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负片的发展——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的解读

心灵负片的发展——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的解读

一、心灵底片的显影 :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黄荭[1](2020)在《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之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是一部别样的传记,展现的不仅仅是杜拉斯自身的传奇,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葛,也是,或者说更是一个朴素的、关于写作的故事,看女作家如何用文字构筑起自身的神话,一点点垒起抵挡时间侵蚀的堤坝。这部传记着力还原的,是印度支那湄公河畔的玛格丽特如何"生成"纸上的"杜拉斯"的过程,就像在暗房里洗照片,胶卷在黑暗中慢慢发生化学反应,慢慢显影,生活的"负片(底片)"最终变成了黑白或彩色的相片,在时间或记忆的长河中漂浮。

刘钊[2](2017)在《杜拉斯的东方叙事》文中认为在20世纪法国文坛中,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始终作为一个独特的女性作家而存在。自东西方产生交流以来,西方文学作品中从来不缺少对东方的描绘,从早期的东方想象,到后来的东方游记,再到描写东方殖民地的作品,在西方作家的眼中,东方一直是一个神秘的领域。杜拉斯在东方出生,她亲历东方真实的世界,对东方有着不容置疑的发言权,在法属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是她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宝藏。本文就杜拉斯的东方作品展开探讨,对比欧洲文学中对东方的阐释,探索杜拉斯东方叙事的意义和独特性。与此同时,还分析了杜拉斯“东西方结合”的身份对她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探索杜拉斯之所以以一位“东方作家”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坛立足、扬名的原因。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杜拉斯的东方童年经历,和她成年后根据童年记忆所创作的东方题材文学作品。第二部分将杜拉斯的东方作品和西方其他如马可波罗等人的东方游记、普契尼的东方歌剧、和殖民地时期的东方主题创作进行对比,意在指出杜拉斯看待东方眼光是处在种族和非种族之间的,所以她的东方创作在殖民地时期的东方作品中具有独特性。第三部分则通过文本分析、作者创作的心理分析,指出杜拉斯的个人东方经历对她创作的影响,并探讨了杜拉斯在东方创作中运用的最常见的手法——虚构。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杜拉斯的东西方文化身份问题,并从性格分析上指出杜拉斯在多元共生的20世纪法国文坛中脱颖而出的“秘诀”。

闫雨荷[3](2015)在《杜拉斯“印度系列”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是20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富魅力的一位法国女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杜拉斯拥有敢爱敢恨的鲜明个性,从不满足于现状和不向传统低头的反叛精神为她带来了独特的传奇人生。她有敏锐的文学嗅觉,能够驾驭多种文学形式,在半个多世纪的写作过程中,共有着作70余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杜拉斯式”写作风格,为我们展现了多彩的艺术世界。她的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本文以杜拉斯“印度系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从作品的叙事背景、情节设计,人物命运和审美变化四个方面入手,阐释“印度系列”创作中的文化解读,阐述其对传统的背离和实验性的突破,透过杜拉斯在“印度系列”中一系列人物的悲剧命运,从生存困境、绝望情爱和死亡主题的不同哲学角度,看到了印度支那的苦难,看到殖民行为的丑陋,看到了悲怆人物身后对于真正人生的追求,看到了印度支那文化在她和她的作品中的深刻印记,也看到了她在双重文化背景下内心的真正选择——一个法国外表的越南作家。通过解读杜拉斯作品,力求以比较的方式突出“印度系列”创作的重要地位与艺术特色。

冯国萍[4](2014)在《杜拉斯笔下的东方世界》文中研究表明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当代法国最富创作性的杰出人物。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中,杜拉斯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杜拉斯拥有混杂的文化身份,在东方的童年经历成为了杜拉斯日后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和灵感源泉。东方是杜拉斯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其创作的33部小说、11部戏剧中,东方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世纪后半叶,受非理性思潮的影响,杜拉斯把写作的触角伸向被遮蔽的边缘和非理性领域。在西方中心话语中,东方被赋予边缘性、非理性、异质性的特质。东方的这些特质与杜拉斯表现的主题相契合。杜拉斯运用深刻的艺术感受力,巧妙地把写作主题与东方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东方世界。本文将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杜拉斯混杂的东西方背景和东方系列小说作了相关介绍,简要回顾了杜拉斯作品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本文的选题意义旨在从东西方文化角度重新审视杜拉斯笔下的东方世界。第一章研究了杜拉斯笔下东方世界的流放性与边缘性。其笔下的东方世界可概括为一个流放与边缘的世界。杜拉斯以混杂的文化身份来呈现东方的苦难与封闭,边缘性与异质性。在加尔各答这座东方之城书写着无根的漂泊。第二章研究了杜拉斯笔下东方世界的非理性与异质性。其笔下的东方世界呈现为一个非理性的异质世界。殖民地的女疯子象征着普遍性的疯狂。音乐、醉态、麻风病是非理性的表现形式,为霍米巴巴的“间质空间”理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第三章研究了杜拉斯笔下东方世界的欲望与权力主题。东方是西方的欲望客体,是情欲的象征符号。欲望主题和身体写作是杜拉斯创作的重要命题,在后殖民话语中,两性的情欲关系变成东西方的权力象征。本文的结语部分则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杜拉斯混杂的文化身份为其立体、多面的东方叙述提供了可能性。在强调东西方文化差异、倡导文化的多元性的今天,杜拉斯充满张力和厚度的作品值得再度审视与思索。

袁甜甜[5](2014)在《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文中指出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个独具个性的先锋作家,她用脱离常规的人生轨迹和笔耕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她用放肆的文字,揭露了父权阴影下的畸形母子关系、物欲制衡下的畸形夫妻关系、肆意放纵下的畸形兄妹关系等畸形家庭关系。她敏锐地观察到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和个体精神困境,并从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东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作家个人的童年和爱情经历等对她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她在创作上倾向于揭露现代人畸形与丑陋的家庭关系客观存在。“畸形家庭关系”是对杜拉斯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的总体概括。扭曲的亲情、扭曲的爱情、扭曲的灵魂……这些也是现代人与人畸形关系的缩影,反映家庭的变异和危机,传达出芸芸众生面对残酷社会时无法把握命运的恐惧、迷茫和无奈。她在作品中发起对传统父权社会的挑战,对殖民扩张时代金钱关系的抨击,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隐忧以及对爱欲的张扬与大胆追求。她塑造的畸形家庭关系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蕴,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王丽娜[6](2013)在《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文中研究指明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着名女作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和十几部电影剧本。她的小说以简洁诗意的语言,精确描写人物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深入展示人物心理创伤和精神障碍而着名,小说中流露出浓厚的悲剧意识。本论文以杜拉斯创作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三章讨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第一章,主要讨论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杜拉斯在她的小说中,通过对人类的生存困境,绝望爱情和死亡主题的描写,揭示人类在摆脱困境时,奋斗的无效性,抗争的艰难性和命运的悲怆性。她的小说突出描写了人类生存困境和超越这种困境的不可能,强调失败结局的同时,又大力书写人类超越困境的斗争过程,突出精神的意义和力量,这构成了她小说悲剧意识的主要内涵。第二章主要从杜拉斯成长背景中,挖掘她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杜拉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贫困无爱的童年、饱受摧残的身心,双重文化背景带来的迷茫,无家可归的悬浮感等等,都强化了杜拉斯对人生悲剧性的感悟,这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主要根源。第三章则试图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考察杜拉斯小说中悲剧意识是如何呈现的。杜拉斯对“小人物”悲剧群像的塑造,开放式的小说结构,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都很好地渲染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忧伤和绝望,强化了小说悲剧意识的表达。

张萍萍[7](2011)在《解构男权·挑战世俗——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电影《情人》》文中提出电影《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后在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之下完成影片拍摄。影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叙述了一段不堪回首不同凡响的爱情经历。本文结合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借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试图从解构男权和挑战世俗这两个视角分析《情人》这部电影。

殷欣[8](2010)在《杜拉斯文本的“空间叙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当代小说家、电影剧作家。1984年,她的小说《情人》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其作品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身份种族等文学批评提供了生动的阐释材料。本论文结合新文化地理学、福柯的“空间权力”理论、空间化写作策略来解读杜拉斯文本中体现的“空间叙述”问题。引言简介了文化地理学等相关空间理论以及运用这些理论进行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空间叙述”的具体内涵作出界定。空间是一种社会、文化、地域的多维存在,是杜拉斯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构成元素。她在文本中注重描述主人公所处的空间环境,常以空间为媒介,揭示“空间”所蕴藉的社会文化内涵。杜还擅长运用空间化的创作手法,颠覆传统的线性顺序,以感性化的随思重新叙述故事,以契合文本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感悟。文本空间化的构成模式同样需要读者以空间化的整合思维来解读,只有将众多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关联阅读,才能深刻理解杜拉斯丰富多彩的立体化文学空间。由此,文本的实体空间描述、空间蕴涵的社会意义、空间化的构思手法、欣赏文本的空间化解读策略这四个方面成为研究“空间叙述”问题的四个层面。本文以此为依据,分以下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地理空间的记忆交融”通过分析杜拉斯文本中呈现的巴黎郊外、印度、印度支那三种地理景观,表现杜对现实地理界限的反叛。她将自己童年身处殖民地的体验融合进对上述三个地点的描摹之中,赋予地理空间各种象征意义,超越了实体空间的真实边界,完成了对地理空间的文学建构。第二章“社会空间的多重建构”主要运用文化地理学、“空间权力”的相关理论来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同样是空间的一种构成方式。类似花园、小木屋的狭小空间显示了权力对空间的可渗透性,它可以模糊主体身份与外界空间界限,自我常与他者的身份重合,不分彼此。同样,杜拉斯不同文本中的“情人”们也因各自不同的地理种族身份而对女性空间的侵占程度各异,充分体现了“空间与权力”的作用关系。另外,杜对“家”的空间叙述,由男性在家居空间中象征性的无处不在,转变为女性对男性侵入空间的自觉抵制,体现了她对女性在家居空间中地位的独特认知。第三章“心理空间的立体呈现”主要探讨作家创作、读者鉴赏与文本中刻画的人物三者心理空间之间的共通性。为了有效实现对空间经验的书写,杜拉斯运用了许多典型的空间化叙述策略。她常常打破传统的线性时间顺序,借助对画面的定格或交叠,将对过去、现在、未来瞬间感知的零散印象融合,通过场景并置、印象传达等手法来再现心灵感悟。第四章“文学空间的互文关联”主要通过对同一文本中相似人物、不同文本中同一人物的性格分析,揭示她们都是统涉在杜相似主题下的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人物。众多相似人物在同一文本中互相对应补充,同一人物在不同文本中重复出现,多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体现了杜拉斯文本文学空间的互文关联性。这种围绕相似主题建构的立体化文学语义场,召唤读者的参照阅读。结语部分总结了上述四个层面探讨空间问题的可行性及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杜拉斯文本中“空间叙述”问题的重要意义。

李晓娟[9](2010)在《论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空间建构》文中研究表明空间问题对每一个作家来说都是不容回避的。对空间的描述、对空间的建构方式以及赋予空间的不同含义,不仅表征着作家的创作特色与创作观念,同时也隐藏着更为深层、广阔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对杜拉斯来说,空间是其构建空间体验、书写梦想、欲望与反抗主题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力量。本文主要借助空间批评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究杜拉斯的空间建构在具体文本中的呈现方式,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杜拉斯写作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在引言中,本论文简单梳理了国内外杜拉斯研究的现状,提出从空间批评的角度来研究杜拉斯,阐述空间批评对杜拉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通过追踪杜拉斯的空间生平,探究其在空间迁徙中的空间体验和空间记忆,为其选择空间作为书写对象与建构方式寻求根源。其中印度之那以及在法国的写作领地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三、四章通过具体的文本细读,探究杜拉斯在作品中所建构的三种类型空间:梦想空间、欲望空间和反抗空间,这实际上也是杜拉斯一生的写作主题。在每种空间的建构中,杜拉斯都力求通过具体的物理空间来表达她的写作、她的技巧、她的思想。空间的断裂、空间的流浪使她一生都在寻求梦想中的家园,最终她把它定位在“真实与想象”的童年之乡—印度之那,那是梦想的起点。爱与欲望,使她发现了自我,发现了女人,发现了另一片独特而隐秘的空间。而反抗,是她一生的宿命,也是她的写作方式,并选择边缘作为彻底开放和反抗的空间。第五章,简要阐释杜拉斯的空间化写作观念。通过“写作的暗房”这一概念把写作的过程空间化,这是杜拉斯的创新之处。

江媚[10](2010)在《杜拉斯的东方小说与支那帝国》文中研究说明在法兰西的帝国叙事中,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坛怪杰。长期置身于海外殖民地的“文化孤岛”之中,她很自然地形成了多重文化身份。由于一度徘徊在西方帝国的边缘,她偶尔会对殖民当局的残暴统治发出不平之鸣;而渴望回归帝国叙事中心的期盼又使她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浓厚殖民意识的文化掮客,并通过对东方殖民地的集中窥视来创造自己的文本世界。杜拉斯的东方小说充斥着殖民主义的叙事逻辑,弥散着浓重的帝国意识。作者随心所欲地描绘出来的东方大地,激荡着西方人难以忍受的狂野风情,不仅使自身成为一片充满邪恶和神秘力量的魔域,而且能够唤醒旅居此地的欧洲人的原欲,成为他们尽情地宣泄野性的排污管。通过无情地剥夺东方女性的话语权,杜拉斯获得了对其进行任意书写的权利,将她们抽象成哑言缺位、麻木不仁、毫无思想的疯子和有着野兽般旺盛的情欲的“异类”。在作者笔下,东方男性贱民同样形如蝼蚁、麻木透顶、奴性十足,心甘情愿地顺从异族的强权统治,期待着西方白人的救赎。杜拉斯的心路历程,始终没有超越由于自己与中国“情人”纠缠不清的记忆所生发出来的文化语境。为了屏蔽这段无法左右逢源的难言之隐,作者巧妙地赋予“情人”变幻莫测的模糊品格,从而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阐述自由,时而给他戴上白色面具尖刻地嘲讽;时而将其改写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尽情地揶揄;抑或将其全盘欧化,名正言顺地将法国少女放在感情的祭坛之上。作为帝国事业的回声,杜拉斯还热衷于创造白色神话,认为在全球性的文明冲突中,以鸦片文明着称的亚洲文化能够残存下来,其关键在于有一个强大的西方帝国的领导;而君临亚洲的欧洲人,则在东方世界扮演着启蒙者和救世主的双重角色。今天,法兰西的支那帝国早已土崩瓦解,本文对杜拉斯的东方小说进行后殖民重构,旨在清醒地洞悉西方帝国的霸权意志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对所处其中的作家产生巨大影响,而作家又是如何运用这种影响生成自我意识以服务于殖民主义事业的。这样的研究,对于颠覆西方文化帝国的思想逻辑与叙事策略,为重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心灵底片的显影 :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灵底片的显影 :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1)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黑色大陆,“没完没了的童年”
童年的玛格丽特

(2)杜拉斯的东方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杜拉斯的东方记忆
    第一节 杜拉斯的东方经历
    第二节 杜拉斯的东方题材作品概述
第二章 杜拉斯与欧洲的东方叙事传统
    第一节 欧洲视野下的东方
        一、欧洲游记中的东方
        二、欧洲童话中的东方
        三、古老与神秘的东方
        四、野蛮与荒诞的东方
    第二节 杜拉斯东方叙事的欧洲传统扬弃
        一、杜拉斯的东方“故乡”
        二、杜拉斯作品中的东方形象
第三章 杜拉斯的东方世界建构
    第一节 从《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到《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情人故事的蜕变
    第二节 《中国的小脚》——杜拉斯的中国想象
    第三节 《副领事》——“杜拉斯式”印度
    第四节 《广岛之恋》——日本与战争
第四章 杜拉斯的东方身份问题
    第一节 东西方身份的焦虑
        一、自我身份的不确定
        二、“东方自我”的发现与创造
    第二节 作为“东方明星”的杜拉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杜拉斯“印度系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杜拉斯生平简介
    第二节 杜拉斯写作风格简述
    第三节 国内外对“印度系列”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印度系列”的互文性特点
    第一节 文本内部的“互文性”
    第二节 整体创作的“互文性”
    第三节“互文性”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接受
第三章 多重镜像中的“印度支那”
    第一节 被重构的印度支那
        1 现实中神秘的“交趾支那”
        2 文本中被幻化的“印度支那”
    第二节 双重悖离的“印度支那”
        1 美丽的印度支那
        2 破败的印度支那
    第三节 法属殖民地视野下的印度支那
        1 殖民地的天堂与地狱
        2 夹缝中的杜拉斯
第四章“印度系列”中暧昧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劳儿:走不出欲望的女人
    第二节 安娜:传奇中的激情女子
    第三节 女乞丐:边缘化的东方女性
第五章“印度系列”的哲学主旨
    第一节 死亡的非自然主题
    第二节 人类的生存困境
        1 物质困境
        2 精神困境
        3 欲望困境
    第三节 生存的终极哲学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杜拉斯笔下的东方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流放与边缘的世界
    第一节 混杂的文化身份
    第二节 苦难与封闭
    第三节 杜拉斯与东方之城
    第四节 边缘性与异质性
第二章 非理性的异质世界
    第一节 非理性思潮与东方主题
    第二节 普遍意义上的疯狂
    第三节 殖民地白人的非理性之路
    第四节 “间质空间”与非理性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欲望主题与权力象征
    第一节 东方:情欲的象征符号
    第二节 欲望主题与身体写作
    第三节 欲望客体与权力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体现
    1.1 父权阴影下的畸形母子关系
    1.2 肆意放纵下的畸形兄妹关系
    1.3 物欲制衡下的畸形夫妻关系
第2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成因
    2.1 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
    2.2 东西双重文化的影响
    2.3 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
第3章 畸形家庭关系的诗学意义
    3.1 思想意义
    3.2 美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6)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
    第一节 生存困境的展示
    第二节 绝望情爱的言说
    第三节 死亡主题的书写
第二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来源
    第一节 杜拉斯悲怆的人生体验
    第二节 杜拉斯复杂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杜拉斯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叙述选择
    第二节 悲剧意识的叙述方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解构男权·挑战世俗——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电影《情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构男权:女性视野中的两性关系
二、挑战世俗:女性视野中的伦理定位

(8)杜拉斯文本的“空间叙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空间叙述”研究的必要性
    二、以往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新文化地理学、“空间权力”视角的学理意义
第一章 地理空间的记忆交融
    第一节 巴黎郊外:边缘记忆
    第二节 湄公河畔:童年记忆
    第三节 加尔各答:殖民记忆
第二章 社会空间的多重建构
    第一节 小木屋、花园的权力渗透
    第二节 “家”的空间寓言
    第三节 “情人”们的边界侵入
第三章 心理空间的立体呈现
    第一节 场景并置
    第二节 印象传达
第四章 文学空间的互文关联
    第一节 《情人》中不同女性的同一性
    第二节 “安娜”在不同文本中的同一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9)论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空间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杜拉斯研究现状
    二、"空间批评"及其对杜拉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章:空间位移中的杜拉斯
    第一节:印度之那—童年之乡
    第二节:法国—写作的领地
第二章:杜拉斯的空间建构之一:梦想空间
    第一节:"印度支那"—梦想的源头
    第二节:印度—反面家园
    第三节:"旅行的邀约"—追寻梦想
第三章:杜拉斯的空间建构之二:欲望空间
    第一节:欲望主题
    第二节:欲望的空间意象
        一、封闭的房间
        二、黑夜号轮船
        三、欲望号街车
        四、欲望之海
第四章:杜拉斯的空间建构之三:反抗空间
    第一节:"外面的世界"
    第二节:杜拉斯的反抗空间
        一、《娜塔莉·格朗热》—"对住所之外的所有一切的控诉"
        二、《奥蕾莉亚·斯坦纳》—杜拉斯的犹太化团体
        三、《卡车》—一切都在的"第三空间"
第五章:杜拉斯的空间化写作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杜拉斯的东方小说与支那帝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众说纷纭的东方叙事
第1章 帝国边缘的文化掮客
    1.1 永不褪色的生命底片
    1.2 漂泊混杂的多重身份
    1.3 特立独行的文坛怪杰
第2章 喧哗骚动的贱民世界
    2.1 亚洲丛林的野性呼唤
    2.2 哑言缺位的异邦蛮女
    2.3 生而为奴的黄肤群氓
第3章 变幻莫测的东方情人
    3.1 催生梦魇的虚拟骑士
    3.2 沉醉西风的巴黎来客
    3.3 悄然欧化的中国才子
第4章 西绪福斯的末世之舞
    4.1 孤芳自赏的种族神话
    4.2 无法重温的白日之梦
    4.3 文明冲突与诗性逃亡
结论:挥之不去的帝国之魂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心灵底片的显影 :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 [1]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之一)[J]. 黄荭. 传记文学, 2020(10)
  • [2]杜拉斯的东方叙事[D]. 刘钊.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3]杜拉斯“印度系列”解读[D]. 闫雨荷.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6)
  • [4]杜拉斯笔下的东方世界[D]. 冯国萍. 山东大学, 2014(01)
  • [5]试论杜拉斯小说中的畸形家庭关系[D]. 袁甜甜. 湘潭大学, 2014(03)
  • [6]论杜拉斯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 王丽娜. 江南大学, 2013(02)
  • [7]解构男权·挑战世俗——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电影《情人》[J]. 张萍萍. 大众文艺, 2011(21)
  • [8]杜拉斯文本的“空间叙述”研究[D]. 殷欣. 苏州大学, 2010(02)
  • [9]论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空间建构[D]. 李晓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10]杜拉斯的东方小说与支那帝国[D]. 江媚. 集美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心灵负片的发展——杜拉斯《情人》艺术形式的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