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

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

一、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嘉华,李雨萌,凌翰,惠竹梅[1](2021)在《2,4-表油菜素内酯对多菌灵处理下葡萄抗氧化代谢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2 a生葡萄盆栽苗为试材,研究喷施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多菌灵(CBD)处理下葡萄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含量、抗氧化物质(GSH和AsA)、抗氧化酶(CAT、POD、GR)活性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CK(清水)、稀释800倍CBD、0.3 mg·L-1 EBR+稀释800倍CB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BD处理使葡萄叶片H2O2、MDA和O■含量显着升高,平均比对照分别升高50.09%、35.58%、60.06%;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GSH、As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CBD处理使葡萄叶片抗氧化酶CAT、POD、GR的活性显着增强,平均比对照分别升高24.17%、63.51%、8.44%。与单独CBD处理相比,EBR+CBD处理使葡萄叶片H2O2、MDA、O■含量显着降低,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降低18.49%、14.44%、17.55%;同时使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显着升高,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升高5.46%、24.92%;EBR+CBD处理使葡萄叶片抗氧化酶CAT、GR的活性显着增强,平均比单独CBD处理分别高17.15%和5.33%,但对POD活性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0.3 mg·L-1外源EBR可能通过提高葡萄植株还原型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CAT、GR活性来降低植株内源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缓解农药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可作为预处理试剂在生产中应用。

管冠,郭等等,李倩磊,姚锋先,刘桂东[2](2021)在《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文中认为赣南地区是我国脐橙主产区,脐橙产业已经成为赣南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传统清耕果园土壤退化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脐橙产业的发展。采用生草盆栽试验,以裸露土壤为对照,比较各生草处理的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及根系生长状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相比裸露土壤,无分隔处理SC4和尼龙袋分隔处理SC3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脐橙根系生长发育、微生物数量、AWCD值和Shanon-Wiener、PD-Whole-tree指数,且尼龙袋分隔处理SC3中独有的OTU数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生草栽培有利于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及脐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牛倩[3](2021)在《不同栽培区域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生理及品质特性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王红力[4](2021)在《四种生物农药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玉米提·玉素甫,程云霞,吴慧[5](2021)在《不同规格栽培盆对观赏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筛选出适合观赏辣椒植株生长的栽培盆规格。以"簇生彩椒"为研究对象,将椰糠、蛭石、珍珠岩按1∶1∶1体积比配成的复合基质作为栽培基质,以栽培盆体积为单因素,共设5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盆规格对观赏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簇生彩椒的生长过程中,株高、最大叶面积、株幅、真叶数,根体积等指标与根域容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栽培基质体积为6 L,上口直径为26.9 cm,下口直径为17.5 cm,高度为22.9 cm时,簇生彩椒的苗株生长、果实产量、果实品质达到最优。

张乐[6](2021)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互叶白千层矮化效应研究》文中认为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的常绿灌木,原产于澳大利亚沿海地区,并于1992年引种至我国广东省。其树型整齐,树冠浓密蓬松,是优良的功能性景观树种资源。因其枝叶所散发的芳香气味具有驱虫驱蚊、净化空气的功效,因而发展盆栽互叶百千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论文以松油醇-4型互叶白千层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利用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分别设置3个浓度梯度,对盆栽互叶白千层进行矮化处理。通过观察矮化后互叶白千层的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而探究不同浓度的三种生长延缓剂对互叶白千层的矮化效应及内在影响机制,为互叶白千层矮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PP333和S3307可使互叶白千层株高明显降低,茎秆增粗。2000 mg-L-1的PP333对株高的抑制作用最明显。2000 mg·L-1的PP333和100 mg·L-1的S3307处理对茎秆增粗效果最为明显。各浓度植物生长延缓剂均可显着抑制植株新枝的伸长,且均随各植物生长延缓剂浓度的增高而减小,3000 mg·L-1 CCC处理后新枝伸长量最小,比CK减少了53.75%。CCC可显着增强互叶白千层形态指标间相关性。(2)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可使互叶白千层幼苗叶片的叶厚、上表皮、下表皮、上栅栏组织、下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肉的厚度增加,海绵组织的增幅尤为明显。在2000 mg·L-1的PP333处理下增幅最显着,使互叶白千层幼苗叶片的叶、上表皮、下表皮、上栅栏组织、下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肉的厚度分别比CK增加了 26.38%、22.27%、10.03%、13.16%、11.67%、75.91%和22.75%。(3)不同浓度的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可使盆栽互叶白千层叶片中Ch1a、Ch1 b、叶绿素总量Chl(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PP333和CCC处理后,各光合色素含量随施药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S3307处理后,各色素浓度随施用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互叶白千层叶绿素总量均与内源激素IAA、GA和ZT呈正相关,与ABA呈负相关,这说明内源激素IAA、GA和ZT含量的提高可促进互叶白千层叶绿素的合成。(4)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均可使互叶白千层体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得到显着的提升,其中100 mg·L-1的S3307的效果最明显。在不同浓度延缓剂处理下,互叶白千层的MDA含量整体上随时间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2000 mg·L-1的PP333和100 mg·L-1的S3307对降低互叶白千层MDA的含量效果最好。(5)叶面喷施PP333、S3307和CCC均可使互叶白千层的SOD、CAT和POD活性提高,且在同种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作用下,互叶白千层叶片内的SOD、CAT和POD的活性的变化规律一致。100 mg·L-1的S3307处理对盆栽互叶白千层抗氧化酶的活性的提升最为显着。高浓度的CCC比低浓度对抗氧化酶的活性提升的效果好。(6)叶片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总体上可以使植株叶片内IAA、GA、ZT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IAA、GA和ZT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ABA与IAA、GA、ZT呈负相关。同时,处理后可明显降低GA/ABA、IAA/ABA、ZT/ABA、(IAA+GA)/ABA和(IAA+GA+ZT)/ABA的比值,其中2000 mg·L-1的PP333处理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最为明显。(7)在PP333处理下,ZT是株高调控的主要因素,ZT含量的降低是互叶白千层株高矮化的关键;茎粗主要受GA调控,GA含量的下降导致茎秆增粗;IAA和GA是可溶性蛋白的主要调控激素。在S3307处理下,互叶白千层的营养生长受到内源激素ZT和IAA共同调控。IAA、ZT和ABA是互叶白千层茎粗的主要调控激素,IAA和ZT含量的降低和ABA含量的增高是茎秆增粗的关键;S3307加强了抗氧化酶POD与GA和ABA相互作用,进而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在CCC作用下,互叶白千层株高、茎粗以及新枝长主要由生理指标POD的活性来调控,而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不显着。综合分析,三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互叶白千层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PP333、S3307、CCC。2000 mg-L-1的PP333矮化效果最佳,处理后所得盆栽互叶白千层矮化效果最为理想,株型紧凑,叶色增绿,大大提高了盆栽互叶白千层的抗逆性及观赏价值。

吴鑫泉[7](2021)在《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河西走廊气候生态条件下,为了解决戈壁建造日光温室需要“客土”回填而对原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一问题,保障当地日光温室桃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一年生的油桃品种‘中农金辉’为试验材料,株行距为0.9 m×2 m,设计135 L、225 L、360 L和576 L限根体积(root restriction volume,RV)处理(RV135、RV225、RV360和RV576)和1440 L对照(CK),在限根处理第4年的果实成熟期(4~5月)测定日光温室油桃树体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在限根处理第5年的花芽形成期(7~8月)测定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养分,同时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参数;探讨戈壁日光温室油桃限根栽培生长机理,研究根域环境的变化;以期筛选最优的限根栽培体积,既能保证油桃的正常生长结果,又能减少客土用量,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与CK相比,RV135和RV225处理的树体干径和新梢长度均显着减小;RV360处理的树体干径显着减小,新梢长度差异不显着;RV576处理树体干径和新梢长度均差异不显着。2.与CK相比,RV360和RV576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无显着差异;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32.34%和25.52%。中午(14:00)RV135和RV225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着降低,胞间CO2浓度(Ci)显着升高。光合日变化曲线中,RV360和RV576处理下Pn、Tr和Ci与CK无明显变化,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17.3%和13.2%,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18.6%和10.7%。3.与CK相比,限根处理油桃叶片的OJIP曲线J-I相荧光值大幅降低;中午相对可变荧光差值(ΔVt)在K相小于0,且RV135和RV225的相对可变荧光差值(ΔVt)均显着降低。RV360和RV576的荧光参数与CK差异不显着;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显着下降,综合性能参数PItotal分别比CK降低34.9%和27.1%。4.与CK相比,RV360和RV576处理的单果重、产量和品质均无显着差异,产量在55.7 t·ha-1以上;而RV135和RV225处理的单果重分别降低了31.24%、18.23%,产量降低了23.14%、14.89%。5.与CK相比,RV360处理对根系分泌物影响较小,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在低于360 L的限根处理下,苯甲酸、香草酸、对香豆酸等化感物质显着增加,根系活力和土壤酶活性下降。6.与CK相比,限根处理下细菌数量减少,虽然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的总数量下降,有益微生物的比例下降,开始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7.与CK相比,RV360处理下土壤p H和土壤养分无明显变化;而在小于360 L的限根处理下,全氮、全磷、全钾均显着增加,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显着下降,分别比CK下降了4.26%~7.70%、15.19%~21.52%和29.61%~38.74%。综上所述,360 L是适宜的限根栽培体积,在保证戈壁日光温室油桃正常生长和稳产的前提下,可使客土量减少75.0%,从而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崔佳佳[8](2021)在《两种典型化感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及微生物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属于甘肃省特有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之一,由于兰州百合种植区域分布的有限性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兰州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自毒物质的积累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外源施加DBP和2,4-DTBP两种自毒物质(前期研究证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是兰州百合根系分泌物的主要自毒物质),研究了不同浓度DBP和2,4-DTBP胁迫下,兰州百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防御途径、渗透调节途径等的变化,明确两种典型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及氧化胁迫的作用机制,并且重点通过BIOLOG微平板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兰州百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两种典型自毒物质导致兰州百合鳞茎发育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探讨两种典型自毒物质在百合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于揭示自毒物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化感效应及自毒物质介导后土壤微生态失衡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析两种典型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理生化及微生态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在不同浓度DBP和2,4-DTBP处理下,两种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发育(株高、根长和地下部干物质重等)影响显着,但DBP和2,4-DTBP对不同指标的影响因浓度和自毒物质种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总体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高浓度DBP(5.0 m M)和2,4-DTBP(2.0 m M)处理下,兰州百合的株高、茎粗和根长表现出明显的自毒作用,较对照相比均显着下降,最高分别下降39.65%和24.42%、19.75%和40.16%、45.88%和52.27%。两种典型自毒物质显着降低鳞茎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兰州百合的化感响应指数(RI)发现,DBP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大,说明自毒胁迫可能导致兰州百合根部生长受阻,进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显着降低兰州百合采收部位鳞茎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量。同时,在不同浓度DBP和2,4-DTBP处理下,两种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的品质影响显着,兰州百合总糖含量显着下降,粗纤维含量最高增幅达41.06%。两种自毒物质均使兰州百合根部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受阻,导致兰州百合生物量降低和品质下降。自毒胁迫通过降低植株保护酶活性引起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损伤。在DBP和2,4-DTBP处理下,兰州百合叶片中O2-和H2O2含量显着增加,说明两种自毒物质造成O2-和H2O2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导致叶片中O2-和H2O2过量积累,引起抗氧化酶系统的紊乱,出现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也会调动抗氧化酶系统发生变化,兰州百合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及抗坏血酸(As 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均在自毒物质的影响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自毒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相关。其中,活性氧的变化最终会导致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增加,造成膜质过氧化和兰州百合叶片膜系统破坏,高浓度DBP(5.0 m M)和2,4-DTBP(2.0 m M)处理下MDA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7.19%和50.67%。DBP和2,4-DTBP也显着影响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脯氨酸含量在自毒物质处理下显着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下降,可溶性糖含量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后降。DBP和2,4-DTBP改变兰州百合生理代谢及膜系统的稳定性,可能是兰州百合生长和发育受阻的原因之一。在DBP和2,4-DTBP两种自毒物质的影响下,兰州百合土壤环境变化复杂,这可能由于DBP和2,4-DTBP发生底物诱导,从而影响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在DBP和2,4-DTBP处理下,兰州百合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均呈现下降趋势,在DBP(5.0 m M)和2,4-DTBP(2.0 m M)处理下最高降幅分别达38.09%和33.22%、55.23%和50.57%;在DBP和2,4-DTBP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在DBP(5.0 m M)和2,4-DTBP(2.0 m M)处理下分别增加32.42%和50.46%;而其他几种土壤酶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酶活性变化最终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变化。在两种自毒物质作用下,微生物量氮(MBN)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而微生物量碳(MBC)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MBC和MBN互相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在DBP处理下,MBC与β-葡萄糖苷酶)(BG)、脲酶和纤维素水解酶(CBH)蔗糖酶呈显着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显着负相关;MBN与BG、CBH、NAG和蔗糖酶呈显着正相关。在2,4-DTBP处理下,MBC与脲酶、NAG、多酚氧化酶、CBH、NAG和蔗糖酶呈显着正相关;MBN与蔗糖酶和NAG呈显着正相关。大多数酶活性的降低限制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的碳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刺激土壤微生物的失活。Biolog-ECO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两种自毒物质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源代谢特征均发生显着变化。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着DBP和2,4-DTBP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自毒物质改变兰州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使微生物群落代谢发生变化,干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显着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多样性。DBP和2,4-DTBP对土壤和百合鳞茎中的微生物具有明显的自毒效应,且这种效应随浓度和自毒物质的种类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不同浓度下土壤和鳞茎中“共有”和“独有”微生物群落差异显着;真菌随着自毒物质浓度增加而增加,细菌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DBP(5.0 m M)和2,4-DTBP(2.0 m M)促进土壤和鳞茎中病原真菌类的产生,镰刀菌属和子囊菌属对DBP和2,4-DTBP的响应最为明显,且和自毒物质浓度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分别对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和鳞茎中微生物进行RDA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丰度、组成和多样性均与酶活性具有相关性。土壤中微生物变化较植株中更快。典型自毒物质DBP和2,4-DTBP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系统,间接改变了兰州百合鳞茎中的微生物群落;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兰州百合品质和产量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联分析,得到自毒物质造成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毒物质不断积累,造成兰州百合植株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通过氧化应激、渗透胁迫等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最终造成百合品质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微生态结构恶化,刺激土壤微生物区系某些病原菌的增殖,使致病菌不断积累,进而侵染宿主植物,诱导鳞茎中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发生变化。由此推测根系受到自毒物质作用后,细胞膜系统被破坏,使病害更易于侵入植株,进而导致兰州百合品质和产量下降。这对了解兰州百合长期连作过程中自毒与障碍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张玉豪[9](2021)在《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理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红豆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缓慢,种群竞争力和再生能力弱,又由于近些年野生红豆杉遭到人类大肆采伐,致使野生红豆杉濒临灭绝。水分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子之一,探究出适合红豆杉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对红豆杉的人工驯化栽培和种质资源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于2019年3-8月份和2020年6-11月份,以5年生太行红豆杉盆栽幼苗为研究对象,将盆栽中滴灌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基质势下限分别控制在-10 k Pa(W1)、-20 k Pa(W2)、-30 k Pa(W3)、-40 k Pa(W4)和-50 k Pa(W5),研究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土壤基质势对滴灌红豆杉幼苗生理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究出适合红豆杉生长的土壤基质势范围,为红豆杉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基质势显着影响了红豆杉的光合特性,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红豆杉叶片气孔导度降低,蒸腾速率下降,且W5显着降低了红豆杉幼苗的光合能力。2019-2020两年度内,W2显着提升了红豆杉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两年度内W2叶片Pn和Pnmax均达到最大值,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同时,W2提升了红豆杉叶片的Rd,增大了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光的利用范围,且叶片气孔导度也达到最大值,从而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将滴灌滴头正下方20 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设置为-20 k Pa有利于红豆杉光合作用的进行。(2)春季时气温较低,W4和W5红豆杉幼苗遭受了轻微干旱胁迫,叶片F0、Fm和Fv/F0降低,但仍可以通过增加热耗散的形式抵御干旱,从而使q P和ETR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夏、秋、冬季时,低土壤基质势的红豆杉仍有较强的热耗散能力,各处理红豆杉幼苗均未达到胁迫状态。夏季时降雨量增加,但红豆杉幼苗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大,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红豆杉幼苗叶片q P和ETR开始减小。秋季时降雨量依然充足,但温度开始降低,W1和W5均不利于红豆杉幼苗光合作用的进行。冬季时,温度降低且红豆杉幼苗对水分的需求较小,水分已不是限制红豆杉生长的主要因素。春、夏、秋三季时,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红豆杉光合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在这三个季度时加强红豆杉的水分管理。(3)2019-2020两个年度内W2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且显着大于W1、W4和W5。各处理红豆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019年度试验前期时虽然存在显着差异,但差异幅度较小,在2020年度试验前期时无显着差异。但到试验后期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两个年度内均在W2达到最大值,且差异显着。各处理红豆杉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两个年度试验初期时均无显着差异。但到试验后期时,两者均在W2达到最小值,且显着低于W4和W5。表明红豆杉幼苗对于短期水分亏缺有一定的抗性,但长期水分亏缺时,红豆杉生理活性降低。其中,W2有利于提升红豆杉叶片的生理活性。因此,将滴灌滴头正下方20 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设置在-20 k Pa有利于红豆杉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和生理活性的提升。(4)在2019-2020两个年度内,红豆杉叶片黄酮含量均在W3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均在试验后期在W2达到最大值。在试验期间内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红豆杉地径增长的影响无显着差异,但对红豆杉株高和冠幅的增长量影响显着,在2019-2020两个年度内,W2红豆杉株高和冠幅增长量均最大,且W2红豆杉叶面积指数的增长量显着高于W1、W4和W5。因此,将滴灌滴头正下方20 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设置在-30 k Pa有利于红豆杉叶片黄酮的积累,设置为-20k Pa有利于红豆杉叶片多糖的积累和植株的生长。

任怡璇[10](2021)在《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是常用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大面积种植。近年来,人工种植党参的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管理方法与制度不规范等因素,党参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害,病害日益严重,对种植产业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党参灰霉病(Septoria codonopsidis Ziling.)是由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制约了党参种植产业的发展。目前党参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和一些简单的农业措施,但是,随着化学药品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但使灰霉病病原菌对很多化学药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进而危害了人畜健康。因此,开发具有安全、绿色等特点的生物防控剂对党参灰霉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党参主栽区安定区、岷县和渭源县党参灰霉病发病情况的调查,探究了品种、产地、龄期和耕作制度等对党参灰霉病发病的影响,分析了病原菌种类,并从党参根际土壤和组织中筛选了对党参灰霉病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又具有促生活性的细菌菌株,经发酵条件优化后测定了菌株的防治和促生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党参品种、产地、龄期和耕作制度均会影响灰霉病发病程度,其中,渭党1号对灰霉病病原菌的抗性最好;岷县灰霉病发病程度最轻;龄期越大,党参灰霉病发病程度越严重;轮作有益于减轻灰霉病的发生程度。分子生物学鉴定进一步证明党参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2)利用稀释涂布法和组织匀浆法从3个地区的党参根际土壤和根、茎、叶中共分离纯化到61株细菌菌株。以灰葡萄孢(B.cinerea)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到对党参灰霉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抑制率>50%)的细菌15株,进一步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这15株细菌进行复筛,其中6株细菌(抑制率>50%)的无菌发酵滤液对灰霉病病原菌菌丝有抑制作用,可使菌丝畸形,其中抑制率最高的为NSW3-1,可达86.88%,其次是菌株GJW2-1,抑制率为85.76%。(3)促生活性测定发现,6株细菌均具有产IAA、铁载体和纤维素酶的能力,但菌株GJW2-1产IAA和铁载体活性最强。结合抑菌和促生活性的大小,枯草芽孢杆菌NSW3-1(Bacillus subtilis)和萎缩芽孢杆菌GJW2-1(Bacillus atrophaeus)可作为进一步筛选党参灰霉病绿色防控剂的候选菌株。(4)通过响应面法对2株拮抗促生细菌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NSW3-1和萎缩芽孢杆菌GJW2-1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为:接种量1.2%,装液量50 m L/100 m L,培养温度30℃,时间36 h,此时的活菌数最高,为282×106cfu/m L。接种量1.3%,装液量50 m L/100 m L,培养温度30℃,时间36 h,此时的活菌数最高,为358.2×106 cfu/m L。(5)室内预防和治疗盆栽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SW3-1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活菌发酵液在党参灰霉病预防和治疗试验中,防治效果均优于萎缩芽孢杆菌GJW2-1。当2株菌活菌发酵液浓度为1?106 cfu/m L时,治疗效果优于预防效果,而高浓度活菌发酵液1?107 cfu/m L和1?108 cfu/m L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6)室内促生盆栽试验表明,2株菌对党参均具有促生作用,使用灌根的方法将1?108 cfu/m L的活菌发酵液用于盆栽时的促生效果更好。细菌NSW3-1的活菌发酵液对党参株高和根长的促生作用更强,而GJW2-1的活菌发酵液则可以明显增加党参的鲜、干重,因此,GJW2-1对党参的促生作用强于NSW3-1。综上,室内防效盆栽试验和促生盆栽试验为2株细菌在田间的施用奠定了基础。

二、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2,4-表油菜素内酯对多菌灵处理下葡萄抗氧化代谢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EBR对CBD处理下葡萄叶片H2O2、MDA、O—·2含量的影响
    2.2 EBR对CBD处理下葡萄叶片GSH和AsA含量的影响
    2.3 EBR对CBD处理下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 论
    3.1 外源EBR处理降低CBD胁迫下葡萄活性氧类物质含量
    3.2 外源EBR处理提高CBD胁迫下葡萄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
    3.3 外源EBR处理提高CBD胁迫下葡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
4 结 论

(2)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盆栽试验设计
    1.2 土壤及植物根系样品的采样时间与采样方法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分析
        1.3.2 脐橙根系分析
        1.3.3 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测定
        1.3.4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测定
        1.3.5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草栽培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2.2 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的影响
    2.3 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4 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盆栽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5 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盆栽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5)不同规格栽培盆对观赏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试验材料及用具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方法
    2.5 项目指标测定
        2.5.1 物候期的观测
        2.5.2 生长指标的测定
        2.5.3 产量指标的测定
        2.5.4 品质指标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
        2.6.1 隶属函数分析
        2.6.2 权重
        2.6.3 综合评价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观赏辣椒物候期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条件下观赏辣椒植株生长的比较
    3.3 不同处理条件下观赏辣椒产量的比较
    3.4 不同处理条件下观赏辣椒果实品质的比较
    3.5 辣椒各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
    3.6 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观赏辣椒物候期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观赏辣椒植株生长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观赏辣椒产量的影响
    4.4 不同处理对观赏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4.5 辣椒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各项性状指标综合评价的影响
5 结论

(6)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互叶白千层矮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互叶白千层的研究现状
        1.1.1 互叶白千层的植物学特性
        1.1.2 互叶白千层的园艺特性及应用
        1.1.3 互叶白千层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应用与研究
        1.2.1 多效唑、烯效唑和矮壮素的概述及作用原理
        1.2.2 多效唑、烯效唑和矮壮素的应用现状
    1.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矮化的影响
        1.3.1 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影响
        1.3.2 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植物材料
        2.2.2 药剂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指标测定方法
        2.4.1 形态指标测定
        2.4.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对互叶白千层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3.1.2 对互叶白千层新枝生长的影响
        3.1.3 对互叶白千层叶部形态的影响
        3.1.4 PP333、S3307、CCC处理下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2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3.3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1 PP333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S3307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3 CCC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小结
    3.4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4.1 对互叶白千层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2 对互叶白千层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4.3 对互叶白千层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5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1 对互叶白千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5.2 对互叶白千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5.3 对互叶白千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5.4 对互叶白千层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小结
        3.5.5 PP333、S3307、CCC处理下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5.6 PP333、S3307' CCC处理下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的影响
        3.6.1 对互叶白千层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影响
        3.6.2 对互叶白千层赤霉素(GA)含量的影响
        3.6.3 对互叶白千层玉米素(ZT)含量的影响
        3.6.4 对互叶白千层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
        3.6.5 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含量比值的影响
        3.6.6 PP333、S3307、CCC处理下内源激素间相关性分析
        3.6.7 PP333、S3307、CCC处理下内源激素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
        3.6.8 PP333、S3307、CCC处理下内源激素与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形态指标的影响
        4.1.2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4.1.3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4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4.1.5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6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生理指标与形态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4.1.7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的影响
        4.1.8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与形态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4.1.9 PP333、S3307、CCC对互叶白千层内源激素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试验照片
附录B 样品保存
附录C 缩略词
致谢

(7)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背景与意义
    1.2 果树限根栽培研究进展
        1.2.1 限根栽培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2.2 限根栽培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1.2.3 限根栽培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4 限根栽培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树体生长
        2.4.2 光合特性
        2.4.3 果实产量和品质
        2.4.4 根系活力
        2.4.5 根系分泌物
        2.4.6 根域土壤环境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3.1.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3.1.2 限根处理对油桃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3.1.3 限根处理对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1.4 限根处理对树体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1.5 限根处理对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3.2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根际环境的影响
        3.2.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3.2.3 限根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4 限根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限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3 不同限根处理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际环境的综合评价
        3.3.1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3.3.2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4.1.1 限根处理油桃的树体生长特性
        4.1.2 限根处理油桃的光合特性
        4.1.3 限根处理油桃的荧光特性
        4.1.4 限根处理油桃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4.2 不同限根体积栽培对油桃根域环境的影响
        4.2.1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活力的影响
        4.2.2 限根处理对油桃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4.2.3 限根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2.4 限根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2.5 限根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3 不同限根处理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际环境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两种典型化感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及微生物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兰州百合的利用价值
    1.2 兰州百合的生长现状
    1.3 自毒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 自毒物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5 自毒化感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1.6 自毒化感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2,4-二叔丁基苯酚的自毒化感作用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设计
    2.4 技术路线
    2.5 样品采集与测定
        2.5.1 土壤基础样
        2.5.2 兰州百合植株生长指标及品质测定
        2.5.3 兰州百合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测定
        2.5.4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
        2.5.5 土壤酶活性
        2.5.6 BIOLOG-ECO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2.5.7 土壤及植物微生物多样性
    2.6 数据分析
第3章 两种自毒物质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3.1 两种自毒物质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生长特性的影响
        3.1.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株高的影响
        3.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茎粗的影响
        3.1.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长的影响
    3.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鳞茎干物质的影响
        3.2.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鳞茎鲜重增长量的影响
        3.2.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鳞茎干重的影响
    3.3 两种自毒物质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的化感作用效应指数及综合化感效应
        3.3.1 DBP对兰州百合的化感作用效应指数及综合化感效应
        3.3.2 2,4-DTBP对兰州百合的化感作用效应指数及综合化感效应
    3.4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品质的影响
        3.4.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总糖含量的影响
        3.4.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粗纤维的影响
        3.4.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淀粉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自毒物质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4.1.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H_2O_2含量的影响
        4.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O_2-含量的影响
    4.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SOD的影响
        4.2.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POD的影响
        4.2.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CAT的影响
        4.2.4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APX的影响
        4.2.5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GR的影响
    4.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4.3.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As A含量的影响
        4.3.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GSH含量的影响
    4.4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自毒物质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5.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5.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6.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1.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6.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6.1.4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6.1.5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的影响
        6.1.6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的影响
        6.1.7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的影响
    6.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6.2.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6.2.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6.3 DBP和2,4-DTBP作用下兰州百合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6.3.1 DBP和2,4-DTBP作用下兰州百合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的相关性分析
        6.3.2 DBP和2,4-DTBP作用下兰州百合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氮的相关性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7.1 基于Biolog-ECO分析DBP和2,4-DTBP对于兰州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7.1.1 DBP和2,4-DTBP对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AWCD的变化特征
        7.1.2 DBP和2,4-DTBP对根际土壤Shannon指数(H)和McIntosh指数(U)的影响
    7.2 DBP和2,4-DTBP处理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特征
    7.3 DBP和2,4-DTBP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
    7.4 高通量测序分析DBP和2,4-DTBP对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7.4.1 DBP和2,4-DTBP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7.4.1.1 DBP和2,4-DTBP对根际土壤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
        7.4.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4.1.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细菌β多样性的影响及LEfSe分析
        7.4.1.4 基于RDA分析的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
        7.4.1.5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
        7.4.1.6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4.1.7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及LEfSe分析
        7.4.1.8 基于RDA的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的影响
    7.5 高通量测序分析DBP和2,4-DTBP对于兰州百合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7.5.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7.4.1.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
        7.5.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5.1.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细菌β多样性的影响及LEfSe分析
        7.5.1.4 基于RDA分析的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细菌的影响
        7.5.1.5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真菌α多样性的影响
        7.5.1.6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7.5.1.7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及LEfSe分析
        7.5.1.8 基于RDA的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真菌的影响
    7.6 讨论
    7.7 小结
第8 章 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影响机制初步探讨
    8.1 DBP和2,4-DTBP与兰州百合百合生长指标的通径分析
    8.2 兰州百合鳞茎干重与总糖、粗纤维、淀粉含量的通径分析
    8.3 兰州百合鳞茎干重与总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通径分析
    8.4 讨论
第9 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结论
        9.1.1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生长的影响
        9.1.2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9.1.3 DBP和2,4-DTBP对兰州百合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兰州百合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9)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理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研究现状
        1.2.2 土壤基质势研究现状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指标测定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实施
        2.2.1 试验设计
        2.2.2 滴箭滴灌系统
        2.2.3 试验前准备及试验实施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红豆杉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测量
        2.3.2 红豆杉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量
        2.3.3 红豆杉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测量
        2.3.4 红豆杉幼苗药用成分黄酮和多糖含量的测量
        2.3.5 红豆杉幼苗生长指标增长量的测量
    2.4 试验期间降雨情况和土壤基质势动态特征
        2.4.1 试验期间降雨情况
        2.4.2 试验期间土壤基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3.2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4.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F0、Fm、Fv/Fm和 Fv/F0 的影响
    4.2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qP和NPQ的影响
    4.3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ETR和Y(Ⅱ)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5.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3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6.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6.2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片黄酮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7.1.2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7.1.3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7.1.4 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10)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灰霉病及其防治
        1.1.1 农业防治
        1.1.2 化学防治
        1.1.3 生物防治
    1.2 生防细菌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1.2.1 生防细菌的防治效果
        1.2.2 生防细菌的抑菌机制
    1.3 生防细菌促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生防细菌的促生效果
        1.3.2 生防细菌的促生机理
    1.4 党参灰霉病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不同因素对党参灰霉病发生的影响及病原菌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党参灰霉病田间发病调查
        2.2.2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2.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2.4 病原菌鉴定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党参灰霉病田间发病调查
        2.3.2 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2.3.3 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2.3.4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3 拮抗促生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样品
        3.2.2 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3.2.3 拮抗细菌的筛选
        3.2.4 拮抗细菌促生活性测定
        3.2.5 拮抗促生细菌的鉴定
        3.2.6 离体叶片防效测定
        3.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拮抗细菌的初筛
        3.3.2 拮抗细菌的复筛
        3.3.3 拮抗细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4 拮抗细菌的促生活性测定
        3.3.5 拮抗促生细菌的鉴定
        3.3.6 拮抗细菌对党参灰霉病的防效测定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4 生防细菌NSW3-1和GJW2-1 的发酵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最佳基础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4.3.2 单因素试验
        4.3.3 响应面结果分析
        4.3.4 最优结果预测及试验验证
        4.3.5 优化后的促生活性
        4.3.6 优化后的拮抗活性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NSW3-1和GJW2-1 防治党参灰霉病及对党参的促生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拮抗促生细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
        5.3.2 拮抗促生细菌室内盆栽促生效果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6.2.1 问题分析
        6.2.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2,4-表油菜素内酯对多菌灵处理下葡萄抗氧化代谢系统的影响[J]. 孙嘉华,李雨萌,凌翰,惠竹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05)
  • [2]生草栽培对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管冠,郭等等,李倩磊,姚锋先,刘桂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3]不同栽培区域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生理及品质特性影响[D]. 牛倩.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四种生物农药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D]. 王红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不同规格栽培盆对观赏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玉米提·玉素甫,程云霞,吴慧.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21(03)
  • [6]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互叶白千层矮化效应研究[D]. 张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7]戈壁日光温室限根栽培对油桃生长、光合特性及根域环境的影响[D]. 吴鑫泉.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8]两种典型化感自毒物质对兰州百合生长及微生物作用研究[D]. 崔佳佳.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9]滴灌土壤基质势调控对红豆杉幼苗生理特性和植株生长的影响[D]. 张玉豪.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10]党参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对党参促生作用的研究[D]. 任怡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浅谈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