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解读

《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解读

一、"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阐释(论文文献综述)

赵根宏[1](2016)在《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预期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通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去追求经济政策正效用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效果组合。预期管理源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型于本世纪之初,在近年来各经济体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与持续疲弱的宏观调控实践中大显身手,成为以“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为代表的“非常规”经济政策的直接理论支持。我国政府因时应势,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实与特点,推出了中国版的“预期管理”举措。初步形成了以“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为内涵的宏观经济“区间管理”的宏观调控新理念,升华了前瞻性指引的目标层面;在通过货币政策实现预期管理的实践中,立足本国实际,在积极推进利率走廊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践行前瞻性指引,提升预期管理效果;在注重通过货币政策实现预期管理的同时,积极扩大预期管理覆盖领域,将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纷纷纳入预期管理范畴。本文在对预期、预期理论和预期管理货币政策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围绕宏观经济预期管理对相关理论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对预期管理的理论模型、测度指标与实际测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进一步考察中国宏观调控预期管理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调控与预期管理结合后的探索与发展进行了思考。在构建嵌入预期冲击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后,利用1999年至2015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预期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展开了实证分析。在对多类型预期冲击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整体预期冲击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60%以上的解释。从而对实施预期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给出了回应,并进一步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进行模型内生化设定,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预期管理有效性的结论。为了对预期管理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本文以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这一主要实现预期管理的核心工具出发,在对前瞻性指引的实施背景、基本理论和政策进行梳理基础上,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前瞻性实践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总结了国外实施预期管理的经验与启发。最后,对我国实施预期管理提出了较全面系统化的政策建议。

戴娟[2](2016)在《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整体上来说,国内学界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将其理解为不符合现实的“虚假意识”,第二种是将其理解为由统治秩序所规定的合法化模式;第三种则将其和主体的生产相一致的思想或行为。但是无论如何理解,对于意识形态更多地还是注重其意识的层面而忽视了其他层面,同样尴尬的问题在于,国内学界对齐泽克思想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其独树一帜的意识形态理论,对于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却鲜有人问津,即使是涉及到,也只是作为其意识形态研究的某一小个方面加以简单阐述,且阐述方式和内容往往都局限在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导言中的内容,但是,在如今的全球资本主义时代,这样的描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既低估了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至于无法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同时也无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今社会。因为对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来说,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实,而且其发挥作用的领域逐步扩大。在此现状下,有必要对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重新进行梳理,并据此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做了三种形态的划分:自在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作为“观念复合体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意识形态”;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即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出发,指涉意识形态的关键并不在于人们知或不知,而在于我们明明知道面具是假的,但还是依然带着面具前行。与此同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吸收借鉴国内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认为国内研究高估了拉康在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的地位,低估了斯洛特戴克的犬儒主义在其理论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同时以此推进国内齐泽克的理论研究。

梁瑞明[3](2013)在《基于理性异质信念的内生市场波动研究》文中认为经济主体的预期或信念形成方式是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个重要论题。理性预期理论和行为经济理论是当前关于预期或信念的两个主要研究范式。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主体充分利用了所有可得信息,因而绝不会犯系统性错误。行为经济认为经济主体存在各种心理、认知或行为偏差,是非理性的或有限理性的,因此经济主体常常犯错。理性异质信念的逻辑与理性预期、行为经济等研究范式截然不同。理性异质信念指的是,虽然拥有相同信息的经济主体对相同的经济现象具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这些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按照理性异质信念,经济主体的信念形成过程符合基于历史数据得出的统计规律,因此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同时,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具有非稳定性,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的主观概率常常偏离真实的客观概率,并且不同经济主体的主观概率分布各不相同,个体信念常表现出异质性。基于上述认识,理性异质信念理论认为加总异质的个体信念大多数情形下都无法得到稳定的市场信念,异质信念自身就足以产生比外生冲击更强的内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通过某种传播机制,使得经济在没有受到外生的外部冲击时仍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表现出种种违背经典理论的异象。可见,理性异质信念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起点和框架。基于这一框架,研究微观层面的资产价格行为、宏观层面的汇率决定和货币非中性等传统论题,均可以得到新鲜的理解。基于理性异质信念理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研究市场和经济的波动。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跟踪国外经济和金融研究的理论前沿;二是基于国外已有成果和研究范式,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本章提出的问题是,研究理性异质信念理论具有哪些意义?促使本人研究理性异质信念理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特别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两个经验事实。第一个经验事实是,信念分歧(即异质信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验事实,而不是一种理论假设;第二个经验事实是,经济活动表现出过度的波动性。当本文提到“波动”一词时,本文是在一种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该次的,包括微观角度上的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范围内的经济周期等各种现象。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异质信念理论的思想回顾。本章的问题是,经济学中的理性和异质性思想究竟来自哪里?目前关于理性异质信念的研究进展如何?本章的结论是:已有的异质信念文献经常依赖于非理性假设,且缺乏统一框架;理性异质信念理论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统一的研究框架。第三章是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波动的模型与缺陷。本章的问题是,理性预期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否解释现实问题?本章的结论是:理性预期理论只能解释很小一部分市场波动;若附加其他不合理的假设,可以解释波动;信息不对称假设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公开信息非常充分的条件下。第四章是异质信念到理性异质信念的演进。本章的问题是,进一步研究中是否需要理性前提?异质信念是否影响资产价格?从异质信念演进到理性异质信念,具有体现在哪里?本章的结论是:理性假设在大多数情形是符合实际的,因此一直是思想界的主流;异质信念确实影响资产的价格与波动性,即使在传统框架内也是如此;与异质信念相比,理性异质信念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和理论一致性。第五章是共同信息下的理性异质信念理论介绍。本章的问题是:理性异质信念能否解释现实问题?本章的答案是:理性异质信念理论为研究市场波动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视角;信念分歧自身就足以产生显着的波动。与外生波动相比,信念引致的波动称作内生波动。第六章是理性异质信念下的市场波动模拟分析。本章的问题是:理性异质信念理论在实证上是否能解释现实市场的波动性特征?本章的结论是:模拟分析发现,在某些信念结构下,理性异质信念理论比理性预期理论更能解释市场的实际波动。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本章的问题是:理性异质信念理论是否已经足够完善?能不能解释其他经济现象?本章的结论是:理性异质信念理论仍不够完善;理性异质信念理论可以应用到其他问题。

郭建军[4](2012)在《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文中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成功政策都应该是因地制宜的,具体探讨不同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的特点就成为有价值的研究所在。本论题以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指导,以跨学科视角,运用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关系视角,探讨新加坡政府如何把外向型经济政策置于全球化与区域化中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论题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即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来进行论述。论题的主题是运用新加坡几十年的各种经济发展数据,通过论题设定的三个专题来分析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几十年的宏观发展历程,焦点是通过外向型经济宏观政策基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变化,探讨新加坡的对外经济关系。讨论时将侧重新加坡的区域化战略目标上,其中新加坡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系作为关注重点。论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新加坡经济发展做短期的预测,而是将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做长期的发展趋势研究为目的。独立后的新加坡领导人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新加坡在本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主张自由竞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行经济自由化以促使各种经济力量均衡化,并在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的协调和竞争中形成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中心。研究结果表明,从新加坡独立以来近50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观察,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始终是围绕着全球化与区域化来实施的,在发展战略上基于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经济的思想是新加坡外向型经济政策一体化发展的基石。而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作用之间,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作用受东南亚地区时局影响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并时强时弱。论题在论述过程中,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不是局限在具体的对外贸易政策上,而是重点放在了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区域模式上,关注的焦点是新加坡国际经济关系,阐述新加坡由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到追求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变化;在论述新加坡产业政策发展时,重点关注了宏观上旨在改善商务环境的各种政策措施上,探讨产业政策如何调整以适应全球化与区域化目标;在海外投资方面,主要阐释了新加坡以建设工业园区方式来实施区域化目标,并以此带动本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鉴于创新思想和观念是全球化重要的方面,论文参考了许多新加坡精英的回忆录,运用了大量的新加坡精英的关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思想方面的文献,并结合微观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启示意义。

陈积敏[5](2011)在《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作为国际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非法移民也因技术的革新以及观念的改变,呈现出愈发扩大、分散的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成为世界非法移民,尤其是拉美地区非法移民的主要目的国。美国非法移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可控阶段和严重化阶段。当前美国非法移民仍处于严重化阶段,这些非法移民既具有传统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非法移民数量仍然巨大,但近年来有所下降;(2)非法移民在美滞留时间延长;(3)非法移民的分布总体上表现出集中性特点,但分散性趋势愈加明显;(4)非法移民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有限。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考察,美国非法移民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动因、政治动因和社会动因,其中经济动因是最主要因素。非法移民在美国有着较为长期的发展历史,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涵盖了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内政外交等领域,其中对美国工资水平、就业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尤其令美国人关注,同时也富有争议性。面对数量巨大的非法移民群体,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国内单边治理与国际合作治理两种渠道来控制和管理非法移民,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国内治理:首先,美国政府通过移民立法,构建起非法移民治理的法律框架;其次,美国政府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即以加强边界执法力量和国内执法力度的刚性治理与以“合法化政策”和“客工计划”等为主体的柔性治理,试图发挥出“封堵”、“挤压”和“疏导”功能,以达到控制和管理非法移民的目标。然而,这些治理措施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因素所致:(1)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使得经济上的“推-拉”作用始终是国际非法移民的主要诱因。(2)美国国内的体制性问题,这不仅表现在美国移民体系方面,也体现在美国国内的政治体系方面,如利益集团、政治极化现象等等。这些因素使得美国政府在治理非法移民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总之,美国非法移民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

周小玲[6](2011)在《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解释学、接受美学、解构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译者翻译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译者文体(the translator’s style)也逐步成为翻译研究的焦点之一。另一方面,以霍姆斯(James Holmes)、图里(Gideon Toury)等为代表的翻译研究学派倡导用描写的方法来进行翻译研究,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则使译者文体研究逐步摆脱了传统研究零星的、主观的、印象式点评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量化的、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全面的、大规模的译者文体研究提供了契机。从莫纳·贝克(Mona Baker,2000)率先提出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译者文体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间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有对译者偏爱的语言模式的研究,还有对构成译者文体的宏观因素的量化分析。但从研究现状来看还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对译者文体的认识还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详细的描写细则,研究规模偏小,以及迄今还没有对某一译者文体或某一译者群体文体的全面的、系统的量化描写。本研究试图融合文艺学、文体学、语料库语言学以及翻译研究学派的描写翻译学与文化学派的观点,以理雅各(James Legge)英译中国典籍的译者文体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体系,为更大范围的译者文体描写提供借鉴,也为译者文体批评提供新的依据。本研究首先从中西文论中的文体观出发,探讨了文体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而对译者文体的本质进行了阐释。译者文体作为文学文体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具有与文学创作文体类似的特征,也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就本质而言,译者文体指译者在译文中所突显的译者自身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译者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为了特定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操控而留下的创造痕迹。译者文体是译者无意识的语言表达习惯与译者有意识的文体选择的统一体。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因素既包括译者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译者自身的学识修养、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等中观层面的因素,还包括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学观念、读者期待等宏观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反映在译者的翻译文本中,形成译者独特的文体特征。译者文体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伴随着语言学、文体学、翻译学理论的发展,译者文体研究的方法和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零星点评模式,经过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的对等模式,文化转向以来的后现代哲学思辨模式,直到当代的语料库实证描写模式的转变历程,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规定性研究走向实证描写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以描写翻译学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对大量语料的量化分析与描写来发现译者文体,并对形成译者文体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做出解释。这种模式将语言研究与文化阐释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与文化研究途径的融合。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以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认识论基础,把经验主义的量化描写和理性主义的推理解释相结合,以客观的语言现象为依据,揭示语言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描写翻译学的发展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步骤为定相观察、定量分析和定性解释,其描写方法为历时和共时对比。历时时对比描写主要把同一原作不同时期的多个译本,或者同一译者不同时期的多种译文进行对比,考察历史文化的变迁对译者文体的制约和影响。共时对比描写则把同一时期同一原作的不同译本或同一时期不同原作的译本进行对比,考察译者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立场、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等等。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在构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描写框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为个案,重点选取了其英译的6部作品,以及《论语》不同时代的4个代表性译本,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考察理雅各的译者文体。微观层面从词、句、篇章特点着手,主要考察形符数、类符数、类符/形符比、平均词长、平均句长、平均段长、词频、词汇密度、语篇连贯、叙事方式等。中观层而主要考察反映理雅各个人修养、翻译观念、翻译策略的语言要素,如主题词、高频词、特色词、独特词,译者所添加的副文本(如注释、序、跋等),以及译文中的核心文化词、习语、特殊句式、修辞格等的处理模式。宏观层面主要从原语文化语境和译入语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意识形态、社会规范、文学观念以及读者期待等因素在译者文体中的反映。研究发现理雅各的译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忠实、准确、正统、严谨、庄重,体现了其学者型、研究型的译者文体特征,揭示了其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名热爱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和一名热衷于基督教的传教士的身份。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形成与其个人的学识修养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紧密相连。结论部分对论文的观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进行总结,指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将对大规模的语言事实的量化描写与对语言现象的文化阐释有机地结合,是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与文化途径的融合与互补。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扩展了翻译批评的客体,对翻译批评以及翻译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主要表现为微观层面的量化描写较多,而对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宏观因素则阐释较多而量化描写不足;对同一原文本的不同译本的历时对比描写较多,而对同一译者不同译本之间共性的共时描写不足。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李西杰[7](2004)在《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文中认为政治伦理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学科建设出发,勾勒政治伦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论域;一是从问题出发,探讨政治伦理的研究领域和主题范畴。本文以为,无论学科建设还是问题探求都应确定其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作为应用伦理学视阈的政治伦理旨在探讨和揭示处于非均衡关系态的政治与伦理关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以反思人类美好生活及其实现方式,实现公共善为价值诉求的政治伦理主要有两大理论旨趣:一是政治制序的合法性——基于国家法律基础上的社会伦理(包括价值层面以及规制事实层面)认同;二是政治主体建构的合理性——“社会政治主体”和“政治权力主体”的协同合作。“社会政治主体”的缺席和“政治权力主体”的强化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维的根本缺陷。

涂春辉[8](2002)在《创业板市场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是一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性力量,而促进科技进步,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制造出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支持体系,而金融市场体系中最核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就是证券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研究、设计、创新一套科学规范且具操作性的、切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板市场制度是决定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否运行以及如何运行的关键和基础。 本文对创业板市场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阐述、总结、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创业板市场在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定位、内在功能、设立方式、市场模式、服务对象定位以及市场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和论证,籍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第二部分,研究和分析论证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包括上市制度、保荐人制度、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交易制度、做市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等。在国际国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并推导我国创业板市场各项运行制度的设计与选择。第三部分,对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进行研究、论证和设计。首先,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角度,分别对目前比较流行的两派不同的理论、模型及观点进行阐述和研究论证,从而为我国创业板市场是否需要政府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证券市场监管的实践角度,分别对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和国内主板市场的监管实践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论证对创业板市场进行监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践依据;最后,在前面理论和实践分析论证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国内证券市场成功监管经验,总结吸取失败教训,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监管体制、监管原则、监管目标、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监管理念、监管创新等进行制度选择与政策建议。

二、"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阐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的意义
        1.2.2 现实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基本结构及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预期理论
        2.1.2 预期管理理论
        2.1.3 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预期理论
        2.2.2 预期管理理论
        2.2.3 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
第3章 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相关理论
    3.1 基本理论
        3.1.1 经济周期理论
        3.1.2 内生增长理论
        3.1.3 信息冲击理论与DSGE模型
        3.1.4 宏观调控方式创新与完善理论
        3.1.5 预期管理的理论
    3.2 预期管理的理论模型
        3.2.1 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简化表现
        3.2.2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预期管理模型
    3.3 预期管理指标体系
        3.3.1 主要指标体系
        3.3.2 指标解释
        3.3.3 预期管理指标构建
第4章 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探索与发展
    4.1 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发展历程
        4.1.1 “价格闯关”与“价格预期”(1988—1992)
        4.1.2 治理通货膨胀与预期管理(1992—1997)
        4.1.3 治理通货紧缩与预期管理(1998—2003)
        4.1.4 加强宏观调控与预期管理(2004—2008)
        4.1.5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与预期管(2008—至今)
    4.2 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与完善
        4.2.1 传统宏观调控方式的局限性
        4.2.2 引入预期管理的宏观调控方式新变化
        4.2.3 我国货币政策创新的新探索
第5章 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的实证分析
    5.1 基本DSGE模型构建
        5.1.1 基本DSGE模型构建
        5.1.2 预期冲击引入
    5.2 模型的对数线性化
    5.3 数据处理与参数估计
        5.3.1 数据处理
        5.3.2 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5.4 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5.4.1 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
        5.4.2 外生冲击的方差分解
        5.4.3 外生冲击的方差分解的经验解析
    5.5 预期管理有效性检验
        5.5.1 预期管理模型构建与估计
        5.5.2 预期管理有效性:数值模拟
        5.5.3 预期管理福利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比较与实践
    6.1 实施前瞻性指引的背景
    6.2 前瞻性指引的基本理论与政策
        6.2.1 基本理论
        6.2.2 基本政策
    6.3 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具体实践
        6.3.1 美国
        6.3.2 欧盟
        6.3.3 日本
    6.4 国外前瞻性指引实践的启发与借鉴
第7章 实施预期管理的政策与建议
    7.1 明确预期管理的适用性
    7.2 实施预期管理的路径选择
        7.2.1 充分重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作用
        7.2.2 扩展预期管理主体
        7.2.3 强化信心管理
        7.2.4 扩大预期管理范围
        7.2.5 利用大数据提质预期管理
    7.3 实施预期管理的制度建设
        7.3.1 宏观调控“区间管理”的制度完善
        7.3.2 完善预期管理的“硬”制度
        7.3.3 加强预期管理的“软”制度
    7.4 加快建立预期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动机与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结构和核心观点
    四、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一、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渊源
        1、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2、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3、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二、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分类
        1、自在的意识形态
        2、自为的意识形态
        3、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犬儒主义意识形态
第二章 何为犬儒主义意识形态?
    一、犬儒与犬儒主义
        1、何为犬儒?
        2、犬儒学派的兴起
        3、犬儒含义的发展变化
    二、犬儒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
        1、第欧根尼与斯洛特戴克:古今犬儒主义的流变
        2、现代犬儒主义的兴起及其两种形式
        3、“因为我不知道我信仰什么”:犬儒主义的实质
第三章 意识形态的幻象与后意识形态时代
    一、意识形态的幻象
    二、后意识形态时代
    三、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出发点:承认现有的商品关系和社会关系
        2、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
        3、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理性异质信念的内生市场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提出问题
        1.2.1 经验事实一:普遍存在的信念分歧现象
        1.2.2 经验事实二:显着的过度波动现象
    1.3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性异质信念理论发展脉络
        2.1.1 基本理论
        2.1.2 理性信念与一般均衡
        2.1.3 理性信念与金融市场
    2.2 其他异质性研究文献
第3章 理性预期、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波动性:模型与缺陷
    3.1 理性预期下的资产价格和投机行为
        3.1.1 静态投机
        3.1.2 动态投机:异质信息下的股票市场模型
    3.2 信息不对称与资产价格
        3.2.1 基于非对称信息的静态模型与市场波动:资产定价模型
        3.2.2 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动态无限期模型与市场波动:资产定价模型
    3.3 理性预期与信息不对称能否解释市场行为?
        3.3.1 理性信念与其他预期理论的对比
        3.3.2 不对称信息假设的合理性
        3.3.3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与无交易定理
第4章 理性异质信念与内生波动:从异质信念到理性异质信念的演进
    4.1 理性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4.1.1 中国式理性
        4.1.2 西方式理性
        4.1.3 经济理性
    4.2 从同质性到异质性
        4.2.1 典型经济人的思想来源
        4.2.2 同质代理人的资产价格模型—卢卡斯模型(Lucas,1978)
        4.2.3 典型经济人的困境:无交易定理
    4.3 异质信念是否影响资产价格?
        4.3.1 异质性的类型
        4.3.2 范里安(1985)的一般均衡异质信念模型
        4.3.3 安德森(2005)模型:基本成分与异质性成分
    4.4 异质信念到理性异质信念的演进
        4.4.1 平稳性、稳定性和理性条件
        4.4.2 过度波动性与理性的过度自信
第5章 理性异质信念与内生波动:理论与模型研究
    5.1 理性异质信念模型的一般结构
        5.1.1 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平稳性问题
        5.1.2 稳定系统
        5.1.3 理性信念的结构
    5.2 理性信念和条件稳定定理
    5.3 个体信念与市场信念
        5.3.1 个别信念状态
        5.3.2 个体信念动态行为的推导
        5.3.3 个体认知、市场信念和内生放大
        5.3.4 高斯模型下的理性条件
    5.4 理性异质信念下的资产定价:简化模型
        5.4.1 简化模型
        5.4.2 内生不确定性
        5.4.3 内生不确定性下的风险溢价
        5.4.4 理性过度自信
        5.4.5 平均市场信念和高阶信念
第6章 理性异质信念与内生波动:模拟分析
    6.1 模型基本假设
    6.2 理性异质信念均衡的理论模型
        6.2.1 信念的市场状态和代理人的匿名性
        6.2.2 信念的一般结构和参数问题
        6.2.3 可计算模型
        6.2.4 理性信念原则下对信念的限制
    6.3 选择参数和建立可计算模型
    6.4 模拟结果和分析
        6.4.1 市场数据和理性预期均衡均衡结果
        6.4.2 模拟结果与波动性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1.1 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1.1.2 研究视野开阔的理论意义
        1.1.3 对中国的启示
    1.2 主要概念阐释
        1.2.1 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1.2.2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1.2.3 全球化与区域化
        1.2.4 新加坡
        1.2.5 东南亚
    1.3 学术史回顾
        1.3.1 国外学者关于新加坡经济的研究概述
        1.3.2 国内学者关于新加坡经济的研究概述
        1.3.3 新加坡研究中的非经济类文献
    1.4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关于新加坡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1.4.2 关于以全球化或区域化视角的新加坡研究文献
        1.4.3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与全球化和区域化研究的思路
        1.4.4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5 论题可能的创新点
        1.5.1 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1.5.2 分析框架
        1.5.3 内容的选择
第2章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
    2.1 殖民地经济遗产与独立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2.2 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从1965年至今
    2.3 外向型经济发展绩效
    2.4 外向型经济发展动力: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
        2.4.1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战略
        2.4.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化发展战略
第3章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基石
    3.1 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与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3.2 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
        3.2.1 国际贸易商品
        3.2.2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3.3 新加坡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
    3.4 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模式
        3.4.1 增长三角
        3.4.2 东盟自由贸易区
        3.4.3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3.4.4 个案:新加坡与美、日、中自由贸易协定
    3.5 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与区域化的努力
第4章 产业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化和区域化目标
    4.1 产业理论和概念
    4.2 产业结构演变
    4.3 宏观产业政策变迁
    4.4 人才战略与外资政策
        4.4.1 人力资源管理与吸引外资政策统筹设计
        4.4.2 独立以来的教育发展
        4.4.3 工业化人才培养战略
        4.4.4 国际化人才思想和战略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4.5 法定机构与政联企业
    4.6 扶持本国私营企业
    4.7 金融市场发展
第5章 海外投资的区域化战略
    5.1 海外投资发展概况
    5.2 海外投资的措施
    5.3 "向区域进军"战略
    5.4 中国战略: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中新战略合作为例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新加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战略
    6.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模式
    6.3 产业政策中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
    6.4 海外投资在区域化战略中的作用
    6.5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5.1 关于新加坡宏观经济政策挑战的方面
        6.5.2 新加坡如何处理全球化与区域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6.5.3 关于广义的产业政策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5)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全球化与非法移民
    第一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相互关系分析
        一、“全球化”及其发展历程
        二、“非法移民”及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
        三、全球化与非法移民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非法移民的主要方式与基本特点
        一、非法移民的主要方式
        二、非法移民的基本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非法移民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美国移民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自由移民时期
        二、限制移民时期
    第二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现状
        一、美国当前非法移民的数量统计
        二、非法移民主要来源及其在美国的分布情况
        三、非法移民的家庭结构
        四、非法移民的教育水平与职业选择
    第四节 关于美国非法移民现状的基本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非法移民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政治原因
        一、美国移民政策导致非法移民
        二、非法移民来源国政策促进非法移民
        三、国际政治因素影响美国移民政策
    第二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经济原因
        一、微观视角:非法移民者的个人决定
        二、宏观视角:美国的经济引力和非法移民来源国的经济推力
    第三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认知差异促动非法移民
        二、美国移民网络助推非法移民
        三、国际人口走私集团推波助澜
        四、科学技术发展便利非法移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法移民对美国的影响
    第一节 非法移民与美国经济发展
        一、就业市场与工资水平
        二、财政税收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 非法移民与美国的国家安全
        一、非法移民与美国的社会安全
        二、非法移民与美国国土安全
        三、非法移民与美国的文化认同
    第三节 非法移民与美国的内政外交
        一、非法移民对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二、非法移民对美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治理(一):构建非法移民治理的法律框架
    第一节 1986 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评析
        一、1986 年移民法出台的背景
        二、1986 年移民法的主要内容
        三、简要评价
    第二节 《非法移民改革及移民责任法》简述
    第三节 美国州政府的移民立法努力
        一、加尼福利亚州“187 号提案”
        二、亚利桑那州“SB 1070”法案
        三、几点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治理(二):非法移民的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
    第一节 美国联邦政府的刚性治理
        一、美国移民管理机构的变迁
        二、美国移民执法的主要类别
        三、美国移民执法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柔性治理
        一、非法移民合法化政策
        二、“客工计划”
        三、自愿离境计划
    第三节 美国非法移民的国际合作治理
    第四节 美国非法移民治理效果评价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译者文体的本质
    2.1 什么是文体?
        2.1.1 中国文论中的文体观
        2.1.2 西方文体学中的文体观
    2.2 什么是译者文体?
    2.3 影响译者文体形成的因素
        2.3.1 微观层面的因素
        2.3.2 中观层面的因素
        2.3.3 宏观层面的因素
    2.4 从隐身到显形:译者文体存在的客观性
        2.4.1 译者文体隐形说与显形说
        2.4.2 译者文体存在的理论解释
    2.5 需要澄清的几对关系
        2.5.1 译者文体与原作者文体
        2.5.2 译者文体与原文文体
        2.5.3 译者文体与译文文体
        2.5.4 译者翻译文体与译者创作文体
        2.5.5 译者文体与同时代其他译者的文体
    2.6 小结
第3章 译者文体研究方法的嬗变:从规定走向描写
    3.1 传统的零星点评模式
    3.2 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的对等模式
    3.3 文化转向以来的后现代哲学思辨模式
    3.4 语料库实证描写模式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理据和模式
    4.1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的理据
        4.1.1 哲学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4.1.2 描写翻译学的发展
    4.2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语料库类型、建设与检索
        4.2.1 几种主要的语料库类型
        4.2.2 语料库的建设
        4.2.3 语料库的检索与分析
    4.3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4.3.1 步骤:定相观察、定量统计与分析、定性解释
        4.3.2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方法
    4.4 语料库译者文体研究的层次
        4.4.1 译者文体研究的微观层面
        4.4.2 译者文体研究的中观层面
        4.4.3 译者文体研究的宏观层面
    4.5 小结
第5章 个案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理雅各译者文体的描写
    5.1 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概况
    5.2 有关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研究现状
        5.2.1 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研究的主要内容
        5.2.2 学界对理雅各翻译的评价
        5.2.3 理雅各翻译研究的局限和出路
    5.3 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语料库的建设与检索
        5.3.1 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语料库简介
        5.3.2 语料库检索
    5.4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描写
        5.4.1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微观描写
        5.4.2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中观描写
        5.4.3 理雅各译者文体的宏观描写
    5.5 小结
第6章 结语:对译者文体批评的思考
    6.1 本研究的总结
    6.2 译者文体批评的思考
    6.3 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UCREL CLAWS5 TAGSET(词类码)
    附录二:《论语》4个英译本的词频统计表(前60位)
    附录三:理雅各5部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词频统计表(前50位)
    附录四: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本注释示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着作
致谢

(7)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二) 关于政治伦理概念的界定
    (三) 文本思路
    (四) 文本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一、 政治伦理的学科视阈
    (一) 政治学视野中的政治伦理观
    (二) 伦理学对政治合理性的反思
    (三) 反思与批判:基于问题的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
        1 、 政治伦理研究何以在中国兴起
        2 、 作为应用伦理学的政治伦理
        3 、 基本特征
    (四) 前学科:政治伦理的研究阶段
二、 政治伦理的价值观与规范论
    (一) 价值观确证:公共善抑或正义?
    (二) 规范论变革:政治思维方式的变革
三、 政治与伦理:公共善的非均衡性
    (一) 政治与伦理的非均衡性
    (二) 公共善:政治与伦理的耦合
    (三) 制度与人性的和谐: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8)创业板市场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概况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海外创业板市场产生及发展过程
    第三节 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概况
第二章 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暨组织结构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功能
    第二节 创业板市场定位
    第三节 创业板市场组织结构
第三章 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
    第一节 上市制度基本涵义
    第二节 美国NASDAQ市场上市制度
    第三节 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
    第四节 我国主板市场上市制度
    第五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制度
第四章 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
    第一节 保荐人制度涵义及其功能
    第二节 海外部分创业板保荐人制度简介
    第三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
第五章 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度
    第一节 独立董事概念及其功能
    第二节 独立董事制度崛起的动因
    第三节 我们主板市场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现状及问题
    第四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几个方面
第六章 创业板市场股票期权制度
    第一节 股票期权、期股理论基础
    第二节 期权原理及模型设计要点
    第三节 期股原理及模型设计要点
第七章 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
    第一节 海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海外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比较
    第三节 竞价制度与做市商制度比较
    第四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前景
    第五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操作建议
第八章 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节 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原则及审查
    第二节 创业板公司发行上市阶段的信息披露
    第三节 创业板公司上市后阶段的信息披露
第九章 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第一节 退市制度概念及其功能
    第二节 海外部分证券市场退市制度概述
    第三节 我国主板市场的退市制度
    第四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
第十章 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
    第一节 监管概念与监管体制
    第二节 证券监管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三节 海外部分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比较
    第四节 我国主板市场监管制度
    第五节 我国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
    第六节 对我国证券监管的几点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阐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管理研究[D]. 赵根宏. 辽宁大学, 2016(02)
  • [2]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 戴娟. 南京大学, 2016(05)
  • [3]基于理性异质信念的内生市场波动研究[D]. 梁瑞明. 复旦大学, 2013(02)
  • [4]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 郭建军. 云南大学, 2012(08)
  • [5]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D]. 陈积敏. 外交学院, 2011(05)
  • [6]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 ——以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文体为个案[D]. 周小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7]政治伦理的研究视阈与理论旨趣[D]. 李西杰. 苏州大学, 2004(01)
  • [8]创业板市场制度研究[D]. 涂春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01)

标签:;  ;  ;  ;  ;  

《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