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钡对氧化钙固硫的作用

硝酸钡对氧化钙固硫的作用

一、Role of barium nitrate on the sulfur fixation of calcium oxide(论文文献综述)

候帅奇[1](2020)在《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工业用水大幅增加,工业废水也成为许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水的有效利用及废水处理已成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重点。而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海水利用成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制浆造纸、电力、石化等均属于大耗水工业,且已有部分领域应用海水,但多为冷却用水,海水利用率不高。另外,应用最广的海水淡化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难以处理与利用,并且制浆造纸同样会产生高盐废水。所以,本文以海水等高浓盐水为蒸煮介质,研究了麦秆的碱法制浆工艺,及海水制浆黑液的资源化利用。首先,本文对麦秆的海水制浆工艺进行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用碱量15%,液比1:5,最高反应温度155oC,升温及保温时间分别为90 min和30min。紧接着,探究了盐分对麦秆碱法制浆的作用机理,得出结论如下:盐分不利于脱木素反应的进行,若盐含量过高,脱木素反应会提前停止,且成浆组成及纤维分布也会受其影响。然后,本文对麦秆及杨木的海水制浆黑液进行性能研究。结论如下: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海水制浆会导致黑液灰分增加,固含量也随之增加,相较于淡水制浆,麦秆及杨木的黑液灰分分别增加1.88%及2.82%,且固含量分别增加1.79%及2.11%;同时,海水会使黑液粘度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性下降,且固含量越高影响越大,而当黑液温度较低(草浆<55oC,木浆<90oC)时,海水制浆黑液粘度始终低于淡水的,且固含量越高,温度越低,两种介质黑液的粘度差越大。最后,本文对黑液的资源化利用进行探究。结论如下:Ca(OH)2沉淀法除硅和Friedel’s盐法除氯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脱除率均在70%以上),但因添加大量Ca(OH)2,近三分之一的碱木素被脱除;另外,利用黑液中碱木素的表面活性,成功制备出性能较好的水性液体防尘涂料,用于防尘固沙,组成配比如下:质量比(微晶纤维素:黑液:AKD乳液:CMC:PAE:H2O)=1.2:7.2:14.5:1:6:70,且添加了海水浆黑液的涂料比普通黑液的效果更好,能稳定固沙两周以上。

李军[2](2018)在《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Geopolymer,GP)是一种基于[SiO4]和[A1O4]-单体、离子团或低聚体缩聚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新型胶凝材料,其表现出介于水泥、玻璃、陶瓷、金属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之间的性质,因此受到建筑建材从业者的特别关注。更重要的是,GP材料原料来源广,既可使用天然资源,也可使用工矿业大宗铝硅酸盐质废弃物;其硅铝聚合结构低温形成(100 ℃),无需水泥熟料或玻璃/陶瓷的高温过程,能耗和CO2排放低;其组成、结构与天然铝硅酸盐质沸石、岩石以及人造铝硅酸盐质玻璃、陶瓷的相似性,使其不仅可作为人造岩石、沸石或陶瓷前驱体,而且具有天然的地质相容性和可再生循环性;其性能表现优于或与传统胶凝材料相当。可见,GP材料具有显着的生态、绿色、循环特质。尽管如此,当前GP材料形成过程、结构、性能与组成设计的关系研究结论矛盾较多、争议较大。因此,本论文重点针对其组成设计与结构、结构演化和特性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计算模拟研究了组成设计中的Si/Al对缩聚反应过程和凝胶相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其结构形成过程中Si-Al混杂缩聚优先于Si-Si缩聚反应进行,且低Si/Al体系缩聚反应自发进行;GP凝胶更趋向于向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发展,这与架状硅酸盐结构相似。提取Si/Al和M/Al(M=Li、Na、K、Rb、Cs....,碱金属离子)为GP材料组成设计的两大关键因素,实验研究了 Na-GP和K-GP体系的反应过程,发现缩聚反应阶段滞后、反应速率相对较低、持续时间长;碱金属离子类型、M/Al、Si/Al和反应温度等会影响反应速率和进度;高M/A1、低Si/Al体系反应速率更快且有自发沸石化现象,其不适于在相对较高温度进行反应;无论是Na-GP或是K-GP,均表现为介孔特性,进一步证明了其“类沸石”结构。此外,研究了水热条件下GP结构演化,发现Na-GP结构沸石化转变倾向更为明显,该体系特别适用于直接制备自支撑块体沸石或沸石型材;K-GP体系具有优良的水热稳定性,其在水热条件下凝胶沸石化转变趋势较小,因此更适合于作为胶凝材料使用。基于对GP组成设计与其形成过程、结构、结构演化的关系研究,从胶凝材料应用角度着手,研究了 GP材料胶砂工作性和长期力学性能,表明GP胶砂具有高早强、高强特性,且通过调节M/Al、Si/Al、养护方式、水胶比和碱金属离子复合激发可有效调控其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尽管如此,高M/Al、低Si/Al体系1年力学性能出现退化或增长幅度过低问题,这可能引起建筑结构安全隐患,因此GP作为胶凝材料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关键因素调控。基于GP组成、结构、性能与铯榴石基铝硅酸盐质岩石、陶瓷、沸石材料的相似性,考虑铯榴石在放射性废物固化、高级功能陶瓷和高温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引入了GP设计和制备思想,系统研究了 Cs-GP组成、结构及其铯榴石转化,证明了 Cs-GP及其铯榴石对Cs的优异选择性和晶格固化性,这使得铯榴石基陶瓷及137Cs陶瓷固化体的低温制备成为可能;尽管如此,对于复杂离子组成的真实放射性废物,Cs-GP低温固化会引起Cs离子盐析,仍需对其进行高温铯榴石陶瓷化。同时,拓展研究了铯榴石基粉体材料的水热合成,获得了亚微米级介孔结构铯沸石实心球和空心球,这将为其高温催化、吸附过滤或微纳反应器应用提供良好的借鉴。

蒋小青[3](2016)在《二氧化硫复习课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来进行复习.将大量的基础知识进行有序整理,实现学生在知识、方法和能力上的提升.教学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以观念建构为先导,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将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强还原性、弱氧化性等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蔡雷[4](2016)在《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腐蚀防护材料对于延长其服役寿命,提升其结构性能具有突出的作用。寻找一种性能良好的水泥基材料防腐剂是近年来工程应用中的热点。本文在研究MK对水泥性能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MK基砂浆混凝土抗硫酸侵蚀防腐剂,并重点对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MK具有一定的加速水泥凝结硬化,增加砂浆稠度,提高胶砂力学性能,改善胶砂的抗渗、抗干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是一种良好的增加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的矿物掺和料,其最佳掺量在8%左右。2.通过对砂浆的抗蚀系数进行研究表明:硬脂酸钙、碳酸钡、碳酸锂、柠檬酸钠、乳胶粉和消泡剂等化学添加剂均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有所帮助,其中柠檬酸钠具有缓凝作用对水泥基材料的凝结时间影响较大,乳胶粉的引气作用降低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复掺消泡剂可以减小这种作用。这两种化学添加剂不太适宜用作防腐剂的组分。3.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一种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其最佳配比为:MK掺量8%左右,BaCO3掺量1.0%左右,硬脂酸钙掺量0.5%左右,li2CO3掺量0.01%左右。4.对制备出的防腐剂按国家级行业标准进行性能测试可知,本研究制备出的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性能优良,达到或超过行业和国家标准,可作为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防腐的可靠添加剂,其与粉煤灰复合后效果更佳。5.利用XRD和SEM这两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防腐剂各组分在水泥基材料中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aCO3能够与侵入水泥石中的SO42-反应生成高度不溶的BaSO4,从而抑制钙矾石(AFt)和CaSO4的生成。Li2CO3能够抑制水泥中钙矾石中的生成,促进水泥中CaSO4向低膨胀性产物转变,因此能提高水泥石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硬脂酸钙能够有效阻碍侵蚀液与水泥石的接触,同时还能抑制Ca(OH)2的析出,阻碍侵入水泥石中的SO42-与Ca(OH)2反应,从而减少钙矾石和CaSO4的生成。MK能够密实水泥石结构,并通过反应消耗部分Ca(OH)2,使得水泥石中抗侵蚀性能较差的Ca(OH)2的含量大大降低。

王明[5](2015)在《铝厂赤泥脱碱固硫制备烧结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赤泥是炼铝工业的废料。生活中对铝制品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炼铝行业的发展,赤泥的排放量日益增多。赤泥由于炼铝工艺中大量使用Na OH而显强碱性,由于铝土矿成分复杂,提炼Al2O3后的赤泥成分同样复杂,并随产地的不同而成分、含量不同,导致赤泥尚无统一高效的处理方式。目前,全球范围内一般将赤泥堆积存放,日积月累后筑磊成坝,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坝体破损坍塌,强碱性赤泥倾泻而出,污染生态环境。本论文测定了赤泥的的含水率、p H、密度等物化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多次洗脱试验研究赤泥的脱碱性能。同时,对赤泥进行固硫研究,考虑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空气流量对赤泥中硫的释放的影响,而后添加固硫剂,以及金属添加剂,探讨固硫剂以及金属添加剂对赤泥中硫的固定的影响。往原赤泥和脱碱后赤泥中添加一定量的页岩,将其制备为烧结砖,对砖体抗拆性能、冻融性能、泛霜情况等进行测定。试验结论如下:赤泥脱碱试验:(1)赤泥中Na、K总量分别为4.65%、0.32%。试验使用Ca O作为脱碱剂,其对Na+、K+的溶出率分别为55.35%、35.44%。(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赤泥脱碱的最佳条件为:赤泥粒径0.075-0.15mm、液固比为5、温度为100℃、洗脱时间2h、Ca O添加量为16%。此时,Na+、K+的溶出率分别为73.29%、52.35%。(3)经扫描电镜观测脱碱前后赤泥形貌可知,脱碱后的赤泥较脱碱前表面光滑、边缘清晰。经XRD分析,赤泥的主要成分为石榴石、方解石等。脱碱前后,赤泥中透长石(KNa)(Si3Al)O8的衍射峰减弱,并出现了钙霞石Na6Ca2Al6Si6O24(CO3)2?2H2O、珍珠云母Ca Al2(Si2Al2)O10(OH)2的衍射峰。(4)正交试验表明,对Na+的溶出度而言,影响脱碱率的因素主次为:脱碱温度>脱碱剂掺量>粒径>脱碱时间>液固比。其最佳方案为:温度为90℃、脱碱剂掺量为12%、粒径为0.6mm以上、时间为3h、液固比为4。此条件下Na+、K+溶出率分别为75.83%,56.54%。对K+的溶出度而言,影响脱碱率的因素主次为:脱碱剂掺量>脱碱温度>脱碱时间>粒径>液固比。其最佳方案为:脱碱剂掺量为12%、温度为90℃、时间为3h、液固比为4、粒径为0.075-0.15mm。该最佳试验方案Na+、K+溶出率分别为76.84%、57.38%。(5)多次洗脱试验表明,将同一份赤泥进行多次洗脱可以增大脱碱率。通过三次洗脱,Na+、K+溶出率可达90.32%、39.28%。赤泥固硫试验:(1)赤泥的全硫量为0.14%,碘酸钾对赤泥的滴定度为0.05665mg/m L。(2)在温度600℃、烧结时间60 min、空气流量0.4 m3/h的条件下,释硫率可达95.27%。(3)固硫率随着Ca O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在600℃时,空白样、0.1%Ca O、0.2%Ca O、0.3%Ca O、0.4%Ca O、0.5%Ca O的固硫率最大可达78.31%,比空白值高54.38%。在添加相同量Ca O的情况下,固硫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金属添加剂对Ca O固硫效果的促进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以Si O2和Ba(NO3)2的综合效果较好。1000℃下,添加Si O2、Ba(NO3)2的固硫率分别为53.22%、55.73%,远大于空白值38.17%。(5)添加Ca O的赤泥灼烧后XRD分析生成了Ca3Al2(Si O4)(OH)8、Al0.5Si0.75O2.25等Al-Si-O化合物,阻止了Ca SO4的分解,增大固硫率。赤泥制备烧结砖试验:赤泥烧结砖的抗拆强度随着页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20%的页岩,赤泥砖抗拆强度为5.69Mpa。经冻融后,赤泥烧结砖的质量损失最大为1.27%,冻融性能合格。石灰爆裂后赤泥砖没有增加新的裂纹。脱碱处理后赤泥烧结砖的泛霜情况优于未脱碱赤泥烧结砖。赤泥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对赤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赤泥堆积占用大量土地、潜在危害大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尝试使用脱碱和固硫的手段对赤泥进行预处理,初步探索了赤泥制备烧结砖的可行性。

丁天[6](2014)在《碳硫硅钙石结构鉴定及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碳硫硅钙石是低温硫酸盐侵蚀的产物之一,一旦发生碳硫硅钙石型侵蚀,混凝土强度最终会完全丧失,给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关于碳硫硅钙石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明确碳硫硅钙石的鉴别方法和研究碳硫硅钙石的特性,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碳硫硅钙石,对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用化学方法合成出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并用XRD,IR,Raman,SEM和EDS方法进行表征,接着探讨鉴别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的方法;然后研究外源性硫酸盐种类对碳硫硅钙石的生成影响;再通过对比钙矾石,研究碳硫硅钙石的三种特性:溶解特性、热分解特性和生长特性;最后探索抑制碳硫硅钙石生成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由于碳硫硅钙石中存在[SiO6]结构,利用IR光谱和Raman光谱进行结构鉴定是鉴别碳硫硅钙石的可行方法。由于IR光谱中的特征峰(500cm-1处)没有Raman光谱中的(658cm-1处)明显,因此Raman检测是鉴定碳硫硅钙石的较好手段。(2)微观分析、强度测试以及表观显示都表明MgSO4溶液对水泥浆体的侵蚀作用最显着,其比Na2SO4,Al2(SO4)3溶液更能促进碳硫硅钙石生成。(3)可以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出硅酸盐水泥熟料各单矿物;按一定比例把单矿物和二水石膏组合成的水泥,其性能较好,28d强度可以达到33MP。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酸盐水泥可以模拟P.O325水泥。(4)通过对比钙矾石,碳硫硅钙石的特性研究结果为:①室温下碳硫硅钙石能较好的溶解在甲醇乙二醇溶液中;在无水乙醇、正丙醇、丙酮溶液中,碳硫硅钙石溶解的较少。碳硫硅钙石能被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分解破坏。碳硫硅钙石不与碳酸钠反应,但能与硝酸钡作用。②碳硫硅钙石在70℃下可以保存一定时间,90℃下很快碳化分解,热稳定性相对较好。③不借助钙矾石,碳硫硅钙石在水泥体系中可以自己直接生成,但是过程很漫长;碳硫硅钙石的生成需要适宜的pH,净浆配液的pH越高,越不利于碳硫硅钙石的生成(如果能生成的话,那么生成速率会很慢)。(5)当粉煤灰掺量在30%左右时,能有效改善水泥石抗碳硫硅钙石型侵蚀的性能。

邢凤义[7](2014)在《燃煤添加剂的节能减排作用及配方原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资源有限,储量不断减少,而需求量却日益增加,从能源禀赋,能源供需情况,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们必须节约能源或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率来支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本文总结了燃煤添加剂的作用,助燃机理,介绍了国内燃煤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和配方原理,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构想。

陈敏[8](2013)在《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粉煤灰资源分布不均匀,除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粉煤灰资源相对丰富外,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尤其是在四川、广西、云南等西南部地区多为劣质粉煤灰,优质粉煤灰严重匮乏。目前可以供应的主要是等外灰和循环流化床灰,这些低品质粉煤灰用于混凝土生产中用量少、效果差,对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问题。本课题针对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问题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找到相容性不好的原因并探讨几种改善措施的技术效果。本文利用成分单因素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净浆流动度试验研究硫酸盐含量及种类、氧化铁含量和烧失量对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和TOC试验研究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机理,并通过一系列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试验研究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可溶性硫酸盐与难溶性硫酸盐相比对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影响更大。无水硫酸钠掺量达到3%时净浆不能流动,而二水硫酸钙掺量达到13%时流动性依然良好。氧化铁含量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当氧化铁掺量达到6%时浆体基本失去流动性。含碳量也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当掺量为3%时净浆完全失去流动性。循环流化床灰中硫酸盐和氧化铁含量过高时,能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降低zeta电位,减弱静电斥力。无水硫酸钠掺量达到3%时,聚羧酸减水剂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浓度降低24%,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48%。氧化铁掺量达到21%时,聚羧酸减水剂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浓度降低30%,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34%。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复掺氯化钙和硫化钠时,掺加循环流化床灰的混凝土坍落度明显提高,最大增幅达75mm,长期强度与同掺量二级粉煤灰相当,耐久性良好,钢筋距离混凝土表面10mm没有发生锈蚀现象。总体上看,通过循环流化床灰的改性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的循环流化床灰,减少循环流化床灰渣的大量堆放,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对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志刚,刘芳[9](2012)在《高考化学中的连续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化学命题指向明确: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连续反应由于存在的广泛性及其本身蕴含学科素养的丰富性被普遍用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本研究在对连续反应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常见连续反应进行举例,尝试在归纳基础上研究连续反应发生的一般条件,然后结合北京高考对连续反应在考试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对连续反应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白鹏[10](2012)在《低硫煤掺烧复合固硫剂炉内高温固硫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使用低硫煤时,煤燃烧过程中炉内高温固硫比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湿法烟气石灰石-石膏(WFGD)脱硫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常规的钙基固硫剂利用率低和固硫产物的高温分解导致炉内高温固硫效率较低。本文分析了多种不同固硫组分的高温固硫原理,首先在实验室水平管式电阻炉上进行了不同固硫组分和将固硫组分以一定比例用机械研磨混合法所制成的复合固硫剂的静态高温固硫实验,之后在大型(100MW)煤粉锅炉上进行了长时间的低硫煤掺烧复合固硫剂煤粉锅炉内高温固硫实验。具体分析了固硫效率、烟气中SO2浓度和灰分中SO3含量随着各固硫组分和复合固硫剂添加比例增大时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所加入的不同固硫组分和复合固硫剂对煤燃烧情况、煤灰熔融特征温度的影响。对固硫组分的研究表明:在等摩尔比加入时,钡盐和锶盐整体固硫效率高于钙基固硫组分;在等质量比时,钙基固硫组分由于可固硫摩尔数更大使固硫效率更高;无论是等摩尔比和等质量比,钡和锶的硝酸盐都高于其对应的碳酸盐。加入固硫组分的煤灰SO3含量都比空白煤灰中高。Sr(NO3)2和Ba(NO3)2都能降低煤着火点,使固定碳燃烧提前,降低煤的燃尽温度。对复合固硫剂的研究表明:在管式炉静态高温固硫实验中比在煤粉锅炉炉内高温固硫试验中的固硫效率更高。随着复合固硫剂添加比例增大,固硫效率提高,烟气中含硫量占炉前煤总硫量比例减小,灰分中含硫量占炉前煤总硫量比例加大,另外有部分的硫留在炉膛受热面上。复合固硫剂添加比例为1%时,CO浓度、飞灰与底渣含碳量都比空白阶段降低,说明促进了煤粉锅炉燃烧,使整个煤粉炉高温固硫实验阶段每吨蒸汽耗标煤量减少。加入复合固硫剂降低了煤灰熔融特征温度。

二、Role of barium nitrate on the sulfur fixation of calcium oxid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ole of barium nitrate on the sulfur fixation of calcium oxide(论文提纲范文)

(1)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文献综述
    1.1 海水的资源化利用
        1.1.1 海水利用技术研究现状
        1.1.2 我国海水资源利用现状
        1.1.3 淡化及浓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1.2 我国制浆造纸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制浆造纸行业的生产现状
        1.2.2 制浆造纸行业的用水现状
        1.2.3 制浆造纸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1.3 海水/浓盐水制浆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1.3.1 海水或浓盐水制浆的提出
        1.3.2 海水在制浆中存在的问题
        1.3.3 海水制浆可行性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海水制浆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部分
        2.3.1 标准模拟海水的配制
        2.3.2 海水制浆参数的筛选
        2.3.3 海水制浆的性能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麦秆海水制浆参数的筛选与分析
        2.4.2 海水制浆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3.黑液的性能分析及黑液回用
    3.1 引言
    3.2 实验设备及试剂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部分
        3.3.1 黑液的制备
        3.3.2 黑液的性能研究
        3.3.3 海水浆黑液处理与利用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不同介质、不同原料黑液组成分析
        3.4.2 不同介质、不同原料黑液粘度性质分析
        3.4.3 海水浆及草浆黑液的除氯、除硅研究分析
        3.4.4 水性液体防尘涂料的制备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子
    1.2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历史、进展和问题
        1.2.1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历史
        1.2.2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物材料组成及形成机理
        1.2.3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结构
        1.2.4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物材料性能及应用方向
        1.2.5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领域存在主要问题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形成过程模拟研究
    2.1 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结论
第三章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制备及反应过程研究
    3.1 实验设计及方法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检测及表征手段
        3.1.4 设计方案
    3.2 Na/Al对Na-GP形成及其结构和性能影响
        3.2.1 Na/Al对Na-GP形成过程影响
        3.2.2 Na/Al对Na-GP结构和性能影响
    3.3 Si/Al对Na-GP形成及其结构和性能影响
        3.3.1 Si/Al对Na-GP形成过程影响
        3.3.2 Si/Al对Na-GP结构和性能影响
    3.4 K/Al对K-GP形成及其结构和性能影响
        3.4.1 K/Al对K-GP形成过程影响
        3.4.2 K/Al对K-GP形成过程影响
    3.5 Si/Al对K-GP形成及其结构和性能影响
        3.5.1 Si/Al对K-GP形成影响
        3.5.2 Si/Al对K-GP结构和性能影响
    3.6 掺锂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M_(1-x)Li_x-GP)
    3.7 本章结论
第四章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结构水热演变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
        4.1.3 检测及表征手段
        4.1.4 实验方法
    4.2 Na-GP结构的水热演化
    4.3 K-GP结构的水热演化
    4.4 Na-GP(Si/Al=1.0)一步法制备A型沸石
        4.4.1 反应温度
        4.4.2 Na/Al和水胶比影响
        4.4.3 反应时间
        4.4.4 A型沸石形成过程及机理
        4.4.5 孔结构
    4.5 本章结论
第五章 铝硅酸盐无机聚合胶凝材料性能
    5.1 实验设计及方法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设备
        5.1.3 检测及表征手段
        5.1.4 设计方案
    5.2 Na-GP胶凝材料性能
        5.2.1 Na/Al对Na-GP胶砂性能影响
        5.2.2 Si/Al对Na-GP胶砂性能影响
        5.2.3 养护制度对Na-GP胶砂性能影响
    5.3 K-GP胶凝材料性能
        5.3.1 K/Al对K-GP胶砂性能影响
        5.3.2 Si/Al对K-GP胶砂性能影响
        5.3.3 养护方式对K-GP胶砂性能影响
        5.3.4 W/B对K-GP胶砂性能影响
    5.4 (Na,K)-GP胶凝材料性能
    5.5 本章结论
第六章 铯基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及其铯榴石
    6.1 实验方法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设备
        6.1.3 检测及表征手段
        6.1.4 制备方法
    6.2 铯基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Cs-GP)
        6.2.1 Si/Al对Cs-GP结构及性能影响
        6.2.2 Na_xCs_(1-x)-GP结构及性能
        6.2.3 K_xCs-(1-x)-GP结构及性能
        6.2.4 Cs_xLi_(1-x)-GP结构及性能
        6.2.5 本节评述
    6.3 Cs-GP结构的水热演化
        6.3.1 不同Si/Al的Cs-GP结构水热演化
        6.3.2 Na_xCs_(1-x)-GP结构水热演化
        6.3.3 K_xCs_(1-x)-GP结构水热演化
        6.3.4 Cs_xLi_(1-x)-GP结构水热演化
        6.3.5 本节评述
    6.4 Cs-GP结构的高温演化
    6.5 Cs-GP固化Sr、Ba研究
        6.5.1 Sr对Cs-GP结构和性能影响
        6.5.2 Ba对Cs-GP结构和性能影响
        6.5.3 本节评述
    6.6 本章结论
第七章 无机聚合材料法制备铯榴石结构粉体材料研究
    7.1 实验方法
        7.1.1 实验原料
        7.1.2 实验设备
        7.1.3 检测及表征手段
        7.1.4 实验方法
    7.2 Si/Al对水热合成粉体材料结构影响
        7.2.1 矿物组成
        7.2.2 微观形貌
        7.2.3 水热反应时间
        7.2.4 透射电镜(TEM)分析
        7.2.5 孔结构分析
    7.3 Na、K替代Cs对铯榴石粉体材料影响
        7.3.1 Na掺入对水热合成粉体材料的影响
        7.3.2 K掺入对水热合成粉体材料的影响
    7.4 硅铝源对水热合成粉体材料的影响
    7.5 本章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4)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基材料遭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1.2.2 硫酸盐对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
        1.2.3 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概述
        1.2.4 化学添加剂用于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案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及设备
        2.1.1 原材料
        2.1.2 主要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净浆物理性能
        2.2.2 胶砂流动度
        2.2.3 MK的制备
        2.2.4 MK活性的表征
        2.2.5 力学性能
        2.2.6 抗渗性能
        2.2.7 干燥收缩性能
        2.2.8 抗硫酸侵蚀性能
        2.2.9 微观分析
第三章 高活性偏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0 不同类型偏高岭土的胶凝活性
        3.2.1 偏高岭土掺量对净浆物理性能的影响
        3.2.2 偏高岭土掺量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3.2.3 偏高岭土掺量对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偏高岭土掺量对胶砂抗渗性能的影响
        3.2.5 偏高岭土对胶砂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3.2.6 偏高岭土掺量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3.2.7 微观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外加剂对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研究
    4.1 硬脂酸钙对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1.1 砂浆配合比
        4.1.2 硬脂酸钙对胶砂抗压强度比的影响。
        4.1.3 硬脂酸钙对胶砂抗侵蚀系数的影响。
        4.1.4 硬脂酸钙对胶砂膨胀系数的影响
        4.1.5 MK与硬脂酸钙复合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4.2 BaCO_3对水泥砂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2.1 砂浆配合比
        4.2.2 BaCO_3对胶砂抗压强度比的影响
        4.2.3 BaCO_3对胶砂抗侵蚀系数的影响。
        4.2.4 BaCO_3对胶砂膨胀系数的影响
        4.2.5 MK与BaCO_3复合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3 乳胶粉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3.1 砂浆配合比
        4.3.2 乳胶粉对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乳胶粉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系数的影响
        4.3.4 乳胶粉对胶砂膨胀系数的影响
        4.3.5 MK与乳胶粉复合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4.3.6 乳胶粉与消泡剂复合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4.4 柠檬酸钠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4.1 砂浆配合比
        4.4.2 柠檬酸钠对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柠檬酸钠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系数的影响
        4.4.4 柠檬酸钠对胶砂膨胀系数的影响
        4.4.5 MK与柠檬酸钠复合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4.5 Li_2CO_3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5.1 砂浆配合比
        4.5.2 Li_2CO_3对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
        4.5.3 Li_2CO_3对胶砂抗硫酸盐侵蚀系数的影响
        4.5.4 Li_2CO_3对胶砂膨胀系数的影响
        4.5.5 MK与Li_2CO_3复合对胶砂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K基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制备
    5.1 试验原材料及方法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及讨论
        5.3.1 胶砂的力学性能极差分析
        5.3.2 胶砂的抗蚀系数极差分析
        5.3.3 胶砂的膨胀率极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K基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性能研究
    6.1 试验方案
    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2.1 防腐剂的防腐性能
        6.2.2 防腐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6.3 微观检测及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铝厂赤泥脱碱固硫制备烧结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赤泥的形成
        1.2.1 烧结法
        1.2.2 拜耳法
        1.2.3 联合法
    1.3 赤泥的处理与处置
        1.3.1 赤泥的处理现状
        1.3.2 赤泥的资源化途径
    1.4 赤泥脱碱研究
        1.4.1 赤泥脱碱现状
        1.4.2 赤泥脱碱要点
    1.5 赤泥固硫研究
        1.5.1 脱硫方法
        1.5.2 固硫剂研究现状
    1.6 赤泥制备烧结砖研究
        1.6.1 赤泥制备烧结砖现状
        1.6.2 赤泥制备烧结砖技术要点
    1.7 研究内容和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意义
        1.7.3 创新点
        1.7.4 技术路线
2 赤泥理化性质表征
    2.1 赤泥样品制备
    2.2 试验药品和仪器
    2.3 赤泥的性能表征
        2.3.1 赤泥含水率的测试
        2.3.2 赤泥pH测试
        2.3.3 赤泥密度的测试
        2.3.4 赤泥矿物成分测试
        2.3.5 赤泥化学成分分析
        2.3.6 赤泥的微观形貌试验
        2.3.7 赤泥能谱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赤泥含水率
        2.4.2 赤泥的pH
        2.4.3 赤泥的密度
        2.4.4 赤泥矿物组分
        2.4.5 赤泥化学成分
        2.4.6 赤泥的微观结构分析
        2.4.7 赤泥能谱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赤泥脱碱技术的研究
    3.1 试验药品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赤泥总碱的测试
        3.2.2 赤泥脱碱剂的优选试验
        3.2.3 赤泥脱碱试验
        3.2.4 脱碱后赤泥的形貌及矿物成分
        3.2.5 附着碱分析
        3.2.6 多次洗脱试验
        3.2.7 正交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赤泥的总碱测试结果
        3.3.2 赤泥脱碱剂优选结果
        3.3.3 赤泥脱碱试验结果与分析
        3.3.4 脱碱后赤泥的微观形貌及矿物组成分析
        3.3.5 附着碱分析
        3.3.6 多次洗脱试验结果与分析
        3.3.7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赤泥固硫技术的研究
    4.1 试验药品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全硫量的测试
        4.2.2 滴定度T的测试
        4.2.3 硫释放规律研究
        4.2.4 固硫规律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全硫量的测试结果
        4.3.2 滴定度T的测试结果
        4.3.3 硫释放规律研究结果
        4.3.4 固硫规律研究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赤泥制备烧结砖的研究
    5.1 试验药品及仪器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赤泥烧结砖尺寸
        5.3.2 赤泥烧结砖抗拆强度Rc
        5.3.3 赤泥烧结砖冻融性能
        5.3.4 赤泥烧结砖石灰爆裂性能
        5.3.5 赤泥烧结砖泛霜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赤泥物化性质
    6.2 赤泥脱碱试验
    6.3 赤泥固硫试验
    6.4 赤泥制备烧结砖试验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碳硫硅钙石结构鉴定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硫酸盐侵蚀类型
        1.1.2 硫酸盐化学侵蚀类型
    1.2 研究意义
    1.3 碳硫硅钙石研究进展
        1.3.1 碳硫硅钙石的晶体结构及晶胞参数
        1.3.2 碳硫硅钙石特性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及粉煤灰
        2.1.2 化学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宏观性能测试
        2.2.2 微观性能测试
3 碳硫硅钙石的结构鉴定
    3.1 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的合成与表征
        3.1.1 钙矾石的合成与表征
        3.1.2 碳硫硅钙石的合成与表征
    3.2 碳硫硅钙石的鉴别方法
        3.2.1 XRD 分析
        3.2.2 SEM 分析
        3.2.3 EDS 分析
        3.2.4 IR 分析
        3.2.5 Raman 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外源性硫酸盐种类对碳硫硅钙石的生成影响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碳硫硅钙石的特性研究
    5.1 溶解特性研究
        5.1.1 钙矾石的溶解特性
        5.1.2 碳硫硅钙石的溶解特性
    5.2 热分解特性研究
        5.2.1 钙矾石的热分解特性
        5.2.2 碳硫硅钙石的热分解特性
    5.3 生长特性研究
        5.3.1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盐水泥研究
        5.3.2 pH 值对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生成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粉煤灰对抑制碳硫硅钙石型腐蚀的研究
    6.1 试验方案
    6.2 结果与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7)燃煤添加剂的节能减排作用及配方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燃煤添加剂的节能减排作用
    1.1 燃煤添加剂的作用
    1.2 燃煤添加剂的助燃机理
2 燃煤添加剂的配方原理
3 燃煤添加剂分类及应用现状
4 未来发展构想

(8)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粉煤灰特性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循环流化床灰的研究现状
        1.2.2 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1.3 本课题研究重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循环流化床灰
        2.1.4 矿渣粉
        2.1.5 砂
        2.1.6 石子
        2.1.7 外加剂
        2.1.8 化学试剂
    2.2 试验相关标准
第3章 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研究
    3.1 循环流化床灰与普通二级粉煤灰的比较分析
    3.2 试验内容
    3.3 净浆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3.1 硫酸盐种类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2 氧化铁含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3 含碳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4 无水硫酸钠-氧化铁复合作用下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5 聚羧酸系减水剂种类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6 水胶比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4 TOC 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5 ZETA 电位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改善措施的研究
    4.1 净浆流动度试验研究
    4.2 TOC 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4.3 ZETA 电位试验数据及试验分析
    4.4 混凝土试验研究
        4.4.1 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
        4.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3 混凝土和易性及结果分析
        4.4.4 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结果分析
        4.4.5 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分析
第6章 结论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高考化学中的连续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连续反应
二、中学常见的连续反应
三、连续反应的一般条件
四、连续反应在高考化学中的应用分析
五、连续反应教学探讨

(10)低硫煤掺烧复合固硫剂炉内高温固硫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燃煤 SO_2脱除与控制技术
    1.3 炉内高温固硫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实验室管式炉静态高温固硫实验
    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2.2 单独固硫组分固硫实验
    2.3 复合固硫剂固硫实验
    2.4 本章小结
3 煤粉锅炉炉内高温固硫试验
    3.1 电厂煤粉锅炉发电机组简介
    3.2 煤粉锅炉低硫煤掺烧复合固硫剂固硫试验
    3.3 高温固硫结果分析
    3.4 复合固硫剂的节煤效果和经济性分析
    3.5 复合固硫剂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分析
    3.6 复合固硫剂对制粉和送粉系统的影响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全文总结与建议
    4.1 全文总结
    4.2 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Role of barium nitrate on the sulfur fixation of calcium oxide(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水制浆及其黑液的性能研究[D]. 候帅奇.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铝硅酸盐无机聚合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 李军.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18(04)
  • [3]二氧化硫复习课设计[J]. 蒋小青.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6(06)
  • [4]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蔡雷.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5]铝厂赤泥脱碱固硫制备烧结砖研究[D]. 王明. 陕西科技大学, 2015(01)
  • [6]碳硫硅钙石结构鉴定及特性研究[D]. 丁天. 烟台大学, 2014(01)
  • [7]燃煤添加剂的节能减排作用及配方原理[J]. 邢凤义. 吉林农业, 2014(06)
  • [8]循环流化床灰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D]. 陈敏. 北京建筑大学, 2013(S2)
  • [9]高考化学中的连续反应研究[J]. 陈志刚,刘芳. 考试周刊, 2012(02)
  • [10]低硫煤掺烧复合固硫剂炉内高温固硫的实验研究[D]. 白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硝酸钡对氧化钙固硫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