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于婉柔[1](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质可通过环境介质及食物链扩散引起微生物抗菌素耐药性(AMR)以及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广泛传播,影响生态系统、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水气固三相环境中均有抗生素类物质的频繁检出,对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赋存情况、环境行为、生态风险以及健康风险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确定抗生素优先控制种类,控制抗性基因的传播及减少耐药微生物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的基础上,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工程表层水及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研,并对抗生素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固相萃取(SPE)、超声助提等分离技术,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MS)联用的多物质同步检测方法,对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哇诺酮类(QN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β-Ls)、林可酰胺类(LMs)以及聚醚类(PEs)7大类83种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风险熵值法评估其对不同水生物种的生态风险及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风险,获得了以下成果:(1)对水体及沉积物中83种抗生素采用SPE-UHPLC检测方法。在流速为0.2 m L/min及0.25 m L/min,进样量5.0μL,以甲醇和0.1%(v:v)甲酸的水溶液分别作为流动相的条件下,出峰及分离效果良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且线性范围广(1~400 ppb),线性系数R2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9.3%~115%(水)and 67.2%~129%(沉积物),方法检出限为0.001~0.35 ng/L(水)及0.001~0.14 ng/g(沉积物),满足定量分析要求。(2)南水北调中线水体及沉积物中共有31种抗生素检出,涉及6大类;其中β-Ls未检出。水样中单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18.8 ng/L,沉积物中单体抗生素检出浓度为nd~43 ng/L,相比于国内其他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及沉积物抗生素浓度均较低。从季节性差异来看,水体春季抗生素含量显着高于夏季;沉积物无明显季节差异。从空间分布来看,水体中抗生素总浓度呈现沿程增加的趋势,各渠段抗生素含量平均值为:丹江口水库、南阳段<河南段<河北段<天津、北京段。(3)通过组成差异分析,发现MLs、LMs以及PEs的主要污染渠段为河南段,以赵庄东南(ZZDN)及候小屯西(HXTX)最为显着,需加以重视;在沉积物中,河南段沉积物中抗生素种类最多,在秋季,姚营(YY)是沉积物中MLs的主要来源,这些点位可能长期受到抗生素污染,需加以注意。(3)亲水性较强的LMs(log Kow=0.56~2.16)载荷箭头指向水中样品,而更易分布在沉积物中的MLs(log Kow=1.63~4.34)、PEs(log Kow=5.43~8.53)、QNs(log Kow=-1.03~2.50)和TCs(log Kow=-1.30~2.24)载荷箭头指向沉积物样品,表明水和沉积物组成差异明显,主要与各种类抗生素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有关。(4)通过PCA-MLR分析两季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来源发现,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畜牧、家禽等养殖场污染;2)人为污染或直接排放污染;3)农用地土壤污染以及4)水产养殖污染。(5)选取三种模式水生生物绿藻、大型蚤和鱼,利用风险熵法评价水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所有检出的抗生素对绿藻、大型蚤和鱼均无生态风险(RQ<0.01),而通过联合风险熵值RQsum的计算发现在部分断面(如新峰)对大型蚤存在低生态风险(0.01<RQsum<0.1)。利用风险熵值法评估沉积物对沉积物中抗生素对最不利生物的生态风险,发现SGD在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较低风险(0.01<RQ<0.1)。抗生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干渠表层水体抗生素累积RQ值,远低于1,表明南水北调干渠抗生素无潜在健康风险。但在干渠南段ENR对0~3个月婴儿有较高风险,应加以重视。

刘程[2](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道护林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水质保护是该工程的核心问题。渠道两侧的防护林带具有防风固沙、调节生态、保护水质等作用,但是目前防护林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因渠道内严禁使用农药,其发挥的防护作用受到了影响,目前对南水北调病虫害的防控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南水北调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植物种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病虫害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段渠道两侧的植物种类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主要防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立了代表性区段。以踏查为主,调查了 13个管理处的绿化植物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唐县段和磁县段为病虫害防治重点试验区,将高邑元氏段和邯郸段作为补充试验区.。在每个试验区内,重点调查渠道两岸、关键绿化节点及管理处园区病虫害情况,对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进行单项调查。2、明确了河北段渠道两侧植物种类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河北段13个管理处所管辖的区段中,共计31科56属75种植物,其中主要的树种为海棠(Chaenomele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国槐(Sophorajaponica)、金叶榆(Ulmus pumila)、黄栌(Cotinus coggygria)、核桃(Juglans regia)、油松(Pinustabuliformis)、龙柏(Sabina chinens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丁香(Syringa oblata)、柳树(Salix babylonica)和杨树(Populus)等树种。主要的地被植物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高羊茅(Festuca elata)、车前(Plantago asiat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三叶草(Trifolium dubi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等,主要栽植于渠道两侧的绿化带中,此外管理处园区、倒虹吸、排水沟渡槽等关键节点均有种植,其中油松、龙柏、鸡眼草的长势情况非常良好。主要的病害为国槐腐烂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主要的虫害有金叶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核桃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槐蚜(Aphis craccivora)、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苹掌舟蛾(Phalera flavescens)、桃一点叶蝉(Singapora shinshana)等。3、明确了代表性区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发生规律。对存在主要病虫害的区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调查区域的病虫害种类、寄主、为害程度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国槐腐烂病发病率为43%,在3月份开始发病,发病高峰为6月-7月;芳香木蠹蛾导致的枝枯病发病率为46%,芳香木蠹蛾2年1代,以蛹越冬,羽化期为4月-5月,成虫5月-7月发生;金叶榆被害率为43%,榆木蠹蛾2年1代,羽化期为5月-6月,成虫5月-8月发生;华北大黑鳃金龟2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产卵盛期为5月;美国白蛾1年3代,以蛹越冬,7月-8月为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红缘天牛1年1代,以幼虫或卵越冬,化蛹期为4月-5月,产卵盛期为7月-8月。4、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了一系列防治试验,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桃一点叶蝉黄板诱捕量为679.4头、600倍苏云金芽孢杆菌胃毒处理后,美国白蛾死亡率为82%、国槐槐蚜高压水枪冲刷后虫口减退率为96.1%、金叶榆木蠹蛾药剂堵孔处理后控制率为86%、腐烂病和溃疡病田间防治后控制率达84%。基于前期的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为南水北调绿化带病虫害防治提出建议,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日历。

刘辰哲[3](2020)在《河北平原地裂缝对典型重大工程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60年以来,河北平原各地区均爆发了不同程度地裂缝灾害,给人民日常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京广高铁、京沪高铁、津保高铁等工程沿线区域地裂缝会对重要线性工程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雄安新区地裂缝对新区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也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本文以京广高铁(河北段)、南水北调中线、津保高铁、雄安新区4个河北平原典型重大工程为例,特开展地裂缝研究工作。本文在收集整理各工程区附近地裂缝灾害调查及勘查等资料,综合分析工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京广高铁(河北段)、南水北调中线、津保高铁沿线、雄安新区地裂缝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和古河道分布。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地裂缝发育现状、浅层地下水水位、断裂构造、古河道分布4个危险性评价因子,GDP和人口密度2个易损性评价因子在内的地裂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各评价因子进行总排序得出古河道分布0.0635、浅层地下水水位0.1485、断裂构造0.1249、地裂缝发育现状0.4132、人口密度0.0833、GDP0.1667的各因子权重。并依托MAPGIS平台空间分析板块将各因子依次叠加得出高、较高、中等、低4个风险分区。其中京广高铁(河北段)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新乐-石家庄段、元氏-邢台段、涿州-高碑店段、保定段以及山前-中部平原交接区域为地裂缝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43.2%和46.0%,中低风险区总占比均在50%左右;津保高铁和雄安新区工程区域内,高风险区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9.2%和3.5%,主要分布在雄县-霸州段交界处、霸州东北部段附近,中低风险区总占比在60%以上。最终根据地裂缝发育现状、影响地裂缝发育因素、地裂缝类型以及风险区的划分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金思凡[4](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大型长距离调水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跨流域、跨地区调水工程。工程于2014年12月竣工并正式通水,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受工程结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社会活动的等多重因素影响,中线工程全线时刻可能出现影响输水水质与水量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线工程全长1433km,输水线路上有1000座桥梁,每座桥梁都存在可能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但目前仅有1 1个水质监测站,难以准确、及时地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其次,中线工程沿线穿越众多天然河流,修建了 600余座河渠交叉建筑物用于洪水疏导,但由于设计阶段对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不足,导致河渠交叉建筑物的实际过流能力低于设计值,即使遭遇标准内的洪水也可能会漫入渠道,不仅影响水质,也会导致渠道内水位突变,影响沿线分水闸门的调度;第三,中线工程横跨3个气候带,冰期输水期间,冰情复杂多变,显着增加了调度运行的难度,一旦运行方式不当,容易引发冰塞、冰坝等冰害,危害输水的水量安全。为此,本文密切结合中线工程运行的实际需求,聚焦上述三种影响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风险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结合中线工程现有的监测体系构建了异常模式指标体系及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系统梳理了中线工程存在的供水安全问题,聚焦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的三个关键问题,研究确定了其中的核心科学与技术难题,分别为如何兼顾成本与效益制定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方案,如何量化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以及如何量化冰塞变化特征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方式。(2)针对水质监测站点少、难以及时发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问题,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确定了表示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的指标,即漏报率、发现时间与站点个数、监测仪器精度,据此构建了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揭示了站点个数与漏报率、发现时间之间的竞争关系,并揭示了监测仪器精度对发现时间-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小,对漏报率-站点个数竞争关系影响较大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以允许最大漏报率1.00%、允许最长发现时间120.00min为控制指标确定了最优布设方案,并考虑了不同污染物降解系数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对站点布设方案鲁棒性的影响。研究成果为中线工程布设水质监测站点提供了理论支持。(3)针对河渠交叉建筑物(特别是左岸排水工程)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影响导致存在洪水漫入风险的问题,构建了耦合洪水计算模型、泥沙输移模型以及管道过流模型的洪水过流模型,结合物理成因与RSA、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因素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并确定了预警阈值。结果表明: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对洪水漫入风险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工程老化与降雨变化;仅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素,重现期为10年、20年、50年以及200年的洪水相对应的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分别为2.00m、1.60m、1.00m与0.20m。考虑泥沙淤积与漂浮物堵塞、工程老化以及降雨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淤积堵塞深度临界值的阈值范围分别为[1.51m,2.12m]、[0.93m,1.69m]、[0.19m,1.21m]、[0.00m,0.75m]。研究成果可为中线工程设置洪水漫入风险的预警阈值提供参考。(4)在冰情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方面,以最容易发生冰塞的坟庄河节制闸至南拒马节制闸渠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耦合水力模型、热力模型与冰冻模型的冰情演变模型,并采用历史水位、水温、冰厚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与验证;之后结合历史运行数据设定不同水位、流速以及气温组合的典型情景,研究了不同典型情景下冰塞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负积温≤-100℃的情况下,水深<4.00m时高流速、水深≥4.00m时低流速易发生冰塞。依据上述冰塞变化特征,将负积温<-100℃作为启动冰期输水的判别条件,并制定了冰期输水的运行方式:水深<4.00m,保持流速0.20m/s;水深≥4.00m,保持流速0.60m/s。研究成果为降低中线工程冰塞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冰期输水调度提供参考。(5)从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出发,进一步拓展针对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了典型异常情况作为异常模式,分为水质(突发水污染、地下水渗入、洪水漫入以及富营养化)、水量(洪水漫入、闸站失效以及偷水漏水)与冰期(冰花堆积、冰盖失稳破裂以及冰块自然堆积)3类;然后确定了异常模式对应指标的正常与异常的临界值与异常模式的识别流程,设计了异常模式数据库,为进一步扩展异常模式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供水安全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实际运行中识别异常情况的信息化平台,为保障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提高供水安全提供有力工具。

司鹏媛[5](2020)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是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兴建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全长1432km,包括天津输水干线156km,南北横跨范围广,水质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为保证华北地区饮用水安全,水质要求较高。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和变化特征,是中线工程在河北区域的稳定运行和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存在的藻类增殖风险,开展围绕水质评价和水质模拟的相关研究工作。针对干渠当前水质变化规律研究,实地监测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地理、自然、水文条件等基本情况。于2018年按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所流经5个主要市区水厂进水进行采样检测,研究指标包括CODMn、CODcr、BOD5、NH3-N、TN和TP六项;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水质状况为Ⅲ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N。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更适用于水质现状评价。针对藻类增殖风险问题,基于对干渠氮磷等营养物质及藻类孢子情况的实际检测数据,结合运用Monod模型对全线藻类增殖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体的藻类增殖模型,后对实地检测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取得了相对中值误差为11%的估测结果。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增殖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2019年至2025年六年内的干渠输水水质变化情况、全线藻类时空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在当前大气氮磷沉降值和源头营养物质源头汇入量不变的前提下,至2025年中线干渠河北段多将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保定部分干渠水体中藻类密度将达到3384万个/L,处于藻类暴发性繁殖的水质状态。在此预测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预警方案和风险管控策略,为中线干渠水质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支持。

王仲珏,詹水芬,王绪亭[6](2014)在《基于寿命分布理论的串联输水系统防洪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连续型寿命分布理论,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给出了Weibull分布条件下串联水工建筑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模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段进行了实际应用,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输水串联系统建筑物在不同使用期的防洪风险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不仅与传统的设计标准有关,还与使用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动态水工建筑物防洪风险评价模型。

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7](2014)在《长江之水润燕赵 世纪梦圆在今朝》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历来南多北少。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20世纪50年代初,开国领袖毛泽东高屋建瓴,描绘出"南水北调"这个伟大构想最初的蓝图。此后,几代中国人为此不懈努力,在几十年间将这份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竣工,南水北调的

任财[8](2014)在《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文中提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涉及到工程基础设施安全、水量安全、水质安全及防洪安全等方面,其中水质安全是工程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落脚点,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是由南水北调工程的性质所决定的。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水质的安全,本文分别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的突发性输水水质风险进行了评估,指出各自存在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并对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在无地面观测资料中小流域防洪预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行了水质风险分析,归纳总结威胁东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分析选取淮安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典型渠段的原因,并对其分为4种可能情景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手段和措施。(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水质风险分析,归纳总结威胁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引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水质风险因素类型。分析选取京石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典型渠段的原因,并对其分为3种可能情景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手段和措施。(3)以丹江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2年7-9月为研究时段,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上的地面雨量站降水资料数据集,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发的风云2D卫星的6h降水估计产品PRE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分为单站点降雨量精度评估和流域面雨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卫星估计的精度较高,估测能力较强,能有效估测降雨量及降雨趋势。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线河北省境内4个中小流域为例,对将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初步应用于中小流域的防洪预警中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卫星遥感降雨信息应用于无地面观测资料中小流域的防洪预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闫弈博,刘国强,刘孟凯,王长德[9](2013)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干渠平封水力控制模拟》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北段在冬季面临冰情威胁的情况,综合分析国内外河冰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干线河北段冬季运行、试运行及运行初期,应从安全角度出发,通过控制全线各断面弗汝德数保证平封冰盖形成.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的全线明渠几何模型、简化建筑物模型、全线恒定渐变流、非恒定流模拟模型;确定了冰盖平封的弗汝德数控制目标;模拟计算并分析了水力控制对分水口取水量分配的限制.

王世猛,万宝春,王路光,冯海波[10](2009)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水质保护环境风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其潜在的环境风险类型,指出危险货物运输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保护最大的潜在威胁。为切实保护好总干渠水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监测和应急管理体系。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抗生素概述
        1.1.1 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
        1.1.2 环璄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分布
        1.1.3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1.1.4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
    1.2 国内外抗生素研究进展
        1.2.1 国内污染研究进展
        1.2.2 国外污染研究进展
        1.2.3 风险评估方法
    1.3 环境中分析对象物质及特征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2 标准样品及试剂
        2.2.3 常规指标测定
        2.2.4 样品前处理
        2.2.5 仪器分析
        2.2.6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特征
    3.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3.1.2 表层水体样品采集
        3.1.3 沉积物样品采集
    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总检出情况
        3.2.1 总检出情况
        3.2.2 与国内水源水对比分析
    3.3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3.3.1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3.3.2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4 水体、沉积物中抗生素组成差异分析
4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及环境行为研究
    4.1 表层水体抗生素污染来源解析
    4.2 抗生素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
    4.3 抗生素在水体/沉积物中的分配行为
5 环境风险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价
    5.1 环境风险评价
        5.1.1 水体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1.2 沉积物典型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估
    5.2 健康风险评价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道护林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化植物研究现状
        1.2.2 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
        1.2.3 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总体目标
        1.3.2 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为害程度调查研究
        1.3.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 研究区域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材料
        3.1.3 供试仪器和药品
    3.2 研究方法
        3.2.1 植物种类调查
        3.2.2 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调查
        3.2.3 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
        3.2.4 病虫害防治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植物种类调查结果
        4.1.1 渠道绿化带植物种类调查结果
        4.1.2 地被植物调查结果
    4.2 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调查结果
        4.2.1 叶部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调查结果
        4.2.2 枝干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调查结果
        4.2.3 地下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调查结果
        4.2.4 详细调查结果
    4.3 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
        4.3.1 磁县段国槐腐烂病发病动态
        4.3.2 唐线段芳香木蠹蛾发生动态
        4.3.3 唐线段榆木蠹蛾发生动态
        4.3.4 磁县段红缘天牛发生动态
        4.3.5 唐线段苹掌舟蛾发生动态
        4.3.6 高邑元氏段华北大黑鳃金龟发生动态
        4.3.7 唐线段美国白蛾发生动态
    4.4 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
        4.4.1 枝干病害防治效果
        4.4.2 苏云金杆菌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
        4.4.3 黄板对碧桃桃一点叶蝉的诱杀效果
        4.4.4 国槐槐蚜防治效果
        4.4.5 剪除虫源枝对核桃芳香木蠹蛾的控制效果
        4.4.6 药剂堵孔对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
5 讨论
6 结论
    6.1 渠道防护林带普查
    6.2 防护林带防治试验
    6.3 防治历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河北平原地裂缝对典型重大工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与断裂活动
    2.3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地裂缝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
        3.1.1 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
        3.1.2 河北平原地裂缝成因分析
    3.2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区域地裂缝概况
        3.2.1 工程区地裂缝分布
        3.2.2 工程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3.2.3 工程区典型地裂缝
    3.3 南水北调沿线沿线区域地裂缝分布
        3.3.1 工程区地裂缝分布
        3.3.2 工程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3.3.3 工程区典型地裂缝
    3.4 津保高铁沿线区域地裂缝概况
        3.4.1 工程区地裂缝分布
        3.4.2 工程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3.4.3 工程区典型地裂缝
    3.5 雄安新区地裂缝概况
        3.5.1 工程区地裂缝分布
        3.5.2 工程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3.5.3 工程区典型地裂缝
第四章 地裂缝风险性评价
    4.1 地裂缝风险性评价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建立层次结构
        4.1.3 构造判断矩阵
        4.1.4 计算权重以及一致性检验
        4.1.5 总排序权重
    4.2 地裂缝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4.2.1 地裂缝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2 评价指标及赋值
        4.2.3 划定评价区
    4.3 地裂缝风险性评价
        4.3.1 因子选取
        4.3.2 风险性评价一致性检验
        4.3.3 地裂缝风险性分区指标
第五章 地裂缝风险性分区
    5.1 京广高铁地裂缝风险性分区
    5.2 南水北调中线地裂缝风险性分区
    5.3 津保高铁地裂缝风险性分区
    5.4 雄安新区地裂缝风险性分区
    5.5 地裂缝对重大工程影响研究
    5.6 地裂缝防治对策
        5.6.1 加强监测工作
        5.6.2 控制地下水开采
        5.6.3 防治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治研究
        1.2.2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风险研究
        1.2.3 冰情变化特征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及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
    2.3 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
    2.4 冰期输水冰塞变化特征与运行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水质监测站点布设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实例概况
        3.2.1 研究区域
        3.2.2 水质模型及模型参数
    3.3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3.3.1 水质监测站点监测效率与布设成本指标的确定
        3.3.2 水质监测站点布设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3.4 结果分析
        3.4.1 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设计
        3.4.2 站点布设优化Pareto解集的多目标竞争协同分析
        3.4.3 不同监测仪器精度对Pareto解集的影响分析
        3.4.4 站点布设方案成本效益分析
        3.4.5 站点布设位置累积概率分析
        3.4.6 污染物衰减特性的不确定性对布设方案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河渠交叉建筑物洪水漫入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实例概况
    4.3 洪水过流模型构建
        4.3.1 模型框架
        4.3.2 洪水计算模型
        4.3.3 泥沙输移模型
        4.3.4 管道过流模型
    4.4 洪水过流模型校验
    4.5 洪水过流模型敏感性分析
        4.5.1 分析方法
        4.5.2 评价指标
        4.5.3 模型参数取值范围分析
        4.5.4 敏感性分析结果
    4.6 单因素及多因素耦合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1 单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6.2 多因素影响下的洪水漫入风险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冰情演变模型的冰期输水运行方式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实例概况
        5.2.1 研究区域
        5.2.2 实测数据
    5.3 冰情演变模型构建
        5.3.1 模型框架
        5.3.2 水力子模型
        5.3.3 热力子模型
        5.3.4 冰冻子模型
    5.4 模型校验
        5.4.1 模型计算条件
        5.4.2 模型检验指标
        5.4.3 模型校验方案
        5.4.4 模型校验结果
    5.5 冰塞特征分析
        5.5.1 冰塞的定义
        5.5.2 冰塞形成的条件
        5.5.3 冰塞的影响因素
        5.5.4 冰塞变化的指标
    5.6 冰塞变化特征及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6.1 模拟情景设置
        5.6.2 水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3 热力因素对冰塞的影响
        5.6.4 冰期输水运行方式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异常模式研究及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 异常模式指标体系与识别流程
        6.2.1 异常模式分类
        6.2.2 水质异常
        6.2.3 水量异常
        6.2.4 冰期异常
    6.3 异常模式数据库设计
        6.3.1 设计流程
        6.3.2 逻辑设计
        6.3.3 物理设计
    6.4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4.1 总体设计
        6.4.2 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6.4.3 关键技术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异常模式数据库库表结构
附录B 供水安全信息平台功能时序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体水质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1.3.2 水体藻类变化模型研究现状
        1.3.3 水体水质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3.4 藻类增殖成因分析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数据研究方法
    2.1 水质数据分析标准
    2.2 水质评价方法分析
        2.2.1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2.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2.3 藻类增殖研究方法
        2.3.1 Monod模型
        2.3.2 藻类增殖模型分析
    2.4 WASP7.3水质模型程序开发说明
        2.4.1 WASP7.3模型介绍
        2.4.2 模型原理研究
        2.4.3 模型参数分析
        2.4.4 模型执行及可视化操作
3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预测
    3.1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实测数据
    3.2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
        3.2.1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2.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3.2.3 模糊综合评价
    3.3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3.3.1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3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3.4 基于WASP水质模型适用性分析
        3.4.1 分段
        3.4.2 模型参数输入
        3.4.3 模型验证
    3.5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水质变化预测
    3.6 本章小结
4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增殖及管控策略研究
    4.1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实测数据
    4.2 藻类增殖计算
        4.2.1 藻类增长速率的计算
        4.2.2 沿线藻类数量估算
    4.3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干渠藻类变化预测
    4.4 藻类增殖因素分析
    4.5 藻类风险因素分析
        4.5.1 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4.5.2 水质风险因素分析
    4.6 藻类增殖管控策略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6)基于寿命分布理论的串联输水系统防洪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基于连续型寿命分布的串联系统防洪风险估算方法
3 实例分析
4 结语

(8)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安全研究现状
        1.2.2 无资料地区防洪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图
2 工程背景及卫星资料简介
    2.1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2 卫星资料简介
        2.2.1 气象卫星的发展简况
        2.2.2 PRE产品基本情况
        2.2.3 PRE产品生成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突发性水污染研究
    3.1 东线工程水质风险分析
    3.2 东线工程典型渠段的选取
        3.2.1 淮安市的地理位置
        3.2.2 淮安境内历史上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3.2.3 淮安境内的水质风险分析
    3.3 淮安段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
        3.3.1 情景一:淮河“94.7”水污染事件模拟
        3.3.2 情景二:三河、金宝航道沿线水污染
        3.3.3 情景三:里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沿线水污染
        3.3.4 情景四:二河、中运河、大运河沿线水污染
    3.4 本章小结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性水污染研究
    4.1 中线工程水质风险分析
    4.2 中线工程典型渠段的选取
        4.2.1 京石段的地理位置
        4.2.2 路渠桥梁交通事故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风险
        4.2.3 超标准洪水导致地表污水进入干渠风险
        4.2.4 沿线地下水渗透污染风险
    4.3 京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
        4.3.1 情景一:古运河枢纽至磁河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3.2 情景二:磁河节制闸至西黑山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3.3 情景三:西黑山节制闸至北拒马河节制闸渠段水污染
    4.4 本章小结
5 卫星遥感降雨信息用于防洪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资料可利用性分析
        5.2.1 研究区域概况
        5.2.2 单站点降雨量精度评价
        5.2.3 流域面降雨量对比分析
    5.3 初步应用探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南水北调中线河北干渠平封水力控制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明渠冬季安全运行保守条件
    1.1 明渠冰盖形成模式
    1.2 冰盖形成模式水力控制
    1.3 保守水力控制
2 模拟模型及需水要求
    2.1 流速计算模型
    2.2 明渠几何模型
    2.3 建筑物模型
    2.4 分水口门
3 冬季供水策略
    3.1 平封水力控制过渡
    3.2 流量分配
4 模型模拟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抗生素污染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D]. 于婉柔.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道护林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刘程.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河北平原地裂缝对典型重大工程影响研究[D]. 刘辰哲.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关键问题研究[D]. 金思凡.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干渠水质评价及藻类变化研究[D]. 司鹏媛.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寿命分布理论的串联输水系统防洪风险研究[J]. 王仲珏,詹水芬,王绪亭.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05)
  • [7]长江之水润燕赵 世纪梦圆在今朝[J]. 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 河北画报, 2014(05)
  • [8]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性水污染及防洪预警研究[D]. 任财.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9]南水北调中线河北干渠平封水力控制模拟[J]. 闫弈博,刘国强,刘孟凯,王长德.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02)
  • [10]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水质保护环境风险分析研究[J]. 王世猛,万宝春,王路光,冯海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06)

标签:;  ;  ;  ;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