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飞刀粗加工实际工作后角研究

蜗轮飞刀粗加工实际工作后角研究

一、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官运[1](2019)在《蜗轮齿面反求与数字化制造研究》文中提出蜗杆传动啮合的特殊性,传动过程容易造成蜗轮的点蚀、磨损和胶合等失效形式,对于一些无法补充配件和未知蜗轮蜗杆设计参数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失效的蜗轮进行快速精准适配。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数控加工更高的加工质量和灵活的加工方式,是进行小批量加工的趋势。采用天远拍照式三维扫描仪OKIO-B-400设备进行蜗杆副点云采集,对由点云反求重构和模拟蜗轮滚刀加工过程,得到两种蜗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使用Imageware对点云进行对齐、分割、精简等操作,采用曲线重构曲面和点云直接拟合曲面的两种方法对齿面进行重构,以点云与曲面偏差和曲面的光顺性为依据,来判别两种拟合方法的优劣,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曲线重构曲面的方法更佳。以曲线拟合曲面的方法得到蜗轮的反求曲面,在UG中完成蜗轮三维模型的建立,采用同样的方法构建蜗杆的三维模型。依据蜗杆的三维模型,对部分参数进行修改得到蜗轮滚刀的模型,在UG中使用VB程序对滚刀模型进行控制,实现自动模拟蜗轮滚刀加工蜗轮毛坯的过程,得到由蜗轮滚刀包络而成的蜗轮模型。在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中,对由两种方法创建的蜗轮而装配的蜗杆副,分别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在两种不同工况下进行蜗杆副的传动误差和接触力的仿真分析,可以发现由点云反求得到的蜗轮组成的蜗杆副,在两种工况下蜗杆副传动误差的波动幅值和接触力的值较小,但传动误差和接触力的波动较大。使用UG的加工模块,对由点云反求得到的蜗轮进行粗铣、半精铣和精铣的数控加工走刀轨迹进行规划,通过后处理器输出蜗轮数控加工的NC程序代码。在VERICUT中构建蜗轮加工的机床模型,模拟仿真蜗轮的实际加工过程,对蜗轮的NC数控加工程序进行验证。采用3轴数控机床完成对蜗轮的实际加工,在改装的车床上对原装蜗轮和反求蜗轮分别进行滚检试验,两者的接触印痕基本一致,验证了由点云反求得到的蜗轮模型方法的可行性。

姚莉[2](2018)在《凹凸弧线齿轮的设计理论与数控加工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齿轮是机械产品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而齿轮的真正普及,是从它的加工技术的发展开始。齿轮常用的加工方法有展成法和仿形法。齿轮加工方法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齿轮设计理论的发展。线齿轮是一种新型齿轮,在前期研究中用于微小传动领域。本文研究是将线齿轮拓展到中小功率(500W5kW)常规传动,主要内容涉及新型线齿轮的设计理论和加工方法。这对线齿轮理论及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凹凸弧线齿轮机构,它适用于中小尺寸(20200mm)的常规动力传动领域。首先,建立了凹凸弧线齿轮的设计理论;然后,研究了基于四轴加工中心的凹凸弧线齿轮数控加工方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铣削加工方法,为凹凸弧线齿轮专用数控机床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现有数控机床进行改造,加工出凹凸弧线齿轮并进行运动学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专用数控加工方法是正确的,改装机床可达到预期的加工目标。具体地,本文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研究建立了凹凸弧线齿轮的设计理论。根据相交轴线齿轮的啮合理论,推导了凹凸弧线齿轮的主、从动接触线和辅助齿形线的方程,建立了凹凸弧线齿轮齿廓的方程,并且建立了凹凸弧线齿轮的参数化设计公式和准则。并通过运用Pro/E软件装配和运动学仿真,设计出凹凸弧线齿轮。通过模拟运动学实验,验证了凹凸弧线齿轮参数化设计公式的正确性。2.研究了凹凸弧线齿轮的通用数控加工方法。通过对现有通用数控技术的研究,分析使用通用数控技术加工凹凸弧线齿轮的可行性,提出了凹凸弧线齿轮的通用数控加工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成功加工出凹凸弧线齿轮样件。3.研究提出了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加工方法。根据凹凸弧线齿轮的啮合原理,结合凹凸弧线齿轮主、从动轮的结构特征,研究建立了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铣削加工方法。4.研制了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铣床。根据本文研究建立的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加工理论,提出了立式专用数控机床结构方案和卧式专用数控机床结构方案。结合凹凸弧线齿轮的齿廓特征,给出凹凸弧线齿轮专用铣刀齿廓的设计方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按照立式专用数控机床结构方案改造现有四轴立式加工中心。使用改造后的机床加工得到凹凸弧线齿轮样件。最后通过加工耗时对比,运动仿真和粗糙度测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线齿轮专用数控机床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张学成,聂建辉[3](2011)在《双导程直线接触偏置蜗杆传动Ⅱ——齿面切削加工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渐开线齿形双导程偏置蜗轮副,为了推导出各种加工方法的机床运动关系,研究了渐开线齿形双导程偏置蜗轮副的特点、齿面形成原理以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渐开线齿形双导程偏置蜗轮副的工作齿面都是渐开螺旋面;渐开螺旋齿面可以视为平面内的直线段的平行运动与基圆柱的回转运动合成的运动轨迹,据此提出了渐开线齿形锥蜗轮副齿面铣削加工方法;渐开螺旋齿面也可以是平面渐开线沿基圆柱上的螺旋线做螺旋运动而形成的,据此可以用数控车削方法实现齿面加工;渐开螺旋齿面亦可以是一条直线绕基圆锥做纯滚动运动而形成的,据此可以用飞刀滚切方法实现齿面加工.

朱肖虎[4](2011)在《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优化设计及制造》文中研究表明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作为一种新型传动方式,相较于普通圆柱蜗杆副,由于啮合齿数多、接触质量高、润滑条件好等特性,从而具有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开展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研究,对促进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侧重于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参数优化设计及其加工制造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空间几何原理和齿面啮合理论为基础,根据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理论,建立了蜗杆副齿面模型,对蜗杆齿宽、干涉界线和油膜厚度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油膜厚度最大和接触线分布最优为目标,考虑避免蜗杆齿顶变尖和根切的约束条件,选择蜗杆喉部分度圆直径系数、主基圆直径系数和成型面倾角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满足实际加工要求的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验证。以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啮合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机床研发技术,设计制造了蜗杆副加工设备,包括专用车床和磨床,以研制的专用加工机床为基础,对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进行了加工工艺和流程的设计,并进行了实际试样加工。搭建了蜗杆减速器实验平台,对优化前后的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在传动效率、噪声、油池温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效果。

温淑花,张学良[5](2004)在《飞刀切向反向进给加工蜗轮工作后角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避免飞刀加工蜗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加工抗刀现象并保证蜗轮齿面的加工质量 ,须控制飞刀左、右侧刃的实际工作后角不致过小。根据理论分析 ,给出了飞刀切向反向进给加工蜗轮时飞刀左、右侧刃工作后角的计算方法 ,并用实际算例说明所给方法的正确性。

温淑花,倪润堂[6](2002)在《飞刀径向进给加工蜗轮工作后角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避免飞刀径向进给加工蜗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切削抗刀现象并保证蜗轮齿面的加工质量,必须使飞刀左右侧刃的实际工作后角不致过小。文中提出了考虑径向进给速度时飞刀左右侧刃工作后角的计算方法,实际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温淑花,张学良[7](2002)在《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文中提出飞刀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大模数蜗轮的加工中。为了避免飞刀加工蜗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加工抗刀现象并保证蜗轮齿面的加工质量 ,必须控制飞刀左右侧刃的实际工作后角不致过小。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当飞刀径向进给粗加工蜗轮时飞刀左右侧刃工作后角的计算方法 ,并用实际算例进行了验证

阎长罡[8](2000)在《奇点共轭理论与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原理与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共轭曲面原理的奇点共轭理论,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对新型奇点共轭传动-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文中将共轭的界限归结于共轭的奇异问题框架之下,在研究一类界限、二类界限的基础上,对更深层次的奇异-奇点共轭问题作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给出奇点共轭的基本条件及奇解点曲线或奇异解存在的二阶必要条件;作为本文的特色之一,提出研究啮合函数性质及其结构特征的映射方法,给出映射空间的概念,在映射空间内可将抽象的共轭基本要素通过形象直观的几何图形表示出来,并为奇点共轭的深入认识创造便利条件;利用映射空间,证明得到了奇点共轭的基本定理,指出奇点共轭的充要条件为特征函数可以配成等于零的完全平方式,该基本定理对本文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奇点共轭理论的工程实现方面,文中明确指出二次包络是获得奇点共轭的有效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满足特定的运动几何条件下,一次包络即可获得奇点共轭。在这一重要观点指导下,着重对一次包络实现奇点共轭的可能途径作了深入探讨,证明了母面为双曲法向圆弧曲面及渐开线螺旋面均可在一次包络条件下获得奇点共轭,并由此演化出两种新的奇点共轭传动类型:双曲法向圆弧曲面蜗杆传动及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其中后者为本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 利用现代微分几何学的活动标架方法对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连续可微条件下,共轭条件、一、二类界限条件,奇解点条件及诱导曲率的仿真描述,建立了与传统理论既相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数字仿真原理新体系。数字仿真方法将共轭曲面问题归结为数学规划问题,可以应用数字化手段直接描述共轭过程。考虑到标杆函数的重要地位,文中着重对标杆函数的性质与共轭曲面基本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接触域的仿真确定方法。 综合利用仿真方法与解析手段,对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啮合面、一类界限、蜗杆齿面构成、仿真接触线及仿真接触域等运动几何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关结论为此种新型蜗杆副的设计与加工提供了重要基础,并且显示出数字仿真方法在研究复杂共轭曲面问题时所具有的特殊功效。 基于0“渐开线包络蜗杆的传动原理,给出其具体的设计方法,使该新型传动副的设计成为可能;提出依托于滚齿机的三种加工方案及“分步走”的工艺路线,既符合蜗杆的啮合原理又兼顾获得良好的切削性能,有效地解决了蜗杆的加工问题;最后对蜗杆进行了切削实验并对蜗杆减速器样机进行了运转实验。总结来说,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接触域,并且运转平稳、对误差的敏度低、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可望在大中型传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蜗轮齿面反求与数字化制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逆向工程与数控加工仿真概述
        1.2.1 逆向工程概述
        1.2.2 数控加工技术
        1.2.3 数控加工仿真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蜗杆副点云数据的采集
    2.1 点云数据的采集技术
        2.1.1 接触式测量方法
        2.1.2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2.2 蜗杆副点云的采集过程
        2.2.1 采用的设备
        2.2.2 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3 蜗杆副点云的采集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蜗轮齿面重构方法研究
    3.1 点云的预处理
        3.1.1 点云对齐
        3.1.2 点云分割
        3.1.3 数据去噪与精简
    3.2 曲面重构方法的研究
        3.2.1 曲线和曲面重构技术
        3.2.2 曲线重构曲面
        3.2.3 点云直接拟合曲面
        3.2.4 重构曲面的对比与评定
    3.3 蜗轮蜗杆三维模型的建立
        3.3.1 基准坐标系原点对齐
        3.3.2 蜗轮模型的构建
        3.3.3 蜗杆模型的构建
    3.4 模拟蜗轮加工反求蜗轮模型
        3.4.1 蜗轮滚刀的制作
        3.4.2 模拟蜗轮滚刀加工毛坯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蜗杆副的传动误差和接触力仿真
    4.1 动力学仿真概述
        4.1.1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4.1.2 RecurDyn软件介绍
        4.1.3 RecurDyn的递归和接触算法
    4.2 蜗杆副虚拟样机模型构建
        4.2.1 模型的导入
        4.2.2 添加蜗轮蜗杆间的约束
        4.2.3 虚拟样机仿真参数设置
        4.2.4 虚拟样机模型的验证
    4.3 基于RecurDyn的蜗杆副仿真对比
        4.3.1 齿轮的啮合传动误差理论
        4.3.2 传动误差和接触力的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蜗轮的数字化加工
    5.1 蜗轮的数控加工编程
        5.1.1 加工工艺的分析
        5.1.2 CAM加工步骤
        5.1.3 生成NC加工程序
    5.2 蜗轮加工仿真模拟
        5.2.1 机床模型建立
        5.2.2 建立刀具
        5.2.3 加载NC程序
        5.2.4 蜗轮齿面加工仿真
    5.3 蜗轮的数控加工实验
    5.4 滚检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凹凸弧线齿轮的设计理论与数控加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齿轮的发展简史
        1.2.2 齿轮的研究现状
        1.2.3 线齿轮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一种凹凸弧线齿轮设计理论
    2.1 引言
    2.2 凹凸弧线齿轮参数化设计
        2.2.1 主动线齿轮的参数化设计
        2.2.2 从动线齿轮的参数化设计
    2.3 凹凸弧线齿轮副的齿廓参数优化
        2.3.1 不干涉条件
        2.3.2 坐标变换
        2.3.3 从动线齿轮主齿面方程
        2.3.4 参数优化
    2.4 设计实例
        2.4.1 运动仿真实例
        2.4.2 设计实例的3D打印样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凹凸弧线齿轮通用数控加工方法
    3.1 引言
    3.2 通用数控加工方法简要分析
        3.2.1 数控加工工艺规划
        3.2.2 数控加工方法选择
    3.3 凹凸弧线齿轮通用数控加工方案设计
        3.3.1 主动线齿轮通用数控加工方案设计
        3.3.2 从动线齿轮通用数控加工方案设计
    3.4 加工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凹凸弧线齿轮专用数控加工方法
    4.1 引言
    4.2 凹凸弧线齿轮的结构及加工原理
        4.2.1 主动线齿轮的结构及加工原理
        4.2.2 基于空间曲线啮合原理的从动齿轮加工方法
        4.2.3 从动线齿轮的结构及加工原理
    4.3 凹凸弧线齿轮的专用数控加工方法
        4.3.1 主动线齿轮的专用数控加工方法
        4.3.2 从动线齿轮的专用数控加工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凹凸弧线齿轮专用数控铣床
    5.1 引言
    5.2 凹凸弧线齿轮专用数控机床结构方案
        5.2.1 立式专用数控机床方案
        5.2.2 卧式专用数控机床方案
        5.2.3 卧式专用数控机床运动链
        5.2.4 改装后的专用数控机床
    5.3 凹凸弧线齿轮专用铣刀
        5.3.1 凹形廓成型铣刀
        5.3.2 凸形廓成形铣刀
    5.4 凹凸弧线齿轮的加工及实验
        5.4.1 凹凸弧线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5.4.2 凹凸弧线齿轮的加工
        5.4.3 线齿轮减速器试验台
        5.4.4 凹凸弧线齿轮的运动学实验
    5.5 本章小结
本文成果、创新点与展望
    本文成果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双导程直线接触偏置蜗杆传动Ⅱ——齿面切削加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导程偏置蜗杆传动副特点与渐开螺旋面形成方法
2 齿面铣削运动分析
3 飞刀滚削加工
4 数控车削加工
5 结论

(4)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优化设计及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环面蜗杆副的分类和特点
    1.3 环面蜗杆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环面蜗杆副传动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
        1.3.2 环面蜗杆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传动性能研究
    2.1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坐标系选择和坐标变换
    2.2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建模
        2.2.1 双锥面环面蜗杆的建模
        2.2.2 双锥面二次包络蜗轮的建模
    2.3 双锥面包络环面蜗杆齿宽的计算
    2.4 双锥面包络环面蜗杆干涉界线分析
    2.5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润滑条件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优化模型
    3.1 优化参数的选择
    3.2 优化目标的选择
        3.2.1 最小油膜厚度
        3.2.2 接触线分布范围
    3.3 约束条件的选择
        3.3.1 避免环面蜗杆根切
        3.3.2 避免蜗杆齿顶变尖
    3.4 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5 本章小结
4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制造
    4.1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专用加工设备的研制
    4.2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加工
    4.3 本章小结
5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实验
    5.1 环面蜗杆副试验平台的搭建
    5.2 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本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飞刀径向进给加工蜗轮工作后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飞刀径向进给粗加工蜗轮时的工作后角计算
3 分析计算实例

(7)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加工原理与特点
3 飞刀加工蜗轮的工作后角计算
4 计算实例
5 结论

(8)奇点共轭理论与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原理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论文的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评述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共轭曲面原理基础
    第一节 回转运动群及圆矢量函数
    第二节 研究曲面的标架方法
    第三节 共轭曲面的基本方程
    第四节 共轭曲面的求解
    第五节 诱导曲率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奇点共轭理论
    第一节 隐函数的存在性与函数的奇异性
    第二节 共轭的两类界限与奇点共轭
    第三节 奇点共轭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共轭曲面原理的映射空间
    第五节 奇点共轭的基本定理
    第六节 二次包络与奇点共轭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次包络条件下奇点共轭的理论与实现
    第一节 P、Q、R为线性函数时的奇点共轭条件式
    第二节 双曲法向圆弧曲面蜗杆的啮合原理
    第三节 共轭齿面的构成
    第四节 可展面的奇点共轭条件式
    第五节 可获得一次包络奇点共轭的定倾可展面方程的确定
    第六节 渐开线螺旋面奇点共轭的映射空间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
    第一节 共轭过程的数字仿真模型
    第二节 标杆函数的存在性及最小条件
    第三节 共轭的界限
    第四节 标杆函数的性质与共轭曲面基本特征的关系
    第五节 接触域的仿真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运动几何学特性分析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啮合面
    第三节 蜗杆廓面方程
    第四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啮合过程的数字仿真
    第五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齿面构成的数字分析
    第六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仿真接触域分析
    第七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总体性能评价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设计、工艺分析及样机实验
    第一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几何设计
    第二节 蜗轮的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第三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的齿面加工原理分析
    第四节 车刀刃的切削角度分析
    第五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的切削实验
    第六节 0°渐开线包络蜗杆减速器样机的运转实验与实验结果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Ⅰ
附录Ⅱ

四、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蜗轮齿面反求与数字化制造研究[D]. 李官运. 河南科技大学, 2019(12)
  • [2]凹凸弧线齿轮的设计理论与数控加工方法[D]. 姚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3]双导程直线接触偏置蜗杆传动Ⅱ——齿面切削加工方法[J]. 张学成,聂建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04)
  • [4]双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优化设计及制造[D]. 朱肖虎. 浙江大学, 2011(07)
  • [5]飞刀切向反向进给加工蜗轮工作后角分析[J]. 温淑花,张学良. 农业机械学报, 2004(06)
  • [6]飞刀径向进给加工蜗轮工作后角分析[J]. 温淑花,倪润堂. 机械工程师, 2002(04)
  • [7]飞刀粗加工蜗轮时实际工作后角的研究[J]. 温淑花,张学良.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2(01)
  • [8]奇点共轭理论与0~°渐开线包络蜗杆传动的原理与技术[D]. 阎长罡. 大连理工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蜗轮飞刀粗加工实际工作后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