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殡葬管理条例2021有什么利弊?
- 答:在我国从古代开始一般对于去世的人采用土葬的方式,至今仍有些偏远地区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越来越多的倡导火葬,一方面节约了土地使用,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研究改革举措。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的战略判断,准确把握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各地协会和殡葬单位深化改革,在管理体郑槐制改革上下功夫,在服务体系优化上下功夫,在服务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提升殡葬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推进改革进程。加强调查研究,为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建言献策,为完善规范安葬(放)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和各类殡葬设施建设标准提供依据,并有效推动会员单位构建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喊肆友生态为导向的殡葬服务格局。
.推广改革成果。充分利用协会调研和举办国际雹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等有利时机,发现殡葬改革进程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及时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促进各地顺应“十四五”规划,顺应行业趋势发展,补齐设备设施的短板。
问: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 答: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
殡葬改革是我们党和 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轮闹改革,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是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
1.有利于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亩土地变成公墓和坟场,耗费木材500多万立方米。然而,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排名世界第113位;森林覆盖率不到14%,人均占有林地排名世界第118位。
2.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大殡、行大礼,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用品琳琅满目,劳民伤财,这是农村丧葬的真实写照。在农村,旧的丧葬习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适应。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就是要引导掘乎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革旧的丧葬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和谐美丽现代化社会建设。在农村因丧事活动而引发的民间纠纷时有发生。按照丧葬习俗,谁家有人过世,要在家里摆放2—3天,办理丧事时,鞭炮声声,哀乐阵阵,披麻戴孝,招摇过市,严重影响到其它村民的正常生活,因办丧而引发的土地、林地等纠纷比较频繁。为此,推行农村殡葬改革,也有利于和谐乡村建设。
4.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村老人去世,大都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将遗体火化尽可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采取生态葬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法律依据:
《殡葬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判桐悉,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问:加强殡葬管理,促进殡葬改革有何意义
- 答:加强殡葬管理,促进殡葬改革,是构建和谐江门、建设富民强市新侨乡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指出:“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根据《条例》规定,从1997年起,我市实行遗体火葬。2001年,全省殡葬管理工作“十五”计划实施,我市推行以提高火化率、清理乱埋乱葬、加强骨灰管理、革新葬礼、加快帆旅殡仪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实行遗体火葬,改革土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清理限定区域内的散葬态源凳坟,实行集裂租中到公墓、骨灰楼(堂)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
第三,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实行葬法与葬礼的改革,采取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