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农民“经济困难”

切实解决农民“经济困难”

一、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论文文献综述)

任子贤[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就是要使用有限的稀缺资源来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以更好地再生出更多的资源的一种能力。金融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资源进行再分配,有效地提高市场生产效率。那么在新农村发展中,金融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本文结合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提出推进的意见。

宁泽逵,解舒惠,屈桥[2](2021)在《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农村金融与互联网技术持续融合,不仅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更助推了农村金融供需平衡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创新,充分发挥了普惠金融效应。总结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理清其演变规律,提出进一步提升路径,有助于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文章基于文献,(1)梳理了互联网金融概念演进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主要特征;(2)总结了我国已经出现的三大类农村互联网金融实践创新模式;(3)归纳出我国当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4)从两个维度讨论了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数量与质量态势,即当前正处于规模扩张期,高质量发展势态良好;(5)初步设计了推进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路径。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应该关注的重要方向。

刘忠奎[3](2021)在《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探析》文中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切实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运行当中,经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就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张婷婷[4](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王颖[5](2021)在《探讨农商行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环节,是乡村振兴计划中的必备基础设施建设,对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激活农村现有资源、推动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大意义。其中,农商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商行不断进行数字化改革,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切实帮助农村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根据农商行相关数据,本文试分析目前我国农商行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曾鹏[6](2021)在《博湖县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

杨明[7](2021)在《金坑大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

孙华强[8](2021)在《生计资本对民族旅游村寨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凌晓[9](2021)在《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在管理民主、运营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党巩固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2014年国务院批复山东、浙江等四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供销合作社围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其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伴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根植于农村的庞大系统,供销合作社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对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优势、补充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供销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内部互助型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背景、社会背景,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业务的实践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调研法走访了 L市H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领办的22家开展内部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 L市H区供销合作社创新的“大小联合”和山东省信用互助业务“信用互助试点”两种模式。通过对L市H区供销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大小联合”模式比“信用互助试点”模式更灵活,资金利用效率更高,“信用互助试点”模式对风险的防控更加严格,安全性更强。最后,论文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优势与困境,提出了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明确的“法律地位”;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深化合作;建立全国“城乡一体”统筹信用系统;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防控体系等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为解决农户、农业经营企业等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本论文的研究,将对各地供销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提供一定的启示,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治理水平,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子。

马新瑞[10](2021)在《关注农村信贷两权抵押贷款》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推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以来,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产权交易制度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供应不足,抵押物处置相对滞后,融资担保体系落后及农户认识不足。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调研与剖析,总结出改进的方法有:根据市场的需要继续践行普惠金融、发展"三农";重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着力打造金融产品和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建设信用平台,补充数据资源,多方联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完善信用体系、政策法规及配套设施建设。

二、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意义
    (一)加大放款力度
    (二)积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
二、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现状
三、农村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四、积极破解农村发展金融难题
    (一)让金融更好地贴近市场
    (二)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
    (三)加大金融振兴农村的作用

(2)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二)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及其主要特点
三、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模式
    (一)以互联网电商巨头为代表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
    (二)涉农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农村互联网信贷模式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
四、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及主要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
        1.发展速度快,仍处在规模扩张期
        2.相关政策日趋完善,高质量发展趋势显着
    (二)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2.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3.农户网络交易数据积累不够
        4.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
五、提升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路径设计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三)持续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宣传
    (四)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六、结论与展望

(3)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问题原因
    2.1 农业弱质因素
    2.2 管理机制问题
    2.3 资金供给有限
    2.4 缺少政策支持
3 解决措施
    3.1 提供发展保障
    3.2 优化管理服务
    3.3 保障资金供给
    3.4 政策支持
4 结束语

(4)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探讨农商行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农村金融环境现状
2 农商行在乡村振兴计划中的优势
    2.1 贷款及时准确
    2.2 贴合农村需求
    2.3 风险管控方便
    2.4 客户稳定
3 农商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金融覆盖面需继续扩宽
    3.2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依然存在
    3.3 农村金融环境有待加强
4 应对策略和方法
    4.1 加快数字化转型
    4.2 进一步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4.3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9)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层面
        1.1.2 实践层面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阐释
    2.1 概念解析
        2.1.1 供销合作社
        2.1.2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2.1.3 信用互助业务
    2.2 信用互助业务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内在联系
    2.3 理论基础
        2.3.1 规制理论
        2.3.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第3章 L市H区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现状
    3.1 “大小联合”模式
        3.1.1 运作模式
        3.1.2 “12345”内部监管措施
        3.1.3 规模现状
    3.2 “信用互助试点”模式
        3.2.1 运作模式
        3.2.2 “第三方银行托管+地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机制
        3.2.3 规模现状
    3.3 两种模式对比分析
        3.3.1 同一性
        3.3.2 差异性
    3.4 服务成效
        3.4.1 服务带动农户增收
        3.4.2 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3.4.3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第4章 优势与困境
    4.1 优势分析
        4.1.1 人缘、地缘、亲缘优势
        4.1.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势
        4.1.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势
    4.2 困境分析
        4.2.1 “法律地位”短期内难以突破
        4.2.2 监管手段和力度相对薄弱
        4.2.3 舆论、社会环境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大
        4.2.4 农村金融资源激活难度大
        4.2.5 人才不足制约发展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明确的“法律地位”
    5.2 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深化合作
    5.3 建立全国“城乡一体”统筹统用信用系统
    5.4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5.5 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防控体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关注农村信贷两权抵押贷款(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的现状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融资担保体系滞后
    (二)信贷体制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有待推广
    (三)产权交易配套不完善,制约金融服务水平
    (四)抵押物处置成效差,部分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提议
    (一)保障“三农”、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
    (二)积极建设县域信用信息数据库
    (三)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四)研发市场化金融产品
    (五)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特色农业
    (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信贷业务顺利开展
    (七)完善法律体系,维护金融环境
    (八)创新融资模式,开展立体式服务
    (九)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降低信贷资金风险

四、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任子贤. 江苏商论, 2021(12)
  • [2]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J]. 宁泽逵,解舒惠,屈桥.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1
  • [3]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探析[J]. 刘忠奎. 山西农经, 2021(17)
  • [4]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5]探讨农商行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 王颖. 科技经济市场, 2021(08)
  • [6]博湖县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曾鹏. 石河子大学, 2021
  • [7]金坑大寨农民旅游可持续增收能力评价研究[D]. 杨明.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8]生计资本对民族旅游村寨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孙华强.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9]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D]. 凌晓. 山东大学, 2021
  • [10]关注农村信贷两权抵押贷款[J]. 马新瑞. 中国集体经济, 2021(18)

标签:;  ;  ;  ;  ;  

切实解决农民“经济困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