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

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

一、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1)在《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文中研究说明系统梳理2020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发表论文、出版专着、举办学术会议,以及科研项目立项等情况,有重点地回顾了年度学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面向"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瞻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图书馆危机管理与服务的大讨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关于图书馆价值理念的新思考、新技术条件下的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

武帅[2](2021)在《科学研究前沿主题识别 ——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文中指出

赵婕[3](2021)在《江西省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分析:研究规模、质量、力量与主题的发展变迁》文中认为

王芳[4](2021)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指出在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可以说,可视化是图书情报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法与方向。随着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可视化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对可视化发展的整体研究还比较少,这不利于研究人员了解可视化技术与方法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演化特征。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与可视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通过限定学科类别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档案及博物馆”确保研究对象是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文献,以“可视化”为主要检索词进行主题、篇名、关键词的检索,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得本论文的1784篇研究文献。提取1784篇文献的分析单元,例如发文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并对相关单元进行清洗、整理以及合并同义词,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高频词分析法、共现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分析法等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相关成果文献的时空分布、主体以及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借助Citespace和Ucinet软件将研究结果进行知识图谱呈现并对图谱进行详细分析。经研究发现,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的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1.自可视化相关研究诞生以来发文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文献主要刊载于本领域专业期刊上,《情报科学》、《现代情报》发文量最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南京大学是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机构。3.武汉大学的赵蓉英和邱均平教授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人物。4.作者、机构之间合作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5.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可视化方法与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利用可视化方法对热点主题的研究等方面,有以图书情报领域自身的研究为重点,向计算机技术化发展转变的态势。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图书情报的研究人员在之后的研究中提供参考,使可视化技术在以后的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发展。

栾庆玲[5](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融合服务框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赵泽天[6](2021)在《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馆藏发展政策能够不断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了《高校图书馆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等文件来指导高校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教育部对县级以上的公告图书馆评估的过程中将馆藏发展政策作为了评价指标之一,但是能公开获取到的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文本并不多。本文从各种渠道一共获得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地区的馆藏发展政策25份,通过对其中的文本内容以及目前馆藏发展政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发现了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然后进一步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为我国其它图书馆制定馆藏发展政策以及馆藏发展政策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吴雅威[7](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齐彤彤[8](2020)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科服务是在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和信息环境下,采取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以知识服务为主体,向特定的机构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从以往的文献资源服务转变为专人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这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一大变革,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学科服务建设工作,多数院校的学科服务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情报服务、北京大学的学科态势分析服务等。但与此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在学科服务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如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学科服务内容层次较浅、学科服务平台访问互动量低等。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助力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已成为图书馆界和科研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调研和电话访谈对这42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状况展开调研,分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地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厘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概述,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状况,以及用户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展开调研,通过归纳总结、SPSS分析对其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最后,针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高校学科服务建设及发展的对策建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为适应新服务需求、深化服务变革、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新举措。“双一流”高校拥有充足的经费与丰富的资源做支撑,其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国内高校学科服务建设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总结“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启示,以期为其它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郭瑞[9](2020)在《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作为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高校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的高校智库评价有助于检视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问题,为高校智库的发展诊断号脉,明确标准及树立标杆,推动我国高校智库的良性互动及整体实力提升。我国对高校智库的评价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评价主体单一及多元评价主体合作的缺失、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及共识度较低、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待完善等问题制约了高校智库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亟待完善高校智库评价及其体系精准把脉我国高校智库发展问题。2014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评价提出“改进科研评价”的指示。2015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推动高校智库的发展完善、学科优势发挥、管理体制改革及整体水平提升。以上文件为完善高校智库评价提供了顶层设计。本文在此背景下,立足于公共管理学、教育评估学,结合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构建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挖掘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理论工具分析其制约完善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框架下将科学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作为高校智库评价要素维度中的“序参量”,协同、整合高校智库评价中其他要素,共同促进高校智库评价问题的解决。最后基于建构的指标体系,抽样选取18所典型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来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提升高校智库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由绪论、四章、结束语六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研究的立意和主旨。详细梳理学界对智库评价及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现状,对本文的核心概念高校智库、智库评价、高校智库评价的内涵进行解释和界定。阐述本文运用的理论分析工具治理理论及第四代评估理论。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和价值取向。第一章,详细阐述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和理论分析框架。首先,对高校智库评价涵括的主体维度、客体维度、工具维度、指标维度、结果维度等进行阐述。其次,通过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来搭建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高校智库评价制度环境的诱导、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及解析进行详细论述。理论分析框架的搭建为下文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二章,本部分设计调查方案,探求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及相关机理。首先,对问卷设计、抽样方案、样本数据等进行阐述分析。其次,探求高校智库评价各维度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各个要素维度间的“耦合”关系。通过要素维度的相关分析发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程度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程度影响较大,说明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能促进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共识性;评价工具中评价方式方法对评价指标科学程度的影响最大;评价制度完善程度对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和评价结果公信影响都较大;评价程序的完善对评价结果的公信影响较大,但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影响较小。最后,本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挖掘高校智库评价面临的诸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及科学性有待提升、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评价结果应用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制约其完善的机理。第三章,基于第二章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及内在机理分析结合理论工具的指导,提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科学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遵循《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中“改进科研评价”的政策导向及梳理智库评价、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关注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同行评议、高校智库、民众及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价值诉求,完善评价工具的情况下,结合高校智库的功能和特征建构而成。其次,阐述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初始集、问卷设计及相关描述性统计。复次,通过问卷调查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取舍进行筛选、因子分析技术修正指标结构并对其进行赋权。最后,论述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及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基于第三章构建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抽样选取18所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制定评估表,详细说明评估标准及评分细则。分析18所高校智库的评价结果,挖掘样本高校智库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提出高校智库提升的策略路径。结束语,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归纳,对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的应用,工具理性的完善,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主客体诉求等进行总结和回顾。最后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展望未来高校智库评价研究可能的研究焦点。本文的创新主要如下:1、基于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建构高校智库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界较多运用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市场理论、公民参与理论、组织有效性理论来分析高校智库评价。本文运用治理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搭建高校智库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体系,对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和要件进行详细论述,将高校智库评价看做是评价主体维度、评价客体维度、评价指标维度、评价工具维度、评价结果维度等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分析要素维度间的关系,基于治理理论中“序参量”对其他要素的协同、整合,决定系统的演变甚至结果的功能,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作为高校智库评价中的“序参量”协同、整合其他要素维度,来发现和解决高校智库评价中的问题,以期探究高校智库评价系统的完善。2、研究视角及研究途径的创新。学界对高校智库评价的研究多关注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其他要素维度的研究和探讨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量化方式理性认知高校智库评价要素维度间的相关关系,探究评价主体维度、评价客体维度、评价工具维度、评价结果维度等,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构建的影响,挖掘各要素维度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制约完善的内在机理,以期达到显示、描述和推断被研究对象特征、趋势和规律性的相关目的,进而来论证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多维性和系统性,为高校智库评价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这在当前的高校智库评价研究中较少出现。3、基于治理理论和第四代评估理论尊重、识别多元评价主体价值倾向,完善高校智库评价工具理性的导向下,建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基于单一评价主体的价值倾向而建立,而智库对于政府及社会影响程度的评判话语权实质应掌握在“用户手中”,“决策用户”的认可程度决定其价值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尝试聚焦高校智库的用户主体如政府、媒体、社会公众、利益相关方,潜在评价主体中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机构乃至高校智库本身等,他们对高校智库评价的价值理念,结合高校智库的功能和特征,建构涵括“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智库的对外合作交流情况、智库的组织情况”等共34个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集,通过因子分析技术的修正,最终确定了涵括“智库投入及平台建设因子、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因子、智库合作和对外交流因子、智库学术生产能力因子”五个一级评价指标及29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而得的定量指标结构能够回应高校智库的各项功能,为衡量高校智库各项影响力的实现提供可供参考的维度。为完善评价方式,经过问卷调查的筛选确定11个定性指标集来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4、系统分析高校智库评价结果、总结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往高校智库评价研究多关注评价结果的排名,较少关注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及探讨。本文通过科学抽样对18所高校智库进行实证评估,分析样本高校智库在基础建设、运营管理、影响力实现等方面的情况,挖掘出样本高校智库在实体化建设及内部组织管理不完善,高校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的实现程度较低,高校智库学科间的协同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并参考评价指标提出:深化高校智库的实体化建设,完善高校智库的支撑体系;完善高校智库成果发布与转化机制,提升高校智库政府及社会影响力;从学科、项目、人员等方面深化高校智库的协同,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等对策和建议。

钱敏[10](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面向“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瞻思考
2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发图书馆危机管理与服务的大讨论
3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关于图书馆价值理念的新思考
4 新技术条件下的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
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6 结语

(4)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2.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2.3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可视化
        2.1.1 可视化的含义
        2.1.2 可视化的发展阶段
        2.1.3 图书情报领域中可视化研究的内涵
    2.2 共词分析方法理论
        2.2.1 共词分析的基本原理
        2.2.2 共词分析的基本方法
    2.3 知识图谱理论
        2.3.1 知识图谱的概念
        2.3.2 知识图谱的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选取与研究工具
    3.1 数据选取
        3.1.1 来源数据库的选取
        3.1.2 数据的选取标准
    3.2 主要研究工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时空分布分析
    4.1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时间分布
    4.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空间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主体分析
    5.1 文献作者及作者合着情况分析
    5.2 文献发文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5.3 高被引文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分析
    6.1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6.2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内容的聚类分析
        6.2.1 聚类1: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方法
        6.2.2 聚类2: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的研究工具
        6.2.3 聚类3:可视化技术实现
        6.2.4 聚类4:可视化应用的主题热点
    6.3 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演进趋势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议
第8章 结语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概述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相关概念
        一、馆藏发展
        二、馆藏建设
        三、馆藏发展政策
        四、数字馆藏发展政策
    第二节 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目的和作用
        一、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保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三、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第三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和制定方式
        一、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原则
        二、馆藏发展政策的制定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和特点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体例结构
        一、政策说明
        二、馆藏分析政策
        三、特色馆藏政策
        四、馆藏获取政策
        五、馆藏维护政策
        六、共建共享政策
    第二节 馆藏发展政策的特点
        一、系统连续性
        二、相对稳定性
        三、整体性
        四、开放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历程和现状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发展阶段
        一、局部研究和探索阶段
        二、系统性研究和理论丰富阶段
        三、探索和政策制定阶段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的现状调查
        一、政策说明现状调查
        二、馆藏分析现状调查
        三、馆藏获取现状调查
        四、馆藏维护现状调查
        五、共建共享现状调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化馆藏规划
        二、操作性不强
        三、缺少政策修订相关规定
        四、读者意见处理
        五、对共建共享不够重视
    第二节 我国馆藏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较少
        二、高校馆缺乏学校层面的支持
        三、公共馆缺乏区域性的统筹
        四、馆藏资源购置经费高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策略
    第一节 强化理论实践与行业引导作用
        一、强化理论实践
        二、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评估标准
        三、强化行业协会宣传监督作用
    第二节 完善馆藏发展政策内容
        一、发展馆藏特色
        二、明确馆藏目标
        三、增强馆藏政策的操作性
        四、加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1.2.4 评述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库
        2.1.2 智慧服务
        2.1.3 智慧数据服务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管理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3.1.3 结果分析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4.2.1 图情机构主体
        4.2.2 智慧数据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4.3.1 数据多源性
        4.3.2 技术智能性
        4.3.3 服务场景化
    4.4 案例分析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5.2.2 智库需求感知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5.2.4 智能化推荐
        5.2.5 案例分析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3.1 智库活动层
        5.3.2 嵌入层
        5.3.3 融合层
        5.3.4 服务层
        5.3.5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6.1.1 智库特征识别
        6.1.2 智库需求确定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6.3 多源数据融合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1 场景化服务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7.5.3 评价指标优化
        7.5.4 评价指标赋权
    7.6 实证研究
        7.6.1 研究方法
        7.6.2 数据分析
        7.6.3 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8)“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相关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2.1.1 学科馆员的内涵
        2.1.2 学科馆员的发展历程
    2.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2.2.1 学科服务的内涵
        2.2.2 学科服务的特点
        2.2.3 学科服务的作用
    2.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内涵、类型及作用
        2.3.1 学科服务平台的内涵
        2.3.2 学科服务平台的主要类型
        2.3.3 学科服务平台的主要作用
第3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现状调研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对象与范围
        3.1.2 调研的主要内容
        3.1.3 调研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3.2 调研结果分析
        3.2.1 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制度建设情况
        3.2.2 学科服务方式与内容的开展情况
        3.2.3 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
    3.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用户满意度调研
第4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效及问题
    4.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成效
        4.1.1 加大了学科馆员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4.1.2 拓展了多维学科服务的模式
        4.1.3 加强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4.1.4 增强了学科服务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作用
    4.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学科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4.2.2 学科服务团队整合度不高
        4.2.3 学科服务内容层次有待拓展
        4.2.4 学科服务平台应用程度较低
第5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学科服务“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
    5.2 提升学科服务团队的综合素养
    5.3 深化学科服务方式与内容建设
    5.4 加大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的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
附录 B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与聚焦
        (二)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的发展与聚焦
        (三) 研究文献评述及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三、核心概念
        (一) 高校智库
        (二) 高校智库评价的内涵
    四、理论分析工具
        (一) 治理理论及其应用阐述
        (二) 第四代评估理论及其应用阐述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创新
        (三) 本研究的价值取向
第一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及理论分析框架
    一、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与制度环境
        (一) 高校智库评价的要素维度
        (二) 高校智库评价的制度环境
    二、理论分析框架构建的前提
        (一) 制度环境的诱导
        (二) 治理主体协作的动力和基础
        (三) 治理主体的多元诉求和资源互赖
        (四) 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存在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与解析
        (一) 高校智库评价分析框架的构建
        (二) 高校智库评价分析框架的解析
第二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审视
    一、调研方案设计
        (一) 高校智库评价现状的问卷设计
        (二) 抽样方案与样本规模的估计
        (三) 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收集
    二、数据分析
        (一)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二)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三) 要素维度的相关关系
    三、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表征
        (一) 高校智库评价主体单一,降低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性
        (二) 对高校智库分类评价不完善,降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程度
        (三) 评价工具理性不完善,降低评价过程的公信力
        (四) 评价结果应用不完善,降低评价功能的有效性
    四、制约高校智库评价完善的内在机理
        (一) 多元评价主体协同与合作的缺失
        (二) 评价偏好不一致,价值冲突与价值均衡共存
        (三) 制度规范的缺失,弱化智库评价的共识性
        (四) 信息不对称,降低评价结果的科学及共享
第三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一、响应式聚焦,树立高校智库评价导向
        (一) 关注多元评价主体价值诉求
        (二) 完善评价工具理性
        (三) 遵循指标体系多维性及动态发展的规律
    二、确定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一) 系统原则
        (二) 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及特殊指标互为补充的原则
        (三) 简明性原则
        (四) 可操作性原则
        (五)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三、指标体系初始集设置的阐释和说明
        (一) 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二) 定量指标体系初始集的设置
        (三) 定性指标体系初始集的设置
    四、指标体系的问卷设计及相关描述性统计
        (一) 指标体系的问卷设计
        (二) 相关描述性统计
    五、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一) 因子分析
        (二) 定量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
        (三) 定量指标体系的修正
        (四) 定量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五) 定性指标体系的筛选
    六、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及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一) 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回应
        (二)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高校智库评价的实证评估
    一、评估标准的制定
        (一) 评估表的制定
        (二) 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
    二、基于18所高校智库的数据采集
        (一) 样本容量
        (二) 样本选取
        (三)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三、评估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一) 总分及一级指标得分分析
        (二) 二级指标得分分析
        (三) 三级指标得分分析
    四、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及提升的策略路径
        (一) 高校智库面临的问题
        (二) 高校智库提升的策略路径
结束语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智库评价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的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
后记

(10)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贡献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2.1.1 馆员培养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1.3 服务研究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2.2.1 馆员培养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2.3 服务研究
        2.2.3.1 社会化服务
        2.2.3.2 校内服务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3.1 数据及工具
        3.1.1 数据选择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3.2 发文量情况
    3.3 机构情况
    3.4 作者情况
        3.4.1 作者分布情况
        3.4.2 作者合作情况
    3.5 研究内容情况
        3.5.1 关键词分析
        3.5.1.1 频率分析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3.5.1.4 突现分析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3.5.3.1 阅读推广
        3.5.3.2 资源服务
        3.5.3.3 读者服务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J]. 李丹.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06)
  • [2]科学研究前沿主题识别 ——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D]. 武帅.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3]江西省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分析:研究规模、质量、力量与主题的发展变迁[D]. 赵婕. 南昌大学, 2021
  • [4]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可视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王芳.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融合服务框架研究[D]. 栾庆玲. 南昌大学, 2021
  • [6]我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研究[D]. 赵泽天.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7]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8]“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D]. 齐彤彤. 湘潭大学, 2020(02)
  • [9]中国高校智库评价研究[D]. 郭瑞.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标签:;  ;  

图书情报工作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