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空口特点及其在多址双工方面的挑战……

4G空口特点及其在多址双工方面的挑战……

一、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高盼[1](2013)在《TD-LTE Femtocell切换测量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从3G向LTE演进。LTE是继第三代移动通信之后国际上主流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LTE及其增强版本LTE-Advanced的研究和标准化受到了全球运营商和设备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其中,TD-LTE是时分双工模式的LTE系统,是TD-SDCMA的后续演进技术与标准。切换技术的主要用处在于为无线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移动漫游时提供持续稳定的连接,在保证连接持续性的前提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和切换速度不仅是蜂窝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另外,在LTE家庭基站部署环境下,由于小区的数量和密集程度较大,终端对于所需要测量的对象及上报的数据量也相应增加,这对于终端的电量消耗及测量效率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所以需要对邻区测量部分算法进行优化。本文重点针对TD-LTEFemtocell的切换流程和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在调研了大量的协议、文献和专利后,对当前Femtocell面临的切换问题进行总结,从前人的研究结果中分析算法的优劣,也为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在家庭基站分布场景下的LTE切换测量优化算法,针对该算法设计了仿真平台,并使用不同的仿真参数组合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方案能够克服在密集分布场景下Femtocell邻区数目较大而导致的测量对象数量较多的问题,并由此减少终端测量的上报数据量和终端设备的耗电。

陈云霏[2](2011)在《OFDMA系统中多用户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是由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继承发展而来的一种多址接入方式,具有抗小区干扰能力强、可以灵活适应带宽需求、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与OFDM类似,OFDMA系统对同步误差十分敏感。其中,载波频率偏差会使得子载波间正交性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此外,OFDMA系统中还包括不同用户之间发生的子载波干扰,即多址间干扰。本文围绕着这一问题,对OFDMA系统中多用户频偏估计和频偏补偿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如下:1.详细论述了OFDMA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案,定量分析了频率同步误差对OFDMA系统的影响,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OFDMA系统的多用户频率同步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2.针对交织载波分配的OFDMA上行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求根的改进MUSIC算法,避免了经典子空间算法中的峰值搜索过程和峰值模糊问题,并降低了运算复杂度。3.针对交织载波分配的OFDMA上行系统,在多用户频偏已准确估计的前提下,推导出类似于码分多址系统中的线性信号结构,分析了基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的多用户频偏补偿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滤波的补偿方案,通过多级并行干扰抵消改善了误码率性能。4.针对WiMAX应用背景下的OFDMA上行系统,对照IEEE802.16e标准中关于OFDMA物理层的相关规范,设计一种不限子信道分配方式的训练符号,并针对该训练符号的特殊结构提出了一种迭代多用户频偏估计方案,较现有的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计算复杂度更低,占用系统资源更少,性能基本无损失。

范达[3](2009)在《OFDMA系统中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OFDMA已经成为未来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具竞争力的空中接口技术。由于OFDMA系统对载波频率偏差很敏感,因此载波频率同步是影响OFDMA性能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围绕这一问题,分别对OFDMA下行链路、OFDMA上行链路、以及OFDMA测距中的频率同步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载波频率偏差、采样时钟频率偏差等多种偏差对OFDM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多种偏差存在时,准确的OFDM信号模型。为算法的研究和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根据多种偏差同时存在时的OFDM信号模型,本文研究了OFDMA下行链路中的频偏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对称导频组实现载波频偏和采样时钟频偏联合估计的改进方法。由于充分考虑了多径信道以及子载波个数的影响,提出的方法提高了MSE性能,并且对时间弥散信道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针对采用交织子载波分配方法的OFDMA上行链路系统,本文研究了交织OFDMA上行链路的频率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的两阶段频偏搜索方法,该方法在降低了运算复杂度的同时,还能估计出接入的用户个数以及每个用户占用的子信道,因此适用于随机分配子信道的情况;同时还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基站频偏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MMSE方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对用户个数以及载波频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最后,本文研究了OFDMA上行链路系统中,初始测距及周期测距的频偏估计问题。分析了测距时隙内接入用户个数的概率,进而提出了两种适用于初始测距和周期测距过程的多用户频偏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多用户情况下CFO估计的理论结果。两种方法分别利用参考测距信号与接收信号时域相关和频域相关的相位信息估计期望测距用户的频偏。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频域相关的方法更适合于在一个测距时隙内存在多个测距用户的情况,并且不易受定时偏差估计误差的影响。

唐友喜[4](2003)在《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文中认为本文从第四代移动通信(4G)空中接口的初步需求出发,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第四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

唐友喜[5](2003)在《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第四代移动通信(4G)空中接口的初步需求出发,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第四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

二、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TD-LTE Femtocell切换测量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LTE 及 Femtocell 系统简介
    2.1 LTE 需求与技术特点
        2.1.1 LTE 需求分析
        2.1.2 TD-LTE 系统的技术特点
    2.2 TD-LTE 协议架构与标准体系
        2.2.1 TD-LTE 系统架构
        2.2.2 无线接口协议栈及接口
        2.2.2.1 控制平面协议栈
        2.2.2.2 用户平面协议栈
        2.2.3 协议栈功能划分
        2.2.3.1 物理层功能
        2.2.3.2 数据链路层功能
        2.2.3.3 RRC 层功能
    2.3 TD-LTE 关键技术
        2.3.1 TDD 双工技术
        2.3.2 多址传输方式
        2.3.2.1 OFDM 基本原理
        2.3.2.2 SC-FDMA 方案基本原理
        2.3.2.3 循环前缀的设计
        2.3.3 帧结构和物理信道
        2.3.4 多天线技术
    2.4 Femtocell 概述
        2.4.1 室内覆盖问题
        2.4.2 Femtocell 概念
        2.4.3 Femtocell 重要性
    2.5 Femtocell 架构及典型分布场景
    2.6 Femtocell 移动性管理
        2.6.1 Femtocell 移动管理特性
        2.6.2 接入控制管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LTE 切换流程及切换算法研究现状
    3.1 TD-LTE 切换流程
    3.2 TD-LTE 及其 Femtocell 系统中切换存在的问题
    3.3 TD-LTE 切换算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3.3.1 考虑减少不必要切换的算法
        3.3.2 考虑优化邻区列表的算法
        3.3.3 考虑最优候选小区的算法
        3.3.4 其它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LTE Femtocell 切换测量优化算法的研究
    4.1 密集分布场景下的 TD-LTE Femtocell 切换测量优化算法
        4.1.1 算法概述
        4.1.2 算法详细设计
        4.1.2.1 接口支持以及消息信令支持
        4.1.2.2 UE 步骤流程
        4.1.2.3 网络侧步骤流程
        4.1.2.4 算法说明
    4.2 仿真平台设计及仿真结果分析
        4.2.1 仿真平台设计
        4.2.1.1 仿真平台概述
        4.2.1.2 整体架构
        4.2.1.3 设计流程及程序运行逻辑
        4.2.1.4 使用说明
        4.2.2 仿真算法性能评价依据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2.3.1 基站数量为变量
        4.2.3.2 距离门限为变量
        4.2.3.3 回程带宽为变量
        4.2.3.4 空口资源为变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OFDMA系统中多用户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1.2 OFDMA 技术的优缺点
    1.2 OFDMA 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OFDMA 系统频率同步的一般过程
        1.2.2 OFDMA 系统多频偏估计的研究现状
        1.2.3 OFDMA 系统上行链路频偏补偿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OFDMA 系统及频率同步技术概述
    2.1 OFDM 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2 OFDMA 系统概述
        2.2.1 OFDMA 系统子载波分配方案
        2.2.2 OFDMA 系统实现方案
        2.2.3 OFDMA 在IEEE802.16e 中的应用
    2.3 OFDMA 频率同步技术
        2.3.1 频率同步偏差对系统的影响
        2.3.2 OFDMA 下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2.3.3 OFDMA 上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织OFDMA 上行链路频率同步方案
    3.1 交织载波分配方案下的子空间模型
    3.2 基于求根MUSIC 的改进算法
        3.2.1 经典MUSIC 算法的缺点
        3.2.2 基于求根MUSIC 的估计方法
        3.2.3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3.3 基于子空间的多用户频偏补偿
        3.3.1 基于线性MMSE 检测的多频偏补偿方案
        3.3.2 基于匹配滤波的并行干扰抵消方案
        3.3.3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iMAX 应用背景下的多用户频率同步方案
    4.1 WiMAX 中的OFDMA 物理层要求
        4.1.1 OFDMA 资源分配
        4.1.2 OFDMA 帧结构
    4.2 数据辅助的多用户频偏估计方案
        4.2.1 OFDMA 上行链路系统模型
        4.2.2 基于最大似然的交替投影估计算法
        4.2.3 基于最大似然的快速估计算法
    4.3 提出的多用户频偏估计方案
        4.3.1 训练符号设计
        4.3.2 多用户频偏估计迭代算法
        4.3.3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5.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仿真信道模型
附录B 缩略语表

(3)OFDMA系统中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1.1.2 多载波传输技术
    1.2 OFDMA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循环前缀的方法
        1.2.2 数据辅助的方法
        1.2.3 盲估计方法
        1.2.4 OFDMA频率同步算法总结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OFDMA系统的频率同步
    2.1 同步偏差的影响
        2.1.1 无线信道模型
        2.1.2 无偏差的OFDM信号模型
        2.1.3 多种偏差存在时的OFDM信号模型
    2.2 OFDMA下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2.2.1 频率捕获(小数倍频偏估计)
        2.2.2 频域捕获(整数倍频偏估计)
        2.2.3 残留载波频偏及采样时钟频偏的联合估计
    2.3 OFDMA上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2.3.1 OFDMA系统的子载波分配方案
        2.3.2 上行链路的频偏估计方法
        2.3.3 上行链路的频偏校正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OFDMA下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3.1 基于导频的载波频偏及采样时钟频偏的联合估计
        3.1.1 采用对称导频子载波组的方法
        3.1.2 本文提出的方法
        3.1.3 仿真分析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织OFDMA上行链路的频率同步
    4.1 交织OFDMA上行链路的信号结构
        4.1.1 单个用户时的信号结构
        4.1.2 多个用户时的信号结构
    4.2 基于子空间的交织OFDMA上行链路的载波频偏估计
        4.2.1 有效CFO谱定义
        4.2.2 基于子空间的两阶段频偏搜索方法
        4.2.3 复杂度分析
    4.3 自适应波束形成实现交织OFDMA上行链路的载波频偏补偿
        4.3.1 有效频偏波束图的定义
        4.3.2 自适应波束形成器
        4.3.3 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频率同步及数据检测
    4.4 仿真分析
        4.4.1 系统参数及信道模型
        4.4.2 频偏估计方法的性能
        4.4.3 频偏校正方法的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OFDMA上行测距中的多用户频率估计
    5.1 背景
    5.2 测距时隙及接入概率
        5.2.1 测距时隙的定义
        5.2.2 测距用户的接入概率
    5.3 测距码
    5.4 测距信号模型
    5.5 时域相关法估计多用户载波频偏
        5.5.1 初始测距中时域相关法
        5.5.2 周期测距中时域相关法
    5.6 频域相关法估计多用户载波频偏
        5.6.1 初始测距中的频域相关法
        5.6.2 周期测距中的频域相关法
    5.7 残留定时偏差对算法的影响
        5.7.1 时域相关方法
        5.7.2 频域相关方法
    5.8 仿真分析
        5.8.1 仿真参数
        5.8.2 均方根误差性能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的总结
    6.2 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SUI信道模型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TD-LTE Femtocell切换测量算法研究[D]. 高盼.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2]OFDMA系统中多用户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D]. 陈云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3]OFDMA系统中频率同步技术的研究[D]. 范达. 清华大学, 2009(04)
  • [4]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J]. 唐友喜.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3(06)
  • [5]4G空中接口的特征及其在多址及双工方式上的挑战[A]. 唐友喜. 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

标签:;  ;  ;  ;  ;  

4G空口特点及其在多址双工方面的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