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治疗癔症30例

半夏厚朴汤治疗癔症30例

一、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病性瘫痪3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茂锦[1](2017)在《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四逆散的文献总结,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四逆散医案,进一步认识四逆散适应证候及证治规律。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频数统计分析方法、关键字统计分析法、黄金分割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49例医案(其中298例来自2016年以前公开发表于中医药期刊的四逆散病案文献资料和51例来自导师门诊四逆散医案)作深入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因、病程、舌象、脉象、用药规律、服药剂数、西医疾病谱、中医疾病谱等。归纳总结出四逆散证的主要适用指征、加味药物规律、西医疾病谱和中医疾病谱。最后将结论与历代医家的见解进行比较、印证,探究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结果:(1)四逆散的一般发病规律:在性别上没有明显规律性。发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人,其中青年人发病最多,中年人次之。发病季节方面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病因为七情内伤、饮食失宜、病理产物等。主要病程为一年以内。(2)四逆散证的临床辨证指证:主要舌质为红舌和淡红舌,主要苔色为黄色和白色。由于舌形的样本数据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四逆散的主要脉象为弦脉、细脉、数脉。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手足不温,胸闷,胁痛,腹胀,嗳气,大便艰难,口苦,呕吐,胁胀,口干渴,小便黄,脘痞,胃脘痛,乏力,失眠,脐腹痛,心烦,大便秘结,善太息,易怒,发热,烦躁,小腹痛,大便溏,情志抑郁,胸痛,反酸,短气,头晕,心悸。(3)四逆散证的用药规律;柴胡的常用剂量为10克,12克,15克。枳实的常用剂量为10克、15克、6克。芍药的常用剂量为15克,10克,12克,20克。甘草的常用剂量为6克、5克、10克。349例四逆散病案中加味药有188种,19类,总共出现877频次,平均每味加味药出现的次数4.6次。主要加味药物类别为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主要加味药为玄参、大黄、川楝子、郁金、延胡索、香附、丹皮、黄芩、白术、黄连、木香、当归、半夏、川芎、桂枝、肉苁蓉、薤白、丹参、栀子、佛手、桔梗、牛膝、陈皮、槟榔、厚朴、鸡内金、蒲公英、太子参、麦冬、砂仁、吴茱萸、桃仁、黄柏、黄芪、旋复花、杏仁、瓜蒌、车前子、龙骨、青皮。服药剂数主要为3剂,2剂,5剂,7剂。(4)四逆散证的疾病谱:四逆散的中医主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病证是脾胃病证、肝胆病证、妇产科病证,其中又以脾胃病为主。主治病证为胁痛、胃痛、腹痛、便秘、泄泻、胸痹、阳痿、痞满、感冒、痹症、肠痈、头痛、痛经。四逆散治疗西医疾病涉及14个系统,106个病种,以消化系统疾病最多,消化系统中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其次是妇产科,妇产科中以痛经、慢性盆腔炎、闭经等较为多见。再者就是神经精神科疾病也较多,所以四逆散的西医主治疾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妇产科、神经精神科等。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散药方的使用已超出《伤寒论》记载的内容,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使用四逆散的机会。(2)除内科使用最多以外,妇科运用也较多。四逆散解郁的作用与妇科疾病多气郁相吻合。(3)四逆散用于腹痛是常见的适应症候,能治疗肠痈是意外发现,从统计出的数据而言,肠痈也是四逆散的适应病证。(4)从数据统计出的脉象、症状、疾病等表明四逆散不是阴虚或阳虚所致,四逆散更适用于脾胃系和肝胆系、妇科疾病,偏向于少阳病波及脾胃的表现,所以四逆散从六经归属划分应该归为少阳病。(5)四逆散的兼夹证可以有夹热、夹瘀、夹气滞、夹虚、夹痰饮,辨清兼夹证,可以针对性选择加味药,提高疗效。

道日娜,哈申其木格[2](2016)在《浅议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半夏厚朴汤的主治是由其方证决定的。半夏厚朴汤证为表里合病的外邪里饮、水饮上逆证,而非专为梅核气而设。在临床上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系统疾病。

邢如意[3](2016)在《经方解郁文献及临床运用探讨》文中提出郁证是中医学中的疾病概念。在悠长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关于郁证的学术思想与论着卷帙浩繁。关于“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在此之后,东汉的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在继承与发扬《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所得,创制了半夏厚朴汤、百合地黄汤和柴胡类方等解郁经方,丰富了郁证的病因病机理论以及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与方法,为后世认识与辨治郁证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现代以来,经方在郁证治疗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与其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及精巧灵活的制方思路是分不开的。因此,本文收集了30种经方在郁证治疗中的古今应用文献,分析了其中的证治及方药运用情况,探讨了其在病理、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相关规律性,为郁证的临床治疗开拓了广泛的经方思路。

辛颖[4](2016)在《姜兆俊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为基本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总结临床病案的用药特点,探讨其用药经验,提高临床诊治疗效。方法:由门诊收集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病例,通过筛选,将符合要求的病例资料保存,整理。运用Execl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 V19.0软件对病例中出现的中药、中药类别进行频数分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出现5次及以上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治疗该病关系密切的药物组合。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初诊方中所记载中药共73味中药,出现频数在20次以上的药物共18味。共涉及16类中药,多涉及清热解毒、补气、化痰散结、疏肝理气4类药物。2.聚类分析结果:对出现频次5次以上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4个药物组合。结论:姜兆俊教授治疗该病时多选用清热、理气、化痰散结、补益类药物,并确立了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的基本治疗方法,拟定了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方药。

吴慧慧,齐向华[5](2014)在《齐向华教授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思虑过度状态”新探》文中指出[目的]阐释齐向华教授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思虑过度状态"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古籍研究、现代研究、导师齐向华教授的临床经验及相关理论研究三方面出发,总结出半夏厚朴汤三个"心理学"层面的适应症;通过脉诊辨证施治,最后例举齐师脉案佐证。[结果]半夏厚朴汤适用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之"思虑过度状态",临床应用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半夏厚朴汤从"心理层面"的辨证应用,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推广。

吴晓哲[6](2012)在《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2012年以前公开发表在国内中医药期刊上的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医案349例。依照现代医学分科,将其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类,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统计学原理,从发病规律、病因、病程、症状、舌脉象、用药规律以及在中医和现代医学疾病中的分布概况等方面对该方进行系统的归纳、统计与分析,进而找出其临床应用规律,为该方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在甘麦大枣汤治疗的所有案例中,在发病规律、病因、病程、症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点和差异。在发病规律上,除妇科疾病外,在内科、儿科和外科中男女均可发病,统计结果显示内科疾病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儿科疾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外科疾病无性别差异。儿科疾病学龄前发病较少,集中在6到12周岁之间。内科与妇科疾病的发病人群则集中在中青年阶段,其中妇科21岁以下发病较少。外科疾病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内科、妇科与儿科疾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在冬季的发病较少,而外科疾病则一般在秋冬季易患。内科、妇科与儿科疾病均有情志刺激而发病的情况,且因此病程较长,常超过半年。在诊断指标方面,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均有情志不舒、失眠等症状的发生,外科则以皮肤痉痒、皮疹等皮肤病症状为特点。舌脉象以舌质红或淡,薄白苔,脉弦为主。用药方面,原方三味药用量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变化灵活,内科、妇科和外科常用量范围较大,儿科较之小些。加味药一般以补虚、安神、清热之品为多,其中儿科常加入平肝息风药,而外科则加入祛风湿药。在疾病的分布方面,内科、妇科和儿科均以情志类疾病为主,如郁证、脏躁、惊风之类,而外科则以皮肤疾病为多。

曾天德[7](2010)在《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规律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志,是精神与情志的合称。中医学对于神志病证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前人留下的治法方药至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相比于西方哲学而言,中国哲学自古就有心物不分的特点,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理论也发展得较为成熟,值得我们不断地发掘与弘扬。得益于《黄帝内经》构建的形神合一理论,仲景形成了从形治神的治疗思路。本研究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研究:病证规律、症状分类、治疗思想;(2)经方研究:百合类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类方、栀子豉汤,以及合方。第二部分回溯了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根源,包括以下内容:(1)中华文化的形神合一观:神的内涵、精气神的关系、神的划分与发生部位;(2)中医学的形神并治观:神的疾病、神病的诊察与治疗。第三部分概述了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概要,包括以下内容:(1)仲景辨神思想概要:神志症状包括心烦、懊憹、嗜卧、欲寐、躁扰、失眠、谵语、惊狂,以及杂症和杂病;病机包括阳气的亏虚、恢复、郁滞,化热后的热盛、热结、津伤,以及气虚、阴虚、水饮、蛔厥等;(2)仲景治神思想概要:治法包括通阳、解郁、清热、开结、温阳、滋阴、补气、定志法,药物包括桂枝、吴茱萸、柴胡、半夏、黄芩、石膏、栀子、大黄、干姜、附子、地黄、阿胶、甘草、人参、龙骨、牡蛎。很明显,两方面的内容存在密切关系。第四部分分析了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的后世影响,内容包括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张介宾的神志病证治疗思想,以及它们与仲景学说的关系。

张闳运[8](2010)在《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起居失常、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本论文之内容共分为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三个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其分为两个单元,综述一为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之研究现况,针对甘麦大枣汤的出处与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临床治疗应用做了详细整理与论述。综述二则是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进展,从认识亚健康状态,到亚健康状态的鉴别与诊断,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治疗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探讨,第一个段落我们整理叙述传统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第二个段落则是针对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希望藉由客观的评估方式,了解亚健康状态者在服用甘麦大枣汤之后对于其健康促进及生活质量提升上是否具有正向的影响?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横断性之实验型研究设计,以方便取样,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法检测分析,个案以随机分派方式分为治疗组(甘麦大枣汤治疗组)与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为期四周、每天服用甘麦大枣汤浓缩科学中药粉末三次,每次5克,对照组接受为期四周、每天服用淀粉安慰剂粉末三次,每次5克。两组个案分别在给予介入措施前、第二周及第四周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台湾简明版(WHOQOL-BREF台湾版)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经由以上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如下:两组个案在”生理健康范畴”方面,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交互作用存在,达统计上显着差异(F=5.022,P<0.001)意即治疗组个案因甘麦大枣汤治疗介入后第二周,第四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个案有逐渐增加趋势,表示其生理健康范畴生活质量有提升的趋势。两组个案在“心理范畴”方面,组问及时间变化趋势有交互作用存在,达统计上显着差异(F=7.668,P<0.001)。意即治疗组个案因甘麦大枣汤介入治疗后第二周、第四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个案有逐渐增加趋势,表示其心理范畴生活质量有提升的趋势。两组个案在”社会关系范畴”方面,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交互作用存在,达统计上显着差异(F=2.899,P<0.001)。意即治疗组个案因甘麦大枣汤介入治疗后第二周、第四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个案有逐渐增加趋势,表示其社会关系范畴生活质量有提升的趋势。两组个案在”环境范畴”方面,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交互作用存在,达统计上显着差异(F=3.589,P<0.001)。意即治疗组个案因甘麦大枣汤介入治疗后第二周、第四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个案有逐渐增加趋势,表示其环境范畴生活质量有提升的趋势。两组个案在”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交互作用存在,达统计上显着差异(F=6.458,P<0.001))。意即治疗组个案因甘麦大枣汤介入治疗后第二周、第四周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个案有逐渐增加趋势,表示其整体生活质量有提升的趋势。整体而言,个案因甘麦大枣汤介入治疗四周后,治疗组四大范畴: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范畴及整体生活质量之得分,皆明显比前测增加,且趋势显着;而在对照组个案则增减互见,变化量小且趋势并不明显。因此由本研究结果可得知甘麦大枣汤具有增进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及整体生活质量的功效,在健康促进及疾病之预防保健上具有正向之意义。

郑水庆[9](2007)在《百合知母汤抗抑郁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百合病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其临床表现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有较明显的相似之处。百合知母汤为治疗百合病的方药之一,由百合和知母两味药组成。本课题系统研究了百合知母汤的化学成分,鉴定22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百合知母汤中分离得到。针对其富含的甾体皂苷,确定了总皂苷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并建立了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小鼠尾悬挂、大鼠强迫游泳和慢性应激模型,对百合知母汤和总皂苷的抗抑郁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百合知母总皂苷是百合知母汤抗抑郁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百合知母总皂苷抗抑郁作用很有可能与其增加脑内神经递质、逆转HPA轴功能亢进等有关。本课题阐明了经典方百合知母汤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其抗抑郁有效部位总皂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抗抑郁药物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王晓燕,王允生[10](2005)在《癔病的中医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明显的精神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 ,主要为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意识状态改变 ,而症状的产生无器质性基础”的理论 ,将癔病 (Hysteria)辨证分类为肝郁气滞、痰火内炽、心脾两虚、肺失宣肃、心肾不交、肝胃虚寒及阳明腑实等类型 ,并对癔病性呕吐、失音、癔病盲、晕厥、抽搐、瘫痪、木僵及功能障碍等的中医药治疗做一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癔病 ,特别是针灸的应用 ,具有疗效确切、奏效迅速及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 ,值得深入探讨 ,加强研究

二、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病性瘫痪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病性瘫痪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四逆散的文献汇考
    1 四逆散的来源
    2 四逆散的条文
    3 四逆散的组成和用法
    4 方药物研究
        4.1 柴胡的研究
        4.2 枳实的研究
        4.3 白芍的论述
        4.4 甘草的论述
    5 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的论述
        5.1 宋金元时期
        5.2 明清及民国时期
        5.3 现代伤寒家
    6《伤寒论》四逆散组成考
    7 现代药理研究
        7.1 柴胡的现代药理研究
        7.2 白芍的现代药理研究
        7.3 枳实的现代药理研究
        7.4 甘草的现代药理研究
        7.5 四逆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部分 四逆散证治规律探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思路
        1.2 研究资料
        1.2.1 资料的收集范围
        1.2.2 资料的收集标准
        1.2.3 资料的收集规范
        1.3 统计方法
        1.3.1 频数统计
        1.3.2 关键词统计分析法
        1.3.3 黄金分割法
    2 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
        2.1 性别、年龄
        2.1.1 性别
        2.1.2 年龄
        2.2 发病季节
        2.3 病因
        2.4 病程
        2.5 舌象
        2.5.1 舌质
        2.5.2 舌苔
        2.6 舌形
        2.7 脉象
        2.8 症状
        2.9 用药规律
        2.9.1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剂量统计
        2.9.2 加味药物统计
        2.10 服药剂数统计
        2.11 疾病谱
        2.11.1 中医疾病谱
        2.11.2 西医疾病谱
        2.12 病案赏析
        2.13 小结
        2.1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浅议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呼吸系统疾病
2 消化系统疾病
3 精神系统疾病
4 内分泌系统疾病

(3)经方解郁文献及临床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伤寒杂病论》中郁证的概念内涵探讨
    1《伤寒杂病论》中郁证的渊源
    2《伤寒杂病论》中郁证的概念内涵
    3 后世至现代中医学郁证概念内涵认识
        3.1 隋唐宋时期
        3.2 金元时期
        3.3 明清时期
        3.4 现代认识
    4 郁证中常见的病因病机
        4.1 病因
        4.2 病机
第二节 郁证的经方方证文献研究与应用分析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太阳病篇的解郁经方
        3.2 阳明病篇的解郁经方
        3.3 少阳病篇的解郁经方
        3.4 少阴病篇的解郁经方
        3.5 厥阴病篇的解郁经方
        3.6 杂病中的解郁经方
第三节 讨论
    1 经方解郁中的病理观
    2 郁证的经方病机分类总结
        2.1 郁闭型
        2.2 气逆型
        2.3 血热互结型
        2.4 枢机不利型
        2.5 营卫不调型
        2.6 阳虚型
        2.7 阴虚型
        2.8 寒热错杂型
    3 解郁经方中的“八法”
        3.1 汗法
        3.2 吐法
        3.3 下法
        3.4 和法
        3.5 温法
        3.6 清法
        3.7 消法
        3.8 补法
    4 解郁经方中的类方
        4.1 桂枝汤类方
        4.2 柴胡类方
    5 解郁经方中的药物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4)姜兆俊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为基本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资料研究
    (一)研究对象
        1.资料来源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病例规范化处理
    (三)研究方法
        1.病案信息采集
        2.统计方法
    (四)结果
        1.用药情况
        2.药物分类
        3.药物聚类分析
二、讨论
    (一)病因病机
        1.祖国医学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姜兆俊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气滞、血瘀、痰凝
        (2)热毒内生
    (二)辨证分型及治疗
        1.当代医家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辨证及治疗
        2.姜兆俊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为基本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
    (三)姜兆俊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特点总结
        1.疏肝解郁治其本,化痰、活血散结治其标
        2.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
        3.驱邪不忘扶正,善用黄芪
        4.抓准病机,善用古方
三、病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齐向华教授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思虑过度状态”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半夏厚朴汤古籍论疏
2 半夏厚朴汤现代探究
    2.1 半夏厚朴汤现代药理研究
    2.2 半夏厚朴汤现代应用研究
3 齐向华教授对半夏厚朴汤应用新解
    3.1 半夏厚朴汤证疑惑
    3.2 半夏厚朴汤“心理层面”新解
4 脉案举隅
    4.1 患者资料
    4.2 治疗方法及过程
    4.3 治疗结果
5 讨论
    5.1 学术态度严谨, 发前人之未发
    5.2 创新性的从心理层面论治疾病
    5.3 提出了半夏厚朴汤“心理层面”的临床应用原则

(6)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选取材料
2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规律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部分 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现代研究进展
    1 证治研究
        1.1 证治规律
        1.2 症状分类
        1.3 治疗思想
    2 经方研究
        2.1 百合类方
        2.2 酸枣仁汤
        2.3 甘麦大枣汤
        2.4 半夏厚朴汤
        2.5 四逆散
        2.6 柴胡类方
        2.7 栀子豉汤
        2.8 合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溯源
    1 中华文化的形神合一观
        1.1 解"神"
        1.2 精气神
        1.3 神之分
        1.4 神之官
    2 中医学的形神并治观
        2.1 神之病
        2.2 神之辨
        2.3 神之治
第三部分 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概要
    1 仲景辨神思想概要
        1.1 心烦
        1.2 懊憹
        1.3 嗜卧
        1.4 欲寐
        1.5 躁扰
        1.6 失眠
        1.7 谵语
        1.8 惊狂
        1.9 杂症
        1.10 杂病
    2 仲景治神思想概要
        2.1 通阳法
        2.2 解郁法
        2.3 清热法
        2.4 开结法
        2.5 温阳法
        2.6 滋阴法
        2.7 补气法
        2.8 定志法
第四部分 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思想泛流
    1 刘完素神志病证诊治思想
    2 张从正神志病证诊治思想
    3 李东垣神志病证诊治思想
    4 朱丹溪神志病证诊治思想
    5 张介宾神志病证诊治思想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8)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 内科疾病
        1.1 脏躁
        1.2 癔病
        1.3 癫痫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
        1.5 失眠
        1.6 便秘
        1.7 肠易激综合征
        1.8 心血管神经症
        1.9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
        1.10 顽固性老年皮肤瘙痒症
        2 妇科疾病
        2.1 更年期综合症
        3 儿科疾病
        3.1 小儿神经性尿频
        3.2 小儿多动症
        3.3 小儿夜行症
        3.4 儿童恐怖症
        3.5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 亚健康状态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进展
        1 认识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鉴别诊断
        2.1 健康的定义
        2.2 亚健康的成因
        2.3 亚健康的鉴别诊断
        3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
        4 亚健康状态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证论治理论
        1.2 中医预防亚健康的机制
        1.3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理与治疗
    2 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探讨
第三部分 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一般数据
        2.3 亚健康状态者的选择标准
        2.4 病例纳入标准
        2.5 病例排除标准
        2.6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药物来源
        3.2 治疗方法
        3.3 问卷量表评分方式
        3.4 统计学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一般临床数据
        4.2 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5 研究结果
    6 安全性分析
    7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国人健康量表(Chinese Health Questionaire,CHQ-12)
    附录二:台湾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使用授权书
    附录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
    附录四:WHOQOL-BREF的范畴及层面架构
    附录五:WHOQOL-BREF问卷的题目内容、所属的范畴/层面、量尺类型、题目正反向性质
致谢
个人简历

(9)百合知母汤抗抑郁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百合知母汤的研究概况
    二、天然药物抗抑郁作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百合病与抑郁症关系探析
    一、病名释义
    二、病因病机
    三、证治特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百合知母汤的物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百合知母汤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第三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的纯化工艺
    第四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百合知母汤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第一节 百合知母汤和百合知母总皂苷对行为绝望鼠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
    第二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第三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第四节 百合知母总皂苷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浆CORT和 ACTH 的影响
    第五节 百合知母汤的毒理学研究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附图
致谢

(10)癔病的中医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1.1 肝郁气滞型:
    1.2 痰火内炽型:
    1.3 心脾两虚型:
    1.4 肺失宣肃型:
    1.5 心肾不交型:
    1.6 肝胃虚寒型:
    1.7 阳明腑实型:
2 对症施治
    2.1 癔病性呕吐:
    2.2 癔病性失音:
    2.3 癔病盲:
    2.4 癔病性晕厥:
    2.5 癔病性抽搐:
    2.6 癔病性瘫痪:
    2.7 癔病性木僵:
    2.8 癔病性功能障碍:
3 综合治疗
4 结语

四、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癔病性瘫痪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逆散的证治规律研究[D]. 王茂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2]浅议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J]. 道日娜,哈申其木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7)
  • [3]经方解郁文献及临床运用探讨[D]. 邢如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姜兆俊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为基本方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D]. 辛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齐向华教授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思虑过度状态”新探[J]. 吴慧慧,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9)
  • [6]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吴晓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7)
  • [7]仲景学说之神志病证诊治规律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研究[D]. 曾天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 [8]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 张闳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9]百合知母汤抗抑郁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郑水庆.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 [10]癔病的中医药治疗[J]. 王晓燕,王允生. 光明中医, 2005(02)

标签:;  ;  ;  ;  ;  

半夏厚朴汤治疗癔症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