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第二届广州钟表展

金秋十月第二届广州钟表展

一、第二届广州钟表展于金秋十月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池莉[1](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翁宜汐[2](2019)在《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对象是近代漆器艺术在福建地区(现辖区)发展、兴衰、始末的考溯。传统漆艺始终伴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轨辙同向而行。千文万华的明代漆器艺术,精工良匠迭出,达到封建历史的一个巅峰。然而乾嘉以降,偏居东南沿海一隅的福建,漆器艺术渐趋勃兴,从此成为中国现当代漆艺术重镇。近代“建漆”是以福州、闽南为中心,辐射省内各地区,与当地原生手工艺相适而生,有序融合形成地域性漆艺术的智性形式,为近代小农经济的补充和乡俗文化的部分。它深层次融入社会物质文化各个方面,逐渐凝聚成福建地域文化重要组成。对于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历史的研究不能孤立进行,它与肇始于明末清初平民阶层开始思想躁动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近代,“全球化浪潮”由东南沿海逐步“登陆”,福建是中西之辩互为楔入的前线。商贸业振兴,在闽庶民、士绅固有的传统观念、文化、习惯出现裂变,转变为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发展的动力与基础。以艺术文化的角度,近代福建漆艺是对传统漆艺保留、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精神与物质相生的造物美学。为众人所共识,恢复、中兴、完善脱胎漆器制法是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巍巍高峰的奠基者,行业日趋壮大。相对之前八千余年漆艺的时代进程,近代福建漆艺器物则呈现类型激增、品类多元的集中期。多样化内外贸易需求是近代福建髹漆品类、技艺、审美相继发展的主要促因。工匠对前人技艺温古知新,不载造法,锐意进取;工艺整体上较前世更加高效,色泽更加妍丽,材质、技巧、图式推陈出新,为漆绘画与装饰萌芽抽生创造可能。后因时局动荡,商贸活动基本停滞,葆有生产资料的漆坊自行生产民用漆器维持生计,技艺高超匠人局囿于资金转而从事漆绘画,以致福建漆艺至今描绘出“艺”与“器”泾渭分明,二者各行其道的艺术图景。从社会文化语境上,明末清初多位帝王好“倭漆”,上行下效,“仿洋漆”顿时成为工匠制作的热门;与日本漆器往来港口多在福建,工匠、商旅、士官云集于此,形成漆器艺术发展的良好氛围。近代,福州是福建漆器艺术的中心,沈氏家族六世子孙同守漆业,于此起到中坚作用,带动福州漆器行业走向蓬勃;闽南诸地风俗与福州略有参差,漆线雕发源于同安县马巷镇,蔡氏家族作为各中翘楚引领发展;隐匿于永春县龙水村的漆篮工艺是乡间漆与原生(竹编)手工艺结合的范本,前期满足周遭村民需求,壮大后内外销势起。近代福建漆艺涉及领域远超单纯艺术形式的范畴,它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各国,吸引场域内部宏观、中观、微观各社会层面人士广泛参与,共同编织和书写近代福建漆艺行动者的交互网络与社会叙事。文本从“物质-社会”双重维度下,重构近代福建漆器艺术发展情况与场域生态,辨析其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形变”,才能更清晰的观测传统工艺与社会发展的互哺关系,从而对现今传统工艺美术复兴有所毗益。

王奋飞[3](2018)在《“最后”的异托邦:中国边地新纪录影像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纪录片界的“新纪录运动”滥觞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新纪录”思潮的立场——“从’人民’中发现‘人’”,宦创作者用摄像机将边地的底层个体和边缘人生拍写入历史之中。他者在景框中显影的生命过程使其获得了自身的根据,亦成为超越自身之异质表象的历史性的、超越性的和生成性的存在。新纪录影像从他者的主体性和边地的空间生产两个方向刺穿了旧边地想象的双重假面,它建构的不仅是对可见事实的简单的“看”与“被看”的关系,更是透过想象的“看”与“问”;它使“异域”与“他者”经由影像之思与自我结合,孕育出“宁芙”——原型与重复之间的“变动的生命”。在想象的再塑形中不断孕育重生的“宁芙.”,持续地刷新着边地的空间语义,建构了被影像空间化的有限过去与无限未来的辩证关系。在“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视野中,“异域”和“他者”作为存在者超越了其人类学知识属性,成为被思考的对象。能指的想象打开了影像裂隙的黑暗光波,“照亮存在于生生不息的事实中的戏剧性”——以“最后”为名的日常生活的神话。“现存的就是最后的”——对边地的这个现代想象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作为修辞的“最后”,一个作为实存的“最后”。前者包容了“过去”并封堵了“未来”,成为其服膺的庸俗神话所诱致的“想象性的时代错乱”、取消了变化的低级现实;后者则在指向过去的同时开启了未来,世界不只是“被理解为此在的周遭”,更是时间一影像所照亮的“将来的东西中的当下性”,“最后”亦为“最初”。在未来意义上,它被“重新发明”的潜力使“旧有之物”以同一方式成为不同。“人与世界的关系”包含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这一关键的旧有之物正在被“现代性”重新发明。“最后”影像记录了在地异乡和现代游牧的生成所带来的冲突、焦虑、痛苦和彷徨,它所投射的观念、精神和意义作为“具体的普遍性”构成他者和自我的共同现实,在此意义上也见证了外在同时内在于影像异托邦的自我与他者所遭遇同样的主体性危机——身体正在成为被剥削与操纵的装置。也正因为现代性效果的边际递减,异域他者尚未完全被写入社会体制、真实且具象的身体显示出更多的差异、颠倒、反抗和毁坏,它喻示着身体成为现代游牧关键的斗争场域。作为生存之镜,边地新纪录影像变成梦幻与现实、存在与非存在、象征与想象的缠斗空间,影像与身体意义上的双重异托邦,真实且虚构。

魏鹏举[4](2018)在《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文中认为水彩画艺术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东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带有东北地域性特征的表现技法、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我们对于东北水彩画发展脉络和艺术形态的全面梳理和认识,既是对地方性艺术形式的保护性、开发性研究,也是对西方艺术的本土化、当下化研究,以期能够影响到东北水彩画进一步的良性发展。对于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外来艺术形式的研究,首先需要进行发生学的追问,探寻其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基本历史轨迹,形成历史的、整体的艺术认识。水彩画早在1715年就已传入中国,但是直到19世纪初才在中国得以快速传播发展,也正是在这次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水彩画才得以进入东北。水彩画进入东北与韩乐然创办的奉天美术专门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东北水彩画正是借助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的水彩画教学得以传播普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东北水彩画的传播与发展与学校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大批水彩画家和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推广和普及了水彩画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喜欢上这门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说奉天美术专门学校构成了东北水彩画的基本源头。同时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的开创者、授课教师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都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的传承关系也令东北水彩画出现伊始带有浓郁的海派水彩画特征。而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东北水彩画在表现技法和创作观念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和继承发展关系也逐渐显露出来,构成了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源流。“东北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不仅要拥有历史发展脉络,还要具有“成为自己”的艺术特征。由于东北水彩画的间接性继承关系,最初传入东北的水彩画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水彩画,而是带有海派色彩的中国水彩画。同时进入东北以后在与黑土地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异质性的艺术特征,其中最为鲜明的便是其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既包含表现对象和题材方面的地域性,也包含历史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具有艺术处理方式方面的地域性特征。可以说历经百年的发展东北水彩画实现了艺术与地方的结合,完成了艺术的创新和建构。进入新世纪的东北水彩画再次发生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同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有关,同样也与东北地区的文化形态审美嬗变有关,这是艺术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具体表现。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历史背景对东北水彩画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水彩画的世界性发展方向已是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水彩画的创作越来越关注世界,试图在世界中创作东北水彩画,更试图将东北水彩画推向世界。正是基于这种艺术追求,东北水彩画在绘画题材、艺术图像、艺术语言等艺术理念方面的世界化趋势日渐鲜明,力图实现东北水彩画进入世界艺术视野。当然艺术的世界化还需要地方性、当下性和民族性,因此东北水彩画在“近距离”和“时间”概念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的东北当代变化特征,具有浓郁的地方性特征。当然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常”与“变”的问题,创新和发展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力,但是任何艺术的变化都是在“常”中之变。东北水彩画的审美嬗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尤其在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艺术理念的更新这种变化愈加明显。东北水彩画变化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了东北水彩画进一步的繁荣。

曾忠轩[5](2017)在《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安县商会档案内容丰富,对深化商会史、抗战史以及区域社会史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整理吉安县商会档案的基础上,考察抗日战争前后吉安县商会的发展与演变,探讨战前商会改组及其内部建设,战时商会改选纠纷与职能变化以及战后商会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在揭示吉安县商会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点,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变迁的同时,试图从“短时段”中对商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作进一步分析。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开始对各地商会进行整顿。然而,受内战影响,对吉安县商会的整顿工作一直滞后。1935年6月底红军撤离后,在吉安县党部的组织下,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整委会”)宣告成立,吉安县商会进入了长达4个月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围绕对前商会账目的清算,“整委会”与商人(商户)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导致了商人们的不满。不过,“整委会”很快被新商会取代,吉安县商会进入了“萧宗川时代”。在萧宗川的主导下,吉安县商会得到了不小的发展,不仅组织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还组建了诸如商业夜校、救火总会、商人自卫队等附属机构。在此过程中,萧宗川的权力不断集中,从而导致了萧宗川两届期满后,新任商会理事长接钤视事时的尴尬局面。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作为战时江西中心城市的吉安先是因战而兴,大量人口、商号、工厂的南迁,给吉安商业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后又因“浙赣会战”的失利迅速衰落。在战局变动下的吉安商会,不仅一度形成了本籍与外籍商人在改选中激烈纷争局面,且主要职能亦发生了变化,除维持商业秩序、规范商业活动外,以不同形式支援抗战成为其重要的时代职责。抗战胜利后,吉安县商会进入了一个过渡时期。作为特殊时期商会的变体,“商整会”为吉安县社会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它既举办商业登记、整顿同业公会、筹备商会改选等一系列措施,让商业秩序重回正轨,引导吉安各业走向复苏,又整理义渡、整顿消防,在便民利商的同时,也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在此期间,围绕税费摊派、参议员名额以及余粮配购等事,“商整会”与吉安县政府进行了多次博弈,从而使二者的关系呈现出复杂而动态的面相。1946年后,吉安县商会重新改组。在1947—1949年这三年的时间中,面对政局动荡、商业失序和军人扰市,吉安县商会却有心无力,几乎毫无作为,从而使其在各同业公会中的威信不断下降。伴随着各同业公会对商会的不信任,商会的存在之基不断受到削弱,并最终导致其在吉安解放后走向终结。这一点,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商会与政府关系密切相关的一种写照。

杨鼎献[6](2015)在《台湾现代绘画先驱—李仲生 ——从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艺术教育与创作》文中认为台湾现代绘画的发韧,系在五十年代前后,时值白色恐怖时期。发展迄今,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演变和突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面貌,60年代抽象艺术在台湾风起云涌,而李仲生是台湾最早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画家,如果没有李仲生,台湾现代艺术的格局可能不是现在的情况。台湾美术发展,总因透过杰出的美术开拓者,在起伏变幻的时代风潮中,激荡出台湾美术崭新的篇章。早期台湾,经过不同阶段外来文化的洗礼融合如南岛文化,大陆文化,荷兰文化,日本文化,欧美文化在不同的时代纳入台湾,经过不断的蜕变,建构了台湾独特的文化风貌。二次大战后西方欧美前卫艺术理念透过李仲生的教学启蒙与在报纸上大量的文章发表,架构台湾接触西方前卫艺术的桥梁,也教出台湾最前卫的艺术团体"八大响马"的首批弟子,李仲生可谓是台湾现代艺术发展的先驱者当之无愧。本论文研究主要藉由被称为"台湾现代绘画之父"李仲生先生(1911至1984)的的现代艺术思想与绘画作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再藉由早期学生"八大响马"的艺术成就,透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印证延伸李仲老师的教学与创作理念,本研究主要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试图对其所提倡的现代绘画思想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并针对「反学院派」的教学理论作深刻的探讨研究,并试图从其抽象绘画作品中比对其艺术创作观及技法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关联性。论述的研究来源大多是从其撰写于专书、报章、杂志的文稿以及其学生"八大响马"口述、文字叙述中所得,再透过「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交叉比对分析整理归纳,所谓「画如其人」其中也经由对其绘画作品进行外观上的形式分析与访谈分析比对,试图找出一些李仲生老师另外的个性层面研究。当然也试图对作品画面中线条与色彩的分析与诠释,重新评价李仲生抽象艺术作品的定位。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从李仲生对现代艺术的探索历程来了解其现代艺术的思想面貌,针对其求学经历、师承以及当时代对艺术家的影响,归纳其现代艺术思想的缘由。第二部份,则是从"八大响马"口中的李仲生特殊教学方式中对照其李仲生自己的绘画作品,企图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与作品实践中,找出李仲生追求创造性与独创性的艺术特色。第三部分,则是试图透过学生"八大响马"的艺术成就来反推左证李仲生艺术教育的社会效益,并证其李仲生教学理念在当代艺术教育的适当性与合宜性。

文兰[7](2014)在《望大陆(电影文学剧本)》文中研究指明片头镜头鸟瞰:台湾岛像一块巨大的桃叶形绿色翡翠,镶嵌在蔚蓝色的大海中。远眺:台岛玉山,似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横亘在海天之间。镜头渐渐推进,玉山苍松古柏,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山巅之上,竖立着一座巨型于右任半身铜像。镜头继续推进,于右任铜像面向大陆,表情庄严肃穆,目露怀乡之情,悲怆地凝视着远方。高空俯拍:大陆胜景,苍山如海,江河似带,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推出片名《望大陆》。叠印片头字幕。

任日[8](2014)在《语言的嬗变 ——从“雕塑1994”到“雕塑2012”看中国当代雕塑的演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雕塑1994”和“雕塑2012”两个展览作品语言所呈现的变化为主体线索。其中涉及到隋建国等五位雕塑家19年中,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作品演化的历程。以及与此时期形成对比研究的雕塑现象与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嬗变,不仅指涉作品语言形式的方面,更涉及在此形式下隐含的问题意识、观念与创作方法的转变。整体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使用现代主义雕塑语言,表现为存在主义的象征方法。通过表现、隐喻、象征来传达个体的观念。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更多关注符号学、社会学语义,以及雕塑可能介入当代文化的价值。同时使用反形式、解构的方法。第三阶段,2000年中后期,雕塑语言逐渐过渡到对“材料”、“物性”等雕塑本体语言的重新深入。表现为现代主义精神的回归,对抽象、纯粹、本体的追求与当代观念价值的融合。构成“新”的语言观。同时形成一系列新的创作方法,不局限于固定的形式表层语言。伴随着对“材料”语言的持续扩展,以“非形式”、“无形式”逐渐替代之前的“反形式”语汇。尊重物体与人“自在”的价值,对雕塑本体语言研究的持续深入,将会形成一种更为本源和内在的语言观念。即“元语言”,雕塑语言的语言。需要强调的是它不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循环论。而是中国当代雕塑发展到今天,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个人价值和精神性与当代文化、观念嫁接的产物,以及由此形成作品语言的表述。由两次具体的展览,作为文章讨论的时间节点和事实材料依据,试图以点窥面,分析、概况中国当代雕塑从80年代末期至今语言演化的趋向,由此勾勒出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邵靖[9](2013)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从19世纪末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的,论文按照“殖民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对中国大陆上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基本历史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城雕在各个时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雕塑教育和几代雕塑家的发展及特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最后的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第一章重点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殖民者建立的城市雕塑和民国时期第一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城市雕塑。殖民统治的强行开埠、西方思想的引入及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新兴艺术学校与社团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者在租界地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花园及私家花园中都开始兴建现代城市雕塑。民国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是经历了艰苦的留学之路后归国的,他们为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和雕塑事业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美协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结合”的方针对此时的雕塑界有着诸多的影响,而在与苏联关系僵化之前,新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雕塑教育和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此时最大的城市雕塑项目就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十大建筑雕塑和“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的遍地开花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完全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城市雕塑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从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到各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的成立为繁荣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种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城市雕塑大赛此起彼伏,使得雕塑公园开始兴旺起来,其中以名人雕塑园居多,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雕塑公园的发展起起落落,雕塑公园的后续管理令人堪忧。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鱼龙混杂的城市雕塑建设现象使许多雕塑家开始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不断深入探讨,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反思,将传统融入现代城市雕塑之中,力求使得中国城市雕塑有更良好和合理的发展趋势。

李润霞,薛媛元[10](2011)在《2009年新诗纪事》文中提出说明:1.《2009年新诗纪事》是关于诗歌史实的年度编年大事记,所记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内发生的有关诗歌活动、诗歌现象、诗歌创作、诗歌会议、诗刊发布、诗人动态等与诗歌有关的一切史事,地域主要以中国大陆为主,也涵盖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部分诗歌史实。2.《纪事》力求客观叙述,不做主观评价。对于特殊事件,保留刊载该信息的刊物上原有的评语。记录均依照当时的用字用语和作者的

二、第二届广州钟表展于金秋十月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广州钟表展于金秋十月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2)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话题语境与研究现状
    二、论证方法与书写逻辑
    三、问题提出与理论基础
    四、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
    五、八闽坊间早期近代化
上篇 文质:物质文化
    第一章 源流:溯源赓续
        第一节 “源”与“流”
        第二节 关于近代福建漆艺
    第二章 技艺:文质相兼
        第一节 质法:胎骨工艺的鼎格
        一、胎骨精进
        二、名实考辩
        第二节 文法:髹饰技法的迭新
        一、始于师古
        二、变在观念
        第三节 造法:温古知新的规律
        一、巧法造化
        二、质则人身
        三、文象阴阳
    第三章 器物:物史相鉴
        第一节 品类:与史同行的抽新
        一、信仰塑像
        二、茶食雅集
        三、图饰装饰
        四、来样定制
        五、长物庞杂
        第二节 纹饰:图案变迁的叙事
        一、引譬连类
        二、铺锦列绣
        三、随物赋形
        四、洋画图式
        五、庶民僭越
        第三节 制物:器的转译与演化
        一、瓷器复制
        二、照明变革
    上篇小结: 艺器分离
下篇 乾坤: 社会状况
    第四章 缘起:西学东渐
        第一节 内化:倭制漆器
        第二节 涵化:仿洋漆器
    第五章 地理:城市乡镇
        第一节 福州:绅商与城市行业结构
        第二节 闽南:山村与港口的产销连线
    第六章 伦理:利益博弈
        第一节 线索:活动脉络
        第二节 秩序:官方与民间
    第七章 事件:争端始末
        第一节 组织:同业公会
        第二节 失衡:纠纷经过
        第三节 互哺:城市与场域
    下篇小结: 共同体价值与思考
结语
    一、恢复发展
    二、回答问题
    三、启示思考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最后”的异托邦:中国边地新纪录影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边地“新纪录”影像的界定
        一、边地族群的概念与界定
        二、新纪录运动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影像的对象”研究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第一章 想象边地:从影像到宁芙
    第一节 “拍”的及物幻像
        一、影像的连续性假象
        二、影像—时间的回溯性悖论
        三、实相虚影的静止辩证法
    第二节 “写”出黑暗光波
        一、“虚构|非虚构”的划界难题
        二、“虚构”作为一种理解视角
        三、黑暗光波:影像写作的艺术之维
    第三节 在想象中“宁芙化”
        一、想象:心灵之眼
        二、在想象中“看”与“问”
        三、从影像到宁芙:在想象中超越纪实
第二章 边地—景框:真实影像的空间生产
    第一节 关键词:边地的空间变动与语境更迭
        一、1949前:“田野”与“救亡”
        二、1950-1976:“新生”与“认同”
        三、1976-1990:“启蒙”与“寻根”
        四、1990至今:“个体”与“独立”
    第二节 秘境与偏见:历史想象与现实体验的错位
        一、“香格里拉”与秘境想象
        二、“偏见”与文化误读
        三、“近处”与理解的可能
    第三节 影像的空间体验
        一、从“记忆”的空间隐喻到“过去”的影像塑形
        二、空间语义变构的影像表达
第三章 “新”边地:日常生活的神话
    第一节 “新”边地:“见”之救渡
        一、无言影像:开放的语篇
        二、从呈现到理解:“见”世之思
    第二节 新的想象“田野”
        一、影像开启的想象事件
        二、描绘“有生命”的边地
    第三节 “深描”人的内在风景
        一、从“参与生活”到“成为他们”
        二、从“主位法”到“心灵沟通”
        三、从“整体主义”到“深描心灵”
第四章 “最后”的隐喻:影像道说存在
    第一节 “最后”想象——实存或修辞
        一、作为关键幻觉的“最后”
        二、“最后”:影像塑形的历史时间
    第二节 “最后”神话:想象性的时代错乱
        一、从“神话”的想象到“最后”的神话
        二、“最后”影像的怀旧想象
    第三节 “最后”通往未来:影像道说存在
        一、“最后”:通往可能性世界的入口
        二、“最后”的双重假面
        三、“最后”的隐喻:“旧有之物”与“重新发明”
第五章 从影像到身体的双重异托邦
    第一节 空间变动中的生命剪影
        一、故乡——“不断生成的东西”
        二、在地影像:作为“他者”的“自我”
        三、神翳地带:屏障或屏幕
    第二节 通往“现代性”的异乡
        一、“异乡”的抵达
        二、“灵”之交锋与自我想象
        三、内部离散与回归假象
    第三节 复写的影像:双重异托邦
        一、取镜:敞开为主体性战场的影像
        二、影像之径:在“消失”中通往异托邦
        三、从影像到身体:作为双重异托邦的边地
第六章 结论
附录:中国边地新纪录作品年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溯源
    一、“奉天美专”与东北水彩画的兴起
        1.“奉天美专”的创办与发展
        2.“奉天美专”和“上海美专”的传承
        3.“奉天美专”与东北水彩画家的培养
        4.始于“奉天美专”的东北水彩画学院派谱系
    二、东北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历史传承
        1.西方水彩画写实技巧的传播与影响
        2.东北水彩画“写生”传统的艺术传承
        3.从写实到情感:东北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变化
    三、东北水彩画创作观念的演进
        1.东北风情画:东北水彩画的严肃现实主义创作观念
        2.从审美到审丑:东北水彩画美学观念的转换
        3.东北水彩画在创作观念上的交流互动
第二章 东北水彩画异质性的美学特征
    一、水彩画地理学:“三个东”的提出及区域特征
        1.“三个东”概念的提出:水彩画地域性特征的认同
        2.水彩画画展与“三个东”概念的推进
        3.“三个东”内部水彩画审美辨识度的异同
    二、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性审美特征
        1.东北水彩画中的“白山黑水”
        2.东北水彩画与黑土地文化风情
        3.东北水彩画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文化
        4.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文化图像谱系
    三、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处理方式
        1.从“早春”题材看东北水彩画的视觉语言
        2.东北水彩画的“陌生化”艺术处理方式
        3.东北“元图像”的艺术表现
第三章 新世纪东北水彩画的观念镜像
    一、世界性视野下东北水彩画的艺术理念
        1.东北水彩画题材的世界化趋势
        2.异域景观: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图像
        3.东北水彩画的艺术语言
        4.东北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转向
    二、东北水彩画中的“近距离”问题
        1.走向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和微观叙事
        2.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图式
        3.“黑土地”现代转型的“原生态”记录
    三、东北水彩画的“时间”概念
        1.经济的“锈带”与艺术的追踪:沉入历史尘埃的东北
        2.“锈带现象”的艺术转换与比较
        3.文化“镜像”:工业时代东北水彩画的文化记忆
第四章 新世纪东北水彩画表达形式的审美嬗变
    一、新世纪全国美展与东北水彩画的传承演变
        1.东北水彩画写实性与地域性特征的传承与发展
        2.东北水彩画表现形式的创新
        3.东北水彩画材料媒介的变化
    二、东北水彩画观念性作品的文化分析
        1.“地域性”风景里永恒性的隐喻
        2.“尘封的记忆”类水彩画与“时间”的连续性
        3.“镜像·尘埃”水彩画的“文化”可读性
    三、东北水彩画多元性的表达形式与文化走向
        1.东北水彩画鉴赏与材料媒介的多元性
        2.多元化的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
        3.东北水彩画图像生产与观念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5)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主要资料与基本框架
上编 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
    凡例
    一、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全年实录
        1、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度全年实录书目
        2、吉安县商会民国二十五年度工作报告书序
        3、商业夜班学校
        4、吉安市救火总会
        5、吉安市商人自卫队
        6、吉安商会执监委员、职员名册
        7、吉安县商会组织系统表
        8、吉安县商会会议录
        9、吉安县各同业公会会员名册
        10、吉安县各业同业公会执监委员名册
    二、1940 年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实录
        1、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实录次序
        2、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宣言
        3、吉安县商会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姓名名单
        4、吉安县商会会员代表大会秘书处职员姓名
        5、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场规则
        6、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议事日程表
        7、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各业公会会员代表姓名
        8、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非公会会员代表姓名表
        9、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开幕词
        10、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主席闭幕词
        11、吉安县商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纪录
        12、调解案件
        13、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一日执委第一次会议
    三、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1946 年)
        1、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目录
        2、工作报告弁言
        3、举办商业登记
        4、调查事务经费
        5、健全公会组织
        6、选举职团参议
        7、办理税务事项
        8、办理收购余粮
        9、公益救济事项
        10、公用公安事项
        11、向县建议事项
        12、劳资纠纷事项
        13、建筑本会新厦
        14、整理消防事项
        15、整理义渡事项
        16、捐派种类金额
        17、处理调解案件
        18、筹备改选经过
        19、垫用经费概数
        20、摊派余粮差价
        21、吉安商会整理委员会整理期间历次会议记录
        22、1946 年吉安县会员代表大会口号、标语
    四、吉安县商会、同业公会等章程、约规
        1、江西省吉安县商会章程(1940 年)
        2、吉安县商会章程(1943 年)
        3、吉安县竹木行商业同业公会章程准则(1947 年7月 11 日)
        4、吉安县茶点、面馆商业食□业同业公、工会联合议协约规
        5、江西省吉安县行纪商业同业公会章程
        6、吉安县商会特种委员会简章
        7、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吉安市救火总会社会商业服务队服务规则
        8、创办商业补习学校募捐□
        9、非常时期商会及商业同业公会职员办理目的事业奖惩办法
    五、吉安县商会往来公函(1941-1949 年)
        1、江西全省商会联合会代电函件
        2、与各地商会往来函件
        3、商号入会、退会相关函件与会员证书
        4、吉安市救火总会相关名册、公函
        5、1942 年前后与食盐配购情事相关函件
        6、徐建中、朱志懋任职期间相关函件(1943-1945 年)
        7、邓玉麟任职期间相关函件(1945-1949 年)
    六、吉安县商会同业公会委员(理监事、职员)会员名册
        1、1940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委员名册
        2、1943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理监事、会员名册
        3、1946 年吉安县各同业公会职员(理监事)、会员名册
        4、其它时段吉安县商会与各同业公会职员(理监事)、会员名册
下编 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研究
    第一章 清末民初吉安县商业发展以及商会创建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
        一、行政沿革
        二、交通网络
        第二节 商业发展与商会创建
        一、持续发展的吉安县商业
        二、从保商局到商会
    第二章 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的组建与终结
        第一节 吉安县党部与商会整理委员会的组建
        一、国家政策与商业环境
        二、“整委会”的成立及其运作
        第二节 清算委员会的困境与新商会的成立
        一、清算委员会的成立
        二、清算工作面临的困境
        三、困境根源及其结局
        四、新商会的成立
    第三章 1935-1937 年吉安县商会的“救市”与萧宗川的“集权”
        第一节 商业衰败与商会救市
        一、商业衰败的表现
        二、商业衰败的原因
        三、商会的救市举措
        第二节 萧宗川与吉安县商会的组织建设
        一、执监委员的构成
        二、各个科室的设置
        三、商会组织系统的完善
        第三节 派生机构的组建
        一、开设商业夜班学校
        二、成立吉安救火总会
        三、组建商人自卫队
    第四章 战局变动与吉安县商会的权力之争(1937-1945 年)
        第一节 先兴后衰:战局变动下的吉安商业
        一、“赣北沦陷”与吉安商业的繁荣
        二、“浙赣会战”与吉安商业的衰落
        第二节 权力争夺:新势力的进入与商会改选纠纷
        一、1940 年商会改选的顺利进行
        二、1943 年商会改选之争
        三、1944 年徐建中被迫辞职
        第三节 变与不变:抗战时期吉安县商会的主要职能
        一、维护工商
        二、积极抗战
    第五章 战后吉安县商会整理委员会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1945-1949 年)
        第一节 商业凋敝与“商整会”的成立
        一、商业凋敝的表现
        三、“整委会”的成立及其人员构成
        第二节“商整会”重建地方社会秩序的努力
        一、重建吉安县商业秩序
        二、资助地方公共事务
        第三节“商整会”与吉安县地方政府
        一、税费摊派案
        二、参议员名额案
        三、配购余粮案
        第四节 劳资纠纷、军人扰市与吉安县商会的终结
        一、劳资纠纷不断
        二、军人扰乱市场
        三、“志业商店”会员纠纷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情况
致谢

(6)台湾现代绘画先驱—李仲生 ——从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艺术教育与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范围与限制
第一章 李仲生的生涯历程
    第一节 广东与上海时期
    第二节 留日时期
    第三节 归国时期
    第四节 在台时期
第二章 从八大响马探讨安东街画室与东方画会
    第一节 八大响马谈安东街画室
    第二节 八大响马谈白色恐怖事件与东方画会
    第三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宿命
    第四节 首届"东方画展"与"东方画会"落幕
    第五节 东方画会与五月画会之比较
第三章 从八大响马探讨李仲生的教学理念
    第一节 八大响马探讨李仲生创造性教学
    第二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反学院派教学
    第三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自动性技法教学
    第四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强调现代性素描
    第五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茶馆的教学
    小结
第四章 从八大响马探讨李仲生的艺术理念与内涵
    第一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人格特质
    第二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创作理念
    第三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创作内涵
    小结
第五章 从八大响马探讨李仲生作品形式
    第一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作品的脉络演变
    第二节 李仲生抽象超现实作品形式
    第三节 李仲生作品赏析
    小结
第六章 从八大响马创作精神与作品验证李仲生的教学之影响
    第一节 八大响马谈李仲生在创作上面影响最深刻的事情或观念
    第二节 八大响马的理念与作品介绍
    第三节 从八大响马作品风格验证李仲生教学的成败
    小结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一 李仲生年表
附录二 八大响马年表及展历
    李元佳
    陈道明
    吴昊
    霍刚
    夏阳
    萧勤
    萧明贤
    欧阳文苑
附录三 访谈纪录
致谢

(7)望大陆(电影文学剧本)(论文提纲范文)

片头
上部
    1·古城西安郊外大道 日外
    2·学生宿舍 夜内
    3·照相馆 日内
    4·三原印刷厂 日内
    5·开封考场 日外
    6·陕甘总督府 日内
    7·三原于右任家 夜内
    8·飞毛腿家 夜内
    9·河南境内山道上 日外
    10·潼关城门 日外
    11·山道上 日外
    12·开封大街 日外
    13·河南林中大道 日外
    14·兴隆客栈 日内
    15·开封街道上 黄昏外
    16·兴隆客栈门前 黄昏外
    17·开封街道上 黄昏外
    18·兴隆客栈 黄昏内
    19·大街上 傍晚外
    20·街道上 傍晚外
    21·街道上 傍晚外
    22·开封街道上 傍晚外
    23·大街上 晨外
    24·码头 日外
    25·街头 日外
    26·三芳阁小旅馆 日内
    27·小画廊 日内
    28·小街上 日外
    29·三芳阁小旅馆 日内
    30·吴公馆 日内
    31·吴公馆 日内
    32·吴公馆于右任房间 日内
    33·吴公馆于右任房间 傍晚内
    34·马相伯家 日内
    35·震旦公学一教室 日内
    36·医院 日内
    37·复旦公学校门前 日外
    38·上海火车站附近报房 日内
    39·吴公馆 日内
    40·复旦校门口 日外
    41·上海码头 日内
    42·马关码头 日外
    43·日本东京街道 日外
    44·一组散画面
    45·旅馆内 夜内
    46·旅馆门前 日外
    47·孙中山寓所 日内
    48·同盟会住址一间大厅 日内
    49·上海四马路群益书店门前日外
    50·茶馆 日内
    51·报馆 夜内
    52·四马路街上 日外
    53·黄浦江码头 日外
    54·茶馆 日内
    55·《民呼报》筹备处 日内
    56·上海街头 日外
    57·茶馆 日内
    58·道台公廨 日内
    59·《民呼日报》报馆 日内
    60·会审公廨 日内
    61·监狱 日内
    62·于右任号子 日内
    63·《民呼日报》馆 夜内
    64·监狱大门口 日外
    65·原《民呼日报》馆 日内
    66·《民吁日报》社 日外
    67·《民吁日报》社编辑部 日内
    68·上海道台府 日内
    69·租界会审公廨法庭 日内
    70·法庭外 日外
    71·《民吁日报》社门前 夜外
    72·法租界背街小旅馆 日内
    73·马相伯公馆 日内
    74·于右任住处 夜内
    75·复旦公学大门口 日外
    76·送葬路上 日外
    77·《民立报》社大门外街上 日外
    78·上海道台府 日内
    79·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的寓所日内
    80·《民立报》社 日内
    81·上海码头 日外
    82·《民立报》编辑部 日内
    83·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84·上海街道 日外
    85·上海街头 日外
    86·孙中山下榻处 日内
    87·南京总统府不远处街头 日外
    88·总统府大礼堂 日内
    89·总统府大院 日外
    90·一组散镜头
    91·上海火车站 傍晚外
    92·医院手术室外 夜内
    93·监狱囚室 夜内
    94·赵秉均住所 夜内
    95·医院病床前 日内
    96·总统府袁世凯办公案前 日内
    97·报社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98·大街 夜外
    99·北京街道 夜外
    100·青楼妓院大门口 夜外
    101·苏佩秋家 夜内
    102·袁世凯官邸 日内
    103·上海孙中山住处 日内
    104·一组散镜头
    105·一组画面
    106·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07·西安大白杨寨战地 夜外
    108·督军府 日内
    109·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10·督军府 日内
    111·户县城墙上 日外
    112·上海于右任寓所客厅 日内
    113·豫西陕县黄河边 日外
    114·黄河 日外
    115·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16·三原广场 日外
    117·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18·姜宏模团部 日内
    119·姜宏模团部 日内
    120·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21·陈树藩督军府 日内
    122·路途 日外
    123·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24·兴平战场 日外
    125·城内指挥所 日内
    126·靖国军指挥所 日内
    127·南仁村土窑外 黄昏外
    128·陈树藩督军府 日内
    129·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30·武功城外 日外
    131·周至县城 日外
    132·城下镇嵩军临时指挥所 日外
    133·城头 日外
    134·武功城郊 日外
    135·武功东北原 日外
    136·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37·广州孙中山府 日内
    138·三原司令部 日内
    139·营房 日内
    140·司令部 日内
    141·字幕
    142·三原靖国军司令部 日内
    143·三原于右任寓所 夜内
    144·寓所 夜内
    145·三原司令部 日外
    146·三原司令部 日外
    147·淳化山路上 日外
    148·于鹤岗营地一间房 日内
    149·泾河畔 日外
    150·武功靖国军司令部行营 日外
    151·武功靖国军司令部行营 日内
    152·铁佛寺 日外
    153·字幕
    154·凤翔田家庄 日内
    155·凤翔城北郊 日外
    156·凤翔城内一大户人家里 夜内
    157·凤翔西门 日外
    158·凤翔北门外 日外
    159·张家店小镇外麦田里 日外
    160·张家店镇口 日外
    161·长江 日外
    162·大海 日外
    163·上海孙中山寓所 日内
    164·上海于右任住处 日内
    165·东南专科师范 日内
    166·上海大学校门口 日外
    167·广州街头 日外
    168·字幕并画外音
    169·代表大会会场外 日外
    170·于右任居处 日内
    171·黄埔军校大门内前院 日外
    172·北京北洋政府总统府 夜内
    173·北京大街上 黎明外
    174·总统府 日内
    175·广州孙中山府 日内
    176·原野上 日外
    177·火车车厢内 日内
    178·北京协和医院 日外
    179·协和医院医务室 日内
    180·医院病房 日内
    181·医院病房 日内
    182·字幕
    183·孙中山灵前 日内
    184·字幕
    185·执委会北京执行部 日内
    186·北京皇城根下小寺庙 日外
    187·小胡同 日外
    188·水饺铺 日内
    189·哈德门门楼下 清晨外
    190·铁路旁闷罐车 日内
    191·天津国民饭店大门口 日外
    192·饭店一房间 日内
    193·上海码头 日外
    194·海边 日外
    195·大海——原野 日外
    196·上乌金斯克火车站广场 日外
    197·松林里 夜外
    198·领事馆 日内
    199·原野 日外
    200·空镜
    201·莫斯科城郊小别墅 日外
    202·客厅 日内
    203·红场列宁墓前 日外
    204·克里姆林宫会客厅 日内
    205·库伦营地 日外
    206·戈壁 日外
    207·沙漠里 日外
    208·教堂 日外
    209·教堂 日内
    210·教堂岗楼 日外
    211·教堂 日内
    212·小房间 日内
    213·教堂外 日外
    214·戈壁滩 夜外
    215·戈壁沙漠 日外
    216·五原镇誓师大会会场 日外
    217·字幕
    218·沙漠 夜外
    219·荒野 日外
    220·西安街道 日外
    221·广场 日外
    222·指挥部 夜内
    223·西安西郊 夜外
    224·刘镇华司令部 夜内
    225·西城门内 夜外
    226·东城门 夜外
    227·城东南三兆村 夜外
    228·刘镇华司令部 夜内
    229·市内街头 清晨外
    230·西大街 日外
    231·西门里 日外
    232·西安于右任司令部 日内
    233·西安城郊 日外
    234·郑州火车站 日外
    235·会场 日内
    236·于右任官邸 日内
    237·上海一品香菜馆婚礼现场日内
    238·大餐厅 日内
    239·西安·中山门外五里铺大街
    240·宴会大厅 日内
    241·斗口村野 日外
    242·北大营 夜外
    243·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办公厅日内
    244·南京国民政府大门外 日外
    245·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246·蒋介石办公室 日内
    247·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248·蒋介石办公厅 日内
    249·政府大门外 日外
    250·蒋介石办公厅 日内
    251·政府大门外 日外
    252·蒋介石办公室 日内
    253·上海马路上 日外
    254·标准草书社 日内
    255·国民政府会议厅 日内
    256·原野上 日外
    257·标准草书社 初夜内
    258·原野上 日外
    259·潼关火车站 日外
    260· 列车包厢内 日内
    261·西北军军部 日内
    262·列车包厢 日内
    263·军部 日内
    264·包厢 日内
    265·军部 日内
    266·包厢 日内
    267·洛阳机场 日外
    268·南京·于右任官邸 日内
    269·于右任官邸 夜内
    270·于右任官邸 日内
    271·政府大礼堂 日内
    272·于右任官邸 日内
    273·卢沟桥 日外
    274·武汉于右任住处 日外
    275·于右任住处 日内
    276·某机关办公处 日内
    277·武汉于右任住处 日内
    278·监察院会议厅 日内
    279·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280·字幕
    281· 蒋介石官邸后厅 日内
    282·蒋介石官邸会客厅 日内
    283·字幕
    284·延安街头 日外
    285·重庆街头 日外
    286·字幕
    287·会议室 日内
    288·重庆机场 日外
    289·蒋介石官邸 夜内
    290·郊区山洞林园毛泽东下榻处
    291·宴会大厅 夜内
    292·重庆山道上 日外
    293·监察院餐厅 日内
    294·毛泽东下榻处 夜内
    295·山城重庆大道上 日外
    296·蒋介石官邸 夜内
    297·于右任办公室 夜内
    298·冯玉祥官邸 夜内
    299·字幕
    300·于右任书房 日内
    301·代表住地 夜内
    302·选举会场 日内
    303·字幕
    304·会场 日内
    305·战场 日外
    306·长江沿岸 日外
    307·字幕
    308·南京机场 日外
    309·南京于右任住处 日内
    310·长江 日外
    311·南京于右任住处 日内
    312·字幕
    313·香港于右任临时住处 日内
    314·重庆机场 日外
    315·重庆连家花园一房子 夜内
    316·重庆机场 日外
    317·台湾于右任办公室 日内
    318·于右任青田街小院 日内
    319·于右任住处客厅 日内
    320·于右任住处 夜内
    321·阳明山 日外
    322·监察院会议室 日内
    323·大街 日外
    324·中山堂会议室 日内
    325·于右任住处 日内
    326·阳明山脚下坡路上 日外
    327·山顶 日外
    328·于右任住处 夜内
    329·于右任住处 日内
    330·于右任住处大门口 日外
    331·于右任住处 日内
    332·于右任住处 日内
    333·住院部医生办公室 日内
    334·病房 夜内
    335·住院部病房 日内
    336·医生办公室 日内
    337·于右任住处 日内
    338·医院病房 夜内
    339·一组画面

(8)语言的嬗变 ——从“雕塑1994”到“雕塑2012”看中国当代雕塑的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一节)选题的缘由
    1.2 (第二节)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3 (第三节)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1.4 (第四节)文章研究的重点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语言的基础
    2.1 (第一节)1979 年之前的中国雕塑发展概述
        2.1.1 建国之前的中国雕塑发展概述
        2.1.2 1949-1979 年中国雕塑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1979 年—1994 年中国当代雕塑发展概述
        2.2.1 现代主义形式与模仿
        2.2.2 新形式新语言
第三章 语言的扩展
    3.1 (第一节)雕塑语言的概念
        3.1.1 何为雕塑
        3.1.2 何为雕塑语言
    3.2 (第二节)存在与象征
        3.2.1 “雕塑 1994”的语言背景
        3.2.2 “雕塑 1994”语言的特点
        3.2.3 “包裹”的空间
        3.2.3.1 空间的构造
        3.2.3.2 空间的想象
        3.2.4 “聚合”的体量
        3.2.5 “粗糙”的材质
        3.2.6 “感性”的语言
        3.2.6.1 解放的力量
        3.2.6.2 感性与观念
        3.2.7 局限与问题
    3.3 (第三节)社会情境与符号语言:日常经验语言
        3.3.1 “扯开”的现场
        3.3.2 “迷幻”的镜像
        3.3.3 “日常”的材料
    3.4 (第四节) 雕塑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3.4.1 个人性与公共性
        3.4.2 公共“语言”
        3.4.3 公共“言语”
第四章 语言的转向
    4.1 (第一节)“雕塑 2012”作品语言
    4.2 (第二节)雕塑的元语言
        4.2.1 “元”观念
        4.2.1.1 空间与“身体”
        4.2.1.2 时间与“生命”
        4.2.2 “自在”的物体
        4.2.3 “诱惑”的光线
        4.2.4 “身边”的材料
    4.3 (第三节)“雕塑 2012”与“雕塑 1994”作品语言的比较
        4.3.1 共性
        4.3.2 差异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9)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萌芽起步期:——半殖民半封建及民国时期现代城市雕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租界的现代城市雕塑
        一、 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二、 欧式公共建筑上的雕塑作品
        三、 公共花园雕塑
        四、 私家花园中的雕塑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雕塑留学生
        一、 清末民初留学生概述
        二、 学习雕塑的留学生概况
        三、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
        一、 土山湾的雕塑教育
        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三、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四、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五、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理论的传播
        一、 美术团体
        二、 美术期刊
        三、 美术展览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家
        一、 蔡元培与现代雕塑家
        二、 李金发
        三、 江小鹣
        四、 刘开渠
        五、 滑田友
        六、 张充仁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作品
        一、 孙中山雕像
        二、 名人塑像
        三、 抗战时期的纪念碑雕塑
第二章 曲折探索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美协的成立
        二、 向苏联学习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两结合”
        五、 “大跃进”
        六、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
        一、 20世纪60年代前的苏联艺术的发展史
        二、 苏联艺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
    第三节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教育
        一、 苏联的雕塑教学体系
        二、 苏联影响下的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
        三、 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雕塑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和选址
        二、 纪念碑的设计过程
        三、 纪念碑浮雕的设计
    第五节 东方红太阳升——毛泽东雕像
        一、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雕像特点
        二、 毛泽东雕像代表作品
        三、 毛泽东对建其雕像的态度
    第六节 解放初期与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
        一、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发展
        二、 十大建筑工程室外雕塑
        三、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雕塑
        四、 城市纪念碑雕塑
        五、 名人雕塑作品
        六、 其他城市雕塑题材作品
第三章 繁荣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艺术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雕塑发展
        一、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现代雕塑
        二、 90年代的中国现代雕塑
        三、 21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三节 雕塑公园的发展
        一、 中国雕塑公园概论
        二、 中国特色的雕塑公园
        三、 中国雕塑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四、 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策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
        二、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章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管理机制
        一、 工作职能
        二、 存在问题
        三、 改变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品质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一、 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人文环境
        二、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
        三、 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艺术至境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大事记
引用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第二届广州钟表展于金秋十月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2]文质乾坤—近代福建漆艺物质与社会研究[D]. 翁宜汐.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3]“最后”的异托邦:中国边地新纪录影像研究[D]. 王奋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D]. 魏鹏举.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1)
  • [5]抗战前后吉安县商会档案整理与研究[D]. 曾忠轩.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3)
  • [6]台湾现代绘画先驱—李仲生 ——从八大响马谈李仲生的艺术教育与创作[D]. 杨鼎献. 中央美术学院, 2015(07)
  • [7]望大陆(电影文学剧本)[J]. 文兰. 延河, 2014(08)
  • [8]语言的嬗变 ——从“雕塑1994”到“雕塑2012”看中国当代雕塑的演化[D]. 任日. 中央美术学院, 2014(08)
  • [9]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 邵靖. 苏州大学, 2013(11)
  • [10]2009年新诗纪事[J]. 李润霞,薛媛元.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1(01)

标签:;  ;  ;  ;  ;  

金秋十月第二届广州钟表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