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市场去年火爆

中国海外市场去年火爆

一、去年海外旅华市场火爆(论文文献综述)

谢林卿[1](2021)在《消费全球化情境下中国海外游客的旅游消费实践 ——基于日本游游记的文本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李林虹[2](2020)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全面的中国越来越成为广大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广东广播电视台(GRT)的英语新闻尝试把广东声音传递给更多外国听众,其中汉英新闻编译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2019年6月9日至2019年10月20日),主要负责新闻编译工作。在本实习报告中,笔者根据自身汉英编译实践,在对实习岗位及背景信息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体分析方法,对该英语新闻的语言、篇章以及语境因素进行分析。笔者认识到了广播新闻文体简洁但又正式的特点。本实习报告重点关注编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编译新闻中的数据、长句、篇章,和采用的多种编译方法如信息删减、信息重组等,进而编译出符合广东广播英语新闻文体的译文。最后,作者发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广东广播电视台英语新闻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台新闻,而具有电台新闻和纸质新闻的双重文体特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编译实习,一方面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提高编译能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编译实习的总结和回顾,为英语新闻编译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万川江[3](2013)在《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推动。各大旅行社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旅行社的净利润却在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有:低门槛导致众多新进入者抢占市场。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导致各旅行社之间通过价格竞争来抢占客源。然而旅游服务标准的缺失也使得旅行社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各种人为干扰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都影响着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满意程度。这也充分说明,旅游服务与其他服务行业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从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出发,通过服务营销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国旅当前的营销现状。发现湖南国旅在服务质量、信息化、产品开发、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用高级SWOT和VRIO模型分析了湖南国旅服务营销的内外部环境,找出公司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明确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得出结论,公司所处的营销环境适合于增长型战略。之后,通过对服务消费行为的分析和市场细分的分析对公司目前所处的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公司应该选择的目标市场,明确了公司的市场定位,需要瞄准中高端市场,同时合理控制好成本。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以7Ps服务营销组合等理论为指导,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有形展示、内部营销、服务过程方面对湖南国旅现有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改进后的优化方案。在产品策略方面,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找到公司最需要的产品组合。通过附加服务的分析和设计,提出了突出公司产品个性化的方案。在促销策略方面,论证了服务沟通对于服务促销的重要性。在有形展示策略中,详细分析了服务环境设计的各个要素。通过顾客、员工满意度分析提出了如何开展好内部营销的方法。在服务过程策略中,用服务蓝图的方法,将服务过程的设计细分到各个关键点,并提出服务流程的改进办法。最后对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和保障进行了分析,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其中还对网络服务平台提出了优化建议。

赵金岭[4](2013)在《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结构,壮大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对高端体育旅游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等方法,以畅爽体验理论、消费社会学等理论为依据,首次从多元的视角对我国高端体育旅游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具体如下内容如下:(1)高端体育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体育旅游而言的一种具有不同特质的旅游形式。是指随着体育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为满足游客追求“畅爽”体验之需求,由旅游企业开发的“高精尖”体育旅游产品。它是部分人士所热衷的一项特殊的体育旅游活动,是体育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依据的标准不同,对高端体育旅游的分类也不同。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高端体育旅游分为七大类,即:高端休闲类体育旅游、高端刺激类体育旅游、高端野战类体育旅游、高端节事类体育旅游、高端修学类体育旅游、高端观赏类体育旅游和高端竞技类体育旅游。(3)高端体育旅游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对旅游者个体来讲,获取畅爽体验补偿自我匮缺;通过区隔消费空间满足符号消费偏好;第二,对体育旅游产业整体来讲,可以使其结构优化,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第三,对相关产业来讲,通过高端体育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优势竞争力;第四,对国家来讲,赚取更多外汇、提升国家形象。(4)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高端体育旅游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保障;新近崛起的中、上阶层人士渴望通过高端体育旅游这一特殊介质来满足自己的体育消费偏好并以此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从而使高端体育旅游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为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而交通、技术的极大改进和提高则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微观层面来看,个人和家庭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极大提高,为高端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而获取畅爽体验并获取社会的认同等因素则为他们提供了心理动力(5)当前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端体育旅游被异化;资源开发比较混乱,产品结构欠佳;相关法规建设滞后或缺失,相关市场有失规范;相关人才严重不足,高端体育旅游后续发展明显乏力等。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不但要制定科学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合理规划、开发高端体育旅游资源,还要完善旅游立法体系,严格法律监管活动,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6)结论与展望:高端体育旅游活动对我国已经具有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其概念、内涵及功能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着许多偏见。尽管如此,高端体育旅游在带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规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本人将对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何志兰[5](2010)在《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评价与开拓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已掀起旅游休闲热潮,中国以其悠久神秘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越来越让全球瞩目。中国旅游业将以高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速度增长,入境旅游业也随之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直接创造外汇、带来远高于国内人均消费和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的高级市场,因此研究入境旅游市场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遗余力的任务。作为湖南旅游龙头的张家界市,在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若想提升其旅游经济竞争力,则需对入境客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对国际客源市场的产品开发格外重视。本论文的主要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对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归纳分析与评价、入境客源市场的发展过程、目标市场的分析与定位的研究,从而提出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策略,希望能为张家界市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借鉴,为之开辟多元化的入境旅游市场格局,争取更多更稳的人数与更高的旅游收入。针对本课题,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章首先从旅游资源入手,调查旅游资源的概况与现状,并进行分类,接着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同级区域品牌资源比较的评价和在入境旅游的发展态势、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亲张度的评价中得出张家界旅游资源的竞争力优势。其次研究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背景,通过18年的入境人数的数据统计与对入境旅游者在湖南主要城市以及在张家界的停留时间和人均消费的调查,得出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与细分后,针对其喜好,建立入境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对应矩阵,根据张家界本身的资源禀赋与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实际,设计出五大核心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为接下来的开发策略提供了依据。最后阐述了张家界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规划设想:为入境旅游市场开拓而提出的技术、形象、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

厉新建[6](2009)在《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文中指出中国已经成长为广受世界各国关注的出境旅游大国,但却依然是旅游业跨国经营的小国。这一大一小反差的结果就是中国300多亿美元的消费流出,几乎相当于中国引进外资额的1/3还多。造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又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在战略视角和发展模式上究竟是模仿还是创新?又应该如何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剖析。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大量国内外文献检索、典型国内相关企业访谈调研、国际跨国旅游集团成长历程资料整理、国外实地考察和国内游客及专家问卷的基础上,把中国出境市场发展与跨国经营发展之间的关系放在更宏观、更接近“现实世界”的框架下进行解读,第一次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影响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旅游业内在的“区位锁定”、“可信赖承诺”等产业特性以及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发展空间、内需规模、政府影响等特性这两大层面分析了旅游业跨国经营的内在机理。论文对目前国内主流的旅游业跨国经营思想和观点进行辨析性的论证,重新认识了出境旅游向量与跨国经营向量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优势交换及局部利益观与整体战略观的视角,解释了“涌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现象,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声誉信号机制进行了分类化研究,总结了声誉信号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中国旅游企业现有能力基础和已经变化了的国际竞争环境的前提下,论文提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要改善传统的市场跟随模式的战略焦点,反思狭隘的市场跟随模式,着眼“全球本地化”,对跨国经营海外企业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并应该通过战略联盟这一桥梁嵌入到东道国的外部网络中去,扭转目前“黑洞”形象,充分发挥海外子公司“潜听哨”的作用,推进跨国经营积极发展。论文还指出,在传统跨国经营优势缺乏的情况下,中国旅游业的跨国经营应该立足于集群共生和融合发展,从百年唐人街发展史中汲取经验,整合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模块化理论,构建嵌入集群、新生集群和模块化集群投资等创新模式,形成多产业融合、专业化的多元化等创新思路,有效提升中国旅游业跨国公司成长的能力。从波特钻石模式入手,论文从理论分析了政府在现阶段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中的角色,从实践上提出应该重视中非论坛等对外援助平台推进旅游业跨国经营发展,同时从规模经济变迁等角度提出规模大小不一的企业可以确定不同的跨国经营目标,获得各自的成功;从国外着名跨国旅游集团的发展实践中,观察到商务性区位相对于休闲性区位对跨国经营的突出价值,发现组织型区位相对于接待型区位的显着意义,初步构建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跨国经营区位选择上的“旗舰”价值、“领先”价值和“商务”价值等三个判断标准。

朱璇[7](2007)在《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自助旅游形式,为有相当独立旅行能力的旅游者所钟爱。丰富的网络资讯和精良的装备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背包客向他们未知的世界进发。国内背包旅游的火爆让学者很难回避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无论是学界、业界还是政界,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很少。本文是国内第一次对背包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希冀通过本研究弥补这一领域内的研究空白,在理论认知上,搭建有关背包旅游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为政府决策提供战略依据和策略支持。全文共分9章。第1章导论,开篇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背景,阐明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章通过文献综述回顾背包旅游研究的进展,从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背包旅游的已有研究进行理论审视,总结和提炼有关背包旅游研究的理论视野,并指出其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章确立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4章首先界定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的定义,厘清背包旅游者与其他类型旅游者的区别;然后从国际范围内考察背包旅游发展的历史,分析其空间格局和基本规律,进而过渡到对国内背包旅游实践发展的回溯,归纳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目的地分布特点。本章最后一部分比较国内外背包旅游发展的不同特点,指出两者在历史背景、旅游流向和产业引导上的差异。第5章是本文的关键部分,该章利用国际旅游组织和笔者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对背包旅游的主体——背包旅游者群体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主要针对两大群体进行分析:一为国际背包旅游者,包括旅华的国际背包旅游者,二为国内背包旅游者。从人口统计和社会行为两方面将两者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第6章根据第5章的分析结果,阐述这一群体的战略价值,也即背包旅游对中国对总体影响,揭示他们的市场性及其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意义。第7章是本文的又一核心部分,把对背包旅游的影响讨论,从第6章整体影响,缩小到对一个特定背包旅游目的地区域的个别影响,聚焦于滇西北的虎跳峡地区,以该地区的徒步旅游路线为案例,对背包旅游者作用于当地社区的影响进行研究。第8章是前述实证研究结果的最终落实,架构我国背包旅游建设的支撑体系。第9章归纳本文研究成果,并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本章对研究成果的归纳不止停留于对每一章基本论点的概括,而是将所有章节串联思考后,精炼出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选题创新。这是国内首次以“背包旅游”为研究内容的论文。她为国内这一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开辟了另一扇窗户——虽然这是一面不大的窗户,但窗户外透过的,是将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方法纳入人文地理学和旅游学的分析框架后产生的些许光芒。其二,方法创新。从总体研究方法来讲,本文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兼顾了地理学和市场学的视角,这在国内同一领域的研究中并不多见。但在国外,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背包旅游的学者占绝大多数,较之这些研究者,本文的推陈出新在于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比较性研究和情景性分析、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等方法和发展论观点贯穿全文,这在目前所有的有关背包旅游研究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三,内容创新。本文是为数很少的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本土的背包旅游者及其影响的研究,拓宽了这一主题研究的地域和范围。文章最重要的结论是:(1)对旅游涵化理论的修正。当旅游者是懂得尊重东道主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外来势力时,外来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强化一个族群的重构与认同——背包旅游者就是强化当地族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旅游目的地良性发展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力量。(2)文化自信是可以部分取代“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旅游条件,工作和闲暇也未必严格对立——背包旅游者的“文化自信”和基于文化自信的旅游行动能力,使得“穷亦可游”;“工作着的旅行者”和“旅行着的工作者”也挑战着“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旅游必要条件”的旅游学基础理论。(3)背包旅游者的积极和慵懒活动交替出现,旅游路线体现为城镇-乡村之间的不断切换,其空间移动深入腹地基层社区,目的地热点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边远地区,是乡村社会的有力建设者。(4)背包旅游者是有市场意义的旅游群体,他们的经济和社会行为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我国的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突出意义,应当定位为我国的先导类客源。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中国背包旅游市场由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在战略和策略上确立起背包旅游建设的支撑体系。在市场开发的优先顺序上,可以适当先向发达国家的背包旅游市场倾斜。(5)背包旅游是我国基础条件差、风景资源级别高的贫困和落后地区发展旅游的最佳形式。在人性化的主客交往下,背包旅游者首先扶持了乡村社区精英。在背包旅游者和乡村精英的共同影响下,当地社区在经济、文化、观念上得到全面提升,并开始建立起整合外来文化影响的能力。背包旅游者是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摆脱物质和观念贫困、实现能力建设的“推进器”。

陶春峰[8](2005)在《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文中认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决策支持,也是旅游者出游前对旅游信息进行咨询的必要内容。它与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微观和宏观有机结合的研究领域。开拓和发展这一研究领域,既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学应用领域的有益尝试,因而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取得尽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正以朝阳产业的魅力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旅游学研究领域从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己取得显着成效,这些都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条件。基于此,本论文试图对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鄱阳湖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本论文将分为六个章节对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引言。指出问题提出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论文研究的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文献回顾。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旅游客源市场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相关文献。第三章:旅游客源市场及旅游流。本章首先从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旅游者出发,研究旅游者动机及其行为特征;然后从旅游流角度出发,分析旅游流的形成条件和时空集中指标,并对旅游流的预测方法和模型进行阐述。第四章:鄱阳湖区旅游市场现状。本章首先对鄱阳湖区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概述,其次分析了鄱阳湖区的旅游资源现状,最后从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角度介绍目前研究者在鄱阳湖区所开展的工作。第五章: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对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然后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对鄱阳湖区旅游流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旅游流总量进行预测;最后对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流总量预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结论与构想。该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然后就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提出对策与构想。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的旅游流总量将呈现逐渐递增、增势减缓的态势。

于溥[9](2005)在《体验经济下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研究 ——以青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服务经济时代后,又开始步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反映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入了一种更高的精神消费境界,它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旅游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要想率先在这一时期使其旅游业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中的有利位置,研究一套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旅游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通过对青岛旅游营销现状的分析,提出以青岛为例进行体验经济下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研究对促进青岛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营销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进行体验经济下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研究对于完善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充实旅游营销在体验经济时代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然后,由笔者在体验经济理论和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理论基础上,提出有关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的见解,构成本文的理论部分。 继而,本文又依据上述理论,在对青岛旅游客源市场需求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详细的青岛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方案。这些策略方案包括:以“合理规划、突出‘山、海、城’特色,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发展多样化旅游,加强配套建设”等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策略;以“互动式协商定价法,加强旅游价格管理”等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以“选择适当的旅游营销渠道类型,加强对旅游营销渠道的管理,联合化营销渠道,网络化营销渠道”等为内容的旅游营销渠道策略;以“树立大力促销观念,制定计划、筹足资金,保证各项促销工作顺利进行,采取情景促销、感情促销、氛围促销、奥运促销、区域合作促销、‘创城’促销、利用国际互联网促销”等为内容的旅游促销策略;以“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后备人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旅游人员信息网络系统”等为内容的旅游人员管理策略;以“优化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进行形象设计,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展现良好的旅游

蒋建国[10](2005)在《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充分利用国外消费文化理论的丰硕成果,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视角,对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史进行多方位的深入研究,将消费文化视为晚清广州社会变迁的重要原因与结果。从宏观的视野,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消费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多重影响,对物价、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进行整体分析。从几个方面归纳了城市消费文化的基本形态,如外贸经济对洋货消费市场的影响,洋货消费文化的形成、传播以及大众化进程;饮食消费习俗与变化过程,茶楼、酒楼消费的基本特色;社会文化性消费文化的多元化,礼仪消费、戏剧消费、游乐消费和教育消费的丰富文化内涵;社会制度失范对畸形消费的严重影响,烟、赌、嫖等消费异化现象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等等。西方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的融合,商业文化的深入渗透,使晚清广州消费文化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世俗性、享乐性、时尚性和实用性等基本特征。它所体现的丰富话语体系和社会空间,为城市史、社会生活史和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二、去年海外旅华市场火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年海外旅华市场火爆(论文提纲范文)

(2)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1.1 Background of GRT and GRT news
    1.2 Descriptions of trans-editing tasks
    1.3 Overview of stylistic analysis
    1.4 Outline of the internship report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2.1 Trans-editing preparation
    2.2 The schedule for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internship
    2.3 Technical& resource support
        2.3.1 The use of translation software
        2.3.2 The use of parallel texts
CHAPTER THREE THE RADIO NEWS TRANS-EDITING PROCESS
    3.1 Selection of the trans-editing source news
        3.1.1 General principles of news selection
        3.1.2 Cases of news selection
    3.2 Stylistic Analysis of radio news
        3.2.1 Linguistic description of radio news
        3.2.2 Textual analysis of radio news
        3.2.3 Contextual factors analysis of GRT news
        3.2.4 Variations of the language of GRT news
    3.3 Case Studies
        3.3.1 Linguistic problem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3.3.2 Textual problem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CHAPTER FOUR POST-TRANS-EDITING
    4.1 Quality control
        4.1.1 Quality control:self-evaluation
        4.1.2 Quality control by supervisors
    4.2 Self-assessment
    4.3 Feedback from supervisor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Reflection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3)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2 服务营销的独特性
        1.2.3 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湖南国旅营销现状
    2.1 湖南国旅概况
    2.2 湖南国旅营销现状分析
        2.2.1 湖南国旅品牌和体制分析
        2.2.2 服务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2.2.3 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环境和市场定位分析
    3.1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3.1.1 湖南旅游市场情况
        3.1.2 旅游业服务的特点
    3.2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3.2.1 企业组织结构
        3.2.2 湖南国旅VRIO模型分析
    3.3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SWOT分析
        3.3.1 湖南国旅SWOT分析
        3.3.2 高级SWOT分析
    3.4 旅游服务市场细分分析
        3.4.1 旅游服务产品市场细分
        3.4.2 目标市场选择
    3.5 旅游服务市场定位分析
第4章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4.1 服务产品组合和开发
        4.1.1 服务产品生命周期
        4.1.2 服务个性化和品牌化
        4.1.3 通过附加服务提升核心产品价值
        4.1.4 提高服务质量
    4.2 定价策略
        4.2.1 产品价格分类和成本构成
        4.2.2 定价方法选择
    4.3 服务沟通和促销
        4.3.1 服务和商品促销的差异性
        4.3.2 服务沟通的重要性
        4.3.3 服务营销的促销组合
    4.4 销售渠道策略
        4.4.1 网点渠道扩展
        4.4.2 加大电子渠道投入
    4.5 有形展示策略
        4.5.1 有形展示策略构成要素
        4.5.2 服务场景分析
        4.5.3 服务环境的设计
    4.6 内部营销策略
        4.6.1 顾客—员工满意镜分析
        4.6.2 内部人员管理
        4.6.3 内部营销方案设计
    4.7 服务过程策略
        4.7.1 服务蓝图分析
        4.7.2 服务流程改进
        4.7.3 投诉处理和服务补救措施
        4.7.4 排队方案选择
第5章 湖南国旅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与保障
    5.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5.1.1 关系营销和客户保持与建立
        5.1.2 优化网络服务平台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5.2 企业文化建设
    5.3 未来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相关研究与本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五、主要相关理论依据
第一章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第一节 体育旅游与高端体育旅游
        一、体育旅游
        二、高端旅游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四、高端体育旅游的活动内容
    第二节 高端体育旅游的分类、价值及其特征
        一、高端体育旅游的分类
        二、高端体育旅游的价值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特征
    第三节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一、高端体育旅游的参与者及其分类
        二、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三、中产阶层——高端体育旅游主要消费群体
第二章 高端体育旅游的功能
    第一节 补偿、满足功能
        一、体验的流变及高端体育旅游体验的内涵
        二、畅爽体验的获取与匮缺的自我补偿
        三、消费空间的区隔与符号消费偏好的满足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功能
    第三节 促进产业集聚功能
        一、完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创造优良环境,推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第四节 提升国家实力功能
        一、吸引来华游客,赚取更多外汇收入
        二、改善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声誉
第三章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产生动因
    第一节 高端体育旅游产生的外部动因
        一、宏观经济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三、产业政策因素
        四、交通、技术因素
    第二节 高端体育旅游产生的内部动因
        一、个人收入
        二、心理因素
第四章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
        三、我国高端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四、我国高端体育旅游产品的供给方式
        五、我国高端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状况
    第二节 我国部分地区发展高端体育旅游产业案例分析
        案例(Ⅰ) 海南省游艇旅游产业调查研究
        案例(Ⅱ) 青岛市高端体育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案例(Ⅲ) 我国空中高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第三节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章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现在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认识偏颇,高端体育旅游产生异化
        二、产品开发问题:产品结构欠佳,资源开发不利
        三、产品定位问题:内涵把握不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四、法规问题:相关法规不健全,市场规范失度
        五、人才瓶颈问题:相关人才匮乏,后继发展明显乏力
    第二节 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正确判断高端体育旅游发展态势,科学制定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二、明确角色定位,正确选择高端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
        三、科学规划高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
        四、丰富文化内涵,通过整合营销打造高端体育旅游知名品牌
        五、完善旅游立法体系,严格高端体育旅游市场活动法律监管
        六、注重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了高端体育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消费群体已经初具规模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功能具有多元性
        四、我国高端体育旅游产生的动因多样而复杂
        五、我国高端体育旅游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将出现新的发展动向
        六、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七、制定积极的对策,是我国高端体育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评价与开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动态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
    2.1 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调查
        2.1.1 张家界旅游资源概况
        2.1.2 张家界旅游资源现状
    2.2 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分类
    2.3 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有关评价
        2.3.1 评价原则
        2.3.2 评价指标体系
        2.3.3 品牌旅游资源同级区域比较优势评价
        2.3.4 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资源结合张家界旅游资源评价
        2.3.5 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评价
        2.3.6 主要入境市场旅华游客偏好与亲景度评价
第3章 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3.1 张家界入境旅游发展背景
    3.2 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3.3 张家界入境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张家界入境客源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
    4.1 张家界入境客源目标市场细分
    4.2 张家界入境客源目标市场定位
        4.2.1 入境客源目标市场的区域定位
        4.2.2 入境客源目标市场的市场定位
        4.2.3 入境客源目标市场的功能定位
第5章 张家界针对入境旅游市场的五大核心产品体系开发
    5.1 遗产旅游
    5.2 特色休闲度假旅游
        5.2.1 乡村度假旅游
        5.2.2 温泉度假旅游
    5.3 城市旅游
    5.4 特色文化旅游
    5.5 生态旅游
第6章 张家界市入境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6.1 技术策略
    6.2 形象策略
        6.2.1 旅游形象定位
        6.2.2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6.3 区域合作策略
    6.4 旅游产业集群建设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关于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一) 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与旅游业跨国经营
        (三)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
        (四) 其他相关概念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三、当前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论
    四、本文的理论创新
第一章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现状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一) 直接投资流量变动情况
        (二) 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二、饭店业和旅行社业跨国经营现状
        (一) 饭店业跨国经营
        (二) 旅行社跨国经营现状
        三、开放视角下的旅游跨国经营新认识
        (一) 观察旅游业跨国经营路径的新视野
        (二) 观察旅游业跨国经营形式的新视野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规模与出境游发展规模非耦合
        (一) 中国出境市场发展及国际比较
        (二) 旅游业跨国经营规模及国际比较
        (三) 简要结论
        二、跨国经营领域与出境游消费结构非耦合
        (一) 旅游消费的价值链
        (二) 嵌入合适的价值链位置:购物
        (三) 可能的突破方向:经济型跨国饭店公司
        (四) 简要的评价
        三、跨国经营扩张与出境游地区结构非耦合
        (一) 中国出境旅游地区结构
        (二) 跨国经营地区的“背离式”结构
第二章 中国跨国旅游经营问题的多重视角
    第一节 民族主义与地区经验的视角
        一、非耦合与出境消费的民族中心特性
        (一) “错误认识”的起源
        (二) 对问题的现实认识
        二、非耦合与大中华区出境游的阶段差
        (一) 地区经验的通用性
        (二) 两岸三地出境目的地的重合性
    第二节 竞争环境变迁的视角
        一、饭店业内忧外患的竞争环境变迁
        (一) 内部整合影响外部扩张
        (二) 发展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二、旅行社业竞争的阶段性变迁
        (一) 从垄断经营到受迫竞争
        (二) “强者恒强”的外部环境
        三、简要结论
    第三节 能力积累与路径变迁的视角
        一、非耦合的能力视角分析:“卷入”与“挤出”的假设
        (一) 跨国经营发展与管理技术储备的正相关性
        (二) “卷入程度”和“挤出效应”对能力的共同决定
        二、非耦合与获利能力积累变迁的关系
        (一) 能力路径依赖的变化:市场
        (二) 能力路径依赖的变化:政府
        (三) 特有FDI机制对能力积累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基于产业特性的内在机理
        一、不可贸易性内生了异地商业存在的需求
        (一) 服务的分类及其不可贸易性
        (二) “区位锁定”与跨国经营内生性
        二、不可专利性内生了网络化布局需求
        (一) 发现需求不等于拥有需求
        (二) 不可专利性要求改变传统的获利模式
        三、不可试用性内生了可信性承诺需求
        (一) 质量信号机制与全球商业存在
        (二) 可信赖承诺的特殊性
    第二节 基于转型期大国特性的内在机理
        一、传统跨国经营理论的不适应性
        (一) 传统跨国经营理论的“传统性”
        (二) 服务经济时代与发展中国家崛起
        二、发展中的大国特性对跨国经营的影响机制
        (一) 大国内需规模与跨国经营动力
        (二) 大国空间规模与跨国经营力度
        (三) 大国经济自强与跨国经营冲动
        三、转型中大国特性对跨国经营的影响机制
        (一) 转型的含义与跨国经营动力的协调性
        (二) 跨国经营中对政府力量的矛盾心理
        (三) 贸易摩擦和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的理论辨析
    第一节 出境旅游发展与跨国经营的内相关性
        一、出境旅游流向与跨国经营扩张区域对比
        (一) 主要客源国选定及计算方法
        (二) 现实状况与匹配比对的差异
        (三) 公司身份模糊化、跨国经营扩张与出境市场发展
        二、跨国扩张、商务偏好与文化认知
        (一) 跨国经营的地域扩张具有商务偏好
        (二) 文化认知对跨国经营是双刃剑
        三、“本土优势”在跨国经营中延伸的可能性
        (一) 中国旅游企业在出境市场上未必有优势
        (二) 中国游客出境消费选择的倾向性
        四、出境旅游与跨国经营相关性的简要结论
    第二节 “涌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悖论
        一、中国跨国经营的悖论现象
        (一) 外资加快进入中国
        (二) 中国加快推动旅游企业“走出去”
        二、战略悖论与全球学习
        (一) 跨国经营的动机:产业内贸易与优势交换
        (二) 跨国经营优势交换:全球学习与本地学习
        (三) 全球化学习:局域性利润与全球性利润
    第三节 跨国经营的品牌声誉与规模经济
        一、声誉信号机制的动态性和延展性
        (一) 品牌声誉信号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 品牌声誉信号的其他影响因素
        二、规模经济的现实性和特殊性
        (一) 规模经济还是网络经济?
        (二) 规模经济未必通过传统的跨国公司方式实现
        三、高工资与高成本的非对称
第五章 基于市场的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
    第一节 跨国经营的客户跟随战略
        一、出境旅游市场跟随战略
        (一) 市场跟随战略的优点
        (二) 市场跟随战略的缺点
        二、跨国经营的非旅游化市场跟随
        (一) 跟随战略的关键在网络布局
        (二) 市场跟随的重点在商务公务市场
        (三) 跟随战略的拓展在访学市场
    第二节 跨国经营的嵌入发展模式
        一、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全球本地化”
        (一) 市场跟随战略的反思
        (二) 旅游业跨国公司的选择:本地化而非飞地化
        二、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联盟
        (一) 嵌入发展与角色分类
        (二) 战略联盟与“霍金辐射”
        三、战略联盟的构建
        (一) 联盟构建的前提
        (二) 本土联盟的衍生:市场内部化和市场网络化
        (三) 异国联盟的衍生:知识前哨与业务外包
第六章 基于能力的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
    第一节 中国旅游企业的能力基础
        一、转型环境中的能力弱自生特性
        (一) 饭店领域的弱自生能力
        (二) 旅行社领域的弱自生能力
        二、转型环境中的能力结构性分布
        (一) 旅游企业总体市场表现
        (二) 盈利能力的结构性分布
        三、开放环境下的能力利用与获取
        (一) 环境变迁下的跨国经营能力
        (二) 跨国经营能力的战略观:利用与发展
    第二节 旅游跨国经营的集群共生发展
        一、集群核心理论与旅游企业集群
        (一) 集群理论及其与跨国公司关系
        (二) 旅游企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二、唐人街发展对旅游跨国经营的启示
        (一) 唐人街的形成
        (二) 唐人街的成功与跨国经营的发展
        三、旅游企业集群式跨国经营的发展
        (一) 源自集群理论的跨国经营启示
        (二) 跨国公司成长:嵌入集群与新生集群
        (三) 跨国公司成长:模块化集群投资
    第三节 旅游跨国经营的融合发展
        一、突破旅游企业类型的传统视角
        (一) 传统思维的进化
        (二) 多元融合的产业视角
        二、金融服务与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
        (一) 出境旅游衍生的金融需求
        (二) 金融与旅行融合的典范:美国运通
        (三) 通过产业融合推动跨国经营发展
        三、体验、网络与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
        (一) 主题体验与传统业务:融合以互促发展
        (二) 营销网络与旅行服务:与非旅企业的融合
第七章 基于进入方式的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
    第一节 旅游跨国经营的政经协同进入
        一、中国对外经援内生的跨国经营需求
        (一) 传统的进入方式理解
        (二) 政府在跨国经营扩张中的作用
        (三) 经济援助与跨国经营的内在关系
        二、中非论坛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平台意义
        (一) 非洲及太平洋岛国的空间
        (二) 依托中非论坛等论坛平台跨国经营
    第二节 旅游跨国经营的目标区位选择
        一、全球化视角与全球利润源
        (一)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 区位价值与全球利润
        (三) 市场成长性与资产价格波动
        二、突破出境游空间结构的区位思路
        (一) 突出区位的“旗舰”价值
        (二) 突出区位的“领先”价值
        (三) 突出区位的“商务”价值
    第三节 旅游跨国经营的企业类型与投资方式选择
        一、基于规模优势变迁的跨国经营先行企业选择
        (一) 跨国公司规模优势的变迁
        (二) 旅游跨国经营的先行企业选择
        二、基于资本战略动机的跨国经营投资方式选择
        (一) 股权投资还是非股权投资?
        (二) 注资经营还是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缘起
        1.1.1 方兴未艾的中国城市新人群后现代生活方式——一个现实与哲学背景
        1.1.2 日益涌现的多元化背包旅游接待地及设施——一种喜忧参半的发展形势
        1.1.3 循序渐进的个人参与式背包旅行体验——一个个人兴趣的研究动因
        1.1.4 走向互动的人文地理与其他社会科学——一门多元化的研究学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探索中国背包旅游现状
        1.2.2 对中外背包旅游进行跨区域比较,丰富已有研究视角
        1.2.3 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府决策依据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检索方法和过程
    2.2 已有研究的回顾
        2.2.1 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和内部动力机制
        2.2.1.1 背包旅游者的概念——从非市场化到市场化观念的转换
        2.2.1.2 背包旅游者的动机利行为——辗转于传统和后现代之间
        2.2.1.3 背包旅游者的支持体系——渐进的多样化
        2.2.2 背包旅游的外部影响
        2.2.2.1 背包旅游的单向影响
        2.2.2.2 背包旅游中的交互关系
        2.2.2.3 应对背包旅游的外部影响
    2.3 已有研究的理论框架
        2.3.1 作为目的地社会和人民的涵化和发展形式的背包旅行
        2.3.1.1 涵化理论
        2.3.1.2 另类旅游的形式
        2.3.2 作为旅行者的现代世俗仪式的背包旅行
        2.3.2.1 通过仪式理论
        2.3.2.2 真实性理论
        2.3.2.3 舞台真实理论
    2.4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2.4.1 研究方法和研究战略有待提升
        2.4.1.1 过程性研究不足
        2.4.1.2 情景性研究不足
        2.4.1.3 比较性研究不足
        2.4.2 研究地域和研究范围亟待拓宽
        2.4.2.1 亟须开展关于发展中国家背包旅游的本土研究
        2.4.2.2 亟须开展背包旅游的多维影响研究
        2.4.2.3 亟须开展贴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背包旅游策略研究
        2.4.3 理论深度和学科广度有待挖掘
        2.4.4 部门参与亟待加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方式及其性质
        3.1.1.1 调查研究
        3.1.1.2 实地研究
        3.1.1.3 文献研究
        3.1.2 研究方法和技术
        3.1.2.1 观察法
        3.1.2.2 问卷法
        3.1.2.3 访谈法
        3.1.2.4 数理统计方法
        3.1.2.5 特尔菲法
    3.2 研究框架和内容
第4章 背包旅游发展的中外比较
    4.1 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
        4.1.1 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的含义
        4.1.2 背包旅游者概念的廓清
        4.1.2.1 背包旅游者和自助旅游者
        4.1.2.2 背包旅游者和其他类型旅游者
    4.2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
        4.2.1 国外背包旅游的发展历史
        4.2.2 国外背包旅游的发展现状
        4.2.2.1 大规模的背包旅游市场
        4.2.2.2 有力的政府支持、政策保障和产业引导
        4.2.2.3 健全的背包旅游配套设施和专业的背包旅游服务
        4.2.2.4 成熟的背包旅游指南类书籍
        4.2.3 国外背包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
    4.3 国内背包旅游发展的状况
        4.3.1 国内背包旅游的发展历史
        4.3.1.1 国内的背包旅游和户外运动
        4.3.1.2 国内的背包旅游和青年旅馆
        4.3.1.3 国内的背包旅游发展的深层原因
        4.3.2 国内背包旅游的发展现状
        4.3.2.1 背包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缺乏
        4.3.2.2 准确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贫乏
        4.3.2.3 自助旅游配套服务匮乏
        4.3.2.5 规范的管理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缺位
        4.3.3 国内背包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分布
    4.4 中外背包旅游实践发展的比较
        4.4.1 历史背景
        4.4.2 旅游流向
        4.4.3 产业引导
    4.5 小结
第5章 背包旅游者的群体研究
    5.1 国际背包旅游者
        5.1.1 人口统计特征
        5.1.1.1 国际背包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
        5.1.1.2 旅华国际背包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
        5.1.1.3 人口统计特征比较
        5.1.2 心理行为特征
        5.1.2.1 旅行动机
        5.1.2.2 旅行经验
        5.1.2.3 预算情况
        5.1.2.4 结伴方式
        5.1.2.5 安全敏感度
        5.1.2.6 旅行时机和重游率
        5.1.2.7 旅行弹性
        5.1.2.8 设施替代性
        5.1.2.9 对其他旅行者的态度
        5.1.2.10 阻碍旅行的因素
        5.1.2.11 旅行对于国际背包旅游者的影响
    5.2 国内背包旅游者
        5.2.1 国内背包旅游者的统计定义
        5.2.2 人口统计特征
        5.2.2.1 性别年龄
        5.2.2.2 职业构成
        5.2.2.3 学历层次
        5.2.2.4 收入水平
        5.2.2.5 客源分布
        5.2.2.6 家庭结构
        5.2.3 心理行为特征
        5.2.3.1 旅行动机
        5.2.3.2 旅行经验
        5.2.3.3 预算情况
        5.2.3.4 结伴方式
        5.2.3.5 安全敏感度
        5.2.3.6 旅行时机和重游率
        5.2.3.7 旅行弹性
        5.2.3.8 设施选择
        5.2.3.9 对其他旅行者的态度
        5.2.3.10 旅行活动
        5.2.3.11 旅行制约因素
        5.2.3.12 背包活动对国内背包旅游者的影响
    5.3 中外背包旅游者的比较
        5.3.1 相同处及其原因分析
        5.3.1.1 人口特征方面
        5.3.1.2 行为特征方面
        5.3.2 相异处及其原因分析
        5.3.2.1 年龄层次
        5.3.2.2 消费能力
        5.3.2.3 旅行成熟度和耐受性
    5.4 小结
第6章 背包旅游者的战略价值
    6.1 背包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经济意义
        6.1.1 背包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量可观
        6.1.1.1 市场规模大
        6.1.1.2 单位人次的旅游支出高
        6.1.2 对目的地的经济贡献率高
        6.1.3 推动目的地经济的公平发展
        6.1.4 "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旅游的首选客源
        6.1.5 促进旅游时空分布的均衡发展
        6.1.6 带动高端探险类旅游产品开发
    6.2 背包旅游者社会行为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6.2.1 维系生态和文化敏感区的原真性
        6.2.2 实践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
        6.2.3 扩大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6.2.4 提升经济落后地区居民素质,保存当地纯朴民风
    6.3 小结
第7章 背包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
    7.1 案例的选取
    7.2 虎跳峡地区背包旅游发展的背景
        7.2.1 区域背景——滇西北地区背包旅游的发展概况
        7.2.2 个案背景——虎跳峡背包旅游发展的背景
        7.2.2.1 虎跳峡徒步路线概况
        7.2.2.2 虎跳峡徒步路线的形成历史
    7.3 虎跳峡地区背包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
        7.3.1 正面影响
        7.3.1.1 客栈经济的繁荣
        7.3.1.2 主客关系的融洽
        7.3.1.3 观念形态的提升
        7.3.1.4 社区关系的和谐
        7.3.2 负面影响
        7.3.2.1 旅游设施的大型化和"现代化"
        7.3.2.2 旅游服务的庸俗商业化
    7.4 小结与思考
        7.4.1 背包旅游是另类旅游和ST—EP的极佳实践模式
        7.4.1.1 旅游扶贫、另类旅游和ST—EP
        7.4.1.2 背包旅游是自下而上的ST—EP极佳实践模式
        7.4.2 对于旅游涵化理论的思考
        7.4.2.1 涵化是否必然意味着庸俗商品化
        7.4.2.2 目的地社区的文化整合能力是良性涵化的关键
第8章 背包旅游发展的对策
    8.1 背包旅游支撑环境建设的政府战略
        8.1.1 政府的角色定位
        8.1.2 背包旅游市场的战略地位
        8.1.2.1 背包旅游市场的整体定位
        8.1.2.2 国内外背包旅游市场的差异定位
        8.1.3 背包旅游的政策制度建设
        8.1.3.1 网络信息和服务的制度
        8.1.3.2 旅游安全保障制度
        8.1.3.3 鼓励休假和旅行的制度
        8.1.3.4 背包旅游的海外促销政策
    8.2 背包旅游支撑环境建设的行业策略
        8.2.1 住宿业
        8.2.1.1 合理规划布局经济型住宿设施
        8.2.1.2 提升青年旅馆的竞争力
        8.2.2 交通部门
        8.2.2.1 针对不同背包旅游目标市场项目和服务的设置
        8.2.2.2 旅游交通信息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8.2.2.3 公交旅游线路的合理安排
        8.2.2.4 旅游交通安全和服务意识的提高
        8.2.3 旅游景区
        8.2.3.1 旅游环境非人工化
        8.2.3.2 旅游教育科学化
        8.2.4 背包旅游产品的开发
        8.2.4.1 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与探险旅游产品
        8.2.4.2 小团队科考类自然旅游产品
        8.2.4.3 民风民情体验类旅游产品
        8.2.5 旅行出版业
        8.2.6 旅游网站
        8.2.6.1 确保网站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8.2.6.2 提供旅行者更便捷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8.2.6.3 提高对背包旅游者服务的内容设计
        8.2.6.4 推广网络实时互动,增进民间参与和官民交流
    8.3 小结
第9章 结论
    9.1 主要研究成果
        9.1.1 研究方法上的进展
        9.1.1.1 量的方法和质的分析的统一
        9.1.1.2 比较性研究和情景性分析的运用
        9.1.1.3 过程性研究的补充
        9.1.1.4 发展观点的渗透
        9.1.2 研究视角上的拓宽
        9.1.3 研究内容上的成果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2.1 背包旅游对客源地的影响
        9.2.2 关于背包旅游者目的地的更多案例研究
        9.2.3 背包旅游发展的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1 孤独星球2005年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国内背包旅游者的调查问卷
附录3 旅华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调查问卷
附录4 专家访谈录(部分)
附录5 背包旅游者和其他自助旅游者访谈录(部分)
附录6 与虎跳峡当地居民的主要访谈结果记录
附录7 虎跳峡徒步路线手绘图
附录8 博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8)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框架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
    2.1 对旅游客源市场理论分析相关文献的回顾
    2.2 对旅游客源市场实证分析相关文献的回顾
第三章 旅游客源市场及旅游流
    3.1 旅游者及其动机
    3.2 旅游者行为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3.3 旅游流分析
第四章 鄱阳湖区旅游市场现状
    4.1 鄱阳湖区基本情况概述
    4.2 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现状
    4.3 鄱阳湖区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
第五章 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实证分析
    5.1 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
    5.2 鄱阳湖区旅游流数据分析和模型
    5.3 鄱阳湖区旅游流实证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构想
    6.1 结论
    6.2 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9)体验经济下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研究 ——以青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1.1 青岛旅游营销现状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1 国内外旅游营销研究的发展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
    2.1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特点
    2.2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
        2.2.1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策略
        2.2.2 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2.2.3 旅游营销渠道策略
        2.2.4 旅游促销策略
        2.2.5 旅游人员管理策略
        2.2.6 旅游营销有形展示策略
        2.2.7 旅游营销服务过程策略
    2.3 体验经济时代7P’S营销组合策略与传统7P’S营销组合策略区别
3 青岛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
    3.1 青岛旅游客源目标市场及需求分析
        3.1.1 海外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3.1.2 国内旅游客源目标市场
        3.1.3 海内外旅游客源比较
    3.2 青岛旅游营销的发展方向
        3.2.1 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以海外客源市场为重点
        3.2.2 开发利用好“山、海、城”特色资源
        3.2.3 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3.2.4 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
        3.2.5 完善休闲娱乐项目建设
        3.2.6 开发有青岛特色、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
        3.2.7 重视游客参与性、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3.2.8 加强旅游人员管理
        3.2.9 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4 青岛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策略
    4.1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意义
    4.2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2 主题化原则
        4.2.3 创新原则
    4.3 青岛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策略
        4.3.1 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实施精品带动战略
        4.3.2 加强沟通,注重个性,设计特色旅游线路
        4.3.3 因地治宜,深度开发,发展多样化旅游
        4.3.4 加强“吃、行、住、游、购、娱”配套建设,注重整体开发
5 青岛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5.1 互动式协商定价法
    5.2 加强旅游价格管理,杜绝不良行为发生
6 青岛旅游营销渠道策略
    6.1 旅游营销渠道策略概述
        6.1.1 旅游营销渠道定义
        6.1.2 影响旅游营销渠道类型选择的因素
    6.2 青岛旅游营销渠道策略
        6.2.1 选择适当的旅游营销渠道类型
        6.2.2 加强对旅游营销渠道的管理
        6.2.3 营销渠道联合化
        6.2.4 网络化营销渠道
7 青岛旅游促销策略
    7.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大力促销观念
    7.2 制定计划、筹足资金,保证各项促销工作顺利进行
    7.3 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措施
        7.3.1 情景促销
        7.3.2 感情促销
        7.3.3 氛围促销
        7.3.4 奥运促销
        7.3.5 区域合作促销
        7.3.6 “创城”促销
        7.3.7 利用国际互联网
8 青岛旅游人员管理策略
    8.1 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现状
    8.2 青岛旅游人员管理策略
        8.2.1 加强思想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行为
        8.2.2 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8.2.3 加强旅游后备人才建设
        8.2.4 积极引进优秀旅游管理人才
        8.2.5 引入竞争机制
        8.2.6 建立旅游人员信息网络系统
9 青岛旅游营销有形展示策略
    9.1 优化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
        9.1.1 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9.1.2 加强治理污染的力度
        9.1.3 完善公共公共设施
        9.1.4 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9.2 进行形象设计,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9.2.1 形象定位
        9.2.2 依据定位进行设计
    9.3 展现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构建广泛的客源网络
        9.3.1 通过旅游从业人员展现
        9.3.2 通过旅游形象大使展现
        9.3.3 通过群众展现
10 旅游营销过程策略
    10.1 旅游客源发展新趋势
        10.1.1 散客化发展趋势
        10.1.2 家庭化发展趋势
        10.1.3 短停留高频率趋势
        10.1.4 “银色”旅游趋势
    10.2 青岛旅游营销过程策略
        10.2.1 散客接待功能
        10.2.2 信息存贮传递功能
        10.2.3 远程预订功能
11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消费文化:理论与历史
    第一节 消费文化理论综述
        一、多维视角的消费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
        三、现代化理论与西方消费文化观
        四、依附理论中的消费观
        五、西方消费文化史研究
    第二节 中国消费文化史研究述评
        一、对消费文化的总体认识
        二、社会生活与消费文化史研究
        三、区域消费问题研究
    第三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框架设计
        一、清代广州史与消费问题研究
        二、晚清广州消费文化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资料来源及框架设计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第一节 转型中的晚清广州经济
        一、农业商业化的发展
        二、好市与城乡市场网络的扩展
    第二节 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阶层分析
        一、工业发展与经济转型
        二、消费者阶层的分化
    第三节 城市消费市场的繁荣
        一、消费市场的布局与特色
        二、主要消费品市场
第三章 物价、收入与消费水平
    第一节 消费品价格分析
        一、粮油价格
        二、果菜和其它日用品价格
        三、纺织品价格
        四、药品价格
        五、皮革、珍珠价格
    第二节 收入水平分析
        一、家庭佣工的收入
        二、手工业者、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收入
        三、绅商与其他社会上层的收入
    第三节 消费水平的整体分析
        一、社会下层的消费状况
        二、社会中层的消费状况
        三、社会上层的消费状况
第四章 洋货消费文化
    第一节 洋货市场的繁荣
        一、洋货进口的一般情况
        二、洋货消费市场的发展态势
        三、报纸广告与洋货推销
    第二节 洋货消费的大众化进程
        一、西洋观与洋货消费
        二、洋货消费的大众化
        三、洋布价格与服饰消费
    第三节 洋货消费的社会影响
        一、洋货消费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二、洋货消费的社会推动作用
第五章 饮食消费文化
    第一节 饮食消费习俗
        一、日常饮食消费习俗
        二、节日及喜庆消费习俗
    第二节 茶饮消费文化
        一、茶店与茶饮消费的推广
        二、茶饮消费的大众化进程
        三、特色经营与茶楼消费文化的提升
        四、茶楼消费的社会空间
    第三节 餐饮消费文化
        一、从私人空间向社会空间的转向
        二、不断变化的食谱
        三、西餐消费方式的逐步流行
        四、消费环境与奢靡之风
第六章 社会文化性消费
    第一节 礼仪消费文化
        一、祭祀消费文化
        二、婚丧礼仪消费文化
    第二节 戏剧消费文化
        一、戏剧消费的普及
        二、门票与位置消费
    第三节 游乐消费文化
        一、游乐消闲活动的兴起
        二、游乐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文化教育消费
        一、书院、祠堂教育消费
        二、文化教育消费的发展
第七章 畸形消费现象
    第一节 鸦片消费
        一、鸦片消费的基本情况
        二、鸦片消费的社会危害性
        三、禁止鸦片消费的措施
    第二节 赌博消费
        一、赌博消费的兴起
        二、赌博消费的危害
    第三节 性消费
        一、性消费行业的发展
        二、妓院经营与消费状况
        三、性消费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结语: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经济转型与消费的社会化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传播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轨迹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去年海外旅华市场火爆(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全球化情境下中国海外游客的旅游消费实践 ——基于日本游游记的文本分析[D]. 谢林卿.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汉英新闻编译岗位实习报告[D]. 李林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3]湖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万川江. 湖南大学, 2013(10)
  • [4]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赵金岭.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
  • [5]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评价与开拓研究[D]. 何志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1)
  • [6]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D]. 厉新建. 中央民族大学, 2009(01)
  • [7]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朱璇.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8]鄱阳湖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D]. 陶春峰. 南昌大学, 2005(04)
  • [9]体验经济下旅游营销7P’S组合策略研究 ——以青岛为例[D]. 于溥.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 [10]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 蒋建国. 暨南大学, 2005(01)

标签:;  ;  ;  ;  

中国海外市场去年火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