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一、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21)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回顾性评价以我院为中心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分析讨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总结我院在用药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为临床医生加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更好的实现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于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72例。收集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常规、肝胆系肿瘤标志物等血生化指标、影像资料、治疗史、疗效情况、不良反应及生存现状等信息。通过医疗办公系统查询及电话咨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再将纳入该研究课题的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未进行治疗的患者(A组),仅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B组),仅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C组),接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D组)。制定本研究所需要观察的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m 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析各组的治疗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最后将统计到的数据汇入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算出各组患者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得到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总生存期曲线、无进展生存期曲线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再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联合用药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根据2010版m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得出:在靶向单药治疗组45例患者(B组)中,PR比例为22.22%(10/45),SD的比例为37.8%(17/45),PD的比例为40%(18/35),ORR的比例为22.2%,DCR的比例为60.0%;在免疫单药治疗组56例患者(C组)中,PR的比例为25.0%(14/56),SD的比例为35.7%(20/56),PD的比例为39.3%(22/56),ORR的比例为25.0%,DCR的比例为60.7%;在联合治疗组的36例患者(D组)中,CR 1例(2.80%),PR占比为63.9%(23/22),SD占比为22.2%(8/36),PD的比例为11.1%(4/36),ORR比例为66.7%,DCR比例为88.9%;2.各组6个月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D组的ORR比例为66.7%,与B组及C组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6.7%vs.22.2%和25.0%,P=0.001<0.05;联合治疗D组的DCR比例与B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9%vs.60.0%和60.7%,P=0.0034<0.05.3.通过Kaplan-Meier统计分析法得出三组的生存曲线看,A组、B组、C组的m OS分别为8.5个月、10.7个月和10.9个月,D组的m OS尚未达到,各组之间的m 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B组和C组m PFS分别为4.6个月和5.0个月,D组、未达到,各组患者的m PFS存在显着差异,P=0.009<0.05.4.B、C、D三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AE)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联合治疗组及单独免疫治疗组不良反应以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较为常见;而靶向单药治疗组则是手足反应等较常见。各组患者极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小于III级,处于可耐受范围内。结论:1.靶向及免疫单药治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均显示出一定良好的疗效,不管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均能显着提高晚期原发性肝癌的ORR、DCR,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显着延长患者的m OS和m PFS,且不良反应温和可控。2.联合用药方案相比单药方案在ORR、DCR、OS及PFS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在达到疗效叠加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是晚期肝癌患者较佳的治疗选择。

倪彩菊[2](2021)在《856例少数民族地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晚期患者与中期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今后民族地区肝癌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5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就诊原因、HBV病毒、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法和生存期等。(1)根据BCLC分期,分为BCLC-B期(中期)患者642例和BCLC-C期(晚期)患者21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2)根据患者是否进行TACE手术治疗,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TACE组622例,非TACE组234例。比较两组间术后生存期的差异。(3)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5组:(1)单纯TACE组297例;(2)TACE+索拉菲尼组119例;(3)TACE+消融组152例;(4)手术+TACE组28例;(5)手术+TACE+消融组26例。比较各组间术后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中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发病年龄、男性比例、平均BMI、平均住院次数,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比例、癌症家族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HBV感染史比例、HCV感染史比例、脂肪肝史比例、肝硬化史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中期患者比较,晚期患者AFP、CEA、CA125、CA199阳性比例显着升高;TBIL、ALT、AST、GGT及ALB水平显着升高;Child-Pugh B级患者比例显着升高;门脉癌栓比例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是否进行TACE治疗对患者生存期影响:(1)TACE治疗患者6和12个月的生存率显着高于非TACE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ACE治疗的中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着高于TACE治疗的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TACE治疗的中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着高于非TACE治疗的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CE治疗的中期或晚期患者的6和12个月生存率显着高于同期非TACE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ACE联合其他方案对患者生存期影响:(1)TACE联合其他方案治疗时,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单纯TACE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ACE+手术+消融治疗时,3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显着高于其他联合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TACE联合其他方案对中期患者、晚期患者生存期影响:(1)对于中期患者,TACE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6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TACE+消融组12个月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其他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晚期患者:TACE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12个月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TACE+消融组12个月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其他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年龄、住院次数、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及是否进行TACE治疗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发病高峰期为50~59及60~69岁两个年龄段,民族分布方面以壮族及汉族患者最为常见,其它民族包括布依族、瑶族和彝族等。中晚期患者在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和肝功能指标方面存在显着差异。高龄、住院次数少、伴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为B级以及未进行TACE治疗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高危因素。对于中晚期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积极的TACE治疗以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张雪媛[3](2021)在《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收集经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其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12月某医院309例首次经射波刀治疗且无既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预后、肿瘤标志物和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应用软件Epidata3.1和SPSS 24.0进行临床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309例患者中男性264例,占85.4%;女性45例,占14.6%。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6(47,65)岁。有肝炎史患者244例,占79.0%。小肝癌患者192例,占62.1%。累积剂量<40Gy的患者43例,占13.9%;40-44Gy的患者147例,占47.6%;≥45Gy的患者119例,占38.5%。生物有效剂量(BED)<70Gy的患者29例,占9.4%;70-79Gy的患者109例,占35.5%;80-89Gy的患者97例,占31.4%;≥90Gy的患者74例,占23.9%。2.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有3个月疗效的20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3例,占1.5%;部分缓解(PR)患者66例,占32.9%;稳定(SD)患者71例,占35.3%;进展(PD)患者61例,占30.3%;3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9.7%。有6个月疗效的125例患者中,CR患者2例,占1.6%;PR患者24例,占19.2%;SD患者49例,占39.2%;PD患者50例,占40.0%;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肝癌直径、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局部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和分割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疗效有统计学意义(OR=4.647、0.210,P<0.05)。有腹水患者进展的风险是无腹水患者的4.647倍,分割次数≥4次患者进展的风险是<4次患者的0.210倍。3.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onferroni校正后,治疗后6个月AFP较治疗前下降(P<0.00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经射波刀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降低(Z=-3.437、-3.148、-2.197、-6.260、-6.449,P<0.05),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Z=-3.696,P<0.05)。5.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26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0(16.3,41.7)月,1年生存率为65.8%,2年生存率为43.6%,3年生存率为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炎、病灶个数、肝癌直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腹水、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癌栓有统计学意义(HR=3.472,P=0.003),有门脉癌栓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门脉癌栓患者的3.404倍。结论:1.分割次数和腹水可能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2.射波刀治疗对肿瘤标志物会产生影响,使治疗后6个月AFP降低。3.射波刀治疗对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会产生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上升。4.门脉癌栓是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朱晓燃[4](2021)在《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清肝化瘀颗粒是基于姚树坤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多年临证经验总结的清肝化瘀方,经完善优化后的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的颗粒制剂(课题来源于“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委G20 工程创新研究),以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为治则治法,可针对大多数肝癌患者的证型。前期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证实,清肝化瘀方对缓解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并可以通过多靶点分子,多信号通路对肝癌的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深入开发研究价值。苦参是本研究清肝化瘀颗粒的君药之一,其提取物苦参碱单体明确,药理作用广泛,也是清肝化瘀颗粒的主要组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其药效学,通过体内凋亡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究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雄性6周龄大鼠192只,适应性饲养5天后,造模组(n=180)采用改良后的造模方法,使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肝癌,空白组(n=12)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取材观察肝脏成癌率>80%时开始干预。将造模组大鼠162只(除去死亡3只和观察不同时间成癌率1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各27只。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清肝化瘀颗粒0.47g/kg、0.93g/kg、1.86g/kg,肝复乐组灌胃肝复乐胶囊0.94g/kg,模型组以10ml/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2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8周,于末次给药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解剖取材。观察指标包括:造模情况及各组大鼠肝脏大体情况、生存期、肝指数、脾指数及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等肝功能指标;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选择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IC50;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苦参碱对 HepG2 细胞中 Bax、Bcl-2、P53、Beclinl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1.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脏大体、肝脾指数及生存期的作用①肝脏表面癌结节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均显着降低。②肝、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及氟尿嘧啶组的大鼠肝指数均显着降低,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脾指数亦显着降低。③生存期:给药干预8周后,上述各组 PLC 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 47.62%、52.38%、71.43%、66.67%、52.38%和 85.7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d、59d、66d、71d、58d和73d。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显着延长;与肝复乐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的生存期显着延长。1.2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肿瘤标志物AFP的下调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大鼠的AFP水平均显着下降;随着清肝化瘀颗粒组给药剂量的增加,AFP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显着。1.3 清肝化瘀颗粒缓解PLC大鼠肝损伤,改善其肝功能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可显着下调AST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均可显着下调血清GGT、AFU、TBIL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亦可显着下调ALP水平。1.4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的CD4+细胞数显着上升,CD8+细胞数显着下降,CD4+/CD8+的比率显着升高。2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组的PLC大鼠发生肝癌凋亡的肝癌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Caspase-3在清肝化瘀颗粒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显着表达,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间Caspase-3的表达差异显着。3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①苦参碱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苦参碱干预24-72小时,HepG2细胞活性显着下降,且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给药24h、48h、72h后,IC50分别为2.116mg/mL、0.989mg/mL和 1.121mg/mL。②苦参碱以0.5mg/mL、1.0mg/mL、1.5mg/mL干预HepG2细胞48h,与对照组比较,HepG2细胞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Bcl-2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1.5mg/mL苦参碱可显着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Bax和P5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的清肝化瘀颗粒可有效达到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显着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起到抗肝癌作用有关。体外实验中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可通过下调Bcl-2、Beclin1的表达,上调Bax、P53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

潘树茂[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媛[6](2021)在《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陈四清老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病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探求辨治思路、用药规律及效方组方,总结陈四清老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研究“癌毒”学说,丰富中医肝癌诊治内容。方法:收集和整理陈四清老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病案,将符合标准的病案资料录入Excel2019,数据处理后导入SPSS Modeler18.0和SPSS26.0数据挖掘系统,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研究治疗肝癌的重要药物,结合陈四清老师的临证经验及典型病案,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病案基本情况:本研究总计纳入病例80个,共有诊次653次,其中男性60例、共有415诊次,女性20例、共有238诊次。就诊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中老年,年龄最小者40岁,年龄最大者88岁,其中以60~69岁年龄段者最多。相关病史记录中,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切除术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后、肝硬化者居多。2.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病案高频临床症状为乏力、口干、胁痛、肝掌、寐差等;高频辅助检查结果为AST高、GGT高、ALT高、腹腔积液等;高频舌象为质暗红、苔薄黄腻、苔淡黄腻、质红、苔薄等;高频脉象为弦、细、滑等;高频药物为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法半夏、胆南星、制白附子、陈皮、僵蚕、生牡蛎等;前36位高频次药物主要功效归类为利胆退黄类、化痰散结类、祛风化痰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理气类等;处方药味主要分布在20~29味,最多药味数为36,最少药味数为10;处方药物总剂量主要分布在300~599g,最大剂量为648g,最小剂量为170g;法半夏主要分布在20g、15g、25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9g;胆南星主要分布在15g、20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10g;制白附子主要分布在15g、20g,最大剂量为30g,最小剂量为10g;生牡蛎主要分布在90g、60g,最大剂量为120g,最小剂量为30g。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支持度较强的症状有乏力与口干、便溏、肝掌、寐差,口干与肝掌、乏力、寐差、便溏,胁痛与乏力、寐差等;关联支持度较强的舌象有质暗红与苔薄黄腻、苔薄、苔淡黄腻、有裂纹,苔淡黄腻与质暗红、质红、质淡红,质红与苔薄黄腻、苔淡黄腻、苔黄腻等;关联支持度较强的脉象有弦与细、滑、数,细与弦、数、滑等;常成对出现的中药有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胆南星、法半夏、制白附子的两两组合,常三种同时出现的中药有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的互相组合;胁痛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法半夏、黄连、陈皮、垂盆草、胆南星、制白附子,口干时常选用黄连,肝掌阳性常选用黄连、垂盆草、金钱草、郁金;ALT、AST高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垂盆草、黄连、柴胡,GGT高时常选用金钱草、郁金等。4.药物聚类分析结果:K-均值聚类分析可得出8列药物组合,大部分都包含郁金、金钱草、黄连、垂盆草、胆南星、制白附子、僵蚕、法半夏、陈皮、生牡蛎、浙贝母这11种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可得出5类药物组合,其中第Ⅳ类药物与K-均值聚类分析提示的11种药物相吻合,表明肝癌的基本组方便是由这11种药物组成。5.网络药理学初探结果:半夏共筛选出活性成分13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75个,其中73个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天南星共筛选出活性成分7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40个,其中39个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白附子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个,共计相关基因靶点28个,均与原发性肝癌基因靶点重合。结论:原发性肝癌主要病位在肝,多牵连脾、肾,亦可涉及心、肺。湿热贯穿肝病始终;癌毒为患,正气亏虚是肝癌的主要病机;“癌毒”的性质可能与风痰有关。消癌扶正为肝癌的基本治则,其中消癌方面具体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清热利湿、凉血化瘀、利湿泄浊等治法,扶正方面以益气养阴治法为主。肝癌病机复杂,当以复法大方治之,围绕核心病机展开多种治法,依据主次治法配伍多类药物。肝癌基本组方涉及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化痰散结这3种主要治法,在此基础上,将肝癌分成肝郁脾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3个基本证型,随症加减,灵活化裁。

刘艺[7](2020)在《健脾理气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法联合经皮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为TACE组与结合优化组。TACE组:TACE+基础治疗;采用经皮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予注射用洛铂、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与罂粟乙碘油5~20 ml混悬液栓塞肿瘤血管,同时给予常规保肝、止吐等基本对症支持疗法。结合优化组:在TACE组治疗基础上辨证属于“肝郁脾虚证”,加服健脾理气方常规服用,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共纳入患者64例,结合优化组32例,TACE组32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病灶大小、肿瘤标志物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体质量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等。结果:结合优化组在缩小病灶、降低甲胎蛋白水平、改善中医学症状、增加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单纯TACE组,并且有一定的减少毒副作用、增加疗效的作用。但对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199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健脾理气法联合TACE的综合治疗模式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缩小病灶,在减毒增效方面的优势明显。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罗飞凤[8](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许梅[9](2020)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的情况,探讨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作用及安全性,以及对中医证候、KPS评分、肝功能指标情况的影响,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住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n=23),对照组给予TACE术后患者常规西医对症处理(退热、止吐、护肝、止痛),治疗组予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d1穴位埋线治疗以及d1-d7桂枝加大黄汤随证加减水煎剂内服治疗,于术后d1-d7监测记录患者发热、肝区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d1及术后d7的肝功能情况,分别于术后d1-d7运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进行证候积分评测、以及KPS评分。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桂枝加大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1)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前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及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组在发热程度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腹胀便秘程度分级上,治疗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程度分级上病例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治疗组肝区疼痛发生病例及疼痛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症状持续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两组的KP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后d7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减轻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发热、腹胀便秘、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程度,以及缩短该症状的持续发生时间,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中医临床证候及KPS评分,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

黄志腾[10](2020)在《肝积方对肝郁脾虚证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免疫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观察肝积方联合西药在乙型肝炎相关肝郁脾虚证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积分、KPS、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学指标)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在肝癌病人的治疗方面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科室(肝胆内科、肝胆外科、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按数字随机法分配病人,两组各30例病人。治疗组仅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肝积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相关临床及检验指标,定期随访。结果(1)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分级、肝癌分期方面比较均是P>0.05。(2)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及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疗效比较中观察组有效率达85.19%,明显高于治疗组55.17%,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观察组在提高KPS评分、提高实体瘤疗效及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效果优于治疗组,组间比较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3)实验室指标(次要观察指标):肝功能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阶段肝功能均较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之间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AFP比较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4)细胞免疫学指标(机制探索):观察组治疗后CD4+CD25+FoxP3+Treg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25+FoxP3+Treg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疗效方面,肝积方联合西药治疗具有减轻乙型肝炎相关肝郁脾虚证肝细胞癌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KPS评分,稳定瘤体等作用;其次,以上疗效改善的机制可能与中药对机体的免疫作用有关。

二、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肝癌的局部治疗
        2.1.1 手术切除
        2.1.2 消融治疗
        2.1.3 肝移植
        2.1.4 介入治疗(TACE)
        2.1.5 放射治疗
    2.2 肝癌的全身治疗
        2.2.1 靶向治疗
        2.2.2 免疫治疗
        2.2.3 联合治疗
    2.3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资料收集
    3.3 研究方法
        3.3.1 治疗方法
        3.3.2 观察指标
        3.3.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
    4.2 各组方案临床疗效情况
    4.3 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总生存时间(OS)情况比较
    4.4.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情况比较
    4.5 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856例少数民族地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方法
    1.3 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描述
    2.2 中期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分析
    2.3 中晚期肝癌患者不同治疗模式效果
    2.4 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3.2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性讨论
    3.3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式的生存期
    3.4 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概述
        1.1.2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
        1.1.3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
        1.1.4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1.1.5 原发性肝癌血生化指标
    1.2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1.2.1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2.2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射波刀治疗肝癌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情况
        2.2.2 治疗方案
        2.2.3 近期疗效
        2.2.4 肿瘤标志物
        2.2.5 血生化检查
        2.2.6 预后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疾病特征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案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3.3.1 3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3.2 6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
        3.4.1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3.4.2 基本情况对治疗后6 个月AFP的影响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
        3.6.1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3.6.2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疗效情况
    4.3 肿瘤标志物
    4.4 血生化指标
    4.5 预后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2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3 中医药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标准
        2.1.2 文献排除标准
        2.1.3 检索策略
        2.1.4 评价方法
    2.2 评价与结果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2.2.2 质量评价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2.2.4 甲胎蛋白
        2.2.5 肝功能
        2.2.6 免疫功能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2.2.9 生存率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2.2.11 敏感性分析
        2.2.12 发表偏倚
    2.3 讨论与总结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处方数据来源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3.1.4 频次统计分析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1.6 组方规律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证型分布
        3.2.2 整体用药规律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3.3.2 性味归经分析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3.4 小结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4.1.6 分子对接验证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2.2 PHC靶标的获取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2.5 核心靶标筛选
        4.2.6 分子对接验证
        4.2.7 GO和 KEGG分析
    4.3 讨论与总结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的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现况
        1.2 发病机制
        1.3 诊治进展
    2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2.1 古代医家对肝癌的初步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肝癌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3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分析方面的运用与研究进展
        3.1 数据挖掘概念
        3.2 中医医案发展现状
        3.3 数据挖掘与中医医案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案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录入
        3.2 数据处理
        3.3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4 数据挖掘研究方法
        3.5 网络药理学初探
        3.6 典型病案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病案基本情况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
        4.3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4.4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4.5 网络药理学初探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基本情况
    2 临床表现
    3 病因病机
        3.1 湿热贯穿肝病始终
        3.2 “癌毒”性质初探
        3.3 肝贼五脏,邪实正虚
    4 治则治法
        4.1 消癌解毒
        4.2 匡正祛邪
    5 组方用药
        5.1 复法大方的内涵
        5.2 肝癌基本组方
        5.3 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6 病案举隅
        6.1 病案一
        6.2 病案二
        6.3 病案三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健脾理气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一般资料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情况观察
        4.2 安全性指标
        4.3 主要观察指标
        4.4 次要观察指标
    5 疗效评价
        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5.1.1 实体瘤疗效标准
        5.1.2 肿瘤标志物变化(AFP、CEA、CA199)
        5.2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评价
        5.3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5.4 体质量的变化
        5.5 肝功能变化情况评价
        5.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0 两组实体瘤大小变化疗效比较
        7.1 肿瘤标志物变化(AFP、CEA、CA199)
        7.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分析
        7.3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变化分析
        7.4 体质量变化分析
        7.5 肝功能变化情况评价
        7.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
        7.7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研究
    2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1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2.2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治疗
    3 健脾理气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4 健脾理气方组方研究
        4.1 方剂组成配伍
        4.2 方剂用药研究
        4.3 方剂药理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主要疗效指标
        5.1.1 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
        5.1.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
        5.2 次要疗效指标
        5.2.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5.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5.2.3 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分析
        5.2.4 肝功能变化情况分析
        5.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1 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3.1 手术治疗
        3.2 肝移植
        3.3 射频消融术(RFA)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3.5 放射治疗
        3.6 全身化疗
        3.7 靶向治疗
        3.8 免疫治疗
        3.9 原发病治疗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检索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2 结果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及TACE综合征的研究
        1 肝癌流行病学
        2 肝癌的治疗
        3 TACE术后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4 小结
    文献研究二: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和TACE综合征的研究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2 肝癌TACE后的中医认识
        3 中药治疗
        4 外治治疗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导师学术思想
    3 临床运用
    4 作用及药理分析
    5 穴位分析
    6 特色与优势
    7.疗效分析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肝癌 TACE 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肝积方对肝郁脾虚证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免疫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
        2.4 免疫学指标检测方法
        2.5 观察及随访
    3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年龄比较
        2.2 肝功能分级、肝癌分期基线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KPS比较
        3.4 实体瘤疗效评价
        3.5 无进展生存期观察
    4 相关检验指标分析
        4.1 肝功能情况比较
        4.2 AFP比较
    5 细胞免疫学结果
    6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肝癌的认识
        1.1 肝癌的含义
        1.2 肝癌的临床研究
        1.3 肝癌与Treg细胞的关系
    2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2.1 中医肝癌的病名及历史溯源
        2.2 肝癌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2.3 肝癌的研究现状
    3 肝积方
        3.1 方解分析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
        4.2 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4.3 细胞免疫学机制初探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D]. 王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2]856例少数民族地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分析[D]. 倪彩菊.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D]. 张雪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4]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朱晓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陈四清辨治原发性肝癌病案数据分析研究[D]. 刘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健脾理气法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 刘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桂枝加大黄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许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肝积方对肝郁脾虚证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免疫效应的研究[D]. 黄志腾.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