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一、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慧慧[1](2020)在《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肠癌根治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在全麻下行胃肠癌根治术抗应激效果的不同,以及对免疫功影响的差异,选择最佳麻醉实施方案以达到老年人加速康复的目的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全麻组(C组),右美托咪定+全麻组(D组),硬膜外+全麻组(E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腹后(T2),手术结束前30min(T3),手术结束时(T4)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血清皮质醇(COR)浓度、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术后三天内的VAS疼痛评分、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三组MAP及HR比较,三组在T0时刻MAP和HR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D组T1、T2、T3、T4时刻的MAP及HR均显着降低(P<0.05),E组T1、T2、T3、T4时刻的MAP及HR显着降低(P<0.05);与本组T0比较,C组T3时刻的MAP及HR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D组相比,E组T1、T2、T3、T4时刻的MAP及HR均显着升高(P<0.05)。D组及E组在T0、T1、T2、T3及T4各时间点的NE、COR、DTER及FEIR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T1时比较,C组在T2~T4时刻的NE及COR有显着升高,DTER及FEIR水平有显着下降(P<0.05),D组及E组在T2~T4时刻,NE及COR有明显低于C组,DTER及FEIR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前,各组VA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C、D、E三组在术后第1d、术后第2d及术后第3d的VAS评分显着低于术前(P<0.05)。D组及E组第1d、术后第2d及术后第3d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C组(P<0.05),D组及E组在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D组及E组的手术时长、总出血量、首次肛门的排气时间、首次下床开始活动时间、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术后三天内的VAS疼痛评分、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着低于E组(P<0.05),D组及E组的手术时长、总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三天内的VAS疼痛评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对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的老年人均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相比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右美托咪定操作简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为患者舒适化医疗提供可能。

徐昕[2](2020)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比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降低中心静脉压的效果,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脑氧、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对正常成人患者围术期内脑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择期进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40名,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组(S组),每组20例。入选标准:(1)年龄:18-65 岁;(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3)ASA:Ⅰ~Ⅱ级,无常规麻醉禁忌症,心肺功能良好。排除标准:(1)术前肝功能异常;(2)既往有急性或慢性心脑血管病的经历;(3)不愿意参加研究者。2.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不吸氧的情况下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术前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ABP、PPV。按seidlgne:颈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置管于球部备采集血样并监测CVP。C组患者行硬膜外穿刺(T9-10)置管,硬膜外腔在给予1.5%利多卡因试验剂量后观察,待麻醉平面满意后静脉麻醉诱导;S组直接静脉诱导。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方案一致,均是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mg/kg静脉注射诱导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全身麻醉维持时采用异丙酚(3-4 mg/kg/h)、瑞芬太尼(0.1-0.3 ug/kg/min)静脉泵注;硬膜外首次给药时间为切皮前15min,给药剂量为0.15%罗哌卡因10ml,术中每隔1h经硬膜外追加0.15%罗哌卡因5ml。S组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七氟醚(1-2MAC),异丙酚(6-8mg/kg/h)、瑞芬太尼(0.5-0.6ug/kg/min)静脉泵注;两组均监测麻醉深度,维持BIS在40-60之间,根据手术需要,术中可追加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0.06~0.08mg/Kg。术后C组采用PCEA自控镇痛,S组采用PCIA自控镇痛。术中根据PPV调整输液,C组在低中心静脉压期间按需硬膜外临时追加0.5%罗哌卡因5ml。S组术中主要通过限制液体法降低中心静脉压,两组中心静脉压均控制在≤5cmH2O的水平。3.标本收集与检验指标全麻诱导前(T1)、肝门阻断结束后(T2)、恢复室离室前(T3),3个时间点同步收集患者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结果需要记录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SjvO2),氧分压(PaO2/PjvO2),血红蛋白(Hb),乳酸(Lac)及血糖值(Glu)。根据公式计算出患者的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差(Lacjv-a),脑乳酸氧指数(LOI)等。同时记录三个时间点内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阻断前后输液量及输血情况,术后一天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记录患者VAS评分及CAM-CR评分。结果:1.两组病人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BMI、出血量、手术的时间、肝门阻断的时间、输液总量之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阻断前输液量明显高于S组(P<0.05)。2.两组病人术中情况术中MAP、CVP组内T2时点明显降低,且C组三个时点MAP变化程度小于S组,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CV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组内T2时点比T1、T3时点下降,S组HR组内T2时点比T1、T3时点升高。两组术中BIS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输悬浮红细胞、血浆的病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人脑氧代谢检测参数3.1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CaO2、CjvO2在T2、T3时点均比T1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两组内SjvO2在T2时点比T1、T3时点降低,T3时点比T1时点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两组T2时点与T1、T3时点相比较,Ca-jvO2升高程度十分明显,T3与T1时点相比较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jvO2在T2时点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CERO2在T2时点明显增高,T3时点比T1时点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时点比S组升高,在T3时点比S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4.两组病人脑能量代谢检测参数葡萄糖摄取率(GluER)、脑乳酸差(Lacjv-a)、脑乳酸氧指数(LOI)两组GluER在T2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ER在T2时点C组比S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cjv-a在T2时点明显升高,T3时点比T1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I在T2时点比T1、T3时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cjv-a、LOI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5.术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CAM-C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以在不限制液体输注的条件下达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VP≤5cmH2O)的目的,而且可以保证良好的术后镇痛。结合围术期脑氧代谢、脑能量代谢的变化及术后CAM-CR的评分,我们认为LCVP期间正常成人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能量代谢会增加,尽管CLCVP期间出现了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现象,但围术期内脑氧供需及脑血流之间的平衡仍在安全范围内,且不会造成神经细胞及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故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半肝切除术中可以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压且不会引起脑功能障碍。

张丽娜[3](2012)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开胸手术的麻醉常采用单肺通气(OLV)使两肺隔离。但是,OLV易发生低氧血症。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能最低限度地减少肺内分流(Qs/Qt)及低氧血症的发生,HPV及自主调节受手术、麻醉方法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具有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提供术后满意镇痛,减少胸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等优点,GEA可以有效地维持病人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加快病人术后的苏醒,但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是否扩张肺血管,减轻肺血管收缩,削弱HPV机制而导致Qs/Qt改变尚不清楚,对动脉氧合的影响亦无定论,且硬膜外麻醉中应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HPV的影响亦需进一步探讨。故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及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不同麻醉方案对单肺通气(OLV)期间肺内分流率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探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麻醉。[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分组选取老年开胸手术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麻组(S组)、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0组)、全麻复合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1.5组),每组各45例。2.麻醉方法L1.0组、L1.5组行T5-6或T4-5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3ml,待平面确定5分钟后行全麻诱导。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全麻诱导药物选用丙泊酚1.5~2.0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F37-39),连接麻醉机对呼吸进行控制。麻醉维持期间通过微量泵泵入异丙酚3.6~6.6mg/kg/h以镇静。待手术开始后,L1.0组给予1.0%利多卡因5ml,L1.5组给予1.5%利多卡因5ml。术中持续微量泵泵入4-6ml/h。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异丙酚用量,必要时单次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以维持肌松。S组右颈内静脉穿刺、全麻诱导及维持同上述两组。3.监测指标术中持续监测下列指标:心电图(ECG)、心率、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ETCO2、SpO2、潮气量(VT)、F102、平均气道压力(Paw)、脑电双频指数(BIS)。选择麻醉前(清醒仰卧自主呼吸空气)(T1)、双肺通气15min(T2)、OLV15min(T3)、OLV45min (T4)四个时间点,采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各1.5ml,进行血气分析。肺内分流率(Qs/Qt)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出:①Qs/Qt=(Cc’02-Ca02)/(Cc’02-CvO2)×100%;②Cc’02=(Hb×1.31×Sa02)+(149-PaC02/0.8)×0.003;③CaO2=(Hb×1.34) SaO2+(PaO2×0.0031);④CvO2=(Hb×1.34) SvO2+(Pv02×0.0031)。[结果]1.L1.5组与S组比较,TLV15min,两组Pa02及Qs/Qt值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OLV15min、OLV45min, PaO2下降(P<0.05),Qs/Qt值升高(P<0.05)。L1.0组与S组比较,各时间点PaO2及Qs/Q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1.0组与L1.5组比较,TLV15min,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OLV15min、OLV45min, PaO2值L1.0组高于L1.5组,Qs/Qt值L1.0组低于L1.5组(P均<0.05)。2.术中L1.0组与L1.5组病人MAP和平均心率(HR)较S组低(P<0.05),且较麻醉前低(P<0.05)。术中各时间点L1.5组MAP、HR均低于L1.0组(P<0.05)。术中各组各时间点PaCO2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同一时间点PaCO2及Paw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见表4。3.应用机械通气后,三组SaO2、SvO2、PvO2均较术前升高(P<0.05,或P<0.01);OLV15min及OLV45min, L1.5组PvO2、SvO2值较本组TLV15min显着降低(P均<0.05),且显着低于S组与L1.0组(P均<0.05),而S组与L1.0组PvO2、SvO2值比较各时间点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PvCO2、PH值两项指标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4.L1.5组与L1.0组患者麻醉中使用舒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丙泊酚的剂量均低于S组(P均<0.05)。L1.5组与L1.0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 L1.0组与L1.5组在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躁动发生率方面均优于S组(P<0.05),L1.0组与L1.5组之间比较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插管反应、寒颤、肌肉僵硬、躁动、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1.全麻复合高浓度(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使肺内分流升高,动脉氧合降低。2.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无显着影响。3.全麻复合低浓度(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姚胜昔[4](2011)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62例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n=31)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n=31),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麻醉前、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时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GF-α、VEGF的表达及MVD值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TGF-α、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72,r=0.735,均P<0.01),TGF-α与VEGF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21,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α、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增高,表明TGF-α及VEGF可能引起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血管增生,三者在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协同促进调节作用。

裴焕爽,裴进宽,王树青[5](2010)在《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按硬膜外给药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2%利多卡因组)。2组入室15min后连接HXD-I型多功能监测系统(哈尔滨华翔公司)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并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心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Aspect2000脑电监测仪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平面满意后,硬膜外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5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3μg/ml行TCI,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50~55,每45分钟硬膜外分别追加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6ml。记录2组各时间点[麻醉前(T0),手术麻醉不同时点(T1~T6)]MAP、HR、BIS、HRV的相关参数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用药情况。结果麻醉中BIS、MAP和HR的变化组间比较:2组T1~T6的BIS值、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BIS,与T0比较,T1~T5的BIS都降低(P<0.05),T6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和HR与T0比较,T1~T5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的MAP、HR都升高(P<0.05)。HRV指标改变组内比较:与T0比较,2组患者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时,与2%利多卡因一样,麻醉效果确切,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安全用于临床麻醉。

霍苗[6](2009)在《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低位硬膜外麻醉下60例行择期盆腔、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从而了解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三组: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正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6个月以上,术前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超过2周的老年人为治疗组(A组);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术前未经系统抗高血压治疗6个月以上,术前血压140/90mmHg~180/100mmHg的老年人为未治疗组(B组);无高血压病,术前血压140/90mmHg以下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补充生理需要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补液速度为10~15ml·kg-1·h-1。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L1~4间隙,置管方向向头侧或尾侧,置管成功后,先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3ml为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脊麻征象,硬膜外阻滞平面不超过T8后分两次缓慢注入0.75%罗哌卡因5~10ml;麻醉后测试阻滞平面并记录。监测时点及项目:监测给药前(T0)、硬膜外腔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HRV低频率(LF)、高频率(HF)、低频与高频比率(LF/H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比较各组LH、HF、LH/HF、SBP、DBP、HR的差异。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H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麻醉后各时点的LF、HF、SBP、DBP、HR、LH/HF的下降程度及波动均显着。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使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受到的影响较非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术前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从而可以自效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期间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稳定。

慕晶晶[7](2008)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否可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腹部择期手术病人30例,ASA分级Ⅰ~Ⅲ级,术前精神状态相似,无精神病史,随机分成2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与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15例。A组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麻醉平面满意后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行硬膜外镇痛。B组病人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行静脉镇痛。记录两组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苏醒情况并行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分别在术前一天及术后七天应用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行神经精神测量、术前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h静脉血清S100ββ蛋白浓度。结果:(1)两组年龄、体重、术前抑郁评分SDS、术前合并高血压人数、教育程度、ASA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3)术中BP、HR显示A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平稳(P<0.05),术后SPO2A组>B组(P<0.05);(4)术后Steward评分、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其中A组苏醒完全,术后镇痛更完善(P<0.05);(5)MMSE评分显示B组有三例术后出现认知功障碍且术毕S100ββ蛋白水平升高明显(P<0.05),术后24惺被指粗潦跚八?A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吴坛光[8](2008)在《高位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HEB)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2.观察HEB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脱敏的影响,从β1-AR信号转导调节途径探讨HEB影响HRV的机制,为HEB在围术期心功能保护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选择2007年5月~12月在福州总院拟全麻下行择期胃部切除术且合并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老年患者20例,年龄60~75岁,ASAⅡ~Ⅲ级。所有受试者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2.按照麻醉方法,随机分为2组:T6-7胸段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GEA组,n=10)和静吸复合全麻组(GA组,n=10)。GEA组术中及术后硬膜外阻滞均采用0.2%罗派卡因(负荷量6~8ml,维持量5~7 ml/h,持续至术后72h),GA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3.分别在入室静卧30min后(T0)、清醒拔管后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5天(T4),记录心率变异性短程频域分析各成分的变化,同时于上述5个时间点各抽取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boyum法分离淋巴细胞。放免法检测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β1-AR、β1-ARK、β1-arrestin和β-actin基因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淋巴细胞β1-AR胞膜、胞浆和总蛋白的表达。【结果】1.麻醉及上腹部手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总功率(TP)、高频(HF)、低频(LF)和HF/LF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下降,术后第5天GEA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GA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组间比较,GEA组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短时程频域指标的波动较平稳(P<0.01)。2.两组患者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均于全麻清醒拔管后降至最低值,术后第5天GEA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GA组仍显着低于术前水平(P <0.01)。组间比较,GEA组围术期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变化较为平稳(P<0.01)。3.与术前水平比较,GA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 mRNA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天即呈下调趋势,术后第3天降至最低值,术后第5天仍低于术前水平;与术前水平比较, GEA组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 mRNA表达水平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K 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上调,术后第5天不同程度恢复,GEA组的变化趋势较GA组平稳(P<0.01)。两组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restin mRNA表达水平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膜蛋白均于术后第1天下调至最低值,而β1-AR胞浆蛋白均于术后第1天上调至最高值,术后第3、5天β1-AR膜蛋白、胞浆蛋白及总蛋白均不同程度下调。组间比较,GEA组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波动均较GA组平稳(P<0.01)。其中,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总蛋白和β1-AR mRNA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围术期TP变化与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0.577,P<0.01),与淋巴细胞Β1-ARKmRNA表达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0.520,P<0.01);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变化与β1-ARKmRNA表达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0.440,P<0.01)。【结论】1.麻醉及上腹部手术后,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受到损害。与高位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相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更为严重。2.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β1-AR出现脱敏,与应激状态下β1-ARK基因mRNA表达上调有关。3.β1-ARK基因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HRV降低的主要致病因素。4.高位硬膜外阻滞可部分抑制应激状态下β1-ARKmRNA上调,减轻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上腹部手术围术期β1-AR脱敏,从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改善心率变异性。

王明洁,张马忠,王珊娟,杭燕南,孙大金[9](2000)在《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方法ASAⅠ~Ⅱ级且 6 0岁以上上腹部手术病人 30例 ,分为全麻组 (Ⅰ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Ⅱ )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 (Ⅲ ) ,监测心率变异性 (HRV)、心率 (HR)和平均动脉压 (MAP)。 结果 Ⅰ、Ⅱ组插管后低频 /高频 (LF/HF)均显着升高 ,切皮和拔管时Ⅱ组显着高于Ⅰ组 ;Ⅱ组插管后HF显着低于Ⅰ组 ;Ⅰ组插管、切皮和拔管时总频谱 (TP)显着高于基础值 ;Ⅱ组插管、切皮和拔管时MAP、HR上升幅度显着低于Ⅰ组。Ⅲ组各参数无显着变化。 结论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维持植物神经的均衡性 ;LF/HF是较LF反映交感神经活性更敏感的指标 ;伤害性刺激可影响植物神经反射 ,但随不同的麻醉方法而变化。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10](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二、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肠癌根治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胃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准备
    1.3 麻醉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麻醉方式患者循环功能变化比较分析
    2.2 两种麻醉方式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变化比较分析
3 讨论

(5)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监测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中BIS、MAP和HR的变化
    2.2 HRV指标改变
    2.3 麻黄碱、阿托品使用情况
3 讨论

(6)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略对照
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 病例选择
    2.3 研究方法
    2.4 精神状态评估
    2.5 术中监测、术毕监测
    2.6 血清学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
    3.2 各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3 术毕苏醒、术后镇痛比较
    3.4 术后神经精神功能变化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8)高位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第二部分:结果
第三部分: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致谢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发表的文章目录

(10)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四、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胃肠癌根治术应激和免疫功能的比较[D]. 杨慧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2]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半肝切除术患者脑氧能量代谢的影响[D]. 徐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D]. 张丽娜. 郑州大学, 2012(01)
  • [4]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姚胜昔.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1)
  • [5]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裴焕爽,裴进宽,王树青. 河北医药, 2010(19)
  • [6]低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D]. 霍苗.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1)
  • [7]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 慕晶晶. 中南大学, 2008(01)
  • [8]高位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吴坛光. 福建医科大学, 2008(01)
  • [9]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 王明洁,张马忠,王珊娟,杭燕南,孙大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0(S1)
  • [10]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标签:;  ;  ;  ;  ;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