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大学语文”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

论影响“大学语文”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

一、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谢惠芝[1](2016)在《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教育生态学与学习心理学入手,通过外部教育生态环境与内部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探讨香港中职生愉快学习中文如何受到外部教学生态因素与内部学习动机因素的相互影响。除了建构教学生态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外,还创建一套愉快学习中文的教育模式,发展出教育生态与内部动机相互影响的教学策略。这一结合教育生态、学习动机与情感学习的综合研究,突破了过去仅单独研究教育生态、学习动机或情感学习对愉快学习的影响。为了研究愉快外部教育生态和内部学习动机与情感的相互影响,论文包括三个实证研究:研究一探讨影响中职生愉快学习中文的外部教学生态因素,研究二探讨影响中职生愉快学习中文的内部学习动机因素,研究三探讨外部教育生态与内部学习动机对中职生愉快学习中文的相互影响。研究一,从外部教育生态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讨改变教学生态因素对中职生愉快学习中文的影响,找出在愉快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实验着重外在环境包括教室的座位安排、颜色布置、交际空间、饰物摆设、视听触觉、时间和舒适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外在环境包括校舍、教室、社会环境都明显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学习反应,从而影响学生的愉快学习情绪,这种情绪有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性与投入感。研究二,由内部学习动机进行一项中职生对中文科观感的调查(前后测回收有效问卷625份),了解他们对中文科的情感,以及对专业名人的认识。调查所得的资料促成了一项职业中文教学研究计划。计划透过调整职业中文科的单元内容,把过去分割的听说读写单元,合并为综合能力单元,以专业名人为主题,结合专业元素的综合能力训练,着重激发愉快情感。这项教学计划实施后,学生对中文科的观感和情感极为正面,沉闷感明显减低,认为中文科实用,并喜欢上这门课。不过,学生对中文科的难度和焦虑感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学生仍然紧张成绩。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愉快职业中文教学研究计划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提升交际能力,拓展正向思维,证明了愉快教学的成效。研究三,为杜绝学生学习时所产生的疲倦、沉闷和厌烦感,并贯彻愉快教学,我进行了一项培养愉快情感的中文教学实验,并作为愉快职业中文教学研究计划的实证。实验通过愉快学习外部生态与内部学习动机的结合,研究学生愉快学习情感的培养。实验中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261名中职生。实验组学生参与愉快职业中文情感教学计划,对照组没有参与计划,只接受传统教学。实验结果发现,愉快情感有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诱发专业情感、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还促进精神健康,进而迈向幸福愉快的生活。最后,论文剖析了中职生愉快学习外部教育生态与内部动机的相互影响,以及促进愉快教育的策略和建议。愉快学习中文的结果,不仅能提升学习成效,培养正向思想与行为,更促进未来工作的正向发展,启迪人生智慧,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最后促进社会和谐。

盛译元[2](2013)在《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是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基础。国际汉语教学界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然而随着世界范围汉语热的出现及汉语学习国际化特征的凸显,现有的汉语教材编写与研究工作开始出现滞后于汉语教学国际化步伐的现象。9.11事件后语言问题上升为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近些年来美国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然而现有美国本土教材大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系统性不足,内容陈旧,与中国当代文化脱节等问题。符合美国教育体制,贴近美国学生思维、生活、习惯的优秀本土教材更是凤毛麟角。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美国高校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流行教材的特点与不足,并分析影响教材编写的因素,希望为编写针对美国的汉语教材提供借鉴,进而为国别汉语教材的编写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论述,对教材本体研究和非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和国际汉语教材分别加以区分,结合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应从“基本理论”,“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这三个维度入手探讨国际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然后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查阅和网络查找等方法,结合美国高校所开设汉语课程的实际,对28所美国高校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上述调查结果为基础,本文选取美国高校使用最为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九套流行汉语教材建立“美国高校汉语教材数据库”,采用归纳和统计的方法,从“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两个维度对通用汉语教材与华裔汉语教材,初级、中级和高级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并分析和总结教材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六大特点:1)种类繁多,多样性特征凸显;2)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教材构成要素的编排缺乏系统性;4)大量使用媒介语英语,重视拼音的作用;5)简繁并用,有所侧重;6)重视话题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势话题。从深层次上对美国高校汉语教材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上述特征的产生源自美国社会意识形态,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等方面。另外,笔者还从美国外语政策、教材评估、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和美国流行汉语教学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并指出:美国的外语政策以国家安全为制定出发点,与英语政策相互制约,是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性原则,为教材编写提供资金支持,并决定了美国高校汉教材编写所需适应的组织形式;美国教材评估方式,决定了教材的编写要与课程需求相适应,要以学生为中心,兼顾教师的使用需求,并对教材的结构编排和构成要素提出要求;美国的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则为教材分级提供了依据,决定了教材编写要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宗旨;美国流行教学法如听说法、密集强化训练法、内容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为教材编写提供理论基础,决定了教材的总体设计与教材的构架。综合本文的研究,笔者提出了美国高校汉语教材对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启示:1)“无大纲”国家进行汉语编写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国家层面设计和编写符合目的国实际情况的汉语教学大纲。然后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标准,分别制定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大纲和语言要素大纲,如汉字大纲、词汇大纲、语法大纲、文化大纲等。可以通过政府推动、民间政府统合作推动和民间推动三种方式推动教材大纲的制定。2)多元文化国家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尊重目的国的文化特征、合理而适当地介绍中华文化、尽量做到多元文化的和谐融合。3)要利用和发挥“名校效应”在教材编写和推广中的作用,可以调动国内名校在汉语教学方面的优势,还可以利用汉语教学目的国的名校品牌资源,促进国际汉语教材的发展。4)以“后方法”理论为指导的教材编写应破除教学法的禁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提升教材的灵活性。5)教材编写的“优选论”理念要求将“多方面”、“总体性”、和“有差异”作为教材编写和衡量教材是否合适的标准。

王博[3](2011)在《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 ——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职业服务功能指教育活动对个人职业存在与发展,对社会“人才——职业”间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此类功能的实现既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创造的教育成果的支持,也受到来自社会用人需求、学习者职业意愿、同业者间竞争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它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系统、经济系统和个人心理的综合问题,对其实现模式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教育学的视野之下,而应在跨领域的多方面视角下展开。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系统论、演化博弈论、演化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引入了系统演化分析的研究手段,以对职业存在及发展模式研究为起点,对教育职业服务功能实现模式研究为核心,对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研究为落脚点,逐步展开,对教育之于职业的影响性问题进行了作用机制和演化趋势层面的剖析。教育职业服务功能问题的主导一方不是教育行为而是职业状态,我们的关注重点应是职业需要教育为它做什么,教育能够为职业做什么的问题。本文以职业研究为起点,提出了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体现职业存在基本特征的“职业存在的功能、需求、收益间交易模型”,就职业与个人能力、个体需要、社会环境等因素间的关系,职业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人与人之间的职业竞争状态对个人职业存在和发展的影响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分析。本文以“职业存在模型”为分析框架,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时代特征,通过分析教育活动对个体功能特征、个人需求特征、外职业环境特征、职业演化与发展规律等职业存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对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实现模式及其有限性特征进行了说明。并立足现实,就如何更好地达成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理想目标,即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益,进行了可行性路径分析,为教育者的策略选择提出了务实的建议。在实践层面,本文对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在职业服务方面应如何进行功能分配与教学设计提出了设想;对具有鲜明职业服务导向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了以“分步决策、阶段教学”为特征的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和“分层管理、动态协调”为特征的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议;并对与“阶段教学”相适应的课程组织方式、师资配置结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思路,以期能够在务实可行的基础上,促进教育职业服务功能实现的最优化。

何小忠[4](2005)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文中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被凸显出来并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但偶像崇拜却是一种产生于人类远古并延及现代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种对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广义教育活动,教育学界的理论探索却极为缺乏。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在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全面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并通过实证调查和个案分析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问题置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以及宗教学等学科视野中,进行综合性解读,并提出教育和文化的建设性构想。全文共七章,另加导论和结语。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历时考察、现实描述、多维解读和实践建构。第一部分由三章组成,主要在历时维度上考察了“偶像”、“崇拜”和“偶像崇拜”在概念内涵和文化现象上的发生、演变历程及其意义,这是全文的基础。其中,第一章揭示了偶像是个体或群体自我选择和认同并受到极度尊敬、钦佩或极其欣赏、喜欢和向往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现代人心目中的偶像主要有“明星”、杰出人物、虚拟人物、宗教的偶像等。偶像与榜样存在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作为一种人格符号,在人的生存本体论意义上,偶像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第二章指出,崇拜是指个人或群体对某一人格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极度尊敬、钦佩、欣赏、喜欢、向往等心理、情感及其引发的种种行为表现。在简析崇拜心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崇拜行为产生的根源,区别分出崇拜的几种对立性类型及其特征,如理性崇拜和非理性的崇拜、屈从性崇拜与创造性崇拜、表层性崇拜和实质性崇拜、抽象崇拜和具象崇拜等。第三章首先从两个维度解释偶像崇拜:一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偶像崇拜是特定个体或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极度钦佩、尊敬、欣赏、喜欢和向往的心理、情感及其行为。其主要类型主要有宗教偶像崇拜、杰出人物崇拜、“明星崇拜”、虚拟人物崇拜及其他人格形象崇拜等。二是作为社会认同与心理依恋模式,偶像崇拜是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它具有直接性模仿、全盘性接受、沉湎式依恋等特征。与其相对应的是以人物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与依恋,即榜样学习。然后以个案的方式考察了传统偶像崇拜和新偶像崇拜形成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偶像崇拜具有社会认同与整合、规训和教化的社会功能以及寄托和抚慰的个体功能。第二部分即第四章,主要是实证研究。首先从流行的公众人物和影视中所塑造的青年典型形象两个方面,描述了20世纪后半期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演变。然后,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描述了新世纪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基本状况,包括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和特征。论述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种与传统宗教偶像崇拜相区别的、以明星为主要对象的新偶像崇拜,并揭示新偶像崇拜的实质是信仰转向导致信仰悖论之后而产生的自我幻像。第三部分即第五章,是在多维视野中对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的归因分析。得出

王卉[5](2002)在《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文中研究指明学习效应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学习能动系统中获得,是学习主体对文本客体深层意蕴理解吸纳后,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结果。影响《大学语文》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是文本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主体的能动反映。

二、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愉快学习与中文愉快学习
        1.1.1 愉快、愉快学习和中文愉快学习的定义
        1.1.2 中文愉快学习的特征
        1.1.3 愉快学习理解的误区
    1.2 愉快学习的理论
        1.2.1 愉快学习动机理论
        1.2.2 愉快教育生态理论
    1.3 愉快教育模式
        1.3.1 情感教育系统
        1.3.2 情境教学系统
        1.3.3 成功教育系统
    1.4 愉快教学策略
        1.4.1 灌输愉快情感
        1.4.2 开展情境教学
        1.4.3 输出成功愉快教育
    1.5 愉快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1.5.1 愉快加强学习动力的研究
        1.5.2 愉快提升智力效能的研究
        1.5.3 愉快情感促进完成任务
        1.5.4 愉快情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1.6 愉快学习研究文献回顾
        1.6.1 愉快学习的思想与特色
        1.6.2 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
        1.6.3 中西方愉快学习的研究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中文学习生态与愉快情感相互影响研究困境
        2.1.2 中文学习动机与情感研究不足
        2.1.3 教学生态与学习动机的交互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具体问题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思路
        2.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2 具体研究思路
第3章 影响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外部教育生态因素
    3.1 中文愉快学习的外部生态核心因素
        3.1.1 社会生态因素
        3.1.2 教育生态因素
        3.1.3 学校生态因素
        3.1.4 教室生态因素
    3.2 中文愉快学习外部生态实验研究
    3.3 教室座位生态与愉快学习观察
        3.3.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3.2 结果分析
    3.4 视觉环境与愉快学习观察
        3.4.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4.2 结果分析
    3.5 教室愉快舒适度问卷
        3.5.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5.2 结果分析
    3.6 语文哲理与内省测试
        3.6.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6.2 结果分析
    3.7 选择语文情境心理游戏
        3.7.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7.2 结果分析
    3.8 学生情感与空间实验研究
        3.8.1 研究资料及数据搜集
        3.8.2 结果分析
    3.9 研究小结
第4章 影响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内部学习动机因素
    4.1 中文愉快学习中文现状调查
        4.1.1 研究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内容
        4.1.4 资料收集
        4.1.5 统计分析
    4.2 愉快职业中文教学研究计划
        4.2.1 发展职业情境阅读
        4.2.2 发展职场听说
        4.2.3 发展职场写作(一)
        4.2.4 发展职场写作(二)
    4.3 愉快职业中文教案的特征
        4.3.1 灵活多变,掌握学生心理
        4.3.2 以情激趣,实践情趣教学
        4.3.3 紧贴时代,创设文化情境
        4.3.4 成功愉快,构思学习成果
    4.4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4.1 学生对中文科的观感分析
        4.4.2 学习中文的情感分析
        4.4.3 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4.4.4 能提升工作能力的内容
        4.4.5 学生认识的专业名人
    4.5 最影响愉快学习中文的因素
        4.5.1 师生有良好关系与情感
        4.5.2 对教师教学法的满意度
        4.5.3 愉快的生态环境及气氛
        4.5.4 学习趣味和实用的内容
    4.6 研究小结
        4.6.1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
        4.6.2 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4.6.3 拓展正向思维的果效
        4.6.4 达到成功愉快的学习
第5章 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促进的干预实验研究
    5.1 培养愉快情感实验研究
    5.2 愉快职业中文情感教学计划
    5.3 愉快职业中文情感教学步骤
    5.4 培养愉快情感研究对象及数据搜集
        5.4.1 研究对象
        5.4.2 资料搜集
        5.4.3 统计资料
    5.5 研究工具
        5.5.1 幸福方程式
        5.5.2 生活满意度量表
        5.5.3 丰盛人生量表
        5.5.4 主观愉快感量表
        5.5.5 感恩指数量表
        5.5.6 希望感量表
    5.6 中文愉快情感研究结果
    5.7 分析讨论
        5.7.1 幸福愉快感与人际生活和学习有显着相关
        5.7.2 负面情绪没显着差异
        5.7.3 培养专业正向情感
        5.7.4 愉快感与课堂积极投入有显着相关
        5.7.5 实验组精神面貌良好
        5.7.6 愉快情感与学习成果的满意度
    5.8 研究小结
第6章 讨论与教育教学建议
    6.1 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结果
        6.1.1 外部教育生态影响因素
        6.1.2 内部学习动机影响因素
    6.2 愉快学中文外部教育生态影响策略
        6.2.1 树立愉快情感教育观
        6.2.2 善择社会情境进教室
        6.2.3 巧用潮流科技信息网
        6.2.4 创造愉快舒适的环境
        6.2.5 发展人性化管理网络
    6.3 愉快学中文内部动机的影响策略
        6.3.1 激发情感共鸣的策略
        6.3.2 体味文化内涵的策略
        6.3.3 输入正向思维的策略
        6.3.4 擅用心理语言的策略
        6.3.5 点燃欢笑愉快的策略
    6.4 中文愉快教育生态与学习动机交互影响策略
        6.4.1 愉快学习聆昕生态与动机交互影响
        6.4.2 愉快学习说话生态与动机交互影响
        6.4.3 愉快阅读中文生态与动机交互影响
        6.4.4 愉快中文写作生态与动机交互影响
    6.5 愉快教学总建议
        6.5.1 统整职业中文的情感内容
        6.5.2 重视中文教师的愉快情感
        6.5.3 均衡愉快学习与正向生态
        6.5.4 发展愉快中文的多样功能
        6.5.5 关注学生的愉快学习心理
        6.5.6 推展愉快生态的中文课堂
    6.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概述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2.1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特点
        1.2.2 2005至2011年汉语教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语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材编写的学科理论基础
        2.1.1 教材的定义
        2.1.2 教材研究中的两组关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三个维度
        2.2.1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维度
        2.2.2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结构编排维度
        2.2.3 国际汉语教材编写的构成要素维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发展纵观与现状调查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学及教材发展历程
        3.1.1 高校汉语课程设置标志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创立
        3.1.2 战时需要推动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1.3 和平时代背景下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3.1.4 新世纪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推动美国汉语教学蓬勃发展
    第二节 美国高校主流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方法
        3.2.3 调查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初级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分析
    第一节 《中文听说读写》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节 《中文听说读写》结构编排分析
        4.2.1 《中文听说读写》总体设计
        4.2.2 《中文听说读写》架构
        4.2.3 《中文听说读写》课文语料研究
        4.2.4 《中文听说读写》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中文听说读写》构成要素分析
        4.3.1 《中文听说读写》语音分析
        4.3.2 《中文听说读写》汉字分析
        4.3.3 《中文听说读写》词汇分析
        4.3.4 《中文听说读写》语法项目分析
        4.3.5 《中文听说读写》文化项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裔汉语教材《中国啊,中国!》分析
    第一节 《中国啊,中国!》简介
    第二节 《中国啊,中国!》结构编排分析
        5.2.1 《中国啊,中国》总体设计
        5.2.2 《中国啊,中国!》构架
        5.2.3 《中国啊,中国!》课文语料研究
        5.2.4 《中国啊,中国!》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中国啊,中国!》构成要素分析
        5.3.1 《中国啊,中国!》语音分析
        5.3.2 《中国啊,中国!》汉字分析
        5.3.3 《中国啊,中国!》词汇分析
        5.3.4 《中国啊,中国!》语法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高校中级汉语教材分析
    第一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简介
    第二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结构编排分析
        6.2.1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总体设计
        6.2.2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架
        6.2.3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课文语料研究
        6.2.4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构成要素分析
        6.3.1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汉字分析
        6.3.2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词汇分析
        6.3.3 《华夏行》和《现代汉语中级读本》语法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美国高校高级汉语教材分析
    第一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简介
    第二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结构编排分析
        7.2.1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总体设计
        7.2.2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架
        7.2.3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课文语料研究
        7.2.4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练习构件分析
    第三节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构成要素分析
        7.3.1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汉字分析
        7.3.2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词汇分析
        7.3.3 普大高级汉语教材语法项目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第一节 通用汉语教材与华裔汉语教材对比分析
        8.1.1 两套教材的共同特点
        8.1.2 两套教材对比研究
    第二节 初级、中级、高级汉语教材对比分析
        8.2.1 教材的共同特点
        8.2.2 八套教材对比研究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特点、影响因素及启示探讨
    第一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9.1.1 种类繁多,多样性特征凸显
        9.1.2 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9.1.3 教材构成要素的编排缺乏系统性
        9.1.4 大量使用媒介语英语,重视拼音的作用
        9.1.5 简繁并用,有所侧重
        9.1.6 重视话题作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强势话题
    第二节 影响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因素探讨
        9.2.1 美国外语政策对高校汉语教材的影响
        9.2.2 教材评估对教材的影响
        9.2.3 汉语能力评估标准对教材的影响
        9.2.4 流行教学法对汉语教材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编写的对策与启示
        9.3.1 “无大纲”国家的汉语教材开发
        9.3.2 多元文化国家汉语教材开发
        9.3.3 名校效应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9.3.4 以“后方法”为指导的教材编写理念
        9.3.5 教材编写的“优选论”理念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10.1.1 本研究的结论
        10.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 ——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教育困境
        1.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1.1.2 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1.1.3 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结构间差距过大
        1.1.4 新时代的读书无用论
    1.2 开展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3.1 相关文献综述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4.1 以职业研究为基础
        1.4.2 以对教育职业服务功能实现模式的研究为核心
        1.4.3 以对学校教学及管理方式的改革研究为落脚点
        1.4.4 本文的框架体系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职业存在模式及其发展规律
    2.1 职业存在的基本模式
        2.1.1 社会子系统的功能存在性
        2.1.2 以职业交易为基础的职业存在模式
    2.2 职业的演化、竞争与发展规律
        2.2.1 职业演化模式
        2.2.2 职业竞争模式
        2.2.3 职业发展模式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教育在职业存在与发展中的作用
    3.1 教育对从业者个人的影响
        3.1.1 教育培养了个人能力
        3.1.2 教育丰富了个体资源
        3.1.3 教育引导了个体需求
        3.1.4 教育指导个人理解职业存在与发展规律
    3.2 教育对社会职业环境的影响
        3.2.1 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影响
        3.2.2 教育对职业收益的影响
        3.2.3 教育对职业平台的影响
    3.3 教育对职业演化与发展的影响
        3.3.1 教育筛选功能限定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3.3.2 教育标签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3.4 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3.4.1 教育的育人功能与衍生功能
        3.4.2 教育的直接与间接职业服务功能
        3.4.3 教育的主观与客观职业服务功能
        3.4.4 教育的制度性职业服务功能
        3.4.5 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有限性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理想目标与现实选择
    4.1 教育职业服务功能的理想目标
        4.1.1 教育要帮助学生获得满意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4.1.2 教育要为社会提供结构合理的人才供给
        4.1.3 实现职业服务层面的教育效益最大化
        4.1.4 保证职业服务层面最大限度的教育公平
    4.2 教育如何支持学生的职业存在和发展
        4.2.1 教育如何支持学生成功就业
        4.2.2 教育如何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4.2.3 教育如何让学生获得满意的职业存在状态
    4.3 教育如何有效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4.3.1 教育对社会人才层次结构的影响
        4.3.2 教育对社会人才专业结构的影响
        4.3.3 教育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与前瞻性
    4.4 教育如何实现职业服务功能的效益最大化
        4.4.1 教育的职业服务价值具有社会公益和个人投资双重属性
        4.4.2 对教育职业服务功能效益的评价
        4.4.3 个人教育投资的理性选择
        4.4.4 发展性视野下的教育效益
        4.4.5 实现教育职业服务效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
    4.5 教育如何在实现职业服务功能时保证教育公平
        4.5.1 教育职业服务功能与教育公平间的不可调和性
        4.5.2 职业导向教育中制度设计的公平性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不同教育层次的职业服务功能
    5.1 基础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5.1.1 职业服务性不应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导向
        5.1.2 基础教育应发挥间接职业服务功能
        5.1.3 现存的主要问题
    5.2 中职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5.2.1 以教育竞争视角审视中职教育
        5.2.2 中职教育的合理性定位
        5.2.3 现存的主要问题
    5.3 高职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5.3.1 高等教育专科和本科层次划分的意义
        5.3.2 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
        5.3.3 现存的主要问题
    5.4 本科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5.4.1 本科教育的功能定位
        5.4.2 本科教育需达成的职业服务功能
        5.4.3 现存的主要问题
    5.5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
        5.5.1 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定位
        5.5.2 硕士教育需达成的职业服务功能
        5.5.3 现存的主要问题
    本章结语
第六章 职业服务导向的专业分置教育及教学组织形式
    6.1 专业分置教育的职业服务困境
        6.1.1 学生专业对口就业困难
        6.1.2 长周期专业教学风险过高
        6.1.3 专业设置结构无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结构
        6.1.4 专业管理缺乏对社会的动态适应性
    6.2 专业分置教育的意义
        6.2.1 知识积累与专业分化的必然结果
        6.2.2 获取职业竞争优势的必须要求
        6.2.3 现有教育资源积累下的现实选择
    6.3 促进职业服务功能提升的专业分置教育改革
        6.3.1 专业周期风险的规避
        6.3.2 专业选择权的合理分配
        6.3.3 专业设置风险的规避
        6.3.4 教育目标确立与质量保证
    6.4 “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专业教学组织形式
        6.4.1 通识知识与通用素质培养阶段
        6.4.2 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阶段
        6.4.3 岗位针对性职业能力培养阶段
        6.4.4 专长能力发展支持阶段
    本章结语
第七章 各教学阶段的适应性课程组织方式
    7.1 课程组织中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思路
        7.1.1 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发展规律
        7.1.2 课程模式选择要利于能力生成
        7.1.3 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实际需要
    7.2 通识素质教学阶段的课程组织
        7.2.1 如何理解通识素质教育的内涵
        7.2.2 该阶段课程组织的教育内容选择
        7.2.3 适应性课程模式
    7.3 专业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组织
        7.3.1 该阶段课程组织的基本思路
        7.3.2 适应性课程模式
    7.4 职业能力教学阶段的课程组织
        7.4.1 岗位针对性能力教学的课程组织思路
        7.4.2 适应性课程模式
    7.5 专长发展支持阶段的课程组织
        7.5.1 该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安排
        7.5.2 适应性课程模式
    本章结语
第八章 “阶段教学”相适应的师资结构与师资队伍建设
    8.1 与“阶段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结构
        8.1.1 承担课程体系设计工作的教师
        8.1.2 通识素质教学阶段的教师
        8.1.3 专业基础教学阶段的教师
        8.1.4 职业能力教学阶段的教师
        8.1.5 专长发展支持阶段的教师
    8.2 三支关键性教师队伍
        8.2.1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8.2.2 基础课教师队伍
        8.2.3 兼职教师队伍
    8.3 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
        8.3.1 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发展的间断性
        8.3.2 对师资管理和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想法
    本章结语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现状
    四、思路、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偶像
    第一节 偶像的涵义及其演变
    第二节 偶像的类型和特征
    第三节 偶像与榜样的区别
    第四节 偶像存在的必然性:人的存在本体论考察
第二章 崇拜
    第一节 崇拜的涵义及其演变
    第二节 崇拜心理简析
    第三节 崇拜行为探略
第三章 偶像崇拜
    第一节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偶像崇拜: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作为社会认同与心理依恋的偶像崇拜:模式与特点
    第三节 偶像崇拜的形成:偶像化
        一、传统偶像的形成
        二、新偶像的产生
    第四节 偶像崇拜的功能
        一、认同与整合:社会凝聚力的提高手段
        二、规训和教化:文化软控制的实现方式
        三、寄托与抚慰:心理困惑的消解途径
第四章 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和偶像崇拜
    第一节 回溯50年: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演变
        一、从流行的公众人物来看
        二、从影视剧塑造的青年形象来看
    第二节 现状调查:一项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报告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体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内容
        四、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方式
        五、青少年对偶像崇拜的自我理解
        六、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新偶像崇拜: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传统偶像崇拜的区别
    第四节 新偶像崇拜的实质:自我幻像
        一、信仰转向和信仰悖论
        二、自我幻像
第五章 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归因分析
    第一节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过程中自然、普遍的成长现象
        一、青春感性冲动与青春偶像崇拜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读
    第二节 价值观转型和社会心态流变的符号表征
        一、价值观、社会心态及其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关系
        二、社会转型期的价值震荡与青少年偶像崇拜
        三、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社会心态与偶像崇拜
    第三节 转型期文化变迁的直接效应
        一、当代中国文化变迁的特点
        二、悄然勃兴的大众文化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兴起
    第四节 教育偏失和青少年片面性素质结构的伴生产物
        一、教育偏失的表现及其后果
        二、青少年片面性素质结构与偶像选择
第六章 偶像教育的理论探析和操作设想
    第一节 作为“教育影响”的偶像和偶像崇拜
        一、偶像和偶像崇拜是一种“教育影响”
        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及其表现
        三、怎样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
    第二节 偶像教育:一个教育新概念
        一、偶像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二、偶像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偶像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建设偶像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导向机制
    第一节 重塑卓有成效的榜样文化
        一、祛魅的榜样文化
        二、重塑新时代的英雄榜样
    第二节 建设合理的文化生态格局
        一、文化生态及其现状
        二、新时期的文化生态建设
        三、个例分析:“流行文化”进教材
    第三节 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第四节 规范公众人物的社会管理
结语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后记

(5)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本自身审美价值对学习效应的影响
二、心理定势对学习效应的影响
三、学习能力对学习效应的影响
四、精神状态对学习效应的影响

四、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香港中职生中文愉快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促进研究[D]. 谢惠芝.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2]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D]. 盛译元.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 [3]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 ——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D]. 王博. 天津大学, 2011(06)
  • [4]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 何小忠. 苏州大学, 2005(05)
  • [5]从《大学语文》谈影响学习效应的主导因素[J]. 王卉.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标签:;  ;  

论影响“大学语文”学习效果的主导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