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例钩虫感染调查

379例钩虫感染调查

一、钩虫病感染患者379例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礼豪[1](2020)在《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文中研究指明跨国贸易和人口流动等全球化要素的出现,既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全球卫生形势也正变得日益复杂。因应这种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卫生治理之路。泰国是中低收入国家中开拓卫生治理道路最成功的代表。国内发展和国际推动,被认为是泰国卫生治理获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国际推动的本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泰国卫生治理,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国际推动因素影响泰国卫生的具体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卫生资讯全球化、卫生援助国际化和卫生规则跨国化。首先,卫生资讯的全球化,既使泰国借助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现场流行病学合作和传染病研究合作,获得先进的疾病认识和医疗知识;又使泰国通过与全球和区域疾病监测网络的互动,获得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情报。其次,卫生援助的国际化,丰富了泰国卫生援助的国际供应,为泰国干预突发卫生事件和建设长期卫生项目,提供了更充足和优质资金、人力、药品和设备等帮助。最后,卫生规则的跨国化,则为泰国的卫生治理提供建议,并对其特定的卫生行为进行规定,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不同层次制定统一标准、规划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限定政策选择、充当法理依据和行动框架。

李雅丽[2](2020)在《猫常见疾病CBC与SAA临床检测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小动物临床实验室检查设备越来越完善,尤其是荧光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可以给宠物医生一个很好的诊断思路和对疾病的预后判断。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搜集河南郑州一家宠物医院接诊的360例猫的临床常见疾病病例,其中猫细菌性疾病94例,病毒性疾病111例,寄生虫疾病52例,其它炎症性及非炎症性疾病103例。94例细菌性疾病包括36例细菌性肠炎,5例肾盂肾炎,21例细菌性膀胱炎,15例子宫积脓,1 7例胆管肝炎;111例病毒性疾病包括31例猫泛白细胞减少症,1 2例猫疱疹病毒病,33例猫杯状病毒病,6例白血病和29例猫传染性腹膜炎:52例寄生虫疾病包括13例球虫病,21例蛔虫病,10例钩虫病和8例滴虫病;103例其它疾病包括31例急性胰腺炎,16例猫慢性肾病,24例猫口炎,5例支原体感染和27例猫特发性膀胱炎。对以上360例病例分别进行CBC和SAA的检测,并记录CBC中白细胞分类中的数值,包括白细胞总数(WBC)、颗粒数细胞(GRAN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及SAA值,比较CBC和SAA对各类疾病感染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且对每一类疾病中的典型病例进行了CBC和SAA结果的记录,比较CBC和SAA对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的灵敏性。通过对CBC中的WBC、GRANS、LYM、MON和SAA值变化幅度的多少,比较它们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无论对细菌性疾病,还是支原体、病毒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SAA相对于CBC来说,表现得更灵敏,尤其是对病毒性疾病,SAA上升的十分显着,有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CBC受外界及患病猫本身的因素很大,很容易造成错误的结果,而SAA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相对更准确,更有利于疾病的判断。在宠物医院最好将CBC和SAA二者结合,这样更能快速而准确的诊断疾病,提高动物福利。

冯骥强[3](2020)在《宋代社会污染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污染问题的重视体现了现代人类对于环境卫生的深度认识。环境污染问题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从现存的史籍中可以看出,古人同样饱受着环境污染之苦,而且还颇为严重。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存在着污染问题,只是在污染的程度上有所轻重而已。宋代经济的高度繁荣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污染问题。污染来源的多样化集中体现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当中,诸多生产生活污染源不仅对周边水域、空气及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亦会使得人体健康遭受威胁,甚至引发疫病的流行。污染危机的出现使得两宋政府不得不制定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宋代政府在治理水域污染方面的措施主要有污水处理,净化水质、设置水域监管机构,定期疏浚河渠水道、制定法规,打击污染水域行为;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主要以广植林木进行绿化运动及自省、选贤惩奸、祭天敬神等措施为主;在治理街区污染方面的措施中有整饬街道卫生,清理垃圾、制定法律,严惩侵街及设置义冢、漏泽园,防止流尸污染。

郭建妮[4](2020)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体钩虫卵实验方法建立》文中提出[目 的]钩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率较高,是这些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钩虫感染居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首位,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五大寄生虫之一。当前,钩虫感染的检测主要还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该法经济方便,镜下观察到虫卵即可确诊;其他检测方法还有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学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如耗时长、灵敏度不高、操作复杂、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容易造成漏检或误诊,使其难以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新型、快速、可视化的检测方法。[方 法]本研究根据美洲钩虫的ITS基因设计引物,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虫卵DNA进行扩增,并构建质粒作为标准阳性对照。本研究建立的扩增体系包括以下部分:10×Reaction Buffer、Primr Mix、dNTPs、ddH20、Bst DNA聚合酶、质粒模板、甲酚红(染料)、甜菜碱。经优化后的标准反应体系如下,总反应体系为 25μl:10×Reaction Buffer(100 mM(NH4)2SO4、500mM KCl、80 mM MgSO4、1%Tween 20,不加 Tris-HCl,调 PH 值 8.8)、1.6μM FIP/BIP、0.2μM F3/B3、0.4μM LF/LB、1.2mM dNTPs、0.8M 甜菜碱、50μM 甲酚红、8U Bst聚合酶、1μlDNA模板、ddH20,反应时间及温度分别为50min、65℃。本研究中采用甲酚红作为颜色指示剂,反应前为紫红色,发生阳性扩增后为亮黄色,阴性扩增则保持紫红色不变;设置PCR作为LAMP灵敏度平行对照实验。[结 果](1)构建了人体钩虫阳性质粒:a.克隆载体为PMD-18T,克隆片段大小是250bp,质粒浓度为83.315ng/μl,计算得拷贝数为3×1011copies/μl。b.委托合成的阳性质粒:克隆载体为pUC57,克隆片段大小是600bp,原始浓度为100ng/μl,计算得质粒拷贝数为3 × 1010 copies/μl。(2)LAMP扩增检出限为3X102copies/μl,平行对照实验PCR检出限为3×104 copies/μl,LAMP法的灵敏度是PCR法的100倍。(3)现场样本验证:敏感性为73.68%(14/19)。(4)对粪样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提高PCR检出效果(15份人体钩虫卵阳性样本均成功扩增),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 论]建立LAMP检测人体钩虫的实验体系:筛选出适宜的引物,优化反应体系,构建了可视化的快速(50min内可得出结果)检测方法。

郑文洁[5](2019)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强调“支持对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献方具有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特色,开展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整理挖掘运用名老中医的经验,也是贯彻中医药法的举措。笔者通过走访本校图书馆,利用校图书馆检索系统和读秀系统检索,对馆藏献方专着及中医期刊内广东省献方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目的:重整医学家底,填补当代医学史里献方运动广东板块的空缺,完善岭南医学史。同时对医学宝库进行挖掘,为现今临床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献方运动中不少名老中医首次将秘方验方公开,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的追本溯源也有一定帮助。方法:综合利用文献普查法、数据库检索法、历史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九本广东省中医药献方与八种中医药杂志所载广东省献方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以下成果。成果:1.发现了九本献方专着:《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工作展览会资料汇编·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和八种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献方。2.整理了九本献方专着献方3254首,八种中医期刊中广东省献方7首。3.辑录体例6万余字(61957)。4.绘制献方统计图61幅,统计表70张。5.完成了九本献方专着的分类统计,其中内科分为11大类,包含疾病113种。内科献方总数1510方,所包含传染病514方,消化系统疾病348方,泌尿系统疾病200方,呼吸系统疾病143方,肢体经络病72方,其他内科疾病68方,神经系统疾病64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38方,血液系统疾病24方,循环系统疾病22方,泌尿男性疾病17方。外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34种。外科献方总数453方,所包含外科感染212方,其他外科疾病151方,腹外疝31方,肛门直肠疾病27方,肿瘤21方,泌尿男性疾病9方,骨关节结核2方。妇产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29种。妇产科献方总数317方,月经病96方,产后病77方,妇科杂病76方,妊娠病31方,带下病18方,前阴病10方,乳汁喂养类9方。儿科分为16大类,包含疾病39种。儿科献方总数292方,所包含消化系统疾病88方,传染病62方,神经系统疾病44方,皮肤病26方,发热24方,咽喉口腔病方12方,新生儿病9方,呼吸系统疾病6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4方,泌尿系统疾病4方,其他儿科疾病3方,腹外疝3方,耳疾2方,眼疾2方,鼻病1方。骨伤科分为6大类,包含疾病8种。骨伤科献方总数189方,所包含跌打伤96方,骨折38方,枪弹伤23方,外伤20方,刀伤10方,内伤2方。皮肤科分为8大类,包含疾病21种。皮肤科献方总数134方,所包含细菌性皮肤病40方,真菌性皮肤病36方,皮炎31方,其他皮肤病8方,荨麻疹类皮肤病7方,动物性皮肤病5方,病毒性皮肤病4方,性病3方。五官科分为4大类,包含疾病25种。五官科献方总数359方,所包含咽喉口腔病182方,眼疾95方,鼻病47方,耳疾35方。6.发现献方十则以上23人,共献方526方,占比16.16%。献方最多前十位者为关济民106、何中和34、赵思竞33、邬碧泉32、赵裕才30、邓鹤芝27、李庭芬25、覃振安20、赵芳伯20、陶葆荪18。十人献方达345方,占比10.6%。7.总结出献方人两大特点:(1)不乏着名医家、生草药家以单人献方为主(2)单位献方(不记名,以单位名义献方)其次,联合献方(多人献方或多单位献方联合)最少。8.发现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9.中医献方运动产生的背景与领导人的号召,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不足有关。10.统计发现传染病献方占比15.8%,是所有病种中数量最多的。而其中痢疾、肺结核、麻疹最多。痢疾献方129则,占所有献方的3.96%。结论:献方以传染病方最多,原因有三:首先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分布不均;其次岭南地区向来因独特的气候环境温病疫症横生。献方人以临床名家为多,其中有41位广东省名老中医献方共计355则,关济民献方最多,达106方,涉及24个病种。广东省献方具有疗效好,善用岭南草药等特点。

段绩辉[6](2019)在《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文中提出经过70年的努力,湖南省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疟疾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连续13年无本地感染疟病例;丝虫病全省实现消除目标,近22年监测中未发现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钩虫感染率控制在历史的最低水平。有力的保障了全省人民健康,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丝虫病、疟疾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保障人民健康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职责与担当,是一代又一代疾控人的无私奉献及精神传承的结果。

庞兴亚[7](2019)在《《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与《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跟踪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为寄生虫病标准的跟踪评价提供科学的定量参考。根据该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评价《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和《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的质量、宣贯和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对两个标准进行全面的跟踪评价,为标准的修订、实施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和参照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选择20位寄生虫病标准领域的专家以问卷形式进行专家咨询,对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意见,并对其重要性、熟悉程度、判断依据等进行评分,最终建立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按照《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WS/T 536-2017的要求,根据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制订调查方案,并针对两个血吸虫病标准从标准质量和宣贯、实施的各个环节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标准知晓情况和途径、宣贯开展情况、根据标准中内容设置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根据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全国流行省份分为传播控制、传播阻断和消除三层,每层选取一个省的血防专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每省选择两个县、每县选择两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现场调研和访谈,同时搜集我国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与这两个标准进行比对。对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和走访所获取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评价结果。结果: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20/20)。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793,两轮咨询重要性评分的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16和0.574,指标体系重要性评分的Cronbacha系数0.953,各部分的Cronbachα系数均接近或大于0.9,信度较好。效度分析结果中,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84.43%的总方差可以由这4个潜在因子解释,所有指标的公因子方差比均大于0.7,能够较好的反映各指标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中标准质量的组合权重(0.5396)最高,标准宣贯的组合权重(0.1634)最低;二级指标中科学性的组合权重(0.2912)最高,宣贯效果的组合权重(0.0545)最低;三级指标中指标或技术要求的先进性、准确性这一指标的组合权重(0.2184)最高,引用度的组合权重(0.0085)最低。《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的跟踪评价共回收39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2份,问卷有效率93.23%。调查对象中,男性217人(58.33%),女性155人(占41.67%),所有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0.12岁,知晓《控制和消除标准》的人数占97.04%(361/372),不知晓的占(11/372)2.69%。通过相关机构培训知晓《控制和消除标准》的比例最高,为81.99%(305/372)。掌握情况上,对《控制和消除标准》中所有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67.95%,对核心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59.59%。其中,省级单位血防人员对所有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75.11%,市级单位的群体掌握率为72.80%,县级单位的群体掌握率为65.97%。使用频率方面,每次都使用占12.09%(45/372),经常使用占49.19%(183/372),偶尔使用占32.53%(121/372),几乎不用占6.18%(23/372);认为《控制和消除标准》在达标考核认定、常规防治工作、教育培训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别占65.86%、71.77%和43.82%。有63.71%(237/372)的单位在《控制和消除标准》实施后举办过宣贯、培训等活动,平均每年0.91次;62.63%(233/372)的单位派人参加过其他机构组织举办的关于《控制和消除标准》的宣贯与培训,平均每年1.06人次;其余13.71%(51/372)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没有对《控制和消除标准》的实施采取过相应措施。被调查者喜欢的宣贯形式分别为专题讲座79.03%(294/372)、微信公众号49.19%(183/372);有66.94%(249/372)认为《控制和消除标准》完全适用;72.85%(271/372)认为《控制和消除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好;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现场调研共收集38条有效意见和建议,包含修订配套防治手册、加强培训和宣贯力度、创新宣贯培训方式等。《控制和消除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文件,规划等并无冲突,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控制和消除标准》的跟踪评价得分为8.3366,校正得分为8.6394。《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跟踪评价共回收394份问卷,有效问卷347份,问卷有效率88.07%。其中男性216人(占62.25%),女性131人(占37.75%),平均年龄40.12岁。本次共调查185家各级单位,所有被调查者中知道《诊断标准》的人数为93.08%(323/347),不知道的为6.92%(24/347)。其中,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知晓率为95.63%,临床大夫和检验医师的知晓率为86.3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0,P=0.0023)。答题情况中,被调查者对针对《诊断标准》所设置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74.37%,对核心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59.70%。其中,省级单位被调查者对所有问题的群体掌握率为83.48%,市级单位的群体掌握率为76.24%,县区级单位的群体掌握率为75.85%,乡镇级单位的群体掌握率为50.14%。工作中每次都使用的占13.3%(46/347),经常使用的占45.8%(159/347),偶尔使用的占30.5%(106/347),几乎不用的占3.7%(13/347)。有52.7%(183/347)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在《诊断标准》实施后举办过宣贯、培训等活动,平均每年1.67次;61.7%(214/347)的单位派人参加过其他机构组织的《诊断标准》宣贯、培训,平均每年3.93人次。其余的15.8%(51/347)的单位在《诊断标准》实施后未对《诊断标准》的实施采取过相关措施。性别、单位级别、单位类别、职称、学历、职业、是否开展宣贯可能是影响掌握情况的因素。27.96%(97/347)的被调查者认为《诊断标准》不能满足目前血防工作的需要,需要进行修订,且调研过程中发现,对于修标的意见集中于慢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病例标准的修订。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建议增加诊断类型、慢性血吸虫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的调整、基层血防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难以彻底到位、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血吸虫病诊断技能的培训等。《诊断标准》的跟踪评价总得分为7.2030,校正总得分为7.1779。结论:建立的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较高,涵盖标准制定到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后续相关的寄生虫病标准评价工作可参照此体系进行。《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在我国血防工作中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对《标准》相关内容掌握不理想等情况,尤其是由于血吸虫病疫情下降,基层血防人员只是被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对《控制和消除标准》缺少理解和重视。因此应重视基层血防专业人员对《标准》的学习情况,加强对《控制和消除标准》的解读,提高《控制和消除标准》的使用率,推动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实施时间已经较长,在标准制定时期的血吸虫病防治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被调研的血防专业人员认为《诊断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建议进行修订。《诊断标准》是我国血吸虫病诊断的依据,是血防工作中开展的基础,但血防专业工作人员对标准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尤其是基层临床医生对《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和掌握情况均不理想,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诊断相关业务培训。

牛桂晓[8](2019)在《近代中国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研究(1901-1937)》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公共卫生运动最早是由基督教会倡导和组织的。1901-1937年间,中国基督教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持续多年的公共卫生运动。基督教会之所以在中国发起这项运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公共卫生运动在西方兴起以后,伴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成为基督教会在中国开展公共卫生运动的时代背景。其次,中国卫生行政的不完善、卫生状况的落后,以及民众卫生观念的缺乏,引起了来华教会的注意,这是教会开展公共卫生运动的重要前提。同时,公共卫生也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国内舆论对公共卫生的探讨日益增多,这些都为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最后,公共卫生运动适应了基督教在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福音运动的影响下,教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以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公共卫生运动成为适应基督教在华发展和教会传教需要的方式之一。因此,1901-1937年间,基督教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卫生运动。1901-1937年间,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发展阶段以及调整和转变阶段。在此期间,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演进体现出三个发展趋向。在办理模式上,公共卫生运动从教会自办发展到与政府合办,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并被逐渐纳入到政府的公共卫生运动中去。在活动内容上,教会公共卫生运动从卫生宣传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环境卫生、疾病防治、学校卫生、妇婴卫生、劳工卫生等,同时也开始在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和创办卫生实验区上进行尝试。在空间范围上,教会公共卫生运动逐渐从口岸城市扩展到内陆腹地和乡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公共卫生运动的不足,使得公共卫生运动的空间大为扩展。教会在开展公共卫生运动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形式来宣传和践行近代卫生理念,如发行卫生读物、开展卫生教育运动、改良城乡环境卫生、进行疾病防治等等。其中,卫生读物或倾向于剖析卫生医理,或注重传播卫生知识,或采用口语,或用文言,适应了不同阶层民众的需求。卫生教育运动以宣传卫生知识为中心,通过卫生游行、展览和演讲等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卫生的注意,被称为“走进中国城市的卫生表演”。在环境卫生方面,教会不断改善教会医院的卫生状况,并以此作为示范,将环境卫生推广开来,在社会上开展了清洁运动、灭蝇运动和改良厕所等活动。在疾病防治方面,教会开展了种痘运动、防疫运动、预防肺痨和性病等活动,使民众认识到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教会在面向大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的时候,一些特殊的群体也引起了教会的关注。首先,教会人员的健康问题得到了教会的重视。教会最初选派医学传教士就是为了保证传教士等人员的健康。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教会已经不满于消极的医治传教士的疾病,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如对教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预防接种疫苗以及在教会活动场所开展卫生运动等,来保障教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教会学校学生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教会的注意,教会逐步采取措施健全了校医制度,并开展了学校卫生运动。教会还将注意力投向妇婴卫生和劳工卫生等领域,开展了儿童卫生运动、妇女卫生教育、生育卫生、劳工卫生运动等,以培养国民卫生的基础。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涵盖卫生教育、防疫和保健等多个领域,是一场现代卫生知识和理念的宣传运动。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运动的先河,对当时民众卫生意识的觉醒、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政府卫生运动的开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国人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知识精英认识到卫生与民族、国家间的关联。这使得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历届中国政府的注意,并与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展开了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这场运动密切了教会与中国社会的联系,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当时,教会开展了各式的卫生布道活动,如卫生大会布道、卫生文字布道、特殊医疗机构布道、乡村卫生布道等,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总之,在公共卫生诉求和传教布道的双重影响下,教会开展的公共卫生运动拓展了传教的途径,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同时运动又将卫生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将卫生作为强国强种的根本,从而又使其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里,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受到内外环境的诸多限制,如政治环境、社会发展水平、传教政策以及组织的不完善等,使得教会的卫生运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是,它在客观上传播了卫生知识,唤起了民众对卫生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齐家梦[9](2019)在《从《海南日报》看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文中指出《海南日报》是在1950年5月7日创办的,是当时海南地方政府的报纸,该报纸对于1950-1966年期间的黎族地区的社会状况有详细的报道。笔者选择了从《海南日报》相关报道的角度来研究1950-1966年期间的海南黎族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情况。介绍了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以后,海南黎族地区开展了以农业科研为主的研究工作。第二章,论述了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贯彻党中央的方针和政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上而下建立了一系列的教育机构。第三章从广播事业的普及、农村俱乐部的兴起、电影事业的开展、歌舞团的文艺汇演、各种层次的业余文娱活动、美术书法展览、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等十一个方面分析1950—1966年海南黎族地区文化事业开展情况。第四章从医疗防疫、爱国卫生运动、妇幼保健等9个层面分析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卫生事业开展情况。最后,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

孙艳红[10](2016)在《基于ITS基因的PCR检测人粪中钩虫卵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钩虫感染目前仍然在中低等收入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流行,对社会经济和公众健康具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许多经济贫困和发展滞后的偏远农村地区,钩虫病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镜检法对于钩虫种的检测鉴定耗时、费力且缺乏准确性,因此,开发准确快速的检测和鉴定感染人体钩虫种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课题提取人粪便样本中的钩虫卵基因组DNA,利用半巢式PCR技术对感染人体的钩虫种进行检测分类,通过与镜检法比较,评价其检测效果。【研究方法】(1)粪便样本的采集:现场采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和勐海县多所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粪便样本,以及普洱市江城县多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法对每份粪便进行“一粪三检”,经镜检确定寄生虫虫卵类型同时进行分类计数,筛选出含有钩虫卵的样本共66份(其中部分样本同时伴有蛔虫、鞭虫、绦虫的感染),随机挑选20份不含钩虫卵(部分含蛔虫、鞭虫卵)的粪便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将样本置于盛有95%乙醇的5ml冻存管中,做好标记,于4℃冰箱保存并带回实验室,准备进行下一步检测。(2)PCR方法的应用: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扩增所采集粪便样本中钩虫卵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2(the 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和28S RNA序列来对钩虫种进行检测鉴定。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判断结果后,选择部分阳性PCR产物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基因类型。同时对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对PCR非特异性扩增的消除方法进行探索,采用倍比稀释法检测半巢式PCR的灵敏度。【结果】镜检钩虫卵阳性的66份粪便样本中,经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后,PCR检测的敏感性由62.12%(41/66)提升至96.97%(64/66)。本研究发现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美洲钩虫98.43%(63/64)是感染人类的优势钩虫种,其次是锡兰钩虫1.56%(1/64),未检测到十二指肠钩虫的感染。本研究未检测到其他虫种,特异性为100%,与镜检的一致率为97.67%,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为稀释256倍的DNA原液,即每克粪便含约4个钩虫卵。【结论】1.本研究表明:通过方法改进,此半巢式PCR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优点,可直接用于检测及鉴定人粪中的钩虫卵,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2.本研究证实经过研磨的方法改进,促进了钩虫卵卵壳和卵膜的破裂,提高了虫卵DNA提取的成功率。3.降低外侧引物的浓度可以消除PCR的非特异性扩增。4.本研究再次检测到锡兰钩虫的感染,提示该钩虫病存在人兽之间相互感染的风险。

二、钩虫病感染患者379例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钩虫病感染患者379例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假设
第一章 卫生资讯全球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一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泰国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
    第二节 美国疾控中心与泰国卫生部的国际医学研究合作
    第三节 全球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第四节 区域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小结
第二章 卫生援助国际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一节 泰国“抗艾”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第二节 泰国“抗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第三节 泰国“控糖”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第四节 泰国“控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小结
第三章 卫生规则跨国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一节 世卫组织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二节 世贸组织与卫生相关的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三节 东盟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第四节 双边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小结
结论
    一、全文回顾
    二、不足与反思
    三、延伸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2)猫常见疾病CBC与SAA临床检测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CBC
        1.1.1 CBC的概念
        1.1.2 CBC的分类
        1.1.3 CBC的临床意义
    1.2 SAA
        1.2.1 SAA的结构
        1.2.2 SAA的生化特性和测量方法
        1.2.3 SAA的生物学功能
    1.3 猫临床常见疾病
        1.3.1 细菌性疾病
        1.3.2 病毒性疾病
        1.3.3 寄生虫疾病
        1.3.4 其他疾病
    1.4 CBC和SAA在猫临床常见疾病上的应用
    1.5 CBC的的研究进展
    1.6 SAA的研究进展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仪器
    2.2 检测方法
        2.2.1 参考范围
    2.3 其他检查方法
        2.3.1 病史及临床症状调查
        2.3.2 物理检查法
        2.3.3 血清学检查
        2.3.4 X线检查
        2.3.5 B超检查
        2.3.6 尿液检查
        2.3.7 粪便显微镜检查
        2.3.8 李凡他检查
        2.3.9 PCR检查
3. 结果
    3.1 猫细菌性疾病CBC和SAA的检查结果
    3.2 猫病毒性疾病CBC和SAA的检查结果
    3.3 猫寄生虫疾病CBC和SAA的检查结果
    3.4 其他疾病的CBC和SAA的检查结果
4 讨论
    4.1 猫细菌性疾病CBC和SAA的结果分析
    4.2 猫病毒性疾病CBC和SAA的结果分析
    4.3 猫寄生虫疾病CBC和SAA的结果分析
    4.4 其他疾病的CBC和SAA的结果分析
    4.5 CBC和SAA在猫常见疾病临床应用的灵敏性的比较分析
    4.6 CBC和SAA在猫常见疾病临床应用的准确性的比较分析
    4.7 CBC和SAA在猫常见疾病临床应用的实用性的比较分析
    4.8 CBC和SAA在猫常见疾病临床应用的方便性的比较分析
    4.9 CBC和SAA在猫常见疾病临床应用的经济性的比较分析
    4.10 CBC与SAA在实验研究中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3)宋代社会污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宋代生产生活水平发展概况
    第一节 宋代生产水平发展概况
        一、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商业发展概况
        三、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宋代生活水平发展概况
        一、衣食住行
        二、节日习俗
        三、文娱活动
第二章 宋代生产污染源及其危害
    第一节 手工业生产污染及其危害
        一、造纸印刷业污染及其危害
        二、矿冶业污染及其危害
        三、纺织印染业污染及其危害
        四、手工业生产中煤炭污染及其危害
    第二节 牲畜养殖模式中粪便污染及其危害
        一、牲畜豢养模式
        二、人畜粪便造成污染
第三章 宋代居民生活污染源及其危害
    第一节 生活性水域污染及其危害
        一、生活垃圾污染河渠水道
        二、非法侵占河渠、湖泊,加剧水体污染
        三、井水等地下水污染
    第二节 街道污染及其危害
        一、生活垃圾导致街道污染
        二、侵街严重,加剧污染
    第三节 其他污染源及其危害
        一、烟火爆竹污染
        二、生活中煤炭应用
        三、受污染食物致病
        四、流尸污染引发疫病
第四章 宋代治理污染措施
    第一节 治理水域污染措施
        一、污水处理,净化水质
        二、设置水域监管机构,定期疏浚河渠水道
        三、制定法规,打击污染水域行为
    第二节 治理空气污染措施
        一、绿化运动
        二、灾异迷信应对策略
    第三节 治理街区污染措施
        一、整饬街道,清理垃圾
        二、制定律法,严惩侵街
        三、置义冢、漏泽园,防治流尸污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体钩虫卵实验方法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土源性线虫苯并咪唑抗药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献方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现状
        1.1.1 岭南地区单方、验方研究
        1.1.2 献方运动及献方研究
        1.1.3 民族医学的验方、单方、秘方研究
        1.1.4 名医经验方收集整理
        1.1.5 验方、单方、秘方的应用价值与现阶段问题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献方收集与整理
    2.1 研究方法
    2.2 献方收集
        2.2.1 广东省中医献方专辑
        2.2.2 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中医献方收集
    2.3 献方整理
        2.3.1 献方纳入标准
        2.3.2 献方排除标准
        2.3.3 数据校订校勘
第三章 献方体例
    3.1 《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编撰体例
    3.2 《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编撰体例
    3.3 《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编撰体例
    3.4 《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5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编撰体例
    3.6 《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编撰体例
    3.7 《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8 《常用草药验方集解》编撰体例
    3.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编撰体例
第四章 献方统计
    4.1 九种献方专辑统计
        4.1.1 《上编》统计
        4.1.2 《下编》统计
        4.1.3 《广东省献方集》统计
        4.1.4 《各县市献方集》统计
        4.1.5 《广州市献方集》统计
        4.1.6 《兴宁县献方集》统计
        4.1.7 《高要县献方集》统计
        4.1.8 《荔湾区献方集》统计
        4.1.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统计
    4.2 九种献方分类统计
        4.2.1 内科
        4.2.2 外科
        4.2.3 妇产科
        4.2.4 儿科
        4.2.5 骨伤科
        4.2.6 皮肤科
        4.2.7 五官科
    4.3 九本着述献方人统计
        4.3.1 献方人特点
        4.3.2 献方人介绍(献方数最多前十位)
        关济民
        何中和
        赵思兢
        邬碧泉
        赵裕才
        邓鹤芝
        李庭芬
        赵芳伯
        覃振安
        陶葆荪
第五章 中医献方专题讨论
    5.1 献方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5.1.1 献方运动的产生
        5.1.2 广东省献方运动启动与发展
        5.1.3 广东省献方在全国献方运动中的地位
        5.1.4 为什么要献方
        5.1.5 存在问题
    5.2 传染病献方数量居首
    5.3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
        5.3.1 名医所献,疗效当佳
        5.3.2 经验传承,实属宝贵
        5.3.3 用方心得,佐证佳效
        5.3.4 疫病献方,应时之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
    1.1 疟疾流行情况
    1.2 疟疾防治历程
        1.2.1 建立防治体系及防治试点阶段(1950-1960年)
        1.2.2 控制暴发流行及降低发病率阶段(1961-1979年)
        1.2.3 基本控制疟疾阶段(1980-2009年)
        1.2.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2 丝虫病
    2.1 丝虫病流行情况
    2.2 丝虫病防治措施
        2.2.1 普查普治
        2.2.2 查治结合群体服药
        2.2.3 普服药盐
    2.3 丝虫病防治历程
        2.3.1 调查摸底和防治试点阶段(1951-1969年)
        2.3.2 大规模普查普治阶段(1970-1977年)
        2.3.3 全面规划及快速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3.4 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1980-1986年)
        2.3.5 消除丝虫病阶段(1987-1997年)
3 钩虫病
    3.1 钩虫病流行情况
    3.2 钩虫病防治措施
4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主要经验
    4.1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4.2 建立健全寄生虫病防治的机构体系, 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4.3 因地制宜, 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
    4.4 加强科学研究, 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5 加强疟疾、丝虫病联防协作

(7)《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与《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跟踪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寄生虫病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引言
    1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指标赋分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的跟踪评价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跟踪评价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附录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三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15976-2015)跟踪评价问卷调查表
    附录四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跟踪评价问卷调查表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附件

(8)近代中国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研究(190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中国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缘起
    一、时代趋势:全球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西方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二)公共卫生运动在全球的扩展
    二、现实需要: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现状与需求
        (一)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落后
        (二)中国各界对公共卫生的提倡
    三、自我需求:基督教会在华发展的需要
        (一)应对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二)基督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基督教会在华公共卫生运动的演进
    一、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发端与初步发展(1901-1919)
        (一)中华博医会的早期提倡与实践
        (二)青年会的加入与推动
        (三)公共卫生运动的初步发展
    二、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全面发展(1920-1927)
        (一)教会团体的广泛参与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空间扩展
        (三)公共卫生运动内容的调整
        (四)时局变动中的受挫与恢复
    三、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调整和转变(1928-1937)
        (一)公共卫生组织的重组
        (二)与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合作
        (三)公共卫生运动在空间上继续推进
第三章 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主要形式
    一、知识传播:公共卫生读物的印发
        (一)印发卫生读物的缘起
        (二)卫生读物的出版情况
        (三)卫生读物的发行方式
    二、宣传教育:卫生教育运动的开展
        (一)举行卫生游行
        (二)开展卫生演讲
        (三)举办卫生展览
        (四)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三、保持清洁:近代城乡卫生改良运动
        (一)教会医院卫生的改善
        (二)提倡厕所改良
        (三)清洁运动
        (四)灭蝇运动
    四、预防疾病:开展疾病防治运动
        (一)种痘运动
        (二)防疫运动
        (三)防痨宣传
        (四)花柳病防治
第四章 基督教会在特定群体中的公共卫生运动
    一、教会人员的健康保健
        (一)教会人员的健康受到关注
        (二)教会人员的体检和预防接种
        (三)教会活动场所的公共卫生活动
    二、教会学校中的卫生运动
        (一)学校卫生受到重视
        (二)完善校医制度
        (三)开展学校卫生运动
    三、妇婴卫生运动的开展
        (一)举行儿童卫生运动
        (二)开展妇女卫生教育
        (三)生育卫生
    四、劳工中的卫生运动
        (一)劳工卫生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劳工卫生状况
        (三)劳工卫生运动
第五章 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
    一、教会公共卫生运动与中国社会各界的关系
        (一)历届政府与教会公共卫生运动
        (二)社会精英与教会公共卫生运动
        (三)普通民众与教会公共卫生运动
    二、教会公共卫生运动与传教事业
        (一)毕德辉与卫生传教策略的提出
        (二)形式多样的卫生传教
        (三)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对传教事业的影响
    三、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与近代中国观念习俗的变迁
        (一)西方医疗卫生知识的传播
        (二)民众医疗卫生观念和习俗的改变
    四、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对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一)对中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示范作用
        (二)推动了政府卫生工作的开展
第六章 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在华境遇
    一、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一)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成就
        (二)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的局限
    二、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现实境遇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社会环境的制约
        (二)卫生传教政策的限制
        (三)缺乏强有力的卫生组织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从《海南日报》看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四 1950-1966 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
    五 研究现状
        (一)着作和期刊类
        (二)关于《海南日报》的相关报道
        1.科技类
        2.教育类
        3.文化类
        4.医疗卫生类
    六 内容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内容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1950—1966 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科技的事业
    一 海南黎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改革
    二 林业科技的发展
    三 渔业技术改革
    四 畜牧科研与推广
    五 工业技术革命运动
第二章 1950-1966 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教育事业
    一 幼儿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二 小学教育的普及
    三 快速发展的中学教育
    四 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
        (一)开办卫生学校
        (二)积极创办劳动大学
    五 师范教育的创办
    六 成人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一)干部教育培养和发展
        (二)扫盲教育的开展
        (三)职工教育的创办
    七 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
    八 自治州教育事业的其它相关情况
第三章 1950-1966 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文化事业
    一 广播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二 歌舞团的文艺汇演
    三 各种形式业余文娱活动的开展
    四 电影放映事业的开展
    五 报刊机构的成立与发行
    六 兴起的农村俱乐部
    七 新华书店送书下乡
    八 美术书法活动的开展
    九 琼剧团的文艺表演
    十 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十一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
第四章 1950-1966 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卫生事业
    一 黎族地区医疗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二 红十字会医防队的巡回医疗
    三 黎族草医与草药的采集
    四 积极开展疫病防治
        (一)麻风病的治疗
        (二)灭虐工作的开展
        (三)丝虫病和钩虫病、恙虫病的防治与调查
        (四)天花的流行与防治
        (五)痢疾的流行与防治
    五 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
    六 除害防病活动的开展
    七 饮水卫生的改善
    八 医资力量的来源
    九 妇女保健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ITS基因的PCR检测人粪中钩虫卵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一、钩虫概述
    二、钩虫的检测鉴定方法
    三、钩虫ITS序列特征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运用基于ITS基因的PCR方法检测人粪中的钩虫卵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二、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钩虫病感染患者379例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D]. 陈礼豪. 暨南大学, 2020(04)
  • [2]猫常见疾病CBC与SAA临床检测的比较研究[D]. 李雅丽.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3]宋代社会污染问题研究[D]. 冯骥强. 河北大学, 2020(08)
  • [4]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体钩虫卵实验方法建立[D]. 郭建妮.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D]. 郑文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J]. 段绩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0)
  • [7]《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与《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跟踪评价研究[D]. 庞兴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8]近代中国基督教会公共卫生运动研究(1901-1937)[D]. 牛桂晓.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从《海南日报》看1950-1966年期间海南黎族地区的科教文卫事业[D]. 齐家梦. 海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基于ITS基因的PCR检测人粪中钩虫卵的应用研究[D]. 孙艳红. 大理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379例钩虫感染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