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设计与实现

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锐[1](2022)在《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文中提出网络视频直播从纯粹的娱乐型应用转型为数字媒体基础设施,被集成到微信、抖音、淘宝等综合性通信和娱乐平台,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可供性。研究以抖音为代表的视频流媒体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可供性如何形成、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计算机中介传播研究的理论范式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所提供的社会线索极其丰富,已经无限接近面对面传播方式,提供了逼真的社会临场感。随着流媒体平台的算法和数据能力的增强,社交视频软件不仅成为计算机中介传播的渠道,而且成为一个传播者。因此,基于网络视频直播界面的用户行为研究就不再局限于人机交互的层面,应用程序由于它的平台化、复杂化、智能化,已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成的技术系统。表面上看,它是用户通过直播软件在进行社会交往,但事实上,它是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将用户整合到平台所操控的技术网络中,使用用户的免费劳动来获得利润。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摆脱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的局限性,转向人机沟通和传播的视野。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多元分析方法目前是媒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一种方兴未艾的创新性研究方法。抖音是我国目前装机量、日活量和用户使用时长最高的视频社交软件。本研究综合使用了科学技术民族志、界面分析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抖音流媒体平台的直播模块进行了技术可供性分析。分析抖音直播界面的浏览引导、功能设置、按钮设计情况,广泛搜集与抖音使用相关的资料和档案(主要包括应用商店中用户对直播软件的评价和市场研究报告)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研究发现:抖音开发了导航、滑动和快速切换;弹幕;实时连线;在线PK;礼物打赏;点赞、评论与分享按钮;美颜和变音等多种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抖音还通过算法系统来对用户进行等级评价,管理和控制创作者的可见性。视频内容创作者使用抖音平台所提供的技术可供性生产与呈现了多元社会空间;通过身份展演建构文化社群;建构与观众的准社会关系获得经济收益。当然,抖音的技术可供性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我国正在积极立法和建构技术网络对网络视频直播进行协同治理。视频流媒体平台成为具有丰富技术资源的传播者和管理者,在网络视频直播的治理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不仅要在法律框架下规范视频流媒体平台的行为,更要使其积极承担相应的媒体社会责任。

周青,张璇,陈钰,史雯[2](2021)在《短视频视域下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网络媒介的呈现形态。本文着眼于信息化时代短视频的兴起对大学生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影响,探究大学生用户的抖音短视频持续浏览行为,分析大学生持续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及网络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陈为东[3](2021)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发现离不开偶遇信息的点燃,从而引导个体心理发生顿悟、联结、移情和沉思,个体从偶然的被动获得转移到主动求索,非线性和线性的信息搜索行为彼此共生或演替,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存在。偶遇的信息具有潜在价值,希冀解决科学难题、科研疑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体在搜索、浏览、交互过程中发生信息偶遇的可能性变大,信息偶遇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术新媒体以学术信息服务为己任,包括学术APP、学术虚拟社区、学术微信公众号、学术社交网络和学术博客等多元类型,承载着丰富的学术资源,拥有基数庞大的科研人群,用户之间通过彼此关注、留言、互粉等,形成了社会网络关系,缓解了科研人员的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关于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主动的交流、交互、共享、贡献、持续使用、科研合作等行为,被动的信息获取行为还有待深入探索。用户在学术新媒体环境下意外获得有趣或有用的信息逐渐常态化,国内外多个领域都有关注信息偶遇,图情领域对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延伸到了信息偶遇。信息偶遇一般过程模型中涵盖了注意、停驻、检验、摘取、返回5个步骤,表现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目前缺少从心理和认知层面探析学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发生原因、感知变化和后续采纳等问题,有必要在偶遇过程下结合用户的感知心理去深入分析信息偶遇现象,挖掘偶遇信息价值,为科学发现提高几率。本文主要分析过程感知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发生前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变、偶遇后用户信息采纳路径以及促进信息偶遇的感知和采纳策略5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1)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个体、环境、行为因素和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S-O-R(即刺激—个体心理、生理—反应),结合学术新媒体特色和信息偶遇概念,将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划分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环境、学术信息。在已有信息偶遇发生过程和过程感知模型下分析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将感知融入到偶遇行为过程,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给出学术新媒体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包括5个子机理,分别为信息偶遇前的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的心流体验、认知联结、感知控制,信息偶遇后的行为反馈,深入分析了5个子机理,以及过程与机理的关系,子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2)偶遇前引发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S-O-R模式和技术接受模型从学术新媒体的用户维度、信息维度、环境维度分析引发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给出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其中信息维度包括信息特征、信息质量,环境维度囊括了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用户维度涵盖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先验知识以及信息偶遇行为共有9个变量,10个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学术新媒体平台上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问卷设计的题项中涉及到是否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设置,以排除没有发生过信息偶遇行为的用户;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例验证了假设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信息特征、信息质量、平台可用性、平台多样性对感知有用性均具备显着正向影响;先验知识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控制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信息特征显着影响用户的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感知有用性、感知控制显着正向影响信息偶遇行为。(3)偶遇中学术新媒体用户的认知演变。本文采用访谈获取学术新媒体用户发生信息偶遇行为时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资料,共访谈了15位曾经发生过信息偶遇事件的学术新媒体用户。由于学术新媒体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且以学术信息服务为主,因此,本文以硕博研究生和高校教师为目标人群,共获得4.5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再根据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获得了初始概念38个、初始范畴19个、主范畴8个,最终得到信息偶遇中的用户认知演变状况,构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中的认知演变模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中认知变化时的认知结构经历了同化、顺应、图式联结和意义建构过程,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网络,并结合意义建构理论解读了用户从认知鸿沟、断带到认知联结跨越,对认知演变的意义进行了阐释。(4)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构型。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信息采纳模型(IAM)、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提取了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构成,动因包括: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认知结构、好奇心理和感知成本7个动因。通过问卷获得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检验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构型,经过数据校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得到真值表、必要性条件分析、组态充分性条件和结果稳健性分析,得到影响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7条路径,即7种组态结果,并解释了这7条路径。(5)提出了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前-中-后的感知与采纳策略。刺激物特征显着影响信息偶遇的发生,从信息偶遇前的信息质量(信息内容、信息源)和信息特征(信息表征和信息标题)等角度实现注意触发。信息偶遇中用户的认知心理、情感情绪都存在不断的变化,从认知联结、偶遇信息相关信息、感知控制和信息偶遇能力素养角度,帮助用户实现偶遇信息和先验知识的语义互联,更好地理解和研判偶遇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最后给出了促进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采纳的策略,从平台可用性、偶遇信息资源关联和学术新媒体的网络口碑等角度,提升偶遇信息的采纳度从而实现信息价值。本研究丰富了学术新媒体信息行为的理论体系,信息偶遇是一种被忽略的、被动的、非线性的信息获取或检索行为。在过程感知视域下,将信息偶遇行为过程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并将用户感知融入到这3个阶段,给出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偶遇前引发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偶遇中用户的认知演化和偶遇后的采纳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信息偶遇现象,丰富了信息行为研究。本文最后给出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感知与采纳策略,为学术新媒体平台和学术知识服务体系的调整提供新的视角,优化学术新媒体的知识服务满意度。

邝思雅,吴志军,张磊,杨元[4](2021)在《用户生成内容(UGC)视角下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益阳小郁竹器因存在价格贵、形式单一以及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体验性需求等痛点,导致产品面临无人问津的现状,探究在用户生成内容(UGC)视角下构建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的新模式。通过分析UGC内涵,比较"现有"与"嵌入UGC"的传统手工艺线上平台的差异,并加强融入用户的参与、互动及体验,为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新的机会点,提出UGC视角下益阳小郁竹艺活化传承线上平台构建原则、服务流程和生态式生长模式。研究结果为目前传统手工艺线上平台的实践开发新的构建思路。

渊明[5](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教育+平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教学环境逐渐完善,但同时海量的在线资源给学习者带来了“知识迷途”和“信息过载”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在利用知识图谱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表达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个体特征给予其自适应调节的学习路径推荐方法,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依据学习者个性化特征描述,本文从学习者需求和学习路径推荐方法的角度分析,通过基本信息、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特征建立学习者模型。同时使用DINA模型、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Felder-Silverman量表和本文建立的综合学习能力量化模型获取学习者的各特征值。其次,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分析和领域专家的建议设计了三层知识图谱结构,为了确保图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半自动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 517个节点的初中数学知识图谱。同时,为了更好地对知识的重要度和知识之间的依赖强弱度进行描述,本文对知识图谱的第三层级进行体系扩展,在其基础上添加了改进的节点中心度和节点概率分布,使扩展的知识图谱更加细粒度的表征知识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将学习者模型与已扩展的知识图谱相结合,采用改进的联合树推理和节点中心度两种方式对学习者推荐学习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学习路径可解释性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围绕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模型设计并实现自适应学习系统,按照前测、学习、练习、后测、辅助五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将系统分为七个模块,通过这七个模块验证了本文推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陈坤[6](2021)在《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提出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不断突破世界纪录。但与之而来的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高新技术更新与快速迭代等巨大压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希望借助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解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建筑领域发展的焦点。2003年,自BIM技术传入中国,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再次出现了一次革命,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近年来,BIM技术与传统综合管理平台的结合成为热点,传统管理平台中对BIM技术的引入,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且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各项优势及特点,进而提高工程项目信息化水平。因此本文将对BIM综合管理平台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研究并选型,从而在技术与理论的支撑下,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对BIM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初步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并梳理了“BIM综合管理平台”进化过程与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2)对市场现有的网站开发技术进行研究选型并学习,本BIM综合管理平台开发选择Java EE企业级开发技术,平台后端开发的框架技术为SSH(Spring-Spring MVC-Hibernate),平台前端开发主要技术为j Query、j Query Easy UI;(3)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初步开发BIM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模块有BIM平台用户管理、平台登录日志管理、项目施工日志管理、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项目劳务人员管理模块等;(4)以象山大桥施工图纸为依托,利用Revit软件进行桥梁参数化建模,并且在自主开发的BIM管理平台中通过引进关联达BIMFACE轻量化引擎,实现桥梁BIM模型在网页端的在线浏览。限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现实客观因素,该平台开发了部分功能模块,即本文称之为“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本文提供了该平台的构建过程与开发思路等,有助于突破市场技术壁垒的局限性,在已经选择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下,便于后期学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了解实际工程项目需求,通过此需求便对该平台再次开发,进而完善该BIM综合管理平台,本文旨在开发一款适用于大多数管理平台的使用框架,为今后研究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许可[7](2021)在《移动音乐APP用户音乐信息偶遇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QQ音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赫[8](2021)在《购物平台的用户需求研究及界面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李琢玉[9](2021)在《移动互联网广告动态图形视觉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焦阳明皓[10](2021)在《基于B/S架构的小型化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视频直播研究的基础设施转向
二、计算机中介传播理论视野下的新媒体技术可供性
    (一)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沟通
    (二)技术可供性理论
三、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四、抖音的技术可供性分析
五、直播技术可供性的积极效果
    (一)多元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呈现
    (二)文化身份展演建构社群
    (三)准社会关系带来经济收益
六、技术可供性的负面后果
    (一)算法操纵与媒介依赖
    (二)商业模式滥用
    (三)个人隐私过度披露
七、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网络治理

(2)短视频视域下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描述性统计
三、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对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分析
    (一)信息人因素对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的影响
    (二)信息因素对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的影响
    (三)信息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因素对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的影响
四、结语
    (一)设置防沉迷提醒
    (二)改善算法,防止信息推送技术的滥用
    (三)提升平台总体质量
    (四)建立良好的审核机制
    (五)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积极的娱乐活动

(3)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
        2.1.2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现状
        2.1.3 研究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学术新媒体
        2.2.2 信息偶遇
        2.2.3 过程感知
        2.2.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内涵
    2.3 理论基础
        2.3.1 意义建构理论
        2.3.2 图式理论
        2.3.3 信息采纳理论
        2.3.4 三元交互决定论
        2.3.5 技术接受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分析
    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要素分析
        3.1.1 学术新媒体用户
        3.1.2 信息偶遇环境
        3.1.3 学术信息
    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过程
        3.2.1 信息偶遇前
        3.2.2 信息偶遇中
        3.2.3 信息偶遇后
    3.3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与关系
        3.3.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过程感知模型
        3.3.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机理模型
        3.3.3 信息偶遇行为过程与机理关系
        3.3.4 信息偶遇行为机理之间的演进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
        4.1.1 学术新媒体信息维度
        4.1.2 学术新媒体环境维度
        4.1.3 学术新媒体用户维度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
        4.2.2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4.3.3 模型分析与检验
    4.4 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分析
    5.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扎根理论
        5.2.2 访谈对象筛选
        5.2.3 访谈过程设计
        5.2.4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5.3 访谈资料编码过程
        5.3.1 开放式编码
        5.3.2 主轴编码
        5.3.3 选择性编码
        5.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5.4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模型构建
        5.4.1 模型构建
        5.4.2 分析与讨论
        5.4.3 认知演变意义阐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分析
    6.1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
        6.1.1 偶遇后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依据
        6.1.2 偶遇信息采纳行为动因构成
    6.2 研究设计
        6.2.1 定性比较分析
        6.2.2 数据采集
        6.2.3 数据校准
    6.3 分析与讨论
        6.3.1 偶遇信息采纳必要性条件分析
        6.3.2 偶遇信息采纳的组态充分性条件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学术新媒体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路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感知与采纳行为促进策略
    7.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注意触发策略
        7.1.1 利用多元化信息表征刺激用户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7.1.2 设计趣味性的信息标题吸引用户眼球
        7.1.3 改善信息内容质量提高偶遇信息效用
        7.1.4 监控信息源提高偶遇信息可信度
    7.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的认知联结激活策略
        7.2.1 利用资源故事化形式促进用户认知联结
        7.2.2 推送偶遇信息相关的学者、文献和主题提高感知有用性
        7.2.3 增强用户对偶遇信息的感知控制
        7.2.4 加强培养用户的信息偶遇能力素养
    7.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度提升策略
        7.3.1 改善平台可用性提高偶遇信息采纳度
        7.3.2 形成偶遇信息的资源关联提高采纳度
        7.3.3 建立学术新媒体网络口碑提高信息采纳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的认知演变访谈
    附录3 学术新媒体用户偶遇信息采纳行为的动因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4)用户生成内容(UGC)视角下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UGC的内涵
2“现有”与“嵌入UGC”手工艺线上平台
    2.1 现有手工艺线上平台模式
    2.2 嵌入UGC的手工艺线上平台模式
3 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
    3.1 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构建原则
    3.2 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服务流程
    3.3 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生态化生长
4 线上手工艺平台“郁火重生”APP搭建分析
    4.1“郁火重生”APP功能定位
    4.2“郁火重生”APP信息架构
    4.3“郁火重生”APP主要界面内容展示
5 结语

(5)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学习者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知识图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知识图谱理论
        2.1.1 知识图谱概述与存储方式
        2.1.2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2.2 贝叶斯网络理论
        2.2.1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2.2.2 贝叶斯网络推理
    2.3 本章小结
3 学习者模型
    3.1 基本信息
    3.2 认知水平
    3.3 学习风格
    3.4 学习能力
        3.4.1 学习能力理论
        3.4.2 验证学习能力量化公式
    3.5 学习者模型实验
    3.6 本章小结
4 知识图谱构建与体系扩展
    4.1 领域知识图谱构建
        4.1.1 数据采集
        4.1.2 实体、关系抽取
        4.1.3 知识图谱存储
        4.1.4 知识节点表示
    4.2 节点中心度
        4.2.1 节点中心度理论
        4.2.2 计算节点中心度
    4.3 节点条件概率分布
        4.3.1 计算节点条件概率分布
        4.3.2 参数准确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贝叶斯网络推理和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策略
    5.1 联合树推理算法研究
        5.1.1 相关概念介绍
        5.1.2 联合树算法
        5.1.3 优化联合树算法
    5.2 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策略
        5.2.1 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策略
        5.2.2 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
    5.3 本章小结
6 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自适应学习系统需求分析
    6.2 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
        6.2.1 自适应学习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6.2.2 自适应学习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2.3 自适应学习系统数据库设计
        6.2.4 自适应学习系统数据统计
    6.3 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
        6.3.1 自适应学习系统开发环境
        6.3.2 自适应学习系统模块实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 BIM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IM技术在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在国内研究现状
        1.2.3 BIM综合管理平台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相关理论介绍
    2.1 BIM介绍
        2.1.1 BIM概念
        2.1.2 BIM技术特点
        2.1.3 BIM工具软件介绍
        2.1.4 BIM轻量化引擎介绍
    2.2 传统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2.2.1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2.2.2 信息化管理内容
        2.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现状及改善策略
    2.3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2.3.1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2.3.2 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
    2.4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概述
        2.4.1 BIM综合管理平台构建思路
        2.4.2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设计
        2.4.3 BIM综合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开发技术选型
    3.1 B/S网络结构模型
    3.2 JAVAEE简介
    3.3 框架技术选型
        3.3.1 Hibernate
        3.3.2 Spring
        3.3.3 Spring MVC
    3.4 前端技术介绍
    3.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3.6 JAVAEE开发环境搭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M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
    4.1 BIM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
        4.1.1 工程项目背景
        4.1.2 平台功能模块规划
    4.2 BIM系统架构的搭建
        4.2.1 Maven工程项目的创建
        4.2.2 SSH框架整合
    4.3 非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3.1 系统用户子模块的开发
        4.3.2 登录日志子模块的开发
    4.4 部分功能模块开发与实现
        4.4.1 项目人员管理模块
        4.4.2 施工日志功能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1 桥梁BIM模型的搭建
        5.1.1 Revit参数化族创建
        5.1.2 基于Revit的象山大桥参数化建模
        5.1.3 桥梁BIM模型的建成
    5.2 广联达BIMFACE的应用
        5.2.1 BIMFACE介绍
        5.2.2 BIMFACE轻量化引擎功能及使用
    5.3 BIM模型在线浏览模块开发
        5.3.1 BIM模型源文件的上传且转换
        5.3.2 模型浏览的临时凭证——view Token
        5.3.3 桥梁BIM模型网页端的展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中介传播视野下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可供性分析[J]. 刘锐.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2(01)
  • [2]短视频视域下大学生持续浏览行为及对策[J]. 周青,张璇,陈钰,史雯.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7)
  • [3]过程感知视域下学术新媒体用户信息偶遇行为研究[D]. 陈为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4]用户生成内容(UGC)视角下益阳“小郁竹艺”线上平台模式构建[J]. 邝思雅,吴志军,张磊,杨元. 湖南包装, 2021(04)
  • [5]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路径推荐方法研究与应用[D]. 渊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6]基于javaEE的BIM综合管理平台框架技术研究及实现[D]. 陈坤.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7]移动音乐APP用户音乐信息偶遇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QQ音乐为例[D]. 许可. 西南大学, 2021
  • [8]购物平台的用户需求研究及界面设计[D]. 王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9]移动互联网广告动态图形视觉设计研究[D]. 李琢玉. 江南大学, 2021
  • [10]基于B/S架构的小型化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D]. 焦阳明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标签:;  ;  ;  ;  ;  

基于内容的视频浏览界面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