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300例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300例分析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综合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鲍杰,朱智涛[1](202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故在外力作用下可使纤维环破裂甚或髓核突出后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腰痛"和"腰腿痛"或"痹病"的范畴,风、寒、湿、热、闪挫、瘀血、气滞、痰饮等均可引起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上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仇励治,冷向阳[2](2021)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主要以椎间盘破裂,髓核组织向后突出并压迫脊神经根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病机机理,而针灸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始终发挥着其独特的临床效应。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治中能够更合理灵活地应用针灸推拿疗法。

封燕琴,王翠娟,吴丹,刘梦瑶[3](2021)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52±0.76)分及(1.12±0.31)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日常活动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

熊垚[4](2021)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后评价其疗效,为探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疗法提供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4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运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完成评价分析36例,对照组完成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等,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比较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组内和组间的疗效,以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均高于组内治疗前,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与改良ODI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但普通针刺疗效不及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2.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杨傲雪[5](2021)在《从腹论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从腹论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对照普通针刺组疗效差异,评价从腹论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探讨理论依据并期待成为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本课题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取的穴位为肾俞、大肠俞、委中(均为双侧取穴)、阿是穴,毫针刺入皮肤后,行平补平泻的手法,当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的针感后,留针30min。治疗组采用从腹论治的治疗思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刀松解梁门、滑肉门、外陵、大横、腹结(均为双侧),针刀治疗按照梁门、滑肉门、外陵、大横、腹结的顺序依次进行,每次治疗一个穴位。两组每周治疗两次,共治疗四周,不针刺时尽量保证休息。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期间有专人记录研究数据,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腹壁紧张度测定评分、腰椎曲度测定进行疗效判定,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性。结果:(1)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治疗前VAS评分、JOA综合评分、腰曲值及腹壁紧张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状况较为均衡,有可比性。(2)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VAS总评分分别为3.73±0.90、4.72±0.67,数据经统计软件分析p<0.05,表示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3)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JOA总评分分别为22.50±3.81、20.43±3.81,数据经统计软件分析p<0.05,表示治疗组在缓解患者总体功能性障碍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JOA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z=1.031,p=0.302>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改善主观症状方面疗效相当;JOA临床体征评分与日常活动评分两方面,对比分析数据得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表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4)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腹壁紧张度测定评分及腰曲值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完成研究所需全部治疗后,腰曲值测量结果均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腹壁紧张度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患者的腹壁紧张度能够得到较好改善,且压痛点减少。(5)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治疗组痊愈人数和显效人数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人数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改善腰椎疼痛与JOA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JOA评分的主观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当,但在临床体征与日常活动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低;在改善腰曲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改善腹壁紧张度方面,治疗组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

周宏亮[6](2021)在《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椎突消胶囊对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探讨椎突消胶囊的临床疗效机制提供前期研究。方法:选取60例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位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功能锻炼),试验组加用椎突消胶囊,对照组加用塞来昔布胶囊,疗程2周。以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p65含量、血清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内、组间数据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为检测标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疗效评分、VAS评分、JOA评分、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作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IL-6含量、血清TNF-α含量、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血清NF-κB p65亚单位含量、TNF-α含量、血清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2周的治疗期间,试验组1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占比3.33%(1/30);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胃脘部疼痛,占比6.25%(2/32)。两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突消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血瘀湿阻型LDH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谢斌彬[7](2021)在《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恢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常规针刺患侧腰夹脊穴(L1~L5)治疗相比,观察针刺方法的改变能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份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纳入受试者70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共66例受试者完成,分别为试验组(恢刺法)33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法)33例,总脱落率5.71%。操作时试验组选用0.30x75mm规格针灸针对患侧腰夹脊穴(L1~L5)予以恢刺治疗,恢刺后留针继续针刺配穴,配穴除环跳穴选用0.30x75mm规格针灸针,其余配穴均选用0.30x40mm规格针刺,予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主穴、配穴均留针20分钟,留针完毕之后起针,医者协助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腰部,对照组选用0.30x75mm的针灸针对患侧腰夹脊穴(L1~L5)予针刺治疗,针刺行针时采用常规直刺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继续针刺配穴,配穴穴位、针具、操作及留针时长均同试验组,留针完毕之后起针,协助患者活动腰部。1周治疗3次,2周1疗程,治疗4周,共2疗程。研究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VAS、JOA及ODI量表进行主观疼痛、客观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进行评分,统计各项量表评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体疗效评价参照JOA下腰痛评分表。结果:1.治疗前将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VAS、JOA及ODI量表评分值进行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2周后两组的VAS、JOA及ODI量表评分依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3.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VAS、JOA、ODI评分,出现显着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4周时,采用恢刺法的试验组在疼痛改善及活动受限等情况方面均优于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4.选取两组受试者在第2周、第4周治疗时间节点的的VAS、JOA、ODI评分,与各自治疗前的分值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在第4周时VAS、JOA、ODI评分相比各自第2周的评分,均有显着改善(P<0.05)。5.试验组(恢刺法)共完成33例,显效率为21.21%,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常规针刺)共完成33例,显效率为9.09%,有效率为84.84%,两组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z=2.20,P=0.02(P<0.05),选择恢刺法的试验组明显优于选择常规针刺的对照组。结论:两组在治疗第2周或第4周时,相比各自治疗前而言,无论是选用恢刺法的试验组还是选择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均有显着疗效,且第4周时两组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各自第2周时的分值进一步改善。而在治疗2周时,选用恢刺法的试验组和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在对VAS、JOA、ODI评分改善上并无统计差异,两组疗效相当,当治疗到第4周时,试验组选用恢刺法在治疗上对于VAS、JOA、ODI评分改善上均显着优于选用常规针刺的对照组,推测随着治疗时间周期的延长,选用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从改善患者的主观疼痛、客观体征还是日常活动受限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余婷[8](2021)在《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技术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型和血瘀证型的红外特征,并观察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灸感类型,为中医临床辨证和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证、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30例,另取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90例受试对象,利用红外热断层像技术采集每位受试者腰阳关穴、双侧肾俞穴、双侧委中穴的红外温度值,共采集两次,中间间隔8小时,取两次平均值,观察各证型的红外特征。其次采用灸感探查法对90例受试者的腰阳关、双侧肾俞、双侧委中进行探查,以有无热敏灸感为标准,记录各证型热敏化腧穴的分布情况和热敏腧穴的灸感类型,观察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分布情况、热敏灸感规律;最后分别对比30例寒湿证和30例血瘀证患者的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分析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结果:共纳入90例受试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各项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红外热断层像检测结果:寒湿组腰阳关31.99±0.89℃,左侧肾俞32.21±0.74℃,右侧肾俞32.25±0.79℃,左侧委中30.11±0.52℃,右侧委中30.15±0.55℃,血瘀组腰阳关红外值33.52±0.87℃,左侧肾俞33.33±0.74℃,右侧肾俞33.31±0.76℃,左侧委中30.57±0.53℃,右侧委中30.52±0.52℃,对照组腰阳关32.95±0.62℃,左侧肾俞32.89±0.64℃,右侧肾俞32.93±0.63℃,左侧委中30.96±0.53℃,右侧委中30.92±0.49℃,相同腧穴两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如下:寒湿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6.67%,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右侧肾俞(17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16次)、腰阳关穴(8次)、左侧委中(4次)、右侧委中(3次),血瘀证型的患者热敏灸感出现率为73.33%,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腰阳关穴(18次),之后依次为左侧肾俞(9次)、右侧肾俞(8次)、右侧委中(4次)、左侧委中(3次),健康人群中热敏灸感出现率为13.33%,只在腰阳关穴(1次)、左侧肾俞(2次)、右侧肾俞(2次)出现灸感,双侧委中无灸感出现。热敏化腧穴红外特征结果:寒湿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2.98±0.49℃、左侧肾俞32.85±0.44℃、右侧肾俞32.89±0.43℃,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1.63±0.54℃、左侧肾俞31.47±0.42℃、右侧肾俞31.43±0.48℃,血瘀组热敏化腧穴红外温度值腰阳关34.14±0.52℃、左侧肾俞34.57±0.45℃、右侧肾俞34.69±0.41℃,非热敏化腧穴红外值腰阳关32.61±0.49℃、左侧肾俞32.79±0.41℃、右侧肾俞32.81±0.47℃,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热敏化腧穴与同名非热敏化腧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寒湿证、血瘀证有热敏灸感的委中穴样本量较少,不具备代表性,故比较有无热敏化腧穴的红外特征对比时未将其纳入。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血瘀证两种证型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相比寒湿证型,血瘀证型呈现了高温态势。2.热敏化腧穴与非热敏化腧穴的红外温度值存在差异,TTM可作为热敏灸腧穴探查工具之一。3.寒湿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化腧穴出现率相似,但是热敏化腧穴出现部位、灸感类型存在差异。

刘羽茜[9](2021)在《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与总体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对比,以探求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本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所纳入的患者均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就诊患者,计划纳入患者40例,实际纳入33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7例。研究过程中脱落3例,实际完成30例,试验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取穴相同,均取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太溪(双侧)、委中(患侧);以下肢后侧疼痛为主,加承山、秩边;下肢外侧疼痛为主,加阳陵泉、环跳。试验组采用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在患者呼气时向下斜刺进针,针刺得气后,提针到穴位天部,针尖指向病所(患者疼痛部位),手执针柄,维持针体不进不退,缓慢左右摇摆针柄,摆动的角度以450为标准,往返摆针如扶船舵之状,左右来回为1次,共行针9次,操作时行针频率慢,动作轻柔,使针刺感应缓缓向患处扩散,行针结束后留针,余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操作结束后留针,吸气出针,出针时迅速按闭针孔。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得气后不做手法。两组均留针20分钟。受试者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共12次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评价指标:以JOA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简易McGill疼痛量表、ODI功能障碍指数为次要评价指标。JOA评分、简易McGill疼痛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3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评分,各量表均以治疗4周的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通过对治疗前后评分进行对比,判断治疗效果。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1.JOA下腰痛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JOA评分为26.07±2.15,对照组JOA评分为23.1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简易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SF-MPQ评分为2.03±1.69,对照组SF-MPQ评分为5.00±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SF-MP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OD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ODI指数为0.07±0.04,对照组ODI指数为0.1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与常规针刺法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种针刺方法均具有安全性。2.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且远期疗效更好。

彭泽宇[10](2021)在《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临床和基础实验两种方式进行:1.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对比“腰腿痛宁胶囊”和“颈腰壮骨胶囊”,评价“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为保守治疗LDH方法提供参考。2.通过对比腰腿痛宁胶囊治疗前后病人的新鲜血液中Tetranectin(四连接素)的RNA、蛋白表达水平,并使用ELISA方法对腰腿痛宁胶囊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清中三种不同的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对“腰腿痛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为有力的参考数据。方法:1.临床试验将60位LDH(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腰腿痛宁胶囊)30例,对照组(颈腰壮骨胶囊)30例,分别按照疗程服用一个疗程后,以JOA为主要指标,对比两组药物的治疗临床数据和治疗有效率。2.基础实验分别提取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总RNA,再用q RT-PCR技术对腰腿痛宁胶囊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液中TN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再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腰腿痛宁胶囊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液中T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观察其结果;使用ELISA方法对治疗组患者的血清中三种不同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服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评估症状及体征,经过数据统计与对比后得出:治疗组30例经过口服腰腿痛宁治疗后,其中治愈2人,显着效果的患者18人,有效的患者有8人,4名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高达86.7%,对照组,其中治愈3人,显着效果10人,有效11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其中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基础实验中发现,在服用腰腿痛宁胶囊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蛋白以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液中三种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有降低的现象。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腰腿痛宁胶囊与颈腰壮骨胶囊均可缓解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症状。然腰腿痛宁疗效更为显着,病人的满意度高。服用腰腿痛宁胶囊后,TN表达水平升高,IL-1β、IL-6、TNF-α降低,从而改善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各种退行性改变,达到治疗效果;能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症状。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综合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综合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外治
2 针灸治疗
3 小针刀治疗
4 推拿正骨手法治疗
5 牵引
6 拔罐疗法
7 刮痧疗法
8 结语

(2)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肾论治的中医基础理论
2 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试验
    2.1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 针灸推拿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1 针灸推拿联合牵引疗法
    3.2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蒸疗法
    3.3 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
4 小结

(3)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治疗效果
        1.4.2疼痛程度
        1.4.3 中医症状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3.2 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中医症状评分

(4)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 B 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
    附录 C 改良 ODI 量表
    附录 D:综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从腹论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临床治疗分组方法
        4.2 基础治疗
        4.3 分组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血瘀湿阻证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5.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积分
        5.3 临床疼痛的测定
        5.4 血清观察指标采集
    6 不良反应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1.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1.7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含量比较
        1.8 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含量比较
        1.9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 含量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含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
        2.6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血清IL-6 含量比较
        2.7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
        2.8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疾病的理论基础
        1.1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LDH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LDH的治疗
        1.4 导师对血瘀湿阻证的认识
    2 关于椎突消胶囊
        2.1 椎突消胶囊的由来
        2.2 椎突消胶囊的组成及配伍关系
    3 关于NF-κB信号通路
    4 基础治疗分析
    5 观察结果分析
        5.1 椎突消胶囊对血瘀湿阻证候的影响
        5.2 椎突消胶囊对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影响
        5.3 椎突消胶囊对血清NF-κB p65 亚单位、IL-6、TNF-α含量的影响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中止、脱落标准
        1.6 针刺异常情况及其处理、预防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处理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完成情况分析统计
        3.2 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4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3.5 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比较
        3.6 治疗后两组ODI评分比较
        3.7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病名和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治疗
    2 研究方案选择依据
        2.1 研究方案选择
        2.2 恢刺法的选择
        2.3 夹脊穴选择
    3 研究统计结果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意外事件与不良反应的处理
        1.4 医学伦理原则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基线比较
        2.3 红外检测值比较
        2.4 热敏化腧穴探查结果
    3 分析讨论
        3.1 选题依据
        3.2 应用TTM检测的依据
        3.3 病种及选穴的依据
        3.4 结果分析
        3.5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3.6 研究的展望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9)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病名与症状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路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及发病机制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综述三 青龙摆尾针法的研究进展
        1 青龙摆尾针法的源流
        2 青龙摆尾针法的作用机理
        3 青龙摆尾针法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研究方法
        2 病例来源
        3 样本量估算
        4 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
        6 随机分组
        7 治疗方案
        8 评价指标
        9 不良事件处理
        10 安全性评价
        11 统计方法
        12 技术路线图
        13 研究结果
        14 结论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选穴依据
        3 针刺手法依据
        4 评价指标的选择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2 简易McGill疼痛量表
附录3 JOA评分量表
附录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致谢
个人简历

(10)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3 疗效判定
    4 试验结果
    5 小结
第二章 基础研究
    1 QRT-PCR实验方法及结果
    2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及结果
    3 Elisa实验方法与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JOA评分标准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综合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概况[J]. 鲍杰,朱智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2]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仇励治,冷向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5)
  • [3]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J]. 封燕琴,王翠娟,吴丹,刘梦瑶.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0)
  • [4]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熊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从腹论治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傲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椎突消胶囊治疗血瘀湿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 周宏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恢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D]. 谢斌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特征研究[D]. 余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青龙摆尾法结合补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D]. 刘羽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 彭泽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30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