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Y控制混沌运动的方法及其广义形式

OGY控制混沌运动的方法及其广义形式

一、OGY法控制混沌运动及推广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单明[1](2021)在《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ICPSO-OGY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碰撞振动系统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设备、轨道交通等各种生产实践领域中。间隙的存在使得系统零部件在外部激振力作用下频繁接触,导致系统速度在碰撞前后发生跃变,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分岔和混沌)。有效控制该类系统的混沌行为,对于消除混沌运动给系统运行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单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混沌控制问题,将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与OGY混沌控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ICPSO-OGY(Improved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OGY,简称ICPSO-OGY)混沌控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单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周期n-1运动的解析表达式,应用庞加莱映射理论分析了系统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数值模拟了系统由周期倍化分岔通向混沌过程的系统相图、时间历程图和Poincaré截面图。其次,针对OGY方法(参数微扰控制法)在混沌控制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ICPSO-OGY混沌控制方法。基于CPSO算法,提出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以便在线搜索反馈增益,将混沌轨道引导问题转化为高维数值优化问题,使系统轨道在预设步数内进入目标不动点邻域。仿真实验中,采用几类经典测试函数分析了ICPSO算法的寻优能力,并利用一维Logistic映射和二维Hénon映射验证了ICPSO-OGY混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采用所提出的ICPSO-OGY混沌控制方法,完成了对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的控制。推导计算了混沌运动的周期化控制所需的Jacobi矩阵和敏感度向量,建立了基于反馈化的碰撞振动系统离散化映射方程和用于混沌轨道引导的适应度函数,并引入成功率和平均有效引导率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混沌轨道引导效果。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ICPSO-OGY混沌控制方法能以较少的等待时间实现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的周期化控制;不动点邻域的大小对于混沌轨道引导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引导过程中的状态扰动量和预设引导步数对于混沌轨道引导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王燕芬[2](2017)在《基于符号动力学的DC-DC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开关电源是现代电力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动力,一般的电源,如直接从市电或电池吸取的原生态电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质量较差的“粗电”,这些“粗电”必须经过转换才能成为满足于设备要求的“精电”,开关电源就是把市电的“粗电”转换为直流电压稳定的“精电”的一种电源设备。开关电源的核心是DC-DC开关变换器。DC-DC开关变换器是电力电子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构建许多其他类型功率变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将对功率变换器的其他拓扑结构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在所有电力电子电路中,非线性现象的主要来源是开关元件。非线性元件(例如,功率二极管)和控制方法(例如,脉冲宽度调制)是非线性的进一步来源。因此,反馈控制的功率变换器经常表现出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现象,包括分叉、共存吸引子和混沌现象等。如果要设计稳定、可靠的功率变换器,对这些非线性现象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研究它们、使用它们或避免它们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十年来,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相关成果为DC-DC开关变换器这类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符号动力系统是形式上最简单的一种动力学系统,它是实际动力学系统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本文将符号动力学方法应用在DC-DC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把动力系统的非线性行为用简单的符号序列方法表示出来,研究了混沌产生的机理、混沌现象以及混沌控制方法。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基于*合成律,以电感电流连续运行模式(CCM)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DC-DC开关变换器从倍周期分岔走向混沌的过程中出现的分岔自相似性。此外,利用*合成律还可以迅速找到周期符号序列的分布,有利于分析复合序列的功率谱的精细结构,对深入了解DC-DC开关变换器周期解的全局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2)基于合成律,分别以一阶和二阶模型的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切分岔跟阵发混沌现象进行研究,用符号序列的幂次代表阵发混沌发生的周期间隔,用广义合成律首次证明Boost变换系统中存在周期3,则存在任意周期n轨道,证明过程简单易懂。(3)从解的几何结构出发,用不变流形理论和马蹄映射研究DC-DC开关变换器的混沌产生的机理,以及证明动力系统中状态变量的映射关系与符号序列的移位拓扑共轭,因此,符号动力学可用于DC-DC开关变换器。此外,基于Smale马蹄映射意味着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稳定与不稳定流形横截相交是判断动力系统有无混沌解的重要依据之一。(4)将用参数微扰控制(OGY法)对混沌态Boost变换器进行混沌控制,利用混沌系统对初值敏感性和混沌的遍历性,选择一个易调节的参数进行微小扰动,实现对目标周期轨道的控制。除了按照OGY的基本原理,将混沌态的Boost变换器控制在不稳定1周期轨道上,还研究了反馈控制矢量在1周期轨道的取值范围外取值时,使受控后的Boost变换器的稳定在不同的周期轨道,实现多周期控制的目的。

赵明成[3](2010)在《考虑运动副间隙的翅翼机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微扑翼飞行器在军事和民用上有极其重要的用途,近年来引起了各领域研究者的特别关注。翅翼机构是微扑翼飞行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动态特性与微扑翼飞行器性能之间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翅翼机构不可避免的含有间隙,当机构在高速运动时,运动副的元素会发生短暂脱离接触的现象,待再接触时会发生冲击,引起剧烈振动。冲击阶段中的构件速度、加速度、运动副反力会发生急剧变化。研究表明,机构处于混沌运动状态所产生的气动力波动加剧,升力系数下降。为了克服混沌运动给翅翼机构动力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含间隙翅翼机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对了Henon系统展开研究,并以Henon系统控制问题为例验证了OGY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中发现OGY法对响应矢量比较敏感,通过给定不同响应矢量和目标点可将系统控制到不同的周期轨道上。研究工作为翅翼机构的混沌控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研究了翅翼机构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的动力学特性,通过系统相图和Poincare图研究了系统的混沌特性,根据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最大Lyapunov指数图,发现随翅翼机构拍动频率的增加,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利用构造的频闪时间序列构造二维Poincare映射,得到OGY混沌控制法所需参数,并成功将系统控制到周期运动轨道上。由于混沌控制过程中采用了构造频闪时间序列作为判断混沌控制开启的条件,所以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本论文的建模、优化及仿真工作是利用MATLAB软件完成的。

陈菊芳[4](2009)在《基于电子系统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针对离散混沌系统和延迟混沌系统的特点,设计并构建了离散混沌电路和延迟混沌电路,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分别实现了离散混沌电路和延迟混沌电路的同步和控制。首先,介绍了离散混沌电路的设计方法,利用脉冲驱动法实现了二维离散混沌和超混沌电路的同步;其次,分别将OGY法、变量脉冲反馈法和延迟反馈法用于控制离散混沌电路,均得到多个稳定的周期轨道。第三,介绍了延迟混沌电路的设计方法,并分别利用线性反馈法、参数扰动法实现了延迟混沌电路的精确同步,利用线性变换的原理实现了二阶延迟混沌电路的广义同步;最后,利用相空间压缩法和正比于系统变量的周期脉冲扰动法实现了对Logistic延迟混沌电路的控制,利用线性反馈法实现了对二阶延迟混沌电路的控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我们所采用的同步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庞明宝[5](2008)在《交通流混沌智能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有的交通流控制方法是基于传统的交通流理论和一般控制原理提出的,没有涉及到交通流混沌。因此,从混沌控制角度来研究交通流控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沿课题。本论文主要进行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在线实时快速判别交通流混沌的问题。在分析交通流控制对交通流混沌判别的要求和现有混沌判别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在线交通流混沌快速实时识别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结构。重点讨论了特征向量的提取和两种支持向量机实现在线识别的算法,给出了仿真试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2、研究了高速公路交通流匝道混沌控制原理。在对本混沌控制对象“一个入口匝道高速公路区段”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用红灯时间作为控制变量的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原理。3、研究了高速公路匝道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问题。综合延迟反馈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提出高速公路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方法;设计了将不稳定周期运动转化为周期运动作为控制目标,将密度延迟偏差e和△e作为输入的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器;分别采用Mamdani型、T-S型模糊控制器研究;采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混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了高速公路匝道状态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问题。综合延迟反馈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提出了高速公路状态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方法;设计了密度、上游流量作为输入的模糊混沌控制器;分别采用Mamdani型、T-S型模糊控制器进行研究;采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混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5、研究了基于减法聚类的高速公路混沌系统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提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交通流混沌控制器知识库的思想,设计了以密度、上游流量和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作为输入的T-S模糊混沌控制器。采用减法聚类确定控制器结构提取模糊规则、控制器初始参数;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结合遗传算法就聚类半径进行综合优化。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混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赵金[6](2008)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研究》文中提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在稀薄原子气体中的实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有很多物理现象,如混沌、超流、量子相变、Josephson效应等。本文在平均场理论的框架下以Gross-Pitaevskii方程为主要模型,讨论了运动光格中和双势阱中弱开放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性质。同时,利用周期参数调制法对混沌控制作了简单的讨论。本文首先主要研究了在运动光格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时空演化性质,考虑了阻尼效应,分析讨论了系统的Melnikov混沌,并给出了系统的混沌参数区域。同时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系统的瞬态混沌特征,并模拟了由瞬态混沌向定态混沌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瞬态混沌的最终吸引子经历了一系列的倍周期分岔;其次本文研究了一个一维的囚禁在双势阱中弱开放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利用两模近似,得到一套描述系统复杂动力学性质的方程,通过标准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其稳定区域,我们发现通过调节参数,可以使系统进入Lorenz混沌状态、宏观量子自囚状态,这对以后的实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苏浩[7](2007)在《非线性振动的混沌控制与同步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混沌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它揭示了自然界中有序无规则的运动特性。它在诸多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 混沌的控制问题,指的是将出现的混沌运动控制到期望的周期或者拟周期轨道上。这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提出的方法包括OGY方法、延迟反馈方法、正比脉冲控制方法等等。本文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工作。对于自治系统,如Lorenz系统、Chen系统,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出发,设计控制方法将其混沌响应控制到平衡点上,同时也进行了将响应控制到周期轨道上的尝试。此外,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于函数的无穷逼近特性,设计了控制方法,将自治系统、非自治系统的混沌响应控制到期望的平衡点上,或者是周期信号上,这些周期信号甚至可以是不连续的,比如阶跃信号、锯齿波信号等。 混沌控制中有一个特殊的领域,就是混沌系统的同步。混沌的同步指的是在一个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使得另外一个系统出现与之相同的混沌运动。由于混沌运动的不可预测性与对初值的敏感性,即使是相同的系统,不同初值情况下的混沌运动也不相同,因此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成为混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针对几种不同形式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研究了混沌的同步问题。首先对于系统参数是常数,非线性恢复力为位移高次项的情况,设计了派生系统,证明这两个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会达到同步。采用Φ6-Duffing系统进行的仿真计算证明了这一点。然后,对于含有时变系统参数,非线性力不含时间项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与其同步的系统的设计方法。此时设计的派生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只与原系统的确定性响应同步,而不与其混沌响应同步。由Mathieu方程的仿真计算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即含有时变系统参数和时变非线性力的情况,证明了采用线性耦合可以使得派生系统与原系统达到同步,给出了耦合矩阵的构造方法,以立方非线性、参数激励与强迫激励Mathieu方程和拟周期激励的Duffing方程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此外,对于混沌同步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于Duffing方程,证明了其激振信号在幅值、频率上的微小差别,都会使派生系统与原Duffing系统响应失去同步,因而可以利用系统是否同步来判断激振信号是否存在微小差异。 最后,本文对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便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

朱石坚[8](2006)在《舰艇减振降噪系统中的混沌隔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舰艇的战斗性能和生存能力,必须大大提高其水声隐身性能。常规减振方法只能降低辐射水声中特征线谱成分的幅值,而不能改变其特征,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声隐身问题。论文结合“十五”国防预研项目“潜艇有源振动控制技术研究”和海军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结构噪声线谱混沌控制技术研究”,以海军装备中实际使用的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混沌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非线性振动的理论分析中,解决了将离散的线谱转化为连续宽频谱的理论问题。通过计算和实验,对其效果进行了模拟和检验,从而初步确立了一套新的减振降噪、提高舰艇水声隐身性能的理论、设计、计算和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际型号和装备中具有不同刚度特性的隔振元件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其在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功实现了隔振系统的混沌隔振,初步达到了降低或消除线谱的目的。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独立提出了利用处于混沌振动状态的隔振系统来削弱或消除舰船特征线谱的理论和方法。(2)率先对非线性刚度的线性化问题作了理论研究,分析了静载荷对隔振系统实际性能的影响。(3)对具有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和仿真研究。研究发现,该系统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周期运动、准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此外,根据激励频率选择合适的非线性阻尼和非线性刚度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的振幅。(4)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混沌信号去噪方法。(5)从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原理出发提出了混沌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评估方法,即采用振级落差来评估隔振系统的整体性能,根据特征线谱处的能量衰减来评估隔振系统对特征线谱的隔离能力。(6)设计了混沌隔振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隔振系统在混沌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整体隔振性能,并能有效隔离线谱。

谭文[9](2006)在《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重点是在不确定混沌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同步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全文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1.综述了混沌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其意义,归纳和总结了混沌的定义及混沌应用前景,着重评述了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混沌控制方法及其特点,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2.研究了一种将暂态误差预测技术、小扰动控制技术、梯度下降法和遗传算法(GA)融合起来控制非线性混沌系统的复合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简称HyGANN法)。该控制方法无需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精确的数学模型,也不需监督学习所要求的训练数据,通过增强学习训练方式,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系数,使之成为混沌控制器,便可产生控制混沌系统的时间序列小扰动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能有效镇定混沌周期1、2等低周期轨道,而且在周期控制技术基础上,也可成功将高周期混沌轨道(如周期4轨道)变成期望周期行为。该方法不必知道控制对象的动力学模型及诸如系统状态维数和不动点位置等其它特性,又具有一定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因此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混沌系统的控制中。3.提出了一类不确定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少量模糊规则(“如果-则”语言规则),使模糊神经网络逼近系统中不确定函数;然后通过Lyapunov函数法和参数投影算法,即可在线调整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参数。利用监督控制器的特点,使控制过程系统所有状态均处在约束集范围内。并且给出了界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界,实现参考模型自适应跟踪控制。当只有模糊神经网络(FNN)工作时,如果系统性能不稳定,则监督控制发挥作用以迫使系统转入正常运行;而当FNN单独作用能够使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则监督控制不参与作用。总之,运用所研究的控制方法实现混沌状态跟踪控制,理论分析表明在所有信号一致有界的意义上可以保证最终的闭环系统具有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给出结果的正确性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4.将奇异扰动方法应用到动态神经网络辨识器的稳定性分析及鲁棒性设计研究中。利用动态神经网络对混沌系统“黑匣子”进行辨识,然后在辨识估计的基础上,设计自适应状态反馈控制器对混沌系统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参考模型轨道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混沌行为镇定到期望目标轨道。5.运用动态神经网络作为不确定混沌系统的辨识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式在线调整网络权值,以适应混沌系统快速变化而达到实时辨识要求。考虑到辨识模

姚明海[10](2005)在《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混沌运动是一种确定性的非线性运动,它运动轨迹非常复杂但又不完全随机,在实际的系统中可以观察到混沌运动的存在。关于混沌的研究从早期的混沌发现,到今天主要是混沌的控制和应用。当混沌现象对电气和电子等系统产生危害时,需要对它进行控制。同时,混沌信号具有遍历性、非周期、连续宽带频谱、似噪声的特性,特别适合于保密通信和图像加密领域。混沌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也可用来描述和量化许多复杂现象。混沌系统和混沌现象的复杂性和奇异性以及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使得混沌控制和应用的研究具有挑战性,也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当代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混沌动力学系统的控制和同步以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针对混沌系统,采用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开闭环控制实现了连续和离散混沌系统的控制。在混沌同步尤其是超混沌系统同步方面,研究了线性反馈控制以及基于观测器设计的方法。在分析当前混沌通信研究的基础上,对混沌保密通信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了提出的同步方法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并在硬件上进行实验。 本论文所作的工作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的混沌控制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改变离散混沌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对离散混沌系统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施加控制后,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可以按需要配置为负值,从而能使系统收敛到任意的期望点上。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稳定。 2.采用开闭环方法研究了混沌控制方法。充分应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点,针对不确定参数下的离散混沌系统,提出了开闭环控制应该满足的假设条件。针对系统参数不能直接测量的系统,提出了参数自适应开闭环控制方法,证明了在参数满足假设条件下可以实现控制。在原有的开闭环控制基础上提出了参数自适应开闭环控制,对系统控制分析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强鲁棒性。 3.对基于反馈控制的同步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单向和双向反馈控制目前研究的状况,并分别提出了一种单向反馈和双向反馈的混沌同步方法。针对超混沌系统,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近似方法,提出了一种单向耦合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超混沌系统的同步。在此控制下,加入参数自适应策略,可以实现不确定参数的混沌同步。在研究双向耦合同步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延迟双向耦合混沌同步方法,研究了耦合系数的设计问题,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同步条件,通过求解Riccati方程得到混沌系统实现同步的参数范围。在给定的控制参数范围内,可以实现系统的同步和控制。通过改变控制信号的延迟时间,可以控制混沌系统的收敛轨道,系统能被镇定到不稳定不动点和周期轨道上。 4.基于观测器设计的不确定超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理论研究。进一步研究了

二、OGY法控制混沌运动及推广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GY法控制混沌运动及推广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ICPSO-OGY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1.2.1 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不同学科领域混沌控制研究现状
    1.3 碰撞振动系统混沌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框架
2 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2.1 数学模型
    2.2 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及稳定性分析
        2.2.1 碰撞振动系统周期运动的求解
        2.2.2 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分析
    2.3 数值模拟系统动力学行为
    2.4 本章小结
3 ICPSO-OGY混沌控制器设计
    3.1 OGY方法简介
    3.2 ICPSO-OGY的混沌控制方法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标准PSO算法介绍
        3.2.3 ICPSO算法改进介绍
        3.2.4 基准函数的选取及其收敛性分析
        3.2.5 算法测试结果分析
    3.3 基于ICPSO-OGY混沌控制器的设计
    3.4 Hénon映射混沌控制
    3.5 Logistic映射的混沌控制
    3.6 本章小结
4 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的ICPSO-OGY控制
    4.1 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OGY控制
        4.1.1 OGY法控制碰撞振动系统分析
        4.1.2 OGY混沌控制结果分析
    4.2 ICPSO-OGY碰撞振动系统混沌控制
        4.2.1 ICPSO-OGY法控制碰撞振动系统分析
        4.2.2 ICPSO-OGY方法控制结果分析
    4.3 轨道引导效果评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符号动力学的DC-DC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C-DC开关变换器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DC-DC开关变换器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符号动力学理论
        1.3.1 一维映射的符号动力学
        1.3.2 二维映射的符号动力学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合成律的DC-DC开关变换器符号动力学的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电流型CCM的Boost变换器系统
    2.3 *合成律的规则
    2.4 *合成律分析分岔混沌运动的自相似性
    2.5 功率谱的的精细结构
    2.6 电路实验
    2.7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符号动力学的DC-DC开关变换器周期三即混沌证明
    3.1 引言
    3.2 Boost变换器的动力系统模型
        3.2.1 一阶动力系统
        3.2.2 二阶动力系统
        3.2.3 周期3的诞生
    3.3 广义合成律分析周期 3
        3.3.1 广义合成律的变换规则
        3.3.2 一阶Boost变换器的周期3符号动力学分析
        3.3.3 二阶 Boost 的变换器周期 3 符号动力学分析
    3.4 仿真实验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Smale马蹄映射和符号动力学的Buck-Boost DC-DC开关变换器的研究
    4.1 引言
    4.2 Buck-Boost变换器
    4.3 不动点的不变流形
    4.4 Smale马蹄映射
        4.4.1 马蹄映射的存在
        4.4.2 符号动力学的拓扑共轭
    4.5 同宿相交
    4.6 电路实验
    4.7 结论
第五章 Boost变换器的参数微扰控制混沌
    5.1 引言
    5.2 OGY法的基本原理
    5.3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
    5.4 OGY法应用于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
    5.5 仿真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所做工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考虑运动副间隙的翅翼机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混沌控制研究现状
        1.2.2 混沌控制的基本方法
        1.2.3 机构混沌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混沌理论及OGY控制方法
    2.1 引言
    2.2 混沌理论
        2.2.1 混沌的特征
        2.2.2 通向混沌的道路
    2.3 混沌的识别
        2.3.1 相轨迹法
        2.3.2 Poincare映射法
        2.3.3 Lyapunov指数法
        2.3.4 功率谱
    2.4 混沌的OGY控制方法
        2.4.1 OGY法基本原理
        2.4.2 不动点的控制
        2.4.3 OGY控制方法的优点
        2.4.4 OGY法与极点配置控制方法的关系
    2.5 基于OGY法Henon系统混沌控制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间隙翅翼机构的混沌运动
    3.1 引言
    3.2 含间隙翅翼机构动力学模型
    3.3 主要参数对翅翼机构混沌运动的影响
        3.3.1 Lyapunov指数的Wolf法计算方法
        3.3.2 含间隙翅翼机构动力系统的混沌响应
        3.3.3 弹簧刚度系数与翅翼拍打频率对翅翼机构混沌运动的影响
        3.3.4 运动副间隙与翅翼拍打频率对翅翼机构混沌运动的影响
        3.3.5 减弱和避免混沌运动的翅翼机构参数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间隙翅翼机构混沌运动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相空间重构
    4.3 OGY法混沌控制参数确定
    4.4 混沌控制示例及结果分析
        4.4.1 控制示例1
        4.4.2 控制示例2
        4.4.3 控制示例3
        4.4.4 控制示例4
    4.5 OGY法混沌控制实际应用的考虑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电子系统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混沌概述
        1.1.1 混沌的基本特征
        1.1.2 混沌的分析方法
        1.1.3 电路混沌与通讯保密技术
    1.2 混沌同步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1.2.1 混沌同步的概念
        1.2.2 混沌同步的研究现状
        1.2.3 几种常用的混沌同步方法
    1.3 混沌控制的发展概况和方法
        1.3.1 混沌控制发展概况
        1.3.2 几种混沌控制方法
    1.4 离散混沌和延迟混沌系统研究的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离散混沌系统同步
    2.1 离散混沌与超混沌电路
    2.2 系统的主要动力学特征
    2.3 同步离散混沌系统的理论分析
    2.4 同步电路的实现及数值计算结果
    2.5 噪声对脉冲同步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散混沌系统控制
    3.1 Logistic 映象和 Henon 映象的混沌电路及分岔图演示实验
        3.1.1 混沌实验电路
        3.1.2 分岔图演示实验
    3.2 OGY 方法控制离散混沌
        3.2.1 OGY 方法控制混沌的基本原理
        3.2.2 OGY 方法控制混沌的电路实验
    3.3 变量脉冲扰动法控制离散混沌
        3.3.1 控制方法的原理
        3.3.2 实现控制的电路
        3.3.3 实验结果
    3.4 延迟变量反馈法控制离散混沌
        3.4.1 混沌电路的实现
        3.4.2 混沌电路的控制
        3.4.3 超混沌电路的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延迟混沌系统同步
    4.1 二阶延迟混沌系统的精确同步
        4.1.1 延迟系统的主要动力学特征
        4.1.2 二阶延迟混沌电路的设计
        4.1.3 线性反馈控制法实现二阶延迟系统的精确同步
    4.2 一阶 Logistic 延迟混沌系统的精确同步
        4.2.1 电路实现
        4.2.2 线性反馈控制法实现 Logistic 延迟系统的精确同步
        4.2.3 参数扰动法实现 Logistic 延迟系统的精确同步
    4.3 延迟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
        4.3.1 工作原理
        4.3.2 电路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延迟混沌系统控制
    5.1 相空间压缩法控制延迟混沌
        5.1.1 基本原理
        5.1.2 电路实现
    5.2 线性反馈法控制延迟混沌
        5.2.1 理论分析
        5.2.2 电路实现
    5.3 PP-SV 方法控制延迟混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5)交通流混沌智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1.2.1 交通流混沌识别
        1.2.2 传统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评述
        1.2.3 混沌控制评述
        1.2.4 交通流混沌控制评述
        1.2.5 研究交通流混沌控制问题的切入点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交通流混沌智能识别方法
    2.1 引言
    2.2 交通流混沌智能识别系统
        2.2.1 系统原理
        2.2.2 系统结构
        2.2.3 信息采集子系统
    2.3 交通流混沌离线识别方法
        2.3.1 Wolf法
        2.3.2 小数据量法
        2.3.3 基于神经网络非参估计器的Jacobian方法
    2.4 交通流混沌在线识别特征的提取
    2.5 交通流混沌在线识别方法
        2.5.1 神经网络方法
        2.5.2 支持向量机
        2.5.3 约简支持向量机
    2.6 仿真试验研究
        2.6.1 一般支持向量机更新模型
        2.6.2 约简支持向量机模型
        2.6.3 结论
    2.7 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匝道智能混沌控制原理
    3.1 引言
    3.2 传统入口匝道控制算法概述
        3.2.1 入口匝道单点控制
        3.2.2 入口匝道协调控制
        3.2.3 入口匝道控制综述
    3.3 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对象描述
    3.4 交通流匝道混沌控制原理
    3.5 高速公路匝道智能混沌控制系统结构模式基本设想
        3.5.1 高速公路匝道智能混沌控制系统的结构
        3.5.2 高速公路匝道智能混沌控制要求
        3.5.3 高速公路匝道智能混沌控制系统的选择方式
        3.5.4 控制变量的选择
    3.6 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匝道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
    4.1 引言
    4.2 高速公路延迟反馈Mamdani型模糊混沌控制器设计
        4.2.1 匝道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器结构
        4.2.2 延迟反馈Mamdani型模糊混沌控制器工作过程
        4.2.3 控制器算法
        4.2.4 基于遗传算法控制器知识库的建立
    4.3 仿真试验
        4.3.1 实验条件的选择
        4.3.2 控制器的知识库优化设计
        4.3.3 试验数据的选择
        4.3.4 延迟反馈Mamdani型模糊混沌控制效果
    4.4 高速公路延迟反馈T-S型模糊混沌控制
        4.4.1 延迟反馈T-S型模糊混沌控制器工作过程
        4.4.2 控制规则与控制器算法
        4.4.3 仿真试验
    4.5 两种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方法比较
    4.6 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匝道状态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
    5.1 引言
    5.2 高速公路状态延迟反馈Mamdani型模糊混沌控制
        5.2.1 匝道模糊混沌控制器结构
        5.2.2 状态延迟反馈模糊混沌控制器工作过程与算法
        5.2.3 基于遗传算法控制器知识库的建立
        5.2.4 仿真试验
    5.3 状态延迟反馈T-S型模糊混沌控制
        5.3.1 状态延迟反馈T-S模糊混沌控制器工作过程
        5.3.2 控制规则与控制器算法
        5.3.3 仿真试验
    5.4 两种模糊混沌控制方法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减法聚类的高速公路模糊神经网络混沌控制
    6.1 引言
    6.2 基于减法聚类的高速公路匝道T-S模糊神经网络混沌控制系统
        6.2.1 控制原理
        6.2.2 T-S控制器结构
        6.2.3 T-S控制器工作过程及其算法
    6.3 基于减法聚类混沌控制器知识库的建立
        6.3.1 知识库结构及其知识提取原理
        6.3.2 由减法聚类构造高速公路混沌控制模糊推理系统
        6.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器参数优化
        6.3.4 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半径综合优化
    6.4 仿真试验
        6.4.1 控制器知识库的优化设计
        6.4.2 控制效果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与主要结论
    7.2 论文工作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研究
    1.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性质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运动光格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研究
    2.1 引言
    2.2 混沌动力学分析
    2.3 吸引子分析
    2.4 Lyapunov指数分析
    2.5 功率谱分析
    2.6 混沌的控制研究
第三章 双势阱中弱开放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研究
    3.1 引言
    3.2 动力学方程
    3.3 定态稳定性分析
    3.4 吸引子分析
    3.5 Lyapunov指数及功率谱分析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非线性振动的混沌控制与同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系统问题概述
        1.1.1 从线性系统到非线性系统
        1.1.2 非线性科学简介
        1.1.3 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1.1.4 相空间的概念
        1.1.5 非线性系统解的稳定性研究
    1.2 混沌
        1.2.1 关于混沌研究的历史
        1.2.2 混沌的定义
        1.2.3 混沌的特征
        1.2.4 通向混沌的道路
        1.2.5 混沌研究的方法
        1.2.6 混沌的应用
第二章 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基础
    2.1 混沌控制的基本理论
        2.1.1 混沌控制的任务
        2.1.2 混沌的控制目标
        2.1.3 混沌控制方法
        2.1.4 混沌控制方法简述
        2.1.5 混沌控制的现状与前景
    2.2 混沌同步的基本理论
        2.2.1 混沌同步方法
        2.2.2 混沌同步的一般判据
        2.2.3 混沌同步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2.3 小结
第三章 混沌控制的一些常用方法及应用研究
    3.1 OGY方法
        3.1.1 将混沌控制到不动点(也称混沌的镇定)
    3.2 OGY法控制埃农映射到二周期轨道
    3.3 混沌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
        3.3.1 设计控制器为u=-ky将陈氏混沌控制于稳定点
        3.3.2 比较控制器为u=-kx和控制器为u=-ky控制混沌的不同
    3.4 设计控制器控制Rossler系统
    3.5 将混沌控制为一定的周期运动
    3.6 控制器为u=-k(y-sin y)的控制效果
    3.7 小结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在混沌控制中的应用
    4.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4.2 BP神经网络与控制方法
        4.2.1 控制方法的设计
        4.2.2 控制效果的仿真计算
    4.3 RBF神经网络与控制方法
        4.3.1 RBF神经网络的原理
        4.3.2 RBF神经网络误差对控制精度的影响
        4.3.3 应用RBF神经网络来进行混沌系统的控制
    4.4 小结
第五章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同步与基于同步的信号识别
    5.1 引言
    5.2 混沌同步的定义
    5.3 混沌同步类型
    5.4 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同步
        5.4.1 不含时变参数的非线性振动系统
        5.4.2 含时变参数的振动系统的同步
        5.4.3 一般的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线性耦合同步
        5.4.4 采用同步识别信号中的微小变化
    5.5 结论
第六章 总结及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录用与投稿的论文
研究生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8)舰艇减振降噪系统中的混沌隔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隔振技术在水声对抗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隔振技术研究现状
    1.3 混沌振动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非线性振动及混沌理论
    2.1 非线性振动的特点
    2.2 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方法
    2.3 基本的非线性因素
    2.4 混沌的特征及产生途径
    2.5 混沌的研究方法
    2.6 控制混沌理论
第三章 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3.1 单层非线性隔振系统
        3.1.1 理论模型
        3.1.2 Duffing方程的研究
        3.1.3 非线性刚度的线性化处理
    3.2 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
        3.2.1 理论模型
        3.2.2 稳态响应分析
        3.2.3 稳定性分析
        3.2.4 数值研究
第四章 实验数据的混沌识别
    4.1 混沌的实时判别
    4.2 相空间重构理论
        4.2.1 嵌入理论
        4.2.2 延迟重构
        4.2.3 微分坐标重构
    4.3 重构吸引子的混沌特征
        4.3.1 Lyapunov指数
        4.3.2 分形维
    4.4 小波去噪研究
        4.4.1 去噪原理
        4.4.2 数值仿真
第五章 不锈钢钢丝绳隔振系统的研究
    5.1 软特性刚度Duffing系统的初步分析
        5.2 Melnikov方法分析Duffing系统
        5.2.1 Melnikov方法
        5.2.2 Melnikov方法研究软特性刚度Duffing系统
    5.3 软特性刚度Duffing系统的数值研究
    5.4 混沌理论研究不锈钢钢丝绳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第六章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研究
    6.1 空气弹簧的分类及特点
    6.2 空气弹簧动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6.2.1 静态特性实验研究
        6.2.2 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6.3 硬特性刚度Duffing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6.4 实验研究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6.4.1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研究
        6.4.2 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混沌动力学特性研究
第七章 钢片弹簧隔振系统的研究
    7.1 钢片弹簧的动力学特性
    7.2 钢片弹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7.2.1 钢片弹簧隔振系统的混沌动力学特性
        7.2.2 混沌振动下钢片弹簧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近年来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

(9)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混沌研究历史及意义
    1.3 混沌的定义
    1.4 混沌控制研究概况
    1.5 混沌应用前景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
    1.7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与结构安排
第2章 混沌系统的混合遗传神经网络控制
    2.1 引言
    2.2 小扰动控制混沌
    2.3 遗传算法
        2.3.1 初始群体确定
        2.3.2 编码方案
        2.3.3 自适应选择
        2.3.4 杂交算子选择
        2.3.5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
    2.4 HyGANN 系统设计
        2.4.1 系统结构
        2.4.2 HyGANN 学习算法
    2.5 仿真试验与结果
    2.6 结论
第3章 不确定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3.1 引言
    3.2 T-S 模糊逻辑系统
    3.3 基于李雅普洛夫函数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3.4 数字仿真研究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混沌系统控制
    4.1 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动态神经网络跟踪控制
        4.1.1 引言
        4.1.2 动态神经网络辨识
        4.1.3 参考模型轨道跟踪控制
        4.1.4 数值实验仿真结果
        4.1.5 小结
    4.2 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动态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4.2.1 引言
        4.2.2 动态神经网络辨识器及其学习算法
        4.2.3 基于辨识器的控制器设计
        4.2.4 数值仿真
        4.2.5 小结
    4.3 不确定蔡氏电路混沌系统的神经网络优化控制
        4.3.1 引言
        4.3.2 基于无源技术的神经网络辨识
        4.3.3 基于辨识模型的优化控制器设计
        4.3.4 数字仿真
        4.3.5 小结
第5章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的混沌系统模糊控制
    5.1 不确定 Lorenz 混沌系统的鲁棒模糊控制
        5.1.1 引言
        5.1.2 T-S 模糊模型描述
        5.1.3 Lorenz 混沌系统的建模
        5.1.4 基于模糊模型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5.1.5 计算机仿真
        5.1.6 小结
    5.2 基于 LMI 方法的不确定混沌系统的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5.2.1 引言
        5.2.2 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 T-S 模糊模型描述
        5.2.3 T-S 模糊模型的鲁棒控制
        5.2.4 计算机仿真
        5.2.5 小结
第6章 基于回归神经网络的不确定混沌系统同步
    6.1 引言
    6.2 同步控制方法
    6.3 高阶神经网络模型
    6.4 RHONN 逼近非线性系统的特性
    6.5 权值学习算法
        6.5.1 滤波回归 RHONN 参数学习
        6.5.2 滤波误差 RHONN 参数学习
    6.6 混沌系统辨识
    6.7 同步控制器设计
    6.8 仿真结果
    6.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主持、参与项目和获奖清单)

(10)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混沌动力学系统
        1.2.1 混沌动力学系统定义
        1.2.2 混沌系统的几个概念和特征
    1.3 混沌控制与同步综述
        1.3.1 混沌控制综述
        1.3.2 混沌同步综述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立题依据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李亚普诺夫指数的混沌控制
    2.1 引言
    2.2 LYAPUNOV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3 基于LYAPUNOV指数的混沌控制
        2.3.1 控制器的设计
        2.3.2 数值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沌系统的开闭环控制
    3.1 离散混沌系统的开闭环控制
        3.1.1 控制器的设计
        3.1.2 数值仿真
    3.2 不确定参数离散混沌系统的开闭环控制
        3.2.1 控制器设计
        3.2.2 数值仿真
    3.3 参数自适应开闭环控制
        3.3.1 控制器设计
        3.3.2 数值仿真
        3.3.3 鲁棒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反馈控制的混沌同步
    4.1 反馈控制的同步条件
        4.1.1 反馈控制同步及其稳定条件
        4.1.2 基于主动控制的混沌同步
    4.2 自适应单向反馈同步
        4.2.1 自适应单向反馈同步方法
        4.2.2 数值仿真
    4.3 双向耦合混沌同步
        4.3.1 时间延迟双向耦合混沌系统
        4.3.2 数值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观测器设计的混沌同步
    5.1 基于观测器设计的混沌同步稳定性
        5.1.1 非线性系统状态观测器
        5.1.2 连续时间混沌同步观测器的稳定性分析
        5.1.3 驱动-响应控制的同步观测器稳定性
    5.2 基于线性观测器设计的同步
        5.2.1 观测器的设计
        5.2.2 数值仿真
    5.3 不确定参数下离散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不确定参数离散超混沌系统的同步
        5.3.3 数值仿真
    5.4 基于LIPSCHITZ非线性观测器的混沌同步
        5.4.1 Thau观测器的设计
        5.4.2 参数确定超混沌系统同步设计
        5.4.3 参数不确定的超混沌同步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1 混沌同步通信综述
        6.1.1 混沌同步通信的优势
        6.1.2 混沌保密通信的应用方案
        6.1.3 混沌保密通信的若干问题
    6.2 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2.1 不确定参数超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2.2 利用混沌同步产生数字水印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6.3 混沌同步的硬件实现
        6.3.1 系统的构成
        6.3.2 硬件系统的设计
        6.3.3 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同步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所作的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OGY法控制混沌运动及推广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碰撞振动系统混沌运动ICPSO-OGY控制研究[D]. 单明.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符号动力学的DC-DC开关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D]. 王燕芬. 广州大学, 2017(02)
  • [3]考虑运动副间隙的翅翼机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研究[D]. 赵明成.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5)
  • [4]基于电子系统的混沌同步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陈菊芳. 吉林大学, 2009(07)
  • [5]交通流混沌智能控制研究[D]. 庞明宝. 天津大学, 2008(07)
  • [6]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混沌研究[D]. 赵金.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
  • [7]非线性振动的混沌控制与同步方法研究[D]. 苏浩.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8]舰艇减振降噪系统中的混沌隔振技术研究[D]. 朱石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6)
  • [9]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方法研究[D]. 谭文. 湖南大学, 2006(11)
  • [10]混沌系统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D]. 姚明海. 浙江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OGY控制混沌运动的方法及其广义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