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浸渗敷料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中药浸渗敷料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一、中药渗敷换药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史兆瑞[1](2020)在《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和评价回阳玉龙煎对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换药时疼痛的改善及其促愈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所有病历采集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疮疡及周围血管外科病房,将90例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n=30)采用生理盐水干预,干预组1(n=30)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干预,干预组2(n=30)采用回阳玉龙煎干预。观察比较3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局部中医症候积分、创面面积等指标,观察期为2周。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创面疼痛评分:治疗后3组间换药前1h至换药时疼痛对比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2.683±0.9279)>干预组1(2.467±0.9409)>干预组2(2.050±0.9129)。治疗后3组间相同时间节点的换药时疼痛对比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5.88±1.71)>干预组2(1.73±1.41)>干预组1(0.93±1.81)(以第14天为例)。(2)局部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3组间局部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39.03±9.626)>干预组1(34.83±11.15)>干预组2(21.40±10.58)。治疗后3组间症候积分疗效评价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无效13例,有效17例;干预组1无效6例,有效21例,显效3例;干预组2无效2例,有效21例,显效6例,临床痊愈1例。(3)创面面积:治疗后3组间创面面积存在显着差异(p<0.0001),且对照组(12.87±16.85)cm2>干预组1(8.577±6.862)cm2>干预组2(3.641±7.194)cm2。治疗后3组间创面面积疗效评价组间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无效11例,有效18例,显效1例;干预组1无效8例,有效17例,显效5例;干预组2无效3例,有效21例,显效5例,临床痊愈1例。(4)焦虑评分:治疗后3组间焦虑评分存在差异(p<0.05),且对照组(44.80±9.053)>干预组1(39.43±7.960)>干预组2(35.77±5.538)。(5)安全性评价:试验过程中,90例受试者均未出现与试验外用药物相关的局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实验室指标异常。结论:回阳玉龙煎具有温阳解凝、活血止痛的功效,针对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可产生镇痛、促愈合作用,综合考虑回阳玉龙煎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多卡因注射液,且临床使用安全,具有性价比优势,可作为一种辨治慢性创面的新品种外用药物应用于临床。

谢兰兰[2](2020)在《麝香治疗糖尿病足(Wanger3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局部清创后加外敷中药麝香于糖尿病足(Wanger3级),比较局部清创后无敷料组在控制局部症状和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临床疗效,为局部清创后加外敷中药麝香治疗糖尿病足(Wanger3级)提供临床循证证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2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首先进行基础内科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感染等)再进行外科治疗,予以常规局部清创,创面准备完善后,对照组(无敷料空白组)覆盖纱布并包扎,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麝香治疗,后覆盖纱布并包扎。每天换药1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为保证创面严格的无菌操作,均采用无菌透明敷贴描绘出创面的轮廓,再使用0.1*0.1cm2的透明方格纸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进行描绘创面的轮廓,使用扫描仪将图像上传电脑,使用Image J图像处理器计算出创面面积;同时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将镊子尖部置于创面最深处,标记位置,用标尺测量并记录创面深度;根据糖尿病足创面局部症状积分表记录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的积分。对所有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在治疗2周时、4周时足背动脉踝肱指数、胫后动脉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创面面积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创面深度(窦道深度)较治疗前均变浅(P<0.05),创面局部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2)治疗2周时,试验组的创面面积缩小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改善踝肱指数、创面深度及局部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4周时,试验组在创面局部症状积分、创面面积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创面深度变浅程度及踝肱指数增加方面对照组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试验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有73%的患者0<创面面积≤3cm2。结论:局部清创治疗后加中药麝香外敷或者内填可显着改善Wanger3级糖尿病创面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缩小Wanger3级糖尿病足创面面积及深度,局部清创后外敷或者内填中药麝香对于0<创面面积≤3cm2的Wanger3级糖尿病足效果更明显。

郭玉红[3](2016)在《电针傍刺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褥疮大鼠创面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明确电针傍刺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观察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创面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傍刺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用自制装置固定其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造模处,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褥疮创面,创面以II期褥疮形成为标准。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抑制剂组和电针抑制剂组5组。每组按干预时间1d、3d、5d、7d、9d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正常组给予与SB203580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造模后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行碘伏常规治疗;电针组造模后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行电针傍刺治疗;模型抑制剂组于造模后给予p38抑制剂SB203580(5mg/kg),再给予碘伏常规治疗;电针抑制剂组于造模后给予p38抑制剂SB203580,再给予电针傍刺治疗。电针傍刺方法:大鼠造模后第二日评价模型,造模成功的于第三日开始治疗,将大鼠固定于针刺操作台上,创面中心直刺1针,距创面边缘0.5cm的正常皮肤处斜刺1针,不施针刺手法,然后连接微电流电刺激仪。其中,负极置于皮肤创面中心的针柄上,正极置于创面边缘的针柄上,电流500μA,频率0.5Hz,持续30min,1次/日。本实验采用透绘法求积仪测定褥疮大鼠不同时间点创面的愈合率,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采用PeriCamPSI血流视频成像系统监测褥疮大鼠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后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观察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抑制剂组及电针抑制剂组褥疮大鼠在1d、3d、5d、7d、9d时间点的创面血流灌注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褥疮大鼠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p3 8MAPK和HSP27蛋白的表达,检测不同时间点CD34微血管计数;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褥疮大鼠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中p38MAPK和HSP27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褥疮大鼠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中p38mRNA和HSP27mRNA的表达。结果:1.第一部分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显示:除1d外,电针组与模型组创面愈合率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电针组优于模型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愈合时间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给予SB203580后,愈合率下降,愈合时间延长。2.第二部分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1d,其他四组与正常组比较创面的血流灌注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9d,其他四组与正常组比较创面的血流灌注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在1d、3d、5d、7d、9d时间点创面的血流灌注量呈下降趋势,电针组在每个时间点治疗后较治疗前创面皮肤的血流灌注量显着增加(P<0.05),而模型组在每个时间点治疗前后创面皮肤的血流灌注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给予SB203580后,电针抑制剂组与电针组相比及模型抑制剂组与模型组相比创面皮肤的血流灌注量无明显的变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d,电针组和模型组创面组织中p38MAPK和HSP27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电针组在3d、5d、7d、9d时间点p38MAPK和HSP27阳性细胞数逐渐下降,而模型组在3d时p38MAPK和HSP27阳性细胞数最高,在5d、7d、9d时间点p38MAPK和HSP27阳性细胞数逐渐下降。模型组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峰值在3d,而电针组p3 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峰值在1d。给予SB203 580后,电针抑制剂组与电针组相比及模型抑制剂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p38MAPK和HSP27阳性细胞数均降低。电针组在5d时CD34标记的周围组织微血管计数高于其他时间点,而模型组在7d时CD34标记的微血管计数高于其他时间点。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d,模型组与电针组创面组织中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电针组在3d、5d、7d、9d时间点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模型组在3d时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增高,在5d、7d、9d时间点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降低。模型组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峰值在3d,而电针组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峰值在1d。给予SB203580后,电针抑制剂组与电针组相比及模型抑制剂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均下降。5.Realtime-PCR结果显示:1d,模型组与电针组p38MAPKmRNA和HSP27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电针组在3d、5d、7d、9d时间点p38MAPKmRNA和HSP27mRNA表达逐渐下降,而模型组在3d时p38MAPKmRNA 和 HSP27mRNA 表达增高,在 5d、7d、9d 时间点p3 8MAPKmRNA 和 HSP27mRNA 表达降低。模型组 p38MAPKmRNA 和HSP27mRNA 表达峰值在 3d,而电针组 p38MAPKmRNA 和 HSP27mRNA表达峰值在1d。给予SB203580后,电针抑制剂组与电针组相比及模型抑制剂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点p3 8MAPKmRN A和HSP27mRNA表达均下降。结论:1.电针傍刺能够促进褥疮大鼠创面的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2.电针傍刺能够增加褥疮大鼠创面的血流灌注量,促进创面的修复。3.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并促进褥疮大鼠创面的修复,应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会延长创面愈合的时间。4.电针傍刺能够促进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p38MAPK及其下游的HSP27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促进创面修复作用。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能够显着抑制电针傍刺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作用。5.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电针傍刺作用的重要靶点,并且是电针傍刺促进褥疮大鼠创面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吕晓琳[4](2014)在《电针傍刺对大鼠压疮血清NO、ET-1含量及血浆LDH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电针傍刺治疗对压疮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探讨电针傍刺治疗方法促进压疮大鼠皮肤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根据皮肤缺血再灌注理论,采用在大鼠右侧背部皮肤植入铁片,外加压磁铁的方法,诱导形成Ⅱ期一Ⅲ期压疮。将8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大鼠。空白组未作任何手术处理,麻醉后取血,电针组与针刺组均采用傍刺疗法,同时电针组连接6805-B电针仪,电流强度1mA,频率1Hz,留针时间30分钟,1次/日。针刺组治疗方法与电针组针刺相同,但治疗时不通电。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方式的治疗。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护理措施,观测每组大鼠在治疗后1d、3d、7d、14d四个不同时间点的血清NO、ET-1含量及血浆LDH活性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对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分析。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针刺组、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压疮大鼠血清NO与ET-1含量变化明显,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傍刺可以明显提高压疮大鼠血清NO含量,显着降低血清ET-1的含量,并且血清NO与ET-1含量变化趋势显示,二者具有明显的拮抗规律。(2)电针组与针刺组相比较,在影响大鼠血清NO与ET-1含量变化,在7天、14天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针刺组、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压疮大鼠血浆LDH活性明显降低,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电针组内部四个不同时间点血清NO含量、ET-1含量、血浆LDH活性变化的比较,其中NO与ET-1含量变化在治疗14d时变化最大,14d组与其它三个时间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血浆LDH活性变化在治疗7d时达到峰值,7d与14d时间点LDH活性比较,结果显着性差异(p<0.05);7d与1d、3d治疗时间点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1)电针傍刺疗法与普通针刺对提高压疮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ET-1含量均有疗效,但电针傍刺疗法效果更为显着。电针傍刺通过调节压疮大鼠血清NO与ET-1的含量变化,促使血管舒张,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压疮愈合。(2)电针傍刺治疗可通过降低压疮大鼠血浆LDH的活性,减少炎性反应,促进压疮愈合。这可能是电针傍刺治疗大鼠皮肤压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范桂兰[5](2014)在《浅谈褥疮护理的进展》文中提出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物质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坏死状态。在目前医疗工作中,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长期存在且尚难彻底解决的难题[1]。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不当是老年患者并发褥疮的常见原因[2]。因为增加褥疮护理知识与技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刘叶荣[6](2013)在《关于褥疮患者中西医护理的探讨》文中认为褥疮又称压迫性溃疡,是临床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卧床患者的骨突出部、髋部和骶尾部,其高危人群为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患者、老年人。短时间较强的局部压迫或持续长时间的压迫易导致褥疮的形成,引起承受最大压力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破溃等[1]。褥疮是临床护理中棘手的问题,一旦病情恶化可并发感染,甚至导致死亡。医护人员应采用各种预防措施以避免褥疮的发生,本文将褥疮护理方面经验予以综述。

张国娣,任希,王丽娟,沈国珍,郑菊萍[7](2013)在《两种护理操作法用于中药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两种中医护理操作法在治疗Ⅱ期压疮中的效果。方法:将73例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紫草制剂涂药法组和紫草制剂湿敷法组。紫草制剂涂药法组对Ⅱ期压疮创面涂药治疗,Q4h/d;紫草制剂湿敷法组将紫草制剂浸润在3M6×7cm及其他规格的3M透明伤口敷料上,将紫草制剂透明伤口敷料平整覆盖在压疮创面上,每3天更换一次。结果:两种护理操作法治疗Ⅱ期压疮均有效(χ2=0.186,P>0.05),但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紫草制剂湿敷法组快于紫草制剂涂药法组(t=5.72,P<0.01);护士对患者的换药次数紫草制剂湿敷法组少于紫草制剂涂药法组(t=30.52,P<0.01)。结论:紫草制剂湿敷法和涂药法治疗Ⅱ期压疮均有效,但紫草制剂湿敷法能够更快愈合创面,且减轻护士工作量。

杜薇[8](2013)在《电针傍刺法治疗褥疮的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价电针傍刺治疗褥疮的疗效及安全性;2.探索治疗褥疮的新途径,为临床电针傍刺治疗褥疮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征集从2012年1月~2013年2月入院的褥疮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例(19处)均给予标准护理,常规针刺后,再连接电针仪进行治疗,30分钟/次,1次/日,5天/周,1周/疗程,治疗4个疗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后及治疗28天后检测以下疗效指标:1.疮面面积;2.PUSH评分(疮面面积、疮口渗出量、疮面组织类型三项评分的总和);3.VAS疼痛量表。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4个疗程后,19处褥疮中治愈0处(0%),好转18处(94.7%),未愈1处(5.3%),总有效率为94.7%。2.面积变化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褥疮的面积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PUSH评分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褥疮的PUSH评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VAS疼痛量表评分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褥疮的VAS评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电针傍刺法能明显改善褥疮的临床症状;2.电针傍刺法治疗Ⅱ、Ⅲ度褥疮有效,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副作用。

方芳[9](2013)在《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及其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系统研究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并选取代表性的高频病症带状疱疹、褥疮、胎位不正,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对其治疗性文献进行循证评价并提炼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信息,为今后的灸法循证评级及临床证据研究提供示范。方法:按照针灸病谱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的检索国内外大型文献数据库,预先制定有效合理的检索策略。然后筛选合格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与编码系统(ICD-10)统计纳入文献的病症运用频次。用文献管理器实现文献检索、筛选、纳入、分类的批处理流程,最终基于现代文献逐步构建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选取3个代表性的高频病症带状疱疹、褥疮、胎位不正,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运用《针灸循证临床指南》推荐的质量评价方法,结合国际通行的CONSORT22条标准及STRICTA的6条标准,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质量评价。对纳入的灸法临床研究文献,依次分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系列观察、个案研究等类型,对同质性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分析软件采用RevMan5.0.20。按照四类灸法临床常见问题进行临床证据分析,即(1)灸法与空白组、安慰剂组的疗效比较;(2)灸法与常规治疗、标准阳性对照的疗效比较;(3)不同针法灸法之间疗效比较;(4)灸法与其他措施综合运用。由此,提炼出每一个病症的灸法循证治疗证据。结果:1.本次文献研究共纳入502篇合格文献,得到了15类病症系统,100种病症,其中包括西医疾病85种、西医症状5种、中医病症10种。各系统疾病按频次排序如下: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共8种病症、62篇文献;呼吸系统病症:共3种病症、26篇文献;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共14种病症、57篇文献;精神和行为障碍:共4种病症、22篇文献;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共11种病症、58篇文献;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症:共1种病症、6篇文献;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共4种病症、16篇文献;妊娠和产褥期病症:共4种病症、24篇文献;神经系统病症:共11种病症、38篇文献;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共4种病症、30篇文献;消化系统病症:共17种病症、86篇文献;血液及造血系统病症:共5种病症、14篇文献;循环系统病症:共5种病症、20篇文献;眼及附属器疾病:共4种病症、8篇文献;肿瘤:共5种病症、36篇文献。2.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①灸法与西药比较治疗带状疱疹的Meta分析纳入15篇合格RCT研究。共1167例受试者。灸法与西药比较,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RR=1.31,95%CI (1.12,1.53), 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项研究的疼痛VAS评分MD=-1.63,95%CI (-2.60,-0.65),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止痛效果更佳。②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证据分析2007和2011年国内发表的2项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限证据支持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表现在临床症状改善或治愈率方面,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来进一步验证。灸法与常规西药的疗效比较有3项RCT研究比较灯火灸与阿昔洛韦+曲马多+维生素B1的疗效差异,西药包括抗病毒药、维生素类、免疫调节剂等,结果显示灯火灸在止痛、临床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很可能有疗效优势。1项RCT研究比较壮医药线点灸与重组人干扰素、维生素合用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壮医药线点灸在临床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方面均有疗效优势。另外各有1项RCT研究分别比较实按灸与阿昔洛韦;麦粒灸与阿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悬灸与阿昔洛韦+甲钴胺;热敏灸与消炎痛。结果表明这些灸法与常规西药比较,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优势。5项RCT分别比较不同类型的刺法灸法。结果显示铺棉灸在治愈率、结痂时间、镇痛效果均优于刺络拔罐;热敏灸在改善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优于针刺拔罐,也优于电针;壮医药线点灸与火针比较尚没有疗效优势。灸法与其他措施配合的研究有35篇,与西药比较的有15篇,涉及综合措施包括铺棉灸+围刺+电针、铺棉灸+梅花针叩刺、药笔灸+电针、悬灸+针刺、热敏灸十穴位注射;对照西药包括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维生素类(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具有光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结果均显示灸法配合其他刺法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5篇RCT为灸法结合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用西药相比,灸法结合西药效果更佳。3.灸法治疗褥疮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①灸法与西医常规比较治疗褥疮的Meta分析纳入18篇合格RCT研究。共928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RR=1.28,95%CI(1.15,1.4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项研究的平均痊愈时间MD=-7.03,95%CI(-8.52,-5.5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灸对照红外线照射、艾灸配合常规治疗对照单纯常规、艾灸配合药物外敷对照常规治疗在提高褥疮临床总有效率和缩短痊愈时间有一定优势。②灸法治疗褥疮的临床证据分析目前国内尚无灸法治疗褥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也无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文献报道,多从灸法与常规治疗疗效优势比较、灸法配合其他措施增强疗效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灸法与常规治疗比较治疗褥疮的文献6篇,均为RCT、无高质量研究。涉及的灸法包括悬灸和热敏灸;对照的常规治疗包括局部疮面使用抗生素类(百多邦软膏、庆大霉素)、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及654-2混合液涂擦和红外线照射,这些治疗措施或单用或联合应用。研究结果均为灸法治疗褥疮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灸法与其他措施配合治疗褥疮的文献研究有21篇,与西医常规清创换药比较的有14篇,涉及综合措施包括悬灸+中药(生肌散、美皮康、湿润烧伤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烫伤药水、土黄连敷料、紫花烧伤膏)、悬灸+西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康惠尔溃疡贴、碘伏纱块、利福平、红霉素软膏、苯唑西林钠+呋喃西林液+高渗盐水+T D T照射)、悬灸+中西药(湿润烧伤膏+金霉素眼膏)(可参见后附表1);对照西医常规清创换药包括抗生素类(庆大霉素、呋喃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维生素类(复合维生素B2)。研究结果均显示灸法配合其他治疗措施治疗褥疮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清创换药。2篇RCT为灸法结合清创换药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独清创换药相比,灸法结合清创换药效果更佳。2.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①灸法与常规处理比较治疗胎位不正的Meta分析纳入5篇合格RCT,共915例受试者。灸法对照膝胸卧位法临床总有效率比较,RR=1.38,95%CI (1.27,1.50), 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灸至阴穴对照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③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循证证据分析灸法与西医常规比较治疗胎位不正的文献15篇,均为RCT研究、高质量研究偏少。涉及的灸法包括温和灸、生姜外敷等;对照的西医常规为采用胸膝卧位法。研究结果均为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疗效优于西医常规。1项系统评价/Meta分析显示,有限证据支持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有效性,表现在临床胎头倒转成功率方面。1项RCT比较不同时间的隔姜灸至阴矫正胎位臀先露。结果显示晚上21点到21点30分隔姜灸至阴矫正胎位臀先露优于白天灸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1项RCT显示艾灸三阴交与艾灸至阴治疗胎位不正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灸法与其他措施配合的研究有11篇,与西药比较的有4篇,涉及综合措施包括艾灸+当归芍药散、艾灸+仰卧抬臀位、艾灸+侧卧位、艾灸+胸膝卧位、艾灸+正胎汤、艾灸+转胎方、艾灸+氦氖激光照射、艾灸+电针、艾灸+按压耳穴;对照组为单纯艾灸至阴穴、西医常规为胸膝卧位。研究结果均显示灸法配合其他刺法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疗效优于西医常规和单纯艾灸。4篇RCT为灸法结合西药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相比,灸法结合其他措施效果更佳。结论:1.灸法独立干预的病症谱是体现灸法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重要方面。此次研究发现,灸法独立干预的病症谱范围还是比较广的,约占整个针灸病症谱的1/4。位居前列的病症系统有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等。这与针灸病症谱的高频系统的范围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病症较少。文献频次较为集中的病症有痛经、带状疱疹、胎位不正、哮喘、褥疮、失眠、腹泻等。这些病症可能是灸法独立干预的优势病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2.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证明:1)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止痛效果更佳。不同类型的刺法灸法比较,铺棉灸在治愈率、结痂时间、镇痛效果均优于刺络拔罐;热敏灸在改善患者疼痛、提高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优于针刺拔罐,也优于电针;壮医药线点灸与火针比较尚没有疗效优势。与单用西药相比,灸法结合西药效果更佳。2)艾灸配合常规治疗或药物外敷在提高褥疮临床总有效率和缩短痊愈时间有一定优势。灸法配合其他治疗措施治疗褥疮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清创换药。3)艾灸至阴穴对照膝胸卧位法纠正胎位不正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唐侠[10](2012)在《压疮局部治疗用药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护理问题,目前医院骨科系统发病率为2%~7%[1]。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现对中药、西药局部治疗压疮进行综述,其取材方便、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压疮局部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二、中药渗敷换药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渗敷换药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试验设计
    3.观察指标
    4.统计方法
    5.流程图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比较
    2.创面疼痛评分比较
    3.创面症候积分比较
    4.创面面积比较
    5.焦虑评分比较
    6.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1.现代医学对CW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CW的认识
    3.回阳玉龙煎外治阳虚寒凝证CW理论依据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中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西医治疗原则与疗法
    2.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中医治疗原则与疗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麝香治疗糖尿病足(Wanger3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文献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1 糖尿病足的概念
        2.1.2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2.1.3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
        2.1.4 糖尿病足的分级
        2.1.5 西医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2.2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2.1 历史沿革
        2.2.2 糖尿病足的基本病因病机
        2.2.3 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中的运用
3 临床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病例排除标准
        3.1.5 病例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试验方法
        3.2.2 治疗方案
        3.2.3 观察指标
        3.2.4 疗效评价
        3.2.5 统计学方法
        3.2.6 记录不良事件
    3.3 研究结果
        3.3.1 一般资料分析
        3.3.2 治疗前后结果分析
        3.3.3 安全性分析
        3.3.4 依从性分析
4 讨论
    4.1 理论分析
        4.1.1 从传统医学角度分析
        4.1.2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4.2 疗效分析
5 结论
6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浅析“祛腐生肌”类中药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
    1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2 “祛腐生肌”类中药在糖尿足中的运用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电针傍刺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褥疮大鼠创面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褥疮的研究进展
        1 褥疮的概述
        2 褥疮的病因病机
        3 褥疮的治疗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褥疮的研究进展
        1 褥疮的概念
        2 褥疮的分期
        3 褥疮的发病因素
        4 褥疮的形成机制
        5 褥疮的防治
    第三部分 关于p38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
        1 p38MAPK的结构与分布
        2 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
        3 p38MAPK的生物学效应
        4 p38MAPK与褥疮的关系
        5 结语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的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 电针傍刺对褥疮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实验小结
    第三部分 电针傍刺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1 观察褥疮大鼠创面的病理学变化
        2 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傍刺对褥疮组织p38MAPK,HSP27和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电针傍刺对褥疮组织p38MAPK和HS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电针傍刺对褥疮组织p38MAPKmRNA和HSP27mRNA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电针傍刺的选择
    3 褥疮模型的选择
    4 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个人简历

(4)电针傍刺对大鼠压疮血清NO、ET-1含量及血浆LDH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1. 压疮的基本认识
        1.1 压疮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压疮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3 压疮的发病因素
        1.4 压疮的好发部位
        1.5 压疮的分期
        1.6 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2. 压疮的护理与治疗
        2.1 压疮的护理
        2.2 压疮的治疗
    3. 电针傍刺治疗压疮研究概况
        3.1 电刺激的理论基础
        3.2 电刺激的机制
        3.3 针刺治疗压疮的研究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治疗方法
        2.3 一般观察
        2.4 取材及标本处理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状态
        3.2 血清NO含量测定
        3.3. 血清ET-1含量测定
        3.4 电针傍刺对血清NO与ET-1含量的影响
        3.5 血浆LDH活性测定
讨论
    1. 压疮实验动物的选择
    2. 压疮的模型选择
        2.1 诱导细菌型模型
        2.2 皮肤缺血损伤模型
        2.3 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4 压力装置的探讨
        2.5 压疮模型的成模标准
    3. 电针傍刺治疗压疮
    4. 结果分析
        4.1 血清NO、ET-1与皮肤缺血再灌注
        4.2 血浆LDH与皮肤缺血再灌注
    5.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5)浅谈褥疮护理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褥疮的发病机理
    1.1 外部因素
        1.1.1 力学因素
        1.1.2 温度
        1.1.3 湿度
        1.1.4 健康宣教的缺乏
    1.2 内部因素
        1.2.1 营养状况
        1.2.2 年龄
        1.2.3 全身情况
    1.3 其他因素
2 褥疮的预防
    2.1 院前监测评估病人
    2.2 院内综合护理
        2.2.1 3M透明敷贴
        2.2.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2.3 保持局部干燥
        2.2.4 加强营养
    2.3 预防用药
    2.4 使用减压工具
3 褥疮的治疗
    3.1 解除局部压迫
    3.2 中药治疗方法
    3.3 西药治疗方法
    3.4 光疗法
    3.5 负压吸引疗法
    3.6 综合治疗
    3.7 外科治疗
4 心理护理
5 结论

(6)关于褥疮患者中西医护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褥疮的成因
2 褥疮的护理
    2.1 西医护理
    2.2 中医护理
    2.3 应用器械
3 褥疮的预防
4展望

(7)两种护理操作法用于中药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1.2 方法
        1.2.1 治疗中药
        1.2.2 治疗方法
        1.2.3 观察指标
        1.2.4 疗效评价标准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紫草制剂涂药法与湿敷法治疗Ⅱ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2.2 紫草制剂涂药法与湿敷法对Ⅱ期压疮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
    2.3 紫草制剂涂药法与湿敷法对Ⅱ期压疮的换药次数比较
3 讨论
    3.1 紫草制剂对Ⅱ期压疮的治疗效果
    3.2 2种中医护理操作方法能够有效促进Ⅱ期压疮中的创面愈合
    3.3 湿敷操作法和涂药操作法在治疗Ⅱ期压疮中的利弊性

(8)电针傍刺法治疗褥疮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褥疮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对褥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西医对褥疮病理机制的认识
    2 褥疮的临床诊断
        2.1 中医临床诊断
        2.2 西医临床诊断
    3 褥疮的治疗
        3.1 中医治疗方法
        3.2 西医治疗方法
    4 褥疮的预防与调护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褥疮分度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入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评定与观察指标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论证
    3 观察结果
        3.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
        3.2 治疗前后疗效性指标比较
    4 典型病例
        4.1 典型病例一
        4.2 典型病例二
        4.3 典型病例三
讨论
    1 理论基础
    2 疗效观察指标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及其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灸法的古今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一、灸法的古代研究
        二、灸法的现代研究
        三、灸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文献计量学在针灸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一、针灸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现况
        二、小结
    第三节 现代针灸疾病谱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一、现代针灸病谱内涵
        二、现代针灸病谱发展历史
        三、现代针灸病谱研究现状
    第四节 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二、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三、小结
第二章 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症谱计量方法
    第二节 文献筛选与质量监控
        一、筛选与质控意义
        二、研究人员统一化培训
        三、文献流程化控制
        四、文献管理器的使用
        五、数据录入、管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检索情况
        二、基本病症谱
        三、病症系统分析
        四、病症种类分析
        五、文献年度分布
        六、发表期刊
        七、小结
第三章 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一、文献质量评价
        二、文献分类评价
        三、文献评价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第二节 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
        一、灸法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Meta分析
        二、灸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循证临床证据研究
        三、典型证据分析
    第三节 灸法治疗褥疮的循证证据研究
        一、灸法治疗褥疮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二、证据总结
    第四节 灸法治疗胎位不正的循证证据分析
        一、灸法治疗胎位不正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二、证据总结
结论
结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10)压疮局部治疗用药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治疗
    1.1 葛根粉治疗方法[2]
    1.2 紫草油治疗方剂组[3]
    1.3 中药渗敷换药治疗方剂组
2针对去腐生肌特殊治疗[4]
    2.1 芦荟叶片治疗
    2.2 大黄与胡麻油联合治疗[5]
3 西药治疗
    3.1 土霉素及复合维生素B粉剂治疗[6]
    3.2 碘酊混合液治疗[7]
    3.3 百多邦软膏及普通胰岛素治疗[8]
    3.4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治疗[9]
    3.5 皮康王治疗[10]
4 新进展
    4.1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的外用[11]
    4.2 白蛋白应用
    4.3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13]
    4.4 糜蛋白酶[14]
5 前景与展望

四、中药渗敷换药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回阳玉龙煎干预阳虚寒凝证慢性创面疼痛及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D]. 史兆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麝香治疗糖尿病足(Wanger3级)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兰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电针傍刺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褥疮大鼠创面修复作用机制的研究[D]. 郭玉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2)
  • [4]电针傍刺对大鼠压疮血清NO、ET-1含量及血浆LDH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吕晓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5]浅谈褥疮护理的进展[J]. 范桂兰. 新疆中医药, 2014(01)
  • [6]关于褥疮患者中西医护理的探讨[J]. 刘叶荣. 中国优生优育, 2013(08)
  • [7]两种护理操作法用于中药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分析[J]. 张国娣,任希,王丽娟,沈国珍,郑菊萍.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11)
  • [8]电针傍刺法治疗褥疮的病例分析[D]. 杜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灸法独立干预病症谱及其高频病症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D]. 方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压疮局部治疗用药新进展[J]. 唐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35)

标签:;  ;  ;  ;  ;  

中药浸渗敷料法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