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浮法在提高白砂糖质量中的应用

磷浮法在提高白砂糖质量中的应用

一、应用亚磷浮法提高白砂糖的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曾冰蕙,尚士进,车会莲,屈东威,王娟,刘阳,董建蕊,关荣[1](2021)在《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蔗汁清净的传统方法有二步法、碳酸法和亚硫酸法,国外企业多采用二步法,但其成本高昂,不适于推广,国内大多采用较为经济的亚硫酸法清净蔗汁。随着科研的深入及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生产方法的基础上涌现出许多新型清净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增强了对蔗汁的清净效果。蔗汁的清净工艺方法不同,其生产出的糖品色值与杂质含量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将横向对比探讨几种不同的蔗汁清净工艺方法,并针对不同工艺方法生产出来的食糖杂质含量进行纵向分析,为国内制糖厂的发展及创新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王智能,李杨发,陈国伟,李荣奎,李如仙,陈子华,代光伟,李祥,沈石妍[2](2021)在《低硫及无硫制糖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针对低硫及无硫制糖技术改进的研究状况,对低硫和无硫工艺的参数、应用情况及澄清效果进行分类阐述,以期为国内应用相关技术生产高品质糖提供技术参考,并对将来无硫糖的其他可用工艺及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李慰霞[3](2019)在《镁盐在糖汁澄清脱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亚硫酸法制糖工艺,存在白砂糖品质不高、环境污染以及亚硫酸盐残留等问题,因此,开发无硫制糖新工艺成为制糖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澄清脱色是制糖工业中的关键工序,本论文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溶性镁盐作清净剂,系统的研究了可溶性镁盐在高pH值条件下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澄清脱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现代表征手段对相关的澄清脱色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可为镁盐在制糖工业中的应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高pH条件下以硫酸镁作清净剂、自制的聚硅酸锌作为絮凝剂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效果及相关机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镁离子用量450 mg/L、含2%二氧化硅的聚硅酸锌用量1.57%、pH值11、温度30℃。该条件下脱色率高达92.36%。采用SEM和Zeta电位分析仪等手段对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脱色机理为电中和吸附。2.考察了硝酸镁和磷酸复合清净剂在高pH条件下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清净效果及其机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清净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清净剂(镁离子质量分数2.0%、磷酸质量分数1.7%)加入量2.0%(以糖汁体积为基准,下同),pH 11.0,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2.0 mg/L)用量0.1%,温度3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8.2%,沉降时间为69 s,且磷酸的引入脱色率提高了3.1%,沉降时间缩短了52 s。并结合糖汁体系和蔗糖水溶液体系中混凝物的SEM、TEM、zeta电位以及XRD图谱,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3.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复合清净剂与石灰乳的滴加方式以及氢氧化镁和磷酸钙固体直接吸附对脱色率、除浊率、沉降时间及沉降体积的影响。发现先加复合清净剂后加石灰乳澄清脱色效果优于其它方式,脱色率85.42%,除浊率92.38%,沉降时间60s,沉降体积19.2mL(糖汁总体积为100mL)。并利用粒径分布、SEM图像、Zeta电位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探讨不同方式对脱色率、除浊率、沉降时间及沉降体积的影响机理。

陈生,何小芳,林锋[4](2018)在《采用糖浆低温磷浮法降低白砂糖残硫量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介绍了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硫量偏高的原因及利用糖浆低温磷浮法降低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硫量的方法。经过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可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白砂糖二氧化硫残硫量。

夏兆博[5](2016)在《糖汁清净过程的强化技术及其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絮凝澄清工艺是制糖工业中的关键工序,澄清效果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澄清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糖汁澄清效果和效率,人们对传统的制糖澄清技术及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本文结合微(纳)米技术及材料,对糖汁的絮凝澄清过程进行强化,同时对磷酸石灰法进行改进和强化处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纳米CaCO3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过程的强化作用及影响因素。以简纯度为指标,考察了纳米CaCO3用量、纳米CaCO3加入前的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对提高赤砂糖回溶浆纯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用量为5 mg/m L(10%赤砂糖溶液)、纳米碳酸钙加入前p H值为7.0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0 min,试验结果最佳,简纯度提高了1.79%。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2.在磷酸石灰法的基础上,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磷酸和石灰乳的先后添加顺序,考察磷酸钙絮凝物及沉降结果的不同,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并在最优添加顺序下研究了磷酸用量、反应p H、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四个因素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率和除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用同时加入磷酸和氢氧化钙的前提下,当磷酸用量为210 mg/kg Bx、反应p H为7.1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5 min的条件下达到最佳效果,在此条件下脱色率可达70.1%、除浊率为97.7%。同时,磷酸钙絮凝物的结构密实,沉降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对相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3.因氢氧化镁在糖汁中易生成粘稠状密实的沉淀物,可加速絮凝物沉降,缩短沉降时间,研究利用氢氧化镁强化絮凝,以解决磷酸钙絮凝物结构蓬松难以沉降分离的问题。以脱色率、除浊率和絮凝物沉降时间为指标,考察了反应p H值、Mg(OH)2用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糖汁澄清和沉降速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6.50、Mg(OH)2用量3 mg/m L、反应时间5 min、APAM用量4 mg/kg,在此条件下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率为75.9%,除浊率达95.2%,沉降时间13 s。与未加氢氧化镁相比,脱色率提高了4%~5%,同时絮凝物结构密实,沉降时间缩短了23%左右。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4.制备不同形貌结构的亚硫酸钙,在磷酸石灰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入不同形貌结构的CaSO3,实现异相成核,强化絮凝沉降过程。以脱色率、除浊率和絮凝沉降时间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CaSO3对絮凝沉降过程的强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响应值影响显着的因素依次是:PAM用量>CaSO3形貌>CaSO3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PAM用量5 mg/kg、花瓣状CaSO3、CaSO3用量0.4 mg/m L。

吴飞[6](2015)在《糖浆上浮工艺对提高白砂糖质量的实践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亚硫酸法生产白砂糖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根据生产实践应用糖浆上浮工艺,提高了白砂糖的产品质量。

程江玲[7](2014)在《以原糖为原料制备高纯蔗糖糖浆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际饮料业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国外均采用色值低、杂质少的精制糖作为原料,而国内多数高级饮料厂则采购质量比较好的碳酸法或亚硫酸法白糖进行二次加工,以获得相对纯净的糖源来确保产品质量。用糖企业对食糖的二次加工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多了生产设备场地等。本论文研究开发一种高纯蔗糖糖浆的生产工艺,成品糖浆既保存了白砂糖甜味特性,又具有市售白砂糖所不具备的色值低、纯度高、几乎不含有二氧化硫等优点,完全符合两乐公司对高纯蔗糖糖浆的品质需求。这对于促进糖料市场结构合理化以及适应当前食品工业生产对糖料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分析我国食糖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研究了预灰磷酸添加量、预灰pH值、硫熏强度、中和pH值等,对原糖复筛糖浆脱色效果和蔗糖分的影响。选取以下亚硫酸-磷酸二次浮清法工艺对复筛糖浆清净:预灰磷酸600mg/kg、预灰中和pH值8.0,硫熏强度为10mL,硫熏中和pH值8.08.5。论文以亚硫酸-磷酸二次气浮工艺脱色后的糖液为原料,比较四种活性炭的脱色效果和对糖液的影响,试验筛选了C-1型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并对活性炭的添加量、糖浆pH值、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当活性炭添加量为0.583%(w/w, db),脱色温度为65℃,糖浆pH值为7.5,脱色时间为40min,脱色效果最佳。过滤效果试验研究了滤布参数、过滤助剂对过滤效果的影响,从提高板框压滤机工作效率和过滤效果角度,选取500目滤布、硅藻土和珍珠岩混合过滤助剂作为过滤介质,每cm2滤布含硅藻土0.042g、珍珠岩0.014g。论文以活性炭脱色板框压滤得到的糖浆作为原料,研究可用于蔗糖糖浆脱色、脱盐、除味的离子交换树脂。试验按照脱色、脱灰、脱味顺序处理入柱糖浆,选取AP-50(Cl)、AS-42(Cl)作为脱色树脂,选取AS-42(OH)与CE-14(H)混柱进行脱灰和脱色、1064树脂作为脱味树脂。论文对试验得到的工艺条件反复试验验证,并收集成品糖浆,观察贮存期各理化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糖浆pH值、还原糖受储存时间影响较大,是影响产品货架期最直接的因素;色值、电导灰分、混浊度受储存时间的影响较小;糖浆的浓度和还原糖含量是影响成品糖浆结晶的主要因素,从延长糖浆货架期的角度出发,糖浆的浓度控制在65%左右为宜。

崔越[8](2014)在《糖汁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及相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絮凝澄清在制糖工业中是重要的工序之一。一直以来制糖工作者不断致力于絮凝澄清工艺与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然而对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却尚有欠缺。本文通过研究糖汁絮凝澄清过程中Zeta电位的变化,试图揭示糖汁的絮凝澄清机理,为发展糖汁絮凝澄清新方法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赤砂糖回溶糖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探讨了基于Zeta电位优化回溶糖浆絮凝澄清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考察pH以及氯化钙、氢氧化钙、絮凝剂用量等对赤砂糖回溶糖浆Zeta电位的影响规律,分别以Zeta电位、脱色率、浊度为指标,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氢氧化钙量:5g/L、阳离子聚丙烯酸钠量:0.014g/L,最佳工艺Zeta电位达到-3.1mV;氢氧化钙量:4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量:0.014g/L,最佳工艺脱色率达到41.67%;氢氧化钙量:5g/L、阳离子聚丙烯酸钠量:0.016g/L,最佳工艺浊度达到865.26。以Zeta电位、脱色率、浊度为指标,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基本一致,证明以Zeta电位法优化赤砂糖回溶糖浆絮凝澄清工艺具有可行性。由于Zeta电位更能反映澄清絮凝过程的本质,可为澄清剂、絮凝剂的遴选及其最佳用量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2.研究了糖汁亚硫酸法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为对象,模拟糖汁的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脱色过程,系统的考察了加灰、硫熏中和、絮凝等步骤中糖汁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不同絮凝剂对絮凝沉降过程中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灰过程中,随加灰量的增加,糖汁Zeta电位的绝对值迅速减小;硫熏中和过程中,随硫熏强度的增大,Zeta电位的绝对值缓慢减小;硫熏中和汁随着絮凝剂的加入,Zeta电位的绝对值继续在缓慢减小到最小值。糖汁从加灰到硫熏中和再到絮凝沉降,整个过程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在不断减小,颗粒之间的排斥力不断减弱,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变差,最后发生聚沉和絮凝现象。3.研究了混合汁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在考察氢氧化钙、亚硫酸、磷酸以及絮凝剂等因素对甘蔗混合汁Zeta电位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亚硫酸法工艺中预灰、硫熏中和、絮凝等步骤中混合汁Zeta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蔗混合汁Zeta电位的绝对值均随着氢氧化钙、亚硫酸、磷酸以及絮凝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当达到最小值后又开始出现增大的趋势;在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混合汁Zeta电位的绝对值不断减小,其中,预灰过程中变化较小,硫熏中和过程中降低幅度较大,絮凝过程中缓慢减小到最小值;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相对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程度更大,絮凝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从Zeta电位的角度较好的揭示了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的本质。4.以赤砂糖回溶糖浆体系和空白体系(不含赤砂糖的水体系)为研究对象,模拟亚硫酸法工艺中絮凝物的生成过程。着重考察了磷酸、亚硫酸等因素对亚硫酸法絮凝澄清工艺中的Zeta电位、絮凝物的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赤砂糖回溶糖浆体系Zeta电位的绝对值比空白体系大,絮凝物比空白体系密实且粒径大;两种体系Zeta电位的绝对值均随磷酸、亚硫酸加入量的增大迅速减小;仅添加磷酸时,生成的絮凝物呈松散、网状的骨架结构,沉降速度慢,容易分散。仅添加亚硫酸时,生成的絮凝物结构紧实、密度大,沉降快。当同时添加磷酸和亚硫酸时,由于两者的协同作用,生成生成的絮凝物呈团簇纤维状结构,密实、不容易分散,沉降速度较快。本研究从Zeta电位、絮凝物粒径分布以及扫描电镜图像等方面初步揭示了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的本质。

秦兑明,黄桂忠[9](2014)在《碳酸-磷浮法新工艺生产无硫白砂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碳酸-磷浮法新工艺的模拟实验结果,及对生产试验中应用进行分析,认为工艺可行,能够获得比亚硫酸法好的澄清效果,能生产出无硫白砂糖。

李青松[10](2013)在《糖液澄清脱色新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澄清工序是制糖过程的关键工序之一。本文采用研究了四种新的糖液澄清方法,在优化澄清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糖汁的Zeta电位和絮凝物的扫描电镜图,对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研究了两步法澄清工艺,分别使用壳聚糖和氢氧化镁对糖液进行澄清脱色处理,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2g/L;镁盐量:5g/L;壳聚糖絮凝脱色的pH值为4.8;氢氧化镁絮凝脱色的pH值为11.2。在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7.7%。壳聚糖和氢氧化镁两种絮凝剂在澄清脱色中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2.研究了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的协同絮凝对糖液的澄清脱色效果,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量0.5g/L;γ-聚谷氨酸量0.06g/L;pH5.0;反应温度20oC。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达到66.5%。3.研究了ZTC澄清剂对糖液的澄清脱色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澄清脱色条件为:添加顺序是先添加ZTC组分B后添加ZTC组分A; B与A的用量比例为3:1;A和B的总用量为6mL;pH为5.5;反应温度为40oC。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63.5%,除浊率达到94.7%。运用Zeta电位理论对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4.研究了碳酸铵代替CO2与石灰乳反应对糖液的澄清脱色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对澄清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钙的添加量为1.1g,碳酸铵的添加量为0.9g,PAM的添加量为6ppm,反应时间为1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52.9%。

二、应用亚磷浮法提高白砂糖的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亚磷浮法提高白砂糖的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清净工艺
    1.1 亚硫酸法
        1.1.1 亚硫酸法概况
        1.1.2 亚硫酸法对白砂糖色值的影响
        1.1.3 亚硫酸法中的硫熏环节及残硫的控制
    1.2 二步法
    1.3 碳酸法
2 新型清净工艺
    2.1 物理方法
        2.1.1 膜分离+离子交换法
        2.1.2 膜分离法
        2.1.3 离子交换树脂法
        2.1.4 离子交换纤维法
        2.1.5 重结晶法
    2.2 化学方法
        2.2.1 酶制剂法
        2.2.2 H2O2法
3 创新制糖工艺
4 结论

(2)低硫及无硫制糖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低硫或无硫制糖工艺的分类、主要参数及效果
    1.1 利用CO2部分或全部代替SO2
    1.2 添加澄清剂工艺
    1.3 添加吸附剂工艺
    1.4 蔗汁澄清新技术
        1.4.1 离子交换法
        1.4.2 膜分离法
        1.4.3 强氧化剂法
        1.4.4 电絮凝法
        1.4.5 酶法
        1.4.6 微生物法
2 无硫糖工艺改进中有望借鉴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
3 结语与展望

(3)镁盐在糖汁澄清脱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蔗糖
    1.2 传统清净剂的种类及清净机理
        1.2.1 二氧化硫
        1.2.2 二氧化碳
        1.2.3 磷酸
        1.2.4 过氧化氢
        1.2.5 活性炭
        1.2.6 聚丙烯酰胺
    1.3 新型清净剂镁盐
        1.3.1 镁盐的来源
        1.3.2 镁盐的应用
        1.3.3 镁盐用于糖汁澄清脱色
        1.3.4 镁盐用于澄清脱色的优势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硫酸镁--聚硅酸锌法对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及其机理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2 试验步骤
        2.2.3 单因素试验
        2.2.4 响应面分析
    2.3 分析方法
        2.3.1 色值、脱色率计算方法
        2.3.2 形貌和结构表征
        2.3.3 聚硅酸锌离子类型的判断方法
    2.4 单因素试验
        2.4.1 镁离子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2.4.2 聚硅酸锌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2.4.3 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2.4.4 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2.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赤砂糖回溶糖浆的脱色工艺
        2.5.1 方差分析
        2.5.2 响应曲面分析
        2.5.3 赤砂糖回溶糖浆脱色工艺条件的优化组合及其验证
    2.6 机理探讨
        2.6.1 Zeta电位分析
        2.6.2 SEM图像分析
        2.6.3 聚硅酸锌离子类型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磷酸-硝酸镁复合清净剂对糖汁的清净作用及其相关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2 实验步骤
    3.3 分析方法
        3.3.1 形貌和结构表征
        3.3.2 色值、脱色率计算方法
        3.3.3 沉降时间测定方法
    3.4 单因素实验
        3.4.1 不同质量分数磷酸的复合清净剂对脱色率、沉降时间的影响
        3.4.2 复合清净剂用量对脱色率、沉降时间的影响
        3.4.3 pH对脱色率、沉降时间的影响
        3.4.4 PAM用量对脱色率、沉降时间的影响
        3.4.5 温度对脱色率、沉降时间的影响
    3.5 正交实验
        3.5.1 正交实验结果
        3.5.2 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3.6 机理分析
        3.6.1 Zeta电位分析
        3.6.2 SEM分析
        3.6.3 TEM、XRD分析
    3.7 结论
第四章 复合清净剂和石灰乳滴加顺序对清净效果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2 实验步骤
    4.3 分析方法
        4.3.1 脱色率测定方法
        4.3.2 浊度测定方法
        4.3.3 沉降体积测定方法
        4.3.4 形貌和结构表征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滴加顺序下的脱色率、脱色率、沉降体积
    4.5 机理分析
        4.5.1 不同滴加方式对粒径的影响
        4.5.2 不同方式下混凝产物的SEM图
        4.5.3 镁离子、镁离子与色素分子络合能力比较
        4.5.4 不同滴加方式对絮体大小的影响
        4.5.5 Zeta电位分析
        4.5.6 不同滴加方式混凝物XRD图
    4.6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采用糖浆低温磷浮法降低白砂糖残硫量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白砂糖残硫量偏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 糖浆磷浮法的发展过程
3 糖浆低温磷浮法的应用
    3.1工艺流程及指标控制
        3.1.1磷酸
        3.1.2絮凝剂
        3.1.3糖浆p H
4 应用效果
5 小结

(5)糖汁清净过程的强化技术及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糖汁的主要成分
    1.2 糖汁澄清方法
    1.3 强化絮凝技术
    1.4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APAM)
        1.4.1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机理
        1.4.2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合成方法及优缺点
        1.4.3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糖汁澄清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纳米碳酸钙强化赤砂糖回溶糖浆清净过程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部分
        2.2.1 计算公式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3 实验流程
    2.3 单因素试验
        2.3.1 纳米碳酸钙用量对糖简纯度的影响
        2.3.2 温度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简纯度的影响
        2.3.3 pH值对回溶糖浆简纯度的影响
        2.3.4 反应吸附时间对糖浆简纯度的影响
    2.4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2.4.1 正交试验
        2.4.2 正交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磷酸钙絮凝法沉降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工艺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测定方法
        3.2.2 实验步骤
        3.2.3 磷酸和氢氧化钙的添加顺序
    3.3 单因素试验
        3.3.1 磷酸用量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效果的影响
        3.3.2 pH值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效果的影响
        3.3.3 温度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效果的影响
        3.3.4 反应时间对赤砂糖回溶糖浆澄清效果的影响
    3.4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3.4.1 正交试验
        3.4.2 正交试验结果
        3.4.3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氢氧化镁对磷酸石灰法清净赤砂糖回溶糖浆过程的强化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色值测定方法
        4.2.2 沉降时间测定方法
        4.2.3 实验步骤
        4.2.4 絮凝物扫描电镜图和能谱图
    4.3 单因素试验
        4.3.1 加入氢氧化钙前的pH对糖汁澄清、沉降的影响
        4.3.2 Mg(OH)_2用量对糖汁澄清、沉降的影响
        4.3.3 加入Mg(OH)_2后反应时间对糖汁澄清、沉降的影响
        4.3.4 APAM用量对糖汁澄清、沉降的影响
    4.4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4.4.1 正交试验
        4.4.2 正交试验结果
        4.4.3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aSO_3对磷酸石灰法处理赤砂糖回溶糖浆过程的强化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色值测定方法
        5.2.2 沉降时间测定方法
        5.2.3 实验步骤
        5.2.4 不同形貌CaSO_3的制备
    5.3 单因素试验
        5.3.1 不同形貌CaSO_3对絮凝过程的强化效果
        5.3.2 花瓣状CaSO_3用量对沉降时间的影响
        5.3.3 聚丙烯酰胺(APAM)用量对沉降时间的影响
    5.4 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
        5.4.1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
        5.4.2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5.4.3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5.4.4 响应面曲面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糖浆上浮工艺对提高白砂糖质量的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糖浆上浮工艺
    1.1 糖浆上浮工艺作用
    1.2 糖浆上浮流程
2 糖浆上浮的应用效果
3 技术关键点
    3.1 糖浆上浮处理要稳定
    3.2 制泡是否合理是糖浆上浮处理的关键
    3.3 浮升面积要恰当
4 小结

(7)以原糖为原料制备高纯蔗糖糖浆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食糖的基本情况
        1.1.1 食糖的生产及品种
        1.1.2 食糖的产量及消费情况
    1.2 国内外食糖的品质规格
    1.3 糖料中杂质及其转移
    1.4 糖液(浆)的清净和纯化方法
        1.4.1 石灰法清净技术
        1.4.2 亚硫酸法清净技术
        1.4.3 碳酸法清净技术
        1.4.4 糖液(浆)气浮清净技术
        1.4.5 活性炭脱色技术
        1.4.6 离子交换技术
        1.4.7 色谱分离技术
        1.4.8 膜分离技术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原糖糖浆清净工艺的优化研究
    2.1 前言
        2.1.1 原糖的质量
        2.1.2 糖浆气浮清净技术的研究进展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分析方法[41]
        2.3.2 试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预灰条件对清净效果的影响
        2.4.2 硫熏中和的优化研究
    2.5 本章小结
        2.5.1 磷酸添加量
        2.5.2 预灰 pH 值
        2.5.3 硫熏强度
        2.5.4 硫熏中和 pH 值
        2.5.5 亚硫酸-磷酸二次浮清法工艺条件
第三章 糖浆活性炭脱色板框压滤研究
    3.1 前言
        3.1.1 活性炭
        3.1.2 过滤助剂及板框压滤机
        3.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型号活性炭脱色效果及其对糖浆简纯度的影响
        3.3.2 活性炭单因素试验
        3.3.3 活性炭脱色的正交试验
        3.3.4 板框压滤机试验
        3.3.5 活性炭脱色板框压滤验证试验
    3.4 本章小结
        3.4.1 活性炭脱色
        3.4.2 过滤效果
第四章 糖浆离子交换工艺的优化研究
    4.1 前言
        4.1.1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78]与性能
        4.1.2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4.1.3 离子交换树脂在制糖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4.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分析方法
    4.3 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
        4.3.1 树脂的预处理
        4.3.2 树脂的再生
    4.4 实验方法
        4.4.1 单一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研究
        4.4.2 两种树脂串行的脱色和脱灰研究
        4.4.3 糖液的脱味研究
        4.4.4 糖浆离子交换工艺的验证试验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单一树脂的吸附研究
        4.5.2 脱色和脱灰树脂的筛选
        4.5.3 脱味研究
        4.5.4 验证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目标产品蔗糖糖浆储存期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糖汁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及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糖汁主要成分简介
    1.2 糖汁澄清方法
        1.2.1 传统澄清方法
        1.2.2 其它澄清方法
    1.3 糖汁絮凝澄清机理
    1.4 Zeta 电位理论及其应用
        1.4.1 Zeta 电位的定义
        1.4.2 Zeta 电位的影响因素
        1.4.3 Zeta 电位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ZETA 电位法优化赤砂糖回溶糖浆絮凝澄清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流程
        2.2.2 试剂的配制
        2.2.3 絮凝实验
        2.2.4 Zeta 电位的测定
        2.2.5 测定方法
        2.2.6 正交试验方案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回溶糖浆及絮凝剂的 Zeta 电位
        2.3.2 pH 对回溶糖浆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2.3.3 Ca~(2+)对回溶糖浆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2.3.4 Ca(OH)_2对回溶糖浆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2.3.5 絮凝剂对回溶糖浆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2.3.6 与氢氧化钙协同作用对回溶糖浆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2.3.7 正交试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糖汁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 ZETA 电位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流程
        3.2.2 试剂的配制
        3.2.3 亚硫酸法絮凝澄清实验
        3.2.4 Zeta 电位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糖汁、絮凝剂的 Zeta 电位
        3.3.2 亚硫酸对糖汁的 Zeta 电位的影响
        3.3.3 回溶糖浆在加灰过程中 Zeta 电位的变化
        3.3.4 硫熏中和过程中糖汁 Zeta 电位的变化
        3.3.5 絮凝沉降过程中 Zeta 电位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甘蔗混合汁亚硫酸法澄清过程中 ZETA 电位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流程
        4.2.2 试剂制取
        4.2.3 澄清实验
        4.2.4 Zeta 电位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甘蔗混合汁、絮凝剂的 Zeta 电位
        4.3.2 亚硫酸对甘蔗混合汁 Zeta 电位的影响
        4.3.3 磷酸对甘蔗混合汁 Zeta 电位的影响
        4.3.4 氢氧化钙对甘蔗混合汁 Zeta 电位的影响
        4.3.5 硫熏中和强度对甘蔗混合汁 Zeta 电位的影响
        4.3.6 絮凝剂对甘蔗混合汁 Zeta 电位的影响
        4.3.7 甘蔗混合汁在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 Zeta 电位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亚硫酸法工艺中糖汁的 ZETA 电位、絮凝物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工艺流程图
        5.2.2 试剂的配制
        5.2.3 絮凝实验
        5.2.4 Zeta 电位的测定
        5.2.5 粒径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赤砂糖回溶糖浆体系和空白体系的 Zeta 电位及絮凝物粒径分布的比较
        5.3.2 磷酸在不同体系中对 Zeta 电位及絮凝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5.3.3 亚硫酸对不同体系中 Zeta 电位及絮凝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5.3.4 亚硫酸与磷酸协同作用对 Zeta 电位影响及絮凝物粒径分布
        5.3.5 扫描电镜图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Zeta 电位法优化赤砂糖回溶糖浆絮凝澄清工艺的研究
        6.1.2 糖汁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 Zeta 电位的研究
        6.1.3 甘蔗混合汁亚硫酸法澄清过程中 Zeta 电位的研究
        6.1.4 亚硫酸法工艺中糖汁的 Zeta 电位、絮凝物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初步研究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碳酸-磷浮法新工艺生产无硫白砂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新工艺的设想
    2.1 碳酸法澄清部分的特点
    2.2 磷酸法上浮澄清部分的特点
3 生产试验的分析
4 本课题工艺在生产中应用的设想
    4.1 工艺技术条件的确定
    4.2 工艺关键设备的选择
5 应用前景

(10)糖液澄清脱色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糖液澄清基础理论
        1.1.1 糖液成分简介
        1.1.2 糖液澄清基本原理
    1.2 糖液澄清方法
        1.2.1 传统澄清方法
        1.2.2 辅助澄清方法
        1.2.3 澄清助剂及其特性
    1.3 Zeta 电位理论及其应用
    1.4 扫描电镜技术及其应用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的目的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糖液两步法澄清脱色工艺的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工艺流程
        2.2.2 分析方法
        2.2.3 壳聚糖絮凝剂的配制
        2.2.4 单因素实验
        2.2.5 正交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各因素对糖液澄清脱色效果的影响
        2.3.2 正交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同絮凝法对糖液的澄清脱色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流程
        3.2.2 分析方法
        3.2.3 絮凝剂的配制
        3.2.4 单因素实验
        3.2.5 正交试验
        3.2.6 γ-聚谷氨酸对糖液浊度的影响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各因素对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
        3.3.2 正交实验结果
        3.3.3 聚谷氨酸的除浊效果
        3.3.4 扫描电镜图分析
        3.3.5 Zeta 电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TC 澄清剂用于糖液澄清脱色的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流程
        4.2.2 分析方法
        4.2.3 絮凝剂的配制
        4.2.4 澄清剂组分 A、B 添加顺序考察
        4.2.5 单因素实验
        4.2.6 正交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澄清剂组分 A、B 添加顺序的选择
        4.3.2 各因素对澄清脱色效果的影响
        4.3.3 正交实验结果
        4.3.4 Zeta 电位分析
        4.3.5 扫描电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酸铵用于糖液脱色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原理与工艺流程
        5.2.1 实验原理
        5.2.2 工艺流程图
    5.3 实验方法
        5.3.1 分析方法
        5.3.2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配制
        5.3.3 氨水对糖液色值影响的鉴定
        5.3.4 单因素实验
        5.3.5 正交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氨水对糖液色值的影响
        5.4.2 各因素对糖浆脱色效果的影响
        5.4.3 正交实验结果
        5.4.4 碳酸钙颗粒粒度与 Zeta 电位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应用亚磷浮法提高白砂糖的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种食糖制备中清净工艺的探讨[J]. 曾冰蕙,尚士进,车会莲,屈东威,王娟,刘阳,董建蕊,关荣.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1(S1)
  • [2]低硫及无硫制糖工艺研究进展[J]. 王智能,李杨发,陈国伟,李荣奎,李如仙,陈子华,代光伟,李祥,沈石妍. 甘蔗糖业, 2021
  • [3]镁盐在糖汁澄清脱色中的应用研究[D]. 李慰霞. 广西科技大学, 2019(09)
  • [4]采用糖浆低温磷浮法降低白砂糖残硫量的实践[J]. 陈生,何小芳,林锋. 广西糖业, 2018(03)
  • [5]糖汁清净过程的强化技术及其工艺的研究[D]. 夏兆博. 广西科技大学, 2016(03)
  • [6]糖浆上浮工艺对提高白砂糖质量的实践应用[J]. 吴飞. 广西糖业, 2015(02)
  • [7]以原糖为原料制备高纯蔗糖糖浆的工艺研究[D]. 程江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8]糖汁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及相关机理研究[D]. 崔越. 广西科技大学, 2014(04)
  • [9]碳酸-磷浮法新工艺生产无硫白砂糖的研究[J]. 秦兑明,黄桂忠. 广西糖业, 2014(02)
  • [10]糖液澄清脱色新工艺的研究[D]. 李青松. 广西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磷浮法在提高白砂糖质量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