    5.2 外来树种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5.3 外来树种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中的潜在危害
    5.4 城市生态绿地外来树种规划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树种规划现状
    6.1 树种地带性分析
    6.2 适地适树
    6.3 树种多样性
    6.4 树种配置
    6.5 树种比例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关于树种规划内容编制的探讨
    7.1 有关基调树种、骨干树种编制的探讨
    7.2 有关树种配比编制的探讨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余论
    8.1 结论
    8.2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论文图表来源索引
    附录二:长春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文本
    附录三:青岛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文本
    附录四:南京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文本
    附录五:南京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文本
详细摘要
ABSTRACT

(9)北美悬铃木无性系插条部位及生根性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林木良种选育
    2 林木的早期选择
        2.1 早期选择的可行性研究
        2.2 早期选择的方法
    3 林木的种源试验
    4 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4.1 优良无性系选育的背景
        4.2 优良无性系选育的方法
        4.3 林木无性系选育的策略
    5 林木的无性繁殖
        5.1 林木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
        5.2 影响无性繁殖成活率的关键因子
        5.3 林木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研究
        5.4 插穗根源基的类型与发育
    6 无性系营业林
第二章 北美悬铃木无性系选育研究背景
    1 悬铃木树种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1 悬铃木的分布
        1.2 悬铃木的生物学特性
    2 北美悬铃木的特点及用途
    3 北美悬铃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
    4 北美悬铃木无性系选育的研究背景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章 北美悬铃木初选无性系不定根发育的相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材料处理
        1.3 田间实验设计
        1.4 田间管理
        1.5 数据调查
        1.6 数据分析
    2 实验主要的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无性系扦插生根类型的观察
        3.2 不同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3.3 插条位置效应对不同无性系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4 来源于相同家系的不同无性系的生根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3.5 引种原产地的环境因子对不同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一年生扦插成活苗生长性状的分析及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年生无性系扦插苗生长性状的变异
        2.2 一年生无性系扦插苗生根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3 扦插条位置效应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2.4 一年生扦插苗的生长性状与试验地的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无性系扦插成活率的聚类分析
        2.6 优良无性系评选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10)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国内外人工林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2 鹅掌楸属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2.1 鹅掌楸人工林效益
        2.1.1 速生效益
        2.1.2 混交效益
        2.2 造林地选择
        2.2.1 气候要求与分布区
        2.2.2 立地类型
        2.3 整地技术
        2.4 栽植技术
        2.4.1 苗木质量
        2.4.2 苗株处理
        2.4.3 种植操作
        2.5 密度选择
        2.6 抚育管理
        2.6.1 施肥
        2.6.2 水分
        2.6.3 防火
        2.6.4 病虫害防治
        2.6.5 清除杂灌等生物威胁
        2.6.6 修枝和疏伐
        2.7 结论
    3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立题依据、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4.1 立题依据
        4.2 研究目标
        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及趋势
    1 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树干解析方法
        2.2.2 林木生长模拟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杂交马褂木各生长量变化规律
        3.1.1 胸径生长量
        3.1.2 树高生长量
        3.1.3 材积生长量
        3.1.4 材积生长率与形数
        3.2 杂交马褂木各生长量生长模拟
        3.2.1 生长模型的建立
        3.2.2 杂交马褂木拟合生长分析
        3.2.3 杂交马褂木数量成熟龄确定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林木对象和方法
        2.2 气象因子收集与选择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木各生长量分析
        3.2 气象因子分析
        3.2.1 温度
        3.2.2 水分
        3.2.2 光照
        3.3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3.3.1 气象因子与胸径生长的关联度
        3.3.2 气象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关联度
        3.3.3 气象因子与材积生长的关联度
        3.3.4 气象因子与平均生长的关联度
    4 讨论与结论
        4.1 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气象因子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立地因子及调查方法
        2.2 林木生长及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立地因子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分析
        3.1.1 海拔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2 地貌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3 坡向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4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5 坡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6 土层和腐殖质层厚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7 砾石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8 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立地因子相关性分析
        3.2.1 单个因子相关性分析
        3.2.2 典型相关性分析
        3.3 立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3.3.1 主成分的推求计算
        3.3.2 主成分综合运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立地因子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
        4.2 立地因子与杂交马褂木生长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1 试验区的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个体生长量影响
        3.2 坡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结构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经营措施的关系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经营措施及调查方法
        2.2 林木生长及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经营措施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分析
        3.1.1 整地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2 苗木种类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3 苗龄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4 营养空间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5 施肥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1.6 修剪强度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与经营措施相关性分析
        3.3 经营措施的主成分分析
        3.3.1 主成分的推求计算
        3.3.2 主成分综合运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经营措施对杂交马褂木生长影响
        4.2 经营措施与杂交马褂木生长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杂交马褂木造林苗木培育关键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嫁接技术研究
        2.1.1 试验设计
        2.1.2 分析方法
        2.2 苗木生长节律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苗木分级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地膜覆盖的应用
        2.4.1 试验材料和设计
        2.4.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马褂木嫁接技术
        3.1.1 嫁接方式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2 嫁接芽规格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3 嫁接位置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1.4 砧木规格对杂交马褂木育苗影响
        3.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规律
        3.2.1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模型建立
        3.2.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分析
        3.3 杂交马褂木苗木分级
        3.3.1 调查及统计结果
        3.3.2 苗木等级划分
        3.4 杂交马褂木地膜覆盖技术
    4 结论与讨论
        4.1 杂交马褂木嫁接技术
        4.2 杂交马褂木幼苗生长节律
        4.3 杂交马褂木苗木分级
        4.4 地膜覆盖技术对杂交马褂木苗木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保护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杂交马褂木苗木起苗后活力保护
        2.1.1 试验材料及研究对象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3 调查指标与方法
        2.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2.2.1 试验材料及研究对象
        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3 调查指标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马褂木苗木起苗后活力保护
        3.1.1 不同处理苗木含水量变化
        3.1.2 不同处理苗木根系生长潜力变化
        3.1.3 不同处理苗木造林成活率和树高当年生长变化
        3.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3.2.1 激素处理苗木根系生长变化
        3.2.2 激素处理苗木树高增量率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4.1 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的保护
        4.2 外源激素对杂交马褂木苗木活力影响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杂交马褂木造林关键技术
    1 研究地区基本概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造林季节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2 除草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2.1 研究对象
        2.2.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3 修剪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3.1 研究对象
        2.3.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4 套种对杂交马褂木成活和生长影响
        2.4.1 研究对象
        2.4.2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季节对杂交马褂木林分成活与生长的影响
        3.2 除草方法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3.3 修剪措施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3.4 套种对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造林季节与杂交马褂木林分成活与生长的关系
        4.2 除草方法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4.3 修剪措施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4.4 套种与杂交马褂木林分生长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施肥对杂交马褂木幼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验地概况
        1.3 施用肥料概况
        1.4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析模型建立
        2.2 主效应分析
        2.3 单因子效应分析
        2.4 因子互作效应分析
        2.4.1 氮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
        2.4.2 氮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
        2.4.3 磷肥与钾肥的交互作用
        2.5 最优组合分析
    3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全文总结
    1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
        1.1 杂交马褂木的速生性
        1.2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立地选择
        1.3 杂交马褂木造林苗木培育技术
        1.4 杂交马褂木造林与抚育技术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3 论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附:作者简况
详细摘要

四、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大雁繁育过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的西部松嫩平原6个杨树品种光合特征[J]. 王力刚,张玉柱,崔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08)
  • [2]十个优良杨树无性系抗旱性研究[D]. 俞永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青海冬瓜杨优株无性系繁育与抗旱性研究[D]. 许焕. 青海大学, 2019(04)
  • [4]不同激素处理对辣木生长及饲料价值的影响[D]. 方舒.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银中杨茎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D]. 丁雪. 吉林师范大学, 2017(06)
  • [6]宁夏灌区银中杨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J]. 刘福忠,刘红霞,周娜,吴芳芳,赵文,张志宏.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8)
  • [7]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D]. 胡文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6)
  • [8]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D]. 朱旺生.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9]北美悬铃木无性系插条部位及生根性状的研究[D]. 陈晨.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10]杂交马褂木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D]. 蔡伟建.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标签:;  ;  ;  ;  

速生树种银中杨引种鹅种繁育过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