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干预效果研究

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干预效果研究

一、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健康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詹远[1](2021)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质性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13名需要母婴分离的产妇,并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初产妇的一般资料,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产妇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母婴分离的产妇产后缺乏泌乳知识和技能,经历泌乳困难、母乳质量差的困惑。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产妇增加泌乳知识并掌握泌乳技能,其泌乳效果得到改善,母乳质量得到提高或保持。产妇对综合护理干预评价较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泌乳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淑冉[2](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张少颖[3](2021)在《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探究由孕期、分娩至产后阶段高危妊娠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2.归纳产科医护人员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状的看法与改进建议。3.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方法:1.选取福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7名高危妊娠孕产妇和8名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了解高危妊娠孕产妇在就诊及住院期间的实际护理需求,了解医护人员对现有的孕产妇服务内容与模式的看法。2.检索并分析核心助产士和孕产妇全程护理相关文献,同时采用循证方法,检索并评价妊娠高危因素护理相关指南,结合高危妊娠孕产妇和医护人员访谈结果,经研究小组讨论后,形成护理方案草案。3.采用德尔菲法集中专家意见,对“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进行论证,并确定该子方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论证“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两个子方案,最终确定完整方案。结果:1.根据访谈资料提取出3个主题:(1)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中应关注的问题,包括孕期需求、分娩阶段需求、产后需求、高危妊娠风险意识及依从性欠佳4个副主题;(2)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实践情况,包括高危孕产妇服务内容和现有服务的不足2个副主题;(3)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2个副主题。2.通过分析核心助产士服务和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相关文献,初步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经专家论证修订后,确定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包括(1)“核心助产士角色界定”,含有“资格标准”6个条目和“服务规范”7个条目,(2)“护理实践内容”,含有3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58个三级条目;(2)“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子方案,包括(1)“孕早期体重异常(BMI>25kg/m2)孕产妇的管理”40个条目,(2)“高龄孕产妇的管理”23个条目,(3)“疤痕子宫孕产妇的管理”25个条目,(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管理”53个条目,(5)“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管理”41个条目。结论:1.高危妊娠孕产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理需求,并且不同个体需求的侧重点和程度不同,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风险意识和依从性均有待加强。2.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紧张、助产士对新型服务模式存在担忧,开展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还需医院从人力调配、医疗资源、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以合理组织助产士的工作。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包括“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护理提供了参考。

黄福娟[4](2021)在《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及育儿效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明确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的关系,探讨育儿效能的影响因素,为良好的育儿管理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的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威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的346名初产妇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测评工具、母婴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母亲角色适应测评工具、育儿效能测评工具。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共有346名初产妇参与调查,在年龄方面以3035岁人数最多;从文化程度来看,以大专人数最多;在调查对象中,孩子出生时健康状况正常者所占比例最高;从配偶支持度方面看,配偶全力支持的占大多数;参加产前培训的研究对象比未参加产前培训的研究对象占比高。(2)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177.99±28.97)分,母婴健康素养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配偶支持度、公/婆媳关系、孩子出生时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初产妇角色适应(55.95±11.25)分,角色适应在年龄、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孩子出生时健康状况、公/婆媳关系、配偶支持度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初产妇育儿效能(29.06±8.71)分,育儿效能在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产前培训、配偶支持度、孩子出生时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及育儿效能之间相关性:母婴健康素养与角色适应呈正相关(r=0.760,P<0.01),与育儿效能呈正相关(r=0.645,P<0.01);角色适应与育儿效能之间呈正相关(r=0.613,P<0.01)。(6)初产妇育儿效能线性回归:母婴健康素养总分、角色适应总分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育儿效能总分44.8%的变异量。结论:(1)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角色适应基本属于中等水平,育儿效能总体情况不理想。(2)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即母婴健康素养越高,角色适应越好,育儿效能越高。(3)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是育儿效能的影响因素。因此,提高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角色适应水平,有助于提升育儿效能,改善育儿行为。

朱雨婷[5](2021)在《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现状,探究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孕期便秘知识水平的关系,分析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提供参考;2.构建“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形成孕期便秘干预方案;3.探究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在孕期便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孕期便秘教育方案。方法:1.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孕妇,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孕期便秘知识问卷、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因素。2.经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针对便秘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便秘孕妇、产科医护专家和医学教育专家对教育课程的建议和想法,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课程的最终内容和实施方案。3.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接受产科门诊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干预方案。经过8周的干预后,对两组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得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s,PAC-SYM)得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分别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探究该课程在孕期便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251例便秘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为5~18(11.58±2.92)分,SSRS 得分为 34~51(41.32±3.15)分,ESCA 得分为 54~131(101.84±14.73)分。孕期便秘知识得分(r=0.680,P<0.05)、SSRS 得分(r=0.759,P<0.05)与ESCA总分呈高度正相关。妊娠时期(孕早期为参照,孕中期t=2.276,P=0.024,孕晚期t=3.104,P=0.002)、参加孕妇学校等孕期学习情况(t=2.337,P=0.020)、孕期便秘知识认知水平(t=9.785,P<0.001)以及社会支持水平(t=11.210,P<0.001)是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2.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孕期便秘的相关知识、孕期便秘的自我评估、孕期便秘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孕期便秘的社会支持。干预方案确定为课程每周开展一次(共8课时),以小班化教学、回授法强化以及微信随访等形式进行,每次集体干预时间为30分钟左右。3.经过8周的便秘自我护理教育,干预组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P<0.05),PAC-SYM整体得分及粪便症状、直肠症状维度得分、PAC-QOL整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以及SAS得分均显着降低(P<0.05);PAC-SYM中腹部症状维度以及SDS得分干预前后无显着变化。对照组在8周后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健康知识维度得分有所提高(P<0.05),ESCA其余维度、PAC-QOL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PAC-SYM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着变化。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PAC-SYM整体得分及粪便症状、直肠症状维度得分、PAC-QOL整体得分及躯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心和焦虑维度得分以及S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C-SYM中腹部症状维度、PAC-QOL中满意度维度以及SDS得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便秘孕妇对孕期便秘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孕期便秘知识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提示相关干预措施可通过普及孕期便秘知识和增加社会支持度来提高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研究构建的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切实有效,能够显着提高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便秘症状,缓解焦虑情绪,可用于孕期便秘的临床干预。

张敏[6](2021)在《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孕期男性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适用于临床推广的评估男性参与行为的测评工具,验证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孕期男性参与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孕期男性参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的构建1.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目的抽样,以达到信息饱和为准,选取围产期女性作为访谈对象,围绕“女性在孕期对男性参与的需求”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2.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遴选标准选取函询专家,通过面对面或邮件发送的形式,分别向专家发送函询问卷,征求专家意见,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结束函询。3.信效度检验:使用专家函询后形成的初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为条目数的5~10倍。先通过项目分析初步筛选鉴别力差及可靠性低的条目,在对剩余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容效度评估验证其效度;通过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和重测信度验证其信度。检验水准α=0.05。第二部分: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1.构建健康教育方案:以2018版孕期保健指南为指导,组织助产士和孕妇学校授课教师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形成针对男性开展的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2.实施干预及效果评价:选择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孕期健康管理档案,并有意愿在该院规律产检及分娩的孕妇的丈夫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干预组118名研究对象,对照组116名,各分为6个网络群组,群组由研究对象、助产专家、产科护士和研究者组成。干预组定期行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研究对象《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得分、妻子分娩方式及再生育意愿进行效果评价,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第一部分:最终形成的《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包括生活支持、情感支持、健康督促、共同决策和就医行为5个维度,共27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26%,本问卷I-CVI:0.800~1.000,S-CVI/ave:0.978,S-CVI/u A:0.778,Cronbach’sα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42、0.983,各因子Cronbach’sα系数为0.726~0.908,重测信度为0.958~1.000。第二部分:1.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男性参与的重要性和孕产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形式包括推送网络科普文章、孕妇学校线上课程和网络互动答疑等;频率为每月一次。2.干预效果:(1)孕期男性参与行为:干预组孕期参与度高的男性多于对照组,《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共同决策维度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4个维度(生活支持、情感支持、健康督促、就医行为)得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女性分娩方式及再生育意愿:干预组男性妻子选择剖宫产人数少于对照组,有再生育意愿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1.《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估孕期男性参与行为测评工具。2.对男性进行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男性在孕期的参与行为,有助于促进孕期男性参与、降低剖宫产率并提高女性再生育意愿,值得临床推广。

黄晓仪[7](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孕周诊断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同时,研究将通过跨学科合作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来分析妊娠早期ICP孕妇与健康孕妇外周血液的m RNA差异表达谱,以期引导疾病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1.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记录完整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孕妇分为A组(ICP组,n=200例),B组(健康组,n=100例),其中将A组按照不同孕周诊断的ICP来设置亚组:A1组(诊断孕周≤28周,设定为早期诊断ICP组,n=20例),A2组(诊断孕周≥28周+1,设定为晚期诊断ICP组,n=180例)。t检验比较A、B组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等),比较A1、A2亚组间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A2组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用卡方检验比较A、B组及A1、A2亚组间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的7例ICP孕妇的妊娠≥12周的外周血标本作为ICP组,收集同期的5例健康孕妇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ICP组(n=7例)与正常对照组(n=5例)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分别对12例样本进行RNA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RNA的纯度和浓度,RNA样品的吸光度A260/A280≥1.6,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浓度和纯度,符合测序标准。用RNA-seq技术分析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中m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R校正deseq2包在妊娠早期的ICP孕妇组及健康孕妇组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对P<0.001、|log2 FC|>2定义为mRNAs差异表达的阈值,结合GO、KEGG、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互作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能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基线资料中的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A组、B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B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40%(80/200)、14%(14/100)、剖宫产率分别为55%(110/200)、25%(25/100)、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41%(82/200)、2%(2/100),A、B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1、A2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15%(3/20)、42.8%(77/180),剖宫产率分别为30%(6/20)、57.8%(104/180),围产儿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20%(4/20)、43.3%(78/180),A1、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间巨大儿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A1组的住院天数为(5.88±2.73)天,费用为(5387.62±1546.47)元,A2组的住院天数为(7.25±4.71)天,费用为(6548.38±5207.9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在A2组中,诊断后的血清总胆汁酸(26.51±18.60)μmol/L、甘胆酸(10.03±9.47)mg/L、谷丙转氨酶(31.26±69.99)U/L、谷草转氨酶(30.62±48.35)U/L均显着高于诊断前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为血清总胆汁酸(3.05±1.39)μmol/L、甘胆酸(0.83±0.51)mg/L、谷丙转氨酶(11.87±5.29)U/L、谷草转氨酶(17.74±4.6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诊断前及诊断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测序样本的基线资料比较资料显示,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基本情况中的年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RNA质检结果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12例样本的RNA浓度和纯度合格,均符合计算机测序要求。通过RNA-seq技术分析,共获得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个:FOSB、ATF3、S100P、TAP2、UTS2、SPSB2、CCR5和HLA-DQB1;下调基因17个:JUND、H19、HCG27、GSTM3、PSPHP1、ARL17B、JUN、MUC16、THNSL2、TUBBP5、GSTM3、LRRC37A、KAZN、KLRC2、TAS2R40、ZNF501和KLF6。8.GO、KEGG、STRING数据库分析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上调、下调的基因在生物学上的行为控制、免疫系统、炎症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分组的形态及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功能的差异表达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ICP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对ICP孕妇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期有效减少和减轻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孕妇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关键基因FOSB、JUND、JUN、ATF3以及KLF6可能是ICP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跨学科合作早期发现生物标志物,便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动态的跟踪随访,为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

杨靓[8](2021)在《基于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沮丧(babyblue)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及病历调查,分析影响产妇发生产后沮丧(babyblue)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究在基于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下在预防产妇产后沮丧的效果,为预防产妇产后沮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2018年10月~2018年12月之间生产的2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产后沮丧的原因进行调研,根据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制定一种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之后再选取在我院产科2019年11月~2020年05月期间登记进行生产的产妇11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对照组(A组,55例)和实验组(B组,56例),针对于对照组的产妇予以围产期常规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的研究对象予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为主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爱丁堡围生期抑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产妇角色适应性、沮丧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的评分。结果影响产妇产生产后沮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褥期活动、产褥期丈夫陪伴、新生儿喂养方式、身心疲劳情况和产褥期照护者。通过对高危因素的分析,在对产妇进行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干预下,B组护理后EPDS评分和GSE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SSRS量表中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总分的利用率均高于A组(P<0.05)。B组的PSQI评分较低,产妇角色适应性评分较A组高(P<0.05)。B组WHOQOL-BREF量表中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A组34.55%(P<0.05)。B组护理满意率高于A组(P<0.05)。结论: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产妇产后沮丧发生率,提高产妇自我效能。

张楠[9](2021)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产后抑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大连市某专科医院就诊且计划在本院生产的高危初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35例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0年5月就诊35例为干预组。对照组产前进行常规指导,包括讲解育儿知识,提高其产检依从性;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妊娠28周至足月每两周提供一次育儿知识及技能指导,即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出院前、产后42天和产后三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包含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比较育儿胜任感、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比较产后抑郁状况、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比较住院满意度情况。本研究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c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干预前育儿胜任感总分对照组(63.88±8.88)分,干预组(64.25±6.48)分;效能维度对照组(31.70±4.67)分,干预组(31.47±4.14)分;满意度维度对照组(32.18±6.63)分,干预组(32.78±4.96)分。干预前抑郁总分对照组(9.49±3.47)分,干预组(9.47±3.37)分;情感缺失维度对照组(1.88±1.11)分,干预组(2.19±1.06)分;焦虑维度对照组(4.85±1.28)分,干预组(4.69±1.47)分;抑郁维度对照组(2.76±2.11)分,干预组(2.59±1.58)分。干预前育儿胜任感及抑郁评分具有可比性(P>0.05)。育儿胜任感处于中等水平。2.干预后育儿胜任感比较。各个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t=-2.903~-2.024,P<0.05)。不同时间点育儿胜任感比较,时间、干预、交互因素(F=7.205~61.878,P<0.05),两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升高,干预组高于对照组。3.干预后产后抑郁比较。各个时间点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t=2.028~3.166,P<0.05)。不同时间点产后抑郁比较,产后抑郁总分时间因素、干预因素(F=8.218、3.047,P<0.05);情感缺失维度干预因素、交互因素(F=2.810、3.194,P<0.05);焦虑维度、抑郁维度时间因素(F=8.658、3.016,P<0.05)。产后三个月抑郁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c2=4.748,P<0.05)。4.干预组出院前、产后42天、产后三个月育儿胜任感与同时期产后抑郁呈负相关(r=-0.807~-0.378,P<0.05)。5.住院满意度总分干预组(133.19±12.64)分高于对照组(122.97±20.70)分,四个维度评分均升高,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t=-2.393、-2.441、-2.370、-2.043、-2.212,P<0.05)。结论1.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2.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高危初产妇产后抑郁状况。3.育儿胜任感与产后抑郁负相关,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提高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进而改善产后抑郁状况。4.IMB技巧模型护理干预为高危初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高危初产妇对沟通、制度、环境、服务等各方面满意度提升。

吕晶晶[10](2020)在《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应对中的干预效果,为叙事护理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02月至04月入院产科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自然分娩护理措施;将2019年05月至07月入院产科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60例设为试验组,在接受常规自然分娩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借鉴我国学者提出的进入患者故事、正向回馈、总结反思三大步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在产前访视、产程中的各个阶段及产后实施个体化叙事护理。评估两组研究对象产前焦虑状况、疼痛程度及产后分娩体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总产程时长等是否有差异。结果:除外样本脱落共113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56例,对照组57例。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学历、孕周、身高、生产时体重、体质指数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3-4cm)和活跃期(宫口开至7-8cm)时疼痛评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用统计学意义(5.80±0.75vs6.33±0.51,p=0.000;7.88±0.76vs8.51±0.50,p=0.0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活跃期焦虑评分更低(45.88±4.72vs56.86±7.74,p=0.000),总产程时长较短(8.69±1.80vs10.24±2.03,p=0.000),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87.50%vs63.16%,p=0.003),产后2小时内测得的分娩体验得分也更高(51.21±6.71vs42.32±6.41,p=0.000)。结论: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应对中,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前疼痛程度和焦虑状况、优化产妇分娩体验,并对分娩结局中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总产程时长的缩短有一定积极意义。本研究初次将叙事护理应用于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临床过程中,积累了产科叙事护理的经验,不仅使实践护理人文精神回归变得有可操作性,促进融洽与信任的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同时也让产妇和家属建立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使产妇有良好的分娩体验。

二、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健康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健康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方案
        1.2.2 资料收集
        1.2.3 资料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内容分析
        2.2.1 泌乳知识和泌乳技能
        2.2.2 泌乳困难
        2.2.3 母乳的质量
        2.2.4 产妇对综合护理干预的评价
3 讨论

(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依据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问题
        3 研究方法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5 资料收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理论框架的发展
        2.2 可操作性定义
        2.3 研究问题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况的质性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资料收集方法
        1.4 资料分析方法
        1.5 科研质量控制
        1.6 科研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2.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高危孕产妇需求分析
        3.2 关于方案实施的建议
    4 小结
第二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1 拟定方案主题
    2 成立研究小组
    3 文献检索与分析
        3.1 核心助产士主导的孕产妇护理实践内容
        3.2 常见高危因素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
    4 制定方案草案
第三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修订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方案修订方法
        1.3 资料分析方法
        1.4 科研质量控制
        1.5 科研伦理考虑
    2 研究结果
        2.1 专家函询结果
        2.2 专家会议论证结果
        2.3 确定方案内容
    3 讨论
        3.1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3.2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3.3 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3.4 方案具有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 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助产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4)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及育儿效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理论依据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考虑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
    3.2 研究对象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数据的正态性分布检验
    3.3 研究对象母婴健康素养现状
    3.4 研究对象角色适应现状
    3.5 研究对象育儿效能现状
    3.6 研究对象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相关性
    3.7 研究对象育儿效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整体情况
    4.2 研究对象母婴健康素养分析
    4.3 研究对象角色适应分析
    4.4 研究对象育儿效能分析
    4.5 研究对象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育儿效能的关系分析
    4.6 研究对象育儿效能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B:调查问卷
附录 C:综述 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便秘孕妇的一般资料
        2.2 便秘孕妇各量表得分情况
        2.3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分析
        3.2 便秘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欠缺
        3.3 便秘孕妇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3.4 便秘孕妇疾病相关知识、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5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4 小结
第2章 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
    1 对象与方法
        1.1 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综述
        1.2 半结构式访谈
        1.3 德尔菲专家咨询
        1.4 条目删除标准
        1.5 预实验
    2 结果
        2.1 前期研究结果总结
        2.2 文献综述结果
        2.3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4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2.5 预实验调整结果
    3 总结干预方案——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
    4 讨论
        4.1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构建的必要性
        4.2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分析
    5 小结
第3章 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干预效果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工具
        1.4 干预方法
        1.5 资料收集
        1.6 数据处理
        1.7 质量控制
        1.8 伦理原则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基线资料的比较
        2.2 干预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对孕妇便秘知识水平的影响
        3.2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3.3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便秘症状的影响
        3.4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3.5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伦理审查报告
    附录三 孕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四 孕期便秘评估量表
    附录五 孕期便秘知识调查问卷
    附录六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附录七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附录八 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附录九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AC-Q〇L)
    附录十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
    附录十一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附录十二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十三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十四 文献综述 妊娠期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孕期男性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的构建
    第一节 质性访谈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问卷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伦理审批意见书
附录2:初始条目库及来源
附录3: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附录4:专家意见整合后条目变更
附录5: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附录6:孕期男性参与行为评估问卷
附录7:重庆市孕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附录8: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9:知情同意书
附录10:实施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的过程图片
文献综述 男性参与母婴保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1.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结局的危害
        1.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1.1.5 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1.6 不同孕周诊断对临床工作的思考
        1.1.7 跨学科合作寻找早期生物标志物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研究分组
        2.2.4 资料收集
        2.2.5 质量控制
        2.2.6 伦理性问题
        2.2.7 统计学分析
        2.2.8 技术路线图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2.3.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健康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3.3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3.4 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
        2.3.5 晚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
    2.4 讨论
        2.4.1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主要结局的探讨
        2.4.2 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2.4.3 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时机的选择
        2.4.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护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早期识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 RNA差异表达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样本收集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研究方法
        3.3.1 转录组测序
        3.3.2 主要步骤
        3.3.3 质量控制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功能分析
        3.3.6 STRING数据库分析
        3.3.7 技术路线
    3.4 结果
        3.4.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3.4.2 RNA质检结果
        3.4.3 基因表达分析
        3.4.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析
    3.5 讨论
        3.5.1 RNA-seq技术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中的意义
        3.5.2 关键基因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调控
        3.5.3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实验伦理审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基于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沮丧(babyblue)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产妇产后沮丧(babyblue)的影响因素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沮丧(babyblue)的效果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
    3 新冠疫情期间的质量把控问题
    4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基于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9)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及产后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样本量计算
    3.研究工具
    4.伦理原则
    5.质量控制
    6.研究方法
    7.统计学方法
    8.研究路线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高危初产妇干预前育儿胜任感及抑郁评分比较
    3.两组高危初产妇出院前、产后42天及产后三个月育儿胜任感评分比较
    4.两组高危初产妇出院前、产后42天及产后三个月产后抑郁评分及产后三个月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比较
    5.干预组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与产后抑郁相关性分析
    6.两组高危初产妇住院满意度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危产妇育儿胜任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自然分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1.1 分娩相关概念与发展现状
        1.1.2 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
        1.1.3 分娩疼痛对母儿的影响
        1.1.4 分娩疼痛管理
    1.2 初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关系
    1.3 叙事护理研究进展
        1.3.1 叙事疗法
        1.3.2 叙事护理
        1.3.3 叙事护理国内外应用
        1.3.4 叙事护理临床应用步骤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脱落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干预前期的准备
        2.2.2 对照组
        2.2.3 试验组
        2.2.4 安全控制
    2.3 研究工具
        2.3.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2.3.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2.3.3 中文版分挽体验问卷(Childbirt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2.0,CEQ2.0)
        2.3.4 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Measurement Tools,BAT)
        2.3.5 总产程时长
    2.4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2组行自然分娩初产妇干预后疼痛评分比较
    3.3 2组行自然分娩初产妇焦虑评分比较
    3.4 2组行自然分娩初产妇干预后分娩体验评分的比较
    3.5 2组行自然分娩初产妇总产程时长的比较
    3.6 2组行自然分娩初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4.2 叙事护理有利于降低行自然分娩初产妇的第一产程疼痛程度
    4.3 叙事护理有利于缓解行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前焦虑状况
    4.4 叙事护理有利于优化行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及部分结局指标
    4.5 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应用的难点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叙事护理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知情同意书(患者)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4 分娩体验问卷(Childbirt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2.0,CEQ2.0)
    附录5 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reastfeeding Measurement Tools,BAT)
    附录6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7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健康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质性研究[J]. 王丽,詹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12)
  • [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02)
  • [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D]. 张少颖.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初产妇母婴健康素养、角色适应及育儿效能的相关性研究[D]. 黄福娟. 延边大学, 2021(02)
  • [5]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D]. 朱雨婷. 扬州大学, 2021(08)
  • [6]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孕期男性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 张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D]. 黄晓仪.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8]基于以艾扬格瑜伽为基础的康复理疗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妇产后沮丧(babyblue)的效果研究[D]. 杨靓.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9]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护理干预对高危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及产后抑郁的影响[D]. 张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叙事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干预效果研究[D]. 吕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产科护士进入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干预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