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还能发光吗?

黄金市场还能发光吗?

一、金市能否光彩依然(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田培江[2](2020)在《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刘鸿儒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推行者,也是改革的核心执行人,其金融改革思想是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多年以来一直是推行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指引。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中,刘鸿儒组织推行了我国的银行体系改革,倡导设立了专业银行,将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职能分离,建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为金融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又主张建立了我国的资金市场,并更进一步设立了证券交易所,解决“乱集资”的问题。在出任首届证监会主席时,他以“开荒、修路、铺轨道”的责任态度将我国的证券市场规范起来,完善了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与管理办法,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再到与国际水平相接轨的变革。刘鸿儒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理论体系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体系。他较早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并认为发展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他所提出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金融调控论和金融体制改革目标四系统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引。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他提出直接要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平行发展,自行定位的理念,并将上市公司质量视为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强调资本市场需要强化蓝筹股与机构投资这两大支柱。他的这些理念依然指引着在今天资本市场的发展。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具有全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思想的产生、发展、修正与拓展都来源于对当时具体国情的思考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依然在路上,刘鸿儒所提出的诸如央行应主要从事调控与监管、银行应企业化、减少干预,给予金融市场充分的自由等这些思想与主张,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困境依然有着极强的参考意义。

李晓洁[3](2020)在《唐代婚恋诗研究》文中提出婚恋是人类必经的过程,爱情、婚姻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特别是《诗经》中的婚恋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唐代婚恋诗的关注不够,未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对唐代婚恋题材的诗歌研究往往局限在爱情、艳情、宫怨、闺怨等单一角度。唐代婚恋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题材的作品在唐代可谓是佳篇云集,层出不穷,唐代诗坛的名家都参与了婚恋诗的创作,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婚恋诗。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唐代婚恋状况和唐人的婚恋观,对于了解唐代社会、历史以及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唐代婚恋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唐代婚恋诗的搜集整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婚恋诗的创作流变、发展状况、基本类别、艺术特色以及与婚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挖掘与论述。本文所研究的唐代婚恋诗主要是从彭定求所编的《全唐诗》中挑选的符合的诗作,并加以分析探讨。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选题的缘由,其次对唐代婚恋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成果和不足,最后明确本文的研究重点。正文部分由以下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唐前婚恋诗概述。本章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婚恋诗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通过关照唐前婚恋诗发展,追根溯源,一探婚恋诗的写作传统。第二章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本章从制度着眼,考察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对婚恋诗歌书写的影响,以代表性的婚恋诗窥探唐代婚恋制度下唐人的婚姻观念、婚姻缔结以及婚姻解除等各方面的社会现象。第三章唐代婚恋诗的发展概况。本章主要从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四个唐诗发展的历史阶段,分别梳理不同时期婚恋诗的创作特征。第四章唐代婚恋诗的基本类别。本章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婚恋诗进行分类,将唐代婚恋诗以恋爱和结婚两个阶段分为恋诗与婚诗两大类,恋诗中既包括婚前的恋情也包括婚后的恋情;婚诗中包含嫁娶、赠内、闺怨、弃妇、离婚、悼亡诗,并分析其中婚诗与恋诗的交叉现象。通过对婚恋诗进行分类,了解婚恋诗创作上的内容倾向。第五章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本章从情感表达、意象使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四个方面剖析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王小路[4](2019)在《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镜像 ——以“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心的研究》文中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一卷“传顾闳中本”《韩熙载夜宴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卷“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目前学界对“传顾闳中本”《韩熙载夜宴图》的研究已经相当充分,而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的“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关注度较小。据研究发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的不同图本将近有9个,并且多数诞生在明代,这样一幅具有特殊寓意的作品在明代被重复临摹,显然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由于目前学界对“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的研究险些被忽略,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图像学、艺术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以“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心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对目前笔者所了解的不同图本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介绍,通过对“传顾闳中本”和“传唐寅本”两幅画作进行全面的考析,对两个图本的形式语言展开比较,分析两个图本之间的内在差异,揭示两个图本所处时代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寓意。其次通过对明代繁荣的经济状况和文化消费展开研究,揭示出“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所以在明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缘由,研究得出唐寅和韩熙载在人生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契合,在艺术市场的作用下“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正是“传移模写”和艺术市场相互作用的产物。再次将“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置于整个明代绘画的历史长河之中,横向的对“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与明代其他绘画作品进行讨论,分别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角度对“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进行考察,从而窥视“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与整个明代绘画艺术的内在联系。“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和“传顾闳中本”《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还是画作中人物的服饰装束,以及画作中屏风家具等一系列构成部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明代特有的文化气象和生活特征,这幅画作和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对理想的文人生活和精神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将焦点对准“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细节之上,将其与明代中晚期社会文人的生活背景相互连接,在研究明代中晚期文人闲情雅逸、避世心隐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观念的同时,分析“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折射出来的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生活气象和更深刻的内涵思考,这样的生活气象故然在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他们对生活的细节追求精益求精,他们对社会的不满采取“避隐”之态,这样的现实追求和“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所折射出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的文化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共鸣,从而此图在精神层面实现了明代中晚期失意文人对文化的理想追求。最后本文将“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与极具代表性的明代文人结合讨论,从而剖析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特殊的文化生态。

杜浩[5](2017)在《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唐代堪称是我国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随着频繁的对外交流,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亦极为开放,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人们的思想愈加开放,加之统治者积极吸收周边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优秀、先进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促使唐代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文学成就可谓达到了鼎盛时期。而在这繁荣发展的文学背后,酒作为我国历史中独特的文化元素,其内涵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不断丰富,并在唐代文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似乎处处都在弥漫散发着幽幽的酒香,酒文化以其别具一格的内涵在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骚客、英雄豪杰,还是天子诸侯、民间百姓,似乎都与酒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我国历史中诸多历史故事都离不开“酒”的存在,古有夏桀商纣的酒池肉林、纵酒亡国之训,三国时期有曹操的对酒当歌,慨叹人生几何、刘备的煮酒论英雄、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唐朝时期的饮酒之风更为盛行,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杨贵妃醉酒的娇媚百态、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宋朝时期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等。酒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摆脱了单一的、仅以物质之状态存在的方式,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饮品,凝结了历史的精华和人类的智慧与精神创造,升华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符号。在相互的渗透和融合中,酒文化的内涵在文学的承载下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得以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广为后世流传;而文学在酒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文人的创作文风愈加多样化,情感更加丰沛,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千古佳作。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极为辉煌的唐代文学,酒文化在这一时期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酒文化在唐代文学的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在对酒文化和唐代文学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进行分析,探讨其与酒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其次,以此为基础,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内容,如酒具酒器、酒令酒俗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全面研究酒文化在这些内容上的传播和影响;第三,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探讨,进一步对酒文化内涵的传播途径进行整体的把握和了解;第四,对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特征进行总结和概述,对形成此特征的原因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后,对酒文化的传播效果进行阐述,探讨其在唐代文学传播下的深远影响。本文对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从酒的文化内涵出发,结合文学创作心理学的理论,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酒文化对唐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唐代文学中的酒文化的传播主体和受众研究、内容及其路径的研究和传播效果的研究,有利于对酒文化有更为崭新的视角和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

徐荫龙[6](2017)在《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李清照的思想研究,逐渐成为当代学界的一个热点,尤其在西方女性主义传入国内之后,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文学家,其作品本身和透过作品流露出来的女性思想意识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拟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等作品的分析,对其生平经历的严谨考据,结合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内涵,参考西方女性主义的定义,探析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截至成稿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成为展开研究的先行条件和基石。第二部分主要探析李清照女性意识生成的成因。通过对宋代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研究和对李清照原生家庭成员的人格素养的探究,并对李清照未出阁时的作品进行了列举以及心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李清照所出生的家庭和所处的时代具备了令她萌生女性意识的条件结论。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李清照女性意识的纯熟观照。内容以李清照个体感受及经历为主,婚内的生活中有爱有怨,能够看到一个立体的女词人形象。即使有了婚姻和配偶她也没有放弃自我,尤其在第二段短暂的婚姻中表现出来的刚毅果决不苟且的性格,更是普通女性所不具备的。通过对她在两段婚姻中的表现,探析并发现她的女性意识完备情况。第四部分是李清照女性意识扩延的具体表现。李清照一反“三从四德”传统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营救深陷囹圄的生父;心系国家安危,将爱国情怀付诸于爱国诗的创作中;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以收徒授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传承;借完成亡夫未竟事业之机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述出来。这一切的外在表现都是她女性意识的外扩,是由自我延伸到家庭再到社会的一种渐进的过程。第五部分是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升华。论述了李清照在文学界的创新与成就,以及她对现当代的影响力。并将她与其他知名女性文人做了简单的对比。这些成就皆源于她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其他女性文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精神面貌,通过独立完整的自我意识,最终成就了女词人与众不同的女性思想意识。结语部分浅析了西方的女性主义的偏激与性别对立理论,对比李清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礼教的约束之下所萌生的符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女性思想意识,对中国的部分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王玉良[7](2017)在《跨境·体认·交互 ——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1945-195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结束后,随着《中美商约》的签订,好莱坞电影再次垄断了上海市场。但由于时局的突变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好莱坞电影伴着中国政权的更迭,很快又结束了这种短暂的辉煌。从1945年8月至1950年11月,这五年是好莱坞电影在上海风云突变的关键时期,它大起大落的戏剧性的变化,不仅受当时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各种政治话语掣肘。鉴于此,本论文抛开了传统的线性述史方式,而是通过对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以块状模式建构基本的论述框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审查和发行方面的问题,详细分析它在上海市场中的准入环节;第二章则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市场放映出发,分析了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跨地景观,并以《中华万岁》和《天国之路》为例,诠释这种“流动”的影像所隐含的政治娱乐属性;第三章主要围绕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接受这一主题展开,不仅分析了上海观众的观影心理和影迷文化,同时也探讨了战后中国社会对好莱坞的批评模式;第四章以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市场宣传与市场竞争为核心,并通过“义映”这一个案分析,说明好莱坞电影在竞争中的妥协策略。论文第五章论述战后中美电影的交互态势,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回应,并详述了好莱坞摄影师黄宗沾来华拍摄《骆驼祥子》的始末。本论文把战后的上海电影市场,视为一个开放的话语体系,不再以中国电影为关照核心,而是把好莱坞电影推到了前景舞台。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的考察,来比较和反观中国的本土电影。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市场研究,以历时性为经、共时性为维,从发行、放映、接受、竞争和交互等方面,综合考察它在上海市场的具体样态。通过比较的方法重写电影史,既是当下中国电影史书写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探究中美电影交流的一个重要切口。建构早期中国电影史,有必要把好莱坞的影响纳入其中。在一种比较电影史观的引领下,探析战后中美电影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具体问题,对考察当下的中美电影关系,不无裨益。

许嘉[8](2016)在《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文中认为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专属妇女的独特一支。它的传承不仅仅发生在作坊里,更普遍的是发生在家庭中,这保持了刺绣者幽闲贞静的创作状态,但也限制了刺绣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一门女红技巧,刺绣长期以来得不到艺术殿堂的认可,也得不到理论研究界的重视,为文化史界忽略。其实中国传统刺绣在漫漫发展历程中,除了实用性、装饰性、民俗性及技巧成分,也包涵着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性,从宋代绣画到晚明顾绣,文献记录中不乏“针神”之赞誉,相当一部分保存至今的古代绣画精品呈现了刺绣技法与绘画功力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绣”与“绘”之溯源比较显示刺绣与绘画自古关系密切,刺绣的工具——“针”的名称发展探源亦暗示其文化内涵。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与绣画有着久远密切的联系,绣画传统始终是其最突出的特征。与文人画紧密结合的历代绣画之巅峰——晚明顾绣就诞生于松江地区,并深刻影响了明清江南苏绣的发展。中国第一本刺绣专书清代云间丁氏《绣谱》也诞生于此。本文将追溯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之代表——“苏绣”的历史,着眼于对绣画传统的挖掘,聚焦于顾绣和丁氏《绣谱》,从个案的文献整理及理论的文本分析两个角度切入,并通过对绣与绘、针与箴的史学溯源,及历代女性绣绘兼备者的比较搜集,来对中国江南传统刺绣中的绣画的“艺”之内涵进行有美术史研究价值的针对性阐述,同时结合今日苏绣之乡镇湖的考察调研为其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胜男[9](2016)在《王恽交游诗评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王恽就是元代初期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王恽为官四十余载,政治贡献颇丰,他在诗文方面的造诣也是元代文人中的佼佼者。王恽一生着述丰硕,其子王公孺搜集其作品,编为《秋涧集》,流传於世,现存丛书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四部丛刊》本,一百卷;《中州名贤文表内集》本,六卷。王恽是元代文人中存诗最多的一位,现存诗歌3126首,诗歌坚浑有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王恽的生平与词曲研究颇具规模,对其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创新之处在於,通过对王恽交游诗的考证、整理及注释,探索其交游诗的文学特色。本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文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其交游人物及交游诗歌进行研究,通过人物与作品的关系来研究在交游中个人或群体对王恽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对王恽自身经历与交游对象的考证,对他的交游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王恽交游诗创作的轨迹。下编是对王恽交游诗歌的注释,本注释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中的《秋涧集》为底本。本文系通过上、下两部分的论述与注释,力求让大家对王恽的交游诗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金钱伟[10](2014)在《《乐府诗集》中的文学与民俗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乐府诗集》宋郭茂倩所编,录诗五千余首,由汉魏跨越到唐代,为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按照音乐分为十二大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由民俗与乐府诗之间的关系切入,对《乐府诗集》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头是引言,最后是结语。全文研究的内容集中在正文三部分:贵族诗、民间诗、文人诗。引言部分主要导向为学术研究的创新,打破文学边界提倡多种视角的意义,引发乐府诗研究的民俗视角的研究价值,并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为贵族诗研究,主要集中在“郊庙歌辞”、“燕射歌辞”和部分“舞曲歌辞”等篇章,由于为朝廷宗庙典章御制之物,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以为雷同化的主题、模式化的语句而没有文学生气,一般往往视而不见,多采取批评的立场和态度。从礼乐文化审视发现它们承载了特殊的意义,主要由四个维度解读:一是祭祀神祗自然顺应了天命神权的正当性,同时也是为了护佑皇祚万年持久;二是讲究为君者突出美德,为人者体现孝悌,一个是代表皇权保障的国家正常的运行,一个是以家庭为单位维系了成员间的和乐美满的生活,上下尊卑以德孝建构了家国合体,成为日常伦理必不可少的部分;三是整个天下出现王道仁政,四方各国顺从臣服,国内庶民安居乐业,真正做到了万国来朝、天下太平的美好局面;四是渴望时间维度上永生,一是皇帝期待求仙变为现实,由汉代以来无数的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就专心期待为皇权传承子孙万代无穷。最后考察语言特色,将其和我国的楹联文化放在一起思考,认为在信仰上是相通的,大量骈偶之句的应用体现了庄肃之美、中和之美、典雅之美。第二章为民间诗研究,汉代民间诗在民间底层和国家上层的俗与礼的关系上,有统合与错位的状况,歌辞展现了婚姻自主与婚制六礼间的矛盾,家庭生活女子担当主角的世风,服饰之美与女子之贞、豪华场面与男子为官的含义,生死叙事揭示婚恋、孝道、人生要义的冲突;南朝民间诗主要集中在“吴声歌”、“西曲歌”等,以繁荣发达的城市市民文化为背景,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歌非常突出,表现出了热烈的情感和浓郁的艳情特色,伴随着繁华的都市生活兴起的“吴歌”,当然就有商业气息中男女之情的宣泄,甚至带有娱乐商业的性质,更明显的是“西曲”完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对它们表现的内容和习俗异同进行比较,有学者以为其中有过度的色情渲染,还有这些诗篇都与妓女有关的结论,不难看出,它们被艳情裹挟着有突出的色情意味,作为市民经济发展的文化产物描写了商人的形象,也对商人和歌女之间的爱情作了客观的心理探析,确实它们不同于天然、男女真情的流露。同时分析《华山畿》,认为其是合葬的文学原型,并结合历史的冥婚习俗分析,引出“梁祝”就两者探讨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王运熙先生考据《神弦歌》认为主神是太阳神,论证当为生育女神更为合适;北朝民间诗和南朝风格完全不同,是英雄的文学,主要表现在突出的尚武文化,对刀器的崇拜、战马的崇拜、英雄的崇拜,即使是情歌也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天然直率、快人快语;这是研究民间诗的主要内容。第三章为文人诗研究,时间上跨越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时间跨越较大,数量作品极多,诗人群体可谓诗星灿若星河。结合内容来看,文人诗并没有为民俗而写,从民俗视角切入研究,主要从四个维度组织框架结构:行旅是古人实现身体移动改变空间位置的行为,出行择吉和避开忌讳之事都是为的顺利平安,行旅则意味着离别,结合文人诗主要探究游子离家关涉的是父母家人的亲情,男女离别牵扯佳人无尽的哀怨和相思,生死之别直接关乎人活一世的价值判断;饮酒造就了名士风流,酒醉的状态和文人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关切天然吻合,汉代饮酒既有开国意气风发,又有宫廷骨肉佳人相残;魏晋南北朝饮酒揭示了名士的内心世界;唐代饮酒再现了少年侠客和大唐气韵的意蕴;相术从面相、声音、举止等验证未来的命运,文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也是描摹和再现人生命运的感悟;人神信仰从西王母、淮南王等神仙信仰、霍嫖姚、刘生英雄崇拜、西施和张女女神信仰、神农大神崇拜三个维度解说,揭示审美诗章中存在的文化内蕴。最后是结语,主要从《乐府诗集》礼俗互动,呈现的诗、歌、乐、舞等具备了礼制规范的礼乐文化的意义,对贵族诗、民间诗、文人诗作了概括,以为民间习俗与国家礼制之间统合的特殊关系,但就诗歌来讲,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属于主观的体验又以错位之感呈现特别的审美效果。

二、金市能否光彩依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市能否光彩依然(论文提纲范文)

(2)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说明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回顾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
        二、刘鸿儒金融体制改革思想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 刘鸿儒金融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一、经济体系的重建
        二、行政性分权的实施
        三、行政性分权的混乱与救治
        四、对“行政性分权”的探讨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国有企业改革
        二、中小企业兴起,催生融资需求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市场
    第四节 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第三章 刘鸿儒的银行业改革思想
    第一节 改革前夕的银行业
        一、银行功能受限
        二、经济学界的探索受阻
        三、民众认识不足
        四、银行与财政之争
    第二节 刘鸿儒的银行业改革思想
        一、对银行和财政的关系的认识
        二、对于专业银行分工的认识
        三、力推建立中央银行
        四、主张规范央行职能
        五、稳定银行市场
第四章 刘鸿儒的证券业改革思想
    第一节 刘鸿儒主张建立资金市场
        一、乱集资问题严重
        二、主张建立资金市场
        三、力推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 开荒、修路、铺轨道
        一、证监会成立历程
        二、主张依法治市
        三、推行高度透明的股票发行和上市制度
        四、建立市场化的股票交易制度
第五章 刘鸿儒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实践性
    第二节 全局性
第六章 对刘鸿儒金融改革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凸显了刘鸿儒金融改革思想的可贵
    第二节 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是一种改革实践理论
    第三节 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业改革思想在当下的应用
        二、微观金融环境的改革思想
参考文献
致谢

(3)唐代婚恋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婚恋诗界定
    三 学术史回顾
    四 本文研究重点
第一章 唐前婚恋诗概述
    第一节 先秦婚恋诗
        一 《诗经》中的婚恋诗
        二 楚辞中的婚恋诗
    第二节 两汉婚恋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婚恋诗
    第四节 隋朝婚恋诗
第二章 唐代婚恋制度与文化
    第一节 婚恋观念
    第二节 婚姻缔结
    第三节 婚姻解除
第三章 唐代婚恋诗发展概况
    第一节 初唐婚恋诗
    第二节 盛唐婚恋诗
    第三节 中唐婚恋诗
    第四节 晚唐婚恋诗
第四章 唐代婚恋诗的主题与类别
    第一节 恋诗
        一 婚前恋诗
        二 婚后恋诗
    第二节 婚诗
        一 嫁娶诗
        二 闺怨诗
        三 赠内诗
        四 弃妇诗
        五 离婚诗
        六 悼亡诗
    第三节 恋诗与婚诗的交叉
        一 婚前恋与婚后恋
        二 婚后夫妻的恋爱
        三 既有恋爱又有婚
第五章 唐代婚恋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情感表达真实自然
    第二节 意象使用丰富贴切
        一 动物类意象
        二 植物类意象
        三 自然类意象
        四 生活类意象
    第三节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一 巧用典故
        二 穿插回忆
        三 合理想象
        四 生动比喻
    第四节 艺术风格深挚温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唐代婚恋诗歌选编
    凡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致谢

(4)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镜像 ——以“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系列图本之考析
    第一节 《韩熙载夜宴图》系列图本之概况
    第二节 “传顾闳中本”《韩熙载夜宴图》之考析
    第三节 “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考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顾闳中本”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形式语言比较
    第一节 “传顾闳中本”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构图空间特征
    第二节 “传顾闳中本”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人物造型特征
    第三节 “传顾闳中本”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色彩语言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诞生之缘由
    第一节 人生态度之契合
    第二节 文化消费之驱使
    第三节 传移模写之践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与明代绘画
    第一节 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看人物画“用典”特征
    第二节 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山水画看时代特征
    第三节 从“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花鸟画看时代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与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
    第一节 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形态
    第二节 “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之文化折射
    第三节 明中晚期江南文人画家之文化理想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酒文化与唐代文学的关系
    1.1 酒文化的内涵
        1.1.1 酒的起源
        1.1.2 酒的发展
        1.1.3 酒的文化特性
        1.1.4 酒文化的内涵与特性
    1.2 唐代文学的界定
    1.3 酒文化及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
        1.3.1 酒文化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助推作用
        1.3.2 唐代及先唐文学对酒文化的丰富和传播
第2章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者与受众研究
    2.1 酒文化的传播者群体
        2.1.1 帝王
        2.1.2 文人阶层
        2.1.3 宗教人士群体
        2.1.4 娼妓群体
    2.2 酒文化的受众群体
        2.2.1 文人受众群体
        2.2.2 歌妓受众群体
        2.2.3 民间百姓受众群体
第3章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内容研究
    3.1 酒的种类文化
    3.2 酒的礼仪文化
    3.3 酒具文化
    3.4 酒令、酒俗文化
        3.4.1 酒令
        3.4.2 饮酒习俗
    3.5 迎客待友和饯行离别的酒文化
    3.6 军旅边塞和豪侠义气的酒文化
    3.7 抒情咏怀、闲饮独酌的酒文化
    3.8 借酒消愁、借酒反抗现实的酒文化
第4章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4.1 非媒体路径
        4.1.1 宫廷宴饮
        4.1.2 文人雅集
        4.1.3 民间集会
        4.1.4 歌妓传唱
    4.2 媒体路径
        4.2.1 作品集传播
        4.2.2 题酒诗联传播
        4.2.3 题壁传播
第5章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特征及其原因
    5.1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特征
        5.1.1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传播具有政治性
        5.1.2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传播具有大众性
        5.1.3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传播具有静态传播收束性
        5.1.4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传播内容极大丰富
    5.2 唐代文学中酒文化传播特征形成的原因
        5.2.1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酿酒技术进步
        5.2.2 政治开明社会环境宽松
        5.2.3 国家开放,进出口渠道增多
第6章 唐代文学对酒文化后世传播的影响
    6.1 唐代文学升华了酒文化的精神内涵
    6.2 唐代文学提升了酒文化的传播品味
    6.3 唐代文学拓宽了酒文化的传播范围
    6.4 唐代文学丰富了酒文化的传播渠道
    6.5 唐代文学延长了酒文化的传播时间
结语
参考文献

(6)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女性意识生成:造化可能偏有意
    2.1 抑武扬文的国策造就思想开化的土壤
        2.1.1 政策倾向
        2.1.2 厚待士人
        2.1.3 社会稳定
    2.2“父廉母贤家教端”
    2.3 小荷尖角初露
第三章 女性意识纯熟:审容膝之易安
    3.1 波涛迭起的婚姻
        3.1.1 鹣鲽情深
        3.1.2 相思雅怨
        3.1.3 间隙渐生
        3.1.4 失偶之悲
    3.2 发出自己的声音
    3.3 再醮合离的勇气与智慧
    3.4 晚年流寓的冲淡(易安居士,随遇而安)
        3.4.1 收藏适度
        3.4.2 打马怡情
        3.4.3 应制唱和
第四章 女性意识扩延: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4.1 何况人间父子情
    4.2 诗中的巾帼义气
    4.3 赵君无嗣易安有后
    4.4《金石录后序》中的春秋笔法
    4.5 女性意识的男性化
第五章 女性意识升华:赢得生前身后名
    5.1 自成一体谓“易安”
    5.2 咏絮才难堪薄命录
    5.3 赢得生前身后名(英文版漱玉词若干,环形山命名,无名氏争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跨境·体认·交互 ——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1945-195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跨国“通行证”:从审查到发行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市场概观
        一、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历史追溯(1897-1945)
        二、《中美商约》与好莱坞电影的涌入
    第二节 电检制度与好莱坞电影的审查
        一、国民政府对好莱坞影片的检查
        二、新政府对好莱坞影片的审查
        三、电影审查与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碰撞
    第三节 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发行
        一、“中央电影服务处”的发行垄断
        二、好莱坞电影的独立发行
        三、个案分析:战后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发行
第二章“流动”的影像:跨境的娱乐与政治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的“跨地”景观
        一、“流动”的影像:好莱坞电影的“跨地”属性
        二、好莱坞电影的中国想象
        三、跨境的娱乐与政治
    第二节 《中华万岁》的政治文化隐喻
        一、主题阐释的政治性导向
        二、叙事表达的类型性杂糅
        三、演员选取的文化性趋同
    第三节 交互的“场域”:《天国之路》的跨文化想象
        一、时空建构中的交互想象
        二、认同焦虑与身份政治
        三、文化博弈与“现代性”启蒙
第三章 视觉权利:影像的接受与批评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与上海观众
        一、好莱坞电影的“上海情结”
        二、上海观众的审美心理
        三、摩登风情与“在地心理”的缝合
    第二节 好莱坞电影与影迷文化
        一、好莱坞影迷的生成
        二、影迷的凝视与“镜像”明星
        三、《影迷传》:好莱坞影迷的个案研究
    第三节 战后中国社会对好莱坞的批评模式
        一、“个体式”批评
        二、“集体式”限制
        三、“全国性”审判
第四章 市场博弈:好莱坞电影的宣传与竞争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的市场宣传
        一、跨国语境中的电影宣传
        二、杂志宣传的“在地化”策略
        三、好莱坞电影的影院宣传
    第二节 竞争格局中的好莱坞电影
        一、战后上海市场中的影院格局
        二、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竞争
        三、欧洲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博弈
    第三节 竞争与妥协:好莱坞电影的冬赈“义映”
        一、冬赈“义映”:官方话语的市场介入
        二、中美电影“义映”之比较
        三、“义映”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 镜像认知: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回应
    第一节 战后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的回应
        一、交流与互动:战后中国影人的跨国之旅
        二、《假凤虚凰》:从国内纠纷到美国之行
        三、借鉴好莱坞:从故事改编到类型模仿
    第二节 战后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元素
        一、战后好莱坞“黑色电影”在中国
        二、中国电影对好莱坞“黑色电影”的模仿
        三、中国电影对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变异
    第三节 眷念与反哺:黄宗沾与早期中国电影
        一、折戟 1948:黄宗沾与电影《骆驼祥子》的创作始末
        二、黄宗沾与变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三、离散与怀乡:跨国影人的身份转喻
结语
附录一:战后上海电影大事记(1945-1950)
附录二:1946-1948 年间的《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
附录三:战后放映好莱坞影片的上海电影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引子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第一章 绣与画
    刺绣之定义
    绣画和画绣
    刺绣与绘画
    针与箴
    苏绣和顾绣
第二章 顾绣研究
    顾绣研究小史
    露香园顾氏
    善绣顾氏女眷
        顾姬
        韩希孟
        张来妻顾氏与顾兰玉
        其他
    顾绣精品释例
        《东山图》
        《十六应真图册》
        《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
    顾绣之特点
    顾绣之影响
第三章 丁氏《绣谱》研究
    绣谱之历史
    《绣谱》之后继者
    为绣作谱
    丁氏《绣谱》
        择地第一
        选样第二
        取材第三
        辨色第四
        程工第五
        论品第六
    丁佩考
    小结
结语
    顾绣、绣谱和绣画
        一
        二
        三
        四
    女性与刺绣
    今日绣画
附录 镇湖调研报告
    今日镇湖
    当代的绣与画
    梁雪芳访谈录
    采访马惠荣老人
    绣厂的三位绣娘访谈录
    走访杵山村
图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王恽交游诗评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王恽交游诗研究
    一、王恽的家世与行迹
        (一)王恽家世考
        (二)王恽行迹考
    二、王恽交游人物考
        (一)与师长的交游
        (二)与同(5友人的交游
        (三)与仕宦官吏的交游
    三、王恽交游诗编年考
        (一)交游诗考证
        (二)交游诗编年
        (三)交游诗地理分布考
    四、王恽交游诗论
        (一)交游诗题材
        (二)交游诗的艺术特色
        (三)交游诗的文学史意义
下编:王恽交游诗注释
    凡例
    交游诗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乐府诗集》中的文学与民俗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乐府诗的学术研究现状
    三 礼乐文化和乐府诗的民俗研究
第一章 贵族诗研究
    第一节 天命神权佑我皇祚
        一 祭神敬祖
        二 祥瑞乍现
        三 军功护卫
    第二节 家国合一君德子孝
        一 汉代德孝
        二 魏晋南北朝德孝
        三 唐代德孝
    第三节 八方有序天下太平
        一 天象:风调雨顺
        二 地上:物产丰富
        三 教化:释奠祭孔
        四 外交:万国来朝
    第四节 时间永续 皇位永在
        一 汉代皇家求仙
        二 魏晋南北朝皇家求长生
        三 唐代皇家求长生
        四 封禅求皇位永续
    第五节 桃符、楹联和贵族诗
        一 贵族诗和楹联文化
        二 桃文化民间信仰
        三 骈偶语句之美
第二章 民间诗研究
    第一节 礼俗互动与汉代民间诗
        一 婚俗和成家之礼
        二 婚俗和人子之礼
        三 生死和忠贞之道
    第二节 南朝民间诗吴声和西曲比较
        一 吴声、西曲的文化源流
        二 吴声和西曲的声节不同
        三 侧重贵族和商贾爱情不同
        四 两者关涉的民俗不同
        五 两者相同的蓄伎习俗
    第三节 神弦歌考生育大神
        一 明姑:生育女神
        二 《宿阿曲》:迎神之曲
        三 《道君》:生命勃兴
        四 《娇女诗》:行不独去
        五 《白石郎》:求雨求欢
        六 《清溪小姑》:独处无郎
        七 《采菱童曲》、《明下童曲》:生育象征
        八 《同生》:祈求长生
    第四节 《华山畿》和冥婚习俗
    第五节 北朝民间诗异域风情
        一 尚武文化
        二 早婚习俗
        三 北朝情歌
第三章 文人诗研究
    第一节 行旅和文人诗
        一 游子行旅和文人诗
        二 佳人离情和文人诗
        三 生死之旅和文人诗
    第二节 饮酒和文人诗
        一 饮酒和汉代文人诗
        二 饮酒和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三 饮酒和唐代文人诗
    第三节 相术和文人诗
        一 相术和文人叙事诗
        二 相术和文人抒情诗
        三 相术和文人哲理诗
    第四节 人神信仰和文人诗
        一 神仙信仰和文人诗
        二 英雄崇拜诗和文人诗
        三 女性人物传说与文人诗
        四 农神信仰与文人诗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四、金市能否光彩依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刘鸿儒的金融改革思想研究[D]. 田培江.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3]唐代婚恋诗研究[D]. 李晓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明中晚期江南文人城市文化镜像 ——以“传唐寅本”《韩熙载夜宴图》为中心的研究[D]. 王小路. 上海大学, 2019(02)
  • [5]唐代文学中酒文化的传播研究[D]. 杜浩. 河北大学, 2017(12)
  • [6]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及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研究[D]. 徐荫龙. 西藏大学, 2017(07)
  • [7]跨境·体认·交互 ——战后好莱坞电影在上海(1945-1950)[D]. 王玉良. 上海大学, 2017(02)
  • [8]绣画—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研究[D]. 许嘉.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2)
  • [9]王恽交游诗评注[D]. 关胜男.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
  • [10]《乐府诗集》中的文学与民俗关系研究[D]. 金钱伟.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5)

标签:;  ;  ;  ;  

黄金市场还能发光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