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

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

一、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姜百超,李可大[1](2021)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痛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作为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已经成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往往是其首选的治疗措施,但部分患者术后仍有残余疼痛,影响治疗效果。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和多种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术后残余疼痛症状,且可在短期恢复椎体高度,增加骨密度。本文对近几年中医特色治疗OVCF术后残余痛进行综述,为不同类型的术后残余痛患者治疗方案提供选择。

梅建成,邓复民,陈章,陈斌[2](2021)在《中药湿热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活动度(前屈、后伸、侧屈)、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神经肌电图指标(腓神经F波潜伏期、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9.624,P=0.002);治疗后,2组JOA各项评分,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hs-CRP、IL-6、TNF-α水平及腓神经F波潜伏期、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胫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增加或降低,且观察组升高、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药湿热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佳,可缓解患者压迫痛,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程度,延缓病情加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璨[3](2021)在《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改良中药湿热敷与传统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了解改良中药湿热敷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腰突症的护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杭州市某三甲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 14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改良中药湿热敷(改良中药敷料+电磁波理疗仪照射);对照组1采用传统中药湿热敷1(传统中药药巾+橡胶单包裹);对照组2采用传统中药湿热敷2(传统中药药巾+电磁波理疗仪照射)。三组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5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以下简称JOA评分)和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以下简称VAS疼痛评分),并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舒适度以及不良事件,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干预前临床症状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组内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3.JOA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19.66±0.57),(17.29±0.36)和(19.55±0.33),干预组与对照组1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JOA评分分别为(24.316±0.48),(21.079±0.34)和(23.395±0.29),干预组与对照组 1 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疼痛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31 6±0.26),(3.947±0.21)和(3.368±0.16),干预组与对照组 1 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29±0.21),(2.08±0.13)和(1.87±0.17),干预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存在差异(P<0.05)。5.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81.58%和92.11%,统计分析比较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显效人数。6.次要结局指标舒适度,不良反应及额外的医疗处理情况: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舒适度评分中,干预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存在差异(P<0.05),三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分别为(0.68±0.11),(1.34±0.09)和(1.07±0.10),无不良反应及额外的医疗处理。结论 1.从三组患者JOA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比较看,三组干预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改良中药湿热敷较传统中药湿热敷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2.三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说明改良中药湿热敷疗效优于传统中药湿热敷。3.改良中药湿热敷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并且具有较为显着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症状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可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刘冉冉[4](2020)在《运动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运动灸配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运动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简、便、效、廉、的方法,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观察组予运动灸加针刺,对照组予常规针刺,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12次为一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JOA评分以及VAS评分,通过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有所升高,VAS评分均降低,差别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动灸配合针刺和单纯针刺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疗效。2.运动灸结合针刺组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说明联合治疗的疗效更好。3.运动灸作为安全有效的特色疗法,简便易行,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感舒适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中原[5](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朱圣芳[6](2020)在《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运用中药蜂蜡热敷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从临床整体疗效、腰部疼痛程度、腰部功能评分和优异性方面,观察研究该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蜂蜡热敷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意义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以期从客观的科学评价中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筛选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东莞市仁康医院中医科门诊病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将符合寒湿型腰肌劳损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受试者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对照组为中医封包热敷联合电针疗法,两组针刺选取的穴位为肾俞、大肠俞、阿是穴、L2~L5腰夹脊、委中穴、腰阳关穴,患者取俯卧位,露出腰部,医者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再连结电针仪,并以TDP照射,30分钟后拔去毫针及撤掉电针仪,治疗组施以中药蜂蜡热敷于患者腰部,对照组施以中医封包热敷患者腰部。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一个疗程为5天,每个疗程期之间间隔休息一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初次和最后一次治疗完成后将临床症状、体征和视觉模拟计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进行汇总比较,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检验水平为准,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VAS评分、ODI功能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在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ODI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统计学检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组间比较:治疗后的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比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均较低,统计学检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体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治疗组30例,治愈3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1.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与中医封包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均有疗效。2.在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总体疗效方面,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优于电针结合中医封包疗法,且患者舒适,无不良反应。3.中药蜂蜡热敷联合针刺疗法安全有效,作用明显,患者接受度高,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曹雪[7](2020)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探索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治疗的临床可行方法,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骨伤一科自20 1 9年01月至20 19年12月收治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共6 0例,根据随机对照试验,将样本随机分配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0例。失访病例按无效计算。观察组患者选取患侧穴位行温针灸法治疗2 0分钟,5小时后予患处中药热敷治疗,日1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选取患侧穴位行针灸治疗2 0分钟,5小时后予患处中药热敷治疗,日1次,7天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1天。分别在疗程前、第1疗程结束的间歇期及第2疗程结束后5±2天对受试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观察评定。以第2疗程结束后5±2天评定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估依据。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度、肩关节C o n s t a n t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对受试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研究结果1.临床症状改善度:观察组的临床改善度为(8 2.1 6±4.3 2)%总显效率为6 8.5%,对照组的临床改善度为(77.00±4.70)%,总显效率为3 6.2%,合并显效、有效、缓解为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上均可取得有效的成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改善度,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试验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而观察组应用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法。2.肩关节C o n s t a n t评分:疗程开始前,分别用肩关节C on s t a n t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对2组进行组间比较,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差异,均为P>0.0 5,可相互比较。2组受试者于治疗后再次根据肩关节Co n s t a n t评分法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的组间比较,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应用的治疗方法在恢复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应用的治疗方法。3.复发率:就诊第3个月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3.2%,对照组为13.3%,P<0.0 5有显着差异性,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远期疗效上,观察组的治疗方法要优于治疗组。结论温针灸与单纯针灸配合中药热敷均能有效地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在同时使用中药热敷的情况下,应用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临床症状与恢复肩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针灸的治疗方法,且疗程结束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温针灸配合中药热敷的方法临床作用疗效确切,安全,且作用较单纯针灸持久,对于临床上提高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长远疗效上均有重要意义。

杨丹[8](2020)在《太极推拿治疗大学生颈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太极推拿治疗颈痛的临床疗效;探究推拿次数对颈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借助同位素标记(i TRAQ)技术,初步研究推拿干预颈痛后血清蛋白质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功能。方法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2019年12月,招募地点设置在湖北省中医院及湖北中医药大学,共纳入符合颈痛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0名,随机分为A组和B组。并从体检中心招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本次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临床研究,A组=湿热敷,B组=太极推拿,两组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天1次,共治疗7次,在10天内完成。以VAS评分,NDI评分为观察指标。VAS评价时间点为:治疗前记为TO;第1次治疗结束即刻,记为T1;第3次治疗结束即刻,记为T3;第5次治疗完即刻,记为T5;第7次治疗后即刻,记为T7,一共观测5次。NDI评价时间点为治疗前,第7次治疗结束即刻,一共观测2次。将两组不同测量时间点的VAS,NDI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同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的VAS,NDI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二是机制研究,取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3例,B组推拿治疗前3例,推拿治疗后3例标本血清,去除血清中高丰度蛋白,经i TRAQ标记和分组后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O搜库分析,比较推拿治疗前后血清差异蛋白数量,分析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蛋白功能。结果一、临床研究结果1.基本信息共招募受试者100人,三组共脱落12人,脱落率为12%,其中热敷组可计算样本量32人,推拿组33人,健康对照组23人,共88人,其中纳入男性32人,女性56人。统计结果显示,A组和B组受试者基线数据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比较两组组间比较结果:T0:A组VAS评分与B组VA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A组VAS评分<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A组VAS评分与B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T5:A组VAS评分>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A组VAS评分>B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结果:热敷组和推拿组中,VAS评分T0>T1>T3>T5>T7,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次测量时间点的VAS评分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将VAS评分T0-T0差值0为基准,将d1=T1-TO,d2=T3-T1,d3=T5-T3,d4=T7-T5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后,A组统计分析后,d3>d4>d2>d1,热敷治疗第五次后测量的VAS评分差值最大,差值曲线较平缓。B组比较结果为d3>d2>d4>d1,推拿治疗第五次后测量的VAS评分差值最大,但推拿治疗差值曲线的峰值较热敷治疗更明显。3.NDI评分比较两组组间比较结果:T7:A组与B组的N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结果:T7:A组NDI评分T7<T0,湿热敷治疗7次后的N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DI评分T7<T0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7次后的N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二、机制研究结果推拿治疗前(Pain)与健康对照组(Control)相比,总有79个差异蛋白,数量上调的蛋白39个,数量下调蛋白40个。推拿治疗7次后(Pain therapy)与健康对照组(Control)相比,共有95个差异蛋白,数量上调蛋白有39个,数量下调的有56个,治疗7次后(Pain therapy)与治疗前(Pain)相比,差异蛋白数量为49个,上调的蛋白15个,下调的蛋白34个。。将治疗7次后(Pain therapy)与治疗前(Pain)得49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的蛋白15个,下调的蛋白34个,在GO数据库中进行搜库分析,按照蛋白功能,参与细胞组分,参与的具体生物过程进行分类,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进程有23种,其中生物黏附功能只有下调蛋白参与,其他22种生物进程中上调、下调蛋白均有参与。8种细胞组分,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均有参与。在8种分子功能,上调蛋白没有参与分子转导活性、抗氧化活性、细胞膜内环境这三种分子功能,其余分子功能均有参与。结论1.推拿治疗、湿热敷治疗均可以改善大学生颈痛受试者的疼痛及颈椎功能障碍。2.推拿治疗疼痛累积效应优于湿热敷治疗。3.随着推拿次数的增加,推拿治疗疼痛效应呈现首次效应-递增-平台期-渐缓-累积效应的趋势规律。4.推拿治疗前后的差异蛋白多种细胞组分、生物进程、分子功能,推拿治疗颈痛是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

李明韩[9](2020)在《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并探讨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本病的机理,为临床医师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提供治疗方法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被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存在残余腰背痛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椎,将符合标准的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增骨汤,浮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增骨汤治疗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增骨汤,毫针刺法每天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增骨汤治疗同治疗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月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数、SF-MPQ(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疼痛量表。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价患者的总体疗效。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全部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及两组脱落数等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月后总疗效结果表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治愈率为61%,显效率为21.7%,好转率为13.0%,无效率为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治愈率为30.4%,显效率为34.8%,好转率为26.1%,无效率为8.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P<0.05)。结论:1.浮针联合增骨汤疗法能有效减轻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的腰背痛,改善临床症状。2.浮针联合增骨汤疗法相比普通针刺联合增骨汤在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早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陈海宁[10](2019)在《脊髓康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韦贵康教授中药汤剂脊髓康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并探讨中药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康复的机理和方法。方法: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病例共60例,均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病房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前路手术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联合中药脊髓康内服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单纯常规康复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记录两组病患术前、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JOA评分(17分)、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分)、术后4周临床总体疗效以及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所得试验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术前JOA评分(17分)、术前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JOA评分(17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JOA功能恢复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持续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脊髓康内服和单纯常规治疗均能促进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1周,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短期内术后两组治疗方法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未显示其优势性;术后2周、4周,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对本病术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方面,相比于单纯常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脊髓康内服疗效更好。3、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脊髓功能状态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持续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常规治疗联合中药脊髓康内服和单纯常规治疗均能促进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1周,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短期内术后两组治疗方法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未显示其优势性;术后2周、4周,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说明观察组对本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在神经系统改善方面,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脊髓康内服疗效更好。4、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未体现优势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汤剂联合常规治疗4周内未能提高临床有效率。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部分病例均存在不良反应表现。结论: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统计学分析,中药汤剂脊髓康联合术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可以改善麻木、冷胀、紧束、沉重等症状,促进受损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疗效,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二、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OVCF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病因
    1.1 肝脾肾虚为本
    1.2 气虚血瘀为要
2 OVCF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机制
3 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腰背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
        3.1.1 中药内治法
        3.1.2 中药外治法
    3.2 针灸治疗
        3.2.1 毫针针刺法
        3.2.2 浮针治疗
    3.3 针刀治疗
    3.4其他治疗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2)中药湿热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3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JOA评分比较
    2.3 腰椎活动度比较
    2.4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5 神经肌电图指标比较
3 讨论

(3)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1. 概况
        2. LDH的病因病机
        3. LDH的国内外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样本量估算
        3. 随机分组
        4. 治疗方法
        5. 研究工具和评价指标
        6. 评价计划
        7. 资料收集方法与数据管理
        8. 统计分析
        9. 质量控制
        10. 伦理考量
        11. 技术路线
三、结果
    (一) 一般情况
        1. 年龄比较
        2. 性别比较
        3. 学历比较
        4. 职业比较
        5. 婚姻状况比较
        6. 居住情况比较
        7. 费用支付方式比较
        8. BMI比较
    (二) 疾病状况
        1. 病程比较
        2. 症状比较
        3. ADL比较
    (三) 治疗1疗程结果比较
        1. JOA评分比较
        2. VAS疼痛评分比较
    (四) 治疗2疗程结果比较
        1. JOA评分比较
        2. VAS疼痛评分比较
        3. 治疗有效率比较
    (五) 次要结局指标
四、分析与讨论
    (一) 改良中药湿热敷的作用机制
        1. 药物分析
        2.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分析
        3. 改良中药湿热敷分析
    (二)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1. 对肢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2. 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
    (三)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LDH患者次要结局指标的影响
        1. 舒适度评分
        2. 安全性
    (四) 创新点
    (五)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附录一 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三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附录四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附录五 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
致谢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4)运动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时间
        2.4 意外情况预防及处理方案
        2.5 观察项目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观察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4)
    4.安全性、依从性分析
讨论
    1.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中医的病因病机
        1.2 治疗方法
    2.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治疗机理探讨
        3.1 针刺依据
        3.2 选穴依据
        3.3 运动灸法的特色
        3.4 运动灸灸结合针刺的优势
        3.5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 5 年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附件

(5)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推拿疗法
        4.2 火针疗法
        4.3 针刺疗法
        4.4 艾灸疗法
        4.5 拔罐疗法
        4.6 中药外治疗法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1.1 腰部基本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1.1.2 流行病学的研究
        1.1.3 腰肌劳损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2.1 腰痛的源流
        1.2.2 腰痛的病因
        1.2.3 腰痛的病机
        1.2.4 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方案设计
        2.3.2 病例来源
        2.3.3 诊断标准
        2.3.4 纳入标准
        2.3.5 排除标准
        2.3.6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3.7 样本及样本量估计
        2.3.8 分组方法
        2.3.9 技术路线
        2.3.10 治疗方法
        2.3.11 观察指标
        2.3.12 疗效判定
        2.3.13 观察方法
        2.3.14 注意事项
        2.3.1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基线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4 不良事件观察
    3.5 数据分析总结
第四章 讨论
    4.1 中药蜂蜡热敷的研究概述
        4.1.1 蜂蜡的研究概述
        4.1.2 蜂蜡热敷依据探讨
        4.1.3 中药的选择依据
        4.1.4 中药蜂蜡热敷的作用机理探讨
    4.2 电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4.3 针刺穴位的选择依据
    4.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东莞仁康医院蜂蜡热敷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随机数字表
    附录3: 基本信息登记表
    附录4: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
    附录5: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附录6: 腰肌劳损临床症状积分表
    附录7: 腰肌劳损临床体征积分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2、祖国医学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方法
    3、现代医学对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认识
        3.1 解剖结构
        3.2 发病机理
        3.3 临床特点
        3.4 治疗方法
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疗效评定
        3.1 临床改善度对比
        3.2 肩关节Constant评分对比
        3.3 复发率随访
        3.4 统计方法
    4、临床观察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4.1 一般资料对比
        4.2 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
        4.3 肩关节Constant评分
        4.4 复发率比较
        4.5 安全性观察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8)太极推拿治疗大学生颈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受试者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受试者招募及评估
        2.3 随机分组及盲法
        2.4 治疗方法
    3 疗效评定方法
        3.1 VAS视觉模拟评分
        3.2 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分析
        5.2 VAS评分比较
        5.3 两组治疗不同阶段的NDI评分比较
机制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血清样本采集及质量控制
    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1 去除高丰度蛋白和蛋白浓度测定
        3.2 SDS-PAGE分离总蛋白及银染
        3.3 酶解和除盐
        3.4 iTRAQ技术标记肽段并分组
        3.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3.6 蛋白质鉴定及定量分析
        3.7 差异蛋白质功能注释
        3.8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4.1 血清蛋白质定量及染色结果
        4.2 差异蛋白数量比较
        4.3 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及蛋白功能
讨论
    1 大学生颈痛的选题思路
    2 治疗方案及评价指标的选择
    3 结果与分析
        (1)VAS颈痛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结果
        (2)不同推拿次数对颈痛症状的影响
    4 推拿治疗前后蛋白差异数量及差异蛋白的生物学信息
    5 本次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附件三: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附件四:治疗记录表及血液抽取记录表
致谢

(9)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脱落及剔除标准
        1.4 脱落病例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药物及器械
        2.3 入院处理
        2.4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3.1 患者基本资料
        3.2 安全性观测
        3.3 VAS评分
        3.4 ODI指数
        3.5 SF-MPQ评分
        3.6 总体疗效评价
        3.7 观察方法
        3.8 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VAS评分结果比较
        4.3 ODI 评分结果比较
        4.4 SF-MPQ 评分结果比较
        4.5 总疗效分析
        4.6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果分析
    1.增骨汤的方解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2.浮针疗法特点及机制研究
        2.1 浮针的特点分析
        2.2 浮针疗法基础理论
        2.3 浮针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作用机理的探讨
    3.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 OVCF 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优势
    4.研究结果探讨
        4.1 VAS评分分析
        4.2 ODI评分分析
        4.3 SF-MPQ评分分析
        4.4 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脊髓康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与辩证标准
        1.2.1 脊髓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与分组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病例排除标准
        1.3.3 病例剔除和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1.3.4 病例分组方法
2 临床观察
    2.1 治疗方法
        2.1.1 手术治疗
        2.1.2 药物治疗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一般项目
        2.2.2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试验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3.1 病例剔除与脱落
    3.2 治疗前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分析
    3.3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3.3.1 日本JOA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分表(17 分)
        3.3.2 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 分)
        3.3.3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3.4 安全性评价
        3.3.5 治疗结果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认识
        4.1.1 颈椎生理解剖
        4.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4.1.3 临床特征
        4.1.4 危害
    4.2 传统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认识
        4.2.1 病名认识
        4.2.2 病因病机认识
        4.2.3 症候分型
        4.2.4 CSM术后病因病机
    4.3 治疗
        4.3.1 非手术疗法
        4.3.2 手术疗法
    4.4 脊髓康主方及药物分析
        4.4.1 主方由来
        4.4.2 方药配伍
        4.4.3 全方药物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2 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临床研究技术路线流程图
    附录2 日本JOA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分表(17 分)
    附录3 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分)
    附录4 不良反应记录表
    附录5 知情同意书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背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痛的研究进展[J]. 姜百超,李可大. 中国疗养医学, 2021(11)
  • [2]中药湿热敷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 梅建成,邓复民,陈章,陈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7)
  • [3]改良中药湿热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D]. 王璨.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运动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冉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中药蜂蜡热敷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临床研究[D]. 朱圣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观察[D]. 曹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太极推拿治疗大学生颈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 杨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疗效观察[D]. 李明韩.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脊髓康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陈海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手法配合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