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二)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二)

一、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周光益,李兆佳,邱治军,赵厚本,王胜坤,顾茂彬[1](2021)在《南岭中段弄蝶空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为了分析南岭中段区域弄蝶(Hesperiidae)的物种组成、南坡与北坡的差异、不同海拔弄蝶的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特点,选择南岭中段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南坡)和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为监测区开展研究。2012—2015年共发现弄蝶83种,其中南坡73种,北坡43种,加之前人调查和记录的共有53属144种,其中东洋区占80.56%,东洋-古北区占14.58%;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占31.25%,仅分布于华南区占29.17%,华南区与西南区共有种占13.89%,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种占12.50%。在种的数量上,南坡高于北坡;除北坡海拔600 m外,各监测点种的数量存在年际间波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优势种不相同,南坡海拔600、1 100 m和北坡600 m的优势种均为旖弄蝶Isoteinon lamprospilus,而北坡1 100m的优势种为白弄蝶Abraximorphadavidii,山顶的优势种为无趾弄蝶Hasoraanura;中等海拨(1 000—1 100 m)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数、种群密度和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低山常绿阔叶林(500—600 m)和山顶矮林(1 850—1 902 m),该结果符合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南北坡间各监测点相似性指数在0.095—0.465,相似性指数最大的均是海拔500 m。南岭中段弄蝶在组分上呈现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有明显的以南岭为核心向周边扩散的现象,暗示了南岭中段可能为中国弄蝶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区划、环境监测、蝶类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雷璐嘉[2](2020)在《中国鹛类体表Myrsidea属羽虱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文中指出鹛类(Babblers)隶属雀形目,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非洲。鹛类曾被归入画眉科(Timaliidae),最近基于遗传数据将其分为:噪鹛科(Leotrichidae)、雀鹛科(Alcippeidae)、幽鹛科(Pellorneidae)、画眉科(Timaliidae)、绣眼鸟科(Zosteropidae)、鸦雀科(Paradoxornithidae)和莺鹛科(Sylviidae),中国是画眉科鸟类分布的辐射中心。羽虱(Phthiraptera)是主要寄生在鸟类体表和少数寄生于哺乳动物的永久性体表寄生虫。目前对寄生于鹛类宿主中的羽虱知之甚少,尤其是钝角亚目中的Myrsidea属羽虱,在中国仅少数Myrsidea属羽虱被记载。共对2012-2019年间采集的932只鹛类进行体表寄生虫感染统计与分类鉴定,对多数寄生于鹛类宿主中的羽虱鉴定至属,部分鉴定至种。其中594只鹛类被羽虱寄生,感染率为63.7%,鹛类被Myrsidea属羽虱感染的比率为21.9%。研究中发现寄生于我国鹛类的Myrsidea属羽虱共13种,其中6个已知种、3个新纪录、4个新种。四个新种为:Myrsidea attenuata n.sp.,寄生于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Myrsidea zhangae n.sp.,寄生于灰胁噪鹛(Ianthocincla berthemyi);Myrsidea liopari n.sp.,寄生于金胸雀鹛(Lioparus chrysotis);Myrsidea suthorae n.sp.,寄生于金色鸦雀(Suthora verreauxi)。基于线粒体COI与16S rDNA基因,对2012-2019年间收集的Myrsidea属羽虱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Myrsidea属羽虱为单系类群,且大多数寄生在鹛类中的Myrsidea属羽虱聚在一个进化枝中。系统发育树中既存在寄生于同科宿主中Myrsidea聚成的进化枝,也存在寄生于不同科宿主中Myrsidea聚成的进化枝。Myrsidea属羽虱的亲缘关系不能直接对应其宿主的亲缘关系。宿主转移似乎成为Myrsidea属羽虱进化史的一部分。对Myrsidea属羽虱雄性生殖囊骨片的分类结果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结构可作为羽虱物种鉴定有效的分类特征。论文总结了鹛类中Myrsidea属羽虱的种类及分布,丰富了Myrsidea属羽虱雄性生殖囊骨片类型并明确其为有效的分类特征,分析了鹛类中Myrsidea属羽虱的系统发育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解释该地区的物种形成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何绍烽[3](2020)在《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永丰县,地理位置115°41′30″E-115°44′40″E,26°54′35″N-26°54′50″N。它是雩山山脉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植被类型多样,森林群落结构复杂是良好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前期是对研究区进行植物本底调查和群落样地调查,后期主要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区内种子植物区系分析选取相似性系数、科属种数量统计与重要保护植物统计等方法;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和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植被分类和重要值等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水浆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165科657属1336种,分别占江西野生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百分比为82.5%、56.64%、30%。其中被子植物有160科652属1330种,裸子植物有5科5属6种。科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分布区变型,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15个分布区变型。2.植物区系有较强的过渡性质。科属分布类型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3.16%、52.35%,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分别36.84%、44.8%。科属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均占优,属的温带成分相比于科在增加,科的热带成分在降低,体现保护区植物区系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3.含较多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区内含有中生代遗留下的裸子植物南方红豆杉、刺柏等;含有伯乐树属、大血藤属和青钱柳属等单型属;含有发育较为原始的多心皮被子植物科如八角科、木兰科等。4.中国特有成分较多。区内有中国特有属17属,中国特有种522种分别占雩山山脉中国特有属和种的89.47%、60.21%。5.珍稀保护植物多。珍稀保护植物共有37科61属81种,其中分为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5科59属7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有9种隶属于8科;《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有32种隶属于18科;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0种隶属于8科;省级保护植物有66种隶属于28科。6.与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昌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系相似程度高,其次与武夷山脉的铜钹山、阳际峰和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较高,与罗霄山脉的井冈山、九岭山和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相似性低,这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区系特点具有武夷山脉植物区系地带性。7.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植被型9个、群系55个和群丛65个。8.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植被型间多样性指数顺序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基本符合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特点,说明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保护良好,水热资源条件丰富。

唐忠炳[4](2019)在《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及野生果树资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寻乌县位于江西东南端,地处赣、闽、粤三省交汇处,是南岭山地组成部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该地发现了大量的热带植物区系成分,这些发现引起了江西植物学者的关注,寻乌也成为了江西植物区系研究上的“海南岛”。60多年来,对该地区的植物调查从未停止,然而这些调查并没有持续和系统研究。为此,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对寻乌县种子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标本采集,累计采集标本2341号。鉴定和查阅以往标本共计10000余份,并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出了完整的寻乌县种子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特征、与相关地区的区系联系。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西南部植物区系进行了分区。最后,在区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详细掌握的物种类型和分布特点,结合当地果树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寻乌野生果树资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为后续的果树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得到的结论如下:(1)寻乌县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寻乌县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70科、757属、2056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7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63科、747属、2043种。科、属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170科,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757属,可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19个变型。(2)热带亚洲成分丰富。热带亚洲分布是本区系中最丰富的成分之一,该分布类型有88属,占非世界属的12.7%仅次于泛热带分布属。表明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古热带植物区系具有密切联系。(3)植物区系过渡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寻乌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度区域,是南北植物区系交汇区。同时,境内海拔落差较大,导致区系成分在海拔梯度上也呈现出明显的过度现象,这种现象进而反应在水平方向上。(4)特有种丰富。仅在南岭山地东段分布的南岭山地特有种有:尖萼红山茶Camellia edithae、突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elevaticostata、福建山矾Symplocos fukienensis,还有长尾半枫荷Liquidambar caudata、细柄半枫荷Liquidambar chingii等种,这些成分也是南岭山地植物区系的标志性成分之一。仅在寻乌地区分布的特有种有:寻乌寒竹Gelidocalamus xunwue-nsis、毛籽红山茶Camellia trichosperma、寻乌阴山荠Yinshania sinuata subsp.qianwuensis、江西褐毛四照花Cornus ferruginea var.Jiangxiensis、江西全唇苣苔Deinocheilos jiangxiense。这些特有种也是南岭山地特有种重要组成之一。这些成分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寻乌县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为物种分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区划。通过对江西南部(赣州)18个县区128个华南植物区系代表种的分布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划分为三个区域:寻乌区、三南区、寻乌-龙南以北区。同时,在吴征镒植物区系区划系统中,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归属于该系统的两个地区,即南岭山地地区和华东地区,其中寻乌区归属于南岭东段亚地区,是南亚热带北缘地区,也是南亚热带植物区系重要组成部分。三南区归属于粤北亚地区。寻乌-龙南以北区归属于赣南-湘东丘陵亚地区。(6)新记录类群。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寻乌有江西新记录科1科,Ixonanthaceae黏木科;江西新记录属4属,Brainea苏铁蕨属、Ixonanthes粘木属、Hypserpa夜花藤属、Cheirostylis叉柱兰属;江西新记录种24种(包括种以下等级),Brainea insignis苏铁蕨、Beilschmiedia tsangii网脉琼楠、Neolitsea cambodiana var.glabra香港新木姜子、Cheirostylis chinensis中华叉柱兰、Stauntonia trinervia三脉野木瓜、Hypserpa nitida夜花藤、Helicia longipetiolata长柄山龙眼、Laurocerasus aquifolioides冬青叶桂樱、Laurocerasus marginata全缘桂樱、Laurocerasus undulata f.pubigera毛序尖叶桂樱、Lecanthus pileoides冷水花假楼梯草、Lecanthus pileoides歧序楼梯草、Castanopsis hystrix红锥、Microtropis gracilipes密花假卫矛、Viola changii张氏堇菜、Ixonanthes reticulata粘木、Diospyros eriantha乌材、Ardisia ensifolia剑叶紫金牛、Trachelospermum dunnii锈毛络石、Melodinus suaveolens山橙、Scutellaria subintegra两广黄芩、Scutellaria tenax韧黄芩、Salvia filicifolia蕨叶鼠尾草、Ilex sterrophylla华南冬青。(7)果树资源种类丰富,果实类型多样。寻乌县野生果树共有26科45属188种(含种以下等级)。野生果树果实类型共有7类。其中,重要野生果树资源代表种Vaccinium bracteatum乌饭树氨基酸种类丰富,含17种氨基酸且氨基酸总量地理变异较大。

许浩[5](2019)在《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系统分类及其疑难种的分子鉴定(鞘翅目:金龟科:花金龟亚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大多数颏花金龟族昆虫非常罕见,且研究材料缺乏,导致其系统分类学研究十分薄弱。本研究针对分布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即中国秦岭以南、日本琉球以西、泰国克拉地峡以北及缅甸阿拉干山脉以东的广泛区域,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颏花金龟族进行系统学研究。对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进行了分析,对种级分类单元进行了分类学厘定,并对疑难种进行了分子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分别基于60个成虫形态特征和线粒体基因COI(cox1)、16S rRNA(rrnl)、核基因28S rRNA三基因联合分子数据,利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的系统发育树,其10个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为((((跗花金龟属Clinterocera Motschulsky,1858+(宽唇花金龟属Priska Jákl,2018+黑艳花金龟属Platysodes Westwood,1873))+((弯颏花金龟属Coenochilus Schaum,1841+细花金龟属Tenuicorporeus)+小花金龟属Cymophorus Kirby,1827)+锈绒花金龟属Parapilinurgus Arrow,1910+三犄花金龟属Centrognathus Guérin-Méneville,1840)+臀花金龟属Campsiura Hope,1831)+角花金龟属Goliathopsis Janson,1881)。(2)厘定了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物种。通过检视85家国内外单位馆藏的近1400头标本和全部现存的模式标本,确定中印亚界颏花金龟共59种。其中,建立新属1个、描述新种11个(已发表6个),提出新组合4个,指定选模16种(已发表6种)、新模1种(已发表)。提供了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名录及其文献引证、识别特征、检视记录、地理分布和28版彩图,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3)应用DNA条形码技术界定了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疑难种。利用COI(cox1)基因的DNA条形码片段,通过遗传距离法和进化树法,对白斑跗花金龟Clinterocera scabrosa(Motschulsky,1854)的类似标本进行界定,确定以往认为的C.mandarina(Westwood,1873)、C.obsoleta(Fairmaire,1878)、C.helleri(Fairmaire,1897)和C.tuberculata Kraj(?)ik,2011均为白斑跗花金龟的变异;对产自中国贵州和云南的尖唇锈绒花金龟Parapilinurgus chinensis Kraj(?)ik,2010标本进行界定,确定两地标本实为两个独立的物种。

赵超[6](2018)在《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菌食性蓟马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生活于森林枯枝落叶、倒木、草丛根际和土壤腐殖质中,以真菌孢子和菌丝体为食。该类群主要隶属于管蓟马科,目前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菌食性管蓟马仍保留着许多与其食菌者祖先相似的原始性状和独特的生态位。由于菌食性蓟马与土壤温湿度、凋落物及其微生物种类关系密切,菌食性蓟马在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的物质分解与能量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很多种类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是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因此,菌食性蓟马不仅在缨翅目的分类及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国对该类群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致使目前我国无论在菌食性蓟马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了解甚少。本论文在掌握大量标本及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菌食性蓟马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分类研究,初步分析了中国菌食性蓟马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此外,还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14个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的菌食性蓟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影响我国菌食性蓟马种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整理和记述了我国菌食性蓟马共2科61属229种,其中包括5中国新纪录属,19新种,21中国新纪录种,11中国大陆新纪录种。此外,将Dinothrips hainanensis Zhang,1982和Hoplothrips mainlingensis Han,1988分别订正为Dinothrips spinosus(Schmutz,1913)和Hoplothrips japonicus(Karny,1913)的同物异名。文中提供了中国菌食性蓟马属、种检索表及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形态特征照片。(2)中国新纪录属:长须管蓟马属Carientothrips Moulton,1944;微管蓟马属Crinitothrips Okajima,1978;显管蓟马属Neosmerinthothrips Schmutz,1913;扇鬃管蓟马属Paractinothrips peratus Mound&Palmer,1983;五角管蓟马属Pentagonothrips Haga&Okajima,1979。(3)新种:小齿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dentiellus sp.n.;楔贝管蓟马Baenothrips cuneatus Zhao&Tong,2016;网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reticularis sp.n.;纹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sculpta sp.n.;银瓶微管蓟马Crinitothrips yinpingensis sp.n.;滑匙管蓟马Mystrothrips levis Zhao&Tong,2017;眼显管蓟马Neosmerinthothrips elongatus sp.n.;两色前肢管蓟马Praepodothrips bicoloratus sp.n.;狭域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angustus Zhao,Zhang&Tong,2018;长鬃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comosus Zhao,Zhang&Tong,II2018;珠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fabarius Zhao,Zhang&Tong,2018;宽带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latizonus Zhao,Zhang&Tong,2018;黑角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nigroterminatus Zhao,Zhang&Tong,2018;短平管蓟马Psephenothrips brevis sp.n.;南方冠管蓟马Stephanothrips austrinus Tong&Zhao,2017;光滑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levigatus Zhao&Tong,2017;三角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trigonius Zhao&Tong,2017;秃顶尾管蓟马Urothrips calvus Tong&Zhao,2017;澜沧尾管蓟马Urothrips lancangensis Zhao&Tong,2017.(4)中国新纪录种:短头近鬃管蓟马Ablemothrips breviceps Okajima,1999;诺谷宽管蓟马Acallurothrips nogutti(Kurosawa,1932);印度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indicus(Ananthakrishnan,1968);翅斑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maculipennis(Okajima,1976);短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brevis Okajima,1995;草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graminella(Ananthakrishnan&Jagadish,1969);巨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lewisi(Bagnall,1921);莎莎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sasa Okajima,1995;端突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xiphophora Okajima,1995;日本长须管蓟马Carientothrips japonicas(Bagnall,1921);胫齿隐管蓟马Ethirothrips tibialis(Okajima,1975);黄胫全管蓟马Holothrips flavicornis Okajima,1987;野中武雄管蓟马Hoplandrothrips nonakai Okajima,2006;佩尔器管蓟马Hoplothrips persimilis Okajima,2006;威氏大腿蓟马Merothrips williamsi Priesner,1921;小岛管蓟马Nesothrips minor(Bagnall,1921);扇鬃管蓟马Paractinothrips peratus Mound&Palmer,1983;五角管蓟马Pentagonothrips antennalis Haga&Okajima,1979;钝鬃前肢管蓟马Praepodothrips priesneri Ananthakrishnan,1955;同色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consimilis Okajima,1992;斯氏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strasseni Dang,Mound&Qiao,2014。(5)中国大陆新纪录:下颚近鬃管蓟马Ablemothrips maxillatus Ananthakrishnan,1969;巴西奇管蓟马Allothrips brasilianus Hood;台湾焦管蓟马Azaleothrips taiwanicus Okajima&Masumoto,2014;短隐管蓟马Ethirothrips brevis(Bagnall,1921);奇美管蓟马Habrothrips curiosus Ananthakrishnan,1968;两色武雄管蓟马Hoplandrothrips coloratus Okajima,2006;台湾脊背管蓟马Oidanothrips taiwanus Okajima,1999;长头眼管蓟马Ophthalmothrips longiceps(Haga,1975);异色叶管蓟马Phylladothrips pictus Okajima,1988;黑短头管蓟马Sophiothrips nigrus Ananthakrishnan,1971;东方弯管蓟马Strepterothrips orientalis Ananthakrishnan,1964。(6)区系特点:我国菌食性管蓟马科60属中,除棘管蓟马属Acanthothrips为全北区和新热带区分布以及巨管蓟马属Megalothrips和大管蓟马属Megathrips为纯古北区分布外,有8个属为纯东洋区分布,而剩余的49属均为东洋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反映出中国菌食性蓟马区系主要以东洋区成分为主。在菌食性管蓟马亚科属级阶元中世界性分布的最多,而灵管蓟马亚科的属级阶元中纯东洋区分布的属最多。中国菌食性蓟马的优势属为竹管蓟马属Bamboosiella Crawford,1948、剪管蓟马属Psalidothrips Priesner,1932和网管蓟马属Apelaunothrips Karny,1925。(7)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在我国14个样地中,海拔高度、凋落物厚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菌食性蓟马种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即菌食性蓟马不喜欢生活在海拔较高、土壤较湿且凋落物层较厚的生境。

宋斌,邓旺秋,张明,李泰辉[7](2018)在《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概况,列举了37种以南岭为模式产地的大型真菌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学名和生境及分布,对部分错误鉴定或存疑种类进行了注释,对南岭大型真菌优势科属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并对南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加强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生态系统稳定、区域环境安全和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光益,顾茂彬,龚粤宁,王胜坤,吴仲民,谢国光[8](2016)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与区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的核心区域,在生物进化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栖息微环境变化敏感的蝶类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对其进行多样性和区系的研究,可为南岭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于1990-1997年,2006-2016年连续多次对该保护区蝶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1科218属501种,是国内诸保护区中蝴蝶种数最多的。分布在东洋区的蝴蝶共377种,占蝶类种数的75.2%,古北区94种,占18.8%,其它跨区系分布的只有30种,属东洋区主导的分布型;国内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3区的蝴蝶共391种(78.04%),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成分。从自然保护区尺度的蝴蝶区系相似性比较看出,种类数和区系相似性都随着离南岭的距离增大而减少,与海南尖峰岭相比热带成分明显减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组分不仅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而且明显表现出以南岭为核心向周边扩散,暗示了南岭中段可能为我国蝴蝶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弄蝶是蝶类中系统发育过程中最古老的类群,该保护区弄蝶达132种,占我国弄蝶种数的35.68%,这可能与丰富而古老的植物区系紧密相关;黛眼蝶属(幼虫以竹子为寄主)有28种,居国内各保护区之首,这与南岭山地丰富的竹类资源有关,这些表明植物与蝴蝶间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

毕孟杰[9](2016)在《基于GIS的中国—欧洲瓢虫生态分布研究》文中认为不同地区间物种丰富度有很大的差异,探究驱使物种丰富度存在地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在全球尺度上,许多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和环境因子有强烈的相关性。分析各类环境因子对瓢虫物种多样性和复杂的生物地理特征有利于开展大空间尺度的物种丰富度及其主要影响成因的研究,并且此类研究对探究中国和欧洲瓢虫—环境关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尺度和欧洲国家尺度的瓢虫物种丰富度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中欧瓢虫的纬度地带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省级尺度上对中国瓢虫研究发现,全部瓢虫、植食性瓢虫、捕食性瓢虫(属、种)丰富度均与纬度呈显着负相关,即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物种分布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南方省份,而北方、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等省份物种丰富度较低。对于植食性、捕食性和全部瓢虫而言,不管是在属的还是在种的水平上,年均温变化范围(TAR)所代表的季节性因素的解释能力均最强,要远高于能量因素和水分因素,并且根据多层次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年均温变化范围的独立解释能最强。说明限制性较强的季节性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中国瓢虫而言,季节性的温度变化是对瓢虫丰富度起到决定性的影响。(2)在国家尺度上对欧洲瓢虫研究发现,欧洲瓢虫(属、种)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物种分布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西南部国家,而东南部、东北部等国家无论是属还是种,丰富度较低。不管是在属的还是在种的水平上,年平均气温(AMT)、年降水量(PRE)和最干季度降水量(PDQ)均是所代表环境因子中对瓢虫物种丰富度解释能力最强的因子。最优模型的筛选结果也显示由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组成的模型为最优模型,这些分析结果均说明限制性较强的水分因子和能量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欧洲瓢虫物种分布的影响最大。

徐刚标,梁艳,蒋燚,刘雄盛,胡尚力,肖玉菲,郝博搏[10](2013)在《伯乐树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文中研究说明了解种内遗传变异信息是制定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前提。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是古老的单科属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了揭示伯乐树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采用7条ISSR引物分析了采自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和贵州5个省区15个天然种群的219株个体的样本。结果显示,伯乐树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物种和种群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74.42%和38.06%,Shannon’s表型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3630和0.208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397和0.1405。种群间遗传分化显着,基于表型多样性指数和分子方差分析揭示的伯乐树天然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4267、GST=0.2973。UPGMA聚类表明,参试的15个天然种群可分为2大组群;Mantel检测发现,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显着相关性(r=0.3096,P=0.008)。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伯乐树濒危原因不是种群遗传进化潜力小,而是由于生境破坏严重,以及自身繁殖能力低、适应性差、竞争力弱等生物学特征导致的。建议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的阳明山、莽山、乳阳、八面山种群,并对种群近交衰退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论文提纲范文)

(1)南岭中段弄蝶空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生态分布调查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3.2 种群的年际变化
    3.3 种群的空间变化
    3.4 各监测点间弄蝶相似性比较
4 讨论
    4.1 弄蝶区系组成及与周边地区比较
    4.2 弄蝶生态分布
        4.2.1 南岭南北坡种的差异
        4.2.2 优势种的差异
        4.2.3 弄蝶分布的“中间膨胀”现象
5 结论

(2)中国鹛类体表Myrsidea属羽虱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羽虱概述
        1.1.1 Myrsidea属羽虱
        1.1.2 Myrsidea属羽虱与其鹛类宿主的关系
        1.1.3 羽虱的传播
    1.2 分子系统学在羽虱研究中概述
        1.2.1 分子系统学在羽虱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1.2.2 分子系统学在羽虱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鹛类体表Myrsidea属羽虱分类
    2.1 研究方法
        2.1.1 标本来源
        2.1.2 标本采集方法
        2.1.3 属水平标本鉴定
        2.1.4 玻片标本的制作
        2.1.5 种水平物种鉴定
        2.1.6 Myrsidea属羽虱雄性生殖囊骨片比较
    2.2 形态特征及术语
        2.2.1 Myrsidea属羽虱形态特征
        2.2.2 单位度量
    2.3 研究结果
        2.3.1 属水平鉴定结果
        2.3.2 种类鉴定
        2.3.3 鹛类中Myrsidea属羽虱种检索表
        2.3.4 Myrsidea属羽虱新种描述
        2.3.5 Myrsidea属羽虱雄性生殖囊骨片比较
    2.4 讨论
        2.4.1 中国鹛类宿主鸟体表寄生虫Myrsidea spp.
        2.4.2 Myrsidea属羽虱雄性生殖囊骨片
第三章 Myrsidea属羽虱系统发育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研究样品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分析软件
    3.2 实验方法
        3.2.1 羽虱样品DNA提取
        3.2.2 PCR扩增
        3.2.3 测序及分析
        3.2.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研究结果
        3.3.1 目的基因扩增
        3.3.2 序列比对及组成成分分析
        3.3.3 系统发育分析
        3.3.4 不同类型雄性生殖囊骨片的分布
    3.4 讨论
        3.4.1 宿主-寄生虫模式
        3.4.2 地理格局
        3.4.3 宿主转移
        3.4.4 不同类型雄性生殖囊骨片的分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附图Ⅰ 新种Myrsidea属羽虱形态图
        附图Ⅱ 雄性生殖囊骨片形态图
        附图Ⅲ 新种Myrsidea属羽虱标本实图
    附表
        附表Ⅰ Myrsidea属羽虱与鹛类宿主寄生关系名录
        附表Ⅱ 测序羽虱及其宿主相关信息
        附表Ⅲ 新种羽虱测量结果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1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2 我国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2.3 植被分类研究进展
        1.2.4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5 区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特征
        2.1.3 气候与水文特征
        2.1.4 植被概述
    2.2 保护现状
3 水浆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植物种类调查
        3.1.2 数据分析
    3.2 种子植物组成分析
        3.2.1 种类和数量
        3.2.2 种子植物科与属的组成
    3.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3.1 优势科和表征科
        3.3.2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3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3.4 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4 珍稀濒危植物
    3.5 植物区系相似性比较
    3.6 小结
4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
    4.1 研究方法
        4.1.1 群落调查
        4.1.2 重要值
        4.1.3 群落分类
        4.1.4 多样性指数
    4.2 植物群落类型
    4.3 主要植物群落组成及特征
        4.3.1 暖性针叶林
        4.3.2 针阔叶混交林
        4.3.3 阔叶林
        4.3.4 竹林
        4.3.5 灌丛
        4.3.6 水生植物和草丛
        4.3.7 人工林
    4.4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4.4.1 不同植被型不同层次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4.2 不同植被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4.5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5.2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归属
    5.3 水浆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群落物种多样性
    5.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水浆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及野生果树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植物区系研究概况
        1.1.1 植物区系的概念
        1.1.2 植物区系研究的对象
        1.1.3 植物区系研究的内容
        1.1.4 植物区系学的任务
    1.2 世界植物区系研究简史
        1.2.1 萌芽阶段
        1.2.2 建立阶段
        1.2.3 变革阶段
        1.2.4 多学科融合阶段
    1.3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简史
        1.3.1 西方主导阶段
        1.3.2 我国区系研究起步阶段
        1.3.3 创新发展阶段
    1.4 江西省植物区系研究简史
    1.5 寻乌县植物区系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寻乌县的自然条件及其特点
    2.1 地理位置
    2.2 地貌特征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特征
第3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路线及采集区域布设
        3.2.2 采集路线与调查
        3.2.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与名录统计
        3.2.4 数据统计及区系分析
        3.2.5 野生果树资源统计分析及重要野生果树代表种化学成分测定
    3.3 技术路线
第4章 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4.1 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4.2 寻乌县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4.2.1 科的数量结构特征
        4.2.2 优势科的统计分析
        4.2.3 科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
        4.2.4 科的区系特点小结
    4.3 寻乌县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4.3.1 属的数量结构特征
        4.3.2 优势属的统计分析
        4.3.3 属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
        4.3.4 属的区系特点小结
    4.4 寻乌县种子植物种的区系分析
        4.4.1 华南植物区系成分代表种的选定方法
        4.4.2 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区划分析
        4.4.3 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归属探讨
        4.4.4 小结
    4.5 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与其他地区的联系
        4.5.1 聚类分析
        4.5.2 主成分分析
第5章 寻乌县植物区系新记录
    5.1 江西省新记录科
    5.2 江西省新记录属
    5.3 江西省新记录种
    5.4 小结
第6章 野生果树资源分析
    6.1 野生果树资源种类调查分析
        6.1.1 寻乌县野生果树资源种类
        6.1.2 寻乌县野生果树的类型
        6.1.3 寻乌县野生果树生活型组成
    6.2 重要野生果树资源代表种乌饭果实化学成分-氨基酸的测定
        6.2.1 野果(乌饭树)取样与测定方法
        6.2.2 化学成分-氨基酸种类分析
        6.2.3 氨基酸含量地理变异分析
    6.3 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6.3.1 开发利用现状
        6.3.2 建议
第7章 结论
    7.1 寻乌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7.2 江西南部植物区系区划与归属
    7.3 寻乌县野生果树资源特点
附录
    附录 1 植被情况
    附录2 寻乌县种子植物科所含属种大小组成统计表(属;种)
    附录3 江西南部(赣州)18 个县区128 个华南植物区系成分代表种的分布表
    附录4 寻乌县新记录植物
    附录5 寻乌县种子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系统分类及其疑难种的分子鉴定(鞘翅目:金龟科:花金龟亚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颏花金龟的生物学研究
        1.2.2 亚洲颏花金龟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第2章 中印亚界颏花金龟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选取
        2.1.2 设备与试剂
        2.1.3 形态特征介绍
        2.1.4 目标基因的获取
        2.1.5 数据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于形态数据的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分析
        2.2.1.1 形态矩阵建立
        2.2.1.2 属级阶元系统发生地位
        2.2.2 基于分子数据的属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地位分析
        2.2.2.1 碱基序列分析
        2.2.2.2 属级阶元系统发生地位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分类学厘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标本采集
        3.1.3 标本处理
        3.1.4 文献收集
        3.1.5 模式核对
        3.1.6 体例说明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类记述
        3.2.1.1 角花金龟属Goliathopsis Janson,1881
        3.2.1.2 臀花金龟属Campsiura Hope,1831
        3.2.1.3 三犄花金龟属Centrognathus Guérin-Méneville,1840
        3.2.1.4 锈绒花金龟属Parapilinurgus Arrow,1910
        3.2.1.5 小花金龟属Cymophorus Kirby,1827
        3.2.1.6 弯颏花金龟属Coenochilus Schaum,1841
        3.2.1.7 细花金龟属Tenuicorporeus gen.nov
        3.2.1.8 宽唇花金龟属Priska Jákl,2018
        3.2.1.9 黑艳花金龟属Platysodes Westwood,1873
        3.2.1.10 跗花金龟属Clinterocera Motschulsky,1858
        3.2.2 地理分布
        3.2.2.1 世界颏花金龟的分布格局
        3.2.2.2 中印亚界颏花金龟的分布格局
        3.2.3 生物学
        3.2.3.1 生活世代
        3.2.3.2 成虫与幼虫食性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疑难种的界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序列获取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斑跗花金龟的形态变异
        4.2.1.1 DNA条形码序列组成分析
        4.2.1.2 种类界定结果
        4.2.2 锈绒花金龟属的隐种
        4.2.2.1 DNA条形码序列组成分析
        4.2.2.2 种类界定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名录
附录2 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部分属种的线粒体基因COI种间距离和种内遗传距离矩阵
图版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菌食性蓟马研究简史
1.2 分类系统
1.3 分类特征及术语
1.4 生物学特性
1.5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分类研究
2.1 中国菌食性蓟马分属检索表
2.2 中国菌食性蓟马种类记述
    大腿蓟马科 Merothripidae Hood, 1914
    大腿蓟马属 Merothrips Hood, 1912
    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Uzel, 1895
    灵管蓟马亚科 Idolothripinae Bagnall,1908
    宽管蓟马属 Acallurothrips Bagnall, 1921
    奇管蓟马属 Allothrips Hood, 1908
    棒管蓟马属 Bactrothrips Karny, 1912
    包管蓟马属 Bolothrips Priesner, 1926
    长须管蓟马属 Carientothrips Moulton, 1944 中国新纪录
    多饰管蓟马属 Compsothrips Reuter, 1901
    秘管蓟马属 Cryptothrips Uzel, 1895
    棘管蓟马属 Dinothrips Bagnall, 1908
    钩鬃管蓟马属 Elaphrothrips Buffa, 1909
    隐管蓟马属 Ethirothrips Karny, 1925
    肚管蓟马属 Gastrothrips Hood, 1912
    箭管蓟马属 Holurothrips Bagnall, 1914
    战管蓟马属 Machatothrips Bagnall, 1908
    刺头管蓟马属 Mecynothrips Bagnall, 1908
    巨管蓟马属 Megalothrips Uzel, 1895
    大管蓟马属 Megathrips Targioni-Tozzetti, 1881
    长角管蓟马属 Meiothrips Priesner, 1929
    显管蓟马属 Neosmerinthothrips Schmutz, 1913 中国新纪录
    岛管蓟马属 Nesothrips Kirkaldy, 1907
    眼管蓟马属 Ophthalmothrips Hood, 1919
    扇鬃管蓟马属 Paractinothrips Mound & Palmer, 1983 中国新纪录
    头鬃管蓟马属 Phaulothrips Hood, 1918
    管蓟马亚科 Phlaeothripinae Uzel, 1895
    近鬃管蓟马属 Ablem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9
    棘管蓟马属 Acanthothrips Uzel, 1895
    斑管蓟马属 Adraneothrips Hood, 1925
    网管蓟马属 Apelaunothrips Karny, 1925
    缺翅管蓟马属 Apterygothrips Priesner, 1933
    亚洲管蓟马属 Asianthrips Okajima, 2006
    焦管蓟马属 Azale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4
    贝管蓟马属 Baenothrips Crawford, 1948
    竹管蓟马属 Bamboosiella Ananthakrishnan, 1957
    瘤突管蓟马属 Bradythrips Hood & Williams, 1925
    微管蓟马属 Crinitothrips Okajima, 1978 中国新纪录
    拟武管蓟马属 Deplorothrips Mound & Walker, 1986
    锥管蓟马属 Ecacanthothrips Bagnall, 1909
    美管蓟马属 Habr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8
    拟网纹蓟马属 Heliothripoides Okajima, 1987
    单锥管蓟马属 Horistothrips Morgan, 1913
    全管蓟马属 Holothrips Karny, 1911
    武雄管蓟马属 Hoplandrothrips Hood, 1912
    器管蓟马属 Hoplothrips Amyot & Serville, 1843
    疏缨管蓟马属 Hyidiothrips Hood, 1938
    卡氏网管蓟马属 Karnyothrips Wstson, 1922
    匙管蓟马属 Mystrothrips Priesner, 1949
    脊背管蓟马属 Oidanothrips Moulton, 1944
    五角管蓟马属 Pentagonothrips Haga & Okajima, 1979 中国新纪录
    叶管蓟马属 Phylladothrips Priesner, 1933
    距管蓟马属 Plectrothrips Hood, 1908
    前肢管蓟马属Praepodothrips Priesner & Seshadri, 1952
    棍翅管蓟马属Preeriella Hood, 1939
    剪管蓟马属Psalidothrips Priesner,1932
    平管蓟马属Psephenothrips Reyes, 1994
    短蓟马属Pygmaeothrips Karny, 1920
    短头管蓟马属Sophiothrips Hood, 1934
    冠管蓟马属Stephanothrips Hood, 1933
    弯管蓟马属Strepterothrips Hood,1934
    拟锥管蓟马属Streptothrips Priesner, 1932
    胫管蓟马属Terthrothrips Karny, 1925
    尾管蓟马属Urothrips Bagnall, 1909
    木管蓟马属Xylaplothrips Priesner, 1928 第三章 地理分布
3.1 中国菌食性管蓟马科属级地理分布
3.2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环境因子对菌食性蓟马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讨论
5.3 本文创新之处
5.4 本研究的不足
5.5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7)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和方法
2 南岭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2.1 南岭山地大型真菌的部分特有种类
    2.2 物种部分修订或存疑种类注释
3 南岭大型真菌优势科属分析
4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5 南岭大型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1 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保护
    5.2 南岭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6 结论与讨论

(8)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与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区域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蝴蝶种类与多样性
    2.2 蝴蝶区系组成
    2.3 蝴蝶区系相似性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3.1 蝴蝶多样性
    3.2 系统发育与协同进化

(9)基于GIS的中国—欧洲瓢虫生态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宏生态学研究进展
        1.3.2 瓢虫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区位
    2.2 地形地貌
    2.3 土壤
    2.4 气候
    2.5 水系
    2.6 植被
    2.7 动物
第3章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一般线性模型筛选
        3.2.2 方差分解和多层次方差分解
        3.2.3 空间自相关
    3.3 技术路线
第4章 中国瓢虫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4.1 数据来源
        4.1.1 瓢虫物种数据
        4.1.2 环境因子数据
    4.2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中国瓢虫物种丰富度省级分布格局
        4.3.2 瓢虫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4 讨论
第5章 欧洲瓢虫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5.1 数据来源
        5.1.1 瓢虫物种数据
        5.1.2 环境因子数据
    5.2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欧洲瓢虫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5.3.2 瓢虫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4 讨论
第6章 中欧瓢虫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对比分析研究
    6.1 中欧瓢虫分布格局对比分析
    6.2 中欧瓢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比分析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伯乐树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
    1.2 实验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
        1.2.2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种群遗传多样性
    2.2 种群遗传结构
3 讨论
    3.1 伯乐树的遗传多样性
    3.2 伯乐树的遗传结构
    3.3 伯乐树濒危机制及其资源保护

四、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岭中段弄蝶空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分析[J]. 王旭,周光益,李兆佳,邱治军,赵厚本,王胜坤,顾茂彬. 生态环境学报, 2021(01)
  • [2]中国鹛类体表Myrsidea属羽虱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 雷璐嘉.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3]永丰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 何绍烽.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寻乌县种子植物区系及野生果树资源研究[D]. 唐忠炳.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中印亚界颏花金龟族系统分类及其疑难种的分子鉴定(鞘翅目:金龟科:花金龟亚科)[D]. 许浩.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6]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D]. 赵超.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南岭大型真菌多样性[J]. 宋斌,邓旺秋,张明,李泰辉. 热带地理, 2018(03)
  • [8]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与区系研究[J]. 周光益,顾茂彬,龚粤宁,王胜坤,吴仲民,谢国光.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5)
  • [9]基于GIS的中国—欧洲瓢虫生态分布研究[D]. 毕孟杰.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10]伯乐树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J]. 徐刚标,梁艳,蒋燚,刘雄盛,胡尚力,肖玉菲,郝博搏. 生物多样性, 2013(06)

标签:;  ;  ;  ;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