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长县森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调查

赣县长县森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调查

一、赣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季传泽[1](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文中认为在当今全球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峻的背景下,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结合区域生态恢复和国家扶贫方略发展高效特色林产业,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根据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和喀斯特高原山区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混农林业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研究区、施秉喀斯特山地峡谷无-潜在石漠化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山地旅游研究区,以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多目标决策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地球关键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通过生态定位观测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系统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石漠化治理林业资源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空间尺度适用性的不足,以科学性和专一性为前提选取指标,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空间尺度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效益评价模型客观性的不足,将组合评价法引入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建立相应生态效益组合评价模型,在2017-2019年对3个研究区15种林业模式30个样地的持续监测调查和课题组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甄选具有代表性的李子(Prunus salicina)、核桃(Juglans regi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刺梨(Ribes burejense)、银杏(Ginkgo biloba)和梨(Pyrus spp)8种林产业模式以及研究区6种林灌草修复模式,对其生态效益进行系统监测,利用所建评价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林草修复和林产业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对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为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和林产业模式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按照框架结构指示—候选指标归类—指标筛选—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流程,构建了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相应空间尺度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状态层和指标层3层体系结构,共8类评价指标的15项子指标,将5种土壤养分指标归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生物多样性指数归为群落总体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在3个研究区通过系统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加强了指标体系专一化与系统化,为石漠化治理林业资源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客观参考。(2)根据多目标决策理论,通过多重统计学检验排除和筛选,依据权重和方法的组合思路选择了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综合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作为指标赋权法和单一评价法,基于结果的组合建立了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组合评价模型,通过组合评价法加强了生态效益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多重一致性检验与兼容度检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可靠性,其兼容度显着高于单一评价方法(P<0.05),具有较高参考价值。(3)2017-2019年对研究区林业资源示范规模、植被覆盖度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综合监测表明,监测区域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模式示范规模与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增加值为李子>枇杷>次生林>金银花>核桃>用材林>花椒,毕节撒拉溪研究区为核桃>刺梨>次生林>用材林,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为梨>银杏>次生林>用材林;3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4%、7%和2%;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4%),而园地等得益于林产业发展而有所提升(>5%)。石漠化治理林草修复经早期人为干预后,近年以自然恢复为主,而在人类聚居区附近推广发展生态林产业为主,替代部分原有耕作模式以促进生态结构功能优化。(4)对当前3个研究区9种不同林产业模式与6种不同林灌草修复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组合评价结果为次生林(14)>用材林(11.5)>核桃(5.25)>金银花(4.25)>李子(4.25)>枇杷(2.25)>花椒(2),毕节撒拉溪研究区为次生林(14)>用材林(11.5)>核桃(5.25)>刺梨(3),施秉喀斯特研究区为用材林(13)>次生林(10.25)>银杏(7.75)>梨(7.25)。3个研究区经济林生态效益均值达到同地区次生林与用材林的72.8%,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同时兼具经济效益,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生态恢复与农户生计,但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传统耕种区域推广林产业,有助于协调人地矛盾,从根本上维持石漠化治理长效推进。

洪小平,季利民,周昌和,吴国华,夏春平,赖超[2](2018)在《龙泉市长江防护林建设成效分析》文中指出针对以往长江防护林建设效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缺乏全面、系统评估的问题,基于龙泉市14年长防林建设数据,分析了龙泉市长防林工程的建设成效与营造效益,结果表明:(1)在建设成效上,龙泉市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78543.5亩,其中人工造林94290.5亩,封山育林84253亩;有林地面积增加了99200.8亩,林分总蓄积增加了942770立方米;建设林种以水土保持林与水源涵养林为主,建设树种以针阔混交林为主。(2)在营造效益上,通过实施长防林工程,龙泉市实现以木材资源为主的经济效益为3.37亿元,实现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固土保肥为主的生态效益为5.63亿元。该研究为林业部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转变林业生产管理方式提供决策依据。

杨斯玲[3](2012)在《国家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品粮基地防护林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一体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生态工程。论文运用林业技术经济和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理论方法,对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延津县东屯镇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中去。1、通过对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发展的动因分析、商品粮基地防护林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和商品粮基地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防护林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规划设计的目的,作为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决策的参考依据。2、在分析商品粮防护林规划原则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优化,得到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建设的合理用地比例;采用多目标综合评判法对林种结构比例进行规划,得到合理的林种结构比例;将区间规划的方法引入到树种规划中,构建树种生态效益优化模型,研究防护林获取最大生态效益时的树种比例。3、提出树种选择原则和主要适宜树种,选取对农田防护林有重要影响的3大类13个指标,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所选10个树种(或无性系)进行优选评价;林网设计主要对林网结构和林网大小进行了研究;林带设计主要研究了林带结构、林带走向、林带宽度和林带间距;最后对防护林带的模式配置进行了研究。4、应用网络分析法(ANP)法构建了农田防护林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用SD软件求解出各指标的权重并确定综合评价等级;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商品粮基地水土保持林规划前后的生态效益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和设计了商品粮基地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5、以延津县东屯镇为例,对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刘诗健,唐基建,杜昌永[4](2009)在《桑植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绩效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桑植县位于澧水源头,是湖南省最早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工程县之一。通过一、二期的工程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回顾总结前两期工程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对即将启动的长防林三期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陈瑶[5](2009)在《祁阳县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祁阳县长防林工程建设区为研究对象,用价值法、效益法、影子法和影子价格法等分析其在不同治理模式下产生的生态治理效果。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防林林内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祁阳县长防林内林下植物总盖度在50%-90%之间,杉类森林最高(90%),松类次之,而柏类森林最低(50%).林分多为幼龄林(5-10年),正处于生长旺盛期,株高和直径生长快,但单位面积蓄积相对较小。祁阳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林地面积增加6752.5 hm2,森林覆盖率提高5.7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84.61×104m3;投工137万个,为近12000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农民人平纯收入提高2000元。年产生经济效益3753.7×104元,其中用材林产生的效益为336×104元,经济林产生的效益为2021×104元,防护林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396.7×104元。达到了增资源、增效益的目的。祁阳长防林生态服务功能中,长防林生态系统可涵养水源2079.5×104m3/a,可减少土壤侵蚀43.4574×104t/hm2.a,可吸收SO2354.862t/a,可释放氧气9381.744t/a,可固定CO241.85×104t/a.年产生态价值39503×104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8195×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46.06%;水土保持价值1726.5×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4.37%;农田防护价值3026×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7.66%;净化大气价值5073.8×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12.84%;释放氧气价值562.9×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1.42%;固定CO2价值10918×104元,占总生态价值的27.64%。祁阳县长防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最大,其次为固定CO2功能,第三为净化大气功能。祁阳长防林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的10.5倍,可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刘京蓉,孔凡芸,赵奕敏,胡源旭[6](2008)在《上犹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初报》文中研究指明上犹县于1999年建立了江西省唯一的长防林工程效益核心监测站。为较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向社会公布建设成果以及为今后长防林建设的规划设计、结构调整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长防林工程效益核心监测站7年多不间断地监测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上犹县长防林工程项目实施14年,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模数由项目实施前的800 t/km2.a下降到目前的100t/km2.a左右,平均下降了90%;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森林植被不断丰富,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生态效益显着。

张现武,李明华,王世浩[7](2008)在《安徽省石台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系统研究了石台县2001年2007年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情况,特别是其4个主要工程类别: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幼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工程的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取得的三大效益及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建议在今后的长防林建设工程中应该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国家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巩固基层林站和加强监督监测等。

朱磊,李永岩,马婷,叶德星[8](2007)在《广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探讨》文中指出广昌县地处长江中游,是江西省长防林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县。2001年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和封育面积达到42000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1.74%。工程管理规范,成效显着,但存在造林树种单一、基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资金不足和人蓄破坏严重的困扰。通过对工程的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幼林抚育,进行低效林改造;稳定基层林业工作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稳定长防补偿资金来源;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幼林管护。

吴光辉,金国顺,李霞,王倩,丁思统[9](2006)在《建设绿色浮梁 开拓绿色财富》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浮梁县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动态发展后,简要阐述绿色财富和绿色浮梁的含义,继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文化生态立县,绿色科技兴县,绿色工业强县,全民创业富县,平安和谐建县”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开拓绿色市场经济,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财政基础”等战略对策。其中绿色市场经济是本着创新的精神,试图进行一些探索。选取全省一些重点林业县,运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社会经济指标和林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排序,浮梁县分别位于第四名和第五名。

董捷[10](2005)在《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择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绩效问题作为研究客体,以经济学、生态学、土地科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对退耕还林试点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对农民利益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分析不同利益主体退耕还林的成本和效益。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对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通过退耕还林地区的实证分析应用,最后提出提高退耕还林绩效的政策建议。全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阐述了该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的主要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的最新动态,包括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并对与本选题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行综合评述,比较中外退耕还林理论研究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和借鉴经济学、生态学、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退耕还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为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第四部分分析现行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及作用功能,并结合退耕还林区实际调查,全方位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利益的影响。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总体设计是成功的,政策的作用十分明显,对农民的影响也是深刻的。第五部分运用成本效益法全面分析退耕还林的成本效益组成,探讨不同利益主体退耕还林的效益和成本。退耕还林效益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结果看,退耕还林效益是巨大的,特别是长期的生态效益,国家付出的巨大投入,从长远来看是能够得到较大回报的,但不同利益群体成本效益是有差异的。第六部分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退耕还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模型,并以湖北省兴山县退耕还林地区为例,比较退耕还林前后各项效益指标,实证分析评价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可以得出退耕还林后综合效益明显好于退耕前的结论。第七部分从建立经济补偿机制、理顺各种关系及相关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提高退耕还林政策绩效的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从相关理论运用—现行政策评价—实证分析—定量分析等方面构建了退耕还林绩效评价的研究体系和框架;二是在全面分析退耕还林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合适的退耕还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将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运用到退耕还林绩效评价,建立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并运

二、赣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赣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二)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林产业生态效益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试验方案与材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三 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多层级评价框架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
        2 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二)评价指标选取
        1 指标选取来源
        2 指标选取方法
    (三)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1 指标体系
        2 指标内涵及计算方法
四 效益组合评价模型
    (一)组合评价法
        1 单一评价方法
        2 组合法
    (二)组合评价模型构建
        1 赋权法选取
        2 单一评价法选取
        3 组合评价流程
五 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一)评价数据
        1 示范规模
        2 植被覆盖度
        3 水源涵养
        4 保育土壤
        5 固碳释氧
        6 生物多样性
        7 主要指标数据汇总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 基于层次分析法
        2 基于变异系数法
    (三)生态效益单一评价
        1 综合指数法
        2 功效系数法
        3 单一评价结果
    (四)生态效益组合评价
        1 组合评价结果
        2 组合评价检验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2)龙泉市长江防护林建设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数据分析
2 长防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
    2.1 长防林工程总体建设成效
    2.2 人工造林建设成效
    2.3 封山育林建设成效
    2.4 森林蓄积量及有林地面积增长情况
    2.5 林种结构建设情况
    2.6 树种结构建设情况
3 长江防护林营造效益分析
    3.1 长防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3.2 经济效益
    3.3 生态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3)国家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品粮基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政策
        1.1.2 防护林对商品粮基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防护林效益的研究
        1.3.2 防护林规划布局优化研究
        1.3.3 防护林设计技术的研究
        1.3.4 防护林效益评价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析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发展需要分析
    2.1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发展的动因分析
        2.1.1 农业防护的需要
        2.1.2 经济利益的驱动
        2.1.3 政府的强力推动
    2.2 商品粮基地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本效益分析
        2.2.1 农田防林建设的直接成本
        2.2.2 农田林网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2.2.3 农田防护林的总效益
    2.3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2.3.1 防护林的经济特征
        2.3.2 防护林的供求均衡
    2.4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发展的制约因素
    2.5 小结
第三章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管理
    3.1 规划原则
        3.1.1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原则
        3.1.2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
        3.1.3 发挥优势,提高效益原则
        3.1.4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原则
        3.1.5 与其他规划相协调原则
    3.2 理论依据
        3.2.1 生态位理论
        3.2.2 农田生态学理论
        3.2.3 农林复合经营理论
        3.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5 系统论理论
    3.3 防护林土地利用优化
        3.3.1 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
        3.3.2 决策变量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3.3.3 规划目标和目标函数设计
        3.3.4 约束条件设计
        3.3.5 模型求解
    3.4 防护林林种结构优化
        3.4.1 多目标综合评判法计算过程
        3.4.2 结果分析
    3.5 防护林造林树种优化
        3.5.1 区间线性规划方法
        3.5.2 基于区间规划的防护林树种优化模型
        3.5.3 模型求解
    3.6 小结
第四章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设计管理
    4.1 树种选择
        4.1.1 树种选择的原则
        4.1.2 农田防护林主要适宜树种
        4.1.3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防护林树种选择
    4.2 林带设计
        4.2.1 林带结构
        4.2.2 林带走向
        4.2.3 林带宽度
        4.2.4 林带间距
        4.2.5 林带的断面形式
    4.3 林网设计
        4.3.1 林网结构
        4.3.2 网格大小
    4.4 模式配置
    4.5 小结
第五章 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评价
    5.1 基于 ANP 的农田防护林结构合理性评价
        5.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网络分析法(ANP)模型的建立
        5.1.3 应用 SD 软件求解问题
    5.2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5.2.1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5.2.2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5.2.3 模型计算分析与评价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
        5.3.1 评价指标体系
        5.3.1.1 评价指标的确定
        5.3.1.2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5.3.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5.3.3 评判等级的确定
    5.4 小结
第六章 延津县东屯镇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
    6.1 东屯镇基本情况
        6.1.1 概况
        6.1.2 自然条件
        6.1.3 资源状况
        6.1.4 农业状况
    6.2 东屯镇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6.3 东屯镇防护林体系规划
        6.3.1 规划指导思想
        6.3.2 防护林布局规划
        6.3.3 防护林建设土地利用优化
        6.3.4 林种结构规划
        6.3.5 造林树种结构规划
    6.4 东屯镇农田防护林设计
        6.4.1 树种选择
        6.4.2 林带设计
        6.4.3 林网设计
        6.4.4 模式配置
    6.5 东屯镇农田防护林结构合理性评价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桑植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绩效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建设情况
    (1) 任务完成情况。
    (2) 投资完成情况。
2 实施措施
    (1) 加强组织管理。
    (2) 严格质量标准。
    (3) 强化资金管理。
    (4) 严格考核奖惩。
    (5) 搞好科技支撑。
3 工程建设成效
    (1) 绿化进程加快, 森林资源增加。
    (2) 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效益发挥。
    (3)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4) 增强了生态意识, 培养了技术人才。
4 存在的问题
    (1) 投入不足, 管护滞后, 成果难巩固。
    (2) 科技含量不高, 基础设施薄弱。
    (3) 森林结构不合理, 防护功能不强。
    (4) 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
5 对策
    (1) 科学制定规划。
    (2) 注重造林模式和发展规模。
    (3) 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行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4) 资金投入采取多渠道筹资, 分层次负担的办法。
    (5) 要用森林分类经营的思想, 对营造林技术措施实现转变。

(5)祁阳县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生态保护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国外概况
        2.1.1 防护林建设概况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概况
        2.2.1 生态保护建设概况
        2.2.2 森林生态效益的定性及定量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
    1 祁阳县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1.2 自然条件
        1.3 植物资源现状
        1.4 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现状
        1.5 社会经济状况
    2 祁阳县长防林项目建设的实施
        2.1 编写总体设计
        2.1.1 工程区划
        2.1.2 林种布局
        2.1.3 树种布局
        2.2 小班区划、调查和造林技术
        2.2.1 小班区划及调查设计
        2.2.2 营造林技术设计
        2.3 项目监测
        2.3.1 监测内容
        2.3.2 监测方法
        2.4 技术措施
        2.4.1 适地适树
        2.4.2 加强抚育管理
        2.4.3 落实封山育林措施,积极改造低效林
        2.4.4 坚持良种壮苗
    3 祁阳县长防林工程生态建设模式
        3.1 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3.1.1 南部板页岩、砂页山地轻度水土流失治理类型
        3.1.2 东部、西北部、紫色砂页岩、变质岩、砂页岩、强度水土流失治理类型
        3.2 生态林业综合开发
        3.3 封山育林
第三章 祁阳长江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样地及测定
        1.2 生态效益计算
        1.2.1 涵养水源功能效益计算
        1.2.2 水土保持功能效益计算
        1.2.3 净化大气吸收SO2功能效益计算
        1.2.4 固定CO2功能效益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防林林分结构与环境分析
        2.1.1 长防林林地立地条件分析
        2.1.2 祁阳县长防林林内环境分析
        2.1.3 长防林林分现实生长水平分析
        2.1.4 长防林林种树种结构分析
        2.2 长防林工程投资分析
        2.2.1 长防林工程投资情况
        2.2.2 长防林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2.3 祁阳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
        2.3.1 涵养水源功能效益计算
        2.3.2 水土保持功能
        2.3.3 农田防护功能
        2.3.4 净化大气功能
        2.3.5 释放氧气功能
        2.3.6 固碳(CO_2)功能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祁阳县长防林样地小班相关图片

(7)安徽省石台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石台县社会经济概况[1]
2.石台县长防林工程建设情况
    2.1石台县历年长防林工程建设规模及资金投入情况
        (1) 2001~2002年
        (2) 2002~2003年
        (3) 2003~2004年
        (4) 2005~2006年
        (5) 2006~2007年
    2.2石台县历年长防林工程建设规模及资金投入结构分析
3.石台县长防林工程建设成效
    3.1生态效益
    3.2社会效益
    3.3经济效益
4.主要经验
    4.1组织保障是前提
    4.2技术措施是关键
    4.3严格管理是保证
5.存在的问题
    5.1林业生态功能尚显脆弱
    5.2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
    5.3乡镇林业站基础薄弱
6.有关建议
    6.1加强工程管理
    6.2增加国家投资
    6.3拓宽融资渠道
    6.4巩固基层林站
    6.5加强监督监测

(8)广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实施概况
    1.1 资金计划及使用情况
    1.2 造林任务完成情况
2 工程建设成功经验
    2.1 引入招标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2.2 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2.3 规范资金运行严格财务管理
    2.4 转变经营机制落实经营主体
3 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树种单一初植密度过大
    3.2 基层力量薄弱技术亟待加强
    3.3 资金到位不足项目实施困难
    3.4 林牧利益冲突人蓄破坏严重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幼龄林抚育进行低效林改造
    4.2 提高地方配套比例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4.3 稳定基层林业工作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综
    4.4 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稳定长防补偿资
    4.5 实施封山育林加强幼林管护

(9)建设绿色浮梁 开拓绿色财富(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浮梁县县域设置沿革及自然条件概况简述
    1.1 县域设置沿革
    1.2 自然条件概况
        1.2.1 地貌。
        1.2.2 气候。
        1.2.3 土壤。
    1.3 自然资源状况
2 浮梁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各类土地面积。
        2.1.2 各类立木蓄积。
        2.1.3 乔木林资源状况
        2.1.4 竹林资源。
    2.2 动态分析
        2.2.1 资源增长速度动态分析。
        2.2.2 资源结构动态分析。
        2.2.2. 1 林分面积结构分析
        2.2.2. 2 林分蓄积结构分析
        2.2.2. 3 林分各组成公顷蓄积动态变化
        2.2.3 动态变化可变构成指数分析。
    2.3 森林资源现状评价与分析
        2.3.1 林地产出率较低。
        2.3.2 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尽合理。
        2.3.3 商品材占林木采伐量的比重小。
        2.3.4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2.3.5 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2.3.6 林业科技支撑有待建立。
3 浮梁县社会经济的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3.1 人口
    3.2 居民消费
    3.3 县域经济总量构成动态分析
    3.4 与全省几个重点林业县比较
    3.5 浮梁农业产值结构分析
        3.5.1 强化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3.5.2 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3.5.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3.5.4 提升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3.5.5 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6 浮梁县人口、耕地、粮食综合动态分析
    3.7 浮梁县第三产业动态发展模型
4 绿色浪潮在浮梁县掀起
    4.1 绿色发展导源
        4.1.1 实践上,历史的教训。
        4.1.2 理论上,学术界的讨论
        4.1.2. 1 不少先驱者作了有效的探索,指示了环境形势的严峻,展开了发展模式的讨论。
        4.1.2. 2 马尔萨斯人口论。
    4.2 概念的界定
        4.2.1 绿色财富的诠释。
        4.2.2 绿色浮梁的涵义。
5 建设绿色浮梁的主要理论
    5.1 可持续发展理论[1-4]
    5.2 现代林业理论
    5.3 生态经济学理论
    5.4 系统工程理论
6 建设绿色浮梁的发展战略
    6.1 指导思想
    6.2 发展战略
        6.2.1 文化生态立县
        6.2.1. 1 弘扬自主创新的陶瓷文化。
        6.2.1.2 弘扬精益求精产销两旺的茶业文化。
        6.2.1. 3 弘扬自然力与人力综合集成、天人合一的营林文化。
        6.2.1. 4 弘扬清正廉明的吏治文化。
        6.2.2 绿色科技兴县。
        6.2.3 绿色工业强县。
        6.2.4 全民创业富县。
        6.2.5 平安和谐建县。
7 建设绿色浮梁的战略对策
    7.1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7.1.1 以森林资源保护来维护生态安全。
        7.1.2 以封山育林作为培育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
        7.1.3 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来带动森林资源大发展。
    7.2 开拓绿色市场经济
        7.2.1 环境问题影响了消费需求。
        7.2.2 环境问题使企业改变生产技术。
        7.2.3 环境问题影响企业的成本和资源。
        7.2.4 环境问题影响了竞争环境。
        7.2.5
        7.2.6 环境问题增加了市场机遇。
    7.3 进一步提升工业化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7.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4.1 建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7.4.2 建设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7.4.3 建设防洪减灾和开发利用并重的水利保障体系。
        7.4.4 建设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7.5 夯实县域财政基础
        7.5.1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7.5.2 加强财源建设。
        7.5.3
    7.6 教育、文化、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7.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农民创业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8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安浮梁
        7.8.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8.2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7.8.3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7.8.4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7.9 建立和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7.1 0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
8 几点结论
    8.1 绿色是生命的原动力,是生态良好的重要标志
    8.2 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8.3 绿色往往表现为自然状态,人们去开拓绿色表现形式为创业
    8.4 建设绿色浮梁,开拓绿色财富

(10)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论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特色及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退耕还林研究动态
    一、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
    二、退耕还林理论研究综述
    三、小结
第三章 退耕还林绩效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及土地价值理论
    二、经济效率理论
    三、外部性及公共物品
    四、市场失灵及公共政策
    五、恢复生态学理论
    六、小结
第四章 现行退耕还林政策评析
    一、背景分析
    二、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功能
    三、退耕还林的目标及评价
    四、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利益影响调查—以湖北省退耕还林为例
    五、小结
第五章 退耕还林成本一效益分析
    一、退耕还林的效益分析
    二、退耕还林的成本分析
    三、不同利益主体退耕还林成本-效益分析
    四、退耕还林成本-效益量化分析
    五、小结
第六章 多目标决策绩效评价模型
    一、退耕还林绩效评价方法
    二、多目标决策绩效评价方法
    三、退耕还林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四、结论及分析
第七章 提高退耕还林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二、理顺各种关系,促进退耕还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退耕还林必须有相关支撑体系作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赣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灌草修复与高效特色林产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价[D]. 季传泽.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 [2]龙泉市长江防护林建设成效分析[J]. 洪小平,季利民,周昌和,吴国华,夏春平,赖超. 华东森林经理, 2018(01)
  • [3]国家商品粮基地防护林规划设计管理研究[D]. 杨斯玲. 天津大学, 2012(06)
  • [4]桑植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绩效与对策[J]. 刘诗健,唐基建,杜昌永. 湖南林业科技, 2009(06)
  • [5]祁阳县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D]. 陈瑶.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6]上犹县长防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初报[J]. 刘京蓉,孔凡芸,赵奕敏,胡源旭. 江西林业科技, 2008(05)
  • [7]安徽省石台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研究[J]. 张现武,李明华,王世浩. 华东森林经理, 2008(03)
  • [8]广昌县长防林工程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探讨[J]. 朱磊,李永岩,马婷,叶德星. 华东森林经理, 2007(01)
  • [9]建设绿色浮梁 开拓绿色财富[J]. 吴光辉,金国顺,李霞,王倩,丁思统. 江西林业科技, 2006(06)
  • [10]退耕还林绩效问题研究[D]. 董捷.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赣县长县森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