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泥炭及其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中国泥炭及其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一、泥炭及其中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王曰鑫,李强[1](2020)在《论腐植酸肥料及有关研究课题》文中认为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植酸在结构、功能和性质上基本相同,可成为补充土壤腐植酸的重要来源。我国用于生产腐植酸肥料的泥炭、褐煤和风化煤资源丰富,从中可分离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等腐植酸类物质。大量的科学试验充分证明:腐植酸类物质是化肥提质增效最好的绿色伴侣;可以使各种营养元素以络合态等形式结合,并逐渐释放,起到缓释氮素、活化磷素、调控钾素的作用,既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还能起到改良土壤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和政策倡导,促进了腐植酸类肥料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农业需要,推动腐植酸肥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加强研究3个问题:(1)要深入研究腐植酸肥料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机理;(2)要加强腐植酸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3)要加快腐植酸肥料标准的制修订。

申岩峰[2](2020)在《高硫煤配煤炼焦硫分定向调控及成焦过程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我国高炉冶炼现行状况,焦炭作为炼铁重要原料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变化。近年来,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的持续消耗导致其储量日益减少,随煤层开采深度增加高硫煤占比也显着增大,且这些高硫煤中硫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有机硫为主,很难洗选脱除,严重限制了它的利用范围。基于自身禀赋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有机硫炼焦煤在配煤炼焦过程中的合理高效利用,本论文构建了基于炼焦煤种特性及硫热变迁行为的表征分析、高硫煤配煤炼焦硫分定向调控及成焦过程的探究,进行焦炭硫含量与煤质特性相关性及其预测方法的研究思路。主要以变质程度、硫含量、灰分及灰成分组成不同的多种炼焦用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用样量从mg级到kg级不等、横式和竖式的四种类型梯级固定床热解装置,对单种炼焦煤及基于工业炼焦基础配煤方案的不同类型配合煤进行炼焦实验,分析探究热转化过程中硫的变迁行为及其定向调控机理、考察配煤中添加高硫煤对成焦过程中煤焦物理化学结构演变的影响机制,并对焦中硫含量与煤质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果:(1)利用红外,拉曼,热重及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等表征手段关联分析不同变质程度高硫炼焦煤的化学结构、硫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煤阶较低的高硫炼焦煤中不稳定脂肪结构热分解产生大量挥发分,且挥发分释放温区较宽,所含富氢组分与形态硫分解产生的活性硫能够充分接触发生反应,从而促进了含硫气体的释放,提高了热解脱硫率;随煤化程度升高,煤中热稳定性高的噻吩类硫含量增多,挥发分释放量减少,热解脱硫率随之降低。基于高硫炼焦煤自身化学结构与形态硫分布、热变迁的特点,可以在炼焦配煤中可适当增加热解脱硫率较高的低煤阶高硫炼焦煤的比例;在保证满足焦炭其他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向配煤中配入一定比例的低硫气煤、长焰煤等高挥发分煤,调控中高煤阶高硫炼焦煤的硫热变迁行为,使硫更多地释放到气相或转移到焦油中,进而达到降低焦炭硫含量的目的。(2)选取高硫肥煤、高硫焦煤与工业生产用炼焦基础配煤进行配合,利用高挥发分煤对高硫煤配煤硫热变迁行为进行调控。结果表明,高硫煤的引入使得配煤中不稳定有机硫分解产生的活性硫数量增加,其与配煤热解原生焦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更多的硫滞留于焦的表面,导致焦中硫含量升高。高挥发分煤热解产生大量活性含氢基团,可以抑制活性硫与原生焦的反应,使更多的硫随挥发分释放。具有较宽挥发分(特别是CH4)释放温区的高挥发分煤,与配煤热解H2S释放的温区具有更好的重叠,对硫分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高挥发分煤添加比例过高,所含矿物质会参与到挥发分与原生焦的相互作用中,碱性矿物质与热转化生成的含硫自由基、含硫气体在焦表面的二次反应,可使部分硫滞留于焦中,不利于硫分的定向调控。10 kg焦炉试验表明,高硫煤配煤中添加最优比例的高挥发分煤可使得到焦炭的质量指标满足要求,基于当前高硫炼焦煤和高挥发分煤与低硫炼焦煤的价格差距,炼焦配煤成本明显降低。(3)选取一种富含挥发分的高硫煤(HSC)与优质焦煤进行配煤炼焦,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对4 kg双炉墙加热式焦炉配煤成层结焦样表征分析,考察不同结焦阶段煤焦物理化学结构的演变及硫分的变迁行为。结果表明,塑性温区宽、流动度大的焦煤(C2)与15%HSC配合后,胶质层厚度比C2单独炼焦时增加。由煤到焦的过程中,芳环缩合程度逐渐增大,芳香CH结构与脂肪CH结构的比值先增大后减小。由煤经过半焦位置到达距离炉墙位置最近的焦炭中,硫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半焦到焦炭阶段,硫变迁主要是形态硫之间的相互转化,稳定噻吩硫含量增多,含硫气体与焦表面矿物质的反应也将使部分硫以硫酸盐形式滞留于焦中。相较于C2单独炼焦,C2与15%HSC配合炼焦可以提高焦炭强度。配煤炼焦过程中合理利用富含挥发分高硫煤,首先要求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最大基式流动度,其次优质炼焦煤的煤阶不宜过高,且需镜质组含量较高、塑性温区较宽。对于硫的调控,在利用高硫煤自身热分解产生挥发分的同时,需基于高硫煤及优质焦煤中的硫含量合理优化调配其在配煤中的比例,以使焦中硫含量满足要求。(4)基于不同特性煤种配煤热解过程中硫含量的变化,考察分析焦中硫含量与煤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表征变质程度的煤质指标中,挥发分与热解脱硫率具有最好的相关性;煤中的硫含量是影响焦中硫含量最直接的因素,同时煤中矿物质对硫变迁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焦炭质量指标的准确预测需要进行精细化综合考虑。炼焦精煤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含量与焦中硫含量的相关性可达0.962,排除其它影响硫变迁的因素后,焦中硫含量与煤中硫含量相关性更强。仅改变配煤的挥发分含量,得到的焦中硫含量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80,准确度高于多因素作用下的预测值。煤中碱性矿物质Ca O和Fe2O3含量(m)与碱性指数(AI)共同影响焦中硫的变迁,AI<0.10或m<1.0%时对煤中部分形态硫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当其含量超过一定范围(AI>0.10或m>1.0%)时,碱性矿物质与活性硫或含硫气体之间的反应导致滞留于焦中的硫化物增多。

李娜[3](2020)在《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水稻土育苗受育苗土的影响较大,由此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基质育苗方式成为水稻育苗生产中的主要发展方向。泥炭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育苗基质生产中寻找可以替代泥炭的新型原料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玉米秸秆和煤矸石为原料,分别将经1%Na OH处理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堆腐发酵后与煤矸石按体积比设立6种基质梯度开展水稻育苗生长实验,同时以商品化育苗基质(CK)为对照,以期提供最佳的水稻育苗基质配比;对适合水稻生长的育苗基质进行基质淋溶实验和水稻生长淋溶,以泥炭为对照,研究基质的缓冲能力、保肥性及水稻秧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经Na OH预处理后堆腐的玉米秸秆可在25d内完成堆腐发酵过程,堆腐发酵后的玉米秸秆表面破碎严重,孔隙度增加,相比未经Na OH预处理后堆腐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降低了10.53%,半纤维素降低了25.49%;而未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则不能实现堆腐发酵过程,且堆腐后的玉米秸秆表面特征变化不明显,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含量降幅较小。2)未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后,水稻出苗率小于70%,不宜用作水稻育苗基质;经Na OH预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以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54:36:10时,水稻秧苗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壮苗指数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50.5%、68.5%、69.4%和8.3%;当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63:27:10时,水稻叶龄进程最短,根茎最粗,说明两种配比均可替代泥炭生产水稻育苗基质。3)在基质淋溶实验和水稻生长淋溶实验中,T1-2与T1-3的缓冲性和保肥性均较泥炭好,其中T1-2的总氮流失量相较泥炭减少了6.53%,总磷减少了3.67%;处理T1-3的总氮流失量相较泥炭减少了3.55%,总磷减少了10.49%;T-2对盐基离子的保留性较T1-3和泥炭好,但T1-3在水稻生长淋溶期时水稻秧苗所吸收的养分较T1-2多,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更好。4)T1-2与T1-3的成本投入分别为382.12元/吨和399.12元/吨,均低于市场均价800元/吨。两种处理对原料的消耗量较大,且因其在无土栽培行业还具有发展空间,因此可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文认为T1-3(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54:36:10)更适合用作水稻育苗基质。

杜彭涛[4](2019)在《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有机肥是近些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肥料,是将外源功能菌接种到堆肥原料中,经过二次固体发酵生产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类产品。尽管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种类的新型生物有机肥,但当今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有机肥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研制新型高效生物有机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草炭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厌氧环境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的天然有机矿体,富含丰富的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是公认的天然无污染有机肥原料。“以菌治菌”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是现阶段研制生物有机肥中常见的手段之一,具有无污染、无残留、成本低、兼防兼治、保持生态平衡和效果长效等优点。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作为众所周知的植物根系促生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抑制土传病害并显着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其固体发酵是目前公认木霉菌产孢最好的方法之一。不仅产孢量高,而且质量好,普及和利用率广泛。生物有机肥不仅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对农业生产的优点,能够充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可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化肥的滥用,这对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为将来生物有机肥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支持。本研究是以草炭和木霉固体菌种为原材料,将其配制成为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并进行肥料保存期试验和盆栽试验。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将提前按比例配制好的氨基酸稀释液和秸秆粉末混匀,接入木霉菌液后放入浅盘发酵,七天发酵后得到产物为木霉固体菌种,产孢量可到5.7×109 CFU·g-1(干重)。将草炭与不同比例氨基酸稀释液和不同比例固体及液体调节剂配制,观察其七天内的pH值变化情况。并将木霉固体菌种与原生草炭,不同氨基酸稀释液配比的草炭,用固体调节剂调节pH值的草炭,分别制成三种不同类型产品,并将其放置避光常温下进行肥料保存期试验。初始时,三类产品的有效活菌数均高于2×107 CFU·g-1,但在接下来的保存时,各类样品的有效活菌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添加不同比例氨基酸稀释液的样品在三个月后有效活菌数降至2×107 CFU·g-1以下;添加原生草炭的产品在四个月后有效活菌数降至2×107 CFU.g-1以下;用固体调节剂调节草炭pH值的产品在第一个月的检测中发现有效活菌数低于2×107 CFU.g-1,并在后期的检测中也在逐月递减;在调节好pH值的草炭中添加相应养分化肥的产品,在第一个月有效活菌数能达到2×107 CFU·g-1,在接下来的检测时间段内有效活菌数已开始显着下降。盆栽试验前用不同配比的草炭蛭石基质进行黄瓜种子幼苗的育苗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基质中添加30%草炭基质中的黄瓜幼苗,发芽率、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显着优于添加100%草炭基质,其中发芽率增加25%、株高提高7.45cm、根长提高14.83cm、根长提高1.84cm。在施用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TBIO处理)在黄瓜幼苗的两季盆栽试验结果中发现,成长期结束后黄瓜的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以及植株理化性质含量等生物量在两季结果中分别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其中第二季结束后TBIO处理株高相对CK,CF,P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11.11%,4.52%,9.48%;TBIO处理地下部鲜重与CK,CF,P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29.60%,39.04%,4.78%;其中根系指标最为显着,第一季黄瓜根根系活力 TBIO 处理与 CK,CF,PT 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41.67%,54.54%,54.54%;TBIO处理根长与CK,CF,P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21.82%,89.86%,14.30%;第二季黄瓜根根系活力TBIO处理与CK,CF,P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70%,41.67%,13.33%;TBIO处理根长与CK,CF,P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 89.57%,51.63%,23.31%。并且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植株根系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显着优于其它处理。全文结论:利用NJAU4742固体菌种研制的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盆栽试验具有显着促生作用,并且有助于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这对将来其它类型木霉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层层[5](2019)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文中认为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养分以及气体的固持性能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但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运动影响的系统研究还尚未开展,且主要局限于室内模拟研究。因改良材料与土壤密度的不一致,加上添加后容重的非稳定态测定,导致容重降低的效应未被准确和正确表达。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将三种常用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草炭,风化煤)以26、52、78 t/ha三种添加量与土壤混合后添加到试验小区,通过测定改良剂添加1年内不同时期原位土壤容重、团聚体、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来准确确定改良材料添加对土壤孔隙结构和水分运动的影响及其随时间效应的变化,为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水分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土壤改良剂在半干旱地区还田土壤生态效应的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添加生物炭、草炭、风化煤三种土壤改良剂在近一年时间内显着降低了土壤容重,生物炭对容重的降低效果好于草炭和风化煤,且降低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时间变化对于土壤容重有显着影响,不同处理的容重在一年内都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一年内在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上没有显着差异,添加土壤改良剂后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提高。团聚体含量、MWD和GMD随时间变化都是先降低后增大,与土壤容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向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显着增大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各处理在大孔隙度上差异显着。生物炭处理对总孔隙度的增加效果最明显,增加效果与添加量成正比。土壤容重估计的总孔隙度比由水分特征曲线测量的总孔隙度高2.71%。时间因素对各处理的测量总孔隙度没有显着影响。不同处理的孔隙大小分布为超微孔(26.35–26.92%)>中孔(9.83–10.54%)>微孔(7.08–7.60%)>大孔(2.61–4.01%)。土壤容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超微孔隙的增加,微孔和大孔隙的减少,而土壤容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中孔和大孔隙的增加。(2)向土壤中添加草炭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添加生物炭和风化煤降低了土壤饱和导水率,但不同处理间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没有达到显着水平。时间因素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的饱和导水率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但仍低于初始值。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显示土壤失水主要在低吸力段(0-1000厘米水柱),各处理土壤水分曲线的差异不显着。用RETC软件得到Van Genuechten模型参数,表明添加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排水能力,使得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持水能力。(3)添加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但对其影响比较有限。草炭和风化煤对土壤温度和活动积温的提高较大,而生物炭对表层温度影响不明显。生物炭能够缓和土壤极端温度,对土壤日平均温度缓和能力在-0.45℃到1.22℃范围内。在夏季和冬季不同处理一天中土壤平均温度最高都在15-16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大;最低都在7-8时,此时各处理温度差异最小。不同处理对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十分明显,生物炭处理大大提高了土壤平均含水量,风化煤对水分的提高作用较小,草炭降低了土壤平均含水量。夏天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2-3时,最低在16-17时,在冬季,一天中水分含量最高在1-2时,最低在11-12时。夏季和冬季土壤平均温度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土壤平均含水量在一天内变化量较小。

武捷,张健唯,安烁宇,曾丽萍,王令霞,李新国[6](2019)在《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筛选低成本的海南酸柚容器苗的基质配方,将海南的农业资源椰糠、甘蔗灰和菜籽饼与澄迈县当地表土按不同体积比配制9种基质,对酸柚苗进行容器育苗,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指标(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及矿质元素含量(包括地上及地下部的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及全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指标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其中T2(椰糠、表土和菜籽饼体积比4∶1∶1)、T5(椰糠、表土和菜籽饼体积比1∶1∶1)和T9(表土、甘蔗灰和菜籽饼体积比4∶1∶1)处理所育酸柚苗在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方面均表现良好,适合作为酸柚容器苗的栽培基质配方。

王利伟,孔凡晶,郑绵平,王登红[7](2019)在《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泥炭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国内外泥炭资源储量、分布特征及其理化特性。阐述了国内外泥炭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前景。对我国泥炭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指出开展新一轮全国优质泥炭资源综合调查势在必行。

武捷[8](2018)在《不同基质及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文中指出无籽蜜柚是海南名特优农产品之一,而优质苗木生产是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研究结合海南农业资源,将椰糠、甘蔗灰、菜籽饼与澄迈当地表土按不同体积比配制9种处理,以表土处理为对照,对酸柚苗(无籽蜜柚砧木苗)进行容器育苗,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的苗高、径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将肥料三要素(氮、磷、钾)按不同比例配制6种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的苗高、径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海南无籽蜜柚的容器苗木培育和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基质理化性质与酸柚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以容重、通气孔隙及气水比偏小,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偏大,pH值、EC值及养分含量偏高的基质较适合酸柚苗的生长。其中T5(1/3椰糠、1/3表土、1/3菜籽饼)的基质理化性质表现良好,其物理性质为容重0.65 g/cm3,总孔隙度44.48%,通气孔隙6.16%,持水孔隙38.32%,气水比0.16;化学性质为pH值6.89,EC值2.44 mS/cm,碱解氮含量177.53 mg/kg,有效磷含量841.21 mg/kg,速效钾含量2316.98 mg/kg,有机质含量 6.00%。(2)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有显着影响。研究表明,T5(1/3椰糠、1/3表土、1/3菜籽饼)处理综合表现最好,所育苗木平均苗高35.76 cm,径粗4.32 mm,叶片数24.4片,壮苗指数1.48,分别比对照高出48.38%、35.00%、54.43%和45.10%;总根表面积1121.04 cm2,总根体积78.48 cm3,分别比对照高出37.71%和71.09%;可溶性糖含量3.6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14.10 mg/g,分别比对照高出39.77%和41.57%;地下部全氮含量2.04%,地上部全磷含量0.24%,地下部全磷含量0.31%,地上部全钾含量1.36%,分别比对照高出37.84%、71.43%、106.67%和81.33%。以上T5处理各指标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其次为T2(2/3椰糠、1/6表土、1/6菜籽饼)和T9(2/3表土、1/6甘蔗灰、1/6菜籽饼),表现较差的为T1(2/3椰糠、1/6表土、1/6甘蔗灰)、T4(1/3椰糠、1/3表土、1/3甘蔗灰)和T7(1/6椰糠、2/3表土、1/6甘蔗灰)。结合苗木生长状况及基质成本,选择体积比为1/3椰糠、1/3表土、1/3菜籽饼的T5作为酸柚苗的最优基质配比。(3)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有显着影响。研究表明,W3(N:P2O5=1:0.25)对酸柚容器苗的育苗效果最佳,所育苗木平均苗高31.97 cm,径粗4.58 mm,叶片数26.20片,叶面积22.94 cm2,分别比对照高出29.43%、10.36%、40.86%和44.91%;叶绿素含量62.39 SPAD,可溶性糖含量4.49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10.95 mg/g,分别比对照高出20.72%、62.09%和55.32%;地上部全氮含量2.98%,地下部全氮含量5.01%,地下部全钾含量0.60%,分别比对照高出31.28%、153.03%和62.16%。以上W3处理各指标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其次为W2(N:P2O5:K2O=1:0.25:0.25),单施氮肥的育苗效果相对较差,验证了组合施肥比单施的育苗效果好。因此,选择N:P205=1:0.25的配比作为酸柚苗的最优肥料配比。

闫高原[9](2018)在《沁水盆地榆社东煤系气复合成藏过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沁水盆榆社东地区煤系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0口钻孔的岩芯样品,运用TOC测试、Ro,max测试、有机质热解、全岩/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2和CO2吸附、覆压渗透率测试、扩散系数测试、等温吸附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煤系非常规储层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系气复合成藏过程。阐明了研究区煤系非常规气储层特征。其物质组成,煤层和页岩无机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致密砂岩以脆性矿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III型干酪根,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三类储层中煤的微孔较少,大孔较多,并表现出低表面积高孔体积的特点;页岩和致密砂岩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微孔,提供了大量的比表面积;同时基于扫描电镜照片和PCAS软件,发现了页岩孔隙越趋于“圆”形,其表面越光滑结构复杂度越低,孔隙越趋于狭长形,其表面越粗糙结构复杂度越高这一规律;三类储层渗透率煤层最高,其次是致密砂岩,最小是页岩,致密砂岩水平扩散系数比垂向扩散系数高出两个数量级,页岩的垂向扩散系数低于致密砂岩,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致密砂岩的扩散速率更高;吸附能力煤层远大于页岩,页岩和致密砂岩的整体含气量较好,但垂向分布规律较差。基于沉积特征、层序地层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出研究区煤系地层内的4大含气系统及5个有利层段,厘定不同储层叠置组合形式,划分出7个混合储层的组合类型。并得出III和VI两种类型在有利层段中不发育,每个层段都是I型单煤储层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II型单泥储层和IV型煤-泥混合储层,再次是VII型煤-泥-砂混合储层,最不发育的是V型泥-砂混合储层这一分布规律。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构建了描述甲烷在地质历史中的生、运、聚、散等过程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机编程,开发出适用于煤系非常规气成藏史模拟的模拟软件(UCGHS),模拟结果显示,可将研究区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划分为5个阶段,即成藏初始阶段、早期成藏/深埋成藏阶段、成藏停滞-散失阶段、全面高强度聚集成藏阶段、二次充注与散失阶段。其中,第二、第四阶段对煤系地层各类储层中气体的聚集和富集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五阶段对气藏的保存具有决定性作用。

毛丹丹[10](2018)在《草炭对丰都植烟土壤和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重庆丰都烟区以山地烤烟为主,地势条件造成植烟土壤普遍存在养分匮乏、保水保肥效果差等问题,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及烤后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草炭用量对重庆丰都植烟土壤特性、土壤酶活性、植烟土壤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鲜烟叶酶活、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探讨施用草炭对植烟土壤改良、烟株生长发育、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增施草炭能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腐殖质含量,能显着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根际中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T4(18000 kg/hm2)在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的提升上效果最佳,T3(13500 kg/hm2)次之;在胺类、糖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酚类碳源的利用上T2(9000 kg/hm2)和T3促进效果显着。(2)增施草炭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缩小节距,提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茎围、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移栽后30 d,T3(13500 kg/hm2)较 CK 促进干物质积累 22.22%,T2(9000 kg/hm2)在移栽后60 d增长29.16%,T3在移栽后75 d增长22.05%,增施草炭能显着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3)增施草炭对鲜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蔗糖转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提升效果显着。其中移栽后30 d硝酸还原酶活性增长了208.82%~338.07%,T1(4500 kg/hm2)提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52.68%,T3(13500 kg/hm2)分别提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74.03%、106.92%~169.94%;移栽后 60 d,T2(9000 kg/hm2)提高蔗糖转化酶111.41%,T3提升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89.43%、117.78%;在移栽后75d,T2提升蔗糖转化酶132.09%,T3与CK相比谷氨酰胺合成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 34.99%、76.42%、30.46%、217.76%。综合叶片酶活性来看,T3在各叶片酶活中有较好表现,T2次之。(4)增施草炭能改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其中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级指和产指与CK相比分别提升17.55%、27.73%、14.41%、35.76%、12.55%、14.37%、27.74%,各项经济指标提升显着。以T1(4500 kg/hm2)最佳,T3(13500 kg/hm2)效果较好。(5)增施草炭能适当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能显着提高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降低氯含量,增加香气质和香气量,其中T3处理(2.2%)的烟碱含量最接近优质烤烟范围,各化学成分含量和协调性较好,评吸质量最高。综上所述,增施适量草炭能有效改善植烟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优化烟株的农艺性状和鲜烟叶酶活性、改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协调化学成分。其中T3(13500 kg/hm2)在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最好,建议在重庆丰都烟区进一步验证后推广应用。

二、泥炭及其中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泥炭及其中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论腐植酸肥料及有关研究课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腐植酸的来源与分类
2 腐植酸与土壤的关系
3 腐植酸与化肥的关系
    (1)腐植酸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
    (2)腐植酸是磷肥及磷复肥的活化剂和增效剂。
    (3)腐植酸与钾素的关系,比氮素和磷素更亲密。
4 腐植酸肥料的产品研发与应用现状
    (1)以腐植酸类物质为主要原料生产出的富含腐植酸的肥料。
    (2)腐植酸与化肥结合,其中腐植酸含量占比较高的肥料。
    (3)化肥中添加少量腐植酸的肥料,或者叫含腐植酸肥料。
5 腐植酸肥料发展中需加强研究的3个问题

(2)高硫煤配煤炼焦硫分定向调控及成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
    1.1 引言
    1.2 炼焦煤种性质及利用现状
        1.2.1 炼焦煤种性质
        1.2.2 炼焦煤种资源储量及分布
        1.2.3 炼焦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成焦机理及焦炭质量影响因素
        1.3.1 成焦过程
        1.3.2 成焦机理
        1.3.3 焦炭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4 煤中硫的分布及其热变迁行为
        1.4.1 煤中硫的分布及脱硫技术
        1.4.2 煤热解过程中硫变迁行为及影响因素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案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2 拟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2.2 固定床热解装置
        2.2.1 立式热解实验装置
        2.2.2 横式热解实验装置
        2.2.3 10kg焦炉炼焦试验装置
        2.2.4 4kg双炉墙加热式焦炉炼焦试验装置
    2.3 热解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2.3.1 热解气相产物的检测
        2.3.2 焦中硫含量的测定
    2.4 样品的表征分析
        2.4.1 热重分析
        2.4.2 红外光谱分析
        2.4.3 拉曼光谱分析
        2.4.4 XPS谱图分析
        2.4.5 Micro-CT成像分析
        2.4.6 S-XANES谱图分析
第三章 煤种特性及硫赋存形态对硫热变迁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煤样的选取
    3.3 不同煤阶高硫炼焦煤化学结构分析
        3.3.1 红外光谱结构参数分析
        3.3.2 拉曼光谱结构参数分析
    3.4 不同煤阶高硫炼焦煤热失重行为分析
    3.5 高硫炼焦煤化学结构对形态硫迁移分布的影响
    3.6 主要结论
第四章 挥发分对高硫煤配煤炼焦硫变迁行为的定向调控
    4.1 引言
    4.2 煤样的选取及焦样的制备
    4.3 挥发分对高硫肥煤配煤硫热变迁的影响
        4.3.1 高硫肥煤配煤热解过程中硫变迁行为
        4.3.2 挥发分对高硫肥煤配煤硫热变迁行为的影响
        4.3.3 挥发分与高硫肥煤配煤焦的相互作用解析
    4.4 气煤对高硫焦煤配煤硫热变迁的定向调控
        4.4.1 炼焦煤单独热解特性分析
        4.4.2 气煤对高硫焦煤配煤硫热变迁行为的影响
        4.4.3 添加气煤和高硫焦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4.5 主要结论
第五章 挥发分对高硫煤配煤炼焦成焦过程的影响
    5.1 引言
    5.2 煤样的选取及焦样的制备
    5.3 单种煤及配合煤成焦过程分析
        5.3.1 不同结焦位置处胶质层厚度分析
        5.3.2 不同结焦位置处胶质层内部气压分析
        5.3.3 不同结焦位置处样品Micro-CT成像分析
        5.3.4 不同结焦位置处样品化学结构演变分析
    5.4 成焦过程中硫含量及形态的变化
    5.5 高硫煤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6 主要结论
第六章 焦中硫含量与煤质特性相关性分析研究
    6.1 引言
    6.2 煤样的选取及焦样的制备
    6.3 焦中硫含量与煤中硫含量相关性分析
    6.4 焦中硫含量与变质程度指标相关性分析
    6.5 焦中硫含量与煤中矿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
    6.6 主要结论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基质的概况
        1.1.1 栽培基质发展历程
        1.1.2 育苗基质发展历程
        1.1.3 水稻育苗基质的研究现状及性状要求
    1.2 制作基质的原料
        1.2.1 泥炭作为基质原料
        1.2.2 岩棉用作基质原料
        1.2.3 泥炭与岩棉用于基质的现存问题
        1.2.4 基质原料减量化或替代技术研究现状
    1.3 秸秆与煤矸石概况
        1.3.1 农作物秸秆概况
        1.3.2 煤矸石概况
        1.3.3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的发展现状
        1.3.4 国内外煤矸石的发展现状
        1.3.5 农作物秸秆的农化性质
        1.3.6 煤矸石在农业领域的潜在价值
    1.4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目的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实验药剂
        2.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4 实验设计
        2.2.5 秸秆堆腐指标测试
        2.2.6 实验原料理化性质测定
        2.2.7 水稻的生长指标测试
    2.3 数据分析
3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的堆腐发酵
    3.1 引言
    3.2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体的温度变化
    3.3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体中纤维类含量的变化
    3.4 NaOH预处理玉米秸秆堆腐前后的结构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秧苗生长特征
        4.2.1 混配基质的理化性状分析
        4.2.2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出苗率和成活率的影响
        4.2.3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叶龄进程的影响
        4.2.4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株高和株茎变化的影响
        4.2.5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部机械能力的影响
        4.2.6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秧苗生物量及壮苗指数的影响
        4.2.7 不同配比基质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8 不同配比基质的水稻生长情况
    4.3 小结
5 适配基质淋溶及水稻生长的淋溶
    5.1 引言
    5.2 适配基质基质的淋溶实验
        5.2.1 适配基质淋溶液中pH和电导率变化规律
        5.2.2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养分流失特性
        5.2.3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盐基离子的变化规律
        5.2.4 不同配比基质淋溶液中养分与理化性状相关性
    5.3 适配基质在水稻生长淋溶期的养分分布
        5.3.1 两种配比基质的水稻生长情况
    5.4 小结
6 成本与用量核算
    6.1 前言
    6.2 成本核算
    6.3 原料消耗量核算
    6.4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格式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有机(类)肥料的利用
        1.1 我国化肥现阶段的利用现状
        1.2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2.1 对资源的浪费
        1.2.2 对环境的影响
        1.2.3 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1.2.4 对土壤的危害
        1.2.5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 有机(类)肥料的研发
        1.3.1 有机(类)肥研发的意义
        1.3.2 腐植酸肥料
        1.4 草炭的利用
        1.4.1 草炭的资源分布
        1.4.2 草炭特性
        1.4.3 草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4.4 草炭对植株生物效应的影响
        1.4.5 草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4.6 草炭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1.5 我国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
    2 木霉生物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2.1 防生菌的研究
        2.2 木霉生物有机肥
        2.3 木霉生物有机肥研究与利用
        2.4 木霉生物有机肥发展趋势
    3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图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
    引言
    1 材料
        1.1 材料及培养基
        1.1.1 秸秆
        1.1.2 氨基酸水解液
        1.1.3 草炭
        1.1.4 pH调节剂
        1.1.5 供试菌株
        1.1.6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木霉NJAU 4742的平板培养
        1.2.2 木霉孢子悬液的制备
        1.2.3 木霉NJAU 4742发酵液的制备
        1.2.4 木霉固体菌种
        1.2.5 产品1原生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
        1.2.6 产品2氨基酸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
        1.2.7 产品3固体调节剂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
        1.2.8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1.2.9 产品的pH值测定
        1.2.10 生物有机肥产品指标(NY884-2012)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品1原生草炭生物有机肥
        2.2 产品2氨基酸草炭生物有机肥
        2.2.1 不同氨基酸配比下产品2的pH值变化
        2.2.2 产品2保存期有效活菌数的变化
        2.3 产品3固体调节剂草炭生物有机肥
        2.3.1 不同pH调节剂下产品3的pH值变化
        2.3.2 产品3保存期有效活菌数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施用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对盆栽黄瓜生物效应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基质
        1.1.2 供试作物
        1.1.3 供试土壤
        1.1.4 供试肥料
        1.1.5 供试地点
        1.2 试验设计
        1.2.1 育苗试验
        1.3 盆栽试验
        1.4 黄瓜幼苗发芽率及相关生物指标的测定
        1.4.1 黄瓜幼苗生物量的测定
        1.4.2 黄瓜幼苗根系活力的测定
        1.4.3 基质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测定
        1.5 黄瓜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
        1.5.1 黄瓜植株理化的测定
        1.5.2 盆栽土壤pH值的测定
        1.5.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1.5.4 根系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5.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试验结果
        2.1.1 不同比例草炭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
        2.1.3 不同草炭配比基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2.2 盆栽试验结果
        2.2.1 黄瓜生理指标试验结果
        2.2.2 黄瓜根系指标试验结果
        2.2.3 对黄瓜根系微生物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2.4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黄瓜植株理化性质的影响
        2.2.5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黄瓜植株全磷含量的影响
        2.2.6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黄瓜植株全钾含量的影响
        2.3 施用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1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pH值的影响
        2.3.2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2.3.3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2.3.4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2.3.5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2.3.6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2.3.7 施用草炭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幼苗育苗的影响
        3.2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黄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木霉生物有机肥对黄瓜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已(待)发表论文与授权发明专利
致谢

(5)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改良剂的概述与应用
        1.2.2 生物炭的性质与研究概况
        1.2.3 草炭的性质与研究概况
        1.2.4 风化煤的性质与研究概况
        1.2.5 土壤孔隙结构改变的机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供试材料
        2.2.1 供试土壤
        2.2.2 供试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草炭、风化煤)
    2.3 试验设计
    2.4 研究内容
        2.4.1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
        2.4.2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力学性质影响及其时间效应
        2.4.3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温度及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2.5 技术路线
    2.6 测定项目及方法
        2.6.1 土壤容重的测定
        2.6.2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测定
        2.6.3 土壤孔隙分布
        2.6.4 土壤饱和导水率
        2.6.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2.6.6 土壤表层温度和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动态测定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三章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3.1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
    3.2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3.3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分布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力学性质影响与机理
    4.1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4.2 添加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温度和表层水分变化的影响
    5.1 不同处理在一年内对土壤日均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5.2 不同处理在一年内对土壤时均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5.3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部分指标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
        1.3.1 生物量指标测定
        1.3.2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指标的影响
    2.2 各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2.2.1 各处理下酸柚苗的全氮含量
        2.2.2 各处理下酸柚苗的全磷含量
        2.2.3 各处理下酸柚苗的全钾含量
        2.2.4 各处理下酸柚苗的全钙含量
        2.2.5 各处理下酸柚苗的全镁含量
3 结论
4 讨论

(7)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泥炭资源概述
    1.1 泥炭的形成和特征
    1.2 全球泥炭的分布
    1.3 我国泥炭资源储量和分布特点
2 国内外泥炭资源的应用现状
    2.1 改良盐碱地
    2.2 修复土壤污染
    2.3 园艺泥炭
    2.4 土壤肥料
3 当前我国泥炭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供需矛盾
    3.2 泥炭产业科技水平低, 缺乏行业规范
4 对我国泥炭资源开展综合调查及合理利用的建议
    4.1 合理开发泥炭资源
    4.2 系统综合调查评价
    4.3 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行

(8)不同基质及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柑橘容器育苗研究现状
    1.3 柑橘容器育苗基质研究
        1.3.1 育苗基质种类
        1.3.2 育苗基质理化性质
        1.3.3 柑橘容器育苗基质选择
        1.3.4 柑橘容器育苗基质配比
    1.4 柑橘容器育苗施肥研究
        1.4.1 育苗肥料种类
        1.4.2 柑橘容器育苗施肥方法
        1.4.3 柑橘施肥养分推荐方法
        1.4.4 柑橘容器育苗施肥配比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
        2.2.1 基质配比试验材料
        2.2.2 肥料配比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酸柚苗基质配比试验
        2.3.2 酸柚苗肥料配比试验
    2.4 方法
        2.4.1 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2.4.2 苗木生长状况的观测
        2.4.3 苗木生理指标的测定
        2.4.4 基质重量及成本计算
    2.5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3.1.1 不同基质配比理化性质的比较
        3.1.2 不同基质配比下的酸柚苗生长状况
        3.1.3 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进程的影响
        3.1.4 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1.5 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1.6 不同基质配比的基质重量及成本分析
        3.1.7 基质理化性质与酸柚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1.8 不同基质配比下酸柚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3.2.1 不同肥料配比下的酸柚苗生长状况
        3.2.2 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进程的影响
        3.2.3 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2.4 不同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2.5 不同肥料配比下酸柚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基质的选择与苗木生长的关系
    4.2 基质的理化性质对苗木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4.3 肥料选择与组合对苗木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5 结论
    5.1 基质配比试验结论
    5.2 肥料配比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沁水盆地榆社东煤系气复合成藏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含油气盆地成藏史研究
    1.4 现存问题
    1.5 研究方案
    1.6 论文工作量
2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含煤地层
    2.3 构造特征
    2.4 沉积特征
    2.5 水文地质特征
3 煤系非常规储层特征
    3.1 物质组成
    3.2 烃源岩地球化学
    3.3 孔隙结构
    3.4 渗透性
    3.5 含气性
    3.6 小结
4 煤系气成藏史模拟模型建立
    4.1 非常规储层叠置组合关系
    4.2 地质模型与数学模型
    4.3 成藏软件
    4.4 小结
5 煤系气复合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
    5.1 “三史”研究
    5.2 基础地质模型
    5.3 成藏演化特征
    5.4 复合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草炭对丰都植烟土壤和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草炭的特性
    1.2 我国草炭的存量与分布
    1.3 草炭对土壤的影响
        1.3.1 草炭对土壤吸附性的影响
        1.3.2 草炭对土壤保水性的影响
        1.3.3 草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3.4 草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 草炭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1.5 草炭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田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样采集及测定
        2.3.2 土壤酶活测定
        2.3.3 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测定
        2.3.4 农艺性状测定
        2.3.5 叶片SPAD和酶活测定
        2.3.6 干物质积累
        2.3.7 初烤烟经济性状评价
        2.3.8 初烤烟化学成分检测
        2.3.9 单料烟评吸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
        3.1.1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3.1.2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3 增施草炭对植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2 增施草炭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增施草炭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增施草炭对叶片SPAD的影响
        3.2.3 增施草炭对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2.4 增施草炭对叶片抗氧化性酶活性的影响
        3.2.5 增施草炭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增施草炭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3.4 增施草炭对烤烟化学成分和协调性的影响
        3.4.1 增施草炭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3.4.2 增施草炭对化学协调性的影响
    3.5 增施草炭对C3F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环境的影响
        4.1.1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4.1.2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3 增施草炭对植烟土壤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4.2 增施草炭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 增施草炭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增施草炭对鲜烟叶酶活性的影响
        4.2.3 增施草炭对烟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 增施草炭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4 增施草炭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4.1 增施草炭对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4.4.2 增施草炭对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影响
    4.5 增施草炭对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泥炭及其中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腐植酸肥料及有关研究课题[J]. 王曰鑫,李强. 腐植酸, 2020(03)
  • [2]高硫煤配煤炼焦硫分定向调控及成焦过程研究[D]. 申岩峰.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3]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基质的育苗性能研究[D]. 李娜.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木霉草炭生物有机肥的研制[D]. 杜彭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D]. 孙层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基质配方对酸柚苗生物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武捷,张健唯,安烁宇,曾丽萍,王令霞,李新国. 经济林研究, 2019(01)
  • [7]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 王利伟,孔凡晶,郑绵平,王登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02)
  • [8]不同基质及肥料配比对酸柚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D]. 武捷. 海南大学, 2018(01)
  • [9]沁水盆地榆社东煤系气复合成藏过程研究[D]. 闫高原. 中国矿业大学, 2018(12)
  • [10]草炭对丰都植烟土壤和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D]. 毛丹丹.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中国泥炭及其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