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流感的调查报告

某流感的调查报告

一、某部一起流行性感冒的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刀吉,泽仁拉姆,龙富鹏,刘雪[1](2022)在《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理塘县近1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形势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各乡镇发病情况分布图,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 2005—2019年理塘县共计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21种6 154例,年均发病率为644.33/10万,发病呈上升趋势。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3.87/10万,病死率0.60%。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高(341.12/10万);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271.91/10万)、乙肝(103.24/10万)及包虫病(67.22/10万);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艾滋病/HIV、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3月、9月分别出现1次发病高峰;20~29岁、30~39岁和10~19岁组发病居前3位;男女性别比为1.24∶1;发病以农民、牧民及学生为主。结论 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针对高发传染病、上升趋势明显的传染病、重点人群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

韩香云,刘青春,孙西昌[2](2019)在《某小学一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学校B型流感暴发调查的处置经验,为今后处理同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学校概况、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控制措施。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得出,本起疫情为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学校内流感暴发疫情。通过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是控制此类疫情暴发的关健。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边调查、边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疫情处置中不可动摇的原则。

曾雪兰[3](2018)在《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赤脚医生群体兴起于1960年代,活跃于“文革”时期,于改革开放中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兴衰演变与时代变迁相吻合,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一群体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依据大量的档案和文献,结合回忆录和口述访谈史料,以历史学方法为主,辅以社会学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这一群体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重点梳理这个群体的构成,医疗技术和医疗实践,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讨论赤脚医生的角色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透过这个话题的梳理和讨论,也可以呈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变迁以及农村的日常医疗活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考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民国时期乡村医疗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公共医疗体系远未建立,公共医疗设施残缺不全。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对原有乡村传统医疗方式实施改造,开始建立乡村现代公共医疗体系,为赤脚医生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大规模培养半农半医、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构成了赤脚医生队伍的组织基础。赤脚医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紧密相关。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繁荣和崩解,赤脚医生群体经历了走向兴盛和逐渐衰落的过程。第二章叙述和分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主要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方面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京市赤脚医生的发展概况与全国的情况作比较,以及从人数和结构两方面将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省、市的赤脚医生群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介绍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各地基本一致。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考核和轮换交流制度。提升方式上,京郊独具特色。尤其是培训工作,与首都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一定关系。第四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医疗实践主要有防病治病;参加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对医疗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状况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五章探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主要从赤脚医生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对赤脚医生的管理以及赤脚医生与村庄中各类人员的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京郊赤脚医生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了介绍。第六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析。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动。职业流动则贯穿于两个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赤脚医生职业流动的方式也有差异。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动,队伍人数迅速减少。这一时期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新特征,职业范围更为广泛,流动也更为频繁。

张冉[4](2015)在《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疾病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识别当前我国居民主要健康危害疾病,为国家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有效配置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分析我国人群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库/评估报告特点,遴选并整合主要的疾病流行病学数据作为本研究数据来源;测算不同疾病的健康危害综合指数,根据指数大小识别我国居民主要疾病。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和分析我国人群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库/评估报告的特点:通过数据整合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合我国人群疾病流行病学数据;使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疾病的健康危害综合指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和综合指数的集中、离散趋势。研究结果:1.形成了我国人群疾病数据库。整合了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2004至2011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2004至2013年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形成共包含16个一级类目、60个二级类目,囊括疾病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和构成比等指标值的综合数据库。2.使用综合指数法,测算出健康危害综合指数排前5位的慢性病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综合指数值依次为2.00、0.61、0.51、0.36和0.34。3.使用综合指数法,测算出健康危害综合指数排前5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其综合指数值依次为1.29、1.08、0.80、0.62和0.49。结论:基于综合指数法识别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疾病有效可行,健康危害综合指数较全面地反映了疾病对人群造成的发病、患病、死亡危害情况,并提供了健康危害综合指数定量化的序次。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排序结果,本研究识别出当前我国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等;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

童春堂,尤兰华,李雪辉,李建东,张利群,郝淑玲,陈杭薇[5](2014)在《2012年至2013年度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北京郊区部队新兵集训期间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新兵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3年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的815名新兵咽部分泌物及尿液标本,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快速检测咽部分泌物流感病毒A/B(FluA、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抗原和中段尿嗜肺军团菌(LP)抗原,采用快速培养法筛查肺炎支原体(MP)抗原。结果 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病原体抗原总阳性率分别为28.85%、22.66%,均以MP最为多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南/北方籍和前后两年南方籍间、北方籍间新兵MP、LP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北京郊区新兵南北郊区间M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北郊MP阳性率显着低于2012年北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两年北郊的LP阳性率均显着低于南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是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以MP、LP为主,应加强预防。

李傅冬[6](2013)在《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可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信息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别。帮助公共卫生现场处置人员在暴发现场快速科学地识别疫情类别,为疫情处置争取先机,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为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近些年浙江省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得出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病种作为本研究的疾病范围。通过查询历史疫情文献、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等方法收集这些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等数据。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分类模型,采用SAS软件完成程序编写。并用3起历史疫情的个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25种浙江省常见的传染病。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93.55%,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1秒;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60.61%,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0秒;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第一判别与真实分类的符合率为88.73%,前三位提示率100.00%,分类平均耗时为0.53秒。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常见传染病的辅助分类模型,输入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指标,可计算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率,并按概率进行排序、输出判别列表,完成疾病分类判别。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较快的分类速度,且在可解释性、伸缩性和稳健性等方面表现较好,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许三春[7](2012)在《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 ——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文中提出乡村医者及乡村医疗制度的变迁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即从医疗社会文化史的视角来对中国乡村医疗自清代以来的变迁展开探讨。乡村疾病和医疗话语的建构与消解,乡村医者及其医疗行为的组织化与制度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这种变迁大致是从清代开始的,本文即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来考察清代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的曲折发展及其背后的深层因素——变动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清代前期,乡村存在一个自在的、多元化的医疗体系,充斥着以草泽铃医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弥散的医疗资源来满足乡民的日常医疗需求。若非发生重大疫病,国家很少对地方的医疗事务进行干预,地方精英基本上承担了乡村的疫病救治。清后期,西方公共卫生观念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卫生观念,卫生防疫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港口检疫的实施与晚清卫生行政改革是卫生制度化的开端。大量医学传教士的涌入也对乡村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与传统医者形成了竞争关系。民国时期,在缺乏强大的统一政权的背景下,卫生制度化也取得了曲折发展。乡村出现了由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和国家举办的卫生实验区,保健员与合作医疗制度。与草泽铃医不同的是,保健员是制度化的卫生工作者,在使用西医治疗简单疾病的同时,还承担了卫生防疫的任务。但这种变革仅限于较小的范围内,多数的乡村仍然有赖传统的医者提供医疗服务。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进一步改变了这一状况。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变农村社会疾病流行的落后现状,构建新医学。传统中医药人员被整合进联合诊所,宗教医者与草泽医被禁止从事医疗工作。城市下乡的流动医疗队积极为农村治病防病,培训不脱产的农民卫生保健员、新法接生员。人民公社化后,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管理模式为卫生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公社卫生院、大队卫生室、生产队卫生员制度随之普遍建立。在卫生工作大跃进时,吃药不要钱的合作医疗制度也曾实施过一段时间,终因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而半途而废。1965年“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促进了农村保健员的培养,而上海江镇公社赤脚医生和湖北乐园合作医疗榜样的塑造则促成了两者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广。赤脚医生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农村医疗的功能性需求,也是医学政治化的一种表现。作为农村卫生革命的实施者,其本身也是文化革命的组成部分。这种革命性的需求甚至超越了对医疗效果的追求。当国家的目标从文化革命转移到实现现代化,并对农村的组织化控制有所放松时,以革命为动力的、走群众路线的、运动式发展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也就难以为继了。这种乡村医疗制度的建构以政治化的方式重塑了医者与医疗对象,因此,决不能无限夸大其对乡村医疗与卫生改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它是掩盖了农村医疗的困境,而虚构了一个能体现制度优越性的医疗神话和卫生奇迹。当尘埃落定,乡村医疗仍是无从破解的的难题。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不再依赖乡村医生,且又增加了国家的投入,但是其问题丛生仍体现出了乡村医疗制度创新的缺乏与对传统的路径依赖。清代以来乡村医疗变迁表明,国家日渐承担了为民众提供医疗救助的职责,这是卫生现代性的体现。但是,国家在这个角色的扮演中总是出现偏差与谬误,要么以卫生为工具赢得统治的合法性与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要么只为民众提供微不足道的医疗服务。如何在实现国家职能、发挥地方社会自主性与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之间取得平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肖丽婷[8](2010)在《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事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地处华北敌后战场的东南端,是联系华北与华中两大敌后战场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长期残酷的战争破坏加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山东根据地、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田地荒芜、瘟疫横行、饥民嗷嗷待哺,成千上万的难民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如何救民于水火之中成为山东根据地、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及其民主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民心向背、民主政权巩固等问题,对于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灾害发生后,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共党和民主政府根据山东各地区的实际状况,对广大百姓实施了救济。为了有效的开展救济工作,山东根据地、解放区的中共党和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济机构和临时救济组织。针对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山东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主政府充分发挥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力量,在设立专门救济款项专款专用的同时,号召党政机关捐款、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号召民间群众捐款,群众间开展互济互帮;此外还积极争取国际上的人道主义援助。救济机构的设立和救济物资的筹集为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基础。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实施的救济措施,主要包括灾荒救济、难民救济、医疗救济、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及老弱孤独的安置等,其中灾荒救济是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救济事业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灾荒救济中,中共党和政府本着“救济有限,生产无限”的原则,在发放急赈,安抚民心的同时,采取了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恢复发展农副业生产等一系列生产救灾措施,改变了传统的单纯发放物资的救济方式,以生产的恢复发展为救济的根本,不但帮助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受灾群众顺利的渡过了灾荒,还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减灾抗灾的能力。其他救济措施,如难民救济帮助了广大离流失所得群众重新安定下来,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避免了他们流亡饿毙的命运;医疗救助挽救了大批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的性命,破除了不少人的封建迷信思想,在群众中宣传了科学卫生知识,增强了人们卫生防疫观念。而失业、贫苦及老弱孤寡等的救济帮助了这部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维持基本生活,保护了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事业,帮助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渡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虽然在救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和偏向,但总体来说,中共党和政府在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实施的救济事业是卓有成效的,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共党和政府的拥护,巩固了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为以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建国后救济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王小军[9](2008)在《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文中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是一种长期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地方性疾病,在二十世纪的前半叶,由于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性因素加剧、水灾频繁爆发、战争持续不断及经济持续衰败等原因,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急剧恶化,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甚至达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地步。日益恶化的血吸虫病疫情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当地的人口、乡村经济及民众生活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然而,面对如此危害地方的血吸虫病疫情,民国时期的国家、社会力量及疫区民众都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而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案,使得当时的血吸虫病无法得到更多更好的控制,从而在另一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的加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肆虐长江流域已久的血吸虫病很快便被新成立的政权所关注,疫区的各级政府不仅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摆到了当地卫生工作的首要地位,而且还普遍设立了血吸虫病的专门防治机构,积极展开病人的查治工作,同时在疫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灭螺运动,这些积极的防治措施使得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有不少地区甚至完全消灭了血吸虫病。其实,建国后各疫区的血吸虫病防治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卫生运动,还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在当时消灭血吸虫病运动的背后还有着积极的社会动员意义,而血吸虫病在此时也被政治隐喻化了,成了“旧政权”、“资产阶级当权派”等化身,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血吸虫病防治运动与当时的各种政治运动相结合,成为推动这些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动员手段。

黎哲程,杨凡[10](2007)在《九江市城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某部一起流行性感冒的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部一起流行性感冒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年龄分组
    1.3 数据清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传播途径分布
    2.3 病种分析
    2.4 时间分布
    2.5 地区分布
    2.6 人群分布
        2.6.1 年龄分布
        2.6.2 性别分布
        2.6.3 人群分类
3 讨论

(2)某小学一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3 实验室检测
    1.4 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学校概况
    2.2 发病情况
    2.3 流行病学调查
        2.3.1 人群分布
        2.3.2 时间分布
        2.3.3 免疫史调查
    2.4 实验室检测
3 处置措施
    3.1 流行病学调查
    3.2 病毒检测
    3.3 防控措施
    3.4 健康教育
    3.5 流感样病例筛查
4 讨论

(3)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设计
        1.概念和时空界定
        2.讨论的话题
        3.文献史料说明
        4.写作路径和框架
第一章 赤脚医生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前身
        一、培养乡村医务人员任务的提出
        二、半农半医和不脱产卫生员
        三、新法接生员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式微
        一、群体构成
        二、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衰落
第二章 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况
        一、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概况
        二、京郊赤脚医生概况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结构演变特征
        一、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比例
        二、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第三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地方的比较
        一、人数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的提升
        一、培训制度
        二、考核制度
        三、轮换交流制度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传统中医疗法
        二、西医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四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 防病治病与公共卫生工作
        一、防病治病
        二、公共卫生工作
    第二节 采、种、制、用中草药
        一、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的开展
        二、采、种、制、用中草药
        三、发挥的作用与评价
    第三节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
    第四节 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 赤脚医生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政治关系网络
        一、公社和大队的行政管理
        二、与大队干部的关系
    第二节 业务关系网络
        一、公社卫生院的业务管理
        二、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层社会网络
        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二、与社员的关系
    第四节 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
第六章 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报酬的构成
        二、报酬的变动
        三、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
        一、改革前赤脚医生的流动
        二、改革时期赤脚医生的流动
结论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疾病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既往研究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我国人群疾病流行病学数据库/评估报告特点分析
    3.2 我国人群疾病流行病学数据的整合
    3.3 我国人群疾病数据库介绍
    3.4 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疾病的识别
    3.5 综合指数排序与单一指标排序结果的比较
4 讨论
    4.1 使用综合指数法整合多个单一指标识别主要疾病,结果更为综合
    4.2 使用综合指数法得出疾病综合危害的定量排序,结果更为明确
    4.3 疾病健康危害综合指数(HEI)与疾病负担指标、疾病经济负担指标的比较
    4.4 研究构建的我国人群疾病数据库能够持续更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来源
    4.5 研究首次探索构建了疾病健康危害综合指数,用于评估疾病危害程度
    4.6 本研究局限性及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考虑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我国人群疾病数据库一级类目疾病数据
    附表2 我国人群疾病数据库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2012年至2013年度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二、标本的收集
    三、GICA法快速检测抗原
        1.Flu A/B抗原
        2.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ADV抗原
        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抗原
    四、MP抗原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呼吸道病原体抗原检出情况
    二、不同籍贯新兵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见表2,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籍和北方籍。
    三、不同驻地新兵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见表3。
讨论

(6)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1 引言
    1.1 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
    1.2 浙江省各类传染病防制现状
    1.3 浙江省传染病辅助分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确定疾病范围
    2.2 分类模型设计
    2.3 数据收集、存储、整理
    2.4 模型程序编写
    2.5 模型验证
    2.6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总结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疾病类别
    3.2 文献数据收集结果
    3.3 模型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模型性能
    4.2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本研究中应用的优点
    4.3 相关问题的说明
    4.4 本研究创新点
    4.5 今后研究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变量名表
    附录二 SAS程序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 ——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回顾
        一、 草泽铃医及乡村医疗制度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赤脚医生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
        一、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二、 研究资料
    第五节 论文架构
第二章 清代的乡村医疗及其近代变革
    第一节 清前期的乡村医疗资源
    第二节 晚清卫生行政改革
    小结
第三章 保健员与民国时期乡村医疗建设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乡村卫生机制
    第二节 保健员与乡村医疗建设
        一、 培训保健员与合作医疗的起源
        二、 农村卫生实验区的卫生建设
        三、 边区政府的医药合作社及其医疗活动
    小结
第四章 1949 年后的农村医疗变革
    第一节 四项卫生方针与爱国卫生运动
        一、 反细菌战
        二、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节 1949 年后农村医疗市场结构的变化
    第三节 联合诊所、农业社保健站与合作医疗的发展
        一、 从医药合作社到联合诊所
        二、 从联合诊所到保健站
        三、 集体保健医疗或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第五节 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典型
    小结
第五章 赤脚医生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第一节 赤脚医生的兴起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选拔
        一、 赤脚医生的前身:从卫生保健员到“小医生”的选拔与培训
        二、 赤脚医生的选拔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培训
        一、 培训方法
        二、 培训内容
        三、 培训效果
    第四节 赤脚医生薪酬
        一、 赤脚医生报酬的构成与分配
        二、 赤脚医生报酬的变动
    第五节 赤脚医生的职责
    第六节 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 “团结中西医”的卫生方针
        二、 充分发挥“一根针、一把草”的作用
        三、 “三土上马”、“四自创业”
        四、 西医疗法与新医疗法
        五、 后合作医疗时期赤脚医生医疗方式的转变
    第七节 赤脚医生时期的医病关系
        一、 传统医病关系向现代医病关系的转变
        二、 赤脚医生时期医病关系
    小结
第六章 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合作医疗的目标及任务
        一、 1949 年至 1956 年过渡时期的卫生目标——消灭烈性传染病
        二、 1957 年至 1965 年的卫生目标:“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
        三、 1965 年至 1976 年的卫生目标——实现卫生革命
    第二节 合作医疗的筹资
        一、 早期合作医疗的经费筹集
        二、 1969 年以后的合作医疗筹资
    第三节 合作医疗的管理
    第四节 合作医疗的发展
        一、 山东省合作医疗的发展概况
        二、 山东省合作医疗快速发展的个案分析
        三、 1977 年到 1985 年合作医疗的衰落
        四、 合作医疗制度化失败的原因
    小结
第七章 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效探析
    第一节 两种传统观点:瑕不掩瑜与微不足道
    第二节 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实际效果
        一、 实际医疗效果
        二、 卫生成就与合作医疗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政治效应
        一、 从“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到“合作医疗好”
        二、 合作医疗所蕴含的价值和目标
    小结
第八章 赤脚医生制度的尾声与合作医疗的再兴起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的逆转
    第二节 合作医疗的再兴起
结语 政治化、制度化、廉价化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救济背景
    第一节 区域范围
        一 山东根据地的区域范围
        二 山东解放区的区域范围
    第二节 自然灾害
        一 水灾
        二 旱灾
        三 蝗灾
        四 其他灾害
    第三节 战争灾害
        一 日本的侵略
        二 国民党军队的侵扰
    第四节 瘟疫疾病
    小结
第二章 救济体制
    第一节 救济方针与政策
        一 灾荒救济的方针政策
        二 难民救济的方针政策
        三 医疗救济的方针政策
    第二节 救济机构设置
        一 抗战时期的救济机构设置
        二 解放战争时期的救济机构设置
    第三节 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
第三章 物资筹集
    第一节 政府的物资筹措
        一 财政拨款
        二 实施粮食统制政策
        三 生产节约募捐运动
        四 其他方式
    第二节 国内外捐助
        一 社会捐助
        二 国际援助
第四章 直接救荒措施
    第一节 放赈救急
        一 抗战时期
        二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节 采集野菜
    第三节 以工代赈
    第四节 灭蝗除害
        一 扑灭蝗灾
        二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第五节 减负赈灾
        一 减征公粮
        二 合理负担
第五章 生产灾荒救济
    第一节 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一 抢收抢种
        二 变工互助
        三 鼓励垦荒
        四 发放农贷
        五 兴修水利
    第二节 恢复发展工副业生产
        一 恢复发展手工业
        二 组织运输业
        三 发展工业
    第三节 植树造林
第六章 其他救济措施
    第一节 难民救济
        一 抗战时期
        二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节 医疗救济
        一 扑灭疫情
        二 接种疫苗
        三 普及卫生知识
    第三节 失业救济
    第四节 贫困救济
第七章 救济事业评价
    第一节 救济事业的特点
        一 生产救灾为主
        二 政府辅助群众自救为主
        三 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第二节 救济成效
        一 救助了大批的灾民难民
        二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三 副业生产得到发展
        四 社会风气得到改良
        五 巩固了政权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经验总结
        一 应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救济力量
        二 恢复发展生产才是实施救济的根本之道
        三 救济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安全阀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9)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资料来源
    第五节 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章 1905年以前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史
    第一节 血吸虫病的简介
        一、整体概况
        二、血吸虫的生活史
        三、血吸虫病的传染源与疫源地
        四、血吸虫病的几种类型
    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血吸虫病疫史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血吸虫病疫情
        二、中国古代医学界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及其防治
    第三节 1905年以前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生存环境及流行状况
        一、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概况
        二、长江中游地区具有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三、1905年以前血吸虫病在长江中游地区的流行状况
第二章 1905~1978年间长江中游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的发展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血吸虫病疫区分布
        一、清末及民国时期被发现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
        二、长江中游地区血吸虫病疫区的最终确定
        三、正型疫区的钉螺分布特点
    第二节 疫情的演变
        一、晚清末年及民国时期的血吸虫病疫情
        二、建国后防治初期的血吸虫病疫情
    第三节 疫情加剧的原因分析
        一、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病因素加剧
        二、水灾频繁发生
        三、疾病流行的战争模式
        四、经济衰败
第三章 血吸虫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对人口的影响
        一、人口大量疫死
        二、人口质量下降
        三、人口结构失去平衡
        四、人口流动加剧
    第二节 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一、劳动力损失惨重
        二、耕种土地大面积受影响
        三、作为大生产工具的耕牛广泛染病丧失劳力
        四、畜牧、渔业等副业受到冲击
    第三节 血吸虫病肆虐下的疫区整体社会经济状况
        一、疫区整体遭到危害
        二、民众个体经济孱弱、生活困苦
第四章 民国时期对血吸虫病的应对
    第一节 国家的应对
        一、清末及民国时期国家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
        二、中央卫生机关应对血吸虫病的举措
        三、长江中游三省防治血吸虫病的措施
    第二节 社会力量的积极反应
        一、社会人士积极开展对血吸虫病的调查和研究
        二、地方绅士积极参与防治血吸虫病行动:以黄陂县李伯刚为例
    第三节 疫区民众对血吸虫病的消极应对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卫生建设
        二、疫区民众对于血吸虫病缺乏科学认识
        三、疫区民众对血吸虫病的应对措施消极
    第四节 应对机制欠缺的原因
        一、血吸虫病的防疫体系不健全
        二、政治动荡、经济衰败,血防工作难以展开
        三、对血吸虫病的认识整体不足
第五章 建国后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及其成效
    第一节 血吸虫病进入新政权的视野(1949~1954年)
        一、中央政府对防治血吸虫病的关注
        二、地方政府对防治血吸虫病的行动
    第二节 消灭血吸虫病运动的全面展开(1955~1978年)
        一、各级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
        二、专门防病机构的普遍设立,积极展开病人查治活动
        三、灭螺运动的大规模开展
        四、其他措施的跟进
    第三节 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就及其原因分析
        一、长江中游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就
        二、取得成效的原因探析
第六章 消灭血吸虫病运动与国家的政治动员
    第一节 "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背后的政治动员
        一、恶病与恶政府:血吸虫病的政治隐喻
        二、对民众的社会动员:疫区的"诉苦"活动
        三、对地方政府及干部的政治动员:关心群众、相信群众
    第二节 疫区里的血防运动与政治运动的结合
        一、消灭血吸虫病与大跃进运动
        二、消灭血吸虫病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三、消灭血吸虫病与文革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四、某部一起流行性感冒的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05-2019年理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刘华,刀吉,泽仁拉姆,龙富鹏,刘雪.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2(01)
  • [2]某小学一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J]. 韩香云,刘青春,孙西昌.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06)
  • [3]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D]. 曾雪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4]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疾病识别研究[D]. 张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01)
  • [5]2012年至2013年度北京郊区新兵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原检测的对比分析[J]. 童春堂,尤兰华,李雪辉,李建东,张利群,郝淑玲,陈杭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02)
  • [6]基于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浙江省常见传染病辅助分类模型研究[D]. 李傅冬. 浙江大学, 2013(03)
  • [7]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 ——从草泽铃医到赤脚医生[D]. 许三春. 南开大学, 2012(07)
  • [8]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救济事业研究[D]. 肖丽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9]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 王小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3)
  • [10]九江市城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 黎哲程,杨凡.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7(06)

标签:;  ;  ;  ;  ;  

某流感的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