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

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

一、对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雯[1](2018)在《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的西南交大形象及其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优质教育与教育供应的选择权需要越来越大,教育消费者加大了对高校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形象这两方面的关注。因此,一个良好的高校形象成为了抵御外来竞争和本土竞争的重要法宝。当前,校园官方微信订阅号已经变成了高校对外宣传形象、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平台,从高校形象的角度出发,如何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来打造风格鲜明的高校宣传工作,已成为各高校竞相发力的竞技场。在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荣膺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十强,在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微信教育)、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清博指数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历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上,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的综合影响力也始终稳居全国高校前列。那么,西南交通大学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出了学校什么形象?能否提升学校的外在竞争力?和教育部授予的“以理工科为主的211、特色985”学校形象是否一致?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中作者以2013——2016年期间在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上发布的全部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的标题、转载来源、内容和互动效果的形象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了解订阅号中西南交通大学的形象。论文共五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2章,对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的文本进行编码说明。第3章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以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文本中标题、转载来源、内容、互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宣扬的西南交通大学形象。第4章是对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的自身运营对西南交大形象促进的研究。第5章即结合第3章、第4章的分析结果提出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在宣传西南交大形象时的一些建议,同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

穆娜[2](2016)在《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外资保险公司自2004年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除了持股不得超过50%、不得经营法定限制保险业务外,基本上保险业已经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加之接连不断的政策推动,承载着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的保险市场蕴藏巨大潜力,竞争也愈发激烈。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作为外资险企的龙头公司,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推动全国金融市场和保险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面对发展不够完善的保险市场、中资公司的本土优势等挑战,大都会人寿需要建立分析、营销和沟通策略,以优化业务质量,实现公司利润的超预期增长。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营销手段,成为大都会人寿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论文基于“服务营销”和“整合营销”的理论基础,运用PEST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对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进行外部环境的判断和内部条件的分析,了解公司在经营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针对该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和战略选择;并结合寿险营销的特点,提出营销创新。从目标市场选择、接触点、营销手段、传播工具等方面逐步推进整合营销策略,力图使本研究的实施要点在大都会人寿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客户源的扩大上能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的目的。

辛建[3](2015)在《网络流行语“微X”的多角度辨察》文中提出网络流行结构“微X”不仅成词速度快而且词汇数量多。本文将基于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从语表、语里和语值三个角度对这一类新词新语进行一个整体辨察。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还涉及对“微X”新词新语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关研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源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微X”结构进行语表形式分析。从“微X”的内部结构特征和整体性的结构特征这两大维度进行辨析。内部的结构方面,“微X"流行结构中的“微”字后接的X可以是名词、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整体结构方面,主要使用词语模理论进行整体性辨析,得出了无论什么性质的X,只要进入“微X”词语模便具有名物化倾向的结论。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微X”结构进行语里意义分析。首先是分析“微X”的概念意义,然后是分析“微X”的色彩意义,最后得出了“微X”结构新词新语的概念意义的衍变促成了其色彩意义转变的结论。同时,也正是“微X”结构中“微”字语义的的衍变促成了“微小/型的X”和“微博/信的X”词汇化为众多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微X”。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微X”的语值特征进行辨析。“微X”具有趋简性、反复性和包容性的语值特征。第五部分对“微X”结构形成和衍变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社会发展的交际需求,后现代求奇求变的思潮和现代人们追求高雅、简捷、高效表达的心态共同促成了“微X”结构新词新语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林颖[4](2014)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席卷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产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图景。在新媒体技术浪潮裹挟下,今天的报业传媒正经历着一场“没有地图的旅行”,在转型中寻找自我拯救的出路。在媒介融合的传媒生态中,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在内容生产、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上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报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将带来深远的影响。从管理学视角来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源。报业人力资源是报业组织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源,对报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技术倒逼报业转型的过程中,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商业模式的重塑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对报业人力资源管理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变革,促进报业人力资源在职业角色、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上的转型与提升,激发报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热情,充分发挥报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探索出一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转型之路,是当今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迫切要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媒介融合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框架,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在内容生产、商业模式、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结构的转型与变革中对报业人力资源产生的影响,提出媒介融合的新传播时代,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规划、绩效考核、薪酬制度、培训开发等实践环节的对策,呼吁继续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企业化、社会化、职业化管理回归。

严洋[5](2014)在《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 ——以《江淮晨报》为案例》文中研究说明微信于2012年8月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其主打广告语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一种公众账号发布信息,个人用户收听订阅的平台模式,与移动运营商的电子报服务有相似之处。但门槛低,自由度大,互动性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众多草根大号、媒体、企业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并在新浪微博上频频展示微信二维码,吸引粉丝关注和订阅。根据《投资界》微博发布的信息,短短几个月内,微信公众平台上,超过10万粉丝草根微信大号已有数十个之多。如陈坤的个人公众账号被《南方周末》评为“年度自媒体”,在2013年底已有5700万粉丝。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企业的宠儿,媒体更是在努力的涉足,让微信公众平台更好的为自身进行营销。据速途网2013年微信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关于用户关注什么类型的公众账号的调查显示,26.43%的用户青睐新闻媒体。用户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来获得新鲜、有趣、热门的新闻信息。2013年4月,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开始上线,引发媒体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基本各家媒体已经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在多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冲击环境下,报纸媒体的营销途径面临困境。微信的媒体营销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但是微信能否成为纸媒突围的一种方式?微信在报纸媒体营销中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报纸媒体能利用微信如何营销?微信使报纸媒体的营销发生了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本文的内容安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的是微信在报纸媒体营销的独特优势,从它的传播模式和特征,论述微信在报纸媒体微信营销中的独特优势。第三章《江淮晨报》的微信营销案例分析为本论文的重点,即研究报纸媒体能利用微信做什么。主要从消息的传播过程:控制分析,内容分析,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和该报纸媒体微信营销的理论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总结出营销中的特点和不足。第四章基于第三章的基础上对报纸媒体的微信营销进行思考,微信使报纸媒体的营销发生了哪些改变,报纸媒体在微信营销中的不足及前景等。以期通过此研究对报纸媒体的微信运营提供一种借鉴和思考。微信改变了传统报纸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新闻推送方式,新闻接收方式以及用户的反馈方式。报纸媒体利用微信推送新闻信息,进行互动,即时性传递信息。报纸媒体基于微信的营销存在内容同质化、核心数据分析匮乏和推广力度不够等缺点,但报纸媒体的微信营销继承了纸媒的内容优势,补充了纸媒互动的不足,且营销方式和营销效果的监控工具正逐步完善。我们相信,微信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而言,不仅是一条新闻内容推送渠道,更是一种好的营销方式,它能帮助媒体更好的挖掘用户资源,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延伸的重要机会。

黄馨茹[6](2014)在《《咬文嚼字》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郝铭鉴主编的杂志《咬文嚼字》作为研究对象,从杂志的创刊背景、编辑特色、栏目封面等因素的设计、营销策划的经营等多方面入手,对《咬文嚼字》自创刊起至2013年19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研究。全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对19年《咬文嚼字》文本的阅读,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阐述了本文的突破之处及创新点所在;第一章中,笔者介绍了《咬文嚼字》的创刊,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杂志的传受双方,并对其编辑特色和反映的时代特色进行了介绍:第二章通过对《咬文嚼字》封而、栏目等具体内容,尤其是杂志的特色栏目《众矢之的》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杂志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变化和调整;第三章着重研究《咬文嚼字》的品牌化过程,分析了其营销的策划、活动、衍生品及新媒体时代所采用的一系列传播手段;最后一章中,笔者对《咬文嚼字》进行评价,并对杂志的成功启示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认为,《咬文嚼字》一直坚持的编辑特色、与受众之间密切的互动以及对营销活动的良好经营,是杂志历经19年风雨走到今天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使得《咬文嚼字》收获了广大的读者群体,并在汉语言文字规范领域树立了话语权威。

王文英[7](2014)在《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字印刷字体是指供排版印刷使用的规范化的汉字形体。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汉字印刷字体的设计与开发得到很大发展。而字体日益多元化的现象也充分反映出汉字印刷字体的使用应注意字用场合的区分。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几种常见字体的字形特征与视觉感受,并结合这些研究明确不同印刷字体的适用场合以及文本版面设计对字体选择与排版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总结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律的规范条例。论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宋体、楷体、仿宋、黑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从后面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这四种字体一直作为中文印刷的主导字体广泛流传。该部分主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印刷术的发展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等从而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拥有大致了解。接下来,论文转入调查与分析阶段,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试图探讨汉字印刷字体字用的一般规律。首先,参照语体的划分标准,重点考察字体风格与文体风格的深层关系。不同语体乃是连续统关系,为找出印刷字体的典型用法,此处选择了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三种典型语体作为考察对象。同时,样本的选取以市面通行的风格特征鲜明的印刷文本为主,并进行实事求是地描写与分析。其次,通过对比分析儿童读物、成人读物与老年人专刊的字体排版特点,充分探究目标读者群的审美特征对字体选择与编排的影响。再者,本章最后以报章语体为实例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特点进行重点分析。该部分分为两条线路进行:其一,以《人民日报》为范本,抽取了2013年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共5份报纸,分别对其头版、要闻、体育、副刊等几个重要版面的字体现状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体坛周报》《上海壹周》等其他类型报刊的字体情况,对比分析异同点从而探求版面性质与字体风格的关系;其二,从历时角度出发,抽样调查了1978至2013年间《人民日报》字体使用的演变情况,且对其变化原因和趋势做了综合分析。总之,从调查情况看,报章语体作为交叉语体,内容繁杂、版面信息丰富,其字用特点也充分反映了汉字印刷字体应用的复杂性与规律性。至此,文章在总结与归纳字用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字用现状,明确了字用规范的意义并进一步将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的评价标准表述为以下三点:其一,字体风格与文体风格的和谐统一;其二,字体选择与目标读者群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其三,字体的设计与编排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审美趋势。本文在信息传播学的知识背景下,通过数据统计以及图例展示充分说明了常见字体的适用场合以及字体选择与排版的限制因素。与此同时,结合视知觉原理、汉字学相关知识等,从生理学、心理学层面对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以为印刷字体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促使文本的版面设计进一步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此外,本文基于实际考察,从汉字印刷字体的字用规范说去,以求丰富我国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内涵。

陈端婷[8](2012)在《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设计研究 ——以四家都市报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报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以市场和读者为导向的都市报对报纸的外形越来越重视,一个简洁、明快、大气、醒目的头版版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都市报的竞争优势,报纸头版版面的重新设计已逐渐成为报纸改良策略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报纸扩大广告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具代表性的四家都市报《新京报》、《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进行抽样分析,同时将《南方都市报》与其同城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进行对比,结合报纸版面学、版面设计的相关理论,试图归纳出我国都市报在当今严峻的报业危机下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对我国报业的版面设计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从而为我国报业的市场竞争探究出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本文介绍了都市报的发展轨迹,对我国都市报的发展历史作了大致的介绍,总结归纳了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的变迁历程,从早期的咬合式版面、模块化版面,到现代的封面化版面、提要式版面,做了粗略的纵向梳理。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四份都市报头版样本中与内容相关的要素进行了数据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出我国都市报头版具有报头简约化、标题导读化、内容主流化、图片海报化和广告时尚化等特点,同时将《南方都市报》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头版样本以相同方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与党报、晚报的对比,总结出都市报头版内容更加轻松、明快并且注重视觉化的优势;另外,本文同样将四份都市报头版样本中与形式相关的要素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出都市报头版“瘦报”流行、分栏灵活、版型多样、底纹通透、色调统一、科学留白等新特点,另将《南方都市报》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的相同要素进行分析,对比出都市报的头版形式更加注重活力和品位。最后本文立足于当今危机四伏的报业格局,总结我国都市报为了突出重围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改良,并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现代都市报头版版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手段,为我国报纸的版面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刘颖[9](2012)在《基于媒介融合的报纸版面设计语言分析与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报纸是人们了解新闻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其普及性广,影响力大。在新闻传播领域,报纸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息息相关。本文以媒介融合为考察背景,对当前报纸的发展情况和读者结构做出综合分析,提出报纸如何提升版面设计语言。对报纸版面设计语言有一个概念性了解之后,明确其特点,细化为版面理性设计语言和感性设计语言两部分,前者是有具体细则和规范可以遵循的,包括文字、线条、分栏等,后者是是需要感性领悟来把握的,包括图形、色彩和留白等。本文通过对31个省1018种不同报纸取样调查,对报头的色彩、标题与正文的文字字体、分栏与网格体系组合形式、图片使用量等要素做出系统地量化分析,得出其变化的相关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做出归纳总结。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分析版面设计语言产生变化的原因,综合分析报纸这一纸质媒介与广播、电视、杂志、网络四种媒介的差异性,通过优劣性对比,总结出报纸向其他媒介学习借鉴的地方,报纸向广播学习设立栏目的模式,细分受众市场;向电视学习震撼的视觉效果;向杂志学习时尚的封面设计;向网络学习强大的链接功能等。报纸向其他媒介汲取优势元素,使得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呈现发生了变化。对版面设计语言发生变化这一现象作出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整体外貌、内部编排以及功能性所发生的深层次的变化。由此提出报纸版面语言设计创新的个人见解,即版面设计语言应该更加立体化,由平面向多维发展,适当引入中国元素、地域特色;版面色彩语言应该层次化,求简约不求多,注重色彩的可见度;异型报纸突破现有报纸版型的束缚;依靠新技术的应用丰富版面语言呈现的平台。

沈玲玲[10](2010)在《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文中研究指明在这个时间与注意力资源短缺,空前强调效率与阅读快感的时代,任凭内涵多么优质的报纸,都需要在形式上做足功夫来吸引读者。因此,读图时代报纸版面视觉语言的力量就愈发强大,它能够有效的向阅读者传达信息,可以通过给文字和图像附加各种信息,强化或削弱它们的意义,甚至能够改变原本的含义,不同的版面形式能够不同程度的吸引读者的眼球。实践证明,报纸版面不单是新闻报道的形式语言和表达方式,更是占领读者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面对当今报业自身的激烈竞争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各类媒体的冲击,作为省级机关报的《安徽日报》其原本的版面形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它被逐渐非主流化,报纸的版面革新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党报也逐渐摒弃以往一成不变的版面设计,在不完全舍弃党报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全新的视觉版面来争取更多的受众和市场。本文以《安徽日报》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视角对《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版面内容、设计特色等方面做多方位、多角度地解析,探究其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变革动因、变革思路、变革措施等,并试图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找出实践的不足,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借此探索以《安徽日报》为代表的党报版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其他党政报纸的版面变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对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的西南交大形象及其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微信订阅号
        1.2.2 内容分析法
        1.2.3 媒介中的高校形象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的编码说明
    2.1 编码
        2.1.1 样本
        2.1.2 编码标准
        2.1.3 操作性定义
第3章 官方微信订阅号中西南交通大学的形象分析
    3.1 订阅号标题的形象分析
    3.2 订阅号转载来源的形象分析
    3.3 订阅号内容的形象分析
        3.3.1 内容中的西南交大理念识别
        3.3.2 内容中的西南交大行为识别
        3.3.3 内容中的西南交大视觉识别
        3.3.4 整体形象分析
第4章 从互动性看西南交大官方微信订阅号的传播效果
    4.1 标题与互动性
    4.2 传播符号与互动性
    4.3 原创性与互动性
    4.4 语言风格与互动性
第5章 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西南交大形象的问题与建议
    5.1 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西南交大形象的局限性
        5.1.1 形象意识缺乏
        5.1.2 形象单一
        5.1.3 推文的原创性不足
        5.1.4 重要事件来源过于严肃
    5.2 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西南交大形象的改良对策
        5.2.1 提高推文内容和功能的完整性,增加形象意识
        5.2.2 强化形象识别系统理念,增强传播的整体性、系统性
        5.2.3 定期推送学校相关形象专题
        5.2.4 加强互动和交流
        5.2.5 加强运营管理,提高运营者素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2 营销理论回顾与综述
    2.1 服务营销理论概述
        2.1.1 服务营销的定义
        2.1.2 服务营销的特点
    2.2 整合营销理论回顾
        2.2.1 整合营销的定义
        2.2.2 整合营销的特点
        2.2.3 整合营销的发展与意义
3 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大都会人寿背景及概况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2.3 市场环境分析
    3.3 内部环境分析
        3.3.1 资源分析
        3.3.2 能力分析
    3.4 SWOT分析
    3.5 营销策略的选择
4 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
    4.1 目标市场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
        4.1.3 目标市场定位
    4.2 营销渠道整合
    4.3 营销手段整合
    4.4 营销沟通整合
        4.4.1 人员传播
        4.4.2 非人员传播
    4.5 整合营销策略实施的效果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网络流行语“微X”的多角度辨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源起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二 “微X”的语表结构分析
    2.1 “微+X”的内部结构
        2.1.1 微+名词
        2.1.2 微+动词
        2.1.3 微+形容词
    2.2 “微X”词语模
        2.2.1 “微+X”模槽
        2.2.2 微+名词
        2.2.3 微+动词
        2.2.4 微+形容词
        2.2.5 “微+X”名物化模槽的整体辨析
三 “微X”的语里意义考察
    3.1 “微”字语义的历时衍变
        3.1.1 “微”字的概念意义的衍变
        3.1.2 “微”字色彩意义的衍变
        3.1.3 概念意义对色彩意义的影响
    3.2 “微博”义的发展与“微X”的成词机制
        3.2.1 “微博”语义的泛化催生大批词汇
        3.2.2 “微X”词汇化的方式——省略
四 “微X”的语值特征辨析
    4.1 趋简性
        4.1.1 “微”字的趋简性
        4.1.2 X的趋简性
    4.2 反复性
        4.2.1 引号使用的反复性
        4.2.2 “微X”出现形式的反复
        4.2.3 “微X”充当句子结构成分的反复
    4.3 包容性
        4.3.1 “微X”内容上的包容性
        4.3.2 “微”字后接成分的包容性
五 “微X”衍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5.1 社会发展催生新的词汇
    5.2 后现代思潮下求奇求变产生新的词汇
    5.3 追求委婉高雅、简捷高效用词的心理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4)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 问题的现实意义
        1.1.2 问题的理论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媒介融合
        1.2.2 融合新闻
        1.2.3 人力资源
        1.2.4 人力资源管理
        1.2.5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媒介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1 媒介融合的国外研究综述
        1.3.1.2 媒介融合的国内研究综述
        1.3.2 融合新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1.3.4 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1.3.5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1.4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他
        1.4.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本文的结构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4.4 研究的途径、方法、思路
        1.4.5 研究的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我国报业人事管理的历史变迁
    2.1 我国现代报业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
        2.1.1 企业化运作范式下的民国报业人事管理
        2.1.2 初步建立股权激励制度
        2.1.3 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化特征
    2.2 新中国建立后的报业人事管理
        2.2.1 1949年到1979年:计划经济时代“党的报纸工作者”
        2.2.1.1 文化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干部”
        2.2.1.2 政治觉悟重于职业素养
        2.2.2 1979年到1992年:媒体改革初期的报业人事管理
        2.2.2.1 合同聘用制的出现
        2.2.2.2 实行承包激励制
        2.2.2.3 实行干部内部竞聘制
        2.2.3 1993年到2003年:集团化发展中的报业人事管理
        2.2.3.1 聘用制适应报业扩张需求
        2.2.3.2 实行公开公平竞聘上岗制
        2.2.3.3 劳动派遣制使用工更加灵活
        2.2.4 2003年至今: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
        2.2.4.1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中的报刊改制
        2.2.4.2 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后的人事管理
        2.2.4.2.1 保证改制前后平稳过渡
        2.2.4.2.2 改制后应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2.4.3 尚未转企改制的时政类报刊人事管理现状
        2.2.5 当前报业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2.2.5.1 当前报业人事管理困境源于政策
        2.2.5.2 行政化的人事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2.2.5.3 行政化的人事管理不适应报业新媒体转型
        2.2.6 报业人事管理要转变为报业人力资源管理
    注释
第三章 新媒体冲击下的我国报业人力资源现状
    3.1 新媒体倒逼下我国报业人力资源现状
        3.1.1 新媒体从报业大力“挖角”
        3.1.2 传统媒体精英的“个体突围”
        3.1.3 传统媒体人的集体焦虑
    3.2 新媒体转型中报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3.2.1 观念上的抵触与滞后
        3.2.2 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单一
        3.2.3 缺乏优秀经营人才
        3.2.4 缺乏技术领域“关键人才”
    注释
第四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三大子系统变革
    4.1 媒介形态演变理论
    4.2 媒介融合对报业新闻生产的重塑
        4.2.1 基于互联网的全天候出版
        4.2.2 内容的多媒体化和多终端呈现
        4.2.3 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互动式报道
    4.3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商业模式变革
        4.3.1 互联网时代报业传统盈利模式式微
        4.3.2 媒介融合下报业商业模式的转型与探索
        4.3.2.1 定制化窄播的单边付费模式
        4.3.2.2 优化双边市场的广告营销模式
        4.3.2.2.1 定制营销
        4.3.2.2.2 原生广告
        4.3.2.2.3 原生广告的媒介伦理问题
        4.3.2.3 探索建立多边市场模式
    4.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信息技术变革
        4.4.1 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4.4.2 基于大数据的报业内容生产和营销
        4.4.2.1 大数据的概念
        4.4.2.2 大数据指导报业内容生产与广告营销
        4.4.3 大数据重塑报业信息技术系统
        4.4.3.1 搭建数字平台获取数据资源
        4.4.3.2 云计算改造报业信息技术系统
    注释
第五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变革
    5.1 报业人力资源的观念变革
        5.1.1 从工业人到数字人
        5.1.2 培养数字时代的互联网思维
    5.2. 报业三大系统人力资源变革
        5.2.1 报业管理层设立社长领导下的“三总师”制
        5.2.2. 协同理论下三大系统人力资源的协同合作
    5.3 报业采编子系统的人力资源转型
        5.3.1 从记者中心到编辑中心
        5.3.2 从新闻报道者到知识生产者
        5.3.3 从信息采集者到信息甄别者
        5.3.4 从全能记者到超级团队
        5.3.5 全面的技能与全面的思维
        5.3.5.1 全面认识社会问题的思维
        5.3.5.2 平衡表达的思维
        5.3.5.3 坚持质疑与调查的思维
    5.4 报业经营子系统的人力资源转型
        5.4.1 采编人员要有用户意识
        5.4.2 既懂采编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经营人才
        5.4.3 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编与营销人力资源的协同合作——以《解放日报》“上海马拉松项目全媒体营销”为例
        5.4.4 采编与经营人员辩证的“两分开”
    5.5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技术人力资源变革
        5.5.1 首席技术官进入报业决策层
        5.5.2 重视兼具艺术思维与技术思维的人才
        5.5.3 重视数据、采编、设计人才的团队合作
    注释
第六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组织变革
    6.1 我国报业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
    6.2 报业现有组织结构不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
    6.3 建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无边界组织”
        6.3.1 无边界组织
        6.3.2 报业无边界组织的特点
        6.3.2.1 从职能型到团队化
        6.3.2.2 从科层制到扁平化
        6.3.2.3 从封闭式到开放式
    6.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的组织创新
        6.4.1 分布式创业型组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6.4.1.1 报业融合新媒体转型的需要
        6.4.1.2 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6.4.1.3 自媒体崛起带来的启发
        6.4.2 探索分布式创业型组织
        6.4.3 报业组织创新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场为例
        6.4.3.1 组织制度创新:全员转为企业编制
        6.4.3.2 用人机制创新:引入外部人才引领转型
        6.4.3.3 人才结构创新:跨界多元的人才结构
        6.4.3.4 组织管理创新: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
        6.4.3.5 组织文化创新:开放分享的组织文化
        6.4.3.6 考核机制创新:将组织长远利益与个人发展结合
        6.4.3.7 传媒梦工场对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注释
第七章、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7.1 传媒人力资源的特征
        7.1.1 通用型人才
        7.1.2 流动性强
        7.1.3 高度的自主性
        7.1.4 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7.1.5 高度的政治意识
    7.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人力资源规划
    7.3 建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业绩效考核体系
        7.3.1 我国报业采编绩效考核现状
        7.3.2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采编绩效考核体系的四个转变
        7.3.2.1 对新旧媒体内容产品统一考核
        7.3.2.2 完善并细化新媒体岗位的考核激励机制
        7.3.2.3 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考核相结合
        7.3.2.4 内部专业评价与外部数据评价相结合
        7.3.3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媒体绩效考核体系
        7.3.3.1 媒介融合背景下全媒体采编绩效考核模型
        7.3.3.2 全媒体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模型
        7.3.3.3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7.4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薪酬制度变革
        7.4.1 激励理论
        7.4.2 绩效为导向的宽带薪酬制度
        7.4.2.1 案例一:破除身份和职称的绩效导向薪酬制度——以《钱江晚报》薪酬改革为例
        7.4.2.2 案例二:建立公共稿酬基金的绩效稿酬体系——以《福建日报》稿酬改革为例
        7.4.2.3 对两家报社采编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思考
        7.4.3 探索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
        7.4.3.1 年薪制
        7.4.3.2 股票期权制
    7.5 建立职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7.5.1 在职培养促进报业人力资源转型
        7.5.2 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7.5.2.1 我国传媒业缺乏对人力资源的职业规划
        7.5.2.2 一对一帮扶的内部“导师制”
        7.5.2.3 技术与管理“双通道”晋升体系
    注释
第八章 结语: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回归趋势
    8.1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企业化管理回归
    8.2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社会化管理回归
    8.3 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向职业化管理回归
    8.4 媒介融合背景下重塑传媒人的职业精神
        8.4.1 众声喧哗时代需要记者的专业精神
        8.4.2 娱乐消费时代需要记者的人文关怀
        8.4.3 传媒转型时期需要记者坚守职业伦理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 ——以《江淮晨报》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报纸媒体微信营销的可能性
    第一节 微信公众平台
        一、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发展现状
        二、微信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
        (一) 基于“5W模式”分析微信的传播模式
        (二)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征——与微博相比
    第二节 微信在报纸媒体营销中的优势
        一、低成本建立营销平台
        二、私密性的互动——噪音干扰减少的传播
        三、自动筛选潜在受众——精细化的受众筛选
        四、兼顾广告主和受众营销
    第三节 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情况
第三章 《江淮晨报》微信营销案例分析
    第一节 《江淮晨报》微信公众平台概况
        一、省城传统媒体对微信的使用情况
        二、《江淮晨报》微信公众平台概况
    第二节 《江淮晨报》微信营销分析
        一、控制分析——传播者
        二、《江淮晨报》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
        三、渠道分析
        (一) 推广渠道
        (二) 发送频率和时间段分析
        四、受众分析
        五、效果分析
        (一) 公众平台平时的互动活跃分析
        (二) 互动活动效果分析
    第三节 《江淮晨报》微信营销的理论分析
        一、“关系营销”理论
        (一) “关系营销”
        (二) 关系营销在《江淮晨报》微信营销中的应用
        二、网络整合营销
        (一) 网络整合营销
        (二) 网络整合营销在《江淮晨报》微信营销中的应用
        三、“病毒式”营销
        (一) “病毒式”营销
        (二) “病毒式”营销在《江淮晨报》微信营销中的应用
    第四节 《江淮晨报》微信营销的特点及不足
        一、《江淮晨报》微信营销的特点
        (一) 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二) 多渠道融合
        (三) 注重探索消息的呈现形式和下发效果
        二、《江淮晨报》微信营销的不足
        (一) 内容“原创性”不足
        (二) 微信线下推广活动欠缺
第四章 报纸媒体微信营销的启示
    第一节 微信与报纸媒体营销的转变
        一、新闻生产——用户协作
        二、新闻推送——精准化
        三、新闻接收——自主化
        四、用户反馈——简易化、多样化
    第二节 报纸媒体微信营销中的优点及不足
        一、报纸媒体微信营销中的不足
        (一) 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 核心数据分析匮乏
        (三) 推广力度不够
        二、报纸媒体微信运营中的优点
        (一) 内容取胜
        (二) 注重互动
        (三) 平台功能逐渐完善
    第三节 成功营销案例借鉴
        一、微信上的产品营销——微支付
        二、微信订报——以《参考消息》为例
    第四节 设想和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咬文嚼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二节 研究路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样本选择
第一章 《咬文嚼字》综合研究
    第一节 创刊及发展
        一、简介
        二、创办背景
        三、杂志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咬文嚼字》的传受分析
        一、传播者分析
        二、受众分析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咬文嚼字》
        一、网络语言兴起继续严格把关
        二、自媒体时代,观点的提出修正和交流更加便捷
        三、微博与杂志间进行议程活动,实现媒介融合
    第四节 编辑特色
        一、编校程序严格,重视杂志质量
        二、建立良好的编读关系
第二章 《咬文嚼字》分类研究
    第一节 封面:在变与不变中发展
        一、月刊封面设计及变化
        二、封面内页设计的创意
        三、合订本封底设计
    第二节 栏目:经典与创新并重
        一、栏目概述
        二、经典栏目分析《咬文嚼字》栏目变化的特点
        三、《咬文嚼字》栏目变化的特点
第三章 《咬文嚼字》的品牌化经营
    第一节 创刊及营销策划
    第二节 内容改进
        一、“咬嚼”春晚,扩大栏目影响力
        二、精心选题,做出高质量策划
        三、树立栏目品牌意识,打造精品
        四、借助外力,带动杂志成长
    第三节 杂志的衍生品
        一、百期策划
        二、组建俱乐部,推出讲习所
        三、举办以系列大型活动
        四、推出相关图书
    第四节 多途径宣传杂志
        一、发挥自身媒介属性吸引受众
        二、利用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咬文嚼字》的宣传
第四章 《咬文嚼字》的整体评价及借鉴意义
    第一节 整体评价
        一、学术与趣味并存,且不乏批判思想
        二、挑战权威,掌握字词用法话语权
    第二节 借鉴意义
        一、注重编辑素养提升,保证杂志质量
        二、重视编读关系,尊重受众
        三、“讨好”受众的同时不忘“拉拢”专家
        四、内容与营销上坚持卖点优化原则
        五、注重新媒体时代的融合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学界有关研究概述
    1.3 本文预期目标、操作路径
        1.3.1 预期目标
        1.3.2 操作路径
第二章 有关概念
    2.1 汉字印刷字体
    2.2 字用规律和规范
        2.2.1 字用规律
        2.2.2 字用规范
第三章 汉字主要印刷字体的来源和发展
    3.1 宋体的来源与发展
    3.2 楷体的来源与发展
    3.3 仿宋体的来源与发展
    3.4 黑体的来源与发展
第四章 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律的考察与分析
    4.1 典型语体字用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4.1.1 科技语体字用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4.1.2 文艺语体字用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4.1.3 公文语体字用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4.2 字体风格与目标读者群关系的考察与分析
    4.3 报章语体字用复杂性与规律性的考察与分析
        4.3.1 报纸不同版面字用的异同点考察与分析
        4.3.2 报章语体字体应用的历时考察与分析
第五章 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的评价标尺
    5.1 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的评价标尺
        5.1.2 字体风格与文体风格的和谐统一
        5.1.3 字体风格与目标读者群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
        5.1.4 字体的设计与编排应与时俱进
    5.2 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的重要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致谢

(8)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设计研究 ——以四家都市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都市报头版版面的发展
    第一节 都市报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都市报头版版面的演化历程
第二章 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内容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取
        一、研究样本
        二、抽样时段
        三、抽样方法
        四、样本规模
        五、分析单位
    第二节 研究变量
    第三节 四报头版版面内容的比较
        一、数据及其他要素分析
        二、比较结论
    第四节 三报头版版面内容的比较
        一、数据及其他要素分析
        二、比较结论
第三章 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形式分析
    第一节 研究变量
    第二节 四报头版版面形式的比较
        一、数据及其他要素分析
        二、比较结论
    第三节 三报头版版面形式的比较
        一、数据及其他要素分析
        二、比较结论
第四章 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设计的创新探索
    第一节 版面内容创新
    第二节 版面形式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基于媒介融合的报纸版面设计语言分析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国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1.1.2 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受众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实际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实际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4.1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2 课题研究的框架
    1.5 关于“媒介融合”的界定
        1.5.1 “媒介融合”的定义
        1.5.2 “媒介融合”的类型
第2章 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界定及量化分析
    2.1 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界定
        2.1.1 报纸版面术语
        2.1.2 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特点
    2.2 报纸版面的理性设计语言
        2.2.1 文字
        2.2.2 线条
    2.3 报纸版面的感性设计语言
        2.3.1 图片
        2.3.2 色彩
        2.3.3 留白
    2.4 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量化分析
        2.4.1 报头的量化分析
        2.4.2 文字的量化分析
        2.4.3 分栏与网格体系的量化分析
        2.4.4 图片的量化分析
        2.4.5 小结
第3章 媒介融合对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影响
    3.1 广播媒介对报纸的影响
        3.1.1 广播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优势
        3.1.2 广播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劣势
        3.1.3 报纸向广播学习设立栏目的模式
    3.2 电视媒介对报纸的影响
        3.2.1 电视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优势
        3.2.2 电视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劣势
        3.2.3 报纸向电视学习强势的视觉效果
    3.3 杂志媒介对报纸的影响
        3.3.1 杂志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优势
        3.3.2 杂志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劣势
        3.3.3 报纸向杂志学习时尚的封面设计
    3.4 网络媒介对报纸的影响
        3.4.1 网络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优势
        3.4.2 网络媒介与报纸相比较的劣势
        3.4.3 报纸向网络学习强大的链接功能
    3.5 小结
第4章 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设计语言的变化及创新
    4.1 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整体外貌变化
        4.1.1 报纸版面宽幅变瘦
        4.1.2 报纸版面色彩丰富
        4.1.3 报纸版面版数增加
    4.2 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内部编排变化
        4.2.1 专版特刊的增多
        4.2.2 头版标题的关注
        4.2.3 版面视觉的重视
        4.2.4 版面空间的营造
    4.3 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语言的功能变化
        4.3.1 吸引性功能的强化
        4.3.2 易读性功能的突出
        4.3.3 传播性功能的增强
        4.3.4 视觉识别功能的引入
    4.4 媒介融合影响下报纸版面语言的设计创新
        4.4.1 媒介融合要求报纸版面设计语言更加立体化
        4.4.2 媒介融合要求报纸版面色彩语言更加层次化
        4.4.3 媒介融合促使异型报纸突破报纸版型的束缚
        4.4.4 媒介融合推动新技术在报纸版面中应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10)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关键概念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中国报纸版面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二节 中国近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三章 《安徽日报》版面资料状况分析
    第一节 文革前《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简单粗糙时代
    第二节 文革期间《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假大空"时代
    第三节 改革开放期间《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迎来五彩缤纷时代
    第四节 新世纪《安徽日报》版面形式:进入"读图时代"
第四章 《安徽日报》版面形式发展创新研究
    第一节 视觉语言的变化
        一、标题从"平实呆板"到"新颖灵活"
        二、线条从"单一"到"多元"
        三、字符从"呆板"到"生动"
        四、版面从"黑白灰"到"色彩丰富"
        五、版面从"文字报"到"图文报"
        六、版面从"密不透风"到"留白"
        七、制图、漫画、插画的大量运用
    第二节 空间元素的变化
        一、位置的变化
        二、面积的变化
        三、形状的变化
    第三节 版面信息结构的变化
        一、架构趋向版组化
        二、策划趋向专题化
        三、编排趋向模块化
    第四节 《安徽日报》版面形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版面内容与版面形式之间的矛盾
        二、滥用视觉冲击力,形成"泡沫版面"
        三、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
        四、版面创新与版面同一性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安徽日报》版面嬗变原因的探究
    第一节 技术力量做支撑
    第二节 读者需求的推动
    第三节 报业竞争的促动
结语
    一、创造新型报纸
    二、构建新型读者关系
    三、把视觉识别系统引入头版设计
    四、报纸实现本土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对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中的西南交大形象及其优化分析[D]. 李雯.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2]大都会人寿大连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穆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3]网络流行语“微X”的多角度辨察[D]. 辛建.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8)
  • [4]媒介融合背景下报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D]. 林颖. 复旦大学, 2014(01)
  • [5]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 ——以《江淮晨报》为案例[D]. 严洋. 安徽大学, 2014(09)
  • [6]《咬文嚼字》研究[D]. 黄馨茹. 南开大学, 2014(05)
  • [7]汉字印刷字体字用规范研究[D]. 王文英. 安徽大学, 2014(09)
  • [8]我国都市报头版版面设计研究 ——以四家都市报为例[D]. 陈端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9]基于媒介融合的报纸版面设计语言分析与创新研究[D]. 刘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2(08)
  • [10]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D]. 沈玲玲. 安徽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营销时代报纸标题制作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