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沉降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

路堤沉降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

一、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斌臣[1](2018)在《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机理与损害评价指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日益完善,不可避免的遇到公路下压煤开采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为科学预测公路下采煤引起的公路损坏程度、优化设计公路下采煤沉陷控制技术方案和保障公路交通运输安全,必须掌握采动影响下公路变形破坏规律和建立可靠的采动区公路变形预测预警系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采动影响下高等级公路的变形破坏机理;地基、路基、路面协同变形规律;高等级公路变形特征及破坏指标;公路沉陷变形监测与预报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的是揭示高等级公路的采动变形机理和变形规律,制定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破坏指标和分级指标,然后通过煤矿开采区动态监测和公路沉陷预测模型建立采动区高等级公路安全监测预报体系,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采煤过程中公路路基变形破坏的发育过程、形式及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采动影响路基沉陷变形自下而上逐渐发展到路面,变形过程在空间上具有基本连续性、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变形程度因公路结构层强度抵消了部分变形,致使沉降量逐渐减少,而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在采动初期路基、路面各分层与地基随地下采煤工作面开采同步连续下沉,路基内部各分层的移动方向具有一致性,随着地基下沉量的增加,路基各层下沉量也明显增加,路基内部没有出现明显离层发育和变形裂缝。(2)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采动过程中路面刚度、路面厚度、路面材料、公路与采空区相对位置、路基高度等因素对高等级公路的变形破坏及内部应力演化规律的影响,揭示了高等级公路受地下开采影响引起的路基路面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路面刚度是影响采动区公路变形特性的重要因素,路面刚度越大,路面、路基的下沉差异就越大,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路面损坏就越严重;半刚性路面、刚性路面水平移动的范围和数值一般大于地基水平移动值,随着采动程度增大,路面与地基水平移动值增加但二者增加速度不同致绝对差值变大;受采动影响,在路基、路面内部产生的附加水平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路面的应力值远大于路基值,路面拉伸应力极值随地基变形极值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值后不再增加而保持恒定;刚性路面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但刚度太大又容易造成路面与路基离层。在车辆荷载的冲击下,一旦超过其最大抗拉强度,很小的变形就造成其破碎。(2)路面厚度增加有助于提高路面结构稳定性,增加其抗变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面厚度的增加,公路与地基下沉、水平移动具有稳定的数学关系。首先路面的下沉值会有一定增加,但幅度有限;而路面水平移动值却随着路面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路面内的拉应力随着路面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压应力随之产生并增大,有利于保持路面结构稳定。(3)路面材料不同也影响着公路抗变形能力,刚性路面材料水平压缩应力和压应力明显大于半刚性路面材料的指标值,因此刚性路面抗变形能力强。(4)公路与采空区相对位置不同,公路主变形方向和变形过程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公路走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之间夹角的增加,路面纵向变形极值增加,线路横向水平移动值先增加后减小。(3)结合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开采沉陷引起的地基、路基、路面变形破坏过程和发育机理。以邹城-济宁一级公路南屯井田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成果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采动影响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程度与地表(地基)变形的关系,制定了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破坏分级指标。(4)构建了基于D-In SAR技术、水准测量、GPS测量数据耦合,并与开采沉陷预计技术相结合的采动区高等级公路监测、预测与预警体系。并通过SBAS时序分析技术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提高了数据利用率和区域监测精度,优化了采动沉陷概率积分法模型预计参数,提高了高等级公路采动损坏预报精度,为公路交通部门制定采煤塌陷区公路治理和安全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珊[2](2019)在《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与预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包括沿海城市在内的各省市在建设高等级公路方面的需求明显增长。因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沿海城市的软土面积比较大,工程特性较差,导致路基的稳定性与变形问题成为了软基上建设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难题。而要突破这一技术难题,首先就要能够精准预测公路软土路基的沉降量。论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论文以京珠高速公路广州至珠海段作为研究对象,对软基沉降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合软基沉降的相关监测资料,首先分析了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荷载量、Δp/p值、软土路基的厚度对路基表面的沉降量以及沉降速率都有显着的影响。其次,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出一个适宜的沉降预测模型——灰色模型(Grey Model),简称GM模型,来预测软基的工后沉降,以此来减小因工程特性等影响因素而产生的预测误差。再次,进一步讨论了灰色预测模型与曲线拟合法在预测地基沉降时的优劣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现场实际勘测出的真实沉降数据对比,发现灰色预测模型在计算相关沉降参数方面更加接近实测值。因此得出结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得到的灰色预测模型在预测软土地基沉降时比曲线拟合法的精准度更高。图15幅;表14个;参48篇。

刘学[3](2018)在《高速公路路堤沉降简化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解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实用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在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常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离差商替代微商的简化解析方法,得到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然后依据相对误差、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限定值将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精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以某高速公路试验段为依托工程,实际验证路堤沉降简化GM(1,1)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姚博[4](2018)在《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矸石路堤沉降预测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及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材料来填充路基,煤矸石作为土工工程充填材料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作为路基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煤矸石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其核心问题在于控制路基的沉降。因此,准确地预测煤矸石路基沉降,避免在建设中因沉降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填料路用性能研究”(项目编号2010-353-343-290)和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0908)以及安邵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工程。针对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问题,基于BP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学习率可变的动量BP神经网络预测安邵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沉降,利用实测沉降资料建立路基沉降模型。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用于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为了完成上述研究,本文主要做了下列工作:(1)对国内外煤矸石研究现状,煤矸石路基沉降研究现状,BP神经网络在路基沉降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2)通过对九个省市的煤矸石矿区、使用煤矸石填筑路基的高速公路进行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高速公路路基填料要求,最终发现将南方部分地区的煤矸石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是可行的。(3)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学习方法、结构网络做了简要概述。对BP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理论上对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在理论层面上对动量BP网络和学习率可变的动量BP网络两种优化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对比。(4)详细介绍了煤矸石路基的施工工艺。使用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星野法分别对安邵高速公路实测路基沉降数据K127+700断面进行预测,经过计算以及借助趋势线最终得出沉降曲线。(5)利用安邵高速公路实测路基沉降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尝试将构造法和经验试算法相结合,找到了适用于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的网络拓扑结构。借助MATLAB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采用动量BP算法(对应工具箱中traingdm函数)和学习率可变的动量BP算法(对应工具箱中traingdx函数)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后者更适合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对比分析BP神经网络法与曲线拟合法的预测结果,得出BP神经网络算法比曲线拟合法更适合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的结论。以上研究工作为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为煤矸石路基沉降变形提供依据,揭示了煤矸石路基沉降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学习率可变的动量BP算法比动量BP算法更精确。

卢飞强[5](2017)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城市用地越来越紧缺。越来越多的民用和工业高层建筑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高层建筑及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的安全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条件多样,近年来一些机场、粮仓、储油罐、大型钢铁厂等的建设已经转向了具有特殊地质环境的软土地区。要在这些软土地区建造构筑物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地基沉降和构筑物的稳定问题。随着政府部门对软土地区的开发利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地基沉降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造价和工程周期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土体在受到反复荷载之后其最重要的力学性质就是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变形,准确的依据土体在长期循环荷载的作用下的变形来判定地基的沉降问题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于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构筑物在施工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地基处理,如超载预压、水泥搅拌桩、挤密砂石桩等。但是对于地基上部的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在反复荷载(油罐中油量液面的升降、粮仓中粮食的装载和卸载所带来的荷载的变化)的作用下的地基沉降量的研究很少,因此对于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在实际工程实践中仍然很重要。众所周知,安全和经济是工程中最核心的两个问题,但是要想对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进行准确的预测,使工程在施工安全的同时更加的经济实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难题。对于软土地区建筑物的地基沉降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项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课题。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时间序列分析法的应用极为广泛。由于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还可以定时定量的预测事物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地基沉降的预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Eviews软件)对前期的地基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可以为后期施工过程中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依据预测结果选择合理的措施预防由于地基沉降引发的工程事故。本文的写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对于地基沉降预测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入了解时间序列分析法的作用和应用领域,熟悉时间序列分析法的操作步骤。2.分析地基沉降的变形机理,对已有的预测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简要的阐述这些预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3.根据地基沉降的特点并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法,选取相关的地基沉降观测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建立合适的模型对后期的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在此过程中将详细的论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参数判断调整的具体步骤。4.根据最终的预测结果对比实测值分析该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和该模型建立的现实意义,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的地方。

王鲁川[6](2016)在《铜合高速公路高路堤沉降规律对比分析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致使土壤地质、地形和自然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特别是西南的云贵川的山区地形陡峻,高填方路堤便成为了道路施工过程中一种普遍并且重要的路基结构形式。高填方路堤相对于一般路堤结构而言,具有最终沉降时间长,沉降量大,对地基的承载力、地基填筑材料的要求等各方面要求较高的特点。高填方路堤的路基稳定性作为道路安全运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虽然现在已有的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分析研究方法例如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剪切强度折减法等方法,但任何一种稳定分析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和针对性,在实际工程项目上的运用忽略了很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高填方路堤的稳定性以及沉降变形特性。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中采用指数、双曲线以及皮尔曲线拟合法引入到传统的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中,首先统计出重庆市合川至铜梁高速公路K4+730K4+830和K12+950K13+140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高填方路堤段沉降曲线,从而得出各种曲线拟合方法的优劣。但由于曲线拟合分析不能全面反映沉降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高填方路堤不同施工阶段的实际沉降变形稳定性监测控制,以及高填方路堤的稳定性监测评估的要求。在曲线拟合模型的分析基础上,将各个不同条件下的高填方路堤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填筑高度、不同填筑材料以及不同的压实强度的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在不同填筑高度、不同填筑材料以及不同的压实强度的条件下变形云图以及沉降位移的特点,分析总结出高填方路堤沉降的普遍特点和产生沉降的因素。最后,根据不同条件下的ABAQUS数值模拟沉降的结果,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制定出在经济、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更加优良的施工计划。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和结论,对于认识路堤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的关系和导致高填方路堤沉降的多种因素都有意义,利用路基变形实际监测数据来判断路堤的安全状况,能够提前作出稳定性的预测预警,也对实际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庞韶伟[7](2014)在《基于灰色系统的天津滨海区软弱地基沉降分析及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如何规避沉降问题一直是工程质量主要控制问题,而软土路基则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滨海道路对沉降要求高,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和预测是道路建设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天津滨海区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根据实际沉降资料,分析高速公路相关监测与地质资料,归纳分析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和发展变化规律,为软土地基处理与公路施工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同时采用灰色模型来分析及预测软土地基沉降量。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论文依据实际测得的数据,对软基变形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填土路基中的软基变形隶属于平面应变的范畴,当前建立在一维固结理论基础上的沉降计算方法不能有效预测软基变形的问题。软土的塑流现象是造成软基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2.填土的速度是造成软弱地基变形现象另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合理有效地填土速度是保证高填方软基路堤安全施工的重要控制点,可以直接影响路堤的稳定性、地基沉降的大小及其后续的发展方向。不合理的填土速度不但会增加工程完工后的沉降现象,还拖延工程后续施工步骤,进而拖延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与速度。3.已有的规范不能有效且准确的预测软基沉降的相关数据,目前诸如指数曲线法、对数曲线法等传统方法对最终沉降的估算仅仅是建立在少量沉降数据的基础上的,其准确度不高,存在较大的误差。本论文使用的灰色预测法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所有沉降数据,具备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结构可信度更高。4.本论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较为准确的估算了软土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利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的首要条件是原始数据必须是等时(空)距的,我们为了得到这类型的原始数据,运用三次B样条函数对实际测得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插值,并运用插值数据进行沉降预测,预测结果符合预期,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10%。实践证明,灰色预测方法可行且有效。

刘射洪,袁聚云,赵昕[8](2014)在《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基沉降包括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对于软黏土地区,地基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占很大比例。目前,计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依据固结理论并结合各种土本构模型计算沉降量的有限元法;第二类为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综述已有的各种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将其分为六大类,同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将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概念,这对于研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时间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李国恒[9](2013)在《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文中认为季冻区路基沉降同时受到温度场、水分场及应力场影响,其变形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受到季冻区地质条件、路基填土高度、填土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气候条件等的综合影响。路基在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会造成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季节性冻结和融化引起的路基路面不均匀变形已经成为路面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路基的不均匀变形将对路面结构层产生附加应力,叠加行车荷载产生的应力将使路面结构产生裂缝,容易引起路面结构的早期破坏。论文以吉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国道102线路基冻融稳定性监测方法研究》为依托,以京哈线一级公路长春至德惠段试验路为研究对象,对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经过对国内外路基沉降监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等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程京哈线一级公路路基本身的特点,结合已有公路路基沉降监测情况制定试验路路基沉降监测的方案,并对所设监测点进行路基沉降监测。将各试验路段的现场实测数据结合路基沉降机理和路基沉降发展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对基于实测数据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常用的静态预测法和动态预测法进行了介绍。依据试验路段的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灰色理论进行了实时预测研究,经过研究发现,应用的双曲线、指数曲线、GM(1,1)灰色理论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好,说明这三种方法在道路路基沉降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三者相比,双曲线、指数曲线预测方法方便简单,预测路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程序简单易懂,计算内存需求量小。但是这种方法需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不然预测精度会极度下降。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上,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灰色理论预测中的参数是固定不变的,是不能受地质条件、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数据量过大时,相应的计算量也会增大,减小了这种方法的实用性。3.本文针对横向纵向沉降按空间曲面变化特点。提出路基路面横向沉降规律按抛物线变化,横向各测点随时间按双曲线或指数数规律变化来研究路面横断面的沉降规律。这一方法是根据已观测的沉降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路基横向沉降曲面,预测最终的沉降量。此方法能够综合横向影响因素,确定截面的最大沉降量,并且能够研究路面横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规律。4.本文提出了指数曲线与神经网络混合建模法对道路路基沉降进行预测。依据该方法,认为路基沉降规律分为确定部分和不确定部分,确定部分用指数曲线法建模,不确定部分用神经网络建模,从而得到混合沉降模型。通过指数法利用了指数法简单快捷的特点,反映了路基沉降的主要规律,同时,又用神经网络法预测了路基沉降中的不确定部分,由于神经网络法只对沉降中的不确定部分进行预测,为达到相同的预测精度,混合建模中的神经网络模型相对于单独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规模小,训练速度快。通过对一段试验路段实测数据的预测,证明将两种方法整合到一起,其预测结果更为精确,效率更高。为道路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5.针对季冻区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和沉降规律,总结了两种路基沉降模式。并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对路基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沉降量对应力影响较大,地基系数值对横向应力的影响较小,无法通过提高地基系数来减少附加应力。地基模量和应力成线性关系,这说明,基层模量E越大,对路基的要求越高。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路基两种不均匀沉降模式进行了有限元法分析,分析结果和winkler地基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winkler地基梁分析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性。

杨梁[10](2013)在《衡桂高速红砂岩路基填筑技术及沉降变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衡桂高速公路经过白垩系红砂岩分布区,红砂岩具有易风化、遇水易软化、崩解、膨胀、填筑压实度对含水量很敏感等特点,为解决衡桂高速公路用红砂岩路堤修筑技术及稳定性,开展红砂岩路基填筑的施工工艺和沉降变形规律研究,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衡桂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采用室内外试验与现场试验路的修筑观测来开展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红砂岩的路用工程特性以及强度衰减与压缩变形规律,包括崩解试验及浸水与不浸水压缩试验,分析了红砂岩的崩解特性和崩解机理;(2)通过现场试验路段的铺筑,分析了红砂岩路基的压实机理和压实影响因素,总结得到了路基施工工艺,提出了红砂岩路基的施工控制要求;(3)基于红砂岩路基沉降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路基沉降变形因素,得出路基工后沉降变形规律;(4)通过红砂岩路基沉降数据的分析,采用灰色理论中的两种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得出适合的沉降变形预测模型。

二、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机理与损害评价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开采引起的高等级公路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2.1 公路的基本构成、分级及结构
    2.2 采动影响下的高等级公路变形破坏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2.3 采动影响下高等级公路沉陷变形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开采引起的高等级公路沉陷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3.1 高等级公路由采动引起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3.2 高等级公路采动破坏机理
    3.3 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破坏指标
    3.4 本章小结
4 采动区高等级公路沉降监测与数据融合处理
    4.1 采动区高等级公路沉降监测体系构建
    4.2 本章小结
5 采动区高等级公路沉降变形动态预测研究
    5.1 概率积分法预测模型
    5.2 概率积分法参数求取
        5.2.1 计算概率积分法参数方法
        5.2.2 沉陷预计参数求取
    5.3 邹济一级公路南屯井田段沉陷预计及分析
    5.4 高等级公路变形监测预警系统构建
    5.5 本章小结
6 采动影响下新邹济公路保护对策和治理措施研究
    6.1 采动影响下公路安全运行和保护对策研究
    6.2 不同采动影响阶段邹济公路治理技术措施研究
    6.3 不同采动影响程度新邹济公路治理技术措施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与预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软土路基研究现状及发展预测
        1.1.1 关于软土路基固结理论的研究
        1.1.2 关于软土路基处理的排水固结法研究
        1.1.3 关于沉降计算理论的研究
        1.1.4 关于沉降预测理论的研究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
    1.4 软土的主要特性及路基沉降变形分析
        1.4.1 软土的定义及工程特性
        1.4.2 珠三角软土地基工程特性
        1.4.3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变形概述
第2章 京珠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相关影响因素
    2.1 京珠高速公路荷载针对沉降量及沉降速率产生的影响分析
    2.2 京珠高速公路加荷速率针对沉降量及沉降速率产生的影响
    2.3 京珠高速公路软土厚度和沉降量的关系分析
    2.4 京珠高速公路地基软土固结从浅到深逐步演进
    2.5 京珠高速公路软土土质针对沉降产生的的影响
第3章 软土路基沉降曲线拟合预测结果及对比分析
    3.1 曲线拟合预测法
        3.1.1 双曲线法
        3.1.2 指数曲线法
        3.1.3 Asaoka法
    3.2 各曲线拟合法的相互比较和分析
    3.3 曲线拟合法的适用范围
        3.3.1 总体最小均方差法
        3.3.2 局部最小均方差法
第4章 基于灰色模型的公路软基沉降量预测
    4.1 灰色系统概念及理论阐释
        4.1.1 理论介绍
        4.1.2 基本概念
        4.1.3 思想特征
        4.1.4 两条基本理论
        4.1.5 研究内容
    4.2 GM建模
    4.3 GM(1,1)模型精度检验
        4.3.1 残差检验
        4.3.2 关联度检验
    4.4 沉降量灰色预测
        4.4.1 沉降时间序列的时距转变
        4.4.2 不等时距GM(1,1)预测沉降结果
    4.5 改进的沉降灰色预测法
        4.5.1 滑动平均法
        4.5.2 改进GM(1,1)模型
    4.6 灰色预测沉降量主要特征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速公路路堤沉降简化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简化GM (1, 1) 灰色动态模型解析
2 简化GM (1, 1) 灰色动态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3 简化GM (1, 1) 灰色动态预测模型验证
    (1) A路堤断面
    (2) B路堤断面
4 结论

(4)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矸石路堤沉降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煤矸石研究现状
        1.2.1 煤矸石作路基填料的工程应用现状
        1.2.2 煤矸石路堤沉降研究现状
    1.3 BP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速公路路基填料要求以及煤矸石工程特性
    2.1 高速公路路基填料要求
        2.1.1 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分类
        2.1.2 路堤填料压实度以及加州承载比(CBR)的要求
        2.1.3 高速公路路基其他要求
    2.2 煤矸石的成因以及分类组成
        2.2.1 煤矸石的成因
        2.2.2 煤矸石组成成分
        2.2.3 煤矸石的化学组成
    2.3 煤矸石路用性能以及物理特性研究
    2.4 煤矸石在土工工程分类中的位置
    2.5 本章小结
3 BP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研究
    3.1 人工神经网络
        3.1.1 人工神经网络的概述
        3.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
        3.1.3 生物神经元
        3.1.4 人工神经元
        3.1.5 神经网络的学习
        3.1.6 神经网络结构
    3.2 BP神经网络
        3.2.1 BP神经元及BP网络模型
        3.2.2 BP网络的学习
        3.2.3 BP网络信息的正向传递
        3.2.4 BP网络误差的反向传递
        3.2.5 BP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与优化
        3.2.5.1 BP网络存在的问题
        3.2.5.2 BP网络优化方法
        3.2.6 BP网络的MATLAB工具箱函数
    3.3 本章小结
4 安邵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沉降预测
    4.1 工程概况
    4.2 煤矸石路基施工工艺
        4.2.1 工法特点
        4.2.2 工艺原理
        4.2.3 工艺流程
        4.2.4 施工要点
        4.2.4.1 煤矸石选料
        4.2.4.2 砌筑挡墙
        4.2.4.3 煤矸石填筑
        4.2.4.4 包边取土
        4.2.4.5 包边护坡
        4.2.4.6 检测控制
    4.3 曲线拟合法预测路基沉降
        4.3.1 双曲线拟合法
        4.3.2 双曲线拟合法预测K127+700断面沉降
        4.3.3 指数曲线拟合法
        4.3.4 指数曲线拟合法预测K127+700断面沉降
        4.3.5 星野法
        4.3.6 星野法预测K127+700断面沉降
    4.4 本章小结
5 BP神经网络预测煤矸石路基沉降
    5.1 BP神经网络建模
        5.1.1 数据归一化处理及函数选择
        5.1.2 输入、输出层的设计
        5.1.3 误差参数的确定
        5.1.4 隐层的确定
        5.1.5 训练参数确定
    5.2 网络训练
        5.2.1 动量BP神经网络
        5.2.2 学习率可变的动量BP神经网络
    5.3 BP网络的预测检验
    5.4 曲线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法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沉降预测方法的分析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5 研究的创新性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地基沉降的变形机理
    2.3 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的研究
    2.4 荷载变化对地基沉降影响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间序列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3.1 概述
    3.2 Eviews软件简介
    3.3 ARIMA模型建模理论
        3.3.1 ARMA模型原理
        3.3.2 ARIMA(p,d,q)模型的识别
        3.3.3 模型参数的估计
        3.3.4 模型的定阶
        3.3.5 模型的检验和诊断
    3.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荷载不变时地基沉降的预测研究
    4.1 概述
    4.2 荷载不变时地基沉降的研究实例
        4.2.1 荷载不变时地基沉降预测研究数据的收集
        4.2.2 荷载不变时地基沉降预测研究模型的建立
        4.2.3 荷载不变时地基沉降的预测对比分析
    4.3 实例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荷载-时间-沉降的预测研究
    5.1 概述
    5.2 荷载-时间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实例
        5.2.1 荷载-时间对地基沉降影响研究数据的收集
        5.2.2 荷载-时间对地基沉降影响模型的建立
        5.2.3 荷载-时间对地基沉降影响的预测对比分析
    5.3 实例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铜合高速公路高路堤沉降规律对比分析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土力学为基础的沉降预测方法
        1.2.2 数值模拟计算法
        1.2.3 实测沉降数据分析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曲线拟合法对比分析
        1.3.2 ABAQUS数值模型模拟分析
    1.4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填方路堤的沉降监测技术与方案
    2.1 高填方路堤沉降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2.2 重庆市铜合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2.2.1 工程概况
        2.2.2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监测
        2.2.3 高填方路堤沉降监控方案
        2.2.4 监测仪器
        2.2.5 监测频率
    2.3 监测结果
        2.3.1 K12+950~K13+140-C1断面
        2.3.2 K12+950~K13+140-C5断面
        2.3.3 K4+730~K4+830-C2断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曲线拟合在预测沉降中的应用
    3.1 曲线拟合方法简介
    3.2 曲线拟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2.1 指数曲线拟合法
        3.2.2 双曲线拟合法
        3.2.3 皮尔曲线拟合法
    3.3 拟合曲线的模型辨识方法
        3.3.1 最小均方差法
        3.3.2 最大关联度法
    3.4 三种曲线拟合预测沉降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路堤数值模拟分析
    4.1 应力的空间与应力的不变量
    4.2 本构模型
    4.3 填筑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
    4.4 计算模型
    4.5 高填方路堤沉降规律
        4.5.1 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填方高度下的变形特性
        4.5.2 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填筑材料参数下的变形特性
        4.5.3 高填方路堤在不同压实度的条件下的变形特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路堤稳定性研究及防护
    5.1 影响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因素
        5.1.1 影响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自然因素
        5.1.2 影响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人为因素
    5.2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预防措施
        5.2.1 高填方路堤沉降在设计阶段预防措施
        5.2.2 高填方路堤沉降在施工阶段预防措施
    5.3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处理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7)基于灰色系统的天津滨海区软弱地基沉降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沉降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2.3 沉降预测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依托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2.1.1 工程概述
        2.1.2 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2.2 软土地基治理
        2.2.1 一般软基区道路路基处理方案
        2.2.2 地质分界位置道路路基处理方案
        2.2.3 邻接构造物位置道路路基处理方案
    2.3 软土地基现场监控
    2.4 沉降观测实测数据成果
        2.4.1 沉降实测数据
        2.4.2 累计沉降监测数据
3 软土地基沉降理论分析
    3.1 软土概念和特性
        3.1.1 软土定义
        3.1.2 软土的主要工程性质及变形特性
    3.2 软土地基沉降机理
    3.3 软土地基沉降影响因素
        3.3.1 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3.3.2 地下水位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3.3.3 路基填筑速率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3.4 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特点
4 软土路基沉降数据分析
    4.1 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4.2 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4.2.1 稳定性总体评价
        4.2.2 误差来源因素分析
        4.2.3 稳定性建议
    4.3 沉降观测
        4.3.1 工后沉降观测
        4.3.2 实用沉降计算方法
        4.3.3 软土路基现场实测沉降数据-曲线特征分析
        4.3.4 测量数据失真原因分析
5 基于灰色系统的沉降预测及应用
    5.1 概述
    5.2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
        5.2.1 指数曲线法
        5.2.2 Asaoka 法
        5.2.3 泊松法
        5.2.4 灰色预测法
    5.3 沉降量灰色预测模型及结果
        5.3.1 数据的等时距变换
        5.3.2 预测结果
    5.4 模型精度检验
        5.4.1 关联度检验
        5.4.2 后验差检验
    5.5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5.5.1 不同方法预测沉降量结果对比
        5.5.2 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基沉降时变性的研究方法
2 地基沉降预测模型
    2.1 双曲线函数模型
    2.2 指数函数模型
    2.3 逻辑函数模型
        2.3.1 Logistic模型
        2.3.2 Verhulst模型
        2.3.3 邓英尔模型
        2.3.4 Gompertz模型
        2.3.5 Usher模型
        2.3.6 Von Bertalanffy模型
        2.3.7 Richards模型
        2.3.8 Spillman模型
    2.4 其他函数模型
        2.4.1 星野模型
        2.4.2 对数抛物线模型
        2.4.3 Asaoka图解模型
    2.5 动态预测模型
    2.6 组合预测模型
3 结语

(9)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沉降理论研究现状
        1.2.2 基于实测数据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1.2.3 路基沉降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路基沉降预测分析方法
    2.1 路基沉降机理
    2.2 路基沉降变形的三个阶段
    2.3 基于实测数据的路基预测方法
        2.3.1 浅岗法
        2.3.2 双曲线法预测
        2.3.3 指数曲线法预测
        2.3.4 星野法法预测
        2.3.5 灰色预测模型
        2.3.6 遗传算法
        2.3.7 人工神经网络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填土路基沉降监测及其实测数据分析和预测研究
    3.1 填土路基沉降特点
    3.2 试验路基本情况
    3.3 试验路段自然条件
    3.4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3.4.1 沉降计及测点的布设
        3.4.2 沉降监测周期
        3.4.3 沉降计埋设安装过程
    3.5 路基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3.5.1 试验路整体实测沉降分析
        3.5.2 第二段试验路整体实测沉降分析
        3.5.3 其它试验路整体实测沉降分析
        3.5.4 各试验路不均匀沉降实测分析
    3.6 三种常用预测方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3.6.1 三种预测方法第四段试验路实测数据预测
        3.6.2 三种预测方法的误差分析
        3.6.3 三种预测方法在工程中的适应性
    3.7 横向多点沉降预测
        3.7.1 路基沉降曲面形式
        3.7.2 最小二乘拟合曲面
        3.7.3 路基沉降曲线拟合处理
        3.7.4 实例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线拟合与神经网络混合法预测路基沉降
    4.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4.2.1 生物神经元模型
        4.2.2 人工神经元模型
        4.2.3 激励函数的作用和分类
        4.2.4 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
        4.2.5 神经网络的连接模式
    4.3 BP 神经网络模型
    4.4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
    4.5 曲线拟合与神经网络混合法
        4.5.1 曲线拟合与神经网络混合建模原理
        4.5.2 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季冻区软土路基差异沉降引起的路面应力分析
    5.1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不均匀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5.1.1 非季冻因素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5.1.2 非季冻因素引起路基不均匀变形的形式
        5.1.3 季冻因素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5.1.4 季冻因素引起路基不均匀变形的形式
    5.2 弹性地基梁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差异沉降附加应力分析
        5.2.1 弹性地基梁的基本理论
        5.2.2 弹性地基梁基本方程的求解
        5.2.3 不均匀沉降对半刚性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分析
        5.2.4 实例分析
    5.3 有限元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差异沉降附加应力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
        5.3.2 边界条件及加载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内容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衡桂高速红砂岩路基填筑技术及沉降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施工方法研究
        1.2.2 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红砂岩工程特性
    2.1 软岩的概念及分类
        2.1.1 软岩的概念
        2.1.2 软岩的分类
    2.2 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能
        2.2.1 红砂岩的成分
        2.2.2 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
    2.3 红砂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2.3.1 可塑性
        2.3.2 膨胀性
        2.3.3 崩解性
        2.3.4 流变性
        2.3.5 易扰动性
    2.4 红砂岩的路用性质试验研究
        2.4.1 红砂岩的结构特征
        2.4.2 红砂岩的化学矿物成分
        2.4.3 天然状态下红砂岩物理性质指标
        2.4.4 红砂岩的工程力学指标
        2.4.5 红砂岩的崩解性及崩解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施工技术
    3.1 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特点及填料分析
        3.1.1 高速公路的路基特点
        3.1.2 红砂岩作为填料的可行性
        3.1.3 路基填料要求
        3.1.4 填料颗粒级配要求
    3.2 路基压实机理及影响因素
        3.2.1 软岩的压实机理
        3.2.2 填料级配对路基压实效果的影响
        3.2.3 压实功对填料压实效果的影响
        3.2.4 压实厚度对填料压实效果的影响
        3.2.5 压实遍数和压实速度对填料压实效果的影响
    3.3 红砂岩路基施工要求
        3.3.1 施工经验参数的确定
        3.3.2 红砂岩路基填筑要求与方法
        3.3.3 红砂岩路基碾压要求
        3.3.4 红砂岩路基质量控制标准
        3.3.5 红砂岩路基施工注意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衡桂高速公路施工工艺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项目概况
        4.1.2 主要工程量
        4.1.3 试验段概况
        4.1.4 试验路段施工测量控制布置
    4.2 红砂岩施工工艺分析
        4.2.1 预崩解
        4.2.2 耙压
        4.2.3 碾压
        4.2.4 路基施工步骤
    4.3 施工参数分析
        4.3.1 松铺厚度
        4.3.2 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
        4.3.3 碾压遍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基沉降变形分析
    5.1 路基沉降变形影响因素
        5.1.1 应力历史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1.2 填料高度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1.3 地下水位变化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1.4 路基侧向位移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1.5 加载速度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5.2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方案及数据分析
        5.2.1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5.2.2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特点及异常的判别标准
        5.2.3 现场沉降变形监测方法
        5.2.4 现场沉降变形监测断面布置原则
        5.2.5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注意事项
    5.3 沉降计算预测模型
        5.3.1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
        5.3.2 等维新息模型
        5.3.3 灰色预测沉降量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衡桂高速公路沉降计算分析
    6.1 沉降观测方案
        6.1.1 沉降板埋设情况
        6.1.2 观测方法
    6.2 工程实例沉降数据分析
        6.2.1 沉降板实测累计沉降
        6.2.2 月平均沉降量
    6.3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计算
        6.3.1 GM(1,1)模型
        6.3.2 等维新息模型
        6.3.3 两种模型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大摘要

四、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级公路采动变形机理与损害评价指标研究[D]. 赵斌臣.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9)
  • [2]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与预测方法的研究[D]. 王珊.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高速公路路堤沉降简化灰色动态预测模型解析[J]. 刘学. 中外公路, 2018(04)
  • [4]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煤矸石路堤沉降预测分析[D]. 姚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5]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研究[D]. 卢飞强.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2)
  • [6]铜合高速公路高路堤沉降规律对比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 王鲁川.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7]基于灰色系统的天津滨海区软弱地基沉降分析及预测[D]. 庞韶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3)
  • [8]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综述[J]. 刘射洪,袁聚云,赵昕. 工业建筑, 2014(S1)
  • [9]季冻区填土路基沉降预测及其附加应力分析[D]. 李国恒. 吉林大学, 2013(08)
  • [10]衡桂高速红砂岩路基填筑技术及沉降变形研究[D]. 杨梁.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路堤沉降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