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摘要

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摘要

一、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岳雪[1](2021)在《“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文中认为在国内外学界,普京政治话语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象级”话题。普京自2000年上任至今走过了20年的执政历程,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政治话语历经20年的动态发展建构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普京政治话语”,借助各种语言手段和话语实践呈现领导人政治文化观念的输出与传递。政治文化观念是政治语言学框架下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基于文化观念理论衍生而出并应用于政治语言学之中。政治文化观念根植于政治话语当中,通过挖掘其中的社会实践应用揭示出语言背后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政治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历时时期展现出政治文化观念的动态演化,每个政治文化观念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彼此紧密相连的整体。政治文化观念是在政治与语言的博弈中形成,政治文化观念作为政治话语的系统构成,其总和构成政治语言世界图景,任何一个政治文化观念都是政治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写照。政治文化观念贯穿于政治交际主体、政治话语实践和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这一动态的主体对话关系之中。从政治语言学视角出发,各国领导人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问题是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热点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普京政治话语对内宣传政治理念,对外表明国家立场,对其政治文化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掌握俄罗斯国家政策和理解俄罗斯政治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对我国政治话语建构以及政治文化观念传递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政治语言学与语言文化学研究理论为基础,以2000-2020年期间俄罗斯总统国情咨文和普京“直播连线”政治话语为例,借助语料库等研究方法,在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动态剖析。本文三个研究问题之间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具体如下:1.在微观层面上,普京政治话语借助何种语言表达手段实现政治文化观念的呈现与传递?政治文化观念具有怎样的主题分类?2.在宏观层面上,普京政治话语实践中体现的政治文化观念有何特征?其深层释义具有何种动态演化?最终生成怎样的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其意义建构如何?3.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何种政治现实,传递何种价值观?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背后体现出怎样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为解决本文研究问题,我们根据文化观念理论、费尔克劳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以及政治语言学研究方法建立本研究分析框架,分别从文本、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进行描写性与解释性的演化研究,具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维度,政治文化观念具有动态性,每一历时阶段都展示出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属性,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趋势,不同主题分类的政治文化观念在不同的历时时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分析得出结论:国家治理的分期与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的分期存在潜在的联系,受到政治文化观念的内在驱动,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历时演化经历了从初步到成熟,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内而外-内外并重-由外而内动态“回归”的历时发展轨迹。普京政治话语中的政治文化观念研究载体分为语言载体和言语载体,其中语言载体从不变性与可变性入手,主要包括旧的政治文化观念词淡出,旧的政治文化观念词新用以及政治文化观念新词的产生和年度政治词汇的使用。言语载体从言语化分析入手,主要表现为政治交际方面的研究。此外本研究发现,普京政治话语借助政治文化观念的周期变化、文化因素和语义元素三方面的语言表征类型实现政治文化观念的动态呈现。第二、在宏观层面的话语实践维度,通过语料库的话语实践分析,本研究发现,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话语实践特征主要体现为空间性、过程性、恒定性、普遍性、发展性与动态性,具体呈现为心理、属性、状态、行为、目标、范围、时间、空间以及方式等方面。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深层释义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强国主义”展开,重点论述核心政治文化观念“强国主义”的动态演化。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核心在于人,主要探讨人-语言-政治世界的主体间对话关系,而从政治交际的角度则体现为发话人、政治文本/政治话语、受话人之间的主体间对话关系。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观念、政治话语与意义是三维互动的共变关系,呈现为不同时期执政理念的变迁。政治文化观念与政治话语不是简单的映现关系,而是一种实现意义的互动关系。政治文化观念作为政治话语的系统构成,并以政治话语为载体经历由深层到表层、由潜在到显现、由不可见到可见,由非言语化到言语化的动态过程:政治文化观念——政治话语或政治文本(内部言语——外化——外部言语——观念词载体)——政治语言世界图景。第三、在社会实践维度上,明晰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反映出的执政理念变迁以及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研究发现:政治文化观念动态演化经历了从萌芽到深入再到巅峰最后转向回归的动态发展轨迹,呈现为“形成崛起”时期——“稳定发展”时期——“普京思想延续”时期——“缓慢发展”时期——“保守回归”时期,具体表现为政治文化观念“强国”——“民生”——“民族价值观”——“普京主义时期”的继承与延续——“梅普思维”时期的新发展与新举措——“爱国团结”——“发展”——“保守”的转变,同时也印证了政治文化观念主题分类在具体政治话语中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的政策启示和借鉴。

马天骄[2](2021)在《2018—2019年俄罗斯地方议会选举综述》文中提出2018—2019年俄罗斯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暴露了俄政治生态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即便统俄党在地方领导人选举中获胜,但其在地方议会的支持率仍然处于低水平;二是反对派和外部势力纷纷指责统俄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存在舞弊现象,致使统俄党形象严重受损。上述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对俄地方议会选举的广泛关注。地方议会选举是俄各党派在2021年国家杜马大选前的演练,同时也为新党获得免征集签名进入国家杜马选举提供了平台。如何从地方议会选举中汲取经验,获得更多席位,实现政权平稳过渡,是各党派需要思考的问题。

朱文悦[3](2020)在《俄罗斯青年政策与国家政治稳定:2000-2019》文中认为国家政权与青年群体的关系及对青年问题的处理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维持持久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议题。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制定各不相同的青年政策以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但由于政治现实、政策制定、政治实践与结果四者之间由于人的天然特性不确定存在完全契合的关系,对国家青年政策进行规范性批判、为其建构评价机制有其必要性。政治稳定由合法性与有效性两部分组成。合法性指国家政权得到该国社会的认可,有效性指该国政权回应社会群体的诉求并满足其利益、权利。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需同时提高合法性与有效性。青年政策的目的即在于提高青年群体对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有效性认可。俄罗斯联邦政权通过对本国实际国情的考察,制定了一系列国家青年政策。但由于对青年群体实际诉求的认知不足等原因,俄罗斯青年政策呈现高合法性、低有效性的特征。青年政策并未切实可行地为青年群体解决问题,因此,俄罗斯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政权的不满态度。其中最为广泛、突出的途径为通过政治参与表达政治态度。俄罗斯的青年政治参与特征内隐藏着俄罗斯青年对政权青年政策的评价。俄罗斯政权所制定青年政策在对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塑造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可能在短期内营造青年群体积极通过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支持政权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青年群体的不满情绪酝酿已久,一旦爆发则威力巨大、影响深远。2017年以来,俄罗斯青年群体的反对抗议活动数量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俄罗斯政权的当务之急应是调整青年政策的发展方向,从有效性的角度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

程莉莉[4](2020)在《当代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困境及其根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简称俄共,CPRF)曾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1990年代,俄共经历了从重建到兴盛的发展历程,就组织规模及其选民支持率而言,占据了俄罗斯三分之一以上的政治空间。作为代表俄罗斯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利益的反对党,俄共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方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起到了牵制作用,成为俄罗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进入21世纪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处于低潮阶段,俄共在内外压力之下思想分歧加剧,组织出现分裂,党员人数大为减少,无论是在杜马选举还是在总统大选中都日渐式微,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其影响力和实力已经和其成立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当前俄共面临着哪些困境?其避之不及的困境缘何而起?议会道路的前景怎样?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主要对俄共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进行详细阐述。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等。第一部分简要梳理了俄共近30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被禁到恢复、短暂的辉煌、受挫到势衰、低潮中发展四个阶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俄共的发展道路选择。针对俄共究竟应该走革命道路还是议会道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当今的俄罗斯,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俄共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不现实,客观的政治环境要求它只能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目标。俄共自恢复重建之初,便承认现行的议会制,在现行《宪法》规定的法律框架内开展活动。俄共认为,要想在议会制背景下实现最终目标,只能是建立人民政权。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俄共在组织上面临的困境,包括缺乏魅力型领袖、党员数量锐减且队伍老化和党内财政拮据三个方面。经过近30年的政治斗争,俄共却没有推出任何新的有威望的政治家,俄共领导人无论个性品格还是政治策略都无法与叶利钦和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相比。不仅如此,俄共还面临着老年党员比重过大,青年党员、新生力量严重不足等党员建设问题。此外,财力有限,也极大地限制了俄共的发展。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俄共在俄罗斯历届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中的选举业绩,其中包括俄共的选票数、得票率、席位数和议席所占比重等数据。选举业绩的持续下降表明,俄共不仅在议会选举中失去优势,而且在总统大选中也惨遭失败。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导致俄共出现困境的根源,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俄共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是其面临困境的内因,而制度因素、强大的政治对手以及国际因素是其面临困境的外因。总之,俄共作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研究俄共自成立以来在议会内外的各种探索,揭示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分析导致其出现困境的根源,以期俄共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陈昌盛[5](2020)在《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际交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90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诞生在苏联大地上,1993年以合法身份恢复活动,三十年风雨兼程,作为俄罗斯国内政权党的最大反对派,寄托着前苏联社会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期盼与重任。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脱胎于苏联崩溃的前夜,吸收了苏联共产党遗产的精华,对苏联解体、苏共垮台进行了长期的反思,在从执政党到反对派政党的身份嬗变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对内改变政策争取民心、对外深化交流扩大影响,以求重夺国内执政地位并闪耀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以及中国与国际政治的互动中,国家外交在“超越意识形态”、“服务总体外交”、“创新交往形式”等过程中艰难探索,党的对外交往同样也是在此背景下不断矫正路线、开拓向前。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党际交往,是中国整体外交事业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事业的重要战线。本文在明确中国共产党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背景下,以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思想的调整为主线,结合两党交往的相关史料,对两党交往的相关概况进行梳理,通过对两党交往内容、频次、层级的分析与综合,总结出了中共与俄共两党关系发展的特点和历史经验,并于此基础上,在指导理念和探讨问题层面上提出新的展望,丰富外交形式,推进两党关系向前迈进。

毕松[6](2019)在《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统一俄罗斯党(Всерссийская политичесая партия<<Единая Россия>>),可以简称为“统俄党”)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俄罗斯相对“年轻”的政党。统俄党是在时任总统普京的直接授意下组建的,是普京时代的“政权党”,也是当今俄罗斯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政权党”,并长期保持俄罗斯国内第一大党的地位。自叶利钦在1993年“十月事件”中获胜并以1993年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当代俄罗斯基本政治制度以来,俄罗斯政党政治一直是在多党制的制度框架内发展演进。为了保持对全局的控制,执政当局一直尝试建立亲政府的政党以求控制立法权。结合俄罗斯特殊的政治制度设计,“政权党”这一富有俄罗斯特色的政党概念于1993年出现,并于当年的第一届国家杜马大选期间就转化为政治实践。但叶利钦时代的“政权党”因执政当局国家治理的失败而没有发挥其本身应该起到的作用,叶利钦时期的几个“政权党”都是昙花一现,一直被以俄共为代表的反对派所压制。普京接管克里姆林宫后延续了 1993年宪法规定的俄罗斯基本政治制度,在其复兴国家、稳定局势和凝聚人心的俄罗斯新国家治理构想中,“政权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帮手。在普京亲自授意下,由总统办公厅主导,统一俄罗斯党这一新的“政权党”经过相对漫长和复杂的组建过程应运而生。为了应对1999年的国家杜马大选和2000年的总统大选,克里姆林宫组建了“团结”联盟,经过多轮磋商和政治博弈,原本是“团结”联盟对手的“祖国”组织和“全俄罗斯”联盟同意了以上述三个组织为主的、多个派别的合并。合并后成立的统一俄罗斯党在执政当局的支持和监控之下,经过持续不断的理论探索、组织建设、政策更新和选举获胜,逐渐从一个仅以选举为指向的竞选联盟发展成为了当代俄罗斯第一大政党,对于普京国家治理的实施、俄罗斯从混乱走上有序发展以及俄罗斯政治精英的分化和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个新千年俄罗斯政坛的第一大党,人们自然会问,统俄党是一个什么样政党,它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怎样的特殊性?统俄党在俄罗斯政治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应当如何看待和评价作为“政权党”的统俄党,它将何去何从?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统俄党进行全面的研究,对统俄党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政权党”这一政党现象几乎只存在于俄罗斯,也是俄罗斯政党政治具有标签意义的特征。通过对统俄党这一俄罗斯持续时间最长和最成功的“政权党”的研究,可以丰富已有的政党理论和政治制度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总结政党政治发展的共性规律,跳出西方政党理论的局限,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社会演进规律、政党政治发展规律和民族国家成长规律的有机统一对于具体国家政治发展的重大意义。统俄党是普京时代的“政权党”,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和执政当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统俄党为普京国家治理的推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本身也是普京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俄党的组织变动、理论更新、政策调整和政治实践直接反映普京执政当局对于俄罗斯内外局势和国家总体发展的看法和举措。对统俄党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趋向和执政当局的最新动向。本文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借鉴西方政党理论,并结合俄罗斯历史、政治文化传统和现实来对统俄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分析。从发展史、组织建设、理论探索、政策主张、地位和作用以及近况前景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重点回答“统俄党是什么样的党,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统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其组织结构与组织建设有何特征?”“统俄党是一个举什么旗的组织,其思想和理论有何特点?”“统俄党要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完成怎样的明确任务、采取怎样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统俄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到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到哪里去?”这五个涉及统俄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如下:第一,从统俄党的发展历程来看,统俄党的成立不是产生于普京这一英雄人物的头脑之中的,而是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客观现实与当局执政的主观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说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结果。俄罗斯多党制的发展为统俄党的组建设置了根本制度,“政权党”在叶利钦时代的发展为统俄党的成立提供了直接经验,普京团队的执政规划加速了统俄党的组建。可以说,统俄党的出现有着充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这一新千年俄罗斯的“政权党”由普京授意、总统办公厅主导组建而成,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执政当局为该党赢得在全国各级选举创造了有利的规则环境,给予其媒体、财政和行政等各类资源的支持。可以说,统俄党是和普京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产于生普京国家治理的需要,发展于普京国家治理的深化,完善于普京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统俄党的发展史就是俄罗斯新千年国家治理的缩影。第二,从统俄党的组织建设来看,不管是统俄党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与调整,还是重要领导岗位的人事变动,亦是统俄党对党内思想观点差异和分歧的管控都体现的是一个政党的发展逻辑与当局控局需求的结合。统俄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克里姆林宫提供一个由忠诚度高、业务能力强和代表性广的政治精英组成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很强的纪律性、很高的团结度和很强的战斗力。第三,从统俄党的意识形态探索来看,统俄党指导思想从最初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政治中派主义思想,经“主权民主”思想的过渡,发展成为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普京执政所坚持的俄罗斯新思想一直主导和决定着统俄党意识形态的探索过程,可以说,统俄党是普京思想的组织载体。统俄党始终将自己的指导思想定位在意识形态光谱的中间,并坚持对俄罗斯各主流思想的积极部分进行吸收。作为工具性和功能性极强的“政权党”,统俄党各个阶段的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浓厚的实用性和明确的针对性。第四,从统俄党的政策主张来看,该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政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协调性和侧重性,直面俄罗斯的重大问题,力求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众的幸福,突出体现对于总统和总理观点、方针和命令的绝对支持以及强调全党对协助执政当局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的工作方向,深刻地体现了统俄党“政权党”的工具性、依附性和实用性的本质。第五,从统俄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来看,不管是组织状况和还是选举战绩,统俄党都是当之无愧的俄罗斯第一大党,但它只是“政权党”和“普京党”,不是执政党和多数人的党,其地位的获得与当局给予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统俄党主要作用是在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协助克里姆林宫控制整个国家-社会局势。也正是由于与执政当局的关系异常紧密,统俄党出现了党内关系复杂、缺乏自主性和自身形象不佳等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统俄党在新普京时代的面临了新的政治形势,该党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提出了党的全面更新和保持全国领导地位的任务,着眼于为后普京时代谋划布局。在短期、中期和远期,统俄党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其未来会因自身能否满足俄罗斯内外局势和领导人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迹。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世界不同类型政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以上五个基本观点是对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五大问题的回答,在对上述观点分析和总结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统俄党因普京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着普京国家治理的不断推进渐渐从纯粹的选举联盟发展为有一定思想内涵、完备组织结构和系统政策体系的俄罗斯第一大党,但伴随俄罗斯国家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后普京时代的到来,统俄党将面临深刻的政党现代化挑战和“政权党”机制不能适应俄罗斯政治发展现代化要求的困境,统俄党适应性变革任务艰巨。就其性质和特征来看,统俄党是“政权党”,它就有强依附性和低自主性、强工具性和低本体性、强实用性和低价值性等特征,更多的是充当当局治国理政的工具,而非代表某一特定阶级或阶层的政党。

张静[7](2019)在《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俄罗斯独立28年以来,联邦政府的改革在不断尝试和推进。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治理模式的变迁、俄罗斯治理模式的特征和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同时阐述和界定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是从治理主体、价值、规制、对象和结果这几方面来总结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不同阶段的变迁,主要包括:普京之前的治理模式;普京上台之后的治理模式。再次,梳理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特征。横向比较俄罗斯联邦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德国联邦政府在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以及政党制度上的异同;纵向分析俄罗斯的经济管理模式、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管理模式,并总结出俄罗斯政府治理中央集权特点。接着,从前苏联的政治遗产、解体后的改革阵疼、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国际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通过对上述俄罗斯政府治理的研究,依据构成治理模式的几大要件分析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展望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毕松[8](2018)在《公正俄罗斯党的演变、理论主张及前景》文中认为公正俄罗斯党是当代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于俄罗斯政坛,在俄罗斯政党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党提出建设"21世纪新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主张以公正、自由和团结为核心价值理念,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力主构建新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该党有一定社会基础,并在历次国家各级选举中有不错的表现,但还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能否克服这些难题将直接决定着该党的前景和未来。

傅强[9](2018)在《苏俄1918年宪法研究 ——以列宁国家理论为视角》文中提出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为应对1917年俄国革命后过渡时期之政治、经济情势,1918年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摘要中以下简称《宪法》)建构起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苏维埃制度、民族联邦制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秩序。此种建构,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俄罗斯传统政治与思想遗产的影响与力量,另一方面更是深刻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政治形态更替的基本原则。对《宪法》精神基质的探究,应当详细阐明其建构与缘起时的理想形态,更应当注意到其如何体现革命精神和维系政治秩序。为此,本文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本文概括了俄国传统政治经济结构与19世纪俄罗斯思想的基本特征。一方面,直到1861年农奴解放,俄罗斯以农奴制为基础的传统绝对主义政治经济结构才步入现代化历程。另一方面,俄国马克思主义自其产生伊始,就是俄罗斯19世纪思想提供的诸多政治经济现代化方案中的一种。可以说,这两者构成了俄国革命及其产物《宪法》的原生质料。其次,本文阐述了《宪法》的产生,包括革命进程中立宪会议寻求秩序的尝试与立宪会议之解散,还重点关注了苏维埃宪法委员会的制宪活动与原则。列宁以社会主义革命利益的至上性,解散了拒不服从苏维埃的立宪会议。此后,苏维埃宪法委员会立足两条基本原则制定出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其一,宪法只应当规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之政治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其二,宪法应当是对革命进程中人民群众之政治经验和创造成果的记录与总结。然后,作为核心部分,本文重点分析了《宪法》关于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制度和民族联邦制的规定,特别是这三者的思想意识渊源与基本品质。首先,《宪法》在世界革命的预期中,希望迅速实现无阶级、无国家之自由新社会从而终结无产阶级专政。其次,作为新型政体的苏维埃,它是一种与无产阶级专政相匹配的组织形式,将伴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的迅速终结而完成自我消解,从而最终进入到理想社会。最后,民族联邦制只是布尔什维克迫于革命后实际政局,求民主集中制而不得,采纳的一种过渡性政治架构,它也将在实现社会主义和民族融合的进程中自我消解。因而,在《宪法》中,无产阶级专政、苏维埃制度和民族联邦制,本质上都是一种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权宜之计。按照宪法原意,它们都将在迅速完成最终目标之后消解。最后,在与美国事例的比较中阐明,美国革命精神与革命后秩序的维系要求不断回到立国之起点,而俄国革命精神与革命后秩序的维系则要求不断重申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当最终目标在政治实践中始终无法实现,正如苏联1936年和1977年宪法关于国体之规定所展示出来的,苏联政治秩序的维系只有依赖于不断地重申最终目标与重新界定走向最终目标进程中之当前时刻的性质。

农冠军[10](2018)在《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研究 ——基于议会、行政、司法改革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面临痛苦和复杂的转型期,即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一党专政的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的转换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如今俄罗斯已经构建起了一套比较稳定完善的宪政制度,但由于“超级总统制”的制度建构,目前这套制度体系并没有完全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俄罗斯的政治变迁一直是俄罗斯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以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转型国家,俄罗斯的政治改革及其发展实践可以为世界各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样本。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中俄两国古往今来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曾经相似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以及当前面临相同的政治主题——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加上当前中俄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决定了在中国未来外部环境的多重因素中,俄罗斯及两国关系的发展都是值得我国重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俄罗斯政治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俄罗斯议会、行政、司法改革为视角,全面、系统地探析了在俄罗斯执政集团政治理念和思维方式下俄罗斯的议会、行政、司法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简要说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突出了研究特色。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背景和逻辑。当前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与苏联时期的政治体制紧密相联,因此对苏联中后期政治改革的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很有必要。而根据不同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发展情况提炼并分析俄罗斯历任领导人政治理念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演进逻辑,为后文对三大体制改革的分析提供改革路径选择的依据。第二章,主要考察了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主要举措。这部分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以俄罗斯议会、行政、司法改革为视角,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尝试概述不同时期俄罗斯领导人基于不同历史条件而进行议会、行政、司法改革的主要举措,从中发现俄罗斯政治改革的一般性规律,以期能为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相应的有益借鉴。第三章,主要探析了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特征、趋势和教训。这部分在分析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基本情况后,总结其表现出的三个典型特征,即从激进到渐进的改革模式、带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改革的路径选择具有复杂性。结合当前俄罗斯国内政治发展情况,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恢复议会的传统政治地位、逐渐从权威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修改联邦宪法以稳定民主制度运行机制。最后总结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经验,即政治改革应遵循渐进改革模式、应以发展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应从本国国情出发,这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为下文的启示部分提供路径依据。第四章,重点阐述了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这部分内容是在前文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俄罗斯议会、行政、司法改革的主要举措,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报告等相关文件精神,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发展进行探析并结合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对应领域有裨益的参考,包括完善人大代表结构充分发挥代议功能、完善行政运行与管理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司法运行机制以提升司法公信等,以探讨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最后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一个简要概括。本文虽然以研究俄罗斯政治改革问题为主线,但最终还是回归到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对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研究,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深刻启发。

二、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理论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用价值
        1.3.3 研究发展趋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话语研究
        2.1.1 政治话语界定
        2.1.2 政治话语的研究及应用
    2.2 普京政治话语研究
        2.2.1 普京政治话语界定及其特征
        2.2.2 普京政治话语的研究及应用
    2.3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
        2.3.1 政治文化观念界定
        2.3.2 政治文化观念分类标准
        2.3.3 政治文化观念的研究及应用
    2.4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研究
        2.4.1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界定
        2.4.2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基于语言文化学的文化观念理论
        3.1.2 基于政治语言学的政治文化观念理论
    3.2 政治文化观念研究的具体路径
        3.2.1 批评话语分析
        3.2.2 历时观念分析
        3.2.3 基于语料库分析的政治文化观念动态呈现
    3.3 政治文化观念动态分析模式
        3.3.1 主体间对话关系:阐释
        3.3.2 言语化过程:建构
        3.3.3 政治语言世界图景:解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分析框架
    4.3 研究方法
    4.4 普京政治话语语料库
        4.4.1 语料的描述
        4.4.2 语料库分析工具
        4.4.3 语料预处理方法
        4.4.4 语料库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文本分析
    5.1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主题分类
        5.1.1 政治文化观念——政治类
        5.1.2 政治文化观念——经济类
        5.1.3 政治文化观念——社会类
        5.1.4 政治文化观念——民族类
        5.1.5 政治文化观念——军事类
        5.1.6 政治文化观念——文化类
    5.2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载体
        5.2.1 语言载体:不变性与可变性
        5.2.2 言语载体:言语化分析
    5.3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语言表征类型
        5.3.1 政治文化观念周期变化
        5.3.2 政治文化观念文化因素
        5.3.3 政治文化观念语义元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话语实践分析
    6.1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话语实践特征
        6.1.1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0-2004)
        6.1.2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4-2008)
        6.1.3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08-2012)
        6.1.4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12-2018)
        6.1.5 政治文化观念主题话语实践分析(2018-2020)
    6.2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深层释义
        6.2.1 政治文化观念“爱国主义”(патриотизм)深层释义
        6.2.2 政治文化观念“民族主义”(национализм)深层释义
        6.2.3 政治文化观念“强国主义”(державничество)深层释义
    6.3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系统的意义建构
        6.3.1 意义建构功能
        6.3.2 对话关系实践的意义互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社会实践分析
    7.1 执政理念变迁
        7.1.1 形成和崛起时期(2000-2004)
        7.1.2 稳定发展时期(2004-2008)
        7.1.3 普京思想延续时期(2008-2012)
        7.1.4 缓慢发展时期(2012-2018)
        7.1.5 保守回归时期(2018-2020)
    7.2 权力与意识形态演化
        7.2.1 执政理念对比
        7.2.2 社会民意调查
        7.2.3 内在文化因素
    7.3 政治文化观念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的政策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2)2018—2019年俄罗斯地方议会选举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2019年各党派参加地方议会选举的背景
二、2018—2019年俄罗斯各政党参加地方议会选举情况
    (一)“统一俄罗斯”党
    (二)俄联邦共产党
    (三)“自由民主”党
    (四)“公正俄罗斯”党
    (五)小党的领头羊——“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退休者”党
    (六)“绿”党
    (七)民族主义爱国者
结 语

(3)俄罗斯青年政策与国家政治稳定: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政治稳定、青年政策与青年政治参与: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1.1 政治参与:定义与分类
    1.2 政治稳定:合法性与有效性
    1.3 一个叙述逻辑分析
2.俄罗斯青年政治参与:意愿与方式
    2.1 政治参与意愿
    2.2 政治参与方式
        2.2.1 通过选举参与政治:
        2.2.2 通过政治机构参与政治:
        2.2.3 通过社会组织、运动及政治党派参与政治
        2.2.4 通过社会活动参与政治
        2.2.5 通过新兴大众媒体参与政治
        2.2.6 通过公投参与政治
    2.3 青年政治参与:变与不变的双重矛盾
3.俄罗斯青年政策:合法性与有效性
    3.1 俄罗斯青年政策:内容与实践
        3.1.1 立法维度
        3.1.2 机构设置维度
        3.1.3 大型活动维度
    3.2 现有青年政策与合法性
    3.3 俄罗斯青年政策与有效性
4.总结:青年政策与政治稳定
附录
参考文献

(4)当代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困境及其根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4.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俄共的历史发展演变
    (一)被禁到恢复(1990-1995)
    (二)短暂的辉煌(1995-2002)
    (三)受挫到势衰(2002-2008)
    (四)低潮中发展(2008-至今)
二、道路选择困境:革命道路还是议会道路
    (一)革命道路前途渺茫
    (二)议会道路困难重重
三、组织困境
    (一)缺乏魅力型领袖
    (二)党员数量锐减且队伍老化
    (三)党内财政拮据
四、选举困局
    (一)议会选举失去优势
    (二)总统选举惨遭失败
五、困境根源剖析
    (一)国际因素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
        2.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冲击
    (二)国内因素
        1.俄共自身因素
        (1)党内派别林立
        (2)理论缺乏创新
        (3)竞选策略屡屡失误
        (4)党内官僚主义严重
        2.制度因素
        (1)《宪法修正案》的出台,降低了俄共的胜算概率
        (2)选举制度的修改,降低了俄共的支持率
        (3)《政党法》的颁布和频繁修正,削弱了俄共的选民基础
        3.强大的政治对手
        (1)两大“政治强人”:叶利钦和普京
        (2)政权党的挤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

(5)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际交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研究缘起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以及研究主体
        1.篇章结构
        2.研究方法
        3.研究难点、创新点
一、中共与俄共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共领导国家建设和推动国际交往
        1.稳定的执政党地位是基础
        2.与时俱进党的建设是保障
        3.党际交往助力国家交往
    (二)俄共的地位变迁
        1.以反对派政党进行议会斗争
        2.在国家杜马选举中不遗余力
        3.俄共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上满怀热情
    (三)俄共的发展前景
        1.拓展生存空间
        2.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3.避免陷入议会陷阱
二、中国共产党对外原则指导下的中俄党际交往互动
    (一)超越意识形态
        1.对外指导思想的转变与新型党际关系思想
        2.新型党际思想与四项原则
        3.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二)服务总体外交
        1.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全面开拓
        2.实现从中苏政党关系向中俄政党关系的转变
        3.总结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服务于中共自身建设
    (三)创新交往形式
        1.全方位政党外交新格局
        2.积极推进与周边大国大党交流机制化
        3.党际交往原则的实践创新
三、中共与俄共党际交往的内容和特点
    (一)党际交往的主要内容
        1.以共同意识形态为依托
        2.以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为主线
        3.以务虚与务实相结合为支撑
    (二)党际交往的主要特征
        1.机制化交往
        2.高层次交往
    (三)党际交往推动国家交往
        1.深化讨论,落实合作
        2.推动青年干部交流,为长久合作筑牢基础
        3.深化交往领域,紧密党国联系
四、中国共产党与俄共发展党际关系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发展党际关系的首要经验
        1.尊重俄共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解释
        2.尊重俄共根据俄罗斯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
    (二)正确发挥党际关系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
        1.发挥共产党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推进中俄国家关系中的纽带作用
        2.深化治党治国的理论探讨是促进关系深入发展的抓手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PEΦEPA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成立的背景
        一、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与发展
        二、“政权党”在俄罗斯的产生与演进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初创时期
        一、两大中派组织的对抗阶段
        二、三大政治组织的合并阶段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上升阶段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波动阶段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危机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低谷阶段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调整阶段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革新时期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新发展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实践新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建设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概况
        一、统一俄罗斯党的基本价值
        二、统一俄罗斯党的使命、目标和任务
        三、统一俄罗斯党的党员
        四、统一俄罗斯党的组织结构
        五、对统一俄罗斯党组织概况的分析
    第二节 领导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一、中央领导机关关系的协调
        二、党主席的设置
        三、普京党内核心地位的强化
    第三节 党内团结的加强与巩固
        一、左右翼之争引发党内团结问题
        二、党内俱乐部的产生加深统俄党分裂的隐患
        三、意识形态平台的完善力求增强党内团结
    第四节 外围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一、“青年近卫军”的形成与发展
        二、“青年近卫军”主要作用
        三、“青年近卫军”组织发展的评价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愈发重视政党革新
        一、政党革新的方向是打造现代化“数字政党”
        二、政党革新的重点在于党内外交流沟通体制的完善
        三、政党革新的目标是保持全国的优势地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初始阶段:中派主义思想
        一、中派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中派主义的主要内涵
        三、对中派主义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发展阶段:主权民主思想
        一、主权民主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二、主权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对主权民主思想的评价
    第三节 成熟阶段:俄罗斯保守主义
        一、俄罗斯保守主义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二、俄罗斯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想的评价
    第四节 对统一俄罗斯党理论探索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统一俄罗斯党的政策主张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政策
        一、巩固国家基本制度
        二、构建负责任的政府
        三、保障俄罗斯的统一与安全
        四、完善大国外交战略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经济政策
        一、维护现行经济制度,支持执政当局的经济战略
        二、施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构建公正的税收体系
        三、构建旨在提高民族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社会政策
        一、提高收入水平
        二、完善医疗系统
        三、改善住房条件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文化政策
        一、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二、提升科学技术的水平
        三、保存和培育民族文化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政策主张的分析与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的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地位
        一、长期控制国家杜马
        二、历届总统选举的获胜者
        三、牢牢掌握地方权力
        四、统一俄罗斯党优势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一、在党政关系层面,统俄党控制和监督中央和地方权力
        二、在政党关系层面,统俄党协助执政当局对抗反对派
        三、在党社关系层面,统俄党是连接当局和民众双向沟通的桥梁
        四、在政党外交层面,统俄党为俄罗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三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主要问题
        一、党内关系复杂
        二、缺乏自主性
        三、政党形象不佳
    第四节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趋向
        一、统一俄罗斯党面临的最新形势
        二、统一俄罗斯党最新立场的分析
        三、统一俄罗斯党的未来走向
    第五节 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启示
        一、政党要正确处理公权力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灵魂
        三、政党要合理协调集中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四、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党的核心课题
        五、政党建设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菊及答辩情况表

(7)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
        1.2.3 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评述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统治与治理
        1.3.2 政府管理与政府治理
        1.3.3 政府治理模式
    1.4 相关理论概述
        1.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1.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1.4.3 治理理论
    1.5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5.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
    2.1 普京任前的治理模式
        2.1.1 戈尔巴乔夫时期
        2.1.2 叶利钦时期
    2.2 普京上台后的调整
        2.2.1 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
        2.2.2 梅普共治和第三任期
第三章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
    3.1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3.1.1 联邦制的由来
        3.1.2 联邦制的结构基础
    3.2 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央集权
        3.2.1 立法权
        3.2.2 行政权
        3.2.3 司法权
    3.3 政党制度——多党制中的一党独大
        3.3.1 统一俄罗斯党
        3.3.2 其他重要政党
    3.4 政府的经济管理模式——混合性体制
        3.4.1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3.4.2 财政管理制度
        3.4.3 寡头垄断和政府垄断
    3.5 政府的政治与社会管理模式——强政府弱社会
        3.5.1 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3.5.2 社会保障制度
    3.6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特点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形成原因
    4.1 前苏联遗产
        4.1.1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4.1.2 公民社会的缺失
    4.2 改革阵痛
        4.2.1 政治改革
        4.2.2 经济改革
    4.3 独特的历史传统与政治文化
        4.3.1 东正教的历史传统
        4.3.2 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4.3.3 崇拜权力的政治文化
    4.4 国际环境
        4.4.1 国际政治环境
        4.4.2 国际经济环境
第五章 俄罗斯联邦政府治理模式的评价
    5.1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优势
    5.2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端
    5.3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的前景
        5.3.1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下经济发展前景
        5.3.2 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下政治发展前景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8)公正俄罗斯党的演变、理论主张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正俄罗斯党的发展演变
二、公正俄罗斯党的理论纲领和政治主张
    (一) 提出“21世纪新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二) 公正俄罗斯党的核心价值观
    (三) 表面上的反对派, 实际上的政权同盟者
    (四) 主张俄罗斯左翼力量实现联合
三、公正俄罗斯党的发展前景
    (一) 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特色不足
    (二) 党内缺乏凝聚力
    (三) 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9)苏俄1918年宪法研究 ——以列宁国家理论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西方苏联学研究领域的苏联法篇章
        (二)对苏俄1918年宪法制定的研究
        (三)对苏俄1918年宪法内涵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一章 革命之根:两种原生质料
    第一节 俄罗斯政治结构
        一、绝对主义政治结构的初步建构
        二、绝对主义政治结构的巩固与嬗变
        三、俄国政治、经济的现代化
        四、小结
    第二节 19世纪俄罗斯思想
        一、俄罗斯思想之基本结构
        二、19世纪俄罗斯思想的发展
        三、俄国马克思主义的缘起
        四、小结
第二章 从立宪会议到宪法委员会:苏俄1918 年宪法的诞生
    第一节 立宪会议:苏俄1918 年宪法之前奏
        一、立宪会议寻求秩序的尝试
        二、十月革命前列宁支持立宪会议的逻辑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解散立宪会议的逻辑
        四、社会革命党与解散后的立宪会议
        五、小结
    第二节 宪法委员会:苏俄1918 年宪法之制定
        一、宪法委员会的缘起
        二、宪法委员会的工作日程
        三、宪法委员会的制宪基础之一:从过渡时期出发
        四、宪法委员会的制宪基础之二:归纳革命实践经验
        五、小结
第三章 无产阶级和贫农专政:苏俄1918 年宪法之国体
    第一节 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之思想史考察
        一、罗马专政及其思想史阐释
        二、现代专政
        三、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列宁宪法关于国体规定之内涵考察
        一、列宁关于专政之观点的发展
        二、列宁宪法关于国体性质的界定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消亡之前提:世界革命
        四、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
        五、小结:兼论列宁宪法时期的法学理论
第四章 苏维埃:苏俄1918 年宪法之政体
    第一节 预演:1905 年革命中的工人代表苏维埃
        一、1905 年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及其基本活动
        二、列宁在1905 年革命时关于苏维埃的基本观点及生成逻辑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1917 年革命中苏维埃的缘起与证成
        一、列宁对苏维埃内涵界定的前提之一:基本特征
        二、列宁对苏维埃内涵界定的前提之二:革命性质
        三、革命进程中列宁对苏维埃内涵的三次界定
        四、苏维埃政体的新型特质
        五、小结:苏维埃的现实与理想
第五章 民族联邦制:苏俄1918 年宪法之国家结构
    第一节 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辩证发展
        一、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民族议题
        二、民族自决权观点的提出
        三、扞卫民族自决权:兼论民族文化自治观点
        四、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兼论卢森堡的态度
        五、民族自决权的辩证发展与不变内涵
    第二节 民族联邦制的理论逻辑及内在张力
        一、理论建构中的原则与例外
        二、实践中的例外:民族联邦制
        三、民族联邦制的内在张力与维系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中的苏俄1918 年宪法
    第一节 苏联宪法之国体演变逻辑
        一、斯大林宪法: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二、勃涅日涅夫宪法:坚持发达社会主义之下的全民国家
        三、小结
    第二节 苏俄1918 年宪法与美国宪法秩序之比较
        一、革命的神学—政治论前提及其困境
        二、美国革命精神的维系:回到开端
        三、苏俄1918 年宪法的精神品质:面向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研究 ——基于议会、行政、司法改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特色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特色
第一章 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背景和逻辑
    一、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背景:苏联中后期政治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一)赫鲁晓夫时期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
        (三)戈尔巴乔夫时期
    二、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逻辑:执政集团政治理念的演化
        (一)叶利钦时期:“自由民主”的热潮与消退
        (二)普京时期:“普京主义”政治理念的构建
        (三)“梅普组合”时期:政治理念的延续与“全面现代化”的推行
        (四)普京新时期:“新普京主义”政治理念的整合
第二章 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俄罗斯议会改革
        (一)俄罗斯议会的权力分配及其运行机制
        (二)联邦委员会
        (三)国家杜马
    二、俄罗斯行政改革
        (一)调整联邦关系加强中央集权
        (二)保持反腐高压姿态恢复行政秩序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管理效率
    三、俄罗斯司法改革
        (一)增强司法独立性保证公正裁决
        (二)强化法官保障与监管体系
        (三)完善人权保障缓解内外压力
第三章 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特征、趋势和教训
    一、俄罗斯政治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从激进到渐进的改革模式
        (二)带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
        (三)改革的路径选择具有复杂性
    二、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恢复议会的传统政治地位
        (二)逐渐从权威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
        (三)修改联邦宪法以稳定民主制度运行机制
    三、俄罗斯政治改革的经验教训
        (一)政治改革应遵循渐进改革模式
        (二)政治改革应以发展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
        (三)政治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
第四章 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人大代表结构以充分发挥其代议功能
        (一)适当提高代表的专职化比例
        (二)优化代表结构保障代表比例的科学性
        (三)完善沟通机制提高代表反应民意的能力
    二、完善行政运行与管理机制以提高行政效率
        (一)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与公开机制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健全司法运行机制以提升司法公信
        (一)有序推进审判权独立保障司法权威
        (二)建立法官保障与监管体系维护司法公正
        (三)树立人权司法理念并加强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普京政治话语”中政治文化观念的系统建构与演化研究(2000-2020)[D]. 岳雪.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12)
  • [2]2018—2019年俄罗斯地方议会选举综述[J]. 马天骄. 西伯利亚研究, 2021(01)
  • [3]俄罗斯青年政策与国家政治稳定:2000-2019[D]. 朱文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当代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困境及其根源[D]. 程莉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际交往研究[D]. 陈昌盛. 郑州大学, 2020(03)
  • [6]统一俄罗斯党理论与实践研究[D]. 毕松. 山东大学, 2019(08)
  • [7]俄罗斯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 张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公正俄罗斯党的演变、理论主张及前景[J]. 毕松.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8(03)
  • [9]苏俄1918年宪法研究 ——以列宁国家理论为视角[D]. 傅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10]转型期俄罗斯政治改革及其发展研究 ——基于议会、行政、司法改革的视角[D]. 农冠军. 西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