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标准将逐步放宽

体检标准将逐步放宽

一、体检标准将逐渐放宽(论文文献综述)

吕百营[1](2021)在《宋代乘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琦[2](2020)在《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劳务派遣这种灵活机动的用工模式。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不仅企业经常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行政机关特别是税务机关也长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作为重要补充。但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由于剩余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发展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也造成了劳动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我国的劳务派遣在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下逐渐兴起。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为了适应我国机构改革的新形势,原国税机关和原地税机关合并为一个新机构,正式编制人员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管理方式,而劳务派遣人员基于原国税和原地税合并前不同的管理背景,导致合并后的基层税务机关在关于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方面也存在很诸多现实问题。本文以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和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模式的背景,结合税务机构改革后的现实状况,分别对辽宁省内不同基层税务机关的劳务派遣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问卷,找出基层税务机关在税务机构改革后在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可行性整改措施,为税务机构改革后的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优化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邸燕飞[3](2020)在《基于中小学教师需求导向的高校教育博士招生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提出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学科类型、结构和层次,我国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Education,简称Ed.D)。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增设两批教育博士培养院校,共有27所,总录取1747人,招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教育博士招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入口环节,要兼顾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来进行。本研究选取辽宁省为案例,从教育博士招生对象需求入手,结合现有招考条件,对高校教育博士招生问题进行探究。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从我国教育博士政策文本及现有院校招生简章中梳理出教育博士招考条件,确定调查的维度;并基于此,编制了调查问卷,以期收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对教育博士招生的需求情况,同时对中小学管理者及辽宁师范大学在读教育博士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不同群体考取教育博士的目的。运用比较分析法找出招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通过调查发现,辽宁省教育博士招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招生规模较小,难以满足教师需求;二是报考条件过高,不利于一线优秀教师攻读;三是学习年限与方式固定,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四是考核环节设限,未兼顾教师工作特殊性。经过归因分析,发现背后原因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管控较严,对授权院校审批条件要求较高,计划内招生名额有限,难以满足社会求学需求;二是招生院校设置的诸多招考要求与学术型博士存在趋同现象,入学门槛较高、限制较多,未能兼顾教师群体特殊性,与培养实践型人才存在差距。针对存在问题,为高校教育博士招生工作提出以下解决策略:一是国家要适度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逐渐放宽教育博士审批条件,增加院校数量与招生名额;还要按需调整招生专业方向,结合院校优势特色;二是招生院校层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适当放宽报名条件;采取弹性学制与学习方式,缓解教师工学矛盾;逐步完善考核机制,实行考核标准指标化。教育博士招生改革并非是为了降低标准,而是在确保教育博士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实现招生的合理化与专业化,真正筛选出人才。

包世荣[4](2019)在《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促进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双重压力。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政策制度、设施条件等方面尚不完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迫在眉睫。2016年,国家公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将改善全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老年人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养老目标,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我国养老服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且提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重点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理论。有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口转变理论、养老保障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目前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宏观研究比较多,有部分学者根据大规模调查、CHARLS数据、CLASS数据等对于我国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探讨,也有部分学者对于我国的养老服务政策进行了思考和探究。本文梳理相关理论的同时,重点归纳总结日常照料、医疗保健、社会参与、精神慰藉四个方面养老服务需求,并且梳理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三个重点领域,即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老年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业,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展开本文的研究。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挑战研究。本文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总量、结构、性别、素质、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等典型特征,并且结合权威机构的人口预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制度、家庭照顾、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影响。三、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养老服务业在我国仍是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和摸索的新阶段。本文首先阐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我国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兴模式,围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候鸟式养老模式、互联网+养老模式以及房地产养老模式等开展前瞻性研究。四、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本文利用2015年1%全国人口抽样数据、2014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养老服务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探求供求矛盾,为我国养老服务业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五、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分析。我国养老模式呈现“9073”结构,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为90%、7%、3%。本文结合老年人养老需求结构,从社区+居家融合养老服务业、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业以及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业三个重点领域探讨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医养结合领域关系、比对各省份养老服务政策,剖析我国医养结合领域需求方向。六、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和需求效应,探讨省区产出效应的差异及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依据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将老年人划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推算目前以及未来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口数量及养老护理员需求人数,探究供求差异。七、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启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早的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系和机制。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政策体系、制度安排、设施条件尚不完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分析美国、日本、英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及养老服务体系的特征,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分析美国商业养老模式、日本医疗养老模式、英国税收筹资体制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八、促进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为基础,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业模式创新发展;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制定产业标准;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平台等。

邵帅[5](2019)在《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员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是当前国家正实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战略中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船员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受到理论界关注,但由于船员权益涉及跨多个法律部门,环节多,情况特殊复杂,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劳动法项下或涉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所列之权益,并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和认知体系,碎片化的研究对改善船员权益现状作用有限。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正处于转型期,与硬法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保障”特征不同,软法着眼于社会实效,与法社会学对法的认识一脉相承。由于与当前社会发展理念内涵高度契合,其兴起在当今中国倡导法律多元主义背景下有一定必然性。软法理论具有较大拓展性,将软法与船员权益保障相结合,推动船员行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在船员权益保障领域,结合公权力的运行,通过层层推导辩证地将国内软法和国际软法在多维度展开论述和剖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探索建立完善船员权益保障综合制度框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方案。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包括6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首先对于涉及到的船员、权益等概念根据本文研究需要界定了范围。之后通过综合各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当前实际仍从事船员职业的人数已经处在下降拐点,群体质量也不容乐观,船员群体已经开始衰落,对其权益保障具有紧迫性。实践中硬法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存在不足,对船员权益保障不力也导致了船员社会评价不断降低,同时也加剧了船员衰落趋势。而软法理论为解决船员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第2章主要对文章涉及的理论进行全面系统论述,包括软法、弱势群体和公权力等法理。软法与法社会学一脉相承,是船员社会治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船员权益的保障离不开公权力,克服公权力异化缺陷需要对权力进行制衡,国家公权力由于具有先天优势而成为制衡的主要对象,解决途径除了对国家公权力分权形成内部制约,以及培养其他公权力形成一定程度外部制衡外,通过软法模式改善公权力的运行也是一种有效途径。合法性分析方面,本章从人权理论延伸到其下位的弱势群体理论,通过比对和价值梳理,最终得出中国船员的弱势群体属性定位,对其权益予以特殊保障具备法律正当性和必要性。第3章进一步对软法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软法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硬法保障不足,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法概念的重构使当前尚运行于法律之外的部分公权力纳入法范畴并受其规制成为可能,对船员领域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随后,通过对船员权益保障较好的典型国家的作法和制度进行分析归纳,这些国家在保障船员权益方面不但采取积极的硬法保障手段,而且更重视政策、行政协议、指导手册等软法手段的保障,取得显着成效。第4章将视野投放于国际法,国际法语境下软法构成也颇为丰富,包括不具有强制性义务内容的国际条约,非政府组织参与制定的跨国协议,以及国际公约中的软法条款。在海事领域,国际海事公约中的软法部分对缔约国履行条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强制审核制度及港口国监督制度的实施,国际海事公约约束力呈加强趋势,而且由于这些公约普遍规定了不给予非成员国更优惠待遇条款,海事公约中的公权力效力已不限于成员国范围,其中软法作用也愈加突显。履行国际海事公约对船员权益保障具有重要影响,本章系统论述了国际软法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三大主要涉船员海事公约中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脉络。最后对港口国备忘录这种特殊的国际软法形式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期通过借鉴国际法中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履行国际海事公约、保障船员权益的水平。第5章从国家和社会的国内软法角度对涉及船员权益保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涉及的具体领域问题包括:由于部门职责划分缺位交叉造成的公权力本身对船员权益损害;船员社会组织的孱弱导致船员自治程度低下并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缺少话语权;船员市场的有序和自律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相关领域问题中所涉及的软法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突显了软法在解决船员权益问题中的价值。在所涉及的问题中,一些是源于公权力自身缺陷导致的对船员权益的损害,另外则涉及公权力对由其他原因造成船员权益损害时的保障不力。同时分析了我国在履行公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第6章一方面主张应加强软法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出以软法和硬法为表、公权力为里的社会治理理论架构。强调通过与硬法的协调配合,逐步建构起符合我国船员权益保障需要的国际、国家及社会软法体系;另一方面从实现路径方面,结合前文提及的船员权益保障相关问题,提出各公权力主体通过分工协作不断推进船员权益保障,开创船员领域软法与硬法共治的新局面。同时在一些具体领域如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与国际船员工会组织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王理万,韩明生[6](2016)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的十年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次调查旨在对近十年来(2006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就业歧视问题的发展和趋势进行观察和分析,将公务员招考歧视问题放在制度背景和权力机制的视野下进行评价。调查发现,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中存在严重的政治面貌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这些歧视对公民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权利作出了不当的分类和限制,从而对公民的平等权、劳动权和政治权利形成了过度限制。而促进国家公务员招考的平等化,既可以提高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性,也可以提高公务员决策的可接受度,同时为政府输送更为优秀和多元的人力资源。就发展趋势和制度改革而言,这些歧视类型与现存制度的紧密程度不同,导致了改革的难度的不同。在构建更为公平的公务员招考时,既需要更新关于公务员平等招考的理论和观念,也需要创造平等招考的制度环境。"代表性官僚制"要求根据职责内在需求设置公平的招考条件,适当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这既是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公务员代表性的必要途径。在制度建构方面,顸层制度设计、中层制度改革和底层救济机制缺一不可,从权力和权利的二元角度,设计更为公平的招考体系。

贾志霞[7](2015)在《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建立了公务员制度。河北省公务员制度相比国外来说,建立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国家人才的“入口”。通过考试,保证了国家公务员的素质水平,和整体公务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效率的水平,关系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且公务员考试录用作为一项人才选择的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应考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因此,对于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甚至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考生利益,完善公务员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参考价值。河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实际考录工作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待发展和完善。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河北省公务员考录制度,能对相关制度改革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相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理论。对公务员和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名词注释和说明。公务员是担任国家公职人员,公平理论是公务员考试录用理论基础,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论文认为,研究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须从公平角度出发,才能真正选拔人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考试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第二部分: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相关发展情况介绍。全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河北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基础。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实行获得了明显进步,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通过面向社会上公开招考,为公务员系统吸取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国家运行机能。河北公务员考录制度内容包括,参报资格条件,考录时间和程序等。第三部分: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优势和不足。河北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国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合理部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河北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目前还不很完善,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平、公正。如:招考公告公布渠道有限,因年龄、学历、户籍、专业等条件受限未能报考,笔试不科学且缺特色,面试易主观且缺监管,体检不规范易惹争议,考核偏形式未发挥实效作用,落后的立法,考试录用制度的监督体系不完善等。第四部分:提出建议和看法:首先,要转变人们的“官本位”观念,改变社会上人们对公务员职业“铁饭碗”的想法,要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公务员更好地为民服务。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使其更规范、更科学。对于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应不断开拓思路,使报考工作更公开,公平,少一些资格的限制。笔试内容更科学,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面试的形式更具公正性,增加对考生的情景模拟,测试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应职位要求,增加心理测验,更全面、更真实了解一个人的素质;减少体检环节的人为因素;使考核更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要实事求是,要不断前进,对现有的人才测评技术进行丰富和完善。最后,考录相关制度要健全,要法制化;监督工作要做好,力度要加大,机制要健全,范围要广。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研究方法选择很重要。本文在注重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这几种研究方法贯穿了本研究的始终,是课题研究的有力武器和必要保证,使课题的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宋玉军[8](2012)在《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催生出农民工现象。大量的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交汇点,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农民工社会群体实现了“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虽然他们与第一代农民工有很多的不同,但仍旧没有完成从“职业转换”向“身份转换”的转变。在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即“解决农民工问题,就业服务须先行”。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落地生根”的发展趋向,就业对于他们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性与现实性意义。另一方面,“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科学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宏观背景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通过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能够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渐次推动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进而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由于城乡分割体制和地方主义,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未能同等地享受到来自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公共就业服务缺失问题。本文围绕“为什么要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公共就业服务”?“如何才能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这三个问题依次展开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讨论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必要性,而且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供给方式以及保障机制;同时,论文还综合分析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需求相一致的较为完整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框架。当然,在如何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陈春鹏,颜燕师[9](2011)在《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思考——基于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视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实行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及社会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提出了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路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祛除"人情化"问题;完善职位分类,放宽资格限制,实行分类考试;加强考官队伍建设,丰富面试形式及完善监督机制。

陈春鹏[10](2011)在《浅析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根源的视角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担任国家公务员职务是我国公民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社会经济事务和文化事务管理等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公务员的录用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录用原则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精神实质所在。我国自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整体上是朝着健康有序、进步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实行公务员录用制度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在公务员的录用上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

二、体检标准将逐渐放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检标准将逐渐放宽(论文提纲范文)

(2)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劳务派遣的相关概念
        1.2.1 劳务派遣
        1.2.2 劳务派遣机构
        1.2.3 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内容
    1.3 理论基础
        1.3.1 人力资本理论
        1.3.2 管理控制理论
        1.3.3 绩效管理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图
2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设计
    2.1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目的与方法
        2.1.1 调查研究目的
        2.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2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现状调查问卷样本统计
        2.2.1 问卷样本的发放
        2.2.2 调查地区的状况
        2.2.3 调查样本的情况
    2.3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现状的访谈调查
        2.3.1 对基层税务机关负责人的访谈
        2.3.2 对基层税务机关人事教育科负责人的访谈
        2.3.3 对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的访谈
    2.4 信效度分析
        2.4.1 信度分析
        2.4.2 效度分析
3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结果分析
    3.1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总体概况
        3.1.1 录用及岗位情况
        3.1.2 教育培训情况
        3.1.3 薪酬福利待遇情况
        3.1.4 绩效考核管理和奖励机制情况
        3.1.5 职业生涯规划及权益保障情况
    3.2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规范与程序存在漏洞
        3.2.2 素质提升存在难度
        3.2.3 缺乏组织认同感
        3.2.4 权益保障水平较低
        3.2.5 人员流动性大
    3.3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成因
        3.3.1 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3.3.2 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
        3.3.3 人力资源缺乏优化配置
        3.3.4 劳务关系欠缺制度保障
        3.3.5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
4 完善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建议
    4.1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4.1.1 更新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理念
        4.1.2 注重岗位和专业的合理匹配
        4.1.3 完善约束机制
    4.2 完善培训考核机制
        4.2.1 提升培训质量
        4.2.2 制定合理化考核指标
        4.2.3 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
    4.3 合理优化内部配置
        4.3.1 优化劳务派遣人员的岗位配置
        4.3.2 注重内部公平
        4.3.3 提高活动参与度
    4.4 规范劳动关系管理
        4.4.1 建立合理合规的薪酬体系
        4.4.2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4.4.3 实现民主权利
    4.5 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平衡发展
        4.5.1 保证人员的合理化流动
        4.5.2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4.5.3 弹性化工作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问卷调查
附录2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问卷调查
附录3 :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对策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中小学教师需求导向的高校教育博士招生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专业学位
        (二)教育博士
        (三)教育博士招生
        (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需求
    四、文献综述
        (一)招生规模研究
        (二)报考条件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方式研究
        (四)考核要求研究
        (五)研究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内教育博士招考条件研究
    一、我国教育博士招考条件
    二、辽宁省教育博士招考条件
    三、辽宁省与我国教育博士招考条件比较
第三章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对教育博士招生需求情况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访谈设计与实施
        (五)问卷信效度分析
    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基本信息分布情况
        (三)中小学教师对工作单位满意程度分布情况
        (四)中小学教师认为攻读教育博士重要程度分布情况
        (五)中小学教师现有学历与工作需求符合程度分布情况
    三、中小学教师对教育博士招生需求现状
        (一)招生规模需求分析
        (二)报考条件需求分析
        (三)学习年限与方式需求分析
        (四)考核方式需求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 教育博士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一)现有招生规模较小,难以满足教师需求
        (二)报考条件过高,不利于一线优秀教师攻读
        (三)学习年限与方式固定,而教师工学矛盾突出
        (四)考核环节设限,未兼顾教师工作特殊性
    二、归因分析
        (一)国家制度层面
        (二)招生院校层面
    三、小结
第五章 教育博士招生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国家制度层面
        (一)适度扩大教育博士招生规模
        (二)按需调整招生专业方向
    二、招生院校层面
        (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适当放宽报考条件
        (二)采取弹性学制与学习方式,缓解教师工学矛盾
        (三)完善考核机制,实行考核标准指标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简历
致谢

(4)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老龄化与养老需求研究
        1.2.2 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1.2.3 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数据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人口结构类型
        2.1.3 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2.1.4 养老服务
        2.1.5 养老服务体系
        2.1.6 养老保障
        2.1.7 健康老龄化
    2.2 主要理论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福利多元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第3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及影响分析
    3.1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趋势
        3.1.1 人口发展历史过程
        3.1.2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3.1.3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3.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2.1 老龄人口规模大
        3.2.2 老龄化速度加快
        3.2.3 老龄化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3.2.4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3.3 老年人健康现状
        3.3.1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3.3.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3.3.3 老年人养老经济来源状况
    3.4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4.1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4.2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4.3 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3.4.4 对家庭照顾的影响
        3.4.5 对健康医疗资源的影响
第4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1.1 自然状况因素
        4.1.2 经济收入因素
        4.1.3 相关政策因素
        4.1.4 社会习惯因素
        4.1.5 生理心理因素
    4.2 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4.2.1 样本情况
        4.2.2 日常照料需求
        4.2.3 医疗保健需求
        4.2.4 精神慰藉需求
        4.2.5 社会参与需求
    4.3 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1 日常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医疗保健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3 精神慰藉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4 社会参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5 养老服务需求实证结论
第5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5.1 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5.1.1 养老服务业发展历史沿革
        5.1.2 养老服务业政策演变
        5.1.3 养老服务业供给现状
        5.1.4 精神慰藉与老年就业
        5.1.5 社区与居家养老需求
    5.2 养老服务业新兴发展模式
        5.2.1 保险养老社区模式
        5.2.2 智慧养老模式
        5.2.3 互联网+养老模式
        5.2.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5.2.5 候鸟式养老模式
        5.2.6 以房养老模式
    5.3 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养老服务业供需不匹配
        5.3.2 养老服务业核心服务功能定位不准
        5.3.3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机制与扶持政策不完善
        5.3.4 农村家庭老年照护体系不足
        5.3.5 养老服务专业照护人员短缺
第6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重点领域分析
    6.1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
        6.1.1 养老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
        6.1.2 社区与居家养老模式融合发展
        6.1.3 健康老龄化融入养老服务业
    6.2 社区居家融合的养老服务业
        6.2.1 社区居家融合的养老发展服务业现状
        6.2.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问题
    6.3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
        6.3.1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6.3.2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问题
    6.4 老年社会参与及老年再就业
        6.4.1 老年人力资源现状
        6.4.2 老年再就业养老服务业问题
第7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7.1 养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
        7.1.1 研究方法及数据
        7.1.2 实证结果的分析
    7.2 养老护理人员需求效应
        7.2.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7.2.2 养老护理需求效应分析
第8章 国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8.1 美国的商业养老模式
        8.1.1 美国养老服务业现状
        8.1.2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8.1.3 美国养老社区
        8.1.4 美国养老服务业的特点
    8.2 日本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8.2.1 日本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及现状
        8.2.2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8.2.3 日本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8.3 英国税收筹资体制养老模式
        8.3.1 英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
        8.3.2 英国的税收筹资体制
    8.4 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8.4.1 从养老保障到医养结合和疾病预防意识转变
        8.4.2 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制度
        8.4.3 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8.4.4 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
        8.4.5 加强政策整合和整体规划力度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9.2.1 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养老服务体系
        9.2.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
        9.2.3 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整合力度
        9.2.4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待遇
        9.2.5 鼓励养老服务业模式创新发展
        9.2.6 加强养老服务监管,制定服务标准和行业标准
        9.2.7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养老服务政策演变表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船员群体困境及船员权益硬法保障之不足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及检视
        一、船员与海员概念界定
        二、船员权益概念界定
    第二节 我国船员群体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船员群体特点分析
        二、我国船员发展面临瓶颈
        三、我国船员队伍发展困境成因
    第三节 船员权益硬法保障的不足
        一、船员领域硬法建设现状
        二、船员权益硬法保障方面不足的具体表现
第二章 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相关概念及法理分析
    第一节 软法的本体理论
        一、软法概念、特征和基本构成
        二、软法的分类
        三、软法是改善公权力服务社会个体的有效模式
    第二节 软法与硬法的界分及相互关系
        一、软法与硬法的界分标准
        二、硬法与软法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实施船员权益特别保障的法理与实证分析
        一、社会弱势群体理论
        二、对船员权益特别保障具备法理正当性
        三、加强船员权益保障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软法保障船员权益的优势分析及国外经验启示
    第一节 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的优势
        一、符合船员治理的时代需要
        二、弥补硬法保障船员权益不足
        三、有利于船员领域实现法治化
    第二节 国外船员权益软法保障的启示
        一、部分国家船员发展与保障情况
        二、国外船员权益保障经验归纳和启示
第四章 国际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第一节 船员领域国际软法价值和发展趋势
        一、海事公约中软法作用和价值
        二、海事公约中软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与船员有关的主要海事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一、海事劳工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三、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中之软法表现
        四、与船员有关主要海事公约中软法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特殊的国际软法存在
第五章 国内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第一节 国家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一、组织类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二、公共政策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三、规制行政裁量权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第二节 社会软法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一、信用制度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二、标准化体系制度对船员权益的保障
    第三节 我国在履行船员海事公约方面存在不足
        一、宏观层面的不足
        二、实践层面的不足
第六章 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模式建构及相关建议
    第一节 构建船员权益保障的软法模式架构
        一、规制与船员相关的国家软法
        二、培育与船员相关的社会软法
        三、吸收国际软法经验
        四、重构与软法相协调的船员硬法
    第二节 船员权益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协调与衔接
        一、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协调
        二、实现双轨保障模式下软法与硬法的有效衔接
    第三节 实现船员权益保障软法与硬法共治路径
        一、国家应建立便捷高效的权责体系
        二、国家和社会需共同推进船员信用和标准等领域建设
        三、推动各主体在船员领域国际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7)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一、相关理论阐释
    (一) 基本概念
    (二) 理论基础
        1. 系统理论
        2. 行为科学理论
        3. 新公共理论
        4.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5. 公平理论
二、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发展情况
    (一) 发展情况
        1. 初步推行阶段
        2. 健全和完善阶段
        3. 考试录用现状
    (二) 考试录用制度内容
        1. 报考资格条件
        2. 考试录用方法
        3. 考试组织机构
        4. 考试录用程序
三、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报考存在的问题
        1. 招考公告公布渠道有限
        2. 报考者资格条件限制不合理
    (二) 录用存在的问题
        1. 笔试不科学且缺特色
        2. 面试易主观且缺监管
        3. 体检不规范易惹争议
        4. 考核偏形式未发挥实效作用
    (三) 考试录用法规和监督的问题
        1. 落后的立法工作
        2. 监督体系不完善
四、完善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
    (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
    (二) 报考的完善
        1. 尽量公开考试消息
        2. 推广考聘录用制
        3. 报考要求设定科学
    (三) 录用的完善
        1. 进行分类、分级考试
        2. 公开考试的完善
        3. 体检制度的完善
        4. 考核环节的完善
    (四) 考试录用法规和监督体系的完善
        1. 加快考试录用的法制化进程
        2. 加大对考试录用的监督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导言
    一、研究缘起
    二、论文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四、论文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五、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及其不足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基本概述
        一、公共服务、公共就业服务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分类与特征
        三、中国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与政府公共职能的思想
        二、西方经济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借鉴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公共就业服务作用概述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现建设的意义与动因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信息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公共就业服务总体评价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的原因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老一代农民工、城市青年的就业差异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中外公共就业服务涵盖项目内容的概述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体系构建概览
    第二节 促进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一、促进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下政府的重要责任
        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公共服务的项目内容
    第三节 提升就业质量公共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公共服务项目体系
    第四节 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一、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及其重要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涵盖的项目内容
第四章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的发展变化
        一、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二、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发展变化的原因
        三、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第二节 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的定位与发展变化
        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功能
        三、政府供给机制:强化合作,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组织参与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机制
        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三、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概述
        一、公共就业服务运行保障机制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两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的财政保障
        一、公共就业服务与财政职能的变化
        二、当前财政体制在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运行的财政保障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的监督保障机制
        一、公共就业服务监督机制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监督机制的作用
        三、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监督机制
第六章 改革发展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户籍制度改革
        一、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
        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渐次推进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新变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一、农民工就业的新变化与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时机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趋势与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市民化
        一、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二、新生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附录2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附录3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附录4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思考——基于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视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的现实原因
二、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产生的根源探析
    (一) 社会历史根源
    (二) 政治根源
    (三) 经济根源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路径

(10)浅析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根源的视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问题的现状
    (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公务员录用的不公平性。
    (二)公务员面试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公务员录用的不公平性。
    (三)公务员体检标准的不合理造成公务员录用的不公平性。
二、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探析
    (一)社会历史根源。
    (二)政治根源。
    (三)经济根源。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路径
    (一)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祛除“人情化”问题。
    (二)完善职位分类,放宽资格限制,实行分类考试。
    (三)加强考官队伍建设,丰富面试形式及完善监督机制。

四、体检标准将逐渐放宽(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乘轿研究[D]. 吕百营. 南昌大学, 2021
  • [2]辽宁省基层税务机关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调查研究[D]. 刘琦.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3]基于中小学教师需求导向的高校教育博士招生问题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邸燕飞.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D]. 包世荣. 吉林大学, 2019(10)
  • [5]船员权益的软法保障研究[D]. 邵帅.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6]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就业歧视的十年观察[J]. 王理万,韩明生. 反歧视评论, 2016(00)
  • [7]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研究[D]. 贾志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15(07)
  • [8]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D]. 宋玉军.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9]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思考——基于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性视角分析[J]. 陈春鹏,颜燕师.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9)
  • [10]浅析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基于我国公务员录用不公平根源的视角分析[J]. 陈春鹏.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02)

标签:;  ;  ;  ;  ;  

体检标准将逐步放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