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思考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思考

一、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学思维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潘伟,游苏宁[1](2022)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钱寿初先生《编边草》编辑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文中认为在钱寿初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着作《编边草》,深刻感悟老一辈办刊人的办刊理念和编辑思想,结合现今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论文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SCI指挥棒误导、产业化及市场化运营、利益冲突、优秀论文外流、编辑水平亟需提高等,提出如下建议:1)回归科技期刊本源,恪守"内容为王";2)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在评价体系中强化中文期刊的权重;3)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倡导把论文发表在祖国的期刊上;4)严格控制期刊增长数量并整顿和规范现有期刊;5)在国内适量创办英文期刊,以吸引国外优秀稿源;6)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优先吸收有专业基础的人从事编辑工作,并将组稿、约稿能力纳入编辑考核中。最后强调,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和速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华夏大地上创建世界一流期刊,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是我辈办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程亮星[2](2021)在《医学期刊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肿瘤基础与临床》修回论文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情况,分析医学期刊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类型及影响因素,从而探讨降低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率的对策。方法以《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到的有计数资料且需要统计学分析的修回论文为例,分析其统计学差错率,并观察第一作者相关资料对总统计学差错率的影响。结果《肿瘤基础与临床》符合入组条件的505篇修回论文的总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率64.75%(327/505),包括1种差错的212篇(64.83%)、2种差错的92篇(28.13%)、3种差错的23篇(7.03%),其中统计学方法描述差错占43.73%、统计学方法应用差错17.43%、统计学数据差错81.04%。第一作者年龄≥40岁的修回论文总统计学差错率为71.26%,高于年龄<40岁的61.54%(χ2=4.626,P=0.03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修回论文总统计学差错率为51.05%,低于本科及以下的82.65%(χ2=54.262,P<0.001)。结论医学期刊中存在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较多,这大多与作者、编者、审稿专家对统计学的不重视或统计学素养不高有关。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编辑、审稿专家及作者等的统计学素养,重视统计学问题审查,认真复核论文中的统计学数据能减少甚至避免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的出现。

陆祎[3](2021)在《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核心素养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努力把综合性医学期刊建设成为"一流医学学术期刊和学术交流平台"目标,提出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着力培养自身核心素养,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探讨了坚定编辑职业信念和培养专业型、研究型编辑核心素养的思考,以正确的职业信念为指导,以熟练的专业、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工作思维和能力为保障,提高编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实现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承载、传播与交流医学科技信息的载体功能,为科技强国建设有价值的精品期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张以芳[4](2021)在《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职业应激及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职业应激及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关系,探讨职业应激对职业生命质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方法 2019年4月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146名科技期刊编辑的资料,包括采用职业应激量表修订版(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简化量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和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 of working life,QWL7-32)测量调查对象的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和职业生命质量情况。结果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程度以轻度为主(61.0%,89人),职业生命质量中等者最多,占65.8%(96人)。职业生命质量与任务负担呈负相关,职业生命质量与身心紧张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均P<0.01)。职业应激中紧张反应和社会支持对职业生命质量的影响较大,总效应值分别为-0.512和0.439。结论科技期刊编辑中轻度职业倦怠最多,职业生命质量以中等为主。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均可影响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生命质量。

张悦,刘壮[5](2021)在《新时代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成长与培养》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下,学者型编辑已成为提升医学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医学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优势、培养关键点和培养意义4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阐述,为有效培养学者型编辑,提升期刊质量,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吴爽[6](2021)在《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传统的科学运行机制也逐步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科学活动过程出现新变化、科学成果发布呈现新趋势、科学成果传播面临新问题,科学评价机制迎接新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科研主体走向了多元化的线上研究模式。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协同研发的新模式。大小科学的在线重构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广泛的交融,网络所搭建的共建和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大科学项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小科学实验装置和数据也被系统地集成和聚合。此外,专门的数字馆藏还有云存储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新难题,云计算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为大数据的在线并行分析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科研模式的转变促使在线协作成为常态,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新的知识和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从部分走向整体,同时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引领人类科学活动走向即时交流与全面协作的新时代。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式平台将促使科学走向广泛而密集的合作,尤其是在线平台使众多学者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力合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在线科研的众包模式将最大化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总之,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仪器的相互关联使科学活动走向全面开放与合作。在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多样性和发布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推动学术出版走向开放、高质、高效,基于网络本体的成果发布方式将成为未来科学交流的核心。首先,网络预发布平台已在一些学科渐成新规,不仅对论文成果发表的时效性有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纸质预印本的众多技术难题,对传统首发权的确认机制发起了挑战。其次,开放获取期刊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的垄断僵局,将在实践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推动出版体系的变革和重塑。社交网络平台的盛行和盗版网站的搅局更是扰乱了现有发表规则和格局,倒逼出版商积极适应开放获取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促成所有学术成果实现免费开放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突破传统交流体系的障碍。最后,网络技术的提升会促使科学交流体系的各个功能的在线重构,网络本体发布的新模式不仅意味着科研全程的在线呈现,人人皆可随时随地发表,同时,也要时时都能得到评论和反馈,又有精准、迅速的过滤机制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基于网络的发表模式和传播方式仍在摸索当中,但我们已经遇到了开放获取的路径偏差、优先权的判定疑难、评审机制的频频失效等难题。第一,开放获取在实践知识共享的理念过程中更着重于免费阅读文献导致其在制度设计、服务路径和运营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出版体系的各个功能及其价值,包括:权威的筛选机制、持续的认证过程,和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从而在技术变迁中实现这些功能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构筑更加合理、高效、健康的学术出版体系。第二,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第三,科学信息的自由发布和科研的全程在线必然导致现有过滤机制遭受全面危机。一方面,网络同行评审机制依然作为评判在线科研成果价值的主要手段,但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其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科学信息呈现多元化已经超过了传统过滤器的范围。实现信息流聚合和过滤的前提是面向整个科研流程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替代指标体系和定性化评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使得科学信息得到高效地利用。基于传统出版体系所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科学难以实现媒体转换历史惯性的突破。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依然局限在对论文的成果鉴定方面,不仅如此,正以一种扭曲的科研生态价值导向阻碍着科学朝向更开放、更多元的交流文化而发展。所以打造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替代计量学旨在多元科学度量标准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评价对象多元化,可以识别并衡量学术成果的新形式,同时影响力的范围也被拓展了,除了全面衡量学术影响力,还包括科学成果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潜力。不过作为促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发展依然还集中在论文级别的影响力的架构,并未真正开启向开放科学的过渡评价指标的构建,还需要以开放科学愿景和框架进行补充。随着替代指标的开发和成熟,势必就要改变激励结构,纠正失调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地考虑研究人员的产出,我们将走向一个更有用和更灵活的学术交流系统,这也是未来科学活动走向更加开放、进行全程协作的基础。

李玉乐,李娜,刘洋,董哲,赵娜[7](2021)在《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为相关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情况。【结果】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持积极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个人能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期望的培训内容为期刊管理、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期刊经营;期望的培训形式为培训班和专题讲座;期望的考核评价方式为综合考评。【结论】继续教育是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级管理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培训模式与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最大限度满足编辑人员的多元化培训需求;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培训质量,助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张彤,唐慧,丁佐奇,黄崇亚,陈汐敏,刘志强,张铁明[8](2021)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全国191所高校科研人员问卷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在"双一流"建设和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分析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揭示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方法】从科研人员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91所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研人员在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参与度、认知和诉求3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者未能深度参与高校科技期刊工作,亦未在学科方向上引领期刊发展,且不了解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认为高校科技期刊的根本问题是整体学科布局缺乏顶层设计,行政办刊模式制约其发展,在学术监督、评价评估和文化构建方面的作用不明显;认为高校科技期刊整体学科布局应与"双一流"建设学科布局大体一致;希望高校科技期刊能通过创办重点学科方向的中、英文新刊,实现学者办刊等举措来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结论】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应采取以下策略: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学科前瞻布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定学科创新自信;围绕行业核心技术,助力社会经济建设;推进办刊模式改革,培育优秀学科文化。

刘壮,张悦[9](2021)在《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文中研究说明可视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立体化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医学期刊编辑清晰系统地接受统计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医学期刊编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思维导图对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以期为有效提升医学编辑的统计学素养提供参考。

武玉欣,于溪[10](2020)在《医学期刊稿件初审要点辨析》文中研究说明稿件初审是保证医学期刊质量,提高审稿时效的重要步骤。在初审过程中摒弃错误认识、掌握要点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基础。对于其中的要点,包括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辨别其科学性、如何选择复审专家等进行分析。

二、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学思维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学思维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钱寿初先生《编边草》编辑思想给我们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根源
    1.1 论文数量暴增,但影响力堪忧
    1.2 SCI误导,偏离办刊初衷
    1.3 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化运营,被资本绑架
    1.4 利益冲突,有失科学公允
    1.5 优秀论文外流,科技期刊强国梦难以实现
    1.6 专业知识和学术修养不足,编辑水平亟待提高
2 思考和建议
    2.1 回归科技期刊本源
    2.2 将顶层设计落到实处
    2.3 教育科研工作者
    2.4 严格控制期刊增长数量,整顿和规范现有期刊
    2.5 适量创办英文期刊,吸引国外优秀稿件
    2.6 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编辑队伍
3 结束语

(2)医学期刊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修回论文基本情况
    2.2 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率
    2.3 计数资料总统计学差错率与第一作者相关资料的关系
3 讨 论
    3.1 《肿瘤基础与临床》修回论文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情况分析
    3.2 医学期刊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类型分析
        3.2.1 统计学方法描述差错
        3.2.2 统计学方法应用差错
        3.2.3 统计学数据差错
    3.3 统计学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3.1 统计学差错的原因
        3.3.2 统计学差错的防范对策

(3)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核心素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编辑核心素养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2 坚定编辑职业信念,推动期刊可持续发展
3 精通专业理论技术,培养专业型编辑
4 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培养研究型编辑
5 结束语

(4)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职业应激及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质量控制
        1.2.3 观察数据和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科技期刊编辑人口学特征
    2.2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与生命质量状况
    2.3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应激与倦怠的相互关系
    2.4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应激与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
    2.5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职业应激及生命质量三者间相互关系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提升建议
        3.2.1 自身加强自我调试和能力提升
        3.2.2 医学期刊加强数字产品开发
        3.2.3 管理部门加强完善保障机制

(5)新时代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成长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一)坚定的政治信念
    (二)职业素养
    (三)统计学素养
    (四)沟通表达能力
二、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培养优势
    (一)专业优势
    (二)求“学”优势
三、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关键点
    (一)加强编辑职业素质教育,是培养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根本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实行“传、帮、带”制度,是培养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迅速成长的基础条件
    (三)重视对编辑统计学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关键
四、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意义
    (一)优化选题与策划质量,提高期刊的认知度
    (二)吸引高质量的作者群体,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结语

(6)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1.2.1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整体的变革
        1.2.2 网络时代科研模式的变革
        1.2.3 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科研方式的变革
        1.2.4 网络时代出版模式趋势分析
        1.2.5 开放共享背景下科学活动面临系列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从Science 1.0到Science 2.0
    2.1 小科学与大科学
        2.1.1 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2.1.2 科学发展对信息载体需求的变化
    2.2 信息载体变革与Science 2.0的提出
        2.2.1 纸媒到Web 2.0: 载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质变
        2.2.2 载体的质变对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2.2.3 网络逐渐已经成为科学活动的主流载体
    2.3 Science 2.0时代科学活动新特征
        2.3.1 使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
        2.3.2 使成果交流走向全程探索
        2.3.3 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
    2.4 小结
第3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过程的新变化
    3.1 网络时代科研主体的新变化
        3.1.1 独立主体内涵的丰富
        3.1.2 不同主体联系的增强
        3.1.3 协作主体交流的拓展
        3.1.4 创造主体格局的突破
    3.2 网络时代数据处理的新演化
        3.2.1 数据采集走向自动化
        3.2.2 数据存取实现即时化
        3.2.3 数据分析呈现协同化
        3.2.4 数据处理尝试智能化
    3.3 小结
第4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趋向
    4.1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舞台: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4.1.1 纸媒预发表的瓶颈
        4.1.2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以物理学arXiv为例
        4.1.3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推广——以PeerJ Preprints和bioRxiv为例
        4.1.4 网络预发布平台与期刊共存
    4.2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途径: 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
        4.2.1 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打破访问权限
        4.2.2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步履维艰
        4.2.3 开放获取期刊是新希望还是乌托邦?
        4.2.4 开放获取期刊的未来: 资本和价值的共生
    4.3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模式: 基于网络本体成果发布的探索
        4.3.1 去中心化: 人人皆可随时发表
        4.3.2 去期刊化: 随时随地皆可发表
        4.3.3 未来: 一条微博可能就是你的学术成果
        4.3.4 科学评价和认可机制的再造
    4.4 小结
第5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新问题
    5.1 开放获取的功与过
        5.1.1 需与传统商业期刊出版体系相抗衡
        5.1.2 在与资本不断斡旋中出现偏差
        5.1.3 在对传统功能地解构中不断重构
    5.2 传播方式的“是”与“非”
        5.2.1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论文也算侵权?
        5.2.2 Sci-Hub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5.2.3 出版商的权利比分享研究的利益更重要?
    5.3 谁来确认优先权
        5.3.1 科研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优先权归属难题
        5.3.2 科研过程开放化所造成的优先权判定疑难
        5.3.3 信息载体的升级导致科学创意及成果发布方式的变化
        5.3.4 成果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
    5.4 在线科学信息价值的判定疑难
        5.4.1 传统同行评审机制频繁失效导致判定失真
        5.4.2 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依据出版的评判标准失效
        5.4.3 传播内容多样性亟待建立新的过滤机制
        5.4.4 网络时代的过滤机制由谁重构: 从同行评审走向全面过滤
    5.5 小结
第6章 网络时代科学评价机制的新挑战
    6.1 默顿理想的背离
        6.1.1 “普遍主义”遭破坏
        6.1.2 “公有性”被侵犯
        6.1.3 “无私利性”的缺失
    6.2 科学计量评价的新机遇: 替代计量学
        6.2.1 矫正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
        6.2.2 推动论文评价指标走向“多元即时透明”
        6.2.3 构建面向科研全程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
    6.3 科学奖励机制的新内容: 基于科研产品的全面认定
        6.3.1 从科研成果走向科研产品
        6.3.2 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在科研全程地全面合作
        6.3.3 从个体成果认定到产品认证集成
    6.4 小结
第7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与应对
    7.1 科学活动在线化与科学协作创新的演变
    7.2 成果发布网络化与在线交流系统的构建
    7.3 信息动态交互与优先权和过滤机制的再造
    7.4 评价方式变化与科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7.5 在危机与变革中走向科学活动新常态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2.2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态度
    2.3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
    2.4 期望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2.5 期望的考核评价方式
3 讨论与建议
    3.1 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编辑队伍整体素质
    3.2 丰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升整体培训质量
4 结语

(8)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全国191所高校科研人员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2.1 问卷样本背景统计
    2.2 参与高校科技期刊工作的现状
        2.2.1 高校科技期刊编委参与期刊工作情况
        2.2.2 为科技期刊撰稿及审稿情况
        2.2.3 将代表作发表在高校科技期刊的意愿分析
    2.3 对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认知情况分析
        2.3.1 对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情况的认知
        2.3.2 对高校科技期刊多维度服务学科建设的认知
        2.3.3 对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优劣势的判断
    2.4 对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诉求分析
        2.4.1 高校科技期刊学科整体布局方面的诉求
        2.4.2 服务学科建设的期刊改革措施建议
        2.4.3 服务学科建设的传播形式与渠道选择
        2.4.4 学科建设背景下的期刊服务诉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学科前瞻布局
    3.2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坚定学科创新自信
    3.3 围绕行业核心技术,助力社会经济建设
    3.4 推进办刊模式改革,培育优秀学科文化

(9)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编辑统计学素养提升在办刊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的可行性
3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统计学困惑
    3.1 统计学理论和知识基础薄弱
    3.2 统计学内容复杂,学习难度大
4 思维导图在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中的应用
    4.1 系统梳理统计学知识点
    4.2 增强编辑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
    4.3 培养统计思维和辨析能力
5 结语

(10)医学期刊稿件初审要点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期刊选稿要求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稿件
2 重视出版伦理,审查是否符合出版伦理规范
    2.1 通过介绍信来确定作者与作者单位署名
    2.2 通过网络检索系统发现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问题,对稿件进行“打假”“除旧”
3 利用统计学知识对稿件的科研方法进行核定
    3.1 受试对象
    3.2 对照设计
    3.3 统计分析
4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选择复审专家
5 结语

四、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学思维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钱寿初先生《编边草》编辑思想给我们的启示[J]. 潘伟,游苏宁. 编辑学报, 2022(01)
  • [2]医学期刊计数资料统计学差错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 程亮星.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3)
  • [3]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核心素养的思考[J]. 陆祎.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4]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倦怠、职业应激及职业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J]. 张以芳. 职业与健康, 2021(16)
  • [5]新时代医学期刊学者型编辑的成长与培养[J]. 张悦,刘壮. 新闻传播, 2021(11)
  • [6]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D]. 吴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7]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 李玉乐,李娜,刘洋,董哲,赵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4)
  • [8]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全国191所高校科研人员问卷调查[J]. 张彤,唐慧,丁佐奇,黄崇亚,陈汐敏,刘志强,张铁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3)
  • [9]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J]. 刘壮,张悦. 科技与出版, 2021(02)
  • [10]医学期刊稿件初审要点辨析[J]. 武玉欣,于溪. 科技传播, 2020(23)

标签:;  ;  ;  ;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统计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