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地产》成立20周年致读者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地产》成立20周年致读者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贡献——《中国房地产》创刊 20周年致读者(论文文献综述)

张雷[1](2020)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人的挺立,依靠的是脊梁;一个民族的崛起,支撑的是精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遍地林立的物质大厦,更需要建造巍峨耸立的精神大厦。人是精神的载体,人物报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主流舆论的利器,也是建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国人民的“第一大报”,70多年来,一代代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秉承党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使命,书写着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战斗、生活、建设、发展的当代史,描绘着新中国精神大厦的图谱,形成了独特的人物报道传统。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指导意见的通过,标志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有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党中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体、夺取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流媒体排头兵和主力军,人民日报抓住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坚持“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内容”,在依托“中央厨房”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同时,不断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把人物报道这一传统优势和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报道的栏目创新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根据本研究所做的全样本统计,2014年8月至2019年4月,人民日报共刊发人物报道9000多篇,月均15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栏目稿,涉及栏目387个,新开设栏目197个,人物报道由以往的“多栏目”格局演化为“多栏目集群”的新格局。以人物的精神为“特殊材料”,以栏目建设为主体,人民日报在其版面、网页、移动新媒体上构建起一种类似当今“摩天大楼”所普遍采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加强桁架”结构,映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生动镜像。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格局发生变化:首先是典型报道栏目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重大典型报道以“时代楷模”宣传为核心,“时代先锋”、“先锋足印”、“最美基层干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四大栏目“鼎足之势”,各类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不断推陈出新。这四大栏目与“时代楷模”以及众多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结合在一起,就构筑起了一座精神大厦的“核心筒”。2013年之前,人民日报已经出现多个大型常设普通人故事栏目,并形成了“人生境界”、“劳动者之歌”、“身边的感动”、“暖流”等多个栏目“接力”的局面。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以“普通人”为报道对象的栏目由过去的“接力”,发展到“栏目集群”,“新春走基层”、“点赞中国”、“故事·百姓影像”、“守望”、“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发现身边”等新栏目与“劳动者之歌”齐头并进,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类似超高层建筑上围绕在“核心筒”周围的“巨型框架”结构。在人民日报四大类栏目集群当中,还有一类数量较大的“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阶段性主题宣传而设置。这些人物报道栏目均为战役性主题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围绕特定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通过人的故事来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形成了人民日报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人民日报上的人物报道,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生动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典型、榜样、楷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最新的“中央厨房”全媒体运行平台,人民日报的人物报道也探索出一条“用全媒体手段讲述人物故事”的新路径,开创出一个个全新的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最具创新色彩、时代特色的“塔尖”。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的实践,为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也启发了更多的思考:任何一座高楼大厦,要想巍然耸立,矗立不倒,必须打好坚实深厚的基础。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巍然耸立在党心民心的基础之上。党心和民心,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不忘初心锤炼党魂,使精神大厦的“核心筒”根深蒂固;二是扎根人民凝聚民心,使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牢不可破;三是守正创新做强媒体,使精神大厦的“建筑师”坚强有力。

凌琦[2](2016)在《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缘于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历史的考察、政党本质的认识和应对挑战的关切,本文对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理论渊源,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及列宁、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又包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民权思想;还包括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民主政治理论等其它思想资源及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等。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为民思想的提出和阐发(1921-1949年),为民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49-2012年),为民思想的深化(2012年至今)。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为“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即以“一切为了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关于“怎样实现为民”的思想可以归纳为牢固树立为民意识、锤炼提升为民本领、创造运用科学的方法、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充分发挥制度的力量、把是否为民作为评判干部和工作的标准等,以此解决为民的认识、能力、途径、保障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关于“预防和惩治背离为民”的思想主要包括加强教育、严明纪律和规矩,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等方面。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最为突出的认识特点体现在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民,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深刻理解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的一致性、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的一致性以及为民思想的真正落实上。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建构特点在于把握规律性、体现系统性、注重中和性、保持先进性、富于开放性。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指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价值,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践行为民思想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化解新危险,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在新的知行相资的为民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为民思想、更好地彰显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为民,值得我们继续探究和思考。

燕志华[3](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张少伟[4](2013)在《我国房地产业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21世纪的中国已经历了2个五年计划,新世纪的第3个五年计划也在稳步实施当中。这十几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周期变短,买方市场地位凸显,不仅仅在中国,全球范围内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国的房地产业同样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发展仅有二十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巨大的成就并不能掩盖房地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粗放经营的实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现:主要概括为“二高二低”——物质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生产率低、科技进步对房地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建立在资源耗能过大的基础上等现象的发生更是说明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如不加以解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缰绊。怎样摆脱发展瓶颈,唯一的答案就是早在1994年就提出的、业内熟视无睹、业外不甚了解、而恰恰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住宅产业化。本文通过对组成住宅产业化的要素分析及其支持环节的研究,阐述住宅产业化的定义、原则以及条件、推进基础等理论问题,继而指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在分析与比较国外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房地产行业如何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良机;通过房地产业概念,特点,内容,前景及运行机制等要素简单对目前国内房地产业状况的概述及分析。总结对国内房地产业发展有益的启示。分析影响住宅产业化的各要素,包括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市场需求、产业政策、技术进步、实施主体与载体、保障体系与监督机制等诸多方面,得出住宅产业化在我国房地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说明房地产行业如何应用这些要素更好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进一步举例提出具体的产业化应用措施与实施办法。最后,通过国内房地产业中实施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熊婧云[5](2012)在《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文中认为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它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在长期实践中运用新闻武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作为当代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思想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对于指导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新闻观点的梳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根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重要内涵加以概括,得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主要观点;再从毛泽东新闻思想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主要观点中缕清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渗透过程;接着,由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展现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及其基本内容,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最后,结合目前实际,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现实价值加以论述,明确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当前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吴砾星[6](2009)在《党报农村版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十一五”报纸出版业发展纲要及其行动计划的出台,成为党报办农村版发展的宏观环境。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党报农村版的开办,农村也非常需要为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报纸。另一方面,是全国党报农村版经历着严重的“报荒”。正确认识目前党报农村版面临的困境,业已提上党报农村版工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日程。基于系统化、理论化党报农村版研究的匮乏,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文化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以中国党报农村版的营销策略和发展战略作为考察对象,对建国后中国党报农村版的发展概貌作了全面的梳理,对党报农村版的营销策略与发展战略作了认真的思考。文章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本文的逻辑结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分为三章。首先通过对建国后党报主要出版形式的介绍和改革开放后党报出版模式转型的考察,析理出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然后通过对党报农村版的内部运作机制、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出版取向、同业竞争方式以及影响党报农村版出版的外缘内生等生态环境的分析,展现了党报农村版出版业的发展状态;最后通过将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证相结合,明确未来党报农村版的发展战略,剖析了党报农村版出版从业者的文化追求和价值观,明确党报农村版的发展必须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结语部分对党报农村版的文化产业运作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曹志平[7](2008)在《我国企业内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析》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的进行以及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载体、信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媒介——内刊随之诞生了。内刊是企业自办的供内部员工和外部特定受众群体阅读的沟通、推广工具,是为了加强员工与社会的沟通,增进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培育和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增加美誉度,以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宣传品。从最早的单页快报《四通人》在企业界引发了创办内刊的潮流,到现在已经拥有万余种数量,并且发展成为既有一定专业性又颇具品位的重要载体,企业内刊以其对企业风貌的整体反映和企业信息的交流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媒介。本论文试图通过追溯企业内刊的发展轨迹,阐述企业内刊市场的现状,探索企业内刊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困惑,归纳企业内刊的发展动向,开辟企业内刊创新之路等途径,对企业内部刊物进行系统的探讨,力求从更深层面上进行理性思考,阐明自己的见解,为企业内刊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建议。

张宁[8](2007)在《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中国转型时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再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于其“主导话语内的多元表达”的话语特征的叙述与分析,考察在这一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趋于多元的社会急剧变动时期,新闻生产与社会因素——尤其是政治、经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力图揭示潜藏在宏大叙事和简单概括的理论背后的真实、复杂的新闻生产实践和力量规制特征,由此,给我们解读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新闻改革与社会转型、媒介系统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勾联关系,以及处于这种关系框架中的新闻从业者的话语实践提供生动的现实依据。论文整体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以市民社会理论中的政治—经济—社会三元分析模式及“场域”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话语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转型时期媒介所再现出来的政府形象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其生成的动因及社会权力关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无论是理论路径的确立或研究方法的运用,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章中,提出论文的核心问题、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本项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关键词做了必要解释。第二章通过建构主义的话语分析的方法,将收集的大量关于政府形象的报道与评论解构,再将主要议题重构为不同的话语维度,从而对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不同再现维度进行了归纳与概括,并分别从主题结构与消息来源两个角度对不同维度中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政治权力对媒介政府形象再现的控制。通过对于政府形象再现的历史分析,揭示出主导话语框架下政府形象再现的主要特点。之后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了转型时期政治力量对新闻生产的控制手段的新的发展与完善,并考察了政治力量是如何通过影响编辑部权力构架而进入这一场域并对从业者的实践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主导话语在媒介报道中的主导地位的。第四章分析了经济、社会权力进入编辑部场域的原因、方式,以及对政府形象再现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以及利益集团的形成、媒介的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权力能够通过资本的力量影响媒介的新闻生产,而社会权力则需要依附于新闻从业者专业主义理念的发挥而进行话语表达。这两种权力之间,以及它们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博弈,对主导话语所构建的政府形象起到了消解与重构的作用,使得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再现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第五章则从新闻从业者能动的话语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从业者是如何在其实践活动中体现、整合编辑部场域内的不同权力的,及其实践活动给政府形象再现所带来的影响。在结语部分,以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为基点,进一步拓展视野,观察媒介与民主在中国转型社会的语境下的互动关系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

汪凯[9](2004)在《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国家中,大众传媒是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一个极为重要中介因素。在西方,无论是政府、政党还是利益集团和民众,都经常性地利用大众传媒,或是推行其政治主张,或是宣传其候选人,或是表达其利益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媒介成为民主政治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媒介、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政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影响方式正在改变。但与实践的进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理论研究的匮乏:资料检索表明,系统地研究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的文献屈指可数。本文即是从交叉学科的视野出发研究该问题的一次尝试。这一研究对于政治改革和新闻改革都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照意义。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在横向上,本文按照政策过程的一般理论框架,将其分成相互关联的三个环节,即公共政策的议程创建、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以及政策执行,并分别论述媒介在这三个环节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其与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纵向上,本文则试图通过对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到媒介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在当代中国,促成公共政策议程的创建的因素最主要有以下几种,它们是:政治领袖、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广泛的民意以及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可以通过调查性报道直接引发决策层的关注,同时,它也作为中介因素和其他几种促成因素产生互动,共同推动政策议程的创建。这样,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动员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危机模式”、“新闻调查模式”、“民意模式”等。在不同的模式中,媒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集体的组织者”、“事件报道者”、“议程建构者”和“公共论坛”等。90年代以后,媒介“舆论监督”(以调查性报道为主)和“突发(危机)事件报道”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也有明显增强。但是,旧有的体制性因素仍然制约着媒介功能的发挥。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方式,从法律上明确媒介的地位和权利。第二章: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在代表民众进行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方面的功能有所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不仅体现在媒介在内容的创新上——如公众参与式节目的兴起等,也体现在媒介对特定群体的利益代言上,如一些报纸对弱势群体的长期关注。同时,媒介与知识分子的互动也通过公众舆论对政策过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不过,不容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我国传媒本身也置身于双重利益结构的制约之中:由行政隶属关系而形成的行政利益结构和传媒市场化进程<WP=6>中所形成的市场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模式在特定情况下对传媒上的利益表达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地方权力部门对媒介进行干涉所形成的媒介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强势利益集团对媒介的控制。第三章:在我国,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大众传媒的基本任务,传媒的宣传功能是媒介与政策过程之关系的主要方面,它体现着传媒体制和多年来的新闻工作传统所形成的角色意识——“(党)组织喉舌”。在当代中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大规模政策动员是传媒进行政策宣传的常用模式。第四章:90年代以来,有三种因素对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们是:互联网的兴起(技术层面)、传媒的市场化(经济层面)和社会转型(社会层面)。尽管这些影响在不同的层面产生,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促使大众传播活动必须向更为公开、更为规范的方向转变。总体上说,大众传媒在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的变迁趋势可以用“从‘组织喉舌’向‘社会传播机构’的转换”来概括。这一转换虽然在实践层面已经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在观念层面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在体制层面并没有引发相应的改革。新闻改革必须在此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文章的主要不足在于,对于某些案例,在分析的深度有所欠缺。在政治传播研究中,民意、媒体报道和政府意图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并不能很清楚地辩明:是媒介影响了民意?还是民意影响了媒介?抑或是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媒介引导了民意的方向?这一问题在有些事件中容易得到澄清,如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对民意的引导以及对政策议程的建构。但在一些长期性的问题上,则难以说清究竟是“谁”在影响“谁”——例如“消费者权益运动”这类问题。对于这类相关的政策过程,惟有进行长期的跟踪实证研究,方能深入地理解媒介的角色。这是有待未来的研究来补充论证的问题。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贡献——《中国房地产》创刊 20周年致读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贡献——《中国房地产》创刊 20周年致读者(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媒体融合是一场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
        1.1.1 媒体融合的背景:主流媒体面临空前挑战
        1.1.2 媒体融合的手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1.1.3 媒体融合的目的: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
    1.2 人民日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1 独特地位:党中央机关报的使命与担当
        1.2.2 重要作用:从主流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
        1.2.3 具体实践:用主流新闻塑造传播主流价值观
    1.3 人物报道对传播塑造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1.3.1 人物报道溯源:东方纪传体史书与西方人物传记
        1.3.2 中国特色人物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1.3.3 西方特色人物报道:现代传播学的借鉴
    1.4 栏目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1.4.1 栏目:也是一种系统化的框架结构
        1.4.2 人民日报的栏目创新:正处在新的活跃期
        1.4.3 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尚待深耕的“沃土”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构
        1.5.1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
        1.5.2 本研究选题的意义
        1.5.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5.4 本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媒体融合阶段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多维分析
    2.1 文本分析:对9462篇人物报道的量化分析
        2.1.1 人物报道日均发稿量在5篇以上
        2.1.2 人物报道发稿的主阵地在要闻版
        2.1.3 人物报道的主旋律是核心价值观
        2.1.4 人物报道是人民日报的核心优势
    2.2 栏目分析: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空前活跃
        2.2.1 栏目众多:涉及人物报道的栏目多达387个
        2.2.2 创新活跃:新开设人物报道栏目多达197个
        2.2.3 结构有序:人物报道栏目呈现四大集群现象
    2.3 模式分析:媒体融合催生人物报道新模式
        2.3.1 “扫一扫”背后:媒体融合带来新闻模式之变
        2.3.2 人物报道新体验:“扫描二维码体验更丰富”
        2.3.3 人物报道新映像:“看人民映像品百味人生”
        2.3.4 人物报道新呈现:“扫一扫与人物面对面”
    2.4 理论分析:社会文化空间的重构与精神交往升级
        2.4.1 文化空间重构呼唤精神交往升级
        2.4.2 人类精神交往具有“多层次性”特征
        2.4.3 高层次精神交往追求人与人的默契、心与心的和谐
        2.4.4 高层次精神交往的价值在于构建心灵相通的意义世界
        2.4.5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精神交往意义
第三章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历程:久久为功的铸魂工程
    3.1 纸媒体阶段:树立重大典型,报道新人新事
        3.1.1 典型人物报道的三次高潮(1949—1989)
        3.1.2 典型人物报道的栏目化趋势(1990-1996)
        3.1.3 “新人新事”类栏目的演化(1951—1996)
    3.2 报网互动阶段:弘扬时代先锋,讲述百姓故事(1997—2013)
        3.2.1 报网互动开启典型报道“新模式”
        3.2.2 “时代先锋”栏目成为典型报道“顶梁柱”
        3.2.3 普通人物报道栏目成为“新常态”
    3.3 媒体融合阶段:讴歌时代楷模,构建精神大厦(2014——2019)
        3.3.1 典型报道栏目集群:矗立起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3.3.2 普通人报道栏目集群:编织起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3.3.3 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构造出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3.3.4 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突出为精神大厦的“塔尖”
第四章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4.1 时代楷模报道:铸就“核心筒”的“中心柱”
        4.1.1 “时代楷模”的来龙去脉
        4.1.2 “时代楷模”的“全媒体交响”
        4.1.3 人民日报上的“时代楷模”
    4.2 四大典型报道栏目:“核心筒”的“四大支柱”
        4.2.1 “时代先锋”栏目:先锋模范的典型事迹
        4.2.2 “先锋足印”:践行核心价值观
        4.2.3 “最美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颂歌
        4.2.4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永恒的英烈精神
    4.3 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群:“核心筒”的有机结构
        4.3.1 多姿多彩的“典型风采”
        4.3.2 别出心裁的“典型呈现”
        4.3.3 各式各样的“典型故事”
    4.4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为国家立心,为时代铸魂
        4.4.1 典型人物:体现“榜样的力量”
        4.4.2 典型人物报道:体现党报的担当
        4.4.3 栏目创新:为典型人物报道开辟新空间
第五章 人民日报普通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5.1 大型栏目:“巨型框架”的“巨型柱”
        5.1.1 “走转改”系列:歌颂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5.1.2 “微故事”系列:微小故事里的伟大进程
        5.1.3 “影像”系列:镜头里的百姓故事
        5.1.4 “青春派”:青春飞扬的新一代
    5.2 中小型栏目群:“巨型框架”的“二级柱”
        5.2.1 “发现”系列:挖掘生活深处的精神之美
        5.2.2 “生活”系列:老百姓的美好新生活
        5.2.3 “法治”系列:见证法治进程
        5.2.4 “青春”系列:新生代的故事
    5.3 人民日报普通人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5.3.1 用“新人新事”反映“新时代新风尚”
        5.3.2 讲述普通人身边的感人故事
        5.3.3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第六章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6.1 新时代主题人物报道栏目群:四大“腰桁架”
        6.1.1 中国梦系列栏目:用“中国梦”凝聚人心
        6.1.2 新时代系列栏目:演奏新时代交响
        6.1.3 脱贫攻坚系列栏目:脱贫攻坚的故事
        6.1.4 中国故事系列栏目: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6.2 纪念性栏目群:四大“伸臂桁架”
        6.2.1 抗战主题系列人物栏目:传承抗战精神
        6.2.2 长征主题系列栏目:重温长征精神
        6.2.3 改革开放系列栏目:坚定改革开放的脚步
        6.2.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栏目: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
    6.3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智媒时代尤需“以情动人”
        6.3.1 重大主题报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6.3.2 不断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人气指数”
        6.3.3 “以情动人”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塔尖”
    7.1 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开创人物报道新栏目
        7.1.1 “点赞中国”:第一个大型全媒体互动人物报道栏目
        7.1.2 “工匠绝活”栏目:用绝活表现“绝活”
        7.1.3 “暖闻热评”栏目:用评论传播“人物”
        7.1.4 “中国有我”栏目:用故事为奋斗者喝彩
    7.2 在“中央厨房”支撑下讲述全国两会“融故事”
        7.2.1 “融·两会”栏目:中央厨房的新呈现新体验
        7.2.2 “融两会”栏目: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
        7.2.3 “我当融记者”栏目:人民日报记者的“融故事”
    7.3 在媒体融合时代讲好“总书记”的“微故事”
        7.3.1 “我和总书记面对面”栏目:“大主题”的“全媒体呈现”
        7.3.2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栏目: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故事
        7.3.3 总书记的“微镜头”:“大人物”的“微视角”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
    8.1 铸党魂:强化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8.1.1 活力的源泉:党的主题教育活动接力
        8.1.2 永远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1.3 榜样的力量:用英烈先锋教育全党
    8.2 聚民心:优化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8.2.1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8.2.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民心”
        8.2.3 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3 砺铁军:锤炼精神大厦的“铸魂人”
        8.3.1 新闻工作者也是“铸魂人”
        8.3.2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工作者
        8.3.3 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历史重任
        8.3.4 书写好当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生活史、心灵史
参考文献
致谢:一个新闻记者的心路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缘起
        (一) 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历史的考察
        (二) 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本质的认识
        (三) 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应对挑战的关切
    二、理论界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一) 研究问题界定
        (二) 研究发展脉络
        (三) 研究现状评析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理论溯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民权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其它理论资源
        一、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主权在民”思想的批判吸收
        二、对其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民族民主革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提出和阐发(1921-1949年)
        一、建立一个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
        二、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三、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五、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
    第二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49-2012年)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节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进一步深化(2012年至今)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新理念及实践新目标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几个基本范畴
        一、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
        二、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党
        三、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群关系的解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
        二、尊重人民的意愿、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四、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以人为本,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六、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怎样实现为民的思想
    第一节 牢固树立为民的意识,解决认识问题
        一、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群众观教育
        二、正确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第二节 锤炼提升为民的本领,解决能力问题
        一、革命战争时期为民斗争的能力
        二、和平建设时期为民执政的能力
    第三节 创造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路径问题
        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二、制定、贯彻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启发教育、示范引导、总结推广
        四、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五、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节 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解决公信力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
        二、密切联系群众,决不脱离多数群众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治病救人
        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第五节 充分发挥制度的力量,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一、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制度
        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
        四、健全群众工作制度和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五、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六节 把是否为民作为评判干部和工作的标准,解决价值取向问题
        一、把是否为民作为干部选用和业绩评价的标准
        二、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预防和惩治背离为民的思想
    第一节 背离为民思想的几个层面
        一、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失误
        二、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三、一些党员、干部堕落腐败
    第二节 加强教育,严明纪律和规矩
        一、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干部自律
        二、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决反对腐败
    第三节 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第四节 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一、把规矩和纪律挺在法律前面
        二、坚决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特色、价值和影响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认识特点
        一、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民
        二、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三、深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的一致性
        四、实践为民重在三个方面的落实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建构特性
        一、把握规律性,突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二、体现系统性,突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三、注重中和性,多方协调兼顾,更好地实现为民
        四、保持先进性,始终是为民的先锋队
        五、富于开放性,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为民成果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价值和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价值
        二、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的影响
第七章 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践行为民思想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践行为民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践行为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完成不同时期历史使命的经验总结
        二、践行为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执好政的必然要求
        三、践行为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新挑战、解决新课题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发生的新变化
        二、直面“四大考验”、防范“四大危险”
        三、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三节 “赶考”远未结束
        一、把意愿和利益作为践行为民思想的重要观测点
        二、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
        四、跳出“周期率”
    第四节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思想
        一、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为民思想的四个作用
        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三、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党报效应”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1、研究的热点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法
        2、文献法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2、新华日报的特质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头版难题”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1、意识形态导向
        2、改版与变化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一、党报头版头条
        1、地位及重要性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二、从农村到城市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2、城市社会的来临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1、“公”与“私”的宣传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2、“维稳观”的三阶段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1、从强力到困境
        2、“打死老虎”现象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话语”辨析
        2、话语模式
        3、话语折射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4)我国房地产业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2.1 住宅产业化的作用
        2.1.1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2.1.2 住宅产业化的要素分析
    2.2 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2.2.1 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2.2.2 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2.3 目前国内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3.1 用表格的形式对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2.3.2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2.4 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2.5 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第三章 房地产业对住宅产业化的要求
    3.1 房地产业
        3.1.1 房地产的定义
        3.1.2 房地产业的概念
        3.1.3 房地产业的特点
    3.2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3.3 我国房地产现状
    3.4 国外房地产发展现状
        3.4.1 美国房地产现状
        3.4.2 日本房地产现状
        3.4.3 新加坡房地产现状
    3.5 房地产业要求住宅产业化的原因
    3.6 房地产业与住宅产业化的关系
第四章 在房地产业中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策略
    4.1 在房地产业中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措施分析
        4.1.1 房地产业应向政府寻求更大力度的支持
        4.1.2 房地产业在产业化进程中应确立主体地位
        4.1.3 房地产业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始终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
    4.2 我国房地产业应如何应对产业化进程
第五章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实例
    5.1 住宅产业化在房地产业中的运用
        5.1.1 万科地产
        5.1.2 长沙远大住工
        5.1.3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
        5.1.4 南京栖霞建设集团
        5.1.5 济南万斯达集团
    5.2 分析产业化实例的优缺点
    5.3 分析各知名企的住宅产业化之路得到的启示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5)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主要观点
    2.1 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
    2.2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根本原则
        2.2.1 马克思:“党派的名称对政治性报刊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范畴”
        2.2.2 恩格斯:“报刊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永远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
        2.2.3 列宁:明确阐述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2.3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要求
        2.3.1 马克思:“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才是真正的报刊”
        2.3.2 恩格斯:“决不允许自己的倾向性影响我们对……报道的判断”
        2.3.3 列宁:“我们应当说真话……要向公众全面报道和阐明真相”
    2.4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内涵
        2.4.1 马克思:“报纸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工具”
        2.4.2 恩格斯:新闻舆论具有倾向性、阶级性、党派性
        2.4.3 列宁:“报刊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第3章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
    3.1 萌芽阶段
        3.1.1 毛泽东在其新闻思想萌芽阶段的新闻活动
        3.1.2 毛泽东新闻思想萌芽阶段的主要内容
    3.2 发展阶段
        3.2.1 毛泽东在其新闻思想发展阶段的新闻活动
        3.2.2 毛泽东新闻思想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3.3 成熟阶段
        3.3.1 毛泽东在其新闻思想成熟阶段的新闻活动
        3.3.2 毛泽东新闻思想成熟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4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4.1 新闻、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4.1.1 新闻具有阶级性,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4.1.2 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4.2 新闻工作必须要政治家办报,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正确的舆论导向
        4.2.1 总揽政治全局,坚持政治家办报
        4.2.2 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党的耳目喉舌
        4.2.3 “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4.3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4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
        4.4.1 办新闻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4.2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
        4.4.3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
    4.5 树立旗帜鲜明、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风
    4.6 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第5章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现实价值
    5.1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5.2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5.3 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3.1 把握新闻工作中的阶级性、党性原则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政治方向
        5.3.2 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的真实性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5.3.3 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不移的把群众路线作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后记

(6)党报农村版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本论题研究意义与方法
    四、逻辑结构与创新点
第一章 党报农村版的历史与现状
    1.1 党报农村版的历史溯源
        1.1.1 党报的产生与发展
        1.1.2 党报农村版的历史溯源
    1.2 党报农村版的现状
        1.2.1 中央级党报农村版的发展现状
        1.2.2 地方党报农村版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 党报农村版生存困境与发展战略
    2.1 党报农村版的生存困境及其原因
    2.2 党报农村版发展的政治策略
        2.2.1 党报农村版的办报原则
        2.2.2 党报农村版的政治定位
    2.3 党报农村版发展的组织策略
        2.3.1 公司制架构
        2.3.2 事业部制架构
        2.3.3 项目管理制架构
    2.4 党报农村版发展的内容品牌战略
        2.4.1 "高端制胜"的发展战略
        2.4.2 "中原突围"的发展战略
    2.5 党报农村版发展的营销策略
        2.5.1 产品策略
        2.5.2 促销策略
        2.5.3 销售通路策略
第三章 党报农村版发展的时代意义
    3.1 党报农村版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的需要
    3.2 党报农村版的发展是其自身存在的需要
    3.3 党报农村版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我国企业内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企业内刊的概况
    1.1 企业内刊的概念
    1.2 企业内刊的起源与发展
    1.3 企业内刊发展的原因
    1.4 企业内刊的类型
第二章 企业内刊的主要职能
    2.1 公共关系与企业内刊
    2.2 企业内刊的主要职能
        2.2.1 有效沟通信息
        2.2.2 促进知识、技术交流
        2.2.3 宣传企业形象,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2.2.4 管理企业外部各种利益关系
        2.2.5 管理客户关系,有效促进销售
第三章 企业内刊传播运作中的内外互动
    3.1 企业内刊与公共传媒的互动
    3.2 企业内刊与目标读者的互动
    3.3 企业内刊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4 企业内刊的社会评价
第四章 企业内刊的发展动向
    4.1 内刊职能不断扩大
    4.2 刊物类型内外分明
    4.3 内容突显企业个性
    4.4 刊物与网络互补
第五章 企业内刊发展中的挑战
    5.1 深入挖掘开发企业内刊资源的挑战
    5.2 精确科学定位的挑战
    5.3 企业领导者对内刊的认识及其办刊理念的挑战
    5.4 市场化运作与否的挑战
第六章 探索企业内刊创新之路
    6.1 准确科学定位
    6.2 把握舆论导向
    6.3 企业内刊与时俱进
第七章 典型个案分析:《万科》
    7.1 万科集团企业内刊的类型
    7.2 《万科》创刊及发展阶段
    7.3 《万科》的主要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核心问题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中外政府形象研究
    第三节 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
第二章 政府媒介形象:主导话语内的多元表达
    第一节 多元结构与多元话语
    第二节 建制内的多元主义
第三章 政治权力对媒介政府形象再现的控制
    第一节 党和政府媒介形象再现的历史叙述
    第二节 新闻发言制度:形象展示与形象控制
    第三节 政治权力在编辑部场内的行使与控制
第四章 政府形象再现中的张力:经济、社会权力的话语表达
    第一节 利益分化与利益集团
    第二节 政府媒介形象中的经济话语表达——以房地产报道为例
    第三节 政府形象再现中社会权力的依附性表达
第五章 编辑部场域:政府形象再现中的话语实践
    第一节 民族主义叙事:习性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再生产
    第二节 撕扯中的身份认同与行动实践
    第三节 面对“收编”:从业者话语实践的应对
结语 媒介、民主与公共表达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9)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大众传媒、民意与公共政策
第一章 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议程之创立:报道模式与机制
    一、 政策议程创建过程中的媒介和其他影响因素
    二、 动员模式:政治领袖和组织化传播
    三、 突发(危机)事件、媒介与公共政策
    四、 90年代以来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机制
    五、 民意与大众传媒的互动
    六、 媒介舆论监督的兴起与彷徨
第二章 大众传媒与利益表达和意见交流
    一、 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及其对利益表达的影响
    二、 传媒的市场利益结构与利益群体的影响
    三、 媒介上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
    四、 大众媒介与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五、 传媒上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及其意义
第三章 大众传媒与政策执行
    一、 大众传媒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功能
    二、 政策宣传模式:典型报道、热点引导和大规模政策动员
第四章 转型社会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变革的动力与方向
    一、 互联网的兴起及其挑战
    二、 传媒市场化进程:双重影响
    三、 社会转型:深层的变革力量
    四、 媒介体制、传统及其变迁:从“组织喉舌”到“社会传播机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作贡献——《中国房地产》创刊 20周年致读者(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D]. 张雷. 河北大学, 2020(02)
  • [2]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研究[D]. 凌琦. 武汉大学, 2016(07)
  • [3]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4]我国房地产业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策略研究[D]. 张少伟. 山东大学, 2013(11)
  • [5]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发展[D]. 熊婧云. 赣南师范学院, 2012(01)
  • [6]党报农村版发展战略研究[D]. 吴砾星. 中南大学, 2009(S2)
  • [7]我国企业内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析[D]. 曹志平. 广西大学, 2008(01)
  • [8]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D]. 张宁. 复旦大学, 2007(08)
  • [9]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D]. 汪凯. 复旦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地产》成立20周年致读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