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行通信中的应用

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行通信中的应用

一、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慧[1](2020)在《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档案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档案馆库房作为收集、管理档案的机构,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所以,档案馆库房的环境管理非常重要,档案的寿命长短与档案馆库房的环境状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档案馆库房采用人工值守的模式,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基于PC端的简单应用软件,用于监测档案馆库房环境。但这些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乏实时性和灵活性。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出了一个基于双通信模式的远程库房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通过Modbus TCP或者Modbus-RTU串行总线方式与监控模块实现实时通信,对多库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臭氧、粉尘等各个参数及灭火器、加湿器、臭氧机、除湿机、空调等各个环境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SQL Server将监控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保存与集中处理。同时系统通过TCP/IP接收来自视频采集模块传送过来的现场监控视频流,利用FFmpeg、VLC、QWebView等技术进行实时地解析并在PC端进行播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PC端显示的环境参数和现场监控视频,实时地了解库房现场的环境状况。当库房某区域环境参数出现异常时,系统将启动报警机制,PC客户端向下位机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进行相应的异常处理。由于该系统是基于双通信模式的环境监控系统,相比传统的档案馆库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单一功能,其实时性好,移植性高,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场景需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该系统采用C/S结构模式,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利用C++作为编程语言,并在可移植性高的Qt开发平台下进行开发。系统的总体设计分为硬件部分,作为服务端;PC客户端系统,作为客户端。经测试,系统稳定性高、实时性好,具备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布局合理,各个功能模块集中显示,使用灵活,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库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吴树景[2](2020)在《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化生产线日益普及。能否对生产线上的异构设备灵活且可靠地组网通信,并对生产任务合理且高效地调度,成为衡量生产线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识。为此,本文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和“智能生产调度优化”这两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1)针对智能生产线各类异构设备的互联互通需求,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设计研发了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平台:使用Select模型和多线程技术面向三种主流接口协议(TCP/UDP/串口)构建了对应的子服务器,解决了异构终端设备在并发通信状态下互联互通的问题,并针对大量终端接入的情境开展了性能优化;设计了灵活开放的应用层通讯报文协议和报文发布-订阅机制,实现了终端间的数据按需传输;开发了图形化柔性组网模块,方便了用户对组网方案的灵活设计及柔性扩展。(2)针对柔性生产线调度优化问题,以“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精英保留策略和变邻域搜索算法的混合算法,使得搜索过程的广泛性、集中性和稳定性获得了优良平衡,并通过标准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良好性能。(3)搭建了生产线环境模拟实验平台,验证了生产线系统异构设备组网、基于工单的任务排程、异常重调度等功能的有效性。

陈帅[3](2020)在《基于网络/WPF技术的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与监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拓宽,对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与监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向着高带宽、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使得传统无人机机载参数读写机制和用户协议需有所优化,与数据监视密切相关的地面站图形开发框架也无法满足日渐复杂的监控需求。因此本文利用网络和WPF技术对无人机机载软硬件和地面站软件进行综合设计,针对UDP协议存在的面向无连接、不可靠特性,设计适用于无人机的可靠用户协议。无人机机载网络通信软硬件设计。首先分析了网络通信协议特点,采用UDP协议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协议。机载端针对现有STM32飞行控制器,选择了合适的网络通信设备,改进了控制器的硬件接口,完成了机载端网络通信底层驱动整合。通信机制与用户协议设计。设计了基地址加偏移量的参数表示方式,实现了灵活的参数读写机制和用户协议。此外,针对UDP协议不可靠的特点,在用户协议中增加搜索、连接建立、保活等连接维护机制;提出了适用于无人机的补发确认机制,以改善无人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地面站软件设计。基于WPF框架,采用C#多线程技术完成了地面站数据流处理的分层设计。设计了地面站后台数据表读写和前台界面更新机制。此外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用户数据表和曲线显示等可视化模块。最后将本套系统进行了测试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使用,验证了可行性。

刘衡[4](2020)在《缩比模型水下定位及通信遥控系统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下探测技术的发展,水下潜器的减振降噪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对水下潜器噪声性能的研究,很多是通过使用水下潜器缩比模型进行相关的实验来实现的。本文中的缩比模型水下定位与通信遥控系统就是为了保障大比例缩比模型水下实验的安全进行而设计的,它主要涉及到水下定位技术、水下目标姿态测量技术与水声通信技术。水下定位技术是在海底勘测、资源开发、军事对抗等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声学测量技术,此技术可以用来探测水中未知或已知目标的方位和运动轨迹,高精度的水下定位系统是控制水下潜器作业、航行的重要手段。水下目标姿态测量技术是针对水中目标在一定范围的水域内工作时,水面操作平台上的实验人员需要测量目标移动过程中的姿态而设计的一种通过在目标上多点定位来计算目标姿态的技术。水声通信技术是以声为载体,在水中进行信息收发的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工作环境、性能指标、搭载平台等,并根据分析结果明确了系统硬件的需求,确定了系统所选设备的型号,并基于所选的各硬件设备设计了系统的接口类型、布设方案和供电方案等。然后,本文基于所选的硬件设备分析了系统软件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并将软件根据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之后,本文又根据各模块对数据的处理关系设计了系统软件的总体处理流程和操作界面。接下来,本文研究了系统软件中用到的相关理论和算法,一是通过超短基线水下定位技术获取水中模型各个点的位置,计算出该时刻模型姿态的算法;二是用于多设备并发处理数据的多线程技术;三是为了保障在小带宽水声通信的情况下,同时传输图片类大数据和命令、参数类小数据时的可靠性而设计的双层传输协议设计。最后,本文介绍了系统软件的各个模块的在平台下的实现过程和部分代码,如通过OpenCV控制水下摄像机、通过OpenGL实现缩比模型的3D展示等,并介绍了系统软件的测试、联调和外场实验过程和结果。

卓志[5](2019)在《电控柜红外远程实时监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生产中,电控柜内的大功率母线节点会因接触不良而发热,发热现象又会进一步加剧大功率节点的接触不良,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设备安全隐患。对大功率节点的温度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能够尽早发现设备安全隐患,从而对温度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障设备安全。本论文中,采用基于MLX90614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采集目标点位温度,采用基于HC-SR04的超声波测距模块测量与目标的准确距离,采用STM32系列主控芯片对终端节点采集的温度与距离数据进行距离补偿算法处理,处理结果发送到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输模块,利用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到PC上位机,进行显示和进一步分析。为了能够适用于各种型号的电控柜,系统设计了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供电;针对铜制母线节点的实际情况,对MLX90614的发射率进行了比对和设定;针对不同距离下的测量误差,引入距离参数进行了算法补偿,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值;针对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排除了环境干扰;针对复杂环境,设计了软件、硬件抗干扰方案;针对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上位机系统和SQL数据库;在系统设计完成后,针对各功能进行了实地测试,达到了设计需求。

朱鹤[6](2019)在《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研发》文中指出我国水泥企业存在着产能过剩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水泥企业的发展。水泥企业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采集企业各类数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以解决相关问题。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为水泥企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使用。传统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存在着运行不稳定,数据漏采频繁和任务间独立性差等问题,这和它们的开发工具和程序的单线程设计有关。本课题使用区别于传统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开发工具与编程语言,研发新的数据采集软件,将水泥企业所需求的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和集成,并采用多线程技术以提高软件性能。本课题以宁夏某水泥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完成了以下工作:(1)在了解水泥企业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分析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多线程技术运用在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上的必要性。(2)结合具体水泥企业,对水泥企业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对企业需求的数据采集点进行选取。(3)设计了水泥企业的数据采集网络结构,对该网络结构中的各部分进行研究,尤其对数据采集的相关接口技术进行深入研究。(4)构建了具有多线程思想的软件框架结构,并采用串口通信技术、OPC技术、ADO.NET技术和多线程技术等技术方法对本软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模块设计和相应的数据库设计。(5)采用.NET作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选用Visual Studio和SQL Server作为开发工具研发完成该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本软件已在宁夏某水泥企业得到应用,实现了水泥企业要求的多数据源采集功能。与传统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相比,本软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靠性。

刘雪虹[7](2019)在《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已难以满足不断提升的需求,因此研究具有视频分析理解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软件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目标融合检测算法,并以此为核心算法设计实现了一套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该软件系统对成像场景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告警,实现了智能监控的功能。针对融合检测模块,研究实现了一种运动目标融合检测算法。对于可见光图像,基于纹理特征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颜色特征(RGB)与尺度不变局部三值模式纹理特征建立背景模型,基于保守更新模型利用前景更新因子与背景更新因子进行模型更新。对于红外图像,研究实现了一种结合三帧差分与边缘检测的红外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三帧差分与边缘检测得到候选目标点后,利用“或”逻辑得到真实目标点。针对可见光与红外检测结果采用一种决策级图像融合准则进行异源信息融合,该融合准则通过对两个传感器的四种检测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融合方法来得到最终检测结果。该融合检测算法能够应对复杂环境,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提高系统对实时警情的感知灵敏度与准确度。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划分为初始化模块、光电巡检仪控制模块、融合检测模块、报警模块、数据存储/回放模块与异常处理模块。采用面向算法的软件框架对软件进行实现,该软件框架添加了数据模块与异常处理模块,提高了软件系统工作效率与稳定性,其中,数据模块通过树形结构管理图像矩阵,异常处理模块对软件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捕捉处理。基于该软件框架,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能够单独开发设计各组件,升级维护更加简单高效。

杨豪[8](2019)在《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天气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因此快速排除雷达故障,保障雷达正常、稳定地运行是关键。很大一部分天气雷达远离市区,分布在高山或海岛上,处于无人值守的状态,故障维修成本较高。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控,实时了解雷达工作状态,遭遇特殊故障时能及时实现远程操控使雷达重新投入业务运行,是当前雷达保障工作的迫切需求。本文所描述的雷达状态监控系统是基于实际业务项目而设计并实现的,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采集雷达运行状态、各组件电源、报警、外部供电、运行环境的温湿度等信息,实现在雷达停机时模拟本地化的远程操控。硬件设备主要采用单片机MSP430F5438A实现数据采集和雷达控制,Zig Bee通信以及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存储。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框架的C/S架构,利用Windows Forms、Entities Framework等技术实现和下位机的交互,同时提供友好的用户终端界面。本文详细介绍了雷达监控系统软、硬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雷达运行状态采集电路的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外部电源和运行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的设计以及通信组网方式。软件部分详细介绍了串口编程、多线程技术的应用、系统测试过程,UI界面的设计、数据存储、管理与控制、系统报警以及数据查询导出等功能模块的实现。雷达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在浙江省内多个雷达台站得到实际应用,上位机软件和硬件电路运行稳定,能够连续采集雷达运行状态和其他数据,及时输出报警信息,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满足了雷达运行保障工作的监控需求,为节省人力资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孙伟山[9](2019)在《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多功能试验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在数字化变电站信息数字化的要求下,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在变电站得到广泛的部署建设,数字化电能计量设备实验室检测与实际运行误差差异较大,现场故障频发,为了保证其计量准确度及可靠性,本文开展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检测装置研究。首先,从数字化电能表与传统电能表组成差异及通信链路误差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与传统计量系统的本质区别;研究了点积和算法下丢包误差及补偿方法。其次,针对现有的数字化电能计量设备实验室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单一的问题,在参照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整体性能检测、模拟实负荷检测及通讯性能检测的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多功能试验平台整体方案。然后针对试验平台软件设计的三个难点,展开相应的研究:(1)针对试验平台软件功能多,测试模块之间耦合度高及并行任务流程复杂造成主体框架设计不易的难点,在研究LabVIEW多线程技术及同步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队列-用户界面事件的程序主框架,提高了程序流程控制的灵活性及执行效率;(2)LabVIEW本身时序控制只能达到ms级别,难以满足解包程序判断丢包并进行补偿时时序控制需要达到的us级别要求,针对这一难点研究了LabVIEW跨语言编程技术,采用了DLL(动态链接库)与winpcap底层抓包技术实现了解包程序的精准时序控制;(3)针对复杂软件调试时故障定位分析困难及自愈性要求,研究了LabVIEW错误处理机制并编写了专用的错误处理子程序达到了错误处理与报告的预期目标;接着针对试验平台软件数据保存及检测算法的具体要求,研究了LabVIEW数据库技术、FFT插值算法及实负荷电能算法这三个要点,采取四项三阶Nutall窗及双谱线插值的FFT插值算法保证了信号特征值的提取精度,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数值积分相结合的电能算法提高了暂态条件下标准电能计算准确度;最终采用LabVIEW2014、MySQL及VC6.0完成了试验平台上位机软件的编程工作。对开发的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多功能试验平台软件与硬件进行了联机测试,总结了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减小内存占用及程序框图复杂度两方面优化了上位机软件。该试验平台中的电子式互感器与模拟量输入合并单元的标准信号变换采集装置、数字功率源、上位机标准电能表等核心测试装置,性能通过了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应用该多功能试验平台进行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整体性能、模拟实负荷性能及网络通讯性能等相关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平台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明露[10](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进行智能运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了一种智能云处理系统,描述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对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最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分析与设计。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描述了呼市地铁1号线牵引供电系统的情况,并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方案,并从数据需求的角度确定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参量。描述了系统硬件部分的结构设计,包括系统网络结构及配置和监测节点,监测节点包括能馈装置和电能表。其次,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软件架构进行了设计和开发。明确了软件开发方案,从软件层级的角度将软件部分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网络通信层。数据库位于数据访问层,是存储海量数据的工具,对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库表单进行了详细设计。前端界面位于界面层,是用户和智能云处理系统的接口,对界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软件结构中用到的多线程技术和队列操作进行了详细设计。再次,设计并实现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包括能馈装置监测节点使用的RS485通信协议和TCP通信协议、电能表监测节点用到的基于IEC61850标准的MMS通信、采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所使用的RPC(远程调用)方式以及采集数据传到LabVIEW监控界面所使用的UDP通信协议。最后,对智能云处理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搭建了智能云处理系统的实验测试平台,对系统进行了数据库、界面、无功补偿通信等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界面显示良好,通信功能正常,运行稳定,初步满足了设计需求。

二、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2.2 下位机系统设计
        2.2.3 客户端系统设计
        2.2.4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2.3 数据库的选择与设计
        2.3.1 数据库的选择
        2.3.2 数据库表的设计
        2.3.3 均值表的创建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通信功能的实现
    3.1 环境数据在双通信模式下的传输
        3.1.1 串口通信模式
        3.1.2 以太网通信模式
    3.2 视频流传输的通信实现
        3.2.1 TCP/IP通信实现
        3.2.2 三种通信模式的关系
    3.3 系统控制功能的通信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Qt平台简介
        4.1.1 Qt简介及发展历史
        4.1.2 Qt与C++的关系
    4.2 Qt相关技术
        4.2.1 Qt中的信号与槽机制
        4.2.2 布局系统
        4.2.3 Qt多线程技术
    4.3 视频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基于Qt的视频显示
        4.3.3 基于Qt的视频保存
    4.4 系统数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库房环境参数的接收
        4.4.2 库房界面显示设计
    4.5 系统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1 串口通信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4.5.2 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6 系统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6.1 系统自动监测的实现
        4.6.2 系统手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7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4.7.1 系统用户登录
        4.7.2 系统用户注册
    4.8 阈值设置功能模块
    4.9 曲线显示功能模块
        4.9.1 日曲线
        4.9.2 月曲线
        4.9.3 年曲线
    4.10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内容
        5.1.1 硬件测试
        5.1.2 软件测试
    5.2 系统测试流程和效果
        5.2.1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5.2.2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构设备组网通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生产调度优化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总体方案
    2.1 总体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方案设计
        2.2.2 智能生产调度优化方案设计
    2.3 开发环境及工具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平台设计
    3.1 通信平台概要设计
        3.1.1 图形组网功能
        3.1.2 实时通信流程
        3.1.3 应用场合及服务对象
    3.2 数据库设计
    3.3 通讯报文协议设计
        3.3.1 报文协议格式
        3.3.2 针对Modbus协议的集成
        3.3.3 报文解析流程
    3.4 发布-订阅机制实现
    3.5 面向异构接口协议的并发通信服务模块设计
        3.5.1 关键技术分析
        3.5.2 TCP服务器设计
        3.5.3 UDP服务器设计
        3.5.4 串口服务器设计
    3.6 图形化柔性组网模块设计
        3.6.1 组态化组网规划功能
        3.6.2 设备柔性配置功能
        3.6.3 组网方案管理功能
    3.7 针对大量终端接入情境的通信性能优化
        3.7.1 双缓冲任务队列设计
        3.7.2 高性能内存池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生产线调度优化算法研究
    4.1 FJSP数学模型
    4.2 求解调度问题的混合算法设计
        4.2.1 整体算法流程框架
        4.2.2 染色体编码与解码
        4.2.3 种群初始化
        4.2.4 遗传操作
        4.2.5 精英保留操作
        4.2.6 变邻域搜索操作
    4.3 数值实验与算例测试
        4.3.1 实验用例
        4.3.2 参数设置
        4.3.3 精英保留策略对比实验
        4.3.4 变邻域搜索策略对比实验
        4.3.5 标准算例测试
    4.4 动态调度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验证与应用
    5.1 实验平台搭建
    5.2 异构设备柔性组网通信功能测试验证
        5.2.1 组网流程实例测试
        5.2.2 异构设备间通信测试
        5.2.3 通信性能测试
    5.3 智能调度客户端实现与功能验证
        5.3.1 生产计划管理模块
        5.3.2 生产排程调度模块
        5.3.3 设备实况监测模块
    5.4 企业应用简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网络/WPF技术的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与监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关键技术及研究目的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网络通信协议概述与选择
        2.3.1 OSI参考模型概述
        2.3.2 TCP协议
        2.3.3 UDP协议
        2.3.4 传输层协议对比与选择
        2.3.5 可靠UDP协议
    2.4 地面站软件平台选择
        2.4.1 语言及开发框架分析
        2.4.2 C#下的UdpClient类
    2.5 机载网络通信选型
        2.5.1 网络通信模块选型
        2.5.2 飞行控制器硬件调整
        2.5.3 SPI8266 模块驱动设计
        2.5.4 W5500 模块驱动设计
        2.5.5 机载网络通信应用层封装
    2.6 网络通信电台选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机制与用户协议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数据表的通信机制设计
        3.2.1 Mavlink协议
        3.2.2 机载参数读写方案设计
        3.2.3 基地址与偏移量结合的数据标识
    3.3 机载参数用户协议设计
    3.4 可靠通信协议设计
        3.4.1 连接管理和抢占机制
        3.4.2 连接建立——四次握手
        3.4.3 连接维护——连接保活
        3.4.4 连接断开——两次挥手
        3.4.5 补发确认机制
        3.4.6 指令上传与可靠传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传输机制实现
    4.1 引言
    4.2 地面站数据收发及处理
        4.2.1 通信设备基类
        4.2.2 缓冲机制设计
    4.3 地面站连接维护实现
        4.3.1 状态机设计模式
        4.3.2 .NET状态机库Stateless
        4.3.3 搜索和连接网络通信机制设计
    4.4 机载端连接维护实现
    4.5 补发确认机制实现
        4.5.1 补发确认接收机制
        4.5.2 补发确认请求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面用户监控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地面站运行架构设计
    5.3 后台逻辑层设计
    5.4 前台界面层
        5.4.1 界面线程安全
        5.4.2 显示器硬件刷新事件
        5.4.3 界面框架
    5.5 可视化用户模块设计
        5.5.1 机载参数用户数据表模块
        5.5.2 机载参数动态曲线显示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验证与测试
        6.2.1 补发确认机制验证
        6.2.2 数据传输模块测试
        6.2.3 网络通信测试
        6.2.4 半实物仿真应用测试
    6.3 风洞试验应用
    6.4 无人浮升一体飞行器自主飞行试验
        6.4.1 室内调试阶段
        6.4.2 外场飞行阶段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缩比模型水下定位及通信遥控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超短基线定位技术概述
    1.3 水声通信技术概述
    1.4 编程框架与函数库
        1.4.1 VC++/MFC库
        1.4.2 OpenCV库
        1.4.3 OpenGL库
        1.4.4 Armadillo库
    1.5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分析及设备选型
    2.1 系统运行平台
    2.2 系统框架
    2.3 超短基线定位与水声通信合置设备
    2.4 图像采集设备
    2.5 水深测量设备
    2.6 电子舱工控机
    2.7 设备接口及供电电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结构及界面设计
    3.1 软件需求分析
        3.1.1 软件系统的功能要求
        3.1.2 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
    3.2 模块划分与功能分配
    3.3 软件处理流程
    3.4 软件界面
        3.4.1 上位机软件整体布局
        3.4.2 菜单栏
        3.4.3 工具栏
        3.4.4 状态栏
    3.5 文件存储
    3.6 运行要求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分析及算法设计
    4.1 引言
    4.2 单目标多点定位姿态测量方法
        4.2.1 应答器布设
        4.2.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求解方法
        4.2.3 由旋转矩阵求解欧拉角
        4.2.4 误差分析
    4.3 多线程技术
        4.3.1 多线程概述
        4.3.2 MFC对多线程编程的支持
        4.3.3 多线程技术在本文中的应用
    4.4 双层传输协议设计
        4.4.1 设计背景
        4.4.2 协议内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实现与测试
    5.1 下位机软件的实现
        5.1.1 收发模块
        5.1.2 水深测量模块
        5.1.3 图像采集模块
        5.1.4 阀门控制模块
    5.2 上位机软件的实现
        5.2.1 参数显示模块
        5.2.2 姿态测算与显示模块
        5.2.3 图像显示模块
    5.3 软件功能测试
    5.4 湖试
        5.4.1 湖试地点
        5.4.2 实验准备
        5.4.3 试验过程与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电控柜红外远程实时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红外测温原理及分析
    2.1 红外辐射原理
    2.2 红外辐射理论
    2.3 三种红外测温方法对比
    2.4 红外测温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红外测温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构架
    3.2 测量方案设计
    3.3 电源设计
    3.4 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
        3.4.1 红外测温传感器MLX90614
        3.4.2 MLX90614 连接电路
    3.5 超声波测距模块
        3.5.1 超声波测距工作原理
        3.5.2 超声波测距模块设计
    3.6 信息处理模块
        3.6.1 STM32 系列处理器
        3.6.2 STM32 最小系统设计
    3.7 无线传输模块
        3.7.1 无线通信原理
        3.7.2 ZigBee技术
        3.7.3 ZigBee网络拓扑类型
        3.7.4 CC2530 芯片及电路设计
        3.7.5 天线的选型与设计
    3.8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红外测温系统软件设计
    4.1 发射率设定
    4.2 距离补偿
    4.3 环境湿度的影响
    4.4 环境温度的影响
    4.5 温度异常状态
    4.6 程序设计
        4.6.1 主程序设计
        4.6.2 红外测温子程序
        4.6.3 超声波测距子程序
        4.6.4 无线传输模块
    4.7 软件抗干扰设计
    4.8 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
    4.9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ZigBee CC2530 组网测试
    5.2 上位机系统测试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需求分析
    2.1 软件的功能需求
        2.1.1 水泥企业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2.1.2 软件基本功能分析
    2.2 软件的性能需求
        2.2.1 软件性能需求分析
        2.2.2 多线程技术及其优势
        2.2.3 本软件开发环境对多线程技术的支持
    2.3 水泥生产工艺及数据采集点的选取
        2.3.1 生料制备工艺及采集点选取
        2.3.2 熟料烧成工艺及采集点选取
        2.3.3 水泥粉磨工艺及采集点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网络结构与相关接口技术
    3.1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网络结构设计
    3.2 串口通信技术
        3.2.1 串口通信常用通信方式
        3.2.2 SerialPort类
    3.3 OPC接口技术
        3.3.1 OPC接口
        3.3.2 OPC数据访问方法
    3.4 ADO.NET接口技术
        3.4.1 ADO.NET体系结构
        3.4.2 ADO.NET数据提供程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详细设计
    4.1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框架构建
    4.2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中的全局变量
    4.3 软件的模块设计
        4.3.1 初始化模块
        4.3.2 线程管理模块
        4.3.3 串口数据采集模块
        4.3.4 DCS数据采集模块
        4.3.5 电力需求侧数据采集模块
        4.3.6 ERP数据采集模块
    4.4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概述
        4.4.2 对照表设计
        4.4.3 串口电表数据表设计
        4.4.4 DCS数据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工程实现
    5.1 软件服务功能的实现
        5.1.1 软件主界面的实现
        5.1.2 初始化实现
    5.2 串口数据采集的实现
    5.3 DCS数据采集的实现
    5.4 企业现有信息平台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4.1 电力需求侧数据采集的实现
        5.4.2 ERP数据采集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1.2.2 运动目标融合检测技术
    1.3 本文课题来源及内容安排
        1.3.1 本论文课题来源
        1.3.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总体框架
    2.1 系统组成与数据传输方式
        2.1.1 系统组成
        2.1.2 数据传输方式
    2.2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2.3 软件工作流程
    2.4 系统软件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动目标融合检测算法
    3.1 基于多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3.1.1 尺度不变局部三值模式纹理特征
        3.1.2 基于多特征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3.2 结合三帧差分与边缘检测的红外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3.2.1 Canny算子
        3.2.2 基于三帧差分与边缘检测的红外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3.3 可见光与红外信息融合准则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图像序列
        3.4.2 客观评价指标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实现
    4.1 面向算法的软件框架MVCDE
        4.1.1 MVC设计
        4.1.2 面向算法的MVCDE框架
    4.2 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实现
        4.2.1 数据流设计
        4.2.2 多线程技术
        4.2.3 软件界面
        4.2.4 软件分模块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of thesis
引言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雷达原理简述
        2.1.1 雷达内部监控电路
        2.1.2 相关需要监控的物理量
    2.2 需求分析
        2.2.1 硬件电路的需求分析
        2.2.2 上位机软件的需求分析
    2.3 监控系统组成
        2.3.1 数据采集硬件
        2.3.2 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
        2.3.3 雷达监控上位机软件
    2.4 本章小结
3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和实现
    3.1 雷达状态监控电路的硬件组成
        3.1.1 电源稳压电路
        3.1.2 数据采集电路
        3.1.3 A/D接口电路
        3.1.4 输入控制和显示电路
        3.1.5 输出控制雷达的电路
        3.1.6 通信电路
    3.2 雷达状态监控电路的采集软件设计
    3.3 外部电源及环境数据监控电路的硬件组件
    3.4 本章小结
4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和实现
    4.1 监控软件开发
        4.1.1 串口编程
        4.1.2 多线程技术应用
        4.1.3 数据解析
        4.1.4 数据存储
        4.1.5 日志记录
    4.2 监控软件功能
        4.2.1 软件UI界面设计
        4.2.2 管理与控制模块
        4.2.3 报警模块
        4.2.4 数据查询与导出模块
        4.2.5 其他功能模块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论文摘要

(9)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多功能试验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数字化计量系统与传统计量系统的差异性研究
    2.1 数字化计量系统结构分析
    2.2 数字化计量系统差异性研究
    2.3 数字化计量系统误差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数字化电能计量设备检测技术要求
    3.2 数字化计量设备常规性能检测方案设计
    3.3 数字化计量设备性能提升检测方案设计
    3.4 平台的总体构成方案设计
    3.5 装置试验平台的实现及展示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平台的软件设计
    4.1 LabVIEW软件平台介绍
    4.2 软件需求分析
    4.3 软件实现的具体模块划分
    4.4 软件实现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4.5 软件的整体框架设计
    4.6 LabVIEW跨语言编程技术
    4.7 LabVIEW的错误处理机制
    4.8 LabVIEW数据库开发技术
    4.9 主要算法实现
    4.10 软件界面
    4.11 本章总结
5 平台测试及应用
    5.1 整机测试
    5.2 试验平台应用及测试数据分析
    5.3 测试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检测装置标准通道校准证书
附录2 LabVIEW界面及部分源程序

(10)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城轨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云计算及云平台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现状
        1.2.3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面向城轨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云处理系统架构设计
    2.1 基于能馈式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分析
        2.1.1 呼市地铁1号线供电系统
        2.1.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2 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架构方案的设计
        2.2.1 智能云处理系统整体架构的设计
        2.2.2 智能云处理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2.3 智能云处理系统硬件架构方案的设计
        2.3.1 系统网络结构的配置
        2.3.2 系统监测节点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云处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整体软件框架的设计
        3.1.1 软件开发方案的设计
        3.1.2 软件层级框架的设计
    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2.1 InfluxDB数据库相关操作
        3.2.2 数据存储方式的设计
        3.2.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3.3 系统前端界面设计
        3.3.1 可视化界面Grafana相关操作
        3.3.2 界面设计
    3.4 基于多线程技术的软件设计
        3.4.1 多线程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4.2 队列操作的设计与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云处理系统内部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能馈装置节点的数据采集通信设计与实现
        4.1.1 以太网数据的通信设计
        4.1.2 串口数据的通信设计
    4.2 面向电能表节点的MMS通信设计与实现
        4.2.1 基于IEC61850标准的MMS通信设计
        4.2.2 MMS映射过程的设计
        4.2.3 MMS通讯服务的实现
    4.3 RPC进程间通信设计与实现
        4.3.1 RPC进程间通信设计
        4.3.2 RPC进程间通信实现
    4.4 UDP通信设计与实现
        4.4.1 UDP socket通信过程设计
        4.4.2 UDP通信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云处理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实验测试平台搭建
    5.2 功能测试
        5.2.1 数据库功能测试
        5.2.2 前端界面功能测试
        5.2.3 LabVIEW界面功能测试
        5.2.4 无功补偿通信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通信模式下的智能档案馆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D]. 赵文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面向智能生产线的异构设备柔性组网及调度优化技术研究[D]. 吴树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基于网络/WPF技术的无人机地空数据传输与监视系统设计[D]. 陈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缩比模型水下定位及通信遥控系统软件设计[D]. 刘衡.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
  • [5]电控柜红外远程实时监控研究[D]. 卓志.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6]水泥企业数据采集软件的研发[D]. 朱鹤. 济南大学, 2019(01)
  • [7]全天时光电巡检系统软件设计[D]. 刘雪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8]无人值守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D]. 杨豪. 宁波大学, 2019(06)
  • [9]数字化电能计量装置多功能试验平台的软件设计与开发[D]. 孙伟山.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智能云处理系统的设计[D]. 明露.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多线程技术及其在串行通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