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建设分析

信息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建设分析

一、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建设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诺[1](2021)在《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现状研究 ——以大连Y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互联网网络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等的不断革新,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逐步与各类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多媒体交互设备的发展、信息化软硬件的完善、移动终端的大众化等,对“教师课上讲,学生课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就是应运而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向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并输送理论与实践素质兼备的劳动者与从业者的重要专业,具有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知识内容广泛、信息更新快等鲜明特点。因此,应紧跟智能环境下教育与人才发展需求,抓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红利,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完善与落实,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重要一环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在信息化教学具体时间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例如,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不均衡、信息化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如何更好的实施信息化教学,在旅游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教学中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推动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发展是中职旅服专业急需研究的问题之一。此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信息化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教育实地考察与调研,制订了信息化教学指标评价体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大连市Y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实地考察并调研了该校旅服专业的教学实施情况,结合信息化教学指标评价体系,分别从五个维度对该校的旅服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尝试找到该校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发现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软硬件设施建设比例失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力度不足、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的信息素养普遍偏低、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并针对上述不足试图提出改进该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信息化教学在该校旅服专业的教学水平,打造出真正高效的课堂。

陈艳翠[2](2021)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以陕西省Y县和山东省D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是提升国民素养的基本方式,义务教育对于国民素养的提升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仍然存在,信息化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本研究以教育信息化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本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导师的指导意见,确定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三个维度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考察,以教育部2018年4月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依据,进行了问卷编制,在预测信度、效度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了正式问卷的发放。本研究对陕西省Y县和山东省D区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信息化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足,其原因是对现有的信息资源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网络应用建设不完善,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领导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相对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信息化管理者追求信息技术进步的主观愿望降低,国家对45岁以上教师培训要求较低,年轻的计算机人才补给不足;部分教师信息素养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女教师专业发展受限,对代课女教师管理不到位,教龄15年以上教师继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时间紧张。基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二是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信息技术人才,三是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四是创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条件。

林丛珊[3](2020)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变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内在要求,网络课程资源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参考与借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问题,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信息化教育又普遍为学生所认知。因此,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完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有重要意义。网络课程资源即信息化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将课程资源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获得的资源,扩大了课程资源的来源,突破了课程资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以“校本化”为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必要条件,在遵循国家课程的意志之上,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及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作为拓展性的资料随意补充给学生,也不是利用多媒体照搬课本内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迎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网络课程资源的范围与内容十分复杂,而对其应用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检索、梳理文献,对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从而将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总结与实际调查。本研究笔者选取山东省Q市的一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山东大部分小学并没有普及“智慧课堂”,所以笔者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具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与校园网的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当前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是由于教师在选择网络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庞杂、付费以及与更新速度慢等;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方面,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认识趋向片面化,未认识到当前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占用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方面,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在课上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形式单一化,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素养有直接联系;还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针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对SECI模型的研究,与网络课程资源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基于SECI模型建立起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的模型,分别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是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最终的应用结果又重新成为教师的个体知识,即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基于SECI模型建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型又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学生与家长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面的相关对策。不断提升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等,对整个系统中不同角色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郭彧宏[4](2020)在《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远程直播教学的深入,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实施,学者们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远程直播教学推广后,为实现教育均衡做出一定的贡献,并得到了远端学校师生的欢迎,在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怎样才能将直播教学效益最大化?远端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教学?在直播教学下,远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重要力量,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由于远程教学的隔空性,进行授课的前端教师面对着庞大的学生,包括本班的学生和远端学校的学生,因而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远端教师显得特别重要,远端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直播课堂的利用效果。远程直播课堂下,远端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远端教师不仅需要作为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在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所需要的特殊教学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远端教师在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入手,一个半月亲身融入重庆市Z中学的直播课堂,通过观察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情况,访谈Z中学的远端教师和远端学生,结合访谈结果以及深入直播课堂的观察结果,重点分析了远端教师利用直播课堂时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调研现状分析出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从而尝试提炼出了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远程直播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的阐述,提出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所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笔者根据对文献的分析以及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构建了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框架,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第二部分笔者为调查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情况,做了一个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解读;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研究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了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分析了Z中学的特征,其次分析了Z中学教师对远程直播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第四部分则根据文献的研究和所调查的资料对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能力进行提炼,构建了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第五部分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一些策略。

王婷[5](2020)在《中职专业群建设案例研究 ——以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校专业群建设可以形成其独有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它逐渐成为职业院校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将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接了起来,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变高、减缓了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也是培育新兴技能型人才团队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现实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专业群建设已经不止在高职学校进行,中职学校也开始计划实施,然而发展初期的中职专业群在现实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发现和完善。本文以中职专业群建设为研究主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进行研究,通过访谈的形式对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内的老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群建设的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七个部分来调查研究,分析其中发现的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就业岗位明显趋同、专业群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专业群管理体制不完善,针对第一个问题从学生、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原因,第二个问题从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分析,第三个问题从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以及反馈体系出发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职校专业群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第一,加强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紧密动态联系,从市场、学生、学校、国家四个方面出发;第二,优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群增加内涵建设,从特色建设、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五部分内容分析;第三,为专业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从管理体系、反馈改进、经费投入三方面分析。努力为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提出一些有价值、可借鉴的经验和能促进专业群建设不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促进中职专业群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中职院校的资源整合能力,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万玛[7](2020)在《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究》文中指出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很多高校也在进行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跟进式的进行着网络教学。通过对部分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系列难点性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大多数高校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也并未取得有效突破。网络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形式,其也需要相应平台予以支撑。本文将分析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的难点,并就如何更好建设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提出合理建议。

王玥[8](2020)在《利用信息个体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内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教育”在中等教育教学上也应运而生,相继出现了慕课、微课、线上-线下一体化、雨课堂等一系列新型课堂教学策略。目前我市许多普通中学都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学生物学的各类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也逐步完善,并且相关的线上教学实际案例不断丰富。本研究在总结前人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网络化并配合移动终端的教学实践与教学优化策略,阐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及对生物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影响,并为广大一线生物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课堂操作案例。笔者在检索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发掘整理了前人相关实践研究案例,首先对天津市和平区均衡教育下第二学区片四所不同等级学校(含市级重点中学、区级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共计2000多名在校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40多名初中生物老师进行有关信息化教学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学生的智能终端持有率高达95.98%,为中学开展信息个体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先行条件。研究者还对目前中学信息化设备情况及生物教师使用信息化水平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学校的硬件设备差别明显,而且多数教师的信息化设备使用能力较低,进一步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之间在使用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终端等新型设备的使用和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专业软件方面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其使用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终端等新型设备进行教学的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教师的年龄与网络化教学呈现明显的负相。研究者结合初中生物课程特点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一步设计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策略,样本来源于天津市第90中学八年级的4个平行班共计141名在校生,设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2个班6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了教学干预,采用学生自学方式,课前根据教师下传的“微课”“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提交,课上则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教师精讲”、“讨论和探究”和“归纳总结”为主,同时使用电子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辅助学生查询资料、研讨、在线反馈练习及自我评价的教学策略授课;采取电子终端网络化答题及反馈的方式进行复习。对照组2个教学班(72)名学生采用常规的教学策略。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在采用网络化并配合移动终端教学形式后,其学业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显着差别(P<0.05),说明实验组学生由于使用电子智能移动终端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其学业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同时,为进一步说明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的优化,特将8年级生物会考6次模拟考试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复习时间明显缩短,其复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利用个体信息化终端教学可以大大优化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此外,为了进一步说明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笔者特对实验组重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专题访谈,并将访谈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家长对信息化网络教学的认可度均会对新授课产生较大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03和0.736,均呈现正相关。进一步经回归分析检验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家长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是影响学生能否进行网络终端学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论认为:信息个体化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是可行的,使用移动终端可以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并且符合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信息个体化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生物学业水平普遍提升。信息个体化教学还能够全面改善学习效率,大大缩短学生复习时间,减轻了初中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家长对学生使用移动终端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开展此类教学要在学生普遍认同基础上同时要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本文还建议生物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水平,条件较差的一般中学也应考虑尽快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

刘秀霞[9](2019)在《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系统研究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践,有利于充实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论,有利于实现富有职教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与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管理转段升级。该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辩证分析和概括,并阐明了其特点和意义。该文从中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及管理者角度,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展开调查,通过SPSS Statistics 24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平衡、信息化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透过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表象深入挖掘了上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对策。要改善教育管理现状、实现转段升级,必须树立智慧管理、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通过多途径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市县两级完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通过该文的研究,期望为政府建言献策,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推动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亓超[10](2019)在《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正不断地普及到各教育教学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缺乏已经成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瓶颈”。目前,就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由于优质资源的缺乏与网络环境限制,大部分都停留个人的自制使用上,无法实现资源的交流分享,所以这就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带来一定的局限。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主要依据混合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和ADDIE教学设计理论,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设计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论文首先调查和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相关背景,了解国内外尤其是我国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的现状。然后查找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相关的概念给出笔者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总结出信息化教学流程并分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要素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遵循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原则,以初中生物学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设计和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最后笔者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提出相应的使用建议,为后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笔者在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信息化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并据此对信息化教学流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平台等各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系统性、直观性、交互性、灵活性和生命性这五大特征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和共享性原则这四大原则的基础上,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详细论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主要包括前端分析、设计开发和整理发布三个环节。针对上述研究,笔者针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技术提高及教育职能部门优化网络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而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是就信息化教学流程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使用或教师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出建议。最后笔者经过上述研究分析,最终总结为: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充分考虑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制作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同时教育职能部门也要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供教师和学生获取开放共享的交互性信息化教学资源。

二、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建设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现状研究 ——以大连Y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教育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调查法
        5.数据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五)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
        2.中等职业学校服务与管理专业
        3.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情境认知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非正式学习理论
三、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现状
    (一)调查指标分析
        1.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要求
        2.信息化教学软件设施的建设要求
        3.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要求
        4.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5.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及管理要求
    (二)问卷及访谈调查设计
        1.问卷调查设计
        2.访谈调查设计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信息化教学实施情况
        2.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3.信息化教学软件设施建设情况
        4.师生信息化技能掌握情况
        5.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及设备管理情况
    (四)访谈内容分析
        1.学校领导访谈信息
        2.学校专业负责人访谈信息
四、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与专业建设层面
        2.教师发展层面
        3.学生层面
    (二)改进策略
        1.学校与专业建设层面
        2.教师发展层面
        3.学生层面
五、研究反思及展望
    1.研究反思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B: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C: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调查问卷(教师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以陕西省Y县和山东省D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
        (二)信息化
        (三)教育信息化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信息生态理论
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二)访谈调查的设计
    四、调查结果
        (一)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
        (二)信息化管理人员问卷的调查结果
第三章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教师们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二)信息化网络应用建设不完善
        (三)部分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相对偏低
        (四)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偏低
第四章 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二、适量补充信息技术专门人才
    三、对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四、创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利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3)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3.将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刻不容缓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分析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非正式学习理论
        3.系统科学方法论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
        1.网络课程资源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2.网络课程资源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助推力
        3.网络课程资源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指向标
        4.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分析
        1.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现状
        2.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
        3.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现状
    (三)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的质与量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实施之间的矛盾
        3.资源应用形式单一化与教学环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4.学生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与缺乏教师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
四、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与对策建议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前端分析
        1.学情分析
        2.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3.支撑模型分析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构建
        1.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
        2.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
        3.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
        4.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
    (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1.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2.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3.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
        4.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
        5.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五、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4)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创新
一、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
    (一)远程直播课堂相关概念
    (二)教学能力相关概念
    (三)理论基础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解读
    (二)研究工具制定
    (三)研究思路
三、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Z中学的特征
    (二)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现状
四、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提炼
    (一)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分析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图
五、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立足学校,优化远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
    (二)立足个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职专业群建设案例研究 ——以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职校发展的时代趋势
        (二)中职建设专业群有利于推进职校现代化发展
        (三)中职专业群建设的不完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职专业群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一、专业群相关概念界定
        (一)专业
        (二)专业群
        (三)电商物流专业群
    二、专业群建设的理论概述
        (一)集群理论
        (二)资源观理论
第二章 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个案呈现
    一、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概况
    二、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的建设过程
        (一)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二)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的目标定位
        (三)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内容呈现
        (四)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的管理评价体系
    三、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成效
        (一)形成育人特色,缓和同质化竞争
        (二)降低成本,办学规模的扩大
        (三)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四)增强了企业进校园的意向
第三章 X职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工具的设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的目标定位分析
        (二)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内容分析
        (三)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建设的管理评价体系分析
    三、X职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就业岗位明显趋同
        (二)专业群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三)专业群管理体制不完善
    四、X职校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就业趋同
        (二)专业群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三)专业群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四章 中职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紧密动态联系
        (一)瞄准就业市场需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链、产业链和岗位链对接实现“以链建群”
        (三)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融合实现“精准定位”
        (四)校企共建课程,共编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高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意识
        (一)树立建设特色专业群的意识
        (二)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三)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
        (四)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重视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三、为专业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专业群管理体系,构建动态调整机制
        (二)明确划分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
        (三)构建专业群质量监控体系
        (四)建设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专业群的运行反馈机制
        (五)政府加大专业群建设经费投入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中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专业带头人访谈提纲
    附录二 X职校中职专业群建设访谈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概述
三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难点
    (一) 高校信息化教学程度较为低下
    (二) 高校平台运营与维护能力不足
    (三) 教学资源整合难度相对较大
    (四) 信息化教学考核较为复杂
四 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 提升整体教学信息化程度
    (二) 依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平台运营与维护
    (三) 学科教学为单位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四) 多维度下构建信息化教学考核机制
五 结语

(8)利用信息个体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国际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1.2 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1.3 新时代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4 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的要求
2.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3. 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3.1 国外早期研究背景
    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3.3 信息个体化对信息化教学影响的三个阶段
4.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 六度空间理论
    4.3 多元智能理论
    4.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 核心概念界定
    5.1 信息个体化
    5.2 信息化教学
    5.3 翻转课堂
6. 研究方法
    6.1 文献研究法
    6.2 问卷调查法
    6.3 实验法
7. 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
    7.1 样本来源
    7.2 调查过程
    7.3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8. 实验设计与过程
    8.1 实验设计
    8.2 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流程
    8.3 复习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流程
    8.4 课堂教学案例
9. 实验结果与分析
    9.1 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统计分析
    9.2 信息化复习策略的成绩分析
    9.3 不同等级实验学生成绩分析
    9.4 学生学习兴趣统计分析
    9.5 实验访谈结果分析
10. 讨论
    10.1 关于网络教学的发展与历史沿革
    10.2 电子化智能终端的持有率与使用现状对网络化教学的影响
    10.3 利用智能电子终端配合翻转课堂的生物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0.4 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复习过程的影响与优化
    10.5 非智力因素对个体信息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
11. 初步结论
12.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于今后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的不足
    12.2 有待于今后研究的问题
13. 教学建议
    13.1 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3.2 对生物教师的建议
    13.3 对学生的建议
    13.4 对家长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等职业教育
        2.1.2 教育信息化
        2.1.3 教育信息化管理
    2.2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2.2.1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2.2.2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2.3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3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信息化管理理论
        2.3.2 系统管理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
    3.1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办学规模
        3.1.3 教师队伍
        3.1.4 设施设备
    3.2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2.2 调查对象选取
        3.2.3 问卷与访谈设计
        3.2.4 调查问卷的实施
        3.2.5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3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现状数据分析
        3.3.1 基础建设
        3.3.2 组织建设
        3.3.3 队伍建设
        3.3.4 管理信息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4.1.2 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平衡
        4.1.3 信息化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4.1.4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2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教育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4.2.2 信息化基础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
        4.2.3 信息技术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4.2.4 缺乏教育信息化管理共建共享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发展对策
    5.1 树立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5.1.1 智慧管理理念
        5.1.2 开放共享理念
        5.1.3 协同发展理念
    5.2 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
        5.2.1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
        5.2.2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5.2.3 引入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5.3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5.3.1 充实管理队伍
        5.3.2 提升信息化素养
        5.3.3 加强培训力度
    5.4 完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
        5.4.1 创建基础数据共享中心打破壁垒
        5.4.2 创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互联互通
        5.4.3 创建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共享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10)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1.1.2 生物学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1.1.3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设计研究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
        2.1.1 信息化
        2.1.2 信息化教学
        2.1.3 教学资源
        2.1.4 信息化教学资源
    2.2 理论依据
        2.2.1 混合式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深度学习理论
        2.2.4 ADDIE教学设计模型理论
第3章 信息化教学中的要素和作用分析
    3.1 信息化教学流程
    3.2 信息化教学资源组成要素
        3.2.1 教师
        3.2.2 学生
        3.2.3 教学资源
        3.2.4 平台或设备
第4章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分析与设计开发原则
    4.1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分析
        4.1.1 系统性
        4.1.2 直观性
        4.1.3 交互性
        4.1.4 灵活性
        4.1.5 生命性
    4.2 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4.2.1 目标控制原则
        4.2.2 内容符合原则
        4.2.3 对象适应原则
        4.2.4 共享性原则
第5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1 前端分析阶段
        5.1.1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分析
        5.1.2 教学设计
        5.1.3 自主学习任务单
        5.1.4 微视频
        5.1.5 PowerPoint演示文稿
        5.1.6 思维导图
        5.1.7 分层进阶练习题
        5.1.8 拓展资源
    5.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
        5.2.1 教学设计的设计与开发
        5.2.2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开发
        5.2.3 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
        5.2.4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开发
        5.2.5 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开发
        5.2.6 分层进阶练习题的设计与开发
        5.2.7 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3 整理发布
第6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建议
    6.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议
    6.2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建议
        6.2.1 课前阶段
        6.2.2 课中阶段
        6.2.3 课后阶段
第7章 总结
    7.1 结语
    7.2 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建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现状研究 ——以大连Y学校为例[D]. 李思诺.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以陕西省Y县和山东省D区为例[D]. 陈艳翠.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D]. 林丛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D]. 郭彧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5]中职专业群建设案例研究 ——以x职校电商物流专业群为例[D]. 王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高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究[J]. 万玛. 教育现代化, 2020(25)
  • [8]利用信息个体化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 王玥.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9]潍坊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D]. 刘秀霞. 燕山大学, 2019(06)
  • [10]初中生物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D]. 亓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信息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建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