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 电价改革的难点

机制 电价改革的难点

一、机制 电价改革难绕的结(论文文献综述)

庞雨蒙[1](2018)在《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电力行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在初期通常为独家垄断经营,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环节的自然垄断属性逐渐弱化。为激发电力行业的竞争活力,各国陆续将具有可竞争性的发电、售电环节从垂直一体化经营链中剥离,构建竞争性的发电、售电市场,通过多边交易完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动响应。中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性改革已历经四十余年,最初的投资体制改革放松了发电侧的准入限制,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随后的“厂网分离”改革将发电环节从纵向一体化经营链中分离,破除了电网企业的纵向垄断;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改革路径,将改革重点聚焦于输电、配电和售电环节。尽管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改革效果却一直备受争议。围绕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效果评估这一研究主题,本文从多重视角考察了中国电力行业的竞争状况,对已完成的投资体制改革、“厂网分离”改革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对新一轮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进程进行总结并基于电价视角对改革效果进行了模拟。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中国电力行业竞争状况的评估。哈佛学派将竞争视为一种状态,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竞争的程度,而新奥地利学派则认为竞争体现的是一种行为和过程,仅采用市场结构指标无法准确描述行业内的竞争状况,本文结合两者的观点,从不同视角对中国电力行业的竞争状况进行评估。首先,采用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数据,从静态视角对全国电力市场和区域电力市场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状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动态视角考察行业内部的企业行为,采用行业不稳定指数以及BHC和GR效率分解方法分析发电上市公司和微观发电企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过程,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企业自身的扩张以及企业间的要素流动状况进行分析。第二,投资体制改革对发电行业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发电市场效率差异的收敛性检验。中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性改革始于发电侧的放松准入,经过长时间改革,发电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本文首先采用OP方法对发电上市公司和微观发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核密度分布图对发电行业效率的动态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放松准入、产权改革对发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变换估计方法和替换解释变量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考虑到中国电力行业省级区域市场的特征,本文比较了各区域发电市场的效率差异并通过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对效率差异的动态收敛状况进行了检验。第三,“厂网分离”改革对微观电力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以“厂网分离”为核心的结构重组改革将可竞争性的发电业务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输电网络环节相分离,本文首先对中国电力行业纵向分离改革的竞争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纵向分离改革前后存续期较长的770家发电企业和1494家电网企业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对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改革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此次改革对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近邻匹配、卡尺匹配和核匹配方法计算改革的处理效应以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第四,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进程分析与电价效应模拟。通过汇总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输配售电环节的相关文件,对中国电力行业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目标与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并从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输配电价改革、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电力市场化交易四个方面考察了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进展,发现改革降低了部分终端用电价格,试点地区工商企业的电费支出不断下降,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其次,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现状,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价格下降对行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

杨扬[2](2015)在《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国内外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资源、效率明显提高的目标,它已成为东莞价格主管部门身上肩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深化改革配置过程中要促使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使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得到不断优化,通过市场可以调整所有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前,价格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实行统一定价,而改革30多年来,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体系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逐步变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宏观调控、市场占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的政府职能部门机构改革,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责任的关系,有效降低对微观事务的监管,更好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推动价格管理工作新的方向,这就需要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达到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明确并科学定位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能,准确确定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目标,进一步加强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趋向和任务,真正实现职能有效转变、运行机制顺畅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阐述价格主管部门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相关概念,重新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了文献研究、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对当前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面临的挑战、现状及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手段单一、职能缺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价格改革工作的开展。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等作了必要的阐述和介绍,并重点对与该选题相关的现有研究文献做了系统的研究,对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国内外文献和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观点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介绍了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界定了政府职能转变概念、政府职能转变的几大观点,同时阐述了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治理与善治等理论。第二部分总结和分析了新形势下以及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背景下,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转变政府职能面临的挑战。首先界定了价格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并详细分析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的六大价格管理工作职能、范围和定位。然后重点分析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进行职能转变,是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价格宏观调控、强化价格行为监管、深化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价格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第三部分对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梳理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其次阐述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四大指向,即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推进价格管理规范化,创新价格监管模式以及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水平。然后分析了十八大后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主要举措,即价格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加强,价格管理方式更为公开,强化了价格行为监管以及注重完善价格公共服务。最后分析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存在的价格调控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以及价格工作“失位”现象三大突出问题,并进一步从价格主管部门权责不一致、价格监管办法落后、价格工作“失位”认知不足对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剖析。第四部分为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部分。随着中国的价格管理改革进入了一个“管放结合,以放为主”的新阶段,此部分在阐述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坚持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如何精确定位自身,转变部门职能,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需求。具体从把握市场调控职能、突出市场监管职能、强化价格服务职能以及弱化行政收费管理职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白玫[3](2014)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难点和路径选择》文中指出自1985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2002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还有许多没有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打破垂直一体化的行政垄断、放开可竞争性环节,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和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电力的监管方式为核心目标。较为温和的电价改革路线图是:构建全国电力市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发电侧竞价上网,上网电价由发电市场竞争或发电企业与大用户双边合同确定;输配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形成直接反映电网企业效率的、独立的输配电价;售电侧竞价购电,居民继续实行政府指导的阶梯电价,推行居民用电峰谷价。

祁帅[4](2010)在《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社会意义重大,电力产业改革既关系到电力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关于电力产业改革,国外付诸实施了多种改革模式,并不断出台和完善了相关政策。其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根据本国国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如英国的纵向拆分模式、美国的纵向整合模式、日本的引入有限竞争模式,各种改革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同时,随着电力产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各种体制的不断探索,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国政府对电力产业相继出台了放松规制、放开市场、引入竞争、加强监管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但总的来说改革不彻底。电力产业的改革,既要有“体”的改革,也要有“制”的完善。而从目前我国电力产业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体”的方面已经初步取得了预期目标,但“制”的方面还远未建立。具体到我国的电力产业就是,虽然产业结构改革经过稳妥有效的推进已显露雏形,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电价政策不完善,输配电价核算措施无法落实,竞价上网不能有效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远未建立;二、新能源电力政策不健全,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受到政策面的制约,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三、监管机构法律地位未能有效确立,市场监管机制和政策不健全,监管效力不强;四、电力企业投资主体市场力量分化严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还未有效建立。通过分析比较国际国内为推行三种改革模式而出台的各类政策、措施,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和改革目标,在利用国际国内出现的电力产业新技术、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为了推进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取得成功,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完善电网发展远景规划,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竞价上网模式,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二、出台具有前瞻性、时代性、社会性的新能源电力发展纲要,完善新能源电价政策,促进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加强法律基础,健全监管机构职能,充分发挥经济性规制和社会规制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电力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四、加快发电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把“制”的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电力产业改革先导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措施,以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杨彤[5](2008)在《基于价格传导网络的煤电价格传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煤炭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煤炭和电力两个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电煤价格的确定中。为了协调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利益,政府权衡利弊,选择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该政策出台后,虽然部分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各方人士对该方案的评价不一,未来的煤电关系应当如何处理,更是急迫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是从煤炭或电力一个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难以综合考虑相关者利益,从政府的高度对煤、电价格问题给出一个全面的、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对策。本文在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将煤电作为子系统,放置于整个经济的大系统中进行分析。根据可耗竭资源产品价格理论和我国煤炭价格现状及我国煤炭市场在国际煤炭市场及能源市场上的特殊性,明确提出煤炭价格与国际接轨的目标。电力价格的确定一方面受到煤电产业之间价格传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下游电力用户承受能力的限制。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煤炭和电力产业之间价格传导的因素。但由于煤电价格传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煤炭运输、电力市场结构等因素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本文提出将下游电力用户的承受能力作为确定电力价格的限制性条件。据此,本文在对价格传导理论及我国价格传导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复杂网络的研究思路,运用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方法,着眼于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利益相关者,经过大量试验,构建了拟合度较高的包含76个产业的价格传导网络。该网络是一个有向加权网,网络边权由完全消耗系数、利润率、市场供求及价格传导系数四个因素构成。该网络较好地模拟了我国价格传导现状。基于价格传导网络,本文研究得出电力价格传导强度和传导波及面都大于煤炭产业,并找出了煤电价格传导核心层和价格传导关键路径,为观察和控制煤电价格传导提供了依据。最后,本文运用价格传导网络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对我国煤电价格同比例联动和不同比例联动两种主要情景进行模拟。明确了煤电价格上涨特别是电力价格上涨会带动下游产业价格上升,其中核心传导层价格稳定上涨,而某些边缘产业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波动,佐证了政府对电力价格实行规制的必要性。在研究和模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坚持放开煤炭市场,对电力价格进行规制,通过价格传导网络的模拟可基本确定规制水平,并借此时机加快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改革影响煤电价格传导的因素,为煤电价格市场化联动为主奠定基础。

郑广辉[6](2008)在《发电侧电力市场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市场建设既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难点。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在东北、华东、南方等多个区域进行试点工作,为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电侧电力市场是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目前国内销售电价受政府管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下,建设一个科学完善的发电侧电力市场,有利于发电企业和输电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最终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电侧电力市场建设情况、现状和国家宏观产业政策,通过查阅文献、分析资料、现场了解、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国内发电侧电力市场建设工作做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国内发电侧电力市场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提出了“期货市场为主,现货市场为辅”的三级电力市场体系概念,建设发电侧电力市场的总体目标、原则,三级电力市场的功能定位、竞价模式、市场衔接,并对如何开展和组织合约市场、日前市场、实时市场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此外,还研究了辅助服务如何补偿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发电侧电力市场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希望对我国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井刚[7](2006)在《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电力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在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力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地区出现了经常性、时段性的严重缺电,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面对电力供给偏紧的局面,国务院调整了电力建设“十五”规划,加强电力建设项目。当前,新一轮电力投资开发热同样引人关注,亦不乏隐忧。电力建设“矫枉过正”潜藏着巨大危机,目前的缺电不是简单的供给不足,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和解决当前缺电问题。既要降低电能的需求、不增加环保的压力,又不减缓经济的增长、不影响人们舒适的生活,就必须寻找可以提高电能利用率的办法。需求侧管理就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和应用的一种能够提高能效的技术。需求侧管理DSM是综合资源规划IRP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先进的资源管理技术。重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改善用电方式,提供节电资源,减少对供电的依赖。本文在概述电力DSM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外DSM的发展及最新进展给予了综合评述。结合陕西省电力供需特点建立了适合本省的电力预测方法,分别运用了乘积季节模型ARIMA和霍尔特(Holt)双参数指数平滑模型对陕西省的用电量和供电量趋势进行了预测,定性分析了陕西省电网负荷的特点。面对陕西省的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电量的短缺和电网的峰谷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提出加快陕西省电力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完善我省的综合资源规划,力图更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电力资源,控制环境污染,以较少的电力消耗,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寻求电力需求最大程度的满足,让需求侧管理成为确保高峰期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从而有效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

胡恩同[8](2006)在《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中国上网电价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上电力因一直被视为自然垄断行业而成为各国政府严格管制的对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我国也于1998年开始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化改革试点。在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中,作为改革先驱之一的英国创建单一购买电力库模式之后,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纷纷效仿。该模式典型特征是电力库(电网公司)同时作为上网电力的垄断总买家和总卖家,从而阻隔了电力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是一种引入竞争但竞争又不充分的市场模式。那么为什么很多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都热衷于选择单一购买交易模式?它与双边交易模式相比效率如何?论文采用比较分析,以拍卖和社会总剩余等为理论工具,通过构建采购式拍卖与销售权拍卖模型,比较了单一购买与双边交易模式的效率问题,严密论证了单一购买模式的效率损失。同时也有力解释了电网公司更加偏好于垄断采购式拍卖的单一购买模式而非销售权拍卖的双边交易模式的原因——前者能榨取发电厂商更多的信息租金,能给电网公司带来更大的垄断利润。这也当然解释了很多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为什么热衷于选择单一购买交易模式的原因。但这却是以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损失为代价。因此,单一购买模式并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交易模式。那么是否在改革一开始就应该直接选择双边交易模式呢?恐怕还不能盲目断言。这是因为电力作为特殊能源商品,具有与一般商品所不同的特殊性,其定价机制有其独特的形式与内容。尽管单一购买模式并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但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或电力市场还不很成熟时期,这种模式恰恰可能是比较理性的选择。这当然就涉及到如何来界定和评价上网电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电价机制是合理的,其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构建一个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论文提出“合理上网电价机制”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规范分析对“合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阐述;系统分析了“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的内容体系:定价原则与目标、电价形式与制度、交易模式与机制、电价水平与结构、体制环境与外部条件、调控体系与风险防范等;提出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的评价标准和基本要求:效率、稳定、公平和安全,并具体研究了达到这些标准和要求的关键因素:机制模式与经济效率、政府规制与价格稳定、体制制度与公平竞争、连续供给与系统安全;研究了远期合同与电力期货在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形成中的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作用;最后讨论了合理上网电价机制中政府、发电厂商与电网公司的角色定位与协调关系。这样就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理论分析框架。我国现有上网电价机制问题很多,电价市场化改革迫切需要一种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理论作指导。那么如何利用文中创建的合理上网电价机制理论为指导,选择我国上网电价机制模式和改革思路?我国上网电价改革过渡时期会存在哪些现实难题,又该怎么解决?论文详细分析了国外电价机制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不适性,并以文中创建的“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分析框架作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我国上网电价改革应由强制型电力库开始,分三步逐步开放双边交易,最终实现以市场充分竞争为主要特征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同时指出我国上网电价改革过渡时期所面临的几个现实难题:合同电量历史遗留问题、“一厂一价”电价统一问题、新、老电厂公平竞争问题、煤电矛盾有效解决问题等,并分别给出了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全篇论文就是围绕上述三大问题展开的,这三大问题也就构成了论文的主要框架和内容。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电力产品基本特征及其价格均衡机制;第三章,上网电价形成方式与定价方法;第四章,上网电价交易模式与定价机制模型;第五章,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内容体系与评价标准;第六章,中国上网电价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中国上网电价市场模式与定价机制改革;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胡捷[9](2005)在《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与放松管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垄断产业又称为网络型产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就 是一些基础设施产业,如供水、电力、电信等。这些产业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生产,都是一些至关重要的产业,换句话说就是属于需求弹性比较低,没有可替代选择的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由于其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了,不能象竞争性行业一样,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行业的进退、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出于维护行业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双重目的出发,政府不得不用管制这种行政手段来代替市场手段。而政府在管制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管制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如何解决好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或者竞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由于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受到人们的质疑。从宏观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到微观领域的产业管制政策,西方发达国家都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政府产业管制政策的松动。一方面是管制制度向激励性制度转变,另一方面是放松管制。作为一个转轨经济国家,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体系。所以如何从行政式垄断的管制方式中走出来,建立起符合经济规律的管制制度,不仅关系到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与社会公众的福利问题,也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否。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于说明自然垄断产业管制制度的变化过程以及我国构建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制度的取舍。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管制与放松管制的原因与中国管制制度的取舍。管制理论的变迁本身反映了管制实践的变化,通过对管制理论变迁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管制制度从传统管制到激励性管制再到放松管制的演变过程。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考察指出,中国现在正处于构建管制制度的初始时期,并且通过打破原来存在的行政性与自然垄断性并存的管制制度,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在向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前进,但是前进的步伐很慢。同时对管制演变过程的考察指出,我们没有必要再建立一套完整的以价格和产量水平管制为主要目标的管制2体制,而应该直接向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方向进行改革。论文的第二章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存在的原因,主要从规模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之后,在第二章中将介绍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公共利益假说,一个是俘获管制理论。对这两个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与剖析。第二章还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并指出信息不对称对管制活动的影响。最后还介绍了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方法,包括边际成本定价、拉姆齐定价、投资回报率管制以及这些定价的缺陷。第二章是全文分析的起点,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概念的介绍与分析。第三章针对第二章传统管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替代传统管制措施的管制制度变革模式,包括特许权投标制度、区域间竞争、价格上限管制。除了讨论传统管制的替代性工具外,第三章还进一步讨论了竞争与管制的问题,通过考察西方国家的放松管制改革,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边界的变化及其对政府管制的影响。第四章是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实际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制度变迁以及对制度变迁的分析和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实证分析。以中国电力产业的数据为主,分别做了以下的实证分析:第一、对相关行业的绩效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第二、对相关行业在不同时点的聚类分析。第四章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据去说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情况。第五章以前面的理论分析为工具,实证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我国电力产业的变革过程,分析了我国电信和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差异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六章是本文的简要总结以及提出作者认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认为,随着自然垄断产业中技术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环节缩小了,在自然垄断产业中的大多数环节中可以通过竞争而不是管制的手段去解决价格和产量问题了。使用竞争手段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管制寻租、垄断产业的高价和管制俘获等垄断行业中存在的问题。3本文认为我国在微观领域的管制制度建设上,应该走上一条直接的跨越式改革之路。由于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制体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打破了原有的行政性垄断,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自然垄断产业管制体制。但是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性产生了动摇。而管制机构对被管制行业的管制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西方国家管制制度的演进过程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没有必要在被管制行业价格和行业准入上做过多限制,而应该直接走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道路。因此我国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应该更多地是为产业建立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管制者主要职责是为了维护这个市场而不是为了给被管制厂商制定价格和产量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竞争的压力改善自然垄断厂商的低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管制的成本最小。当然在仍然存在自然垄断性的环节上,管制者仍然要通过激励性管制制度来约束垄断厂商的行为,以便确保整个产业的有效竞争。本文指出了我国利益集团影响管制者的方式和强度与

柳常青[10](2004)在《深化改革:一座更高的山》文中研究说明$T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报道⑩$E 沐浴了一年多风风雨雨的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不知不觉已驶入2004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成立,厂网之间的产权分离,电网的资产重组,区域电网公司主体地位的确立……这一系列的改革成果丰硕而?

二、机制 电价改革难绕的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制 电价改革难绕的结(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概念界定
        1.3.1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界定
        1.3.2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效果的界定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有关电力行业市场势力的研究
        1.4.2 有关电力行业放松准入、产权改革的研究
        1.4.3 有关电力行业纵向分离改革的研究
        1.4.4 文献评述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指标和影响机理
    2.1 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历程回顾
        2.1.1 计划管理体制时期
        2.1.2 投资体制改革时期
        2.1.3 政企分开改革时期
        2.1.4 市场化改革时期
        2.1.5 深化市场化改革时期
    2.2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案例选取及评价指标
        2.2.1 竞争性改革的案例选取
        2.2.2 竞争性改革效果的评价指标
    2.3 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效果的影响机理分析
        2.3.1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行业竞争的影响
        2.3.2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企业效率的影响
        2.3.3 竞争性改革对电力价格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行业竞争状况评估:基于静态和动态分析视角
    3.1 电力行业竞争状况评估的指标选取
    3.2 基于静态指标的竞争状况分析
        3.2.1 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3.2.2 电网企业市场势力测度
    3.3 基于动态指标的竞争状况分析
        3.3.1 发电行业不稳定指数测算
        3.3.2 企业效率的BHC与GR分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投资体制改革与发电行业效率变化及收敛性分析
    4.1 发电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测算及变动趋势分析
        4.1.1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及数据选取
        4.1.2 发电上市公司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
        4.1.3 微观发电企业生产率变动趋势分析
    4.2 放松准入、产权改革对发电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4.2.3 实证结果
    4.3 发电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及收敛状况分析
        4.3.1 区域发电市场效率差异分析
        4.3.2 效率差异的σ和β收敛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厂网分离”改革对微观电力企业效率的影响
    5.1 电力行业纵向分离改革的竞争效应分析
        5.1.1 纵向一体化垄断结构
        5.1.2 输配售电垄断、发电竞争结构
        5.1.3 输配电垄断、发电与售电竞争结构
    5.2 “厂网分离”改革对发电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5.2.1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5.2.2 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
        5.2.3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
    5.3 “厂网分离”改革对电网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5.3.2 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
        5.3.3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检验
    5.4 “厂网分离”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输配售电环节改革进程分析与电价效应模拟
    6.1 输配售电环节的改革目标
    6.2 售电市场的放松准入
        6.2.1 输配电价定价机制改革
        6.2.2 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
    6.3 电力产品的市场化交易
        6.3.1 独立交易机构组建
        6.3.2 市场化交易情况
    6.4 基于电价视角的改革效果模拟
        6.4.1 CGE模型的构建
        6.4.2 SAM编制及参数设定
        6.4.3 模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电力市场的模式比较与竞争政策设计
    7.1 电力市场组织结构和定价模式
        7.1.1 电力行业的组织结构
        7.1.2 电力市场的定价模式
    7.2 发电与售电环节的竞争政策
        7.2.1 深化投资改革,强化市场竞争
        7.2.2 推进市场交易,提高竞争效率
        7.2.3 防范市场势力,保证公平竞争
    7.3 输电与配电环节的竞争政策
        7.3.1 完备交易规则,公平开放电网
        7.3.2 加强电网建设,扩大交易范围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创新之处
    (四)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
        2. 相关理论基础
一、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面临的挑战
    (一) 价格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
        1. 政府定价管理职能
        2. 市场价格监管职能
        3. 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管理职能
        4. 价格调控职能
        5. 价格监测预警职能
        6. 价格公共服务职能
    (二) 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 推进简政放权要求职能转变
        2. 加强价格宏观调控要求职能转变
        3. 强化价格行为监管要求职能转变
        4. 深化价格形成机制必须进行职能转变
        5.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职能转变
        6. 强化价格服务工作需要职能转变
二、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一) 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
    (二) 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指向
        1.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2. 推进价格管理规范化
        3. 创新价格监管模式
        4. 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水平
    (三) 十八大后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的主要举措
        1. 价格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加强
        2. 价格管理方式更为公开
        3. 强化价格行为监管
        4. 注重完善价格公共服务
    (四) 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价格调控手段单一
        2. 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3. 价格工作“失位”现象突出
    (五) 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价格主管部门权责不一致
        2. 价格监管办法落后
        3. 价格工作“失位”认知不足
三、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对策分析
    (一) 把握市场调控职能
        1.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2. 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
        3. 推动平价商店建设
    (二) 突出市场监管职能
        1.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2. 强化社会共同监督
        3. 强化行业价格自律
    (三) 强化价格服务职能
        1. 提升价格杠杆功能
        2. 充实价格公共服务
        3. 拓展价格服务领域
    (四) 弱化行政收费管理职能
        1. 加大收费减免力度
        2. 全面清理规范收费行为
        3. 加强开展收费综合年审工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难点和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一) 1985年电力投资与价格体制改革
    (二) 1996年电力工业的“政企分开”改革
    (三) 200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 实现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
二、我国电力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电网超级垄断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1. 电力体制改革各环节步伐不一。
        2. 电力输配的自然垄断与电力工业的行政垄断, 逐步形成了电网公司的绝对垄断。
        3. 垄断造成新的“厂网”不分, 输配电经营模式严重阻碍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
    (二) 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与监督不力并存
    (三) 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推进艰难
    (四) 混合所有制改革滞后
    (五) 电力短缺现象时有发生
        1. 当煤炭价格上涨时, 易发生体制性缺电。
        2. 在煤炭价格较低时, 仍然存在缺电现象。
三、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路径选择
    (一)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二) 我国电价改革的难点与路径选择
    (三) 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难与现阶段改革重点
        1. 直流特高压则是实现远距离高效输电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
        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是推广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
        3. 作为一种用作调节电网负荷峰谷的清洁能源, 抽水蓄能发展前景可观。
四、加快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4)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电力产业的运行方式
    1.1 电力产业的四个相对独立市场
        1.1.1 发电市场
        1.1.2 输电市场
        1.1.3 配电市场
        1.1.4 售电市场
    1.2 电价的形成机制
        1.2.1 上网电价的形成机制
        1.2.2 输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2.3 配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2.4 售电电价的形成机制
    1.3 电力产业的运行方式
        1.3.1 电力生产环节
        1.3.2 电力输、配送环节
        1.3.3 电力销售环节
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取得的成就
        2.1.1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2.1.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2.2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2.2.1 电价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严重阻碍电力产业市场化进程
        2.2.2 输配电价无法合理核定,输配电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2.2.3 监管机构法律基础薄弱,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2.2.4 投资主体市场力量分化严重,竞争实力悬殊
3 先发国家电力产业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
    3.1 国外电力产业改革模式的选择和政策分析
        3.1.1 英国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1.2 美国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1.3 日本的电力产业改革模式和政策分析
    3.2 国外电力产业改革对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3.2.1 国外先进改革经验对我国电力产业结构改革的启示
        3.2.2 我国电力产业远景规划启示
4 完善我国电力产业改革的政策研究
    4.1 建立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4.1.1 建立交易制度,完善输配电价政策
        4.1.2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竞价上网方式转变
        4.1.3 推广伯川德模型的应用,促进竞价上网的形成
    4.2 完善新能源电力电价政策,促进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4.2.1 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现状
        4.2.2 完善电价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4.3 强化监管机构法律地位,健全监管职能
        4.3.1 我国电力监管职权的划分
        4.3.2 完善法律地位,实现有效监管
    4.4 投资主体股份制改造和管理层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基于价格传导网络的煤电价格传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煤价格政策的变化
        1.1.2 电力市场定价的变化
        1.1.3 煤电价格冲突
        1.1.4 煤电价格问题研究综述
    1.2 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思路与结构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及国外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1 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2.1.1 价值与价格
        2.1.2 价格传导机制
    2.2 可耗竭资源产品价格理论
        2.2.1 可耗竭资源产品的概念
        2.2.2 可耗竭资源产品的特点
        2.2.3 可耗竭资源产品的定价原则
        2.2.4 资源产品定价理论综述
    2.3 产业政策理论
        2.3.1 产业政策的概念
        2.3.2 产业政策的产生
        2.3.3 产业政策的边界
        2.3.4 产业政策的作用
        2.3.5 产业政策的目标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1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
        2.4.3 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2.4.4 供应商与公司的利益相关性
        2.4.5 其他利益相关者
        2.4.6 相关者利益的保障
        2.4.7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2.5 一般均衡理论
        2.5.1 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
        2.5.2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2.5.3 一般均衡理论分析的局限性
        2.5.4 马克思的一般均衡思想
        2.5.5 马克思一般均衡与西方一般均衡的比较
    2.6 国外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6.1 美国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6.2 英国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6.3 俄罗斯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6.4 澳大利亚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6.5 南非煤电价格管理体制
    2.7 小结
3 煤、电价格分析及传导影响因素研究
    3.1 煤炭价格分析
        3.1.1 煤炭价格纵向对比分析
        3.1.2 电煤价格的横向比较分析
    3.2 电力价格分析
        3.2.1 电力价格的国际比较
        3.2.2 电力价格的不合理
        3.2.3 电价改革目标
    3.3 煤炭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3.3.1 煤炭成本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3.3.2 供给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3.3.3 需求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3.3.4 产业结构特点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3.3.5 政府政策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3.3.6 国际市场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
    3.4 电力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3.4.1 发电成本对电价的影响
        3.4.2 供求缺口对电价的影响
        3.4.3 产业结构对电价的影响
        3.4.4 发电结构对电价的影响
        3.4.5 政府政策对电价的影响
    3.5 煤电价格传导影响因素研究
        3.5.1 煤电产品供求关系对煤电价格传导的影响
        3.5.2 煤电产品替代关系对煤电价格传导的影响
        3.5.3 市场结构差异对煤电价格传导的影响
        3.5.4 价格机制差异对煤电价格传导的影响
    3.6 小结
4 煤电价格联动系统研究
    4.1 价格联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4.2 价格联动与价格传导
    4.3 我国煤电价格传导现状
    4.4 煤电价格联动系统
        4.4.1 煤电价格联动的本质
        4.4.2 煤电价格联动的主体
        4.4.3 煤电价格联动的模式
        4.4.4 煤电价格联动的目标
5 价格传导系统的复杂网络建模与模型演化
    5.1 复杂网络方法简介
    5.2 价格传导网络的拓扑结构
        5.2.1 产业分类与编号
        5.2.2 产业间价格传导关系的描述
    5.3 价格传导网络的特征度量
        5.3.1 价格传导性指标
        5.3.2 价格传导波动性指标
        5.3.3 价格传导网络结构性指标
    5.4 价格传导系统演化模型
        5.4.1 初始状态
        5.4.2 价格传导过程设置
        5.4.3 演化规则
6 基于价格传导网络的煤电价格传导分析
    6.1 基础数据处理
        6.1.1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6.1.2 投入产出表的修正
        6.1.3 价格指数
    6.2 模型验证
        6.2.1 现实中价格传导的变异
        6.2.2 模型验证
    6.3 煤电价格传导强度分析
        6.3.1 煤炭价格传导强度
        6.3.2 电力价格传导强度
    6.4 煤电价格核心传导层分析
        6.4.1 煤炭价格核心传导层
        6.4.2 电力价格核心传导层
    6.5 煤电价格传导关键路径分析
        6.5.1 关键路径的界定与搜寻
        6.5.2 煤炭价格传导关键路径分析
        6.5.3 电力价格传导关键路径分析
        6.5.4 煤、电价格传导关键路径对比分析
7 不同情景下的煤电价格联动模拟与政策建议
    7.1 情景1:煤电价格同比例联动
    7.2 情景2:煤电价格不同比例联动
    7.3 政策建议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研究总结
    8.2 本研究创新之处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价格传导网络全图
附录2:Matlab 源程序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发电侧电力市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电力工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1.2 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1.3 加快建设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必要性
2 国内发电侧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情况
    2.1 东北区域市场
        2.1.1 建设历程
        2.1.2 市场特点
        2.1.3 现状分析
    2.2 华东区域市场
        2.2.1 建设历程
        2.2.2 市场特点
        2.2.3 现状分析
    2.3 南方区域市场
        2.3.1 建设历程
        2.3.2 市场特点
        2.3.3 现状分析
    2.4 小结
3 国外发电侧电力市场
    3.1 英国电力市场
        3.1.1 建设历程
        3.1.2 市场模式
    3.2 美国PJM市场
        3.2.1 建设历程
        3.2.2 市场模式
    3.3 美国加州市场
        3.3.1 建设历程
        3.3.2 市场模式
        3.3.3 产生电力危机原因及经验教训
4 国内发电侧电力市场模式设计
    4.1 建设发电侧电力市场的总体目标、原则及体系结构
    4.2 三级电力市场的功能定位
    4.3 三级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
    4.4 三级电力市场的市场协调
    4.5 三级电力市场下的市场主体职责
    4.6 三级电力市场下的市场交易模式
    4.7 三级电力市场下的竞争电量价格形成机制
    4.8 三级电力市场下的输电成本核算分摊机制
5 发电侧电力交易品种设计
    5.1 交易品种类型及组合
    5.2 合约市场
    5.3 日前市场
    5.4 实时市场
    5.5 辅助服务市场
        5.5.1 辅助服务类型
        5.5.2 辅助服务性质与补偿
        5.5.3 辅助服务市场设计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性建议
        6.2.1 统筹把握市场建设和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6.2.2 科学设置调度机构、交易机构与电网企业间的关系
        6.2.3 大力消弱各大发电集团在各区域的市场操纵力
        6.2.4 积极引入金融期权工具,防范市场风险
        6.2.5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 陕西省电力消费及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的提出
    2.1 陕西省能源资源和消费现状
        2.1.1 能源生产与供应状况
        2.1.2 能源消费及其构成
        2.1.3 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2.2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
        2.2.1 陕西省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2 陕西省电力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2.3 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的提出
        2.3.1 购买外省电力形势不容乐观
        2.3.2 电煤供应的紧张对全省的电力供应雪上加霜
        2.3.3 电力短缺带来的电力投资高速扩张
        2.3.4 陕西省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2.4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2.4.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特点
        2.4.3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3.1 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选择
    3.2 博克斯—詹金斯法(ARMA 法)
        3.2.1 ARMA(p,q)模型
        3.2.2 运用ARMA 前提条件
        3.2.3 ARMA 模型的建立过程
4 陕西省电力供求预测
    4.1 陕西省用电量预测
        4.1.1 用电量特征的分析
        4.1.2 模型的识别和建立
        4.1.3 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4.1.4 预测结果
    4.2 陕西省供电量预测及供求平衡分析
5 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手段分析
    5.1 陕西省现行电价政策的问题及对策
        5.1.1 合理电价制度的意义和功能
        5.1.2 陕西省电价现状及特点
        5.1.3 运用需求侧管理促进电价改革
    5.2 分时电价探讨
        5.2.1 对居民(商业)用电实施峰谷电价的探讨
        5.2.2 峰谷时段的划分
    5.3 实时电价探讨
        5.3.1 实时电价的作用
        5.3.2 实施实时电价的依据
        5.3.3 实时电价的控制模式
        5.3.4 对实时电价的评价
    5.4 论质电价探讨
        5.4.1 多品种供电
        5.4.2 优先服务
    5.5 陕西省实施分时电价的建议
        5.5.1 分时电价时段的划分
        5.5.2 峰谷电价差的划定
        5.5.3 制定峰谷分时电价应考虑的问题
    5.6 本章小结
6 陕西省进一步实施需求侧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6.1.1 强化行政手段
        6.1.2 革新技术手段
        6.1.3 进行有效成本效益分析
        6.1.4 完善电价体制
        6.1.5 加强大客户的用电管理
    6.2 全面实现综合资源管理
        6.2.1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综合利用
        6.2.2 优化电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中国上网电价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意义与研究主题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三、研究范围与中心主题
    第二节 有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上网电价机制研究综述
        二、国内上网电价机制研究现状
        三、对现有文献研究的简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电力产品基本特征及其价格均衡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电力产品特性及其市场结构特征
        一、电力产品属性与特点
        二、电力市场结构特征与定位
    第三节 电力产品价格特殊性与电价影响因素
        一、电价的构成
        二、电价的特殊性
        三、电价的影响因素及其运动规律
    第四节 电力产品价格均衡机制及其与一般竞争性产品均衡机制区别
        一、电力产品价格均衡机制一般分析
        二、电力产品价格均衡机制与一般竞争性产品均衡机制的区别特征
    第五节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上网电价形成方式与定价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上网电价形成方式与方法
        一、上网电价主要形成方式
        二、上网电价基本定价方法
    第三节 上网电价主要电价制度
        一、一部制电价
        二、两部制电价
        三、电能当量电价
    第四节 国际上通行定价模式及其评价
        一、国际上现行三种通行定价模式分析与比较
        二、典型代表性国家上网电价市场模式介绍与评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网电价交易模式与定价机制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政府管制定价与市场竞价模型比较
        一、上网电价政府管制定价理论基础
        二、上网电价政府管制定价效率分析
        三、上网电价市场竞价效率分析
    第三节 单一购买竞价拍卖与双边竞价拍卖模型比较
        一、模型基本结构与假设
        二、单一购买最优拍卖采购机制模型建立与分析
        三、单一购买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比较分析
    第四节 单一购买模式下 PAB与 SMP机制模型比较
        一、SMP与 PAB的价格策略比较及其相应效率分析
        二、SMP与 PAB的产量策略比较及其相应效率分析
        三、总结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内容体系与评价标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含义及内容体系
        一、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含义
        二、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内容体系
    第三节 合理上网电价机制评价标准与要求:效率、稳定、公平与安全
        一、机制模式与经济效率
        二、政府规制与价格稳定
        三、体制制度与公平竞争
        四、连续供给与系统安全
    第四节 远期合同与电力期货在合理上网电价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远期合同与电力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二、远期合同与电力期货在上网电价形成中的作用
        三、远期合同与电力期货影响现货市场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上网定价机制中政府、发电厂商与电网公司的角色与关系
        一、政府、发电厂商与电网公司的角色定位
        二、政府、发电厂商与电网公司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上网电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上网电价机制的现状
        一、上网电价体制历史及其沿革
        二、上网电价政策变迁及其背景
        三、上网电价机制现状及其评价
    第三节 上网电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上网电价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上网电价机制缺陷产生的主要危害
    第四节 上网电价机制问题的成因与根源
        一、问题产生的表层原因——电力短缺
        二、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产业结构与垄断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上网电价市场模式与定价机制改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展与特点
        一、我国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展状况
        二、我国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现状特点
        三、我国上网电价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第三节 西方上网电价改革模式借鉴与不适性分析
        一、西方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与特点
        二、西方上网电价改革模式借鉴与启示
        三、西方上网电价改革模式不适性分析
    第四节 中国上网电价改革思路与步骤
        一、改革理论指导与原则目标
        二、改革思路与步骤
        三、配套改革与外部条件
    第五节 过渡时期中国上网电价改革难点与政策建议
        一、合同电量历史遗留问题
        二、“一厂一价”电价统一问题
        三、新、老电厂公平竞争问题
        四、煤、电矛盾有效解决问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9)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与放松管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研究成果概述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五节 本文的独到之处
第二章 自然垄断产业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自然垄断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理论
    第三节 自然垄断产业的传统价格管制
第三章 激励性管制与放松管制
    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管制
    第二节 对几种激励性管制措施的思考
    第三节 竞争还是管制
第四章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缺失
    第二节 我国管制制度的构建
    第三节 中国电力产业绩效的描述统计分析
    第四节 电力产业垄断性的松动
第五章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
    第一节 电力产业的概况
    第二节 电力市场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电力产业的变迁
    第四节 我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动因分析
    第五节 中国电力产业改革的思考
第六章 论文的简要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本文的简要总结
    第二节本文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四、机制 电价改革难绕的结(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力行业竞争性改革的效果评价[D]. 庞雨蒙. 山东大学, 2018(12)
  • [2]东莞市价格主管部门职能转变研究[D]. 杨扬.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3)
  • [3]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难点和路径选择[J]. 白玫.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07)
  • [4]我国电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祁帅. 山西财经大学, 2010(04)
  • [5]基于价格传导网络的煤电价格传导研究[D]. 杨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3)
  • [6]发电侧电力市场模式研究[D]. 郑广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7]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D]. 井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1)
  • [8]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中国上网电价改革[D]. 胡恩同. 复旦大学, 2006(02)
  • [9]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与放松管制[D]. 胡捷.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10]深化改革:一座更高的山[N]. 柳常青. 中国电力报, 2004

标签:;  ;  ;  ;  ;  

机制 电价改革的难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