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后火化现场分析

杀人后火化现场分析

一、杀人后焚尸灭迹的现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佳[1](2020)在《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研判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杀人案件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构成的案件,其性质恶劣且后果严重。在杀人案件侦查分析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研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案件信息确定犯罪人特征进而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二是在确定的侦查范围内进行嫌疑人目标关联分析,进而对可能的目标人员进行犯罪嫌疑人排查。传统的嫌疑人研判主要依赖于专家经验分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随着公安数据的积累和信息化的进程,自动化研判模型成为实际警务新的需求,可以辅助专家决策,节约办案成本。本文针对嫌疑人研判中的犯罪人特征刻画和嫌疑人目标关联问题,进行了模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针对杀人案件的特征分析问题:分析了国内杀人案件的宏观特征,包括犯罪人特征、被害人特征、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特征、使用工具特征等;应用数据挖掘算法分析了影响杀人案件发生率的社会因素及其重要度。研究工作可为之后的杀人案件的犯罪人特征的分析和刻画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针对杀人案件的犯罪人特征刻画问题:构建杀人案件案例表达模型,描述杀人案件的一般发生过程,提出案件的四大情景要素—“加害者、工具媒介、受害者和现场环境”;构建基于情景要素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应用于杀人案件信息的演绎式推理分析,确定犯罪人可能的身份特征;当犯罪人身份特征无法直接推理得到时,研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应用于杀人案件信息的归纳式推理分析,确定犯罪人的其他特征,如性别、年龄、与被害人关系、有无犯罪前科等。研究构建的犯罪人特征刻画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为下一步嫌疑人目标关联提供支撑。针对杀人案件的嫌疑人目标关联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的目标关联模型,应用于犯罪嫌疑人的排查分析。模型梳理了目标特征的不同数据结构与关联度计算规则,计算目标人员的嫌疑度,进而进行目标排序,给出调查范围内最可能是嫌疑人的目标,为专家决策提供辅助支持,节约办案成本。

李晓洁,吕成鑫,李宇,于得水,谭治磊[2](2019)在《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火场尸体鉴定时的法医学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火场尸体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HbCO%)在火场案件中的法医学意义,为今后火场尸体的处理及鉴定提供便利和帮助,以便能更好更及时地为案件服务。方法归纳总结2011—2018年间锦州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接受委托的18例火场尸体的检验工作及尸检记录。结果 (1)生前焚烧致死中除死因为CO中毒的尸体心血中HbCO%达到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死(烧死)的尸体心血中HbCO%通常较低;(2)死后焚尸的尸体死因多样,其心血中HbCO%较低或者检不出。结论尸体心血中HbCO%在火场案件的死因分析、生前焚烧致死还是死后焚尸鉴别和法医学鉴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火场尸体的鉴定时,一定要在法医尸检、案情调查、现场勘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后进行综合评定。

张保生,王旭[3](2017)在《2015—2016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文中认为2015-2016年,我国证据法治建设继续稳步前行,在证据规则的完善、证据司法和证据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以下从六个方面做简要的概括和评述。一、证据规则不断完善(一)《职业病防治法》创设可反驳的强制性推定我国职业病认定实行推定制度。推定是标志基础事实与假定事实之间法律关系的证据法范畴。《职业病防治法》1第46条第2款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

邢东伟,周斌[4](2016)在《浙江高院就陈满案再审无罪答记者问》文中研究指明2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满故意杀人、放火再审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裁判,宣告陈满无罪。1992年12月25日,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振东分局接报,当日晚8时许在海口市振东区上坡下村109号房发生火灾,群众及消防队员在救火时,发现屋内有一具尸体,尸体大面积烧伤,颈部和身上有刀杀痕迹,屋内有大量血迹。经公安机关侦查,死者为被害人钟作宽,认定本案是四川省富县籍陈满所为。1994年2月,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检察院以陈满犯

夏成楠,沈超,刘海军[5](2015)在《杀人焚尸案的法医学分析》文中指出一、案情资料XX年X月X日凌晨4点左右接分局指挥室群众报警电话:在XX区XX巷17号7-2家中失火,民警带协勤赶到后协助消防队员维持现场秩序,火于凌晨5点左右被消防队员扑灭,后经民警现场勘查,在卧室床上发现一具女尸,颈部被锐器所伤死于失血性休克,窃取财物,毁尸灭迹。二、讨论(一)对此杀人焚尸案进行对比分析

封凯明,张宝中[6](2015)在《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文中研究说明一个神秘电话导致警方本已胜券在握的缉毒行动功亏一篑。警方的本意是钓出幕后操纵的毒枭,可现在,除了确认在接头的时候总是戴着一副蝴蝶面具之外,警方对这个神秘的毒枭一无所知。茫无头绪之际,一起杀人焚尸案让警方陷入空前被动的局面,尸体照片不知被谁发到网上,一时间舆论大哗。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梁

封凯明,张宝中[7](2015)在《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猎狐行动"一瀛州在中国北方的东部沿海,在中国地图上很好找;在世界地图上也很好找,找到了太平洋,从这一大片蓝色区域向西,过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瀛州就赫然在目了。瀛州是一个美丽的国际化大都市,这里有漫长的海岸线、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忙碌的港口、北方最好的沙滩,以及掩映在绿树中的红瓦白墙的欧式建筑群。在欧式建筑集中的区域,如果把街边的汉字粉刷干净,再弄一帮金发碧眼的老

周仲贵[8](2015)在《“黄一刀”传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神圣的法律,为法医的荣誉。"这是法医黄柽林经常讲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黄柽林的手术刀就像神奇的"小李飞刀",不发则已,一旦祭出,任何妖魔鬼怪都得现出原形,因此人送外号"黄一刀"。从警十年,他用手术刀揭露罪恶,为无辜者洗刷冤屈、伸张正义,写就了一曲"黄一刀"传奇。

何扬鸣[9](2013)在《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大陆的新闻事业遭受了严重损失,尤其是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新闻事业更是损失惨重。因此,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中国大陆的新闻传媒对此报道很少,大陆东部地区(上海租界内的“洋商报”除外)几乎找不到一家对此有记载的新闻传媒。这是日后日本朝野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所谓依据之一。然而,新近发现浙江的《东南日报》有南京大屠杀的系统报道。《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最早始于1937年8月份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以后陆陆续续一直没有中断过,尽管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时和一周年之际,这样的报道有过两个高潮。报纸对1938年年底浙江各界对南京大屠杀纪念的记载,是至今所发现中国大陆在抗战期间所做的唯一的一次。《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是至今中国大陆所发现最详细、最系统的一家新闻传媒。它有助于有力地驳斥日本朝野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也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对战时中国大陆新闻事业的研究。同时,《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构建,也为历史记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不是偶然的。《东南日报》是当时在中国大陆东南部享有盛誉的全国性报纸,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决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和行动,其报道方针一直放在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东南日报》未雨绸缪,在杭州沦陷之前,将报社迁往浙江金华,将杭州版与金华版无缝对接。而且,在整个抗战期间,《东南日报》始终坚持在前线出报,是战斗在抗战前线的唯——家大报,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白少邪,Sirius[10](2013)在《C十神探之诡阵》文中提出真正高明的阵都不是用来杀人的,让一个人死并不难,但要让人一辈子活在阵里,那才恐怖。··01··龙门公安宿舍防空洞。原柏零赤裸着上身站在一张靠椅的顶端,身体和椅背拉成一条修长笔直的纵线。那是一张未经加工的椅子,他的脚掌和椅背的接触面只有一厘米宽,却奇异地保持着平衡。他的视觉和听力已经被几根细如牛毛的长针给封住了,身体也因寒冷逐渐失去了敏锐。黑暗将他的侧影勾勒得神秘而俊美,就像一张精致却恢宏的海报,从静止中绽放出惊人的能量。

二、杀人后焚尸灭迹的现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杀人后焚尸灭迹的现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研判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杀人案件特征分析研究概述
        1.2.2 犯罪人特征刻画研究概述
        1.2.3 嫌疑人目标关联研究概述
        1.2.4 相关研究难点与待解决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杀人案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1 本章引言
    2.2 杀人案件类别及特点分析
        2.2.1 按犯罪人特征分类
        2.2.2 按犯罪人-被害人关系分类
        2.2.3 其他分类方法
    2.3 杀人案件犯罪特征分析
        2.3.1 案例信息数据库构建
        2.3.2 犯罪特征分析
    2.4 杀人案件影响因素分析
        2.4.1 影响因素度量矩阵构建
        2.4.2 数据挖掘算法介绍
        2.4.3 分析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情景要素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杀人案件证据信息梳理
        3.2.1 现场证据信息要素梳理
        3.2.2 场外证据信息要素梳理
    3.3 杀人案件案例表达模型构建
        3.3.1 典型案例分析
        3.3.2 案例表达模型构建
    3.4 基于情景要素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研究
        3.4.1 基于情景要素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构建
        3.4.2 模型应用分析
        3.4.3 分析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贝叶斯网络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构建
        4.2.1 贝叶斯网络结点要素梳理
        4.2.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犯罪人特征刻画模型构建
        4.2.3 模型学习与评价
    4.3 案例分析与模型讨论
        4.3.1 案例库数据量充分性分析
        4.3.2 模型应用分析
        4.3.3 分析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的嫌疑人目标关联模型研究
    5.1 本章引言
    5.2 基于模糊多准则决策的案件目标关联模型构建
        5.2.1 案件目标关联问题概述
        5.2.2 嫌疑人目标关联模型数学定义
        5.2.3 目标特征关联度计算
    5.3 模型应用研究
        5.3.1 案例与模型应用分析
        5.3.2 模型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完成的相关学术成果
指导教师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2)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火场尸体鉴定时的法医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案件相关情况
    2.1 案件简要介绍
    2.2 案件情况汇总
3 结果
    3.1 案件概况
    3.2 死因情况及Hb CO%
    3.3 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中的Hb CO%
    3.4 案件性质
4 分析讨论
    4.1 心血中Hb CO%与死因分析
    4.2 心血中Hb CO%与生前焚烧致死还是死后焚尸的鉴别
    4.3 心血中Hb CO%与法医学鉴定
5 研究意义

(3)2015—2016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证据规则不断完善
    (一) 《职业病防治法》创设可反驳的强制性推定
    (二)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完善专家辅助人作证规则
        1. 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演变及其问题
        2. 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能否视为当事人陈述?双方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相互询问是否属于对质?
二、证据司法缓慢推进
    (一) 人民法院以证据制度建设推进审判中心诉讼制度改革
        1.《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 (2014—2018) 》强调证据裁判原则
        2. 人民法院司法责任认定和追究程序尊重证据裁判规律
        3. 人民法院采取系列措施推动证据制度建设
    (二) 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严格规范电子证据取证
    (三) 地方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联合推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四) 陈满案证据分析
        1. 案情概述15
        2. 证据分析
三、证据科学研究进展
    (一) 域外证据科学理论研究
    (二) 首届事实与证据国际研讨会
    (三) 国内学者对证据科学的阐释
四、证据法学研究进展
    (一) 证据法理论体系研究
    (二) 证据属性与事实认定
        1. 关于证据属性
        2. 关于事实认定
    (三) 证据开示
    (四) 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
    (五) 言词证据
    (六) 证据排除规则
        1. 证据排除规则基础理论研究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3. 笔录类证据排除规则
        4. 电子证据的可采性问题
    (七)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1. 证明责任研究
        2. 证明标准研究
    (八) 法院取证与证据保全
        1. 法院取证
        2. 证据保全
    (九) 质证与认证
        1. 质证研究
        2. 认证研究
    (十) 推定与司法认知
        1. 刑事推定研究
        2. 民事推定研究
        3. 案例分析
五、法庭科学研究进展
    (一) 司法鉴定业务发展及管理举措
    (二) 法医学技术发展
    (三) 物证技术学的发展
六、证据科学教育进展
    (一) 中国法庭科学博物馆开馆
    (二) 建立国际着名教授课程方阵
    (三) 证据法学本科生核心课程申请
        1. 证据法学列入核心课程的必要性
        2. 证据法学列入核心课程的可行性

(4)浙江高院就陈满案再审无罪答记者问(论文提纲范文)

2月1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满故意杀人、放火再审案公开宣判,
    撤销原审裁判,
    宣告陈满无罪。

(6)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第八章残缺的监控视频
    一
    二
    三
    四
第九章疑凶现身
    一
    二
    三
第十章典型谋杀
    一
    二
    三
    四
第十一章朱瑾死亡之谜
    一
    二
    三
    四
第十二章带血的藏刀
    一
    二
    三
    四
第十三章来自天堂的短信
    一
    二
第十四章前世今生
    一
    二
    三
    四
第十五章蝴蝶面具
    一
    二
    三

(7)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猎狐行动”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章恐怖女尸
    一
    二
    三
    四
第三章谁动了局长的乌纱帽
    一
    二
    三
    四
第四章违心的决定
    一
    二
    三
第五章狐影重重
    一
    二
    三
第六章心在渡口
    一
    二
    三
第七章我的世界少了你
    一
    二
    三

(8)“黄一刀”传奇(论文提纲范文)

十年一案
手术刀下的魔影
拒绝“瓮安事件”重演
“蓄水工程”发挥奇效

(9)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的提出
    一、日本朝野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
    二、战时新闻媒体研究的欠缺
    三、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间历史记忆的发掘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综述
    一、西方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二、日本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三、中国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传播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选题的意义 第一章 战时的中国新闻界
第一节 战前《东南日报》的崛起及其抗日宣传
    一、从《杭州民国日报》到《东南日报》
    二、《东南日报》新闻报道的特点
    三、《东南日报》坚定的抗日宣传
第二节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摧毁
    一、南京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上海、浙江地区的新闻事业
    三、武汉、西南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信息的严密封锁
    一、加强对本国新闻舆论的控制
    二、封锁和虚报南京的讯息
    三、严厉地限制西方新闻记者的自由 第二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前期的报道
第一节 报道和传播日军对南京的空袭
    一、日军空袭南京前期的报道
    二、继续报道高志航的消息
    三、日军空袭南京前期的报道影响
第二节 报道日军对南京的会攻
    一、日军对南京合围的讯息
    二、日军对南京总攻击的讯息
    三、日军攻占南京的讯息
第三节 报道和传播国际社会对日军侵袭南京的反应
    一、报道和传播日军讹诈外人
    二、报道和传播欧美列强的反应
    三、报道和传播国际社会的反应 第三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高潮中的报道
第一节 《东南日报》迁往浙江金华
    一、杭州沦陷前先行撤离
    二、在困顿中奋起
    三、新闻报道仍旧偏重东南
第二节 报道日军在南京的大肆屠杀
    一、报道日机滥炸无辜,毁灭文明
    二、报道日军进入南京城的嚣张气焰
    三、报道日军在南京内外的大屠杀
第三节 报道外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
    一、报道外人在南京设立安全区的情况
    二、报道日军侵犯外人利益的情况
    三、报道外人对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反应 第四章 《东南日报》在南京大屠杀周年的报道
第一节 坚持在抗战最前线
    一、始终不离开前线
    二、在前线遭受的牺牲
    三、抗战期间的作为
第二节 对南京和南京人民的关注和牵挂
    一、战前在南京的频频亮相
    二、战地记者在南京的活动
    三、报道和传播南京沧陷后的情况
第三节 报道和传播浙江省各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
    一、日本朝野质疑当时中国各界对南京大屠杀反映
    二、报道和传播浙江人民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
    三、用艺术手段来纪念南京大屠杀 第五章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表述及其框架
第一节 《东南日报》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一、社会记忆
    二、集体记忆
    三、历史记忆
第二节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构建
    一、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建构
    二、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建构的方式
    三、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建构的意义
第三节 东南日报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构建的框架
    一、中国大陆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二、日本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三、《东南日报》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框架 附录:战后《东南日报》有关南京大屠杀案审判的报道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

四、杀人后焚尸灭迹的现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研判模型研究[D]. 王佳. 清华大学, 2020(01)
  • [2]心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在火场尸体鉴定时的法医学意义[J]. 李晓洁,吕成鑫,李宇,于得水,谭治磊.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3]2015—2016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J]. 张保生,王旭. 证据科学, 2017(06)
  • [4]浙江高院就陈满案再审无罪答记者问[J]. 邢东伟,周斌. 工会信息, 2016(08)
  • [5]杀人焚尸案的法医学分析[A]. 夏成楠,沈超,刘海军. 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6]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J]. 封凯明,张宝中. 啄木鸟, 2015(08)
  • [7]蝴蝶面具(长篇小说连载)[J]. 封凯明,张宝中. 啄木鸟, 2015(07)
  • [8]“黄一刀”传奇[J]. 周仲贵. 啄木鸟, 2015(03)
  • [9]历史记忆:《东南日报》中的南京大屠杀[D]. 何扬鸣. 浙江大学, 2013(04)
  • [10]C十神探之诡阵[J]. 白少邪,Sirius. 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 2013(04)

标签:;  ;  ;  ;  ;  

杀人后火化现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