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谋发展,在创新上做文章

努力谋发展,在创新上做文章

一、奋发有为求发展 围绕创新做文章(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月明[1](2021)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注重加强党性教育是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进程中,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要顺利进行伟大斗争,成功应对大变局,进而深入推进伟大事业,圆满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当前,党内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缺失、纪律意识淡薄,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迎来许多新机遇、新契机、新变化,面临不少新挑战、新任务、新课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一重大命题。党性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提高党性教育质量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新时代为研究背景,以党员干部为研究对象,以党性教育为研究主题,以提高质量为研究视角,在阐述内涵特征,遵循理论渊源,回顾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分析现实际遇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前提。第二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分析。主要阐述党性、党性教育、党性教育质量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分析、党性教育培训等概念的逻辑关联,以及梳理党性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三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理论遵循。主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重点阐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鲜明特色和时代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主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梳理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第五章是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比较借鉴。主要分析苏共亡党亡国中党性教育的失败教训、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性教育的有益做法、发达国家主要政党党性教育的经验借鉴,为本文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第六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际遇。主要论述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短板,这是本文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七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主要论述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指向、主要原则以及评估维度。第八章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主要从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拓展途径、健全机制、增强合力五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

杨捷[2](2019)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是党的重要后备力量,是联系青年群众的重要纽带。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97的奋斗历程,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历程,是党的青年工作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认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青年化的发展历程。党的使命就是共青团的任务,党团关系始终体现出深层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社会逻辑,共青团始终紧跟党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推动了我国青年事学迈出有力步伐,青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青年的社会流动、价值观选择、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共青团体制机制壁垒凸显,传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团员流动机制、工作方式、组织建设方式等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工作任务,职能作用出现弱化;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降低,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下降;共青团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有脱离青年、被青年边缘化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对推进共青团改革从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进行重大安排部署。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进同新的一代,国家与社会现代化的新征程需要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建功立学,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的现实要求需要共青团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大势,为完成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引领青年方向、凝聚青年力量、汇聚青年人才、动员青年奋进。作为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必须明确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背景,研判并明晰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新挑战,做好新时代青年的引领、服务和联系工作,需要有效加强和切实改进共青团工作,致力于共青团创新发展对标党的新时代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建设面向新时代的现代化政党青年组织,进一步巩固党的青年群众执政基础,成为共青团急需解决的重大命题。从上述问题出发,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的共青团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先从党团关系、团青关系等方面对共青团顺应党的历史发展沿革的大背景进行了探究。1922年建团以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指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学,为实现党在不同时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党的事学发展的先锋力量,共青团组织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是党不可或缺的特殊力量和有力助手。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坚持问题指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分析、访谈结果分析,对当代青年特点、共青团功能及其实现、遇到的困境及存在的问论进行学学分析归纳,从而清晰判断共青团当前所处的方位和所面临的困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于服务青年成长、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青年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论益增强,对于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深刻改变着青年的流动、分布和聚集,对构建覆盖有效的新型组织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化深刻改变着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和传播动员方式,对于共青团减少叠床架屋、实现扁平化运转,提升组织青年、宣传青年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共青团工作现状和建设能力来看,共青团改革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共青团事业正值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还有许多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改革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还没有有效破解,工作理念、方式、作风等方面的路径依赖依然普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四化问论的根源壁垒没有彻底清除。全团抓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自觉性还不够,吸引力、感染力还需持续加强。服务青年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不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新时论共青团作用的发挥。共青团出现了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有被青年边缘化、党政边缘化,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的危险。新时代的共青团任重道远,必须要有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对探索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建设的方向、任何重点和实施路径提出建议。新时代新青年,当代青年将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征程,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是向世界展示大国青年形象的新时代。共青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统领,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变革的要求,坚持以青年为本,科学把握青年特点和需求,解决机制体制、组织方式、“四化”等突出问题。坚持思想立团、固本兴团、改革强团、从严治团,着力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四化”问题,牢牢抓住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作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三个根本性问题,抓牢引领、服务、联系青年的根本生命线,当好党桥梁和纽带。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强化共青团的革命性锻造,从严管团治团,始终成为忠诚于党、紧跟党走的共青团,思想先进、信念坚定的共青团,心系青年、根植青年的共青团,勇于担当、奋发进取的共青团,朝气蓬勃、纪律严明的共青团,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努力把青年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带领广大青年更好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永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何绍辉[3](2011)在《贫困、权力与治理 ——红村扶贫开发的故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部J省红村扶贫开发故事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故事发生、发展及其结束的全过程描述、理解与解释,来探讨转型期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本质特征及其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与回应农村基层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红村扶贫开发为期一年的亲身参与及观察,对整个扶贫开发历程有了基本把握。论文通过以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为接点,讲述了故事中的权力运作及其策略技术;通过以国家权力与地方性权力的互动为核心,考察了故事中两种权力力量的碰撞、磨合与共存。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获得对于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开发过程的整体认知,获得对于扶贫开发过程中的权力、技术、关系与策略的解读,获得对于农村基层治理与国家政权建设基本逻辑的理解。全文通过对扶贫开发工作中工作组(国家)、地方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考察,获得了如下基本认识:第一,运动式治理是转型期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转型期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逻辑;转型期运动式治理之所以广泛存在并发挥作用,从根本上而言是后全能体制的约制,亦是集权式治理逻辑的延续。第二,人民公社解体、农业税费取消之后,国家权力并未完全退出乡村社会;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实质性变化,并非是国家权力全面退出乡村社会所能简单表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治理性而非政治性变化,其只不过是国家控制乡村和进行基层治理的战略、策略与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正在从一种身体治理走向技术性治理、从全能型控制走向选择性控制。第三,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方向应是加强基础性权力的构建与促进现代官僚制度的理性化,转变基层治理战略,充实基层治理资源,使运动式治理逐渐转向制度性治理,以实现现代国家的成功构建。

李林[4](2011)在《党的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委信息工作机构是为党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中心,是向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反馈信息的主渠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兴亡和人民福祉。各级党委信息部门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委决策的科学与否。因此,加强党的信息工作,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信息情报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信息情报工作,注重发挥信息情报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党的信息情报工作的创建、发展和成熟各个阶段都有精辟的阐述,这些阐述是我党信息情报工作所应遵循的重要理论依据。在中国共产党信息情报发展的历史上,无数信息情报战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总结党的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有利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信息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工作对各级党委决策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大。但在信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将有利于破解信息工作发展的瓶颈,探索新时期党的信息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展开对党的信息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党的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归纳了党的领导人对信息情报工作的论述,为深入分析研究信息工作理论提供了依据。通过阐述党的信息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基本特征、基本规律以及信息在决策运行中的特点,说明党的信息工作对于党委决策和领导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第二章党的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通过回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信息工作发展的历程,阐述党的信息情报工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党的信息情报工作所创造的历史功绩是中国革命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年代,情报信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存亡,没有卓有成效的情报信息工作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等观点。第三章党的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通过分析党的信息工作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必须围绕“三执政”充分发挥信息作用,提供全方位的的信息服务。第四章党的信息工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通过全面分析党的信息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信息工作提出路径。第五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对策。针对当前党的信息工作实际,提出关于建立信息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运行机制、全程跟踪反馈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建议,力求使党的信息工作更加完善,进而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王建刚[5](2011)在《胜利油田高培党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是胜利石油管理局高培党校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充分调动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共同推动高培党校科学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围绕愿景目标,立足新起点,提升新境界,实施大作为;二是依靠教职员工,坚持以人为本,挖潜创新,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思想氛围;三是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办法,为工作目标的完成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张亮,孟霞,史雪红,顾新勇,杜磊,李新安,何荣,冯瑶[6](2011)在《转变干部作风 服务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文中研究指明前言:作风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软实力,对外关系到自治州的吸引力,对内关系到自治州的凝聚力,这也是自治州发展环境优越与否的重要标志。参加自治州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专题培训班的各级领导对此都有着清醒的认识。 根据专题培训班的教学课程

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经信委、孝感市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梅学书,涂世创,李少锋,孙瑜,郭志泉,余爱民,胡光辉,管志刚,李传国,郑黎明[7](2010)在《通江连汉兴孝感——孝感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文中指出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动地而名贯古今,该市地处鄂东北,紧邻大武汉。近年来,他们抢抓国家建立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机遇,全方位对接武汉大平台,借势发展,融合发展,加快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实现了

王延[8](2009)在《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简称伊犁州直)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由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经济实力、企业管理、产业水平、生态环境、区域管理、对外开放、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创新等影响要素构成。伊犁州直主要经济特征是矿产旅游和特色农业,大农业优势明显,旅游业潜力巨大。总体而言,伊犁州直经济基础和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比较薄弱,生态环境不平衡,市场发育程度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技术转换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够稳定,企业和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区域创新文化缺乏,资源优势远远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伊犁州直区域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区位优势,另一个是资源优势。其中最大优势是区位地缘优势,最富竞争力的条件因素是对外开放。为提高伊犁州直区域经济竞争力,要依托区位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实施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向西开放的新格局,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要落实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强势推进工业化建设,走具有伊犁州直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解放思想,加快文化创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动员各族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伊犁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当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伊犁。

胡大白,杨雪梅,张锡侯,罗煜,李高申,樊继轩,汤保梅,王军胜,时会永,李艳杰,董黎丽,褚清源,冯玉荣,陶继新,刘万福[9](2009)在《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走向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民办本科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育模式。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学分制、就业机制等,实现育人目标。

崔海波[10](2009)在《三位一体打造精品团学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三位一体打造精品团学工程"的方针策略,审视和指导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对于把握教育市场规律,增进组织管理效能,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树立学生工作创新理念,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工作发展。

二、奋发有为求发展 围绕创新做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奋发有为求发展 围绕创新做文章(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概念分析
    2.1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内涵
        2.1.1 党性与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涵
        2.1.2 党性教育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
        2.1.3 质量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的内涵
        2.1.4 新时代的内涵
    2.2 党性教育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联
        2.2.1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
        2.2.2 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
        2.2.3 党性教育与党性分析
        2.2.4 党性教育与党性教育培训
        2.2.5 党性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2.2.6 党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2.3 党性教育的主要特征
        2.3.1 党性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3.2 党性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
        2.3.3 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要求
        2.3.4 党性教育具有渗透的独特功能
        2.3.5 党性教育具有内在的科学规律
第3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理论遵循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1.2 列宁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1 毛泽东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2 邓小平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3 江泽民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2.4 胡锦涛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
        3.3.1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3.2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色
        3.3.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性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第4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考察
    4.1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4.2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4.2.1 坚持正确路线、把握发展方向
        4.2.2 注重思想引领、加强理论武装
        4.2.3 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4.2.4 服务中心任务、强化问题导向
        4.2.5 体现从严从实、融入日常经常
第5章 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比较借鉴
    5.1 从苏共亡党亡国看苏共党性教育的失败教训
        5.1.1 曲解、淡化甚至丢弃马克思主义
        5.1.2 忽视党的宗旨教育
        5.1.3 缺乏正确的党史教育
        5.1.4 对党忠诚教育缺失
        5.1.5 党性教育走形式、假大空
    5.2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性教育的有益借鉴
        5.2.1 越南共产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2 朝鲜劳动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3 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2.4 古巴共产党开展党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5.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党党性教育的批判借鉴
        5.3.1 美国共和党、民主党的党性教育
        5.3.2 德国、法国、英国主要政党的党性教育
        5.3.3 日本、新加坡主要政党的党性教育
第6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际遇
    6.1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意义
        6.1.1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6.1.2 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6.1.3 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6.1.4 进行伟大斗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
    6.2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机遇挑战
        6.2.1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生动实践带来的新契机
        6.2.2 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6.2.3 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带来的新变化
        6.2.4 党的历史方位和党员队伍变化带来的新任务
        6.2.5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6.2.6 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新课题
    6.3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短板
        6.3.1 党性的宣传阐释有所滞后
        6.3.2 党性教育认识误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6.3.3 党性教育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娱乐化倾向
        6.3.4 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问题仍然突出
        6.3.5 党员干部参加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
        6.3.6 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第7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
    7.1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7.1.1 求真务实的理念
        7.1.2 与时俱进的理念
        7.1.3 全面从严的理念
        7.1.4 分类施教的理念
        7.1.5 贯通协同的理念
    7.2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目标指向
        7.2.1 根本目标和基本目标
        7.2.2 统一目标和分类目标
        7.2.3 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
    7.3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原则
        7.3.1 政治引领与服务大局相结合
        7.3.2 思想改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7.3.3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7.3.4 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
        7.3.5 集中学习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7.3.6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7.4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的评估维度
        7.4.1 党性教育的适用度
        7.4.2 党性教育的满足度
        7.4.3 党性教育的保障度
        7.4.4 党性教育的有效度
第8章 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
    8.1 丰富党性教育内容
        8.1.1 深化党性教育需求调研
        8.1.2 精心抓好重点内容教育
        8.1.3 认真抓好基本内容教育
    8.2 创新党性教育方法
        8.2.1 坚持运用讲授式方法
        8.2.2 广泛运用渗透式方法
        8.2.3 倡导运用案例式方法
        8.2.4 深入运用互动式方法
        8.2.5 积极运用典型式方法
        8.2.6 大胆运用体验式方法
    8.3 拓展党性教育途径
        8.3.1 加大集中培训力度
        8.3.2 抓好集中教育活动
        8.3.3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8.3.4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8.3.5 用好实践锻炼平台
        8.3.6 发挥环境影响作用
        8.3.7 注重加强自我教育
    8.4 健全党性教育机制
        8.4.1 健全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8.4.2 健全党性教育保障机制
        8.4.3 健全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8.4.4 健全党性教育宣传研究机制
    8.5 增强党性教育合力
        8.5.1 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8.5.2 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
        8.5.3 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
        8.5.4 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8.5.5 加强党性教育的工作统筹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共青团组织的相关概念
    一、共青团组织的概念及内涵
        (一)共青团的内涵
        (二)共青团的属性
    二、共青团的组织机构设置
        (一)共青团的最高领导机关
        (二)共青团的代表大会
        (三)共青团的机构构成
    三、团员、青年的内涵
        (一)青年的概念
        (二)团员的内涵
    四、共青团与其他青少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一)与群团组织框架内青少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二)与群团组织框架外青年组织的关系模式
第二章 共青团的历史沿革和职能演变
    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
        (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救国组织工作
        (三)在抗论战争时期的组织工作
        (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建工作
        (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职能演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走在建设一线
        (三)“文革”时期工作停滞
        (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三、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职能演变
        (一)组织恢复和调整时期
        (二)在投身改革开放中探索发展
        (三)加强服务能力探索扩大工作外延
        (四)全面推进组织建设和工作方式创新改革
        (五)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职能演变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共青团工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二)共青团进入新时代
    五、发展的历史经验启示
        (一)政治性是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三)先进性是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力量所在
第三章 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发展困境
    一、新时代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一)新时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方位
        (二)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党和国家对青年高度重视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重要保证
    二、当代青年的特点
        (一)价值观呈现求真务实、豁达自信
        (二)奋斗成为鲜明的人生基调
        (三)民主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
        (四)分布呈现流动、分化和重组的特点
        (五)网络化使青年更具国际视野
    三、当代青年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价值观多元化冲击理想信念
        (二)身体与心理健康存在压力和不适
        (三)学业就业职业压力增大
        (四)婚恋社交存在差异化困难
        (五)物质和社会保障需求与现实矛盾凸显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四化”倾向使共青团有脱离青年的危险
        (一)“行政化”倾向
        (二)“机关化”倾向
        (三)“贵族化”倾向
        (四)“娱乐化”倾向
        (五)“四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二、能力不足导致战斗力下降
        (一)思想引领能力弱化,凝聚力下降
        (二)服务青年和大局能力不足,吸引力下降
        (三)团青不分,先进性不足
        (四)共青团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团组织有效覆盖不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一)组织覆盖存在空白点
        (二)基层组织建设依然薄弱
        (三)团组织有效覆盖不足的原因
    四、新媒体阵地建设能力不足,思想引领力弱化
        (一)新媒体弱化了共青团的政治影响力
        (二)新媒体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
        (三)新媒体建设能力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遵循
    一、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
        (一)夯实党执政治国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
        (二)共青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促进共青团自身发展的必然之举
    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基本遵循
        (一)坚持党管青年,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二)坚持用好马克思主义改革的方法论
        (三)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四)坚持问题指向,解决突出问题
        (五)坚持团要管团,加强组织保证
第六章 共青团改革融入新时代的路径研究
    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增强政治性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
    二、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
        (一)加强对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内化
        (二)增强对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外化
    三、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
        (一)用党的先进事学激励青年,增强先进性
        (二)发挥团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先进性
    四、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增强群众性
        (一)扩大工作有效覆盖,增强组织认同感
        (二)推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机制,有效服务青年全面发展
        (三)大力开展青年的网络“群众路线”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面活跃
    五、打造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提升思想引领影响力
        (一)提升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能力
        (二)打造“网上共青团”,实现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灵活性
        (三)提升能力,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六、对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团
        (一)从严治团,政治上要严
        (二)从严管好共青团的组织
        (三)从严管好共青团的干部队伍
        (四)从严管好团员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贫困、权力与治理 ——红村扶贫开发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本文主要出场人物一览表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文献回顾
    1.3 核心概念
    1.4 研究类型与方法
    1.5 文本框架
第二章 "准备工作":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2.1 "千年等一回":变迁运动的开幕
    2.2 "组织队伍":运动中的"钦差大臣"
    2.3 "难以产出的规划":后派性斗争下的村庄政治
    2.4 国家权力介入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三章 "日常工作":流变的生活政治
    3.1 "喝酒":艺术与政治并存
    3.2 "搞活动":休闲、工作两不误
    3.3 "接待":没完没了
    3.4 日常生活中的权力与政治
第四章 "中心工作":实践中的协调术
    4.1 水库之"深":多样的治理术
    4.2 道中有"道":利益纠葛下的地缘政治
    4.3 家外之"家":冷处理与搞庆典
    4.4 沼气真"气":基层政府的官僚化
    4.5 烤烟之"考":扶贫开发与诱民致富
    4.6 换届成"戏":特殊时期的选举政治
    4.7 报告之"法":争资跑项与项目制管理
    4.8 协调:一种非正式权力技术
第五章 "连带工作":进行中的社区国家化
    5.1 "三下乡":资源输入中的政治
    5.2 "多难兴邦":危机下的村民
    5.3 社区国家化与感恩型国家观念
第六章 "扫尾工作":选择性的目标责任
    6.1 待检:责任分解与选择性执行
    6.2 迎检:政治承包与应酬政治
    6.3 尾声:变迁运动与长效机制
    6.4 目标责任制与压力型体制
第七章 结语
    7.1 扶贫的政治学:谱系及其逻辑
    7.2 权力退出还是治理转型
    7.3 国家政权建设:何以可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附录2:J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
附录3: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意见
附录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党的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党的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党的信息工作的地位
        (一) 中央领导同志对情报信息工作的论述
        (二) 信息工作在办公厅(室)中的地位
    二、党的信息工作的作用
        (一) 党委信息工作机构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中心
        (二) 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的耳目和参谋助手
        (三) 信息工作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四) 信息工作是提高办事效率的保证
        (五) 信息工作是科学决策的保证
    三、党的信息工作的基本特征
        (一) 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 党的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 党务信息的基本分类
        (四) 党务信息与政务信息的区别
        (五) 党务信息在党委决策运行中的特点
    四、党的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
    五、党的信息工作的基本规律
        (一) 信息的效应规律
        (二) 反馈信息开发规律
        (三) 信息与决策同一规律
        (四) 信息供需动态平衡规律
        (五) 党务信息控制规律
        (六) 信息主客观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章 党的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信息工作
        (一) 党的信息工作的创立
        (二) 党在白色恐怖下的信息情报工作
        (三)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信息情报工作
        (四) 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信息情报工作
        (五)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信息工作评析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信息工作
    三、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党的信息工作
        (一) 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的创建阶段(1984—1989)
        (二) 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的发展阶段(1990—1997)
        (三) 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的成熟阶段(1998 年至今)
第三章 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思考
    一、党的信息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工作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增强思想的敏锐性
    二、党的信息工作必须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要求
        (二) 党的信息工作要为党的执政建设服务,党的信息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党的信息工作要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作用
        (一)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统一的整体,信息工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兼顾三者,全面服务
        (二) 信息工作要立足科学执政,为党委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参谋
        (三) 信息工作要立足民主执政,广泛收集民意、集中民智
        (四) 信息工作要立足依法执政,为党委决策把好法律关口
第四章 党的信息工作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党的信息工作现状
        (一) 各级党委及其办公厅(室)越来越重视信息工作
        (二) 党委系统信息工作机构完整健全,形成了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强的信息工作队伍
        (三) 信息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信息报送重点更加突出
        (四) 信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对党委决策的作用越来越大
        (五) 各级党委信息部门更加注重调研,调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决策
    二、党的信息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党的信息工作面临着信息爆炸的挑战
        (二) 党的信息工作面临信息安全的挑战
        (三) 党的信息工作面临着信息主渠道地位危机的挑战
        (四) 党的信息工作面临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挑战
        (五) 党的信息工作面临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三、当前党的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上级领导重视,一部分基层领导不够重视
        (二) 一些地方和单位上报信息只反馈成绩,不反映问题
        (三) 上报信息不平衡、以偏概全
        (四) 上报信息质量不高,好信息数量少
        (五) 一些地方和部门越级上报信息
    四、影响党的信息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信息工作管理方式的制约
        (二) 思想意识方面的制约
        (三) 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
        (四) 对新情况是非认识的制约
        (五) 信息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制约
        (六) 领导非民主意志的制约
    五、影响党的信息工作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 关于对党的信息工作的认识问题
        (二) 关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问题
        (三) 关于喜忧兼报问题
        (四) 关于突发事件信息反映滞后问题
第五章 加强党的信息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增强领导干部应对危机的管理能力
    二、加强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制,保证党委及时了解舆情,审时度势,科学决策
    三、提高领导干部和信息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四、加强“信息运作”,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寓于信息工作的全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党委信息工作运行机制
    六、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立新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主渠道畅通灵敏
    七、加强域外信息的搜集,增强应对国际局势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能力
    八、加强维稳信息的搜集与研究,增强领导干部实施化解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通江连汉兴孝感——孝感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喜变化
    1、规模变大
    2、结构变优
    3、效益变好
    4、后劲变强
    5、面貌变新
二、六个着力绘蓝图
    1、着力对接武汉, 融入武汉城市圈
    2、着力壮大产业集群, 打造核心经济板块
    3、着力招商引资,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4、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增强发展活力
    5、着力“两轮驱动”, 统筹城乡发展
    6、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三、孝感提速发展的几点启示
    1、发展县域经济, 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 搞好对接和融合
    2、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危中寻机、弯道超越
    3、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4、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5、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8)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拟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思路结构及主要内容
    六、论文的创新之处
    七、不足和欠缺
第一章 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区域经济理论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的评述
第二章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综述
    第一节 国外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内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第三章 伊犁州直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指标体系设计
    第一节 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第二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设计
第四章 伊犁州直县市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伊犁州直县市基础竞争力
    第二节 伊犁州直县市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伊犁州直县市环境竞争力
第五章 伊犁州直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新疆其它地州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竞争力评价指标对比表》数据来源
    第二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十一大要素的对比分析
    第四节 三大模块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 伊犁州直区域经济优劣势评析
    第一节 基础竞争力中优劣势因素分析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中优劣势因素分析
    第三节 环境竞争力中优劣势因素分析
    第四节 从典型地州比较中看伊犁州直发展
第七章 提高伊犁州直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夯实基础竞争力
    第二节 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营造环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新形势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要从科学定位开始
        (一) 定位的概念及高校类型划分
        (二) 国外高校的类型定位及启示
        (三) 民办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1.培养目标的概念
        2.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3.民办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
    三、民办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办学特色和竞争实力
        (一) 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二) 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来自核心竞争力
        (三) 民办本科高校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凸显办学特色
        1.办学理念是前提
        2.个性校长是灵魂
        3.师资队伍是根本
        4.育人模式是核心
        5.加大投入是关键
        (四) 黄河科技学院特色办学初具成效
        1.把握方向, 坚持办学的公益性
        2.探索创新, 敢为天下先
        3.艰苦奋斗, 实现滚动发展
    四、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改革
        (一) 我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猛增的社会背景
        (二)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类型
        1.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3.外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三)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走向
        (四) 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1.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
        2.强化实践教学和品德培育
        3.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加强师德建设
    五、民办本科高校宜构建“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传承
        (二)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
        1.“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2.“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构成要素特征分析
        3.“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三)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三个统一”
        1.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统一
        2.理论教育 (知识传授) 与实践教育 (能力培养) 相统一
        3.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相统一
        (四) 转变教育观念, 为构建“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扫除思想障碍
    六、“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建设
        (一)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有课程分类
        1.学科基础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
        3.技术能力-知识课程
        4.技术规范课程
        5.工作任务课程
        6.通用课程
        (二) 民办本科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1.受公办本科高校影响较大, 理论知识过重, 实践内容不足
        2.人文、社科等通识性课程比例偏小,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不少民办本科高校重视改革课程体系, 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三)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四)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七、“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实践教学
        (一)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二) 构建“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制订一个相对独立、四学年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大纲 (或教学计划)
        2.加强两个实践教学支柱的建设,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3.抓好三个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
        (三) 黄河科技学院实践教学的两个案例案例一:医学护理专业 (本科) 的实践教学改革
        1.制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护理实践教学条件
        1.改革课程设置, 强化基础训练
        2.抓好实践教学, 突出能力培养
        3.引进“双师型“教师,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八、“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是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必由之途
        1.思想品德决定获取知识的思想动机和学习态度
        2.思想品德决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和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二) 抓住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点,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
        (三)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3.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5.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九、“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之学分制构建
        (一) 民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实施学分制的基本路径
        1.转变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先导
        2.引进培养, 建设高素质的有志献身于民办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3.科学投入, 提供充足的教学条件是保障
        4.积极研发,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三) 广东培正学院 (民办本科) 探索与实践学分制的主要经验
        1.培正学院“完全学分制”的具体内容
        2.完全学分制遭遇现实困境
        3.改革创新, 修订完全学分制实施方案
        (四) “本科学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宜实行“学年学分制”
        1.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2.处理好学生自主选课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3.处理好学生主修与辅修的关系
    十、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对策
        (一) 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2.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3.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民办高校提高就业率的根本举措
        1.准确定位, 明确就业目标市场
        2.从根本入手, 面向市场设置专业
        3.重视实践教学,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 民办高校要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1.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2.主动出击, 外引内联, 拓宽就业途径
结束语

(10)三位一体打造精品团学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高校团学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2.高校团学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对于团委层面,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
    2.2对于团学骨干这个层面上来说,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对于广大同学这个层面,以上两个层面都是为这个场面服务的,广大同学这个层面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广大同学而言,创新与发展方面能做的很多,同时想说的也很多,但尤以学风为重,要在学风方面大做文章。学风是学校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积极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和阶段,学风的好坏影响着人的一生,优良的学风在学生的成才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学风可以培养人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人高尚的思想品德,这些素质都是学生将来所必需的。
结束语

四、奋发有为求发展 围绕创新做文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质量提升研究[D]. 欧阳月明. 南昌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D]. 杨捷.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3]贫困、权力与治理 ——红村扶贫开发的故事[D]. 何绍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9)
  • [4]党的信息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 李林.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5]胜利油田高培党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 王建刚.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02)
  • [6]转变干部作风 服务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N]. 张亮,孟霞,史雪红,顾新勇,杜磊,李新安,何荣,冯瑶. 伊犁日报(汉), 2011
  • [7]通江连汉兴孝感——孝感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 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经信委、孝感市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梅学书,涂世创,李少锋,孙瑜,郭志泉,余爱民,胡光辉,管志刚,李传国,郑黎明. 当代经济, 2010(21)
  • [8]新疆伊犁州直属县市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 王延.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7)
  • [9]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胡大白,杨雪梅,张锡侯,罗煜,李高申,樊继轩,汤保梅,王军胜,时会永,李艳杰,董黎丽,褚清源,冯玉荣,陶继新,刘万福.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06)
  • [10]三位一体打造精品团学工程[J]. 崔海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努力谋发展,在创新上做文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