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出口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出口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

一、大力发展外销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杨化冰[1](2020)在《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文中提出茶业的形成,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安化黑茶即是探索安化黑茶从普通植物物种向茶业发展转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借助跨学科的综合分析方法,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梳理。在层次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安化黑茶在商品化的历史进程中,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安化黑茶产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安化黑茶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影响和推动其形成的因素不是纯自然环境,不是纯经济因素,也不是纯政治、文化因素或者某一民族独创的产物。他是当事民族为了本民族全体成员的生存与繁衍,凭借民族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不断适应、改造与利用的结果。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叶文化生态史。因此,对这一关系的厘清,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安化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生态条件均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带之一,这成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从远古时代到北宋王朝,伴随着梅山文化的形成,大量汉族民众开始定居此地,融入当地文化,并参与到当地民族的茶叶经营。多民族文化的交织、互动以及调适使得安化黑茶的种植、加工制作技艺开始走向成熟,并与市场接轨,开始了商品化进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五章。这里主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茶政变迁对安化黑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唐德宗年间始征茶税,茶叶被纳入国家统一的税赋管理体制。宋代西北边防吃紧,朝廷启动“茶马互市”政策,在西北边疆“以茶易马”,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安化黑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从以非正规渠道逐步转向正规渠道进入“茶马互市”,并从中获利。明代以降,安化地区被确定为“盐茶开中”政策的主要执行区。清道光以后,为平息太平天国事件,湘军和淮军等地方武装为筹集军饷,转而插手控制茶叶的销售渠道,同时扩大自身的政治影响。清廷被迫放弃“茶引制”,改行“以票代引”。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经费开支浩繁的难题,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化黑茶由此而跻身世界名茶之列。可以说,安化的黑茶产业是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盐茶专卖制度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安化黑茶从民间普通商品交易,发展成为国家专卖物资,是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干预的结果。安化黑茶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为成为一项世界级的繁荣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六章。这部分主要探讨安化黑茶的边疆贸易和对外出口贸易。中国西北内陆以及北亚、俄罗斯等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当地民众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计方式。茶叶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所缺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的替代品,进而饮茶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安化黑茶这一物美价廉的茶品在进入西北民众视野后,很快就被接纳,并广泛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宗教等社会交往过程中,黑茶被西北、蒙古乃至俄罗斯的民众赋予了多重文化意义。黑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而是经过异域文化调适过的“文化”产物,具有了一种社会“生命”物质的属性,并且已经完全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获缺。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七章。这一章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阐释了安化黑茶产制技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社会环境和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安化黑茶的育种、种植、采摘、制作等技术系统都明显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同样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调适的产物。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第八章。这一章通过对当地遗留下来的碑文深入剖析,证明安化黑茶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围绕黑茶这一文化事项而展开,充分展示出在茶叶市场建构过程中,由于国家强制力的干预,而促成了各种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互动,以及各种权利诉求、利益分配、社会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得规范和约束茶叶种植和买卖的相应茶规也应运而生。以茶规为依托,围绕着茶叶的种植和运销活动,安化这一地方社会也逐渐发展出一整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和新秩序。本文的第九章分析和总结了安化茶业社会功能与社会地位变迁的问题。纵观安化黑茶产业在传统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安化黑茶从普通的植物物种一跃成为一项世界级的产业,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一直相伴而生。但是,伴随着国内、国际格局的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性质的改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黑茶产业一直以来所发挥的政治和军事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导致黑茶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慢慢衰落,原来的富裕地区出现了贫困现象。暂时的衰败,绝对不能否定茶叶产业上千年的繁荣和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仍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安化黑茶的复兴,应该换一种思路,将其从旧社会制度的桎梏中脱离出来,置入新的社会制度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文化生态价值和生命力,对其革新而不革命。只有通过这样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推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脱贫提供有效借鉴和路径选择。

张格[2](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陈华[3](2018)在《米易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全国设施蔬菜发展迅速,米易早春设施蔬菜出现价格走低现象。为了提升米易蔬菜市场竞争力,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实地走访调查米易蔬菜种植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咨询统计、农业相关部门专家,了解到2017年米易县早春蔬菜种植4496hm2、其中采用钢架大棚种植蔬菜3696.7hm2,采用小拱棚种植蔬菜333.3hm2、露地种植面积466hm2,产量29.28万t,外销早春蔬菜27.82万t,外销率93%以上,平均单产63.82t/hm2以上,平均产值22.5万元/hm2,部分种类的大棚蔬菜每公顷收入可高达90万元。发现米易早春设施蔬菜当前生产存在种植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规模化实施标准化生产难度大、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利用SWOT分析方法总结了米易发展早春设施蔬菜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总结出了米易早春蔬菜今后发展方向:延用稻?菜轮作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引导米易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早春蔬菜生产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开拓营销市场,推进电商、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逐步实施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品检验检测;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运营水平;开展规范化和品牌化包装,宣传和维护“阳光米易”区域公共品牌;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让米易蔬菜最终达到国家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结合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打造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严格按照“六统一”标准全面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开展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管,保证和提升蔬菜产品安全和质量,最终达到示范带动全县早春设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吴利波,林海波[4](2018)在《2018年上半年贵州省蔬菜产销情况》文中认为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以来,贵州省农委(蔬菜工作专班)结合产业扶贫和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和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要求,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成效,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平稳,产销两旺。1上半年生产情况根据行业调查分析,截至6月底,全省蔬菜累计种植面积1 546万亩,产量1 4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3%和4.9%,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超额完

李忠艳[5](2016)在《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及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大交通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物流行业面对的竞争越发激烈,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布局优化就是根据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条件要求特点,把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中的各种技术、装备及经济要素进行综合系统规划,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冷链物流体系,以确保生鲜易腐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调控农产品市场,平稳消费需求,保护生产者及消费者利益,特别是调控灾害性气候造成的农产品供求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十二五”期间贵州从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四个方面基本形成适应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通布局,运输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一个资源节约、具有完善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体系,一个内外协调、接轨广州、面向全国的开放型综合交通网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为贵州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主要以国内外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有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分析,贵阳市大交通布局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大交通格局形成对贵阳市冷链物流发展战略、配送模式和物流布局的影响,分析在大交通格局的影响下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大交通格局下贵阳市冷链物流配送地理分区和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空间结构,最终得出布局优化方案。

马超,王天文,粟周群[6](2014)在《黔东南州外销型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布局》文中研究表明在分析黔东南州蔬菜产销现状、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蔬菜鲜品总产量500万t的外销型蔬菜发展目标和基地、市场的规划布局,对基地的重点产品、配套设施和规模进行了介绍。

陈德军,陈家秀[7](2013)在《贵阳市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蔬菜产业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贵阳市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贵阳市蔬菜产业应突出集群发展,大力实施蔬菜产业园区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蔬菜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大力拓宽投资渠道。

祖钰博[8](2013)在《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文中提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同时面临农民素质低、基础设施差、经济贫困、技术落后、生态脆弱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西部地区要实现生态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坚定不移的走生态农业的农业发展之路。本文在进一步凝炼生态农业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从思想起源上追溯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通过理论分析与发展实践剖析,对西部地区贵州省贵阳市农业资源、环境及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劣势,总结提炼其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突出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探讨并初步提出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得出了最终的结论。本文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第二章论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三章——第五章分析贵阳市农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第六章为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评价,第七章分析制约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因素,第八章——第十章论述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架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第十一章得出的结论及建议。

刘振露[9](2012)在《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贵定蔬菜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政策条件和市场条件分析出发,在总结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蔬菜产业经营方式、生产服务体系、科技力量等方面提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陈贵蜀,吴太君[10](2011)在《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市生态蔬菜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大力实施"规模强菜、质量(标准)立菜、科技兴菜、品牌引领和筑菜外运"五大战略,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总量不断增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在保证市民"菜篮子"有效供给的基础上,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1、现状1.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根据统计,2010年,全市完成蔬菜播面130万亩(次),

二、大力发展外销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发展外销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
    第三节 安化黑茶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物质流通
    第一节 早期的物质流通研究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派的物质研究
    第三节 物质流通研究新走向
第三章 安化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梅山地域与族属
    第三节 “梅山”历史沿革
第四章 安化黑茶的商品化发端
    第一节 资江水运及货物运输
    第二节 《茶经》与梅山茶事
    第三节 商品茶定名
第五章 茶政变迁与黑茶贸易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君王们的点金术:榷茶与税茶
    第二节 几经波折:湖茶跻身茶马政
    第三节 不断拓展疆域的黑茶贸易
    第四节 传统专卖体制对茶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安化黑茶的贸易拓展
    第一节 千年前的茶叶商贸活动
    第二节 黑茶在蒙古的商贸往来
    第三节 黑茶在新疆的商贸往来
    第四节 黑茶在俄国的商贸往来
第七章 口述史中的“产”与“制”
    第一节 炊烟袅袅:沸腾的雪峰山麓
    第二节 黑毛茶初制的传统工艺
    第三节 千两茶:文化范畴的再生产
第八章 地方社会中的茶业人和茶事
    第一节 茶叶流通环节的社会性适应
    第二节 茶政管理者
    第三节 中间商
    第四节 茶叶生产者
第九章 安化黑茶与生态扶贫
    第一节 黑茶产业与生态扶贫
    第二节 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的困境
    第三节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安化黑茶制作技艺
    附录二 :安化地方有关茶的民歌
    附录三 :茶亭
    附录四 :民间传说

(2)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3)米易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设施蔬菜现状
        1.3.1 国外设施蔬菜研究现状
        1.3.2 国内设施蔬菜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发展现状
    2.1 发展优势
        2.1.1 地理条件
        2.1.2 交通条件
        2.1.3 气候条件
        2.1.4 市场条件
    2.2 生产现状
        2.2.1 种植规模
        2.2.2 种植区域分布
        2.2.3 种植结构情况
        2.2.4 生产能力与市场营销
    2.3 生产组织模式
        2.3.1 农户散种自销模式
        2.3.2 家庭农场模式
        2.3.3 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2.3.4 专业种植大户模式
        2.3.5 现代农业企业模式
    2.4 生产管理现状
        2.4.1 耕作制度
        2.4.2 主要种植种类
        2.4.3 育苗
        2.4.4 设施大棚覆盖材料
        2.4.5 栽培管理新技术应用与成效
        2.4.5.1 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成效
        2.4.5.2 蔬菜嫁接技术应用与成效
        2.4.5.3 现代农业配套技术应用与成效
        2.4.6 商品化处理
        2.4.7 产品质量监管现状
3 存在的问题及SWOT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蔬菜种类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
        3.1.2 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
        3.1.3 从事蔬菜生产的龙头企业少,辐带动力不强
        3.1.4 缺乏高端优势品牌蔬菜
    3.2 SWOT分析
        3.2.1 SWOT分析法
        3.2.2 SWOT分析
        3.2.2.1 优势分析
        3.2.2.2 劣势分析
        3.2.2.3 机会分析
        3.2.2.4 威胁分析
        3.2.3 SWOT分析综述
4 对策及建议
    4.1 继续推行稻菜轮作模式,实施安宁河谷粮经复合产业
    4.2 抓重点工程
        4.2.1 抓高效设施农业工程
        4.2.2 抓高产创建示范工程
        4.2.3 安宁河谷区土壤改良工程
    4.3 加强科技投入,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
    4.4 加强农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4.5 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5.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5.2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4.5.3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4.5.4 建立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4.5.5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4.6 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4.7 创建农产品信息平台,解决农民盲目种植的问题
        4.7.1 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
        4.7.2 提高农民现代化生产销售意识
        4.7.3 建立全县蔬菜生产预警体系
    4.8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8.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4.8.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8.3 强化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
        4.8.4 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4.8.5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
        4.8.6 提升品牌效益
        4.8.7 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机制
        4.8.8 健全农业综合执法联动体系
        4.8.9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
        4.8.10 健立风险预警和应急防控体系
        4.8.11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奖惩机制
    4.9 开拓销售市场
    4.10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2018年上半年贵州省蔬菜产销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上半年生产情况
2 上半年销售情况
    2.1 省内销售情况
        2.1.1 一级批发市场
        2.1.2 早菜市场
        2.1.3 终端直销
    2.2 省外销售情况
        2.2.1 设档销售
        2.2.2 产地直销
        2.2.3 企业外销
        2.2.4 联合外销
        2.2.5 贴牌销售
3 下步工作措施
    3.1 强化信息互通, 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3.2 抓好“贵州产业扶贫蔬菜销售专区”运营
    3.3 抓好省外市场对接, 促蔬菜外销
    3.4 完善蔬菜信息监测体系, 发挥好决策支持与引导
    3.5 加快蔬菜基地设施配套

(5)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及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大交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冷链物流相关研究综述
    2.1 冷链物流
        2.1.1 冷链物流概念及特点
        2.1.2 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比较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
        2.2.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2.2.2 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2.2.3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容
    2.3 冷链物流体系相关研究
    2.4 大交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冷链物流关系
第三章 贵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3.1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3.1.1 贵阳市生鲜易腐农产品生产与冷链物流现状
        3.1.2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现状
    3.2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冷藏基础设施设备缺乏及保鲜物流缺失
        3.2.2 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2.3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3.2.4 冷链标准缺乏监管与企业执行力度差
        3.2.5 缺乏现代化的冷链物流意识和物流专业人才
    3.3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
        3.3.1 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
        3.3.2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
    3.4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基础
第四章 大交通格局及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影响
    4.1 贵阳市大交通格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1.1 贵阳市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4.1.2 贵阳市大交通发展趋势
    4.2 大交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的影响
        4.2.1 前高速时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
        4.2.2 高速成型时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
        4.2.3 后高速时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战略
    4.3 大交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影响
    4.4 大交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的影响
第五章 基于大交通格局的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
    5.1 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
        5.1.1 指导思想与原则
        5.1.2 发展定位
        5.1.3 发展目标
    5.2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5.3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5.3.1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建设
        5.3.2 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
        5.3.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5.3.4 积极扩大冷链物流市场需求
第六章 基于大交通格局的贵阳市冷链物流布局优化
    6.1 基于大交通格局冷链物流配送空间地理分区
        6.1.1 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
        6.1.2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6.1.3 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节点空间地理分区
    6.2 大交通格局下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空间结构构成分析
        6.2.1 贵阳市空间发展方向
        6.2.2 贵阳市空间布局结构
        6.2.3 贵阳市空间层次结构
    6.3 贵阳市冷链物流空间结构的设计
        6.3.1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节点布局设计的整体思路
        6.3.2 贵阳市农产品物流企业节点空间布局设计模型
        6.3.3 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节点空间布局体系设计
    6.4 布局优化方案
        6.4.1 布局原则
        6.4.2 贵阳市冷链物流节点一级节点布局
        6.4.3 贵阳市冷链物流节点二级节点布局
        6.4.4 贵阳市冷链物流节点三级节点布局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黔东南州外销型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产销现状
    1.1 世界蔬菜产销现状
    1.2 国内蔬菜产销现状
    1.3 贵州省蔬菜产销现状
    1.4 黔东南州蔬菜产销现状
2 黔东南州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2.1 本地目标市场分析
    2.2 本地产销条件分析
        2.2.1 前移的地域区位交通
        2.2.2 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
        2.2.3 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
3 黔东南州外销型蔬菜发展目标
4 规划布局
    4.1 总体布局
    4.2 基地布局现状
    4.3 外销蔬菜基地布局
    4.4 市场建设布局
5 建设外销型蔬菜基地的重点工作
    5.1 重点产品开发
        5.1.1 夏秋蔬菜
        5.1.2 冬春蔬菜
        5.1.3 特产蔬菜
    5.2 外向型产业带配套建设
    5.3 商品基地建设
        5.3.1 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
        5.3.2 早春蔬菜基地建设
        5.3.3 规模化蔬菜示范基地建设
        5.3.4 原料加工基地建设
        5.3.5 城郊自给蔬菜基地建设

(7)贵阳市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产业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1.1 农民增收致富是政府工作的长期目标
    1.2 蔬菜产业已成为贵阳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1.3 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蔬菜产业是保障城市居民“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的主要途径
    2.1 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2.2 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总量逐步扩大
3 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蔬菜生产规模小
    3.2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3.3 生态意识较差,对发展生态蔬菜的认识不足
    3.4 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机制
4 提高蔬菜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贡献率的主要对策
    4.1 突出蔬菜产业集群发展
        (1) 蔬菜基地集群
        (2) 龙头企业集群
        (3) 销售市场集群
    4.2 大力实施3个重点
        (1) 以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2) 以蔬菜标准化生产为重点
        (3) 以蔬菜品牌建设为重点[6]
    4.3 积极探索“创新驱动”机制
    4.4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4.5 大力拓宽投资渠道

(8)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动态
        2.1 国内动态
        2.2 国外动态
    3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3.1 基本思路
        3.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1 生态农业的概念
        1.1 国外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1.2 国内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1.3 本文对生态农业的定义
    2 生态农业的特点
    3 发展生态农业的深远意义
        3.1 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3.2 是满足人们食品安全需求的现实需要
        3.3 是应对绿色壁垒的必要保证
        3.4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评价
    1 西部地区的基本概况
    2 农业在西部地区的作用和地位
        2.1 战略地位
        2.2 经济地位和作用
        2.3 社会地位和作用
        2.4 生态地位和作用
    3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
        3.1 地理、气候环境特殊
        3.2 土地资源丰富
        3.3 特色农产品多
        3.4 增产潜力大
        3.5 后发优势明显
    4 西部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面临的挑战
    5 生态农业是实现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 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6.1 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6.2 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目标
        6.3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第四章 贵阳农业发展概况
    1 贵阳农业发展历程
        1.1 改革开放前的贵阳农业
        1.2 改革开放后的贵阳农业
    2 贵阳农业生态化的探索实践
        2.1 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和税费改革
        2.2 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2.3 打造特色产业
        2.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5 科技创新
        2.6 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
        2.7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五章 贵阳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外生推力
    1 战略发展机遇
    2 区位优势
        2.1 省会城市带动作用明显
        2.2 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物流枢纽城市
    3 通道建设
        3.1 主要快速铁路
        3.2 主要高速公路
        3.3 通道建设作用重大
    4 市场拓展
        4.1 外销量逐年扩大
        4.2 保质量创品牌
    5 区域合作
        5.1 区域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5.2 区域农业合作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内生动力
    1 独特的自然环境
        1.1 生态环境良好
        1.2 自然资源丰富
        1.3 旅游资源独特
    2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 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3.1 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4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
        4.1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4.2 新农村建设加快
    5 农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5.1 农业市场主体逐渐壮大
        5.2 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展
        5.3 农业市场运行不断规范
    6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6.1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6.2 推进产业生态化
        6.3 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7 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
        7.1 生态食品需求量扩大
        7.2 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第七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障碍
    1 整体发展欠发达
        1.1 经济总量小,产业素质低
        1.2 农业综合竞争力较弱
    2 生态农业规划滞后
    3 生态基础脆弱
        3.1 环境污染呈加剧趋势
        3.2 资源利用存在掠夺性开发现象
    4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
        4.1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任务繁重
        4.2 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制约比较明显,矛盾突出
        4.3 体制机制不活,项目建成后的管护难度大
    5 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不适应
        5.1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日益突出
        5.2 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不活
        5.3 农业投入尚未形成多元投入体系
        5.4 农业科技支撑不够
        5.5 农户联合合作经营机制亟待改善
    6 农业市场化程度较弱
        6.1 农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6.2 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
        6.3 市场运行规则的建构仍显滞后
        6.4 市场监管水平较低
    7 农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八章 贵阳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
    1 目标任务
        1.1 总体思路
        1.2 主要目标
    2 产业取向
        2.1 产业选择的生态取向
        2.2 产业结构的优化
    3 区域布局
        3.1 产业的区域分布
        3.2 具体产业的空间布置
        3.3 产区和产区的衔接与循环
第九章 贵阳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1 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2 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
        2.1 促进生物循环利用的原则
        2.2 有毒、有害物质达标排放原则
        2.3 促进资源环境综合改善原则
        2.4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原则
        2.5 生态农业发展与助农增收相结合的原则
        2.6 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
    3 贵阳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3.1 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3.2 大中型沼气池生态循环模式
        3.3 农业综合开发经营模式
        3.4 乡村清洁工程模式
        3.5 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第十章 贵阳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1 生态农业规划体系
        1.1 现代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圈
        1.2 休闲观光精品农业圈
        1.3 规模集约生态农业圈
    2 生态农业标准化产业体系
        2.1 制定生态农业技术标准
        2.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
        2.3 严格行政执法
    3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3.1 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3.2 着力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3.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3.4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
        3.5 创新农业产业化推进机制
    4 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1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发
        4.2 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推广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5 农业组织化经营体系
        5.1 加速土地规模化经营
        5.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3 完善农业市场营销体系
    6 农业生态补偿体系
        6.1 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6.3 切实加大农业生态补偿
    7 生态农业组织保障体系
        7.1 增加投入,拓宽生态农业投融资渠道
        7.2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7.3 扩大开放与交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1 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2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需要
    3 生态农业是西部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条件
    1.气候条件
    2.交通条件
    3.政策条件
    4.市场条件
        (1) 蔬菜需求量分析。
        (2) 蔬菜生产地分析。
        (3) 目标市场分析。
二、蔬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1.蔬菜产业布局科学合理, 基地建设成效显着
    2.通过组建蔬菜合作组织, 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
    3.积极探索接茬模式, 实行标准化生产
    4.土地流转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三、蔬菜产业发展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措施
    1.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加快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化经营, 提高蔬菜综合效益
    3.加速构建高效的蔬菜生产服务体系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规范土地流转, 为大户和公司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大力发展外销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化黑茶的文化生态史研究[D]. 杨化冰. 吉首大学, 2020(02)
  • [2]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3]米易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华.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4]2018年上半年贵州省蔬菜产销情况[J]. 吴利波,林海波. 农技服务, 2018(02)
  • [5]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及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大交通视角[D]. 李忠艳. 贵州大学, 2016(03)
  • [6]黔东南州外销型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布局[J]. 马超,王天文,粟周群. 蔬菜, 2014(03)
  • [7]贵阳市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实践与探索[J]. 陈德军,陈家秀. 长江蔬菜, 2013(08)
  • [8]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以贵阳为例[D]. 祖钰博.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9]贵定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 刘振露.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06)
  • [10]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态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探讨[A]. 陈贵蜀,吴太君. 贵州省高效生态(有机)特色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标签:;  ;  ;  ;  ;  

大力发展出口蔬菜 优化贵阳蔬菜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