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双退热灵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瓜双退热灵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一、瓜霜退热灵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娇[1](2019)在《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以证实和明确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优势,为推广小儿推拿起到应有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中药组以及推拿联合中药组,每组各30例。推拿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手法治疗,中药组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推拿联合中药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手法及麻杏石甘汤加减综合治疗;推拿1次/天,中药2次/天,5天为1疗程,总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天再进行复查。以中医症候(咳嗽、咳痰、啰音、发热、咽红肿痛、流浊涕)的改善情况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复查后的中医症候进行记录评分,治疗结束后对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综合评定三组有效率。通过分析研究过程中患儿的不良反应来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的安全性。如实记录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事件。结果:1.中医症候总积分三组患儿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儿间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后三组患儿间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疗效治疗后:三组的临床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6%,推拿组的有效率为79%,中药组的有效率为71%。其中,联合组与推拿组及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查后:三组的临床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6%,推拿组的有效率为90%,中药组的有效率90%。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估为一级。结论:1.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能够明显改善风热咳嗽患儿的临床中医症候,与推拿组及中药组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显着。2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是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特色,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

罗真[2](2018)在《三阳清解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三阳清解液采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三阳合病理论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其中口服组(A组)、直肠滴入组(B组)、乙状结肠滴入组(C组)各60例。经上述方案治疗3天后,观察3组患儿在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改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合并用药次数、各时间点体温变化、可操作性及患儿的依从性等方面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B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A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2)在治疗4h、16h、24h后,A组患儿的体温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h、12h、16h、24h、36h后,A组患儿的体温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5h、4h、12h、16h、24h后,B组患儿的体温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上,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组内积分的改善有显着差异(P<0.05)。B、C两组患儿分别与A组进行比较,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B、C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症状积分无差异(P>0.05)。(4)退热起效时间相比,C组短于A组和B组,B组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完全退热时间相比,C组短于A组和B组,B组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合并用药次数上,B与C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患儿对不同给药途径的依从性上,C组依从性最强,其次为B组,A组依从性最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灌肠给药的可操作性上,C组的可操作性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阳清解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效果明显;其中C组在完全退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及依从性方面均优于B和A组;(2)C组和B组在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及合并用药次数方面均优于A组,而B、C两种给药方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3)三阳清解液乙状结肠滴入疗法具有临床疗效肯定,操作更简单,患儿依从性更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具有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价值。

王利丽,左瑞庭,陈随清[3](2017)在《含有矿物药的中成药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和《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收载的具有国家标准中成药为研究对象,按照内服及外用两种途径,对石膏、朱砂、雄黄、磁石、代赭石及芒硝等16种矿物药在临床常用中成药中的入药情况进行统计。共统计含有矿物药中成药557种,对其治疗作用、用药途径、儿童用药情况、重金属含量、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旨在提高矿物的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为矿物药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

苏姗,段金伟,李庆军[4](2017)在《小儿推拿退热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可产生惊厥、抽搐、昏迷等并发症并威胁小儿生命。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病方法,总结近年来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研究进展,认为深入挖掘古代文献中小儿推拿退热的理法处方,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优化推拿治疗小儿发热临床选穴,是小儿推拿学者和中医药工作者十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陈艳,樊海英,陈宏[5](2014)在《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佐治小儿发热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水洗浴;观察组采用中药洗浴联合穴位按摩。结果两组患儿洗浴前后体温、解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两种辅助治疗小儿发热的方法均有效,中药药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温水洗浴。

庞军,李坤明,唐宏亮[6](2014)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主要包括单纯推拿治疗和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推拿配合中药泡浴、推拿配合中药浴足、推拿配合拔罐等)两个方面,各有特色与优势。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的疗法联合运用,效果颇佳,疗效确切。

赵莉[7](2013)在《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近况》文中研究表明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小儿神气怯弱,发热常常容易导致惊厥等不良症状,所以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于外感发热儿童是十分重要的。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内治疗法还是外治疗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先将近年来国内中医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近况做如下综述。

谢小红[8](2012)在《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为小儿外感发热提供简便、易行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标准的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白细胞高于10.0×109/L者同时予抗细菌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并配合特定穴(三关、六腑、天河水)刮痧治疗;3天为1个疗程。通过对比两组的体温及总体疗效的变化情况,评价特定穴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为4.47±2.93时,对照组的起效时间为6.57±3.50时。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刮痧后30min内,体温较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应用特定穴刮痧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明显缩短退热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正常体温的时间,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于世姝[9](2012)在《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应用清降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分析清降膏治疗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对门诊治疗60例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中药清降膏敷贴配合口服银翘散加减,敷贴为1日1次,1次贴8-12个小时。清降膏成分为山栀子、吴茱萸、石膏等。对照组:单纯口服银翘散加减:方药组成(金银花、荆芥、柴胡、连翘、知母、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等),3天为一疗程,一般观察1个疗程。结果:1治疗组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实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药物治疗后,疗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3本次试验中未观察到患儿有心、肝、肾功能以及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清降膏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确切,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消失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能明显改善临床各种主要症状及体征,起效迅速,退热持续,不易反复,缩短疗程,无毒副作用。

张琼[10](2011)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足浴在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对退热的效果和对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与冰力降温贴组进行对照;分析中药足浴对不同发热程度患儿退热效果的差异,总结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最优化病例标准,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体现中医特色护理。研究方法将2009.7-2010.9入住江苏省中医院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课题开始前,对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统一指导语言和治疗方法。腋温超过37.5℃时,观察组予2000ml中药煎剂足浴30min,药液温度37-40℃,体温复升亦可重复足浴1-2次;对照组予冰力降温贴敷于患儿额头,如体温不降可隔4小时再用一次。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遵医嘱酌情予支持疗法。观察记录治疗后0.5h、1h、1.5h、2h、4h、6h、24h、48h、72h体温,连续观察四天患儿相关症状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0.5h、1h、1.5h、2h、4h、6h、24h、48h、72h体温情况,两组在<24h、24-48h、48-72h、>72h退热病例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内37.5-38.0℃组、38.1-39.0℃组、39-40℃组三组患儿治疗后6h内平均体温和体温下降幅度。研究结果治疗后0.5h、1h观察组平均体温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5h、2h、4h、6h观察组平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24h、48h观察组平均体温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72h观察组体温显着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退热时间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33%,两组间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对于单项症状、体征的疗效比较,对恶寒、咳嗽的疗效,两组间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鼻塞、流涕的疗效,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口渴、头痛、咽红肿的疗效,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内37.5-38.0℃组、38.1-39.0℃组、39-40℃组在治疗后6h内平均体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0.01),37.5-38.0℃组在各时间点体温最低;三组在治疗后6h内体温平均下降幅度方面均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39-40℃组体温下降幅度最大。研究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观察组在退热效果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小儿外感发热相关的症状、体征;可主要适用于中低体温患儿,对高热患儿可视情况配合使用退热药物,减少家长对退热药物的过度依赖;方法经济、方便,对患儿无疼痛刺激,无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好,符合儿科临床实际,体现了中医护理特色。

二、瓜霜退热灵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瓜霜退热灵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实验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1.1 随机分组
        1.2 对照
        1.3 盲法
    2.治疗方法
        2.1 中药组
        2.2 推拿组
        2.3 联合组
    3.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总积分
        3.3 临床疗效
    4.安全指标
    5.常见异常情况记录与处理
    6.统计学分析
    7.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基线分析
        1.1 性别情况
        1.2 年龄分布情况
        1.3 病程分布情况
        1.4 病情情况
    2.疗效分析
        2.1 中医症候总积分
        2.2 临床疗效
    3.病例脱落情况
    4.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小儿外感咳嗽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小儿外感咳嗽的认识
    3.小儿外感咳嗽疗法的研究现状
        3.1 中药治疗
        3.2 推拿治疗
        3.3 中药加推拿治疗
    4.刘氏小儿推拿的学术特色
    5.麻杏石甘汤的研究现状
    6.麻杏石甘汤联合刘氏小儿推拿治疗风热犯肺证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7.临床体会及有待完善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2)三阳清解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汇集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选择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试验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试验结果
    3 不良反应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外感发热的认识
    2 中医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与研究
    3.乙状结肠药物滴入的研究及意义
    4.导师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三阳合病的认识
    5.三阳清解液的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6.临床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3 CRF表

(3)含有矿物药的中成药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含有石膏的内服药
    2.2 含有朱砂的内服药
    2.3含有雄黄的内服药
    2.4 含有磁石的内服药
    2.5 含有代赭石的内服药
    2.6 含有滑石的内服药
    2.7 含有炉甘石的内服药
    2.8 含有硫磺的内服药
    2.9 含有硼砂的内服药
    2.1 0 含有龙骨的内服药
    2.1 1 含有寒水石的内服药
    2.1 2 含有自然铜的内服药
    2.1 3 含有琥珀的内服药
    2.1 4 含有白矾的内服药
    2.1 5 含有赤石脂的内服药
3 讨论

(4)小儿推拿退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古代文献研究
2 机制研究
3 选穴研究
4 实验研究
5 临床研究
    5.1 单纯推拿退热研究
    5.2 推拿联合其他疗法退热研究
        5.2.1 推拿联合西医疗法
        5.2.2 推拿联合中医其它疗法
6 讨论与展望

(5)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佐治小儿发热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评价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洗浴前后腋温变化及解热时间比较
    2.2 两组药浴疗效比较
3 讨论

(6)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推拿治疗
2 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3 结语

(7)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临床治疗概况
    2.1 各医家治疗外感发热经验
    2.2 内治法
        2.2.1 辨证分型
        2.2.2 主要治则
    2.3 外治法
        2.3.1 推拿疗法
        2.3.2 灌肠及直肠滴入疗法
        2.3.3 外敷疗法
        2.3.4 雾化吸入疗法
3 中药复方的动物实验研究

(8)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 刮痧治疗的机理
    4. 小儿特定穴的作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内治法
    2 中医外治法
    3 中西医结合疗法
    4 中医内外合治法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3 典型病例
讨论
    1 病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2 治疗原则
    3 不良反应的探讨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1.1 小儿外感发热的概念、病因、病机
        1.2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病因
        2.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现状
    3 患儿家长对小儿外感发热的家庭认知、态度、行为
    4 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
        4.1 临床护士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知、态度、信念
        4.2 外感发热患儿的护理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选择
        2.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
        3.2 药物来源
        3.3 仪器设备
        3.4 人员培训与分工
        3.5 操作方法
        3.6 研究工具
        3.7 观察指标
        3.8 统计学处理
        3.9 研究路线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6h各时段体温比较
        4.2 两组治疗后24h、48h、72h体温情况
        4.3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4.4 两组治疗综合疗效比较
        4.5 两组相关症状、体征消失情况比较
        4.6 观察组不同发热程度患儿6h内平均体温情况
        4.7 观察组不同发热程度患儿治疗6h内体温下降情况
    5 讨论
        5.1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起效慢于冰力降温贴,但1.5h后效果明显,作用持续时间长,退热后体温不易复升
        5.2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总有效率高,且对相关症状、体征的控制有明显优势.
        5.3 中药足浴对不同发热程度外感发热患儿的疗效分析
        5.4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优点
    6 课题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住院患儿病情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瓜霜退热灵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刘氏小儿推拿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研究[D]. 谢娇.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三阳清解液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夹滞型)的临床研究[D]. 罗真.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含有矿物药的中成药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 王利丽,左瑞庭,陈随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7(19)
  • [4]小儿推拿退热研究进展[J]. 苏姗,段金伟,李庆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5)
  • [5]中药浴联合穴位按摩佐治小儿发热效果观察[J]. 陈艳,樊海英,陈宏. 护理学杂志, 2014(23)
  • [6]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J]. 庞军,李坤明,唐宏亮. 河南中医, 2014(03)
  • [7]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近况[J]. 赵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02)
  • [8]特定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谢小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清降膏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于世姝.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D]. 张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瓜双退热灵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