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

一、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苏闫兵[1](2021)在《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人文学科的视角,首先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发展沿革和合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主题演化和引文网络两个维度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脉络,进一步以学科交叉视角,定量揭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结构特征,以期对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和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学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数据来源国内数据: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作为国内数据来源,分别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题录数据,经融合去重、去除无效和不相关数据后,最终获得国内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4159条,每条数据包含标题、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国际数据:选取Web of Science(Wo S)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和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为国际数据来源,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题录数据。每篇文献包含标题、作者、来源期刊、发表年份、摘要、关键词、作者地址信息、参考文献和被引频次等信息。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调查、阅读和分析肿瘤多学科诊疗和科学计量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书籍和政策文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创新点,以求全面客观的梳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演化规律。2.科学计量学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社会网络分析使用Pajek、VOSviewer和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实现节点中心性分析、网络聚类分析等,并绘制网络图。4.引文分析法使用Histcite软件构建引文网络,利用Cit Net Explore实现引文网络可视化和聚类分析,并利用Pajek软件提取引文网络主路径。5.专家咨询法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向肿瘤学领域相关专家请教,对论文观点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完成论文中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聚类的凝练。研究结果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国际: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稳定增加,2006年以来,呈现指数式增长趋势;美国发文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国际论文2010年以后开始快速增长,但是发展速度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和法国的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是影响力最高的科研机构;国际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是乳腺肿瘤、肺肿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四种肿瘤;期刊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受到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等高影响力期刊的广泛关注。国内:1983年到2019年,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9年到现在为快速发展期;合作网络指标和发文分析发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八个医院不但自身影响力较为突出,而且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合作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注最多的癌症;精准医学、大数据、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住院时间等是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几年新增加的热点。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合作现状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和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合着率和合作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国家/地区合作论文被引频次要高于国内机构间合作论文,高于同机构作者合作论文,并且都要高于独着论文;科研合作研究的全球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最为密切,并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核心,而我国大陆则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而且合作伙伴比较单一,与美国合作论文占到我国跨国/地区合作论文的60%以上;机构合作网络形成8个具有地理临近特征的聚类;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都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3.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脉络20篇领域内高被引论文中16篇发表在2006年及以前,并且有5篇关键论文与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没有直接关系;主路经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可以分为早期应用研究阶段,中期的学科团队结构、功能和组织实现的探讨阶段和最近的多学科团队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阶段;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引文网络聚类分析发现6个规模较大的类团、规模最大的聚类关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结直肠癌等不同肿瘤的多学科诊疗组织构架、患者管理、诊断分期、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多学科诊疗相关的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余5个规模相对较大的聚类中论文主题相对集中。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词不断增加、关注的主题不断扩展,继承关键词占比不断升高,领域内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并且稳定性不断增加;主题演化分析表明,诊疗手段、姑息治疗和诊断方法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四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主题;近十年来,精准医学和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的主题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主题的出现、成长、分化及转移分析发现,持续性的研究主题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如姑息治疗主题从最开始的疼痛管理在后期逐渐扩增了疲劳、抑郁、质量指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研究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与学科交叉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均持续增长,表明该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同时间段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学科程度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在不同学科方向均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要局限于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呼吸系统几个学科;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和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研究结论1.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数据库论文发文趋势均显示,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2009年以后均进入快速发展状态,但是从国际数据库中国家/地区论文的分布分析发现,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引文影响力,都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机构发文和被引分析同样发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麻省理工总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相较于上述机构,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术圈的影响力仍然偏低。2.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国际/地区合作率和篇均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机构合作增加尤为明显,逐渐成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流合作方式。国家/地区合作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合作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国家/地区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而我国大陆、土耳其和埃及等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合作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边缘。3.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从内容和时间维度上总体可以分为早期探索、肿瘤多学科团队结构、功能、组织实现的探讨和如何提高多学科团队决策质量三个阶段。多学科会议时间优先级的高低、患者的诊断和病理信息是否充分、需要讨论病例的数量、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的特征等均为多学科团队决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多学科诊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是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呈多样化发展,新的研究主题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发现,从1971-2000年期间到2016-2019年期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持续上升,研究热度明显提高,主题之间演化更加复杂;主流演化方向稳定发展并持续成为研究热点,新的研究主题和稳定的专业主题不断出现。“治疗手段”、“姑息治疗”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主题,受到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人员的持续不断的关注,而“精准医学”、“肿瘤心脏病学”作为领域的新出现的主题,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相关问题,但是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分布差异明显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在时间序列上持续增长,代表着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科交叉指数总体上也在持续增长,意味着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总体上看,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地区主要倾向于从肿瘤学和外科学这两个学科角度来研究肿瘤诊疗相关的问题。美国从不同学科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程度都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而其他国家,除了在肿瘤学和外科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以外,英国在内科学、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领域,法国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和泌尿科学,意大利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血液学等领域表现突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医学研究与实验科学和呼吸系统,而其他学科研究比较薄弱。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肿瘤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在我国各个省区的顺利实施。2.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鼓励我国各区域之间积极开展跨区域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合作,以促进各区域肿瘤多学科诊疗质量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参与跨国/地区科研合作,寻求新的跨国/地区合作伙伴,加强与不同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尽可能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多学科诊疗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3.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学科体系,在强化固有学科方向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医学领域学科和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医学、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非医学领域学科的重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肿瘤的诊疗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肿瘤诊疗决策质量的提高。主要创新点肿瘤多学科诊疗受到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但还主要集中于临床诊疗实践和评价、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构成等方面,缺乏对领域产生、发展、演化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将科学计量学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题战略图、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和学科交叉测度等方法有机结合,同时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更加直观、科学的展示领域合作网络、知识演化和学科交叉图谱,系统梳理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合作、演化脉络和学科交叉情况。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以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对领域研究现状、合作、知识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缺乏多学科团队成员学科构成和不同学科专家在团队中角色的深入探讨。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对国内外肿瘤领域论文中作者添加主题标签,结合领域内专家建议,对作者的学科进行识别,探索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或者不同肿瘤诊疗团队成员的学科构成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方法确定不同学科专家在肿瘤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肿瘤多学科团队专家学科构成的一般特征,为我国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组织实现提供参考。

王鑫钢,张浩[2](2020)在《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肿瘤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而其带来的心血管毒性及危险因素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肿瘤心脏病学逐渐成为了一门新兴发展的交叉学科。儿童肿瘤幸存者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肿瘤疾病谱、治疗方式、心血管后遗症等各个方面与成人截然不同。虽已有多种针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但大部分情况下,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仍是预防其发展为终末期心血管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证实存在个体的基因易感性,而且癌症治疗后可能产生的结局多种多样,因此采用一刀切的诊疗方法是不合适的。相反,建立多学科良好的工作关系,评估各种治疗的风险和益处,并规划适当的监测是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现有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支持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用药指南推荐非常有限,多中心、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迫在眉睫。

李小鹰,张力,张静云,冯雪颖,李晓燕,齐学进[3](2020)在《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文中提出自2014年国家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后,于2016年又开展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目录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与中国相关的专业和专科目录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并与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设置进行异同分析,旨在为推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进程,逐步完善住专一体化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钦钦[4](2020)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的认知水平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于知信行模式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以期为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知识宣教和心脏康复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成组设计中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算,确定每组所需研究对象为45例,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5月在河南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抽取的信封中的数字,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最终纳入对照组41例、干预组43例患者。2.两组患者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本研究所需量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生活质量水平、心理状态等,干预组采取以知信行模式为依据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疾病知信行水平、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健康行为的改善效果。4.观察指标:量表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健康问卷-9项(PHQ-9)量表得分;实验室数据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LDL-C值、血压值、LVEF值;健康行为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吸烟情况;5.采取EXCEL数据表格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所用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卡方检验(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及工作情况、家庭收入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和既往病史、冠脉病变情况、置入支架个数等疾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10.473,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SF-36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5.797,P<0.05)。干预组患者尤其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这四个维度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4.干预前两组患者GAD-7、PHQ-9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吸烟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血压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效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23.852,P<0.05)。结论1.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态度,降低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经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血压情况控制良好,吸烟情况得到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提高。3.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量表可以作为衡量患者术后健康教育、疾病认知、行为改善的评价指标。

赵佳星[5](2020)在《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效果,主要是评价对PCI老年患者生活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BNP、心功能分级、焦虑情绪、服药依从性、一般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影响,为心脏康复护理的发展提供新方法。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70名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从随机数字表中选取70个随机数字,放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让老年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拿走,不要再放回去。抽到偶数者分配至实验组,抽到奇数者分配至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及每周三次的健康教育讲座。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治疗每天2次,每次60分钟,共36次,为期一个疗程的EECP治疗,IMB的健康教育时间同体外反搏治疗同期。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测,内容包括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6分钟步行试验(6MWT)、焦虑自评量表(SAS)、服药依从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心功能分级、BNP检测。采用SPSS软件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NP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能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IMB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有效的提高了PCI老年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距离、降低了BNP值、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效能。由此可见,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PCI老年患者的心脏康复。图2幅;表20个;参180篇。

张秀文[6](2020)在《郭氏养心益智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郭氏养心益智操为干预方法,探索冠心病PCI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的具体可行的中医运动处方。通过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短问卷)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评估郭氏养心益智操的实际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以规范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联合郭氏养心益智操为干预方法,对照组仅以规范化冠心病二级预防为干预方法,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分别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分,综合评价郭氏养心益智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并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基本资料:经过1月的干预,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的病例数为30例和29例,总脱落率2%,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2.SAQ评分: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AQ各评价方面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评价方面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躯体活动受限情况、疾病认知度、治疗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理状态: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的SAS、SDS分值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睡眠情况: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三个评价因子得分比较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的PSQI总分和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入睡时间得分和睡眠时间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评价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睡眠效率得分和催眠药物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体力活动: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PA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PAQ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IPAQ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在干预1月后,试验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9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6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经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郭氏养心益智操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2.郭氏养心益智操可显着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明显增加患者的体力活动;3.郭氏养心益智操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躯体活动,提高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利于患者保持身心健康,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

潘锋[7](2019)在《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文中提出金秋十月,伴随着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10月11日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简称"长城会")、亚太心脏大会2019(APHC)、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2019(ICCPR)、第十三届五洲心血管病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全面回顾了长城会30年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

汤慧敏[8](2019)在《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八段锦运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并分析患者在心功能疗效、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方面的变化,初步评价八段锦运动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出对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II—III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必要的心理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康复运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中医临床症候积分、6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无氧阈代谢当量(MetAT)、无氧阈功率(WAT)、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VO2/KgAT)等结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吸烟史、NYHA心功能分级、LVEF值、心衰基础病因以及治疗用药情况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NYHA心功能疗效方面,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八段锦运动方案12周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经12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候积分相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改善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两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中医症候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4.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及下降的程度方面相比较均在统计学方面有差异(p<0.05),且两种治疗方案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以八段锦运动治疗组更具优势。5.运动耐量方面:经12周治疗后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且两组治疗后结果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前后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差值进行比较,差值结果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心肺功能方面:在无氧阈代谢当量、无氧阈功率、无氧阈值时的公斤摄氧量三方面,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两组间治疗后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差值相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八段锦运动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无氧阈水平,提升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缓解患者心衰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潘锋[9](2019)在《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5年来,我国心脏康复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专家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心脏康复的临床实践中。在去年10月份举行的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教授以《心血管康复:理念与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心脏康复的理念和近年来我国心

高炜,徐顺霖[10](2017)在《中国心脏康复的历史回顾及专业化发展战略》文中指出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巨大进步及其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明显[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以及吸烟、不良饮食习惯、职业紧张和运动参与度低,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改善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心血管疾病预防、治

二、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肿瘤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概况
        1.2.2 科学计量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分析工具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历史脉络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引文网络总体分析
        2.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知识基础
        2.2.3 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
        2.2.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2.3 讨论和小结
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态势分析
    3.1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3.1.1 数据处理
        3.1.2 分析方法
        3.1.3 相关指标
    3.2 结果分析
        3.2.1 国际数据库论文年度分布
        3.2.2 国际数据库论文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3.2.3 国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特征
        3.2.4 国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特征
        3.2.5 国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特征
        3.2.6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不同肿瘤分布特征
    3.3 讨论和小结
4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合作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4.1.2 合作类型
    4.2 结果分析
        4.2.1 研究论文合作率变化趋势
        4.2.2 合作规模分析
        4.2.3 不同合作类型引文影响分析
        4.2.4 国家/地区合作网分析
        4.2.5 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2.6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3 讨论和小结
5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预处理
        5.1.3 研究时区划分和关键词阈值的选择
    5.2 结果分析
        5.2.1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进覆盖动态分析
        5.2.2 不同时区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分析
        5.2.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
    5.3 讨论和小结
6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分析
    6.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国内数据库发文趋势分析
        6.2.2 国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和合作分析
        6.2.3 国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和合作分析
        6.2.4 国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
        6.2.5 不同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的时间趋势分析
        6.2.6 国内数据库论文主题聚类和热点分析
    6.3 讨论和小结
        6.3.1 当前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6.3.2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6.3.3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但跨团队合作尚需深化
7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及国家/地区差异动态演化
    7.1 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2.1 学科整体状况分析
        7.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测度的数据构建及测度
        7.2.3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国家/地区学科交叉程度差异分析
    7.3 讨论和小结
8 讨论与结论
    8.1 研究结论
        8.1.1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8.1.2 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
        8.1.3 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8.1.4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
        8.1.5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学科分布差异明显
    8.2 对策建议
        8.2.1 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
        8.2.2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
        8.2.3 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心脏病学的学科定位
2 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进程
3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特点及意义
    3.1 儿童肿瘤与成人肿瘤的差异
        3.1.1 疾病谱不同
        3.1.2 发病机制不同
        3.1.3 基因突变类型不同
    3.2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意义
4 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5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5.1 心脏毒性分类
    5.2 心脏毒性机制
    5.3 心脏毒性监测
        5.3.1 超声心动图:
        5.3.2 心脏磁共振成像:
        5.3.3 放射性核素心脏血管造影:
        5.3.4 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5.4 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
        5.4.1 优化化疗方案:
        5.4.2 心脏保护剂:
        5.4.3 心脏康复:
6 CTRC的基因易感性
7 儿童肿瘤心脏病学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3)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情况[1-4]
2 英国情况[5-8]
3 加拿大情况[9]
4 日本情况[10]
5 中国情况
    5.1 香港特别行政区情况[11]
    5.2 内地情况

(4)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心脏康复的现状
        1.1.3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1.3.1 操作性定义
        1.3.2 知信行理论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排标准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2.1 干预组
        2.2.2 对照组
    2.3 干预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方法
        2.3.1 量表评价指标
        2.3.2 实验室评价指标
        2.3.3 健康行为评价指标
        2.3.4 资料收集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研究设计阶段
        2.4.2 研究实施阶段
        2.4.3 调查结束
    2.5 伦理原则
        2.5.1 知情同意原则
        2.5.2 不伤害原则
        2.5.3 保密原则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的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2.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2.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知信行水平量表的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3.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3.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得分比较
        3.4.1 干预前得分比较
        3.4.2 干预后得分比较
        3.4.3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
    3.5 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值、LDL-C值、LVEF值的比较
        3.5.1 组间比较
        3.5.2 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在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长度的比较
        3.6.1 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3.6.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7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情况改变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抽烟人数情况改变的比较
4 讨论
    4.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
    4.2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4.3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焦虑、抑郁的情绪
    4.4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PCI术后健康状况
    4.5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4.6 今后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一般人口学资料
附录C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附录D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信行水平评估量表
附录E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附录F 患者健康问卷-9项量表(PHQ-9)
附录G 患者疾病资料(医护人员填写)
致谢
论文发表及课题基金申请情况

(5)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价指标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技术路线图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1.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NP的比较
        1.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比较
        1.2.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1.2.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1.2.7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1.3 讨论
        1.3.1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力
        1.3.2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改善PCI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
        1.3.3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1.3.4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3.5 基于IMB的健康教育+体外反搏治疗提高PCI老年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
        1.3.6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1.3.7 创新点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及流行病学
        2.1.1 相关概念
        2.1.2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2.2 康复医学的发展
    2.3 心脏康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体外反搏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2.5 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应用
    2.6 IMB技巧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患者的一般资料
附录 B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附录 C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D 服药依从性量表
附录 E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郭氏养心益智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中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用于心脏康复的基本理论
        2. 中医心脏康复的形式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冠心病PCI术后康复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1. 康复运动的作用机制
        2. 康复运动的益处
        3. 康复运动的实施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双心医学指导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1. 冠心病PCI术后与精神心理问题
        2. 中医对双心医学的认识
        3. 双心医学在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及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和排除标准
        5. 退出和脱落标准
        6. 试验方案
        7. 统计学方法
        8. 本研究的创新性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3. 心理状态( SAS、SDS)
        4. 睡眠情况(PSQI)
        5. 体力活动(IPAQ短卷)
        6.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判定
        7. 结果分析
    讨论
        1. 冠心病PCI术后与运动疗法探讨
        2. 冠心病PCI术后康复的中医理论探讨
        3. 郭氏养心益智操探讨
    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附录1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录4 IPAQ短问卷
    附录5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7)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心血管病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
30年引领中国心血管病学科创新发展
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互联网为心血管病防控提供新机遇
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生活方式干预意义重大
专家简介

(8)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疾病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心脏康复的概述
        1.3.1 心脏康复的概念
        1.3.2 心脏康复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3 心脏运动康复的认识
        1.3.4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1.4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中医康复概述
        1.4.1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症状的认识
        1.4.2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1.4.3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治则治法的认识
        1.4.4 中医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1.5 八段锦的相关认识与临床研究进展
        1.5.1 八段锦运动对肌肉力量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1.5.2 八段锦运动对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5.3 八段锦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1.5.4 八段锦的中医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临床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病例标准
        2.2.4 排除病例标准
        2.2.5 终止研究标准
        2.2.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分组
        2.3.2 治疗方案
        2.3.3 康复运动方案
        2.3.4 观察指标
        2.3.5 疗效判定标准
        2.3.6 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4.2 基础资料分析
        2.4.3 疗效指标结果
        2.4.4 安全性观察
    2.5 结论
        2.5.1 NYHA心功能疗效
        2.5.2 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5.3 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
第三章 讨论
    3.1 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研究的必要性
    3.2 八段锦运动康复治疗的可行性
    3.3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3.4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影响
    3.5 八段锦运动对CHF患者中医症候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6 未来慢性心衰康复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心脏康复获益毋庸质疑
把握心脏康复安全性
我国心脏康复进入快速发展期
拓展心脏康复新领域
专家简介

四、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D]. 苏闫兵.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儿童肿瘤心脏病学的进展与挑战[J]. 王鑫钢,张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20(05)
  • [3]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J]. 李小鹰,张力,张静云,冯雪颖,李晓燕,齐学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0(05)
  • [4]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D]. 张钦钦. 河南大学, 2020(02)
  • [5]基于IMB的健康教育配合体外反搏治疗对PCI老年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D]. 赵佳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郭氏养心益智操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张秀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J]. 潘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30)
  • [8]八段锦运动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汤慧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教授[J]. 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19(10)
  • [10]中国心脏康复的历史回顾及专业化发展战略[J]. 高炜,徐顺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08)

标签:;  ;  

我国康复心脏病学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